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何人喧嘩?”郎伯川喝道。[]
其實,郎伯川早就看清了三人的模樣,心裏暗驚,怎麽這三人也在這裏?宋錚這一關恐怕不好過。
蜀中多狂士,再加上老郎家對文士頗為寬厚,使得文士喜歡高談闊論,張文弄采。不管是說話還是作文,每每追求言辭巧妙,語出驚人。
特別是郎伯川,有狀元太子之譽,又多與文人相交,使得許多有才名者喜歡拿架子,打機鋒,以博得太子看重。當然,郎伯川本人才華橫溢,非才華絕高者,也不敢顯擺。
偏偏眼前這三位,是屬於敢在郎伯川麵前顯擺的。中間一位年近五十,黑須黑臉,身子略佝,乃蜀國翰林院供奉郭敬齋,此人為宿儒,他在成都的名氣,與宋玨在江寧差不多。
左邊一位三十四五歲,現任吏部主事唐正肅,此人早薛啟孟兩科,不過,也和薛啟孟,吃了點張狂的虧,所以得了個榜眼。因此,才名壓薛啟孟一頭。
右邊一位二十許,卻是一名皇族宗室子弟,名為郎若鳴,論輩分還比郎伯川大一輩。郎若鳴由於是宗室中人,未能參加科舉,然其才氣卻博得蜀人交口稱頌。郎伯川在與宋錚交談時,曾提到過此人,雖說不上多佩服,卻也不輕視。
這三人都未穿官服,隻是作普通儒士打扮。這也是一個怪現象,蜀中官員普遍豪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偏偏一些自以為才高者,喜歡平常儒生裝束,以示“以德服人”,若是穿了一身官皮,反倒顯得心虛一般。
宋錚掃了一眼,當即嘴角一翹,雙手後背,冷眼觀看郎伯川怎麽處理。
此時,年齡最大的郭敬齋高聲叫道,“老臣郭敬齋叩見太子殿下!”說罷,與唐正肅和郎若鳴兩人一同跪了下去。應該講的禮節,自然還是要講的。
郎伯川連忙吩咐軍士閃開,放三人進來。
郭敬齋身材矮小,腰還不好,此時卻努力仰頭挺胸,雄赳赳氣昂昂地向這邊走來。(.無彈窗廣告)郎若鳴和唐正肅跟在後麵,亦神態傲然。
宋錚扭頭湊到元好問耳邊,小聲道,“像不像一隻老公雞帶著兩隻崽子逛街?”
元好問撲哧一笑,連忙背過身去,用手捂住,另一隻手卻拚命揉著肚子。郎伯川不知道怎麽回事,好奇地看了元好問一眼,又瞅了瞅宋錚,卻見宋錚已經回複了那副淡然的模樣。
郭敬齋三人來到麵前,一齊向郎伯川行禮。宋錚就在郎伯川側後,按禮節應該讓到一邊。不過宋錚卻絲毫沒動,好像郭敬齋三人也向他行禮一般,這自然惹得三人不滿,郎若鳴還狠狠地剜了宋錚一眼。
郎伯川向著郭敬齋施了一禮,“先生,你為何來此?”這聲先生,是因為郎伯川曾從學於郭敬齋。
郭敬齋側了一下身子,以示受半禮,這才開口道,“老朽聞成都府來了一位齊使,號‘三絕公子’者,自稱其才能腳踏峨嵋。故老朽來見識一下,到底何等人物,敢說此大話!”
郎伯川一怔,又瞥了一眼宋錚,方道,“竟有此事?許是以訛傳訛吧?”
郎若鳴插言道,“此人自稱是鸞鳳東來,以我巴蜀諸生為草鱖,如此張狂,敢笑吾大蜀無人乎?”
郎伯川一愣,關於宋錚與薛啟孟江頭對句的事,他已經聽薛啟孟詳細講述過,自然清楚來龍去脈。沒想到,此事竟然傳成這樣。看到三人麵色均不善,郎伯川忙道,“這個恐怕你們誤聽路人之言,當日……”
“太子殿下,吾等不會武,酒量亦一般,惟讀過幾年書,還望太子殿下允我等見見這位三絕齊使,也好讓我等一瞻其風采。”唐正肅亦出言道。
宋錚看了直瞥嘴,這郎伯川也太驕慣這些眼高於頂的家夥了,連番被其將話打斷,卻沒有發怒,反倒是一臉無奈之色,真是笑話。
“躲不了,上吧!”元好問在旁邊戳了戳宋錚。
“唉,晦氣!出來玩一趟也能碰到這麽多瘋狗,不分青紅皂白亂咬一通。”宋錚壓低了聲音,但郎若鳴耳尖,頓時血氣上湧。大聲喝道,“誰在那裏狂吠?”
宋錚把頭一扭,不理不睬。
郎若鳴討了個沒趣,臉色更紅了,雙目噴火一般看著宋錚。郭敬齋和唐正肅不明白怎麽回事,向郎若鳴投去問詢的目光。郎若鳴哪肯說出來,隻是緊咬嘴唇怒視。
郎伯川亦聽清了宋錚的話,隻是皺了一下眉頭,輕咳了一聲,這才用手招了招宋錚,向郭敬齋三人介紹道,“此人便是齊使宋錚宋大,人喚宋小郎。”
宋錚笑嗬嗬地走上前,拱了拱手,“宋錚見過三位高賢。”
郎伯川指著三人一一向宋錚介紹了一番,宋錚則一一施了禮,很有禮貌。郭敬齋隻是用手捋胡子,郎若鳴則輕哼一聲,隻有唐正肅還了一禮,神色卻極為嚴峻。
宋錚不以為意,反向郎伯川苦笑道,“殿下,吾聞蜀人最好禮,這一路行來,自薛啟孟薛兄、二殿下,及至見到太子,莫不是彬彬君子,眼前這三位高賢卻讓宋某糊塗了。”
“豎子張狂,敢笑吾無禮乎?”郭敬齋不屑地道。
“老先生若有怒氣,可衝著天上日頭狂嘯,不要對著在下。”宋錚臉色一正,指著天上的太陽道。被人當麵罵了,自然不能再笑嘻嘻的。
郭敬齋下意識順著宋錚手指看了一眼,明晃晃的日光讓他連忙用手遮眼睛,轉而醒悟道,有一個成語就叫“蜀犬吠日”----這是罵他是狗!
上來就輸了一陣,郭敬齋差點背過氣去。郎若鳴的臉都成了豬肝色,若非郎伯川在身邊,他非撲上去和宋錚決鬥不可。當然,他若真撲上前,宋錚一腳就能讓他爬不起來。
“好了,好了,齊使你們也見到了,還有什麽事?”郎伯川的臉也沉了下來。本來挺高興的一個日子,被眼前這三位一攪,全泡湯了。
唐正肅拱手道,“太子殿下,吾等這次來,就是要向宋大人討教一番才學。”
“怎麽個討教法?”
“由郭老先生論儒學,郎兄對句,卑職則喜歡詩詞。宋大人既然是大齊狀元,想必這些均遊刃有餘吧?”
“這個……”郎伯川猶豫起來,作為地主以三敵人,這對宋錚明顯不公平,可偏偏唐正肅拿話堵死了。就在郎伯川考慮如何應對時,元好問按納不住了。
“真是好笑,我今天算是見識到了,三個加起來足有百歲的家夥,向一個十七歲的後學討教。此為我入蜀以來最奇怪的事。”元好問一直在看熱鬧,現在見對方太不像話,忍不住出言諷刺起來。
“你又是何人?”郭敬齋冷哼道。
“大金使節元好問。”
“金人亦懂詩文乎?”
“不才讀過幾年書,雖屬平平,卻幸有自知之明。”
“你……”剛剛緩過氣來的郭敬齋又被氣得眉毛一跳。
宋錚拍了拍元好問的肩膀,對郎伯川道,“宋某何所幸,被三位高賢如此看重。既如此,宋某聊發少年狂,就到武侯祠內,與諸公切磋一番。也望太子作個見證。”
“宋兄,你……”元好問吃了一驚,他知道宋錚才高,但對方三人明顯不是善茬,且均術業有專攻,宋錚以一敵三,勝算實在不大。
“也好!”郎伯川也覺得惟有如此才能化解今天的局麵。不管怎麽說,在祠堂裏沒有這麽多人圍觀,自己也有回旋的餘地。
郭敬齋三人雖然不樂意,但正如元好問所說,三人加起來一百歲,卻要和一個十七歲的後學過不去,也的確不那麽光彩。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齊齊點了點頭。
郎伯川當即命人移駕武侯祠內,又令廟祝準備好蒲團和茶水,眾衛士嚴守門口,擋住外來人群。
須臾,都準備妥當了,眾人向孔明像上香後,坐了下來。郎伯川坐在中間,兩邊一邊是宋錚和元好問,另一邊是郭敬齋三人。
此時,祠堂外聚集了五六百名儒生,一個個伸長脖子,想看個究竟,卻見五十名太子府護衛肅立在門口,刀兵出鞘,殺氣騰騰。眾人不敢擅闖,惟稟住呼吸,等待著裏麵的結果。
郎伯川輕咳一聲,“既然由本王作見證,為公平間,就由本王出題,諸位沒有意見吧?”
眾人齊聲回道,“沒有!”
“那好,你們三人,哪個先來?”
三人相互對視一眼,郎若鳴道,“就由不才先向齊使討教吧。”
宋錚無所謂,“請太子殿下出題。不過,在此之前,在下有一個請求。”
“小郎請講。”
“外麵諸生,亦頗多飽學之士,我建議太子選五人來當評判。聯句也好,詩詞也罷,每次作出,由裕之兄抄寫下來,傳到外邊去,不要注明作者是誰,由這些評判來評定優劣。”
宋錚語氣平靜,無喜無悲。郎伯川卻吃了一驚,宋錚這是要硬碰硬啊,這一下自己連回旋的餘地也沒有了。
郎若鳴三人卻大喜,他們雖對自己的才學頗為自負,卻也擔心太子會看在大齊使節的麵子上,強行判定結果。現在好了,這個不知死活的齊使主動要求公平裁定,那他們還有什麽好說的。
既然宋錚主動提出來,郎伯川也不好說什麽,他深吸了一口氣,開始作出安排。元好問身前擺上了幾案和筆墨紙硯,又讓郭敬齋到外麵挑幾個飽學之士站在門口最前麵。
由於題目由郎伯川出,元好問在眾目睽睽之下抄寫,如此一來,公平的不能再公平了。
盞茶工夫,全都準備完畢,郎伯川這才開始出題。他目光在祠堂內一掃,便道,“小郎、若鳴,既然都在這武侯祠內,那你們各以諸葛武侯為題,各自作一對。爾後各出一上句,請彼此對出下句。相信三副對聯之後,當能辨別優劣。”
“好!”郎若鳴大聲叫道。這武侯祠他來過不少次,自然很有心得,當即詠出一聯。
其實,郎伯川早就看清了三人的模樣,心裏暗驚,怎麽這三人也在這裏?宋錚這一關恐怕不好過。
蜀中多狂士,再加上老郎家對文士頗為寬厚,使得文士喜歡高談闊論,張文弄采。不管是說話還是作文,每每追求言辭巧妙,語出驚人。
特別是郎伯川,有狀元太子之譽,又多與文人相交,使得許多有才名者喜歡拿架子,打機鋒,以博得太子看重。當然,郎伯川本人才華橫溢,非才華絕高者,也不敢顯擺。
偏偏眼前這三位,是屬於敢在郎伯川麵前顯擺的。中間一位年近五十,黑須黑臉,身子略佝,乃蜀國翰林院供奉郭敬齋,此人為宿儒,他在成都的名氣,與宋玨在江寧差不多。
左邊一位三十四五歲,現任吏部主事唐正肅,此人早薛啟孟兩科,不過,也和薛啟孟,吃了點張狂的虧,所以得了個榜眼。因此,才名壓薛啟孟一頭。
右邊一位二十許,卻是一名皇族宗室子弟,名為郎若鳴,論輩分還比郎伯川大一輩。郎若鳴由於是宗室中人,未能參加科舉,然其才氣卻博得蜀人交口稱頌。郎伯川在與宋錚交談時,曾提到過此人,雖說不上多佩服,卻也不輕視。
這三人都未穿官服,隻是作普通儒士打扮。這也是一個怪現象,蜀中官員普遍豪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偏偏一些自以為才高者,喜歡平常儒生裝束,以示“以德服人”,若是穿了一身官皮,反倒顯得心虛一般。
宋錚掃了一眼,當即嘴角一翹,雙手後背,冷眼觀看郎伯川怎麽處理。
此時,年齡最大的郭敬齋高聲叫道,“老臣郭敬齋叩見太子殿下!”說罷,與唐正肅和郎若鳴兩人一同跪了下去。應該講的禮節,自然還是要講的。
郎伯川連忙吩咐軍士閃開,放三人進來。
郭敬齋身材矮小,腰還不好,此時卻努力仰頭挺胸,雄赳赳氣昂昂地向這邊走來。(.無彈窗廣告)郎若鳴和唐正肅跟在後麵,亦神態傲然。
宋錚扭頭湊到元好問耳邊,小聲道,“像不像一隻老公雞帶著兩隻崽子逛街?”
元好問撲哧一笑,連忙背過身去,用手捂住,另一隻手卻拚命揉著肚子。郎伯川不知道怎麽回事,好奇地看了元好問一眼,又瞅了瞅宋錚,卻見宋錚已經回複了那副淡然的模樣。
郭敬齋三人來到麵前,一齊向郎伯川行禮。宋錚就在郎伯川側後,按禮節應該讓到一邊。不過宋錚卻絲毫沒動,好像郭敬齋三人也向他行禮一般,這自然惹得三人不滿,郎若鳴還狠狠地剜了宋錚一眼。
郎伯川向著郭敬齋施了一禮,“先生,你為何來此?”這聲先生,是因為郎伯川曾從學於郭敬齋。
郭敬齋側了一下身子,以示受半禮,這才開口道,“老朽聞成都府來了一位齊使,號‘三絕公子’者,自稱其才能腳踏峨嵋。故老朽來見識一下,到底何等人物,敢說此大話!”
郎伯川一怔,又瞥了一眼宋錚,方道,“竟有此事?許是以訛傳訛吧?”
郎若鳴插言道,“此人自稱是鸞鳳東來,以我巴蜀諸生為草鱖,如此張狂,敢笑吾大蜀無人乎?”
郎伯川一愣,關於宋錚與薛啟孟江頭對句的事,他已經聽薛啟孟詳細講述過,自然清楚來龍去脈。沒想到,此事竟然傳成這樣。看到三人麵色均不善,郎伯川忙道,“這個恐怕你們誤聽路人之言,當日……”
“太子殿下,吾等不會武,酒量亦一般,惟讀過幾年書,還望太子殿下允我等見見這位三絕齊使,也好讓我等一瞻其風采。”唐正肅亦出言道。
宋錚看了直瞥嘴,這郎伯川也太驕慣這些眼高於頂的家夥了,連番被其將話打斷,卻沒有發怒,反倒是一臉無奈之色,真是笑話。
“躲不了,上吧!”元好問在旁邊戳了戳宋錚。
“唉,晦氣!出來玩一趟也能碰到這麽多瘋狗,不分青紅皂白亂咬一通。”宋錚壓低了聲音,但郎若鳴耳尖,頓時血氣上湧。大聲喝道,“誰在那裏狂吠?”
宋錚把頭一扭,不理不睬。
郎若鳴討了個沒趣,臉色更紅了,雙目噴火一般看著宋錚。郭敬齋和唐正肅不明白怎麽回事,向郎若鳴投去問詢的目光。郎若鳴哪肯說出來,隻是緊咬嘴唇怒視。
郎伯川亦聽清了宋錚的話,隻是皺了一下眉頭,輕咳了一聲,這才用手招了招宋錚,向郭敬齋三人介紹道,“此人便是齊使宋錚宋大,人喚宋小郎。”
宋錚笑嗬嗬地走上前,拱了拱手,“宋錚見過三位高賢。”
郎伯川指著三人一一向宋錚介紹了一番,宋錚則一一施了禮,很有禮貌。郭敬齋隻是用手捋胡子,郎若鳴則輕哼一聲,隻有唐正肅還了一禮,神色卻極為嚴峻。
宋錚不以為意,反向郎伯川苦笑道,“殿下,吾聞蜀人最好禮,這一路行來,自薛啟孟薛兄、二殿下,及至見到太子,莫不是彬彬君子,眼前這三位高賢卻讓宋某糊塗了。”
“豎子張狂,敢笑吾無禮乎?”郭敬齋不屑地道。
“老先生若有怒氣,可衝著天上日頭狂嘯,不要對著在下。”宋錚臉色一正,指著天上的太陽道。被人當麵罵了,自然不能再笑嘻嘻的。
郭敬齋下意識順著宋錚手指看了一眼,明晃晃的日光讓他連忙用手遮眼睛,轉而醒悟道,有一個成語就叫“蜀犬吠日”----這是罵他是狗!
上來就輸了一陣,郭敬齋差點背過氣去。郎若鳴的臉都成了豬肝色,若非郎伯川在身邊,他非撲上去和宋錚決鬥不可。當然,他若真撲上前,宋錚一腳就能讓他爬不起來。
“好了,好了,齊使你們也見到了,還有什麽事?”郎伯川的臉也沉了下來。本來挺高興的一個日子,被眼前這三位一攪,全泡湯了。
唐正肅拱手道,“太子殿下,吾等這次來,就是要向宋大人討教一番才學。”
“怎麽個討教法?”
“由郭老先生論儒學,郎兄對句,卑職則喜歡詩詞。宋大人既然是大齊狀元,想必這些均遊刃有餘吧?”
“這個……”郎伯川猶豫起來,作為地主以三敵人,這對宋錚明顯不公平,可偏偏唐正肅拿話堵死了。就在郎伯川考慮如何應對時,元好問按納不住了。
“真是好笑,我今天算是見識到了,三個加起來足有百歲的家夥,向一個十七歲的後學討教。此為我入蜀以來最奇怪的事。”元好問一直在看熱鬧,現在見對方太不像話,忍不住出言諷刺起來。
“你又是何人?”郭敬齋冷哼道。
“大金使節元好問。”
“金人亦懂詩文乎?”
“不才讀過幾年書,雖屬平平,卻幸有自知之明。”
“你……”剛剛緩過氣來的郭敬齋又被氣得眉毛一跳。
宋錚拍了拍元好問的肩膀,對郎伯川道,“宋某何所幸,被三位高賢如此看重。既如此,宋某聊發少年狂,就到武侯祠內,與諸公切磋一番。也望太子作個見證。”
“宋兄,你……”元好問吃了一驚,他知道宋錚才高,但對方三人明顯不是善茬,且均術業有專攻,宋錚以一敵三,勝算實在不大。
“也好!”郎伯川也覺得惟有如此才能化解今天的局麵。不管怎麽說,在祠堂裏沒有這麽多人圍觀,自己也有回旋的餘地。
郭敬齋三人雖然不樂意,但正如元好問所說,三人加起來一百歲,卻要和一個十七歲的後學過不去,也的確不那麽光彩。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齊齊點了點頭。
郎伯川當即命人移駕武侯祠內,又令廟祝準備好蒲團和茶水,眾衛士嚴守門口,擋住外來人群。
須臾,都準備妥當了,眾人向孔明像上香後,坐了下來。郎伯川坐在中間,兩邊一邊是宋錚和元好問,另一邊是郭敬齋三人。
此時,祠堂外聚集了五六百名儒生,一個個伸長脖子,想看個究竟,卻見五十名太子府護衛肅立在門口,刀兵出鞘,殺氣騰騰。眾人不敢擅闖,惟稟住呼吸,等待著裏麵的結果。
郎伯川輕咳一聲,“既然由本王作見證,為公平間,就由本王出題,諸位沒有意見吧?”
眾人齊聲回道,“沒有!”
“那好,你們三人,哪個先來?”
三人相互對視一眼,郎若鳴道,“就由不才先向齊使討教吧。”
宋錚無所謂,“請太子殿下出題。不過,在此之前,在下有一個請求。”
“小郎請講。”
“外麵諸生,亦頗多飽學之士,我建議太子選五人來當評判。聯句也好,詩詞也罷,每次作出,由裕之兄抄寫下來,傳到外邊去,不要注明作者是誰,由這些評判來評定優劣。”
宋錚語氣平靜,無喜無悲。郎伯川卻吃了一驚,宋錚這是要硬碰硬啊,這一下自己連回旋的餘地也沒有了。
郎若鳴三人卻大喜,他們雖對自己的才學頗為自負,卻也擔心太子會看在大齊使節的麵子上,強行判定結果。現在好了,這個不知死活的齊使主動要求公平裁定,那他們還有什麽好說的。
既然宋錚主動提出來,郎伯川也不好說什麽,他深吸了一口氣,開始作出安排。元好問身前擺上了幾案和筆墨紙硯,又讓郭敬齋到外麵挑幾個飽學之士站在門口最前麵。
由於題目由郎伯川出,元好問在眾目睽睽之下抄寫,如此一來,公平的不能再公平了。
盞茶工夫,全都準備完畢,郎伯川這才開始出題。他目光在祠堂內一掃,便道,“小郎、若鳴,既然都在這武侯祠內,那你們各以諸葛武侯為題,各自作一對。爾後各出一上句,請彼此對出下句。相信三副對聯之後,當能辨別優劣。”
“好!”郎若鳴大聲叫道。這武侯祠他來過不少次,自然很有心得,當即詠出一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