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這天,宋錚到了金國使苑,與元好問飲酒觀花,逍遙了一日。(.無彈窗廣告)
第二天,元好問來到紫氣苑,想繼續與宋錚談詩論詞,卻接到了太子府的傳訊,郎伯川明日約宋錚同遊武侯祠,元好問亦在被邀之列。宋錚與元好問自然回帖答應。
送走傳訊太監,元好問笑道,“昨晚讓梁乙越這麽一鬧,蜀太子覺得對你不住。還是你宋大人麵子大,餘至成都數月矣,從未被太子相邀,亦未聞哪位使節有如此殊榮。今天元某可是沾了你的光。”
宋錚搖頭道,“這可不是麵子問題。裕之兄不聞三顧茅廬乎?孔明當時高臥隆中,劉備前兩次來均不見,第三次才會麵。你可知為何?”
“小郎自比武侯乎?”元好問嬉笑道。他和宋錚混熟了,也稱呼起“小郎”來。
“小子何敢?隻是想與裕之論辯爾。”
元好問深思了一下,回道,“孔明自然是要檢驗一下劉玄德的誠心。”
宋錚哈哈一笑,“這麽說也不算錯。我再說一例,昔留侯張良初遇黃石老人,黃石辱之,方授之《太公兵法》。裕之兄,三顧茅廬與張良受書,可有相通之處乎?”
元好問思索了一會兒,笑道,“人才不可輕得,兵書不可輕傳。理一也。”
宋錚點了點頭,低聲道,“有些人,你越敬他,他便越看不上你。反之,你孤傲一點,他反倒敬著你。諸葛亮若是輕易附驥劉備,劉備還那麽看重他嗎?同理,黃石老人如果直接把兵書給了張良,張良還會認真學麽?”
元好問嘿嘿笑道,“你是說,有的人就是賤……”說到這裏,元好問慌忙捂住了嘴。
宋錚指了指他,“這可是你說的。”
元好問連忙作揖道,“小郎原諒則個。”惹得宋錚哈哈大笑。
九月十一,元好問先至紫氣苑。聊了沒兩句,張崇進來稟告,說太子車駕直接到了門口。郎伯岩竟然親自來接宋錚,元好問極為羨慕,這可是堂堂的蜀國太子啊。宋錚卻毫不在意,直到郎伯川進了紫氣苑,這才起身迎接。
元好問暗自撇了撇嘴。宋錚一路西來發生的事,元好問也聽說了。郎家兄弟二人,郎伯岩算是被宋錚武力征服的,而郎伯川則折服於宋錚的機智和才氣。
一個人孤傲不要緊,首先要有真本事,還要看所麵臨的對像。三國時宋錚的山東老鄉彌衡,才氣夠高吧?可惜曹操不吃那一套,彌衡猶不自悟,跑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裏擺架子,直接被黃祖哢嚓了。
“宋先生!”見到宋錚,郎伯川喜笑顏開。宋錚剛要行禮,便被郎伯川抓住手,“先生之詞,我越琢磨越有味道,反複吟誦,竟有眼界大開、壯誌淩雲之感。”
“在下隨口吟誦,文采既遜,豈當得殿下誇讚。”
“正是隨口吟誦,才得妙句。不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乎?”郎伯川嗬嗬一笑,“走,先生,你來成都數日,尚未得空遊覽。今日正好小王有空兒,便陪你遊一遊這武侯祠。”
“謝殿下。蒙殿下不棄,稱呼一聲小郎即可。殿下狀元之才,呼餘先生,豈不折煞在下。”宋錚對郎伯川頗有好感,這人頗有些真性情,才格既高,又重情誼,宋錚也生出親近之心。
“小郎?好!好!好!”郎伯川連連點頭,顯然很樂意接受宋錚的親近。接著,他對宋錚耳語道,“沒人的時候,小郎可稱呼我為伯川或者郎兄。”
宋錚忙要推辭,郎伯川卻向他比劃了一個手勢,繼續低聲道,“老聽人叫殿下殿下的,心煩。”
宋錚哭笑不得,他倒沒想到年近三十的郎伯川,還有如此戲謔的一麵。看來昨晚自己最後的應對,頗得這位蜀國太子的胃口,讓他感覺找到了同路人。
郎伯川挽著宋錚,共同登上馬車。元好問無奈地搖了搖頭,乖乖地去了自己的車上。
“太子殿下,今日何不見二殿下?”宋錚在車上裝作不經意地問道。
郎伯川卻向宋錚晃了晃食指,宋錚啞然失笑,“伯川兄,怎不見二殿下?”
郎伯川這才回道,“二弟久未回成都,許多人要拜會,父皇亦想念二弟。前日我與二弟到青城山去見父皇,我昨日回來了,二弟說要多陪陪父皇,所以留在了那裏。”
“二殿下留在了青城山?”
“是啊,父皇久不見二弟,自然要暢敘一番。”郎伯川不以為意地道,“昨日我與父皇說了府上酒宴的事,二弟亦對小郎大加讚揚。父皇也說小郎是個妙人兒。看來,父皇也喜歡小郎哩!”
宋錚哈哈一笑,“陛下在青城山,沐仙風,餐仙露,真神仙中人。惜宋某緣薄,不能拜會。”
郎伯川笑道,“小郎允文允武,又聞你酒量亦驚人,蜀國上下均呼先生為‘三絕’齊使。我看,先生才是謫仙人。”
“郎兄謬讚嘍。在下不過一凡夫俗子爾,七情六欲俱全,如何當得了仙人?混跡俗世,惟這虛名最是累人。”
“正是如此,一些事不得不去做,還要做好。”郎伯川深有同感地道,“若是可能,吾情願如聖人言,乘槎浮於海,去尋海外仙山。”
宋錚笑而不語,郎伯川又歎道,“吾雖為太子,又幾時能暢意一回?”
“孟子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殿下生而為達者,自以‘兼善’為使命。至於宋某則深受聖恩,縱蜀道難於上青天,亦莫敢辭。此謂‘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公門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郎伯川聞言先是神色一暗,抬頭看了一眼小郎,忽笑道,“聽你這幾句偈語,還以為你最少四五十歲曆經風霜呢?你看你,這哪像一個十七歲的少年郎說的話?不過,後兩句說得好,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頗得王翰《涼州曲》之妙。”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爭戰幾人回’麽?”宋錚笑道,“今天與伯川兄的談話,千萬別傳出去,會被人笑掉大牙的?”
“笑掉大牙?”郎伯川大笑道,“小郎這句話更妙,牙怎能笑掉?”
作為中國曆史上惟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廟,武侯祠的千古佳話,令無數文人墨客讚歎不已,而其興漢大業不成,亦為人歎惋。
漸近武侯祠,人越來越多,前麵擔任護衛的軍士,不住喝道,讓兩邊的人散開。
宋錚耳朵靈敏,聽到外麵許多人在議論紛紛:
“是太子殿下的車駕,後麵定是那宋小郎。”
“今天一定要看看,這宋小郎究竟是何等人物,居然稱三絕?”
“這齊使當我蜀中無人乎?敢號稱‘遨遊峨嵋頂’!”
……
宋錚掀開車簾一角,向外看去,立時嚇了一跳,隻見路兩邊全是頭戴襆頭的書生仕子,絕大部分是年輕人,還有許多富家女子的車讓到了路邊,有丫環躬身立在車旁。
郎伯川也聽到了動靜,探過頭來,“怎麽恁多人?”
宋錚眉頭微蹙,雖然太子出遊不是什麽秘密之事,但這麽多人聞風而動,顯然並不尋常。大前日自己經過武侯祠時,可沒見這麽多人。
“伯川兄,你約我和裕之兄同遊武侯祠,這事有誰知道?”
“前日早上我去青城山之前,就吩咐下人好好準備,我自青城山回來,會邀小郎遊武侯祠,然後回府飲酒。許是下人們不知道輕重,把消息傳了出去。”
兩天兩夜的時間,的確夠把消息傳遍成都城的了。不過,宋錚相信,若無人推波助瀾,定不會有這麽多人聚在這裏。
郎伯岩見宋錚臉色嚴肅,笑道,“吾往日出遊,從未見這麽多人觀瞧,今日,可是沾了你的光。人人都要爭睹‘三絕公子’呢!”
宋錚隱隱感覺不妥,想要回去。郎伯川卻興致頗高,大笑道,“昔日看殺衛玠,今日同樣觀者如堵。不過,要看殺小郎可不容易哦,宋錚可是會武的。”
說著,郎伯岩捏了捏宋錚的肩膀,宋錚一哆嗦,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郎伯川大笑不止。
由於人太多,車駕不得不在距離武侯祠百丈處停下來,負責侍衛的人不得不上來稟報。郎伯川縱聲一笑,“小郎,可敢下去走上一遭?”
“在下倒不怕別人看,隻是殿下還是要小心一些。某以為,還是就此回去。”
郎伯川嬉笑道,“小郎那晚拂袖而去,膽量極大,為何今日卻如此小心?難道我這蜀國百姓眼睛能吃人?”
話到這裏,宋錚倒不好回了,隻有整頓衣巾,準備車。
郎伯川亦整了整衣冠,率先撩開車簾,走了出去。
“狀元太子!狀元太子!”人群中響起歡呼,看來,郎伯川在成都還是深受歡迎的。
宋錚歎了口氣,同樣走出車子。太子車駕後麵,元好問亦走了過來。由於隻是出遊,宋錚與元好問都穿著蜀人服裝,這一下人們分不清了,到底哪個是宋小郎。
到底有腦子好使的,從年齡上看出了差別。元好問二十六七歲,且是拓跋人後裔,雖容貌亦不俗,但畢竟與宋錚頗不相同。經過這些人一吆喝,所有人都知道了太子身邊的便是宋錚,一時齊齊地向宋錚看來,更有膽大的在人群中喊起來,也有一些百姓吹起了口哨,場麵一時頗為混亂。
郎伯川仿佛很想看到宋錚的窘態,可惜宋錚變臉極快,在方才走出車廂的那一瞬間,已經深吸一口氣,翹起了嘴角,換上了淡淡的笑容。他可是齊使,這個時候可不能掉鏈子。
見宋錚泰然自若,郎伯川暗暗點頭,旋即招呼了一下從後麵跟上來的元好問“小郎,元兄,我們走吧。”
宋錚與元好問一齊作了個手勢,“殿下,請!”
五十名護衛圍成了個小圈,護衛著三人向武侯祠門口行去。正在這時,前方忽然慌亂起來,幾個儒生擋在了正前方。
第二天,元好問來到紫氣苑,想繼續與宋錚談詩論詞,卻接到了太子府的傳訊,郎伯川明日約宋錚同遊武侯祠,元好問亦在被邀之列。宋錚與元好問自然回帖答應。
送走傳訊太監,元好問笑道,“昨晚讓梁乙越這麽一鬧,蜀太子覺得對你不住。還是你宋大人麵子大,餘至成都數月矣,從未被太子相邀,亦未聞哪位使節有如此殊榮。今天元某可是沾了你的光。”
宋錚搖頭道,“這可不是麵子問題。裕之兄不聞三顧茅廬乎?孔明當時高臥隆中,劉備前兩次來均不見,第三次才會麵。你可知為何?”
“小郎自比武侯乎?”元好問嬉笑道。他和宋錚混熟了,也稱呼起“小郎”來。
“小子何敢?隻是想與裕之論辯爾。”
元好問深思了一下,回道,“孔明自然是要檢驗一下劉玄德的誠心。”
宋錚哈哈一笑,“這麽說也不算錯。我再說一例,昔留侯張良初遇黃石老人,黃石辱之,方授之《太公兵法》。裕之兄,三顧茅廬與張良受書,可有相通之處乎?”
元好問思索了一會兒,笑道,“人才不可輕得,兵書不可輕傳。理一也。”
宋錚點了點頭,低聲道,“有些人,你越敬他,他便越看不上你。反之,你孤傲一點,他反倒敬著你。諸葛亮若是輕易附驥劉備,劉備還那麽看重他嗎?同理,黃石老人如果直接把兵書給了張良,張良還會認真學麽?”
元好問嘿嘿笑道,“你是說,有的人就是賤……”說到這裏,元好問慌忙捂住了嘴。
宋錚指了指他,“這可是你說的。”
元好問連忙作揖道,“小郎原諒則個。”惹得宋錚哈哈大笑。
九月十一,元好問先至紫氣苑。聊了沒兩句,張崇進來稟告,說太子車駕直接到了門口。郎伯岩竟然親自來接宋錚,元好問極為羨慕,這可是堂堂的蜀國太子啊。宋錚卻毫不在意,直到郎伯川進了紫氣苑,這才起身迎接。
元好問暗自撇了撇嘴。宋錚一路西來發生的事,元好問也聽說了。郎家兄弟二人,郎伯岩算是被宋錚武力征服的,而郎伯川則折服於宋錚的機智和才氣。
一個人孤傲不要緊,首先要有真本事,還要看所麵臨的對像。三國時宋錚的山東老鄉彌衡,才氣夠高吧?可惜曹操不吃那一套,彌衡猶不自悟,跑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裏擺架子,直接被黃祖哢嚓了。
“宋先生!”見到宋錚,郎伯川喜笑顏開。宋錚剛要行禮,便被郎伯川抓住手,“先生之詞,我越琢磨越有味道,反複吟誦,竟有眼界大開、壯誌淩雲之感。”
“在下隨口吟誦,文采既遜,豈當得殿下誇讚。”
“正是隨口吟誦,才得妙句。不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乎?”郎伯川嗬嗬一笑,“走,先生,你來成都數日,尚未得空遊覽。今日正好小王有空兒,便陪你遊一遊這武侯祠。”
“謝殿下。蒙殿下不棄,稱呼一聲小郎即可。殿下狀元之才,呼餘先生,豈不折煞在下。”宋錚對郎伯川頗有好感,這人頗有些真性情,才格既高,又重情誼,宋錚也生出親近之心。
“小郎?好!好!好!”郎伯川連連點頭,顯然很樂意接受宋錚的親近。接著,他對宋錚耳語道,“沒人的時候,小郎可稱呼我為伯川或者郎兄。”
宋錚忙要推辭,郎伯川卻向他比劃了一個手勢,繼續低聲道,“老聽人叫殿下殿下的,心煩。”
宋錚哭笑不得,他倒沒想到年近三十的郎伯川,還有如此戲謔的一麵。看來昨晚自己最後的應對,頗得這位蜀國太子的胃口,讓他感覺找到了同路人。
郎伯川挽著宋錚,共同登上馬車。元好問無奈地搖了搖頭,乖乖地去了自己的車上。
“太子殿下,今日何不見二殿下?”宋錚在車上裝作不經意地問道。
郎伯川卻向宋錚晃了晃食指,宋錚啞然失笑,“伯川兄,怎不見二殿下?”
郎伯川這才回道,“二弟久未回成都,許多人要拜會,父皇亦想念二弟。前日我與二弟到青城山去見父皇,我昨日回來了,二弟說要多陪陪父皇,所以留在了那裏。”
“二殿下留在了青城山?”
“是啊,父皇久不見二弟,自然要暢敘一番。”郎伯川不以為意地道,“昨日我與父皇說了府上酒宴的事,二弟亦對小郎大加讚揚。父皇也說小郎是個妙人兒。看來,父皇也喜歡小郎哩!”
宋錚哈哈一笑,“陛下在青城山,沐仙風,餐仙露,真神仙中人。惜宋某緣薄,不能拜會。”
郎伯川笑道,“小郎允文允武,又聞你酒量亦驚人,蜀國上下均呼先生為‘三絕’齊使。我看,先生才是謫仙人。”
“郎兄謬讚嘍。在下不過一凡夫俗子爾,七情六欲俱全,如何當得了仙人?混跡俗世,惟這虛名最是累人。”
“正是如此,一些事不得不去做,還要做好。”郎伯川深有同感地道,“若是可能,吾情願如聖人言,乘槎浮於海,去尋海外仙山。”
宋錚笑而不語,郎伯川又歎道,“吾雖為太子,又幾時能暢意一回?”
“孟子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殿下生而為達者,自以‘兼善’為使命。至於宋某則深受聖恩,縱蜀道難於上青天,亦莫敢辭。此謂‘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公門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郎伯川聞言先是神色一暗,抬頭看了一眼小郎,忽笑道,“聽你這幾句偈語,還以為你最少四五十歲曆經風霜呢?你看你,這哪像一個十七歲的少年郎說的話?不過,後兩句說得好,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頗得王翰《涼州曲》之妙。”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爭戰幾人回’麽?”宋錚笑道,“今天與伯川兄的談話,千萬別傳出去,會被人笑掉大牙的?”
“笑掉大牙?”郎伯川大笑道,“小郎這句話更妙,牙怎能笑掉?”
作為中國曆史上惟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廟,武侯祠的千古佳話,令無數文人墨客讚歎不已,而其興漢大業不成,亦為人歎惋。
漸近武侯祠,人越來越多,前麵擔任護衛的軍士,不住喝道,讓兩邊的人散開。
宋錚耳朵靈敏,聽到外麵許多人在議論紛紛:
“是太子殿下的車駕,後麵定是那宋小郎。”
“今天一定要看看,這宋小郎究竟是何等人物,居然稱三絕?”
“這齊使當我蜀中無人乎?敢號稱‘遨遊峨嵋頂’!”
……
宋錚掀開車簾一角,向外看去,立時嚇了一跳,隻見路兩邊全是頭戴襆頭的書生仕子,絕大部分是年輕人,還有許多富家女子的車讓到了路邊,有丫環躬身立在車旁。
郎伯川也聽到了動靜,探過頭來,“怎麽恁多人?”
宋錚眉頭微蹙,雖然太子出遊不是什麽秘密之事,但這麽多人聞風而動,顯然並不尋常。大前日自己經過武侯祠時,可沒見這麽多人。
“伯川兄,你約我和裕之兄同遊武侯祠,這事有誰知道?”
“前日早上我去青城山之前,就吩咐下人好好準備,我自青城山回來,會邀小郎遊武侯祠,然後回府飲酒。許是下人們不知道輕重,把消息傳了出去。”
兩天兩夜的時間,的確夠把消息傳遍成都城的了。不過,宋錚相信,若無人推波助瀾,定不會有這麽多人聚在這裏。
郎伯岩見宋錚臉色嚴肅,笑道,“吾往日出遊,從未見這麽多人觀瞧,今日,可是沾了你的光。人人都要爭睹‘三絕公子’呢!”
宋錚隱隱感覺不妥,想要回去。郎伯川卻興致頗高,大笑道,“昔日看殺衛玠,今日同樣觀者如堵。不過,要看殺小郎可不容易哦,宋錚可是會武的。”
說著,郎伯岩捏了捏宋錚的肩膀,宋錚一哆嗦,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郎伯川大笑不止。
由於人太多,車駕不得不在距離武侯祠百丈處停下來,負責侍衛的人不得不上來稟報。郎伯川縱聲一笑,“小郎,可敢下去走上一遭?”
“在下倒不怕別人看,隻是殿下還是要小心一些。某以為,還是就此回去。”
郎伯川嬉笑道,“小郎那晚拂袖而去,膽量極大,為何今日卻如此小心?難道我這蜀國百姓眼睛能吃人?”
話到這裏,宋錚倒不好回了,隻有整頓衣巾,準備車。
郎伯川亦整了整衣冠,率先撩開車簾,走了出去。
“狀元太子!狀元太子!”人群中響起歡呼,看來,郎伯川在成都還是深受歡迎的。
宋錚歎了口氣,同樣走出車子。太子車駕後麵,元好問亦走了過來。由於隻是出遊,宋錚與元好問都穿著蜀人服裝,這一下人們分不清了,到底哪個是宋小郎。
到底有腦子好使的,從年齡上看出了差別。元好問二十六七歲,且是拓跋人後裔,雖容貌亦不俗,但畢竟與宋錚頗不相同。經過這些人一吆喝,所有人都知道了太子身邊的便是宋錚,一時齊齊地向宋錚看來,更有膽大的在人群中喊起來,也有一些百姓吹起了口哨,場麵一時頗為混亂。
郎伯川仿佛很想看到宋錚的窘態,可惜宋錚變臉極快,在方才走出車廂的那一瞬間,已經深吸一口氣,翹起了嘴角,換上了淡淡的笑容。他可是齊使,這個時候可不能掉鏈子。
見宋錚泰然自若,郎伯川暗暗點頭,旋即招呼了一下從後麵跟上來的元好問“小郎,元兄,我們走吧。”
宋錚與元好問一齊作了個手勢,“殿下,請!”
五十名護衛圍成了個小圈,護衛著三人向武侯祠門口行去。正在這時,前方忽然慌亂起來,幾個儒生擋在了正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