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我終於出來,人們都很興奮,因為按我的意思,他們已經在實施的過程中,看出了這項工程裏的奇巧,從這份奇巧當中,仿佛已看到了完整的未來,姬將軍已經把艙室裏都安裝完畢,裏麵的各處,不用說也能看出大致的用途,每個人都很興奮。
最關鍵的事情馬上就可以開始了。
就是安裝動力。
四條槳形的龜足,各生有一條筋,我要把它們固定在動力軸上,動力軸有兩根,位於龜倉的最底部,那是木匠按我的意思精心砍削出來的,每根有水桶那麽粗,我們先用木楔將被它撐開,把龜身一邊的兩條筋塞入,把筋整齊地盤在軸上,每軸負責兩根筋,然後,再將軸的兩端楔入齒輪的中心孔,龜筋就被死死在固定住了。
我對自己的設計相當滿意,動力當然就是人了,兩個人站在一隻架子上,手抓固定扶手,隻須雙腳去往複地踩踏一隻最大的木輪,輪緣的兩邊裝滿了踏板,當然我利用了三級齒輪的配合,達到了省力的設計,人站在上邊,似乎付出的體力隻相當於散步。一隻凸輪會改變動力的方向,軸帶筋,筋帶槳,一來一回,絕了。
我連吃飯都沒出來,鑽到裏麵指導人們裝配各部零件,忙得忘記了時間,兩天?一天半?小月進來幾次,她看我時我知道,她在擔心我的身體,我實在是沒功夫理她。
我已經比對過了兩根頭發。難道所有女人的頭發都一絲不差麽?
蘇將軍他們的爭吵,是由那艘獨木舟而起,他說要把獨木舟的頭部砍削成箭頭的樣子,木匠說下斧前要問問我,蘇將軍著急,說,“難道我不知道船該怎麽做?”
“不是,將軍,您應該知道,長木匠、短鐵匠,下斧子之前要比量好,不然就不好了。”
我告訴他們,按我說的做,要知道我對軍事、尤其海軍是很有興趣的,以前。一隻護衛艦的頭部是什麽樣子我還沒忘。
此外,我還對一些細節問題提出了要求,比如,要把獨木舟做成有篷的,不能做成敞篷的,海上的陽光很毒。
舟的前後都要削出甲板。我要把它設計成兼具護衛艦、食品供給艦、觀光艦三合一的那麽個東西。
另外,各艙室間的過道都要掏成圓形的。
中間的船篷就依著圓木的原樣,由內裏掏空,中間預留一個桅杆的安裝孔,因此,還得砍削一根桅杆,可以拆卸的。帆就是那張新剔下來的蛇皮,結實耐雨,華麗無比。
還要在前後甲板下也掏出艙室,總之,我的要求很多,蘇將軍都聽傻了,流了口水,他已經想像到了這艘船的迷人樣子。
船長五十步,闊六、七步,按這個尺寸,完全可以弄出個像模像樣的東西,後邊甲板下是動力倉,中間是過道,兩邊各安六支長槳,每槳兩人,最後邊一個舵手。
前邊甲板下是宿舍,每間長四步寬兩步,裏麵四層木板床,可以躺四個人舒服地休息。宿舍分列兩邊,每邊五間共十間。中間是兩步寬的人行通道。
船身中間的篷長六步,頂部瞭望台兼指揮台,下部是倉庫,並連貫前後的動力倉與休息倉。
甲板會方便捕魚、戰鬥,並放置桅杆、晾曬衣物,功能隨你想像。整條船裝一百人會有一點擁擠,七、八十人寬寬敞敞!
這些都做好,我看還得半月。我們有的是空間,有的是木料,缺的隻是時間,龜船裏的工作已經接近尾,我把大部分人力都集中到獨木舟裏,由木匠劃好墨線,人手一鑿,木屑紛飛!
兩天後,我陪小月去向田王複命,更主要是交人,我不能病好了還抓著她不放,再說,我發現接下來的兩天,她根本沒打算再給我機會,也許是我沒給她機會,整天在艙房裏。守著她怪難受的,我說的是晚上。
這次,是有人送我們上島的,我再也不想做推船渡海的傻事了,受不了那份折騰。
一位兵士在後邊撐船,我與小月坐在小船裏,海風輕拂她的頭發,卷到我的臉上,撩撥得我有些控製不住自己,細看她,好像在發愣,臉紅紅的,我不管有人在身後,緊緊地抓著她的手,她就任我這樣抓著,這是一個從此與我再也脫不了幹係的美麗女人。
到了島上,一件事情立刻讓我大吃一驚,田王離開了墨島!
是夫人告訴我的,她當時看上去有氣無力的,田畫服侍在旁邊,我這才知道,夫人已經病了兩天了,應該就是小月去洞中照顧我以後病的。
細算起來,從漢使離島,到現在已經一個半月了罷,我在洞中的工程進度,達到了破紀錄的水平,事實是根本還沒什麽紀錄,別說我在這中間還生過兩天的病,在這個節骨眼上,田王會離島去幹什麽呢。
要想出發,我們再有三五天就可成行,我絕對有把握,把那去而複還的漢使甩在身後,可是,田王,我敬愛的田王,去哪了?
消息不能截留,很快的,三位將軍都得到了消息,他們立刻返回了墨島,我們研究田王的動向,夫人說,連王是什麽時候走的都不知道,那時她昏昏沉沉,小姐也不知道這件事。要說最早的時間,那他也該走了兩天了,也許他從洞中回來後就走了,夫人焦急地道:
“他就是這樣,有時讓人又疼又恨,總是率性而為,沒個當家長的樣子。”
我理解夫人現在的心情,擔心多於生氣。姬將軍說,王可能去了狄縣,那是他率部起事的地方,也許他看到船也快造好了,馬上就會一去不返,永離故土,對於一位馳騁沙場的將軍,也許應該在走前去最後看一眼。
我卻認為不太可能,王不是那種放不下的人,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再說,背井離鄉並不是讓人很受用的事情,去狄縣隻會平添惆悵,不會的,田王不去去那裏。
孟將軍猜測,田王極有可能去一個地方。
我們齊聲問是哪裏,孟將軍說,“臨淄。”臨淄是齊國的都城,這倒有可能,不過,孟將軍又說,臨淄雖是故都,但現在那裏已無故舊,所有的部下都已隨他來到了墨島,他臨走去那裏,可能麽?
也許,漢使已在回途,劉邦剛從洛陽遷都長安,他的使臣會帶來什麽,我不敢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現在王不在,群龍無首。
一群人陷入了沉默,慌張的情緒蔓延開來,我總得說點什麽,哪怕說出來毫無意義。
“王回來以後,我是說兩天前,由洞裏回來以後,他都做過什麽?”我問道。
夫人說,“小月一進洞我就病了,想是起夜著了涼,平時都是她照顧我的。”為了我的病,田王把小月從夫人身邊抽走,去照顧我,這讓我很感動。我問夫人:“那麽您生病後,又是誰在照顧你呢?”
“就是那個冤家,衣不解帶的,畫兒是他不見了以後才過來的。”
“他除了照顧夫人,哪兒都沒去麽?”蘇將軍問道。
“沒有啊。”夫人說,“他難得陪我,我們就說說話,我還和他說起了我想吃銅錢橋的榨菜呢。”
等等,夫人您說什麽?
“我說我想吃榨菜呀,這幾天什麽都沒胃口的。”
“我是說,什麽地方的榨菜?”我急問道。
“銅錢橋。”夫人說完,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態。“他十有其九去了銅錢橋!”
最關鍵的事情馬上就可以開始了。
就是安裝動力。
四條槳形的龜足,各生有一條筋,我要把它們固定在動力軸上,動力軸有兩根,位於龜倉的最底部,那是木匠按我的意思精心砍削出來的,每根有水桶那麽粗,我們先用木楔將被它撐開,把龜身一邊的兩條筋塞入,把筋整齊地盤在軸上,每軸負責兩根筋,然後,再將軸的兩端楔入齒輪的中心孔,龜筋就被死死在固定住了。
我對自己的設計相當滿意,動力當然就是人了,兩個人站在一隻架子上,手抓固定扶手,隻須雙腳去往複地踩踏一隻最大的木輪,輪緣的兩邊裝滿了踏板,當然我利用了三級齒輪的配合,達到了省力的設計,人站在上邊,似乎付出的體力隻相當於散步。一隻凸輪會改變動力的方向,軸帶筋,筋帶槳,一來一回,絕了。
我連吃飯都沒出來,鑽到裏麵指導人們裝配各部零件,忙得忘記了時間,兩天?一天半?小月進來幾次,她看我時我知道,她在擔心我的身體,我實在是沒功夫理她。
我已經比對過了兩根頭發。難道所有女人的頭發都一絲不差麽?
蘇將軍他們的爭吵,是由那艘獨木舟而起,他說要把獨木舟的頭部砍削成箭頭的樣子,木匠說下斧前要問問我,蘇將軍著急,說,“難道我不知道船該怎麽做?”
“不是,將軍,您應該知道,長木匠、短鐵匠,下斧子之前要比量好,不然就不好了。”
我告訴他們,按我說的做,要知道我對軍事、尤其海軍是很有興趣的,以前。一隻護衛艦的頭部是什麽樣子我還沒忘。
此外,我還對一些細節問題提出了要求,比如,要把獨木舟做成有篷的,不能做成敞篷的,海上的陽光很毒。
舟的前後都要削出甲板。我要把它設計成兼具護衛艦、食品供給艦、觀光艦三合一的那麽個東西。
另外,各艙室間的過道都要掏成圓形的。
中間的船篷就依著圓木的原樣,由內裏掏空,中間預留一個桅杆的安裝孔,因此,還得砍削一根桅杆,可以拆卸的。帆就是那張新剔下來的蛇皮,結實耐雨,華麗無比。
還要在前後甲板下也掏出艙室,總之,我的要求很多,蘇將軍都聽傻了,流了口水,他已經想像到了這艘船的迷人樣子。
船長五十步,闊六、七步,按這個尺寸,完全可以弄出個像模像樣的東西,後邊甲板下是動力倉,中間是過道,兩邊各安六支長槳,每槳兩人,最後邊一個舵手。
前邊甲板下是宿舍,每間長四步寬兩步,裏麵四層木板床,可以躺四個人舒服地休息。宿舍分列兩邊,每邊五間共十間。中間是兩步寬的人行通道。
船身中間的篷長六步,頂部瞭望台兼指揮台,下部是倉庫,並連貫前後的動力倉與休息倉。
甲板會方便捕魚、戰鬥,並放置桅杆、晾曬衣物,功能隨你想像。整條船裝一百人會有一點擁擠,七、八十人寬寬敞敞!
這些都做好,我看還得半月。我們有的是空間,有的是木料,缺的隻是時間,龜船裏的工作已經接近尾,我把大部分人力都集中到獨木舟裏,由木匠劃好墨線,人手一鑿,木屑紛飛!
兩天後,我陪小月去向田王複命,更主要是交人,我不能病好了還抓著她不放,再說,我發現接下來的兩天,她根本沒打算再給我機會,也許是我沒給她機會,整天在艙房裏。守著她怪難受的,我說的是晚上。
這次,是有人送我們上島的,我再也不想做推船渡海的傻事了,受不了那份折騰。
一位兵士在後邊撐船,我與小月坐在小船裏,海風輕拂她的頭發,卷到我的臉上,撩撥得我有些控製不住自己,細看她,好像在發愣,臉紅紅的,我不管有人在身後,緊緊地抓著她的手,她就任我這樣抓著,這是一個從此與我再也脫不了幹係的美麗女人。
到了島上,一件事情立刻讓我大吃一驚,田王離開了墨島!
是夫人告訴我的,她當時看上去有氣無力的,田畫服侍在旁邊,我這才知道,夫人已經病了兩天了,應該就是小月去洞中照顧我以後病的。
細算起來,從漢使離島,到現在已經一個半月了罷,我在洞中的工程進度,達到了破紀錄的水平,事實是根本還沒什麽紀錄,別說我在這中間還生過兩天的病,在這個節骨眼上,田王會離島去幹什麽呢。
要想出發,我們再有三五天就可成行,我絕對有把握,把那去而複還的漢使甩在身後,可是,田王,我敬愛的田王,去哪了?
消息不能截留,很快的,三位將軍都得到了消息,他們立刻返回了墨島,我們研究田王的動向,夫人說,連王是什麽時候走的都不知道,那時她昏昏沉沉,小姐也不知道這件事。要說最早的時間,那他也該走了兩天了,也許他從洞中回來後就走了,夫人焦急地道:
“他就是這樣,有時讓人又疼又恨,總是率性而為,沒個當家長的樣子。”
我理解夫人現在的心情,擔心多於生氣。姬將軍說,王可能去了狄縣,那是他率部起事的地方,也許他看到船也快造好了,馬上就會一去不返,永離故土,對於一位馳騁沙場的將軍,也許應該在走前去最後看一眼。
我卻認為不太可能,王不是那種放不下的人,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再說,背井離鄉並不是讓人很受用的事情,去狄縣隻會平添惆悵,不會的,田王不去去那裏。
孟將軍猜測,田王極有可能去一個地方。
我們齊聲問是哪裏,孟將軍說,“臨淄。”臨淄是齊國的都城,這倒有可能,不過,孟將軍又說,臨淄雖是故都,但現在那裏已無故舊,所有的部下都已隨他來到了墨島,他臨走去那裏,可能麽?
也許,漢使已在回途,劉邦剛從洛陽遷都長安,他的使臣會帶來什麽,我不敢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現在王不在,群龍無首。
一群人陷入了沉默,慌張的情緒蔓延開來,我總得說點什麽,哪怕說出來毫無意義。
“王回來以後,我是說兩天前,由洞裏回來以後,他都做過什麽?”我問道。
夫人說,“小月一進洞我就病了,想是起夜著了涼,平時都是她照顧我的。”為了我的病,田王把小月從夫人身邊抽走,去照顧我,這讓我很感動。我問夫人:“那麽您生病後,又是誰在照顧你呢?”
“就是那個冤家,衣不解帶的,畫兒是他不見了以後才過來的。”
“他除了照顧夫人,哪兒都沒去麽?”蘇將軍問道。
“沒有啊。”夫人說,“他難得陪我,我們就說說話,我還和他說起了我想吃銅錢橋的榨菜呢。”
等等,夫人您說什麽?
“我說我想吃榨菜呀,這幾天什麽都沒胃口的。”
“我是說,什麽地方的榨菜?”我急問道。
“銅錢橋。”夫人說完,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態。“他十有其九去了銅錢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