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大河介於於槐江和黃靜槐兩者之間,一個是拜把子的同事,一個是昔日的戀人。[]況且當年黃家嶺在大槐樹下答應了這門親事,隻是後來因一點小事搞的兩家不和。既然黃家主動邀請,覺得事已成了大半。龍大河收拾好黃家河的來信,決定前去說和。
黃家嶺一見龍大河過來,就想到了老伴,淚水就不住地流淌,“你坐,靜槐她媽臨走前想把於槐江和靜槐的事辦了,我想等過了周年墳再說,誰知她媽晚上托夢埋怨我不把她走前的話當回事。我覺得對不起她們母女,也對不起於槐江。但我大小是個大隊長,拉不開麵子去求於家,就和黃家河商量,覺得你來一趟最合適。就讓你們費心了。”
“大伯,你這麽說就見外了。我們是前莊後村的,前幾輩都很要好,現在和黃靜槐也算同事。”龍大河說。
“你看你伯母開了這個粥棚,自己卻舍不得喝一碗,好端端的餓死在坡上。怎麽就不能開追悼會呢?”黃家嶺越說越悲傷。
“你說黃金槐從公社提回家的紅薯幹被伯母做粥散了,黃龍槐作為公社的二把手,這追悼會怎麽開?”
“龍槐就是欠揍,兄弟看不好,還不準開追悼會?他的孝悌之心狗吃了嗎?”黃家嶺想起金槐兄弟就一臉橫肉顫動起來。
“他也是革命,想著整個小尨河,也不能因為他是你的兒子就不公平。大伯這回龍槐兄弟倆做得對!你不應該生兒子的氣,反而要高興。”
“他們天天……”黃家嶺剛要提起金槐兄弟喝“酒”的事,被龍大河拽了拽衣袖,知道自己說多了。
“大伯,活著還要好好活著,這樣伯母才會九泉之下瞑目啊!伯母走前在地麵上的遺言,大伯你怎麽看?”龍大河問。
“你伯母走之前好幾天就搗鼓,你以前幫靜槐幫得對,我們不該犯猜疑,給於家退了親,要是銀龍嶺那裏啃借糧食給黃龍嶺村,我們把靜槐嫁過去。(.無彈窗廣告)”
“這樣吧。靜槐的事是一輩子的大事。我幫你到於家商量商量。”龍大河說著,告別了黃家嶺。
“我們什麽彩禮不要,但要糧食。”黃家嶺喊。
龍大河搖搖頭走了,坐船到了對岸的大槐樹下。不一會兒,龍大河敲響了於槐江的家門。
於大伯見龍大河登門,想起黃家嶺拒婚的事,就把剛打開的門關上了。
“大伯,你開開門!我這次來是於槐江的婚事。”龍大河拿拐杖敲擊著門閂。
“槐江又不是和你一個學校教書,你找他幹什麽!”於老伯站在門後喊。
“大伯,你誤會了,我來不是教學的事。是黃家嶺托我來認個錯,道個歉。”
“那更不能讓你進來。”於老伯轉身要走,門咣咣被敲得挺響,龍大河倚在門上,那可憐兮兮的樣子讓他的心軟了!於老伯本想出去開門,但轉而一想,現在來談婚事,他黃家嶺太拿於家不當人了!
“大伯,家嶺就是那個脾氣,戰場上指揮人習慣了,自然有點兒傲氣。但伯母和黃靜槐沒另眼看待吧。”
黃家嶺的女人死了,這讓於老伯也感到傷痛,“前些天,她和我那婆娘還聊天呢,沒想到說走就走了。”於老伯說著打開了院門。
“槐江呢,沒在家?”龍大河四周打量,他不是想找到於槐江,而是想書歸正傳提到侄女的婚事上去。
“槐江說是到學校轉轉。你找他有事?”於大伯眉頭一皺。
“伯母臨死前,留下遺囑要把靜槐嫁出去。應該讓伯母早入土為安。”龍大河單刀直入。
“你快去找他二叔來,擀幾個餅。[.超多好看小說]再捎點槐花香。”於大伯一聽為龍大河的婚事來,對裏屋的女人喊。
不一會兒,女人從二叔家借來半瓢白麵回來,“二叔一會兒就來,你們先喝水。”說著去擀麵烙餅。
於老伯的女人加水、揉麵,半小時候之後將麵團均勻擀長擀薄;在擀好的麵皮上均勻地淋上油,撒上鹽和蔥花;從一端開始卷起,收口捏緊;卷好後,分成兩等份;取其一,兩頭捏合,豎起,雙手由兩端向中央按壓成餅;兩個都做好後,摞在一起,輕輕擀開擀圓;平底鍋倒入少許油,燒熱後放入餅坯……
於老伯老實厚道,見場麵尷尬就聊起烙餅來,“這加水揉麵非常講究:麵粉中一邊衝入開水,一邊快速攪勻,粗略揉勻後,一點點加入涼水,用拳頭不斷將水紮入麵團中,直至麵團非常濕軟,有良好的延展性,扣上盆,鬆弛30分鍾左右……以前一個媳婦烙餅問她的婆婆怎樣烙餅,婆婆告訴她拿麵粉加水;媳婦把水加多了又問,婆婆又讓她加麵;媳婦把麵加多了再問,婆婆再讓她加水……結果半袋子白麵和半桶水用光了,那麵團沒有揉出來……”
龍大河聽了大笑,然後說:“黃靜槐自小就是爸媽疼著,她那幹過做飯縫補衣服的事呢。”
“哪有十全十美的?有他媽呢。”於老伯著實自豪、神氣,那意思不要認為你黃家成分好、有勢力,黃靜槐就少了人家姑娘縫補做飯的優點。
“看樣子你於家掌握了這烙餅的秘訣,教教我。”龍大河拜起師傅來。
“別說你伯母,就是我家槐江那手藝沒得提。中小火煎半分鍾至一麵定型,翻麵再煎一下,蓋上鍋蓋,轉小火,烙至兩麵均勻上色金黃。”一袋煙的功夫,何書記別著煙袋來了,那香噴噴的麵餅也上來了。
“兄弟,對不起,沒酒了。將就吃點吧。以後八大碗請您,讓槐江抬一壇子酒孝敬您。”於槐江二嬸熱情地招呼。
“前些日子差點兒喝醉了。”龍大河說著,去喊:“於大哥,過來吧。”
於大伯看著籮筐裏三個麵餅,說:“你們吃吧。都是書記嘮嗑方便。等會兒我和槐江一起吃。”
龍大河勸不過,同何書記一起吃餅。等喝過了一碗稀薄的米湯,各自用過了一個麵餅。何書記拿起最後一個餅,掰開,將一大瓣遞過去,說:“侄子,讓他們再烙,別剩了,剩餅涼了不好,我們勻著吃了。”何書記見龍大河不接,又詼諧地說,“你是怕撐大了肚子,過災年吃虧啊!”
“黃伯母要是有這塊餅……不吃了。”龍大河始終沒有接,隻喝了點米湯,又提起靜槐的婚事。
“槐江不知道自己吃幾兩幹飯,才差點兒做出糊塗事!我們家是地主,靜槐是革命家庭。槐江哪能配呢?”於槐江二嬸卻賠起不是來。
“伯母!黃靜槐愛上了你家槐江。你們做長輩的理應促和不是?”
“現在我們家也就兩筐紅薯幹,靜槐也是小尨河數得著的漂亮姑娘,我們不忍心她過來遭罪。”於槐江二嬸說。
“伯母你是嫌棄黃靜槐?”龍大河的臉上頓時沒了笑容。
“不,不是!”於槐江二嬸尷尬地站著。
“她怕是虧待了靜槐,有靜槐這樣的姑娘進門,別說她不相信,我也不敢想。”何書記說。
“不瞞你們說,把靜槐送過來,是黃靜槐她媽死前的遺囑,這次來也是黃家嶺的意見。”龍大河最後攤了底。
“靜槐過來,我們保證待她像親閨女一樣。”於槐江二嬸心總算踏實了,收拾著碗筷進了夥房。
於槐江二嬸一離開,龍大河抽了一支香煙,不輕不重地說:“黃大媽是為了黃龍嶺湊糧餓死的。黃家嶺說銀龍嶺或是於家要能借給黑龍村糧食,就馬上把靜槐嫁過來。”
“不瞞你說,剛才那餅是借了三家的,我們村也麵臨饑荒啊!給黃家糧食,我們就是不吃不喝,願意。隻要把孩子娶進門。”何書記見瞞不過,隻好實話實說了。
“那就兩筐紅薯幹。”龍大河要求並不過分,但在那饑荒的時候,兩筐紅薯幹足以全家一年的口糧了。
“讓我們湊湊。”於老伯過來說。
龍大河回去告訴了黃家嶺。黃家嶺猛地站起來,“等湊齊了再說吧。沒有酒我能理解,餅不夠我也能理解。但糧食少一兩別想把靜槐娶進門。狗眼看人低,我堂堂一個大隊長丟不起那人!”
“他們家是地主。可他們一年都沒有收成就歸隊了。現在托黨的福,除了公糧誰也沒找我。他們省吃儉用攢出來的糧食,給靜槐家可以,可是給黃龍嶺他們恐怕還沒有那覺悟。”於大伯說。
“我是為了黃龍嶺,為了還公社的糧,才去求他。如果為了一個於槐江,我不會讓你去!一個戴著地主帽子的社辦教師……”黃家嶺起身就走。
龍大河再次去了於槐江家。
“他怎麽走了?”於槐江二嬸感到事情的不妙,跑過來問。
“放心!他那倆下子我知道,飯都吃了,反悔不了。”何書記說著,將長煙袋背在身後,離開了。
從那一天起,黃家嶺就不再提借糧和靜槐出嫁的事情。
小尨山公社有人餓死在田裏,沒有力氣的人抬,就葬在家門口了。黃家嶺擔心有一天,災難會降臨到他家。但黃家嶺怎麽也不願去找於老伯,他一個地主,架子還不小!
沒有好辦法,龍大河第三次到了於家,於家說兩筐紅薯幹是不可能了。龍大河又去了黃家,經再三解釋,黃家嶺少氣無力地說:“龍大河當靜槐的大媒,托您的福,將來一定吃香的、喝辣的,一筐就一筐的,加一袋紅薯葉子也中。
黃家嶺一見龍大河過來,就想到了老伴,淚水就不住地流淌,“你坐,靜槐她媽臨走前想把於槐江和靜槐的事辦了,我想等過了周年墳再說,誰知她媽晚上托夢埋怨我不把她走前的話當回事。我覺得對不起她們母女,也對不起於槐江。但我大小是個大隊長,拉不開麵子去求於家,就和黃家河商量,覺得你來一趟最合適。就讓你們費心了。”
“大伯,你這麽說就見外了。我們是前莊後村的,前幾輩都很要好,現在和黃靜槐也算同事。”龍大河說。
“你看你伯母開了這個粥棚,自己卻舍不得喝一碗,好端端的餓死在坡上。怎麽就不能開追悼會呢?”黃家嶺越說越悲傷。
“你說黃金槐從公社提回家的紅薯幹被伯母做粥散了,黃龍槐作為公社的二把手,這追悼會怎麽開?”
“龍槐就是欠揍,兄弟看不好,還不準開追悼會?他的孝悌之心狗吃了嗎?”黃家嶺想起金槐兄弟就一臉橫肉顫動起來。
“他也是革命,想著整個小尨河,也不能因為他是你的兒子就不公平。大伯這回龍槐兄弟倆做得對!你不應該生兒子的氣,反而要高興。”
“他們天天……”黃家嶺剛要提起金槐兄弟喝“酒”的事,被龍大河拽了拽衣袖,知道自己說多了。
“大伯,活著還要好好活著,這樣伯母才會九泉之下瞑目啊!伯母走前在地麵上的遺言,大伯你怎麽看?”龍大河問。
“你伯母走之前好幾天就搗鼓,你以前幫靜槐幫得對,我們不該犯猜疑,給於家退了親,要是銀龍嶺那裏啃借糧食給黃龍嶺村,我們把靜槐嫁過去。(.無彈窗廣告)”
“這樣吧。靜槐的事是一輩子的大事。我幫你到於家商量商量。”龍大河說著,告別了黃家嶺。
“我們什麽彩禮不要,但要糧食。”黃家嶺喊。
龍大河搖搖頭走了,坐船到了對岸的大槐樹下。不一會兒,龍大河敲響了於槐江的家門。
於大伯見龍大河登門,想起黃家嶺拒婚的事,就把剛打開的門關上了。
“大伯,你開開門!我這次來是於槐江的婚事。”龍大河拿拐杖敲擊著門閂。
“槐江又不是和你一個學校教書,你找他幹什麽!”於老伯站在門後喊。
“大伯,你誤會了,我來不是教學的事。是黃家嶺托我來認個錯,道個歉。”
“那更不能讓你進來。”於老伯轉身要走,門咣咣被敲得挺響,龍大河倚在門上,那可憐兮兮的樣子讓他的心軟了!於老伯本想出去開門,但轉而一想,現在來談婚事,他黃家嶺太拿於家不當人了!
“大伯,家嶺就是那個脾氣,戰場上指揮人習慣了,自然有點兒傲氣。但伯母和黃靜槐沒另眼看待吧。”
黃家嶺的女人死了,這讓於老伯也感到傷痛,“前些天,她和我那婆娘還聊天呢,沒想到說走就走了。”於老伯說著打開了院門。
“槐江呢,沒在家?”龍大河四周打量,他不是想找到於槐江,而是想書歸正傳提到侄女的婚事上去。
“槐江說是到學校轉轉。你找他有事?”於大伯眉頭一皺。
“伯母臨死前,留下遺囑要把靜槐嫁出去。應該讓伯母早入土為安。”龍大河單刀直入。
“你快去找他二叔來,擀幾個餅。[.超多好看小說]再捎點槐花香。”於大伯一聽為龍大河的婚事來,對裏屋的女人喊。
不一會兒,女人從二叔家借來半瓢白麵回來,“二叔一會兒就來,你們先喝水。”說著去擀麵烙餅。
於老伯的女人加水、揉麵,半小時候之後將麵團均勻擀長擀薄;在擀好的麵皮上均勻地淋上油,撒上鹽和蔥花;從一端開始卷起,收口捏緊;卷好後,分成兩等份;取其一,兩頭捏合,豎起,雙手由兩端向中央按壓成餅;兩個都做好後,摞在一起,輕輕擀開擀圓;平底鍋倒入少許油,燒熱後放入餅坯……
於老伯老實厚道,見場麵尷尬就聊起烙餅來,“這加水揉麵非常講究:麵粉中一邊衝入開水,一邊快速攪勻,粗略揉勻後,一點點加入涼水,用拳頭不斷將水紮入麵團中,直至麵團非常濕軟,有良好的延展性,扣上盆,鬆弛30分鍾左右……以前一個媳婦烙餅問她的婆婆怎樣烙餅,婆婆告訴她拿麵粉加水;媳婦把水加多了又問,婆婆又讓她加麵;媳婦把麵加多了再問,婆婆再讓她加水……結果半袋子白麵和半桶水用光了,那麵團沒有揉出來……”
龍大河聽了大笑,然後說:“黃靜槐自小就是爸媽疼著,她那幹過做飯縫補衣服的事呢。”
“哪有十全十美的?有他媽呢。”於老伯著實自豪、神氣,那意思不要認為你黃家成分好、有勢力,黃靜槐就少了人家姑娘縫補做飯的優點。
“看樣子你於家掌握了這烙餅的秘訣,教教我。”龍大河拜起師傅來。
“別說你伯母,就是我家槐江那手藝沒得提。中小火煎半分鍾至一麵定型,翻麵再煎一下,蓋上鍋蓋,轉小火,烙至兩麵均勻上色金黃。”一袋煙的功夫,何書記別著煙袋來了,那香噴噴的麵餅也上來了。
“兄弟,對不起,沒酒了。將就吃點吧。以後八大碗請您,讓槐江抬一壇子酒孝敬您。”於槐江二嬸熱情地招呼。
“前些日子差點兒喝醉了。”龍大河說著,去喊:“於大哥,過來吧。”
於大伯看著籮筐裏三個麵餅,說:“你們吃吧。都是書記嘮嗑方便。等會兒我和槐江一起吃。”
龍大河勸不過,同何書記一起吃餅。等喝過了一碗稀薄的米湯,各自用過了一個麵餅。何書記拿起最後一個餅,掰開,將一大瓣遞過去,說:“侄子,讓他們再烙,別剩了,剩餅涼了不好,我們勻著吃了。”何書記見龍大河不接,又詼諧地說,“你是怕撐大了肚子,過災年吃虧啊!”
“黃伯母要是有這塊餅……不吃了。”龍大河始終沒有接,隻喝了點米湯,又提起靜槐的婚事。
“槐江不知道自己吃幾兩幹飯,才差點兒做出糊塗事!我們家是地主,靜槐是革命家庭。槐江哪能配呢?”於槐江二嬸卻賠起不是來。
“伯母!黃靜槐愛上了你家槐江。你們做長輩的理應促和不是?”
“現在我們家也就兩筐紅薯幹,靜槐也是小尨河數得著的漂亮姑娘,我們不忍心她過來遭罪。”於槐江二嬸說。
“伯母你是嫌棄黃靜槐?”龍大河的臉上頓時沒了笑容。
“不,不是!”於槐江二嬸尷尬地站著。
“她怕是虧待了靜槐,有靜槐這樣的姑娘進門,別說她不相信,我也不敢想。”何書記說。
“不瞞你們說,把靜槐送過來,是黃靜槐她媽死前的遺囑,這次來也是黃家嶺的意見。”龍大河最後攤了底。
“靜槐過來,我們保證待她像親閨女一樣。”於槐江二嬸心總算踏實了,收拾著碗筷進了夥房。
於槐江二嬸一離開,龍大河抽了一支香煙,不輕不重地說:“黃大媽是為了黃龍嶺湊糧餓死的。黃家嶺說銀龍嶺或是於家要能借給黑龍村糧食,就馬上把靜槐嫁過來。”
“不瞞你說,剛才那餅是借了三家的,我們村也麵臨饑荒啊!給黃家糧食,我們就是不吃不喝,願意。隻要把孩子娶進門。”何書記見瞞不過,隻好實話實說了。
“那就兩筐紅薯幹。”龍大河要求並不過分,但在那饑荒的時候,兩筐紅薯幹足以全家一年的口糧了。
“讓我們湊湊。”於老伯過來說。
龍大河回去告訴了黃家嶺。黃家嶺猛地站起來,“等湊齊了再說吧。沒有酒我能理解,餅不夠我也能理解。但糧食少一兩別想把靜槐娶進門。狗眼看人低,我堂堂一個大隊長丟不起那人!”
“他們家是地主。可他們一年都沒有收成就歸隊了。現在托黨的福,除了公糧誰也沒找我。他們省吃儉用攢出來的糧食,給靜槐家可以,可是給黃龍嶺他們恐怕還沒有那覺悟。”於大伯說。
“我是為了黃龍嶺,為了還公社的糧,才去求他。如果為了一個於槐江,我不會讓你去!一個戴著地主帽子的社辦教師……”黃家嶺起身就走。
龍大河再次去了於槐江家。
“他怎麽走了?”於槐江二嬸感到事情的不妙,跑過來問。
“放心!他那倆下子我知道,飯都吃了,反悔不了。”何書記說著,將長煙袋背在身後,離開了。
從那一天起,黃家嶺就不再提借糧和靜槐出嫁的事情。
小尨山公社有人餓死在田裏,沒有力氣的人抬,就葬在家門口了。黃家嶺擔心有一天,災難會降臨到他家。但黃家嶺怎麽也不願去找於老伯,他一個地主,架子還不小!
沒有好辦法,龍大河第三次到了於家,於家說兩筐紅薯幹是不可能了。龍大河又去了黃家,經再三解釋,黃家嶺少氣無力地說:“龍大河當靜槐的大媒,托您的福,將來一定吃香的、喝辣的,一筐就一筐的,加一袋紅薯葉子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