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城,南門外十裏的亂墳崗上。
一身戎甲的張遼勒馬駐足在山腳下,目光深沉地仰望著眼前一千多個墳頭,神情無比沉痛,眼底閃爍著淩厲的殺機。
在他身旁還有一位身著黑色戰甲的中年將軍,其人身形單薄,麵容削瘦,身上少了武將的剽悍之氣,卻平添幾分書生的文弱氣質。他就是被烏桓各部推舉為烏桓司馬的幽州叛軍首領閻柔。
張遼身後還佇立著一眾西涼將領:先鋒大將趙雲馬岱,飛燕輕騎營統領張燕徐晃,董越王當和孫輕等將領。
三天前西涼大軍進駐廣寧城,斥候隨即打探到閻柔所部叛軍的所在,中軍主將張遼遂派使者邀請閻柔前來大營商議聯合出兵事宜。
名為商議聯合出兵,實際就是收編閻柔叛軍。對於歸附西涼軍,閻柔並無異議,可他卻不同意出兵征剿盤踞在上穀郡的蹋頓部落,依然主張對其懷柔安撫,不可妄動刀兵。而張遼則主張堅決予以剿滅,即便退讓一步,那也是先剿後撫,斬其首領,收繳兵器和馬匹,然後收服其部眾,再予以分散安置。
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分歧很大,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爭執不下之際,軍師郭嘉出麵調解,並邀請閻柔前往城南亂墳崗一行。
今天是前不久慘死於烏桓騎兵刀下的八百多名城中百姓的頭七祭日,天空飄著毛毛細雨,秋風蕭瑟。格外寒冷。
勒馬山腳下,張遼閻柔一行兩百餘人誰也沒有說話,靜靜站在山下看著百姓們祭奠他們無辜枉死的親人。耳邊聽著那一聲聲悲愴無助的痛哭聲,心中無比沉痛,滿腔憤慨,怒火充斥在心頭。
直到山上的祭奠結束,郭嘉策馬行至閻柔身邊,低聲訴說著六天前廣寧城百姓的慘痛遭遇,遂緘默其口。不作任何勸說,全憑閻柔自行決斷。
正當閻柔滿臉憤然地蹙眉思量之際,張遼語氣低沉地道:眼前這一幕或許在閻將軍眼裏算不了什麽。屢見不鮮,恐怕早已習以為常了。這一千多個墳塚裏就有一千多個無辜百姓永遠長眠於此,或許他們還算是幸運的,至少死後還有人給他們收屍安葬;與他們相比。橫死於荒郊野嶺的無辜百姓更加淒慘。死無葬身之地,淪為豺狼野狗的食物。這些年來,這種場景想必閻將軍見過無數次,早已麻木了。
說到這裏,張遼扭頭看著閻柔,抬手示意他不必解釋,繼續說道: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刀口舔血的武將而言,早已見慣了生死離別。殺人或是被人斬殺都是預料之中的事。從我們選擇走上這條殺戮之路的時候,就應該有戰死沙場的覺悟。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張某可以坦誠地告訴閻將軍,自從我家主公起兵至今,在我西涼地界上從未發生過無辜百姓慘遭屠殺之事,有我數十萬西涼軍駐守邊塞,豈容蠻夷宵小肆意橫行
這大將軍英明神武,西涼軍驍勇善戰,末將早有耳聞。閻柔臉頰潮紅,雙耳發燙,自慚形穢地點頭說道。
張遼輕輕點頭,遂將目光投向閻柔身邊的郭嘉,不再多言。的確,這種勸說別人改變心意的事情,卻非他之所長,遠不如軍師郭嘉心思敏捷,口齒伶俐。所以張遼點到即止,不再多費唇舌,直接把說服閻柔之事移交給郭嘉。
郭嘉點頭會意,接過話茬,微笑道:據說州牧劉虞生前曾對閻將軍有知遇之恩,是以將軍立誌要為老州牧報仇,多年來一直帶領老州牧舊部與公孫瓚爭鬥,互有勝負。時至今日,閻將軍主動歸附我主麾下,此乃英明之舉,在下代主公歡迎閻將軍加入我軍。語罷,郭嘉拱手一禮,甚是親近。
閻柔忙不失迭揖手還禮,恭聲道:軍師過譽了。承蒙軍師和文遠將軍不棄,末將此番才得以投效大將軍麾下,此乃末將的榮幸,往後還請軍師和各位將軍多多提攜。末將先行謝過軍師了。前來西涼軍大營將近兩天了,閻柔發現軍師郭嘉在軍中地位非同一般,其威望隱隱還在主將張遼之上。所以他對郭嘉絲毫不敢怠慢,恭敬有加,處處留著小心。
郭嘉笑眯眯地搖了搖頭,道:閻將軍太過抬舉郭某了。我家主公素來公正嚴明,對待麾下文武一視同仁,賞罰分明,治軍嚴謹。以將軍之才能,必受重用,再建新功之時便是拜將封侯之日,郭某對此深信不疑。
話音稍頓,看到閻柔拱手示謝,郭嘉頷首還禮,既而話鋒一轉,笑道:昔日劉虞老大人極力推行寬仁懷柔策略,主張對塞外蠻夷加以安撫,不可擅動刀兵。如此施政確實沒錯,畢竟那時天下尚未大亂,諸多蠻夷對我大漢心懷敬畏,安撫亦為不可。然則此一時彼一時,眼下世道紛亂,漢庭崩缺,各路諸侯割據自立,已無力壓製諸多蠻夷。值此紛亂之世,若再行懷柔安撫之策,絕非上策。
姑且不說眼前這些枉死的墳塚,單說時下蠻夷部落屢屢劫掠邊郡,肆意擄掠,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麵對這種局麵,如果我等還要對其施以恩惠,放縱懷柔,未免太過迂腐。眼下這些蠻夷部落就如同一群餓狼,無論給予他們多少恩惠,他都不嫌多,反倒是胃口越來越大,得寸進尺,其實就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形勢如此惡劣,還不予剿滅,反而施以安撫,此舉無疑是養寇為患,早晚必受其害。不知閻將軍以為然否
這閻柔啞口無言,有心辯駁幾句,卻又感覺自己的辯解太過蒼白,想法太簡單了。時至今日,隨著公孫瓚腹背受敵雄心不在,烏桓和鮮卑部落確實是愈發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一切正如郭嘉所說嗎,此時對他們施以安撫,無疑是養虎為患遺禍無窮,根本毫無用處。
可是閻柔卻有自己的苦衷,當年劉虞被殺後,他被公孫瓚追殺,卻被烏桓部落首領烏延所救,隨後烏桓各部落首領推舉他為護烏桓司馬,聚集劉虞舊部,從而組建了現在這支三萬餘人的軍隊。眼下他帳下還有很多烏桓兵士,軍中戰馬也是烏桓部落資助的,並且與烏桓各部都十分熟絡。這個時候讓他掉轉矛頭去打烏桓人,確實讓他很為難。漢人素以信義為先,他閻柔也絕不是恩將仇報之徒,否則他也不會執意堅持給劉虞報仇。
然而郭嘉這番話說得在情在理,無論是烏桓還是鮮卑,這些蠻夷部落都有著極大的野心,骨子裏有狼的習性。他們生來隻認可強者,對弱者毫無憐憫之心,不知道什麽是滿足,更不知道什麽是仁慈。恃強淩弱是他們的本性,殺戮劫掠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謀生之道,這些部落之所以支持他組建軍隊,無非是想借他之手打敗曆來對外強硬的公孫瓚。
這些大道理閻柔都懂,可他就是邁不過知恩圖報這道檻兒。說一千道一萬,烏桓人終究是救過他,並且給予他很大幫助,否則他斷然活不到今天。
看著閻柔一臉難色,內心似乎正在劇烈掙紮躊躇難決,郭嘉微笑著道:看來閻將軍確有難言之隱,與烏桓各部糾葛頗深,不欲與之為敵。既然如此,郭某可以答應你,此番對烏桓作戰,你不用參戰,帳下三萬餘兵馬也可以不參戰。但是,你必須將自己所知道的烏桓各個部落的駐地和兵力情況如實稟報,不得絲毫隱瞞。倘能如此,待剿滅烏桓主力之後,仍有你一份功勞,主公必定論功行賞,絕不會虧待你。不知閻將軍意下如何
閻柔躊躇半晌,終於輕輕點頭,低聲道也罷盡管閻某曾受過烏桓部落首領們些許恩惠,說到底還是相互利用,各有所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今這些蠻夷是越來越猖狂了,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若再不施以霹靂手段,隻怕整個幽州就要淪陷於蠻夷之手。
下定決心後,閻柔坦言道:末將帳下兵士中有數千名烏桓將士,如果出征烏桓部落恐有不虞,還須慎重對待,以免他們臨陣倒戈。如何安排,全憑軍師做主,末將聽憑調遣
郭嘉聞言後,爽朗笑道:閻將軍深明大義,在下欽佩之至。如今一切商議妥當,將軍便隨我去見主公吧。嗬嗬嗬
閻柔聞聲驚詫,怔怔失神道:主公大將軍大將軍也在軍中麽
當然。郭嘉應聲點頭,扭頭看向身後的南門城樓,指著城樓上依稀可見的高大身影,笑嗬嗬地道:那就是主公。其實閻將軍第一天進入大營時就曾見過主公,當時他就坐在堂下與眾將領一起飲酒,隻不過將軍曾未見過主公,故而未能識破主公的身份。而今將軍已歸附我軍,投效在主公麾下,自然要前去拜見主公才是。將軍以為然否
善閻柔欣然應聲,迫不及待地勒馬轉身,遂與張遼郭嘉和趙雲等將領策馬回城。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一身戎甲的張遼勒馬駐足在山腳下,目光深沉地仰望著眼前一千多個墳頭,神情無比沉痛,眼底閃爍著淩厲的殺機。
在他身旁還有一位身著黑色戰甲的中年將軍,其人身形單薄,麵容削瘦,身上少了武將的剽悍之氣,卻平添幾分書生的文弱氣質。他就是被烏桓各部推舉為烏桓司馬的幽州叛軍首領閻柔。
張遼身後還佇立著一眾西涼將領:先鋒大將趙雲馬岱,飛燕輕騎營統領張燕徐晃,董越王當和孫輕等將領。
三天前西涼大軍進駐廣寧城,斥候隨即打探到閻柔所部叛軍的所在,中軍主將張遼遂派使者邀請閻柔前來大營商議聯合出兵事宜。
名為商議聯合出兵,實際就是收編閻柔叛軍。對於歸附西涼軍,閻柔並無異議,可他卻不同意出兵征剿盤踞在上穀郡的蹋頓部落,依然主張對其懷柔安撫,不可妄動刀兵。而張遼則主張堅決予以剿滅,即便退讓一步,那也是先剿後撫,斬其首領,收繳兵器和馬匹,然後收服其部眾,再予以分散安置。
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分歧很大,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爭執不下之際,軍師郭嘉出麵調解,並邀請閻柔前往城南亂墳崗一行。
今天是前不久慘死於烏桓騎兵刀下的八百多名城中百姓的頭七祭日,天空飄著毛毛細雨,秋風蕭瑟。格外寒冷。
勒馬山腳下,張遼閻柔一行兩百餘人誰也沒有說話,靜靜站在山下看著百姓們祭奠他們無辜枉死的親人。耳邊聽著那一聲聲悲愴無助的痛哭聲,心中無比沉痛,滿腔憤慨,怒火充斥在心頭。
直到山上的祭奠結束,郭嘉策馬行至閻柔身邊,低聲訴說著六天前廣寧城百姓的慘痛遭遇,遂緘默其口。不作任何勸說,全憑閻柔自行決斷。
正當閻柔滿臉憤然地蹙眉思量之際,張遼語氣低沉地道:眼前這一幕或許在閻將軍眼裏算不了什麽。屢見不鮮,恐怕早已習以為常了。這一千多個墳塚裏就有一千多個無辜百姓永遠長眠於此,或許他們還算是幸運的,至少死後還有人給他們收屍安葬;與他們相比。橫死於荒郊野嶺的無辜百姓更加淒慘。死無葬身之地,淪為豺狼野狗的食物。這些年來,這種場景想必閻將軍見過無數次,早已麻木了。
說到這裏,張遼扭頭看著閻柔,抬手示意他不必解釋,繼續說道: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刀口舔血的武將而言,早已見慣了生死離別。殺人或是被人斬殺都是預料之中的事。從我們選擇走上這條殺戮之路的時候,就應該有戰死沙場的覺悟。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張某可以坦誠地告訴閻將軍,自從我家主公起兵至今,在我西涼地界上從未發生過無辜百姓慘遭屠殺之事,有我數十萬西涼軍駐守邊塞,豈容蠻夷宵小肆意橫行
這大將軍英明神武,西涼軍驍勇善戰,末將早有耳聞。閻柔臉頰潮紅,雙耳發燙,自慚形穢地點頭說道。
張遼輕輕點頭,遂將目光投向閻柔身邊的郭嘉,不再多言。的確,這種勸說別人改變心意的事情,卻非他之所長,遠不如軍師郭嘉心思敏捷,口齒伶俐。所以張遼點到即止,不再多費唇舌,直接把說服閻柔之事移交給郭嘉。
郭嘉點頭會意,接過話茬,微笑道:據說州牧劉虞生前曾對閻將軍有知遇之恩,是以將軍立誌要為老州牧報仇,多年來一直帶領老州牧舊部與公孫瓚爭鬥,互有勝負。時至今日,閻將軍主動歸附我主麾下,此乃英明之舉,在下代主公歡迎閻將軍加入我軍。語罷,郭嘉拱手一禮,甚是親近。
閻柔忙不失迭揖手還禮,恭聲道:軍師過譽了。承蒙軍師和文遠將軍不棄,末將此番才得以投效大將軍麾下,此乃末將的榮幸,往後還請軍師和各位將軍多多提攜。末將先行謝過軍師了。前來西涼軍大營將近兩天了,閻柔發現軍師郭嘉在軍中地位非同一般,其威望隱隱還在主將張遼之上。所以他對郭嘉絲毫不敢怠慢,恭敬有加,處處留著小心。
郭嘉笑眯眯地搖了搖頭,道:閻將軍太過抬舉郭某了。我家主公素來公正嚴明,對待麾下文武一視同仁,賞罰分明,治軍嚴謹。以將軍之才能,必受重用,再建新功之時便是拜將封侯之日,郭某對此深信不疑。
話音稍頓,看到閻柔拱手示謝,郭嘉頷首還禮,既而話鋒一轉,笑道:昔日劉虞老大人極力推行寬仁懷柔策略,主張對塞外蠻夷加以安撫,不可擅動刀兵。如此施政確實沒錯,畢竟那時天下尚未大亂,諸多蠻夷對我大漢心懷敬畏,安撫亦為不可。然則此一時彼一時,眼下世道紛亂,漢庭崩缺,各路諸侯割據自立,已無力壓製諸多蠻夷。值此紛亂之世,若再行懷柔安撫之策,絕非上策。
姑且不說眼前這些枉死的墳塚,單說時下蠻夷部落屢屢劫掠邊郡,肆意擄掠,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麵對這種局麵,如果我等還要對其施以恩惠,放縱懷柔,未免太過迂腐。眼下這些蠻夷部落就如同一群餓狼,無論給予他們多少恩惠,他都不嫌多,反倒是胃口越來越大,得寸進尺,其實就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形勢如此惡劣,還不予剿滅,反而施以安撫,此舉無疑是養寇為患,早晚必受其害。不知閻將軍以為然否
這閻柔啞口無言,有心辯駁幾句,卻又感覺自己的辯解太過蒼白,想法太簡單了。時至今日,隨著公孫瓚腹背受敵雄心不在,烏桓和鮮卑部落確實是愈發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一切正如郭嘉所說嗎,此時對他們施以安撫,無疑是養虎為患遺禍無窮,根本毫無用處。
可是閻柔卻有自己的苦衷,當年劉虞被殺後,他被公孫瓚追殺,卻被烏桓部落首領烏延所救,隨後烏桓各部落首領推舉他為護烏桓司馬,聚集劉虞舊部,從而組建了現在這支三萬餘人的軍隊。眼下他帳下還有很多烏桓兵士,軍中戰馬也是烏桓部落資助的,並且與烏桓各部都十分熟絡。這個時候讓他掉轉矛頭去打烏桓人,確實讓他很為難。漢人素以信義為先,他閻柔也絕不是恩將仇報之徒,否則他也不會執意堅持給劉虞報仇。
然而郭嘉這番話說得在情在理,無論是烏桓還是鮮卑,這些蠻夷部落都有著極大的野心,骨子裏有狼的習性。他們生來隻認可強者,對弱者毫無憐憫之心,不知道什麽是滿足,更不知道什麽是仁慈。恃強淩弱是他們的本性,殺戮劫掠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謀生之道,這些部落之所以支持他組建軍隊,無非是想借他之手打敗曆來對外強硬的公孫瓚。
這些大道理閻柔都懂,可他就是邁不過知恩圖報這道檻兒。說一千道一萬,烏桓人終究是救過他,並且給予他很大幫助,否則他斷然活不到今天。
看著閻柔一臉難色,內心似乎正在劇烈掙紮躊躇難決,郭嘉微笑著道:看來閻將軍確有難言之隱,與烏桓各部糾葛頗深,不欲與之為敵。既然如此,郭某可以答應你,此番對烏桓作戰,你不用參戰,帳下三萬餘兵馬也可以不參戰。但是,你必須將自己所知道的烏桓各個部落的駐地和兵力情況如實稟報,不得絲毫隱瞞。倘能如此,待剿滅烏桓主力之後,仍有你一份功勞,主公必定論功行賞,絕不會虧待你。不知閻將軍意下如何
閻柔躊躇半晌,終於輕輕點頭,低聲道也罷盡管閻某曾受過烏桓部落首領們些許恩惠,說到底還是相互利用,各有所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今這些蠻夷是越來越猖狂了,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若再不施以霹靂手段,隻怕整個幽州就要淪陷於蠻夷之手。
下定決心後,閻柔坦言道:末將帳下兵士中有數千名烏桓將士,如果出征烏桓部落恐有不虞,還須慎重對待,以免他們臨陣倒戈。如何安排,全憑軍師做主,末將聽憑調遣
郭嘉聞言後,爽朗笑道:閻將軍深明大義,在下欽佩之至。如今一切商議妥當,將軍便隨我去見主公吧。嗬嗬嗬
閻柔聞聲驚詫,怔怔失神道:主公大將軍大將軍也在軍中麽
當然。郭嘉應聲點頭,扭頭看向身後的南門城樓,指著城樓上依稀可見的高大身影,笑嗬嗬地道:那就是主公。其實閻將軍第一天進入大營時就曾見過主公,當時他就坐在堂下與眾將領一起飲酒,隻不過將軍曾未見過主公,故而未能識破主公的身份。而今將軍已歸附我軍,投效在主公麾下,自然要前去拜見主公才是。將軍以為然否
善閻柔欣然應聲,迫不及待地勒馬轉身,遂與張遼郭嘉和趙雲等將領策馬回城。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