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在西線受挫之後就收縮回去全力防守黃州,而不是像往常一樣繼續增兵報複。


    也許他們這半年來也擴張得太快了,需要消化一下新占領的地區。


    新的地盤必將帶來新的利益分配問題,不是說誰打下來就歸誰?那樣窩在天京城的天王和東王豈不是要被架空了?


    太平天國的各個王爺都想在這些新的占領區內分到自己的地盤,有了地盤之後才能夠養更多的兵力,有更多的兵力自己的地位才能夠更加的穩固。


    雖然洪秀全已經暗中與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還有燕王秦日綱商量好了一起對付楊秀清,但是這不影響他們之間的競爭。


    也許等到他們消化好這些占領區,就是內部矛盾爆發之時。


    相對於平靜的南方太平軍,林鳳祥率領的太平天國北伐軍卻是活躍的多。


    林鳳祥在年後先是占領了灤州,然後將灤州搜刮一空後,突襲了山海關。


    本來像山海關這樣堅固的雄關是很難打下來的。


    但是之前已經過說過灤州和山海關的兵力基本上都被抽調去保衛京城了。


    因此,山海關那裏兵力空虛。太平軍自有一套對付這種堅城的辦法。林鳳祥雙管齊下,先是派奸細混進山海關城。


    2月3日,林鳳祥率領大軍突然殺到山海關城的時候,城內的少量清軍在混亂中上城禦敵。


    之前混進城去的奸細趁機在城內製造混亂,林鳳祥則派出敢死隊用炸藥包炸開城門,就這樣一舉拿下了山海關城。


    進入山海關後,林鳳祥他們製定的出關戰略相當於完成了第一步。


    不過關外寒冷,這個時候還不適合大軍出動。


    所以林鳳祥跟李開芳、吉文元一商量還是先留在山海關抵禦清軍進攻。


    山海關畢竟是一座雄關,號稱天下第一關,林鳳祥率領幾萬大軍固守起來應該非常容易。


    之前被炸開的西門,林鳳祥索性直接讓人用石塊堵了起來。


    僧格林沁率領大軍一路追來,在關城前猛攻了幾日,付出了幾千清軍傷亡的代價,終究沒有攻下山海關。


    見久攻不下,僧格林沁的心中也是十分焦急,不過他還算理性,沒有一味地猛攻山海關。而是派人繞過山海關直接給盛京將軍英隆去信。


    他讓英隆派遣盛京的八旗兵前來堵截發匪。


    英隆本來是黑龍江將軍,剛剛才調任盛京將軍,此人無才無德。


    在黑龍江的時候,俄國人不斷侵占中國國土,他都視若無睹,隻知道自己躲在南邊的齊齊哈爾享受。


    僧格林沁的計劃是好的,邀請盛京將軍前後夾擊發匪,把林鳳祥給堵在山海關。


    等到三月份的時候,英隆才慢慢悠悠地率領五千八旗子弟到達山海關的東邊。


    這支八旗兵的突然殺出,確實讓林鳳祥緊張了一陣,不過見對方隻有五千多人,便放下心來。


    太平軍東征打下南京的時候,也跟八旗軍交過手。不過那時候幾百太平軍就能追著幾千的八旗軍跑。


    因此,林鳳祥打心眼裏瞧不上這些八旗軍。實際上他還是小看了這些關外的八旗軍,這些八旗可不是南京城裏的那些養尊處優的八旗可比的。


    林鳳祥的兵力有六七萬,即使是雙向防禦也是綽綽有餘。於是三方就這樣相持到了四月份。


    當董書恒從日本回返的時候,北方也開始暖和起來了。


    林鳳祥一直等待的時間終於到來。他留了五千兵馬守住關城的西邊。


    然後,集中六萬大軍從東門殺出,直衝盛京八旗軍而去。


    英隆被這鋪天蓋地的太平軍嚇傻了。不過他手下的兵將卻沒有他這麽慫。


    盛京八旗實際上大部分也是步兵,甚至還有炮兵。


    按照清軍的一貫戰術。英隆這邊八旗兵先開炮。八旗兵用的還是清初流傳下來的紅衣大炮,雖然笨重了一些,但是威力確實不小。


    “轟轟轟……”巨大的鐵球在太平軍的人群中一路向前撞擊,無情地撞出了一條血路,直到它的動能消失或者被堅固的東西擋住了去路。


    盛京的八旗,身處關外,依然還是苦寒之地,可不像那些江南大城市的八旗兵被城市的的花花世界,染出了各種各樣的毛病,尤其是抽大煙的毛病。


    他們早已經是被磨滅了銳氣,失去了原來的戰鬥力。


    林鳳祥臉上也是一臉的驚詫,這夥八旗兵打的很堅決,絲毫沒有因為兵力上的差距而感到動搖。


    “林丞相啊,這仗不好打啊,弟兄們傷亡會很大。”一項謹慎的吉文元皺眉提醒道。


    “文元,不要擔心,對方雖勇,奈何隻有五千人,我等一鼓作氣,必然可以擊垮對方。”林鳳祥說道。


    林鳳祥並不擔心失敗,自己手上這六七萬人,雖然很多都是在後來招募的流民或者經過的州縣裹挾而來的青壯。但是這段時間一直在嚴加訓練,很多新兵在攻城略地的時候也經曆過實戰的檢驗。


    “秀才,讓俺老李帶人去衝一下,打掉對方的火炮陣。”李開芳說道。李開芳還是那個性子,一言不合就要衝陣,也不想想自己身上的傷才剛好,都還沒整利索,就又要上去了。


    “算了,不需要你去衝,我們就這樣一路掩殺過去,這叫以實力碾壓,懂不?”


    英隆有些難以抑製自己逃跑的衝動了,雖然這邊的火炮每次轟擊都能夠帶走幾十條人命,但是黑壓壓的一片太平軍前進的腳步一點都沒有減慢。


    那些炮彈就像是扔進水中的一顆顆小石子,雖然激起了一點點的漣漪,但是並沒有一點點影響到水流的速度。


    等到太平軍進入了射程中之後軍中的那些火槍兵迅速整隊,準備像八旗兵射擊,八旗兵也拿出了弓箭反擊。


    雙方的射程並沒有多大的差距。這邊火槍射擊,其他的刀盾兵則從兩邊包抄了過來,意圖把這五千八旗給包圓了。


    “將軍讓其兵上去衝一衝吧。直接從中間擊穿那些火槍兵,直擊發匪的中軍,到時候發匪亂了陣腳,兩翼包抄過來的人肯定會退回去支援。”一名副都統建議道。


    盛京將軍名下一共有五兵副都統,還有一名副都統銜主管,他們分別有自己的轄區。這次出來英隆光副都統就帶了三人。另外還有盛京將軍旗下的一大半八旗兵,要是都葬送在這裏了,那麽盛京很有可能就要丟掉。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盛京可是大清的龍興之地,留都所在,地位上一點不低於京城。


    隻要是發匪打到了盛京城外,哪怕他們沒攻下盛京,單單是驚動了城外的皇陵,就足夠讓他英隆萬劫不複的了。


    “不行,這樣太冒險了。”英隆說道。


    “發匪勢猛,我軍當務之急是要如何全身而退。”英隆繼續說道。


    “將軍,不能退啊,發匪的攻勢如此之猛,這一退,恐怕全軍潰散。”一名副都統勸到。


    “勿要亂我軍心,我軍有騎兵掩護撤退,發匪定不敢放開追擊,否在在其放開陣型之時,我軍騎兵就能夠掩殺上去。”英隆說道。


    實際上他是想帶著這些兵一起逃回去,隻不過把話說的那麽冠冕堂皇而已。


    英隆的想法是自己的兵少,即使退回去,也無可厚非,隻要跑回去守好盛京就行。


    從山海關到盛京要經過狹長的遼西走廊,一路上都是可守之險。他隻要慢慢拖住發匪,讓後麵的僧格林沁過來消滅發匪就好。


    但是英隆沒有想想,林鳳祥會讓他安心地退嗎?


    戰場之上,情況瞬息萬變,撤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時候撤退要比進攻更加的艱難。


    那副都統還想在勸諫,他可不想發匪打到自己的轄區。


    滿清的盛京將軍權力極大,為了防止有人做大,這些將軍一般都是一兩年輪換一次。


    但是那些副都統、佐領等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八旗,他們的家人、土地、財富可都在盛京以及周邊地區呢。


    “官大一級壓死人”,英隆執意要退,其他人都勸不住,那名一直在勸的副都統被要求留下來斷後。


    這位是得罪上官後被穿小鞋子了。


    清軍一退,太平軍的士氣大盛。流民組成的軍隊就是這樣,善於打順風仗,因為那些由流民還造成的士兵,經驗不足,對軍官喊出的口號非常的盲從。


    這使得他們一旦打起順風仗來就悍不畏死,但是處於逆境的時候也很容易就士氣崩潰。


    現在清軍退卻,太平軍中的各級將領抓住機會,大聲呼喝道:“清軍敗了!清軍敗了!”


    幾萬人的隊伍頓時爆發出了一股一往無前的氣勢。


    原本疲憊的腳步又加快了幾分,原本因為身邊同袍傷亡而產生的恐慌心理煙消雲散。


    太平軍的氣勢上升,也影響到了八旗軍,他們不明白上頭為什麽讓他們撤退。雖然對麵的人很多。


    在很多士兵看來,對麵的義軍都是一些泥腿子而已,遼東也出現過起義,但是朝廷個的大軍一到就被鎮壓了。


    老輩們都說“八旗滿萬不可敵”,現在己方有五千兵馬,又有紅衣大炮助陣,為什還要跑呢,這一跑,大炮可就要丟給人家了。


    軍令不可違反,八旗士兵們隻能在軍官的指揮下緩緩後退,一開始還保持著陣型。


    可是隨著太平軍越來越近,那種氣勢,逐漸讓八旗軍們慌亂起來。


    那個被留下來斷後的副都統心中滿是怨氣,哪裏有心在那裏拚死抵抗?


    抵抗了一陣子之後,就敗了下來,那副都統倒是跑的快,他們這些遼東將領大都還有些騎射的底子,用來跑路肯定沒問題。


    因為害怕被英隆陣前斬殺,那副都統直接拐到小路向著自己的轄地跑去。


    這樣也就沒人給英隆的大軍報信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清朝做鹽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賞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賞月並收藏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