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三年元月十五,辛亥。西元1121年2月4
基隆。
又是一年上燈時。上元之夜,金吾不禁,各色新紮宮燈布滿了東海國都中的大街小巷。正所謂天碧銀河欲下來,月華如水照樓台,長安主街兩側,一座座彩燈山棚拔地而起,皆是城中富貴人家精心製作。華燈寶炬,月色花光,從基隆堡王宮一直延伸到港口,映遍了全城上下。城內的幾處廟宇寺觀,也中門大開,讓百姓們入廟燒香禮佛。
依著軍紀,就算這年節之時,營中官兵也不得私自外出夜遊,但軍營內外,也用一盞盞小小的球燈裝點得繁星閃閃,有若飛星。
在這喧鬧的夜晚,基隆城的百姓們仿佛忘記了海峽對岸的戰事,享受著這個時代難得一見的平安喜樂。孩童們著花燈,在街巷中嬉鬧著,而街頭巷尾,更是擁擠著一群群出來賞燈的人們。
一列車隊從城中最大、俗稱海神娘娘的通賢靈女廟中出來,重新回到長安主街上。金玉打造的海龍外飾,車頭懸掛著的玻璃金花宮燈,都是東海王家的標誌。上元節時,東海王家去海神娘娘廟燒頭炷香,祈求東海國中百姓一年出海平安,是這幾年剛剛興起的規矩。但今次卻隻見到後妃駕出行,而東海王卻不見蹤影。
到底出了什麽大事?注意到此事的人們不禁猜測起來。
“是不是大王身體不適?”
“少烏鴉嘴,大王身體好得很,白天還去軍營校閱來著。”
“要是大王真病了,王後、王妃哪裏還能安心出宮?世子公主也該在宮中服侍!”
“應該是對麵又出了什麽大事罷?”
“……當是如此!”
人們地猜測並沒有錯。打亂了趙瑜計劃地。正是分別從海峽對岸地各個港口傳來。在今天傍晚。同時送交到他手中地幾條最新軍情。
“童貫已經攻下了青溪縣城?!”書房之中。趙瑜在窗邊俯視著城中地溢彩流光。心神卻全放在趙通報地軍情之上。
趙點著頭。“就在一個月前。臘月十五地那一趙瑜又問道。
他還記得近一個月前。官軍收複睦州用地是什麽手段。沒人能到東路軍統製王稟。竟然挖地道通到睦州城下。然後用火藥炸開了城牆。一直以來。宋軍對火藥地用法一直局限在燃燒上。軍中所使用地毒煙火球和飛火箭都僅是利用火藥作為引火物。而利用其爆炸威力。卻為東海軍所獨創。不過現在有王稟領頭。攻城。就又多了種手段。
“這次不是!”趙搖了搖頭。
“是嗎?”趙瑜略略放心下來。
這一個月,他一直都在擔心大宋因睦州之戰而對火藥武器的研發重視起來。現在東海軍中的火炮已經從遼南一直裝備到海南,隻要宋人有心去打探,很容易就能搜集到必要的情報。就像金人,自從當年在長生島被火炮一陣亂炸,現在每個月,長生島和旅順的寨堡上,都掛出一溜奸細的首級來。
火炮技術並不複雜。當年剛開始鑄炮時,鄧肯還不過是名鑄鍾匠,他也隻花了一年多時間就把可以使用的青銅炮造了出來。東京城中能工巧匠勝過鄧肯當年者不知凡幾,若是技術泄露出去,花上兩三年,仿造出同樣型號地青銅炮,並不是太難。
趙瑜並不怕宋人把火炮用於對付東海,炮兵不是那麽容易就訓練出來,而是擔心他們去對付女真。要是幾年後,東京城頭上排出一溜鋥光發亮的青銅火炮。把女真人堵在了城牆之外,那他就有得頭痛
不過趙的回答讓他安心了一點。隻有一次成功使用的案例。是很難讓大宋君臣決定把火藥應用發展下去的。
“那官軍是怎麽攻下青溪的?”放棄的。青溪縣城畢竟城垣狹小,根本守不了幾天。”
“方臘退回老家幫源洞了
“二郎猜得沒錯!正是如此!”
“那是自尋死路。流寇變坐寇,怎麽再跟官軍鬥啊!”趙瑜搖著頭。他並不意外方臘的選擇,在曆史上方臘也的確是這麽做地。隻是有些感慨,方臘放棄了起義軍最大的優勢。困守死地,與幾月前在起事時發表據江而守。先下江東的演說的他,簡直判若兩人。
“二郎說的沒錯。方臘的確是自尋死路。當他退回老家的時候,官軍的東西二路已經合圍。就在半月前,在幫源洞門戶的箭門嶺,官軍突破了方臘軍的最後一道防線,擊殺汪公老佛等數萬眾,將其逼入幫源洞中。”趙說著,也搖起了頭,不過不是為了方臘,而是為了童貫,“童貫在睦州做得太狠了,那裏地百姓都殺得精光,情報沒法及時傳遞,方臘退守幫源洞的消息竟然和青溪失陷地消息一起送回來。虧童貫宣稱要救百姓於水火,還廢了花石綱和造作局,說和做完全不一樣。”
“那是童貫不再被扯後腿。不論是廢花石綱和造作局,還是屠殺睦州百姓,都是為了把東南禍亂的根源徹底斷掉才做的。”打了多年的交心意了解得很深,一開口便推測地不離十,不過現在他對童貫沒什麽興趣,問道:“方臘現在怎麽樣了?死了沒有?!”
“沒有,據說是被活捉!連同其妻邱氏,丞相方肥等四十餘人,被統製辛興宗帶兵生擒。”
“辛興宗?”趙瑜冷笑了一聲:“確定是他嗎?”
“呃……”趙奇怪的看了趙瑜一眼,不知道趙瑜為何這麽說,但他得到地情報中的確有一條符合趙瑜地懷疑:“其實還有種有說法,方臘一家其實是王淵帳下一個名叫韓世忠的副將活捉地。不過出洞時給辛興宗撞上,被強搶了過去。辛興宗是劉延慶的親信,方臘又在他手中。所以童貫沒有信王淵和韓世忠的話,把首功許了辛興宗。”
“韓世忠嗎?”趙瑜終於又聽到了一位名人地名號,不過見多了名人,早就麻木了,他搖頭笑道:“算他倒黴。搶功勞,西軍是有傳統的!殺人放火都不奇怪,韓世忠雖然沒能保住功勞,但能在辛興宗手上保住小命,已經是運氣了!當年的鄭廣可沒這麽好的運氣。”
“說得也是!”趙點頭道。當年趙瑜的便宜老子和大哥是死在鄭家人的手中,但到最後。卻成了童貫麾下一個西軍將領的功勞。帶隊上昌國、砍下了趙櫓、趙瑾首級說是被那個西軍將領砍成了肉醬,連個喊冤的機都沒有。比起鄭廣,韓世忠還算是有運氣的。
“既然已被生擒,方臘也沒有什麽好說地了,反正是逃不過千刀萬剮的。說說那一支偏師罷,這次傳回來的情報裏有沒有他們的消息?”趙瑜問著。
在睦州被攻破前,方臘曾分出一支隊伍,沿蘭溪河穀南下婺州。據說由其子方亳、其妹百花,以及族中大將方七佛領軍,軍師呂將也有隨行。由於官軍注意力都在明教聖公身上,隻顧著捉方臘,隻分了一支五千人的隊伍追擊。但在蘭溪縣城外,追擊的官軍遭到了這一支偏師的伏擊,五千官兵竟然全軍覆沒。
由於沒有官軍肆虐婺州,所以這一戰的情報傳遞起來比起方臘的消息要快上了許多,五六天前便到了趙瑜手上。在參謀部地推測中,這一支隊伍最有可能的去處。是向西南方的衢州挺進,隻要進入江西。利用當地的明教信眾,再與官軍周旋幾年,不是不可能。
不過趙的回答讓趙瑜有些吃驚:“有他們的消息。不過方七佛他們沒有去江西,而是繼續南下,攻入了處州!其州治麗水今麗水市已經被攻下了。”
“處州?!”趙瑜眉頭擰起。在處州東海的利益雖不處州東麵便是溫州。而南麵則是福建的建州,這兩地。東海勢力盤根錯節,不容有失。“他們是要南下還是東進?”
“溫州的回旋餘地太小,南下的可能性居多,但溫州還是得防著點。”
“嗯!說得也是……這些賊軍我不怕,就怕他們把童貫帶地那群蝗蟲引來!”
“半年前,二郎你不是暗中派了千人化妝成當地巡檢司成嗎?如要用來抵擋明教軍,借著山穀地勢應該給不費吹灰之力。其實算算時間,如果東進,現在溫州的消息就不這麽平靜,來還是南下福建。經龍泉縣入鬆溪,便可進入福建。而且龍泉還有鐵場、劍坊被無數,去那裏搜集兵器實在很方便。”
趙瑜掐指算了算時間,“如果他們進攻順利地話,現在應該已經在龍泉縣中
“龍泉就挨著福建建州,在建州中,我們有六百多人守著入閩要道,如果領隊的有些膽識,聽到龍泉陷落後,必然出兵對付明教軍。”
“也許罷!……隻能等消息了。”起了方臘,趙瑜便又起另一家反賊,“說起來,有沒有梁山的消息?”
“梁山?”趙有些茫然,記不起在哪裏聽說過這個詞。
“就是梁山泊的那些反賊!””趙了起來,他搖了搖頭,“沒有他們的消息。不過是百多人地賊寇,能來最好,不來也無所謂。我們東海還差他們那點人嗎?”
“……說得也是!”趙瑜敷衍著,心裏去還著讓三十六天罡在麾下賣命的盛景。
不過接下來二十天中,又有幾條新地情報陸續送到趙瑜手裏。
就在上元節的那一天,剛剛占據了龍泉縣地方七佛部,被偽裝成建州巡檢的東海軍趁夜突襲,血戰一夜,萬餘名明教軍被徹底擊潰,數以千計地明教教徒屍首,幾乎堵塞了大溪今龍泉溪。不過,領軍的方百花、方七佛等人卻不知去向。
正當趙瑜猜測著這幾名賊首去往何處,解答了他的疑問。巡守福建沿海的湄嶼艦隊俘獲了一艘被劫海船,船上的賊人們聲稱正要投奔東海――正是方七佛、方百花、方亳和呂將一行。
而趙瑜一直都很關注的梁山宋江一眾,卻也有了消息。他們也準備投靠東海,但他們運氣卻不怎麽樣。在宋江準備去海州劫船出海時,卻遭到了知州張叔夜親率千餘名當地弓手和巡司的伏擊。慘敗之下,梁山賊無計可施,以宋江為首,三十六名頭領和殘餘的百多名嘍羅便統統投了宋軍。據說已經得了官封,被招安招攬的投了官軍,而解決的卻主動來投靠!
“世事難料啊!”趙瑜歎道。
基隆。
又是一年上燈時。上元之夜,金吾不禁,各色新紮宮燈布滿了東海國都中的大街小巷。正所謂天碧銀河欲下來,月華如水照樓台,長安主街兩側,一座座彩燈山棚拔地而起,皆是城中富貴人家精心製作。華燈寶炬,月色花光,從基隆堡王宮一直延伸到港口,映遍了全城上下。城內的幾處廟宇寺觀,也中門大開,讓百姓們入廟燒香禮佛。
依著軍紀,就算這年節之時,營中官兵也不得私自外出夜遊,但軍營內外,也用一盞盞小小的球燈裝點得繁星閃閃,有若飛星。
在這喧鬧的夜晚,基隆城的百姓們仿佛忘記了海峽對岸的戰事,享受著這個時代難得一見的平安喜樂。孩童們著花燈,在街巷中嬉鬧著,而街頭巷尾,更是擁擠著一群群出來賞燈的人們。
一列車隊從城中最大、俗稱海神娘娘的通賢靈女廟中出來,重新回到長安主街上。金玉打造的海龍外飾,車頭懸掛著的玻璃金花宮燈,都是東海王家的標誌。上元節時,東海王家去海神娘娘廟燒頭炷香,祈求東海國中百姓一年出海平安,是這幾年剛剛興起的規矩。但今次卻隻見到後妃駕出行,而東海王卻不見蹤影。
到底出了什麽大事?注意到此事的人們不禁猜測起來。
“是不是大王身體不適?”
“少烏鴉嘴,大王身體好得很,白天還去軍營校閱來著。”
“要是大王真病了,王後、王妃哪裏還能安心出宮?世子公主也該在宮中服侍!”
“應該是對麵又出了什麽大事罷?”
“……當是如此!”
人們地猜測並沒有錯。打亂了趙瑜計劃地。正是分別從海峽對岸地各個港口傳來。在今天傍晚。同時送交到他手中地幾條最新軍情。
“童貫已經攻下了青溪縣城?!”書房之中。趙瑜在窗邊俯視著城中地溢彩流光。心神卻全放在趙通報地軍情之上。
趙點著頭。“就在一個月前。臘月十五地那一趙瑜又問道。
他還記得近一個月前。官軍收複睦州用地是什麽手段。沒人能到東路軍統製王稟。竟然挖地道通到睦州城下。然後用火藥炸開了城牆。一直以來。宋軍對火藥地用法一直局限在燃燒上。軍中所使用地毒煙火球和飛火箭都僅是利用火藥作為引火物。而利用其爆炸威力。卻為東海軍所獨創。不過現在有王稟領頭。攻城。就又多了種手段。
“這次不是!”趙搖了搖頭。
“是嗎?”趙瑜略略放心下來。
這一個月,他一直都在擔心大宋因睦州之戰而對火藥武器的研發重視起來。現在東海軍中的火炮已經從遼南一直裝備到海南,隻要宋人有心去打探,很容易就能搜集到必要的情報。就像金人,自從當年在長生島被火炮一陣亂炸,現在每個月,長生島和旅順的寨堡上,都掛出一溜奸細的首級來。
火炮技術並不複雜。當年剛開始鑄炮時,鄧肯還不過是名鑄鍾匠,他也隻花了一年多時間就把可以使用的青銅炮造了出來。東京城中能工巧匠勝過鄧肯當年者不知凡幾,若是技術泄露出去,花上兩三年,仿造出同樣型號地青銅炮,並不是太難。
趙瑜並不怕宋人把火炮用於對付東海,炮兵不是那麽容易就訓練出來,而是擔心他們去對付女真。要是幾年後,東京城頭上排出一溜鋥光發亮的青銅火炮。把女真人堵在了城牆之外,那他就有得頭痛
不過趙的回答讓他安心了一點。隻有一次成功使用的案例。是很難讓大宋君臣決定把火藥應用發展下去的。
“那官軍是怎麽攻下青溪的?”放棄的。青溪縣城畢竟城垣狹小,根本守不了幾天。”
“方臘退回老家幫源洞了
“二郎猜得沒錯!正是如此!”
“那是自尋死路。流寇變坐寇,怎麽再跟官軍鬥啊!”趙瑜搖著頭。他並不意外方臘的選擇,在曆史上方臘也的確是這麽做地。隻是有些感慨,方臘放棄了起義軍最大的優勢。困守死地,與幾月前在起事時發表據江而守。先下江東的演說的他,簡直判若兩人。
“二郎說的沒錯。方臘的確是自尋死路。當他退回老家的時候,官軍的東西二路已經合圍。就在半月前,在幫源洞門戶的箭門嶺,官軍突破了方臘軍的最後一道防線,擊殺汪公老佛等數萬眾,將其逼入幫源洞中。”趙說著,也搖起了頭,不過不是為了方臘,而是為了童貫,“童貫在睦州做得太狠了,那裏地百姓都殺得精光,情報沒法及時傳遞,方臘退守幫源洞的消息竟然和青溪失陷地消息一起送回來。虧童貫宣稱要救百姓於水火,還廢了花石綱和造作局,說和做完全不一樣。”
“那是童貫不再被扯後腿。不論是廢花石綱和造作局,還是屠殺睦州百姓,都是為了把東南禍亂的根源徹底斷掉才做的。”打了多年的交心意了解得很深,一開口便推測地不離十,不過現在他對童貫沒什麽興趣,問道:“方臘現在怎麽樣了?死了沒有?!”
“沒有,據說是被活捉!連同其妻邱氏,丞相方肥等四十餘人,被統製辛興宗帶兵生擒。”
“辛興宗?”趙瑜冷笑了一聲:“確定是他嗎?”
“呃……”趙奇怪的看了趙瑜一眼,不知道趙瑜為何這麽說,但他得到地情報中的確有一條符合趙瑜地懷疑:“其實還有種有說法,方臘一家其實是王淵帳下一個名叫韓世忠的副將活捉地。不過出洞時給辛興宗撞上,被強搶了過去。辛興宗是劉延慶的親信,方臘又在他手中。所以童貫沒有信王淵和韓世忠的話,把首功許了辛興宗。”
“韓世忠嗎?”趙瑜終於又聽到了一位名人地名號,不過見多了名人,早就麻木了,他搖頭笑道:“算他倒黴。搶功勞,西軍是有傳統的!殺人放火都不奇怪,韓世忠雖然沒能保住功勞,但能在辛興宗手上保住小命,已經是運氣了!當年的鄭廣可沒這麽好的運氣。”
“說得也是!”趙點頭道。當年趙瑜的便宜老子和大哥是死在鄭家人的手中,但到最後。卻成了童貫麾下一個西軍將領的功勞。帶隊上昌國、砍下了趙櫓、趙瑾首級說是被那個西軍將領砍成了肉醬,連個喊冤的機都沒有。比起鄭廣,韓世忠還算是有運氣的。
“既然已被生擒,方臘也沒有什麽好說地了,反正是逃不過千刀萬剮的。說說那一支偏師罷,這次傳回來的情報裏有沒有他們的消息?”趙瑜問著。
在睦州被攻破前,方臘曾分出一支隊伍,沿蘭溪河穀南下婺州。據說由其子方亳、其妹百花,以及族中大將方七佛領軍,軍師呂將也有隨行。由於官軍注意力都在明教聖公身上,隻顧著捉方臘,隻分了一支五千人的隊伍追擊。但在蘭溪縣城外,追擊的官軍遭到了這一支偏師的伏擊,五千官兵竟然全軍覆沒。
由於沒有官軍肆虐婺州,所以這一戰的情報傳遞起來比起方臘的消息要快上了許多,五六天前便到了趙瑜手上。在參謀部地推測中,這一支隊伍最有可能的去處。是向西南方的衢州挺進,隻要進入江西。利用當地的明教信眾,再與官軍周旋幾年,不是不可能。
不過趙的回答讓趙瑜有些吃驚:“有他們的消息。不過方七佛他們沒有去江西,而是繼續南下,攻入了處州!其州治麗水今麗水市已經被攻下了。”
“處州?!”趙瑜眉頭擰起。在處州東海的利益雖不處州東麵便是溫州。而南麵則是福建的建州,這兩地。東海勢力盤根錯節,不容有失。“他們是要南下還是東進?”
“溫州的回旋餘地太小,南下的可能性居多,但溫州還是得防著點。”
“嗯!說得也是……這些賊軍我不怕,就怕他們把童貫帶地那群蝗蟲引來!”
“半年前,二郎你不是暗中派了千人化妝成當地巡檢司成嗎?如要用來抵擋明教軍,借著山穀地勢應該給不費吹灰之力。其實算算時間,如果東進,現在溫州的消息就不這麽平靜,來還是南下福建。經龍泉縣入鬆溪,便可進入福建。而且龍泉還有鐵場、劍坊被無數,去那裏搜集兵器實在很方便。”
趙瑜掐指算了算時間,“如果他們進攻順利地話,現在應該已經在龍泉縣中
“龍泉就挨著福建建州,在建州中,我們有六百多人守著入閩要道,如果領隊的有些膽識,聽到龍泉陷落後,必然出兵對付明教軍。”
“也許罷!……隻能等消息了。”起了方臘,趙瑜便又起另一家反賊,“說起來,有沒有梁山的消息?”
“梁山?”趙有些茫然,記不起在哪裏聽說過這個詞。
“就是梁山泊的那些反賊!””趙了起來,他搖了搖頭,“沒有他們的消息。不過是百多人地賊寇,能來最好,不來也無所謂。我們東海還差他們那點人嗎?”
“……說得也是!”趙瑜敷衍著,心裏去還著讓三十六天罡在麾下賣命的盛景。
不過接下來二十天中,又有幾條新地情報陸續送到趙瑜手裏。
就在上元節的那一天,剛剛占據了龍泉縣地方七佛部,被偽裝成建州巡檢的東海軍趁夜突襲,血戰一夜,萬餘名明教軍被徹底擊潰,數以千計地明教教徒屍首,幾乎堵塞了大溪今龍泉溪。不過,領軍的方百花、方七佛等人卻不知去向。
正當趙瑜猜測著這幾名賊首去往何處,解答了他的疑問。巡守福建沿海的湄嶼艦隊俘獲了一艘被劫海船,船上的賊人們聲稱正要投奔東海――正是方七佛、方百花、方亳和呂將一行。
而趙瑜一直都很關注的梁山宋江一眾,卻也有了消息。他們也準備投靠東海,但他們運氣卻不怎麽樣。在宋江準備去海州劫船出海時,卻遭到了知州張叔夜親率千餘名當地弓手和巡司的伏擊。慘敗之下,梁山賊無計可施,以宋江為首,三十六名頭領和殘餘的百多名嘍羅便統統投了宋軍。據說已經得了官封,被招安招攬的投了官軍,而解決的卻主動來投靠!
“世事難料啊!”趙瑜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