左夢庚的心裏始終有杆秤。


    俄國之戰,大抵就是帝國疆域開拓的極限了。


    地球雖大,無主之地雖多,但也不可能都被帝國占了。


    一來帝國沒那麽大的精力和實力,二來也會讓其他國家眼紅,最終落得個群起而攻的下場。


    即便如此,想想如今帝國的疆域,整個北亞、東亞、一部分中亞、一部分東南亞、大部分北美、整個澳洲,另外在南亞、非洲也有飛地。


    疆域之遼闊,別說遠邁漢唐元,幾乎都占全世界的一半了。


    帝國也該到了停止腳步、好好消化現有果實的時候。


    在歐洲使團抵達,提出調和時,左夢庚很痛快地就答應了下來。


    這樣雖然顯得有些軟弱,但國際政治,有的時候軟弱也是一種策略。


    如今的帝國,再擺出咄咄逼人的姿態,會讓別人惶恐不安的。


    就在這段時間,被圍困的俄軍也到了覆滅的前夕。


    當停戰的命令下達,最終走出包圍圈的俄軍已經不足十萬人,而且各個麵黃肌瘦、搖搖欲墜。


    可想而知,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俄國都無法恢複元氣,還要麵臨瑞典、波蘭等鄰國的虎視眈眈。


    在歐洲各國的見證下,帝國和俄國於莫斯科簽署了停戰協議。


    雙方以烏拉爾山、伏爾加河為界,重新劃定國境線;


    俄國承認第聶伯河以東、外高加索、克裏米亞半島及至伏爾加河流域為新華王國領土;


    歐洲各國亦承認新華王國之主權;


    俄國之經貿、商業、金融、農業、手工業、工業等領域對帝國開放,帝國商品對俄國出口享受最惠國待遇。


    至此,中俄之戰全滿結束。


    通過長達近十年的戰爭,帝國從俄國手中搶奪下來整個西伯利亞及很大一部分中亞領土。


    而在整個十七世紀,中俄之戰算是軍事領域的句號。


    在這個世紀中,全世界經過各種戰爭,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


    所有的國家都需要消化戰後的改變,也讓十七世紀的後半葉,難得出現了一段和平時期。


    帝國國內,伴隨著急速擴張,各種產業和技術都進入了大發展時期。


    又因為戰爭結束,大量的經費節省下來,給了各種技術的軍轉民提供了支持。


    在龐大的利益驅動下,鐵路如同蛛網一樣快速在中華大地上鋪陳開來。


    同時因為歐洲國家的引進,讓鐵路不但沒有大量消耗國家資產,反而成為了重要的盈利點。


    到1670年,國內的鐵路總裏程已經超過四萬公裏。


    五都四京之間,都已建成鐵路網互通有無,極大地增強了帝國對於疆域的掌控。


    除了鐵路,公路網的建設也十分喜人。


    左夢庚提出的“村村通”規劃,得到了內閣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樣到1670年,全國百分之八十的村莊都已經實現了公路連通。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


    路一通,就如同人的經脈活絡,生氣勃發。肉眼可見的,民間的商品經濟開始快速活躍起來。


    不但如此,在左夢庚的強烈要求之下,對於很多偏遠山村都實行了整體搬遷、合村並鎮等許多舉措。


    一開始,這樣的政策著實令民間怨聲載道,畢竟中國人講究故土難離,政府的做法頗有些強人所難的意味。


    幸好帝國疆域大了之後,通過不停的移民,導致許多地方人口數量稀少,才沒有引起太大的反彈。


    而一件事的發生,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思想。


    1676年秋,四川突然地龍翻身,導致成都以北大批地區受災。


    然而因為山區百姓早已完成遷移,竟無一人受災。


    消息傳播開來,舉國嘩然,相關政策的施行再無任何阻力。


    1680年,帝國海軍全部完成更新換代。


    所有木製帆船退出現役,蒸汽鐵甲戰艦多達六千多艘。


    大洋之上,帝國海軍綿延不絕,完全把控了所有海路。


    1681年,蘇伊士運河經過十五年的浩大工程終於修通。至此歐亞之間的聯係再也不需繞過非洲,路程和時間成倍縮減。


    168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新大陸兩岸溝通日益緊密,繁榮之象不在本土之下。


    1688年,曆時三十五年的黃河改道工程徹底完工,比原計劃多了七年。


    至此,黃河水不再奪淮入海,而是滋補華北大地,一舉解決了華北缺水的窘境。


    三北綠化工程也開始呈現顯著效果,每年風沙侵襲數量大為減少。


    藍天白雲重現之日,薛鳳祚卻積勞成疾,與世長辭。


    左夢庚慟哭不已,下詔舉國哀悼,冊封其為靖王,特旨薛鳳祚之子襲爵。


    同一年,第一輛汽車從濰坊汽車製造廠下線,帶來了交通運輸的新格局。


    左夢庚親自主持了新車下線儀式,並且乘坐新車環遊,讓世人意識到了汽車的重要性。


    “陛下總是明見萬裏,聖明無雙。有陛下指引,下麵的人隻要照旨辦事,總是不會錯的。”


    “不會錯嗎?”


    下麵人的拍馬屁,卻令左夢庚陷入沉思。


    第二天,他火速下詔,命遠在西京鎮守的秦王左暄妍回京。


    當左暄妍回來後,震驚世界的大事發生。


    左夢庚下旨禪讓,傳位於左暄妍,帝國皇帝位完成傳承。


    誰也不知父女兩個談論了什麽,左暄妍即皇帝位後,開始對吏治、體製、政策進行全方位調整。


    一大群老人下台,新銳力量掌控朝局。


    陳永華擔任內閣首相,主持官製改革,正式加強資本力量在國家中的話語權,傳統地主勢力進一步邊緣化。


    1700年,帝國二世皇帝左暄妍突發惡疾,薨逝,時年七十三歲。


    經太上皇左夢庚主持,皇室內部推舉,鄭王左暄暉三子左治即皇帝位。


    同年,天草時貞接任內閣首相。


    1714年,一件大事發生。


    中科院院士黃履莊在數十萬人的見證下,駕駛著一架雙翼螺旋槳飛機扶搖直上,衝上了天空。


    這一幕,在史書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改寫了世界科學。


    令人遺憾的是,太上皇左夢庚沒能親臨。


    時年一百歲的太上皇左夢庚,卻摒棄了所有人,單獨坐在泰山之巔。


    當看到遠方的那個黑點帶著轟鳴直插雲霄時,他終於心滿意足地閉上了雙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鶴城風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鶴城風月並收藏明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