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繼續延續原本的曆史發展,那愛華隻可能成為的一名普通的牧民。


    還是牧民之中最底層那種。因為他的出身很低,隻是一個女奴的兒子,又長得那麽矮小。


    當然也許可能因為某個嚴寒的冬季,因為突然發生的白災,因為突然得了某種疾病就突然間死去。


    卑微地死去,甚至沒人會注意到他。


    但是現在這個少年因為一次勇敢的舉動,因為自己的機智,為自己爭取到了的進步的機會。


    他的未來將充滿希望。


    他的命運也將跟很多人一般從此改變。


    “夫君,我知道這條大江為什麽叫黑龍江了,你看這江水遠遠看起來就是黑色的,真的是像一條黑龍在群山間蜿蜒前進。”一旁的呂飛燕說道。


    楊兮妹的話不多,很少主動開口,這時候就在董書恒的另一側站著。


    此時,他們正坐在黑龍水師的炮艇之上。


    江麵上很平靜,炮艇的劈開的水花,一層一層推到岸邊,發出了嘩嘩的聲音。空氣中都是一種寧靜自由的氣息。


    董書恒很享受現在的這種感覺。


    炮艇上的官兵都很識趣,這時候都躲得遠遠的。


    “是的,這條大江對我們民族來說就像是黃河與長江一樣重要。”董書恒道。


    以後不能說咱們家裏盤著兩條龍了,加上流入北海的大河,加上流入南海的瀾滄江,華夏境內至少要有五六條大河能夠算的上巨龍級別了。


    黑龍江水係在北方的確實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水係。


    雖然更北邊還有勒拿河以及伊聶謝河,但是那些河流隻有在夏季的時候短暫地解凍。


    而且那裏大部分都是凍土以及森林。可利用的價值並不是很大。


    黑龍江就不一樣了,一年中有大半年時間都是解凍的。而且兩岸的土地肥沃,尤其是中下遊的平原地帶,現在已經成了複興軍重要的糧倉。


    而且黑龍江的適航性也非常的好。


    它已經成為複興軍溝通漠北高原西北部的一條重要的水上交通樞紐。


    因為大興安嶺的阻礙,要從陸地上聯通那裏成本非常高。


    現在有了這條水上的大動脈進行運輸,不僅方便,還更加的經濟高效。


    它的作用還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在軍事上它也讓複興軍對於這塊曆史上很難控製的地區控製力變得空前的強大。


    有了這條河流,複興軍才可以支撐在月湖東岸,赤塔以及尼布楚地區部署一支大軍。


    要是從路上運送補給的話,那成本將是天大的。


    而且發展了月湖地區,漠北草原就變成了內陸,複興軍再也不用擔心這裏的草原人會有什麽異心了。


    當然了,草原上的那些人自己也非常清楚這一點。


    所以他們現在對複興軍服服帖帖,安分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滿清時期。


    太陽垂到了西邊的天際,在落日餘暉的照應下,此時的景色與周圍的那種寧靜簡直就是絕配。


    夫妻三人不再說話,董書恒手攬佳人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夕陽的餘暉從身後照射過來。


    將三人的影子拉的老長,投射在前方如墨般的江麵上。


    夕陽的紅光撒在如墨般的江麵上,普通在硯台中研磨朱砂。


    董書恒原本許下的漫遊這大好河山的願望已經完成了大半。


    隨著董書恒現在交出去的權力越來越多。他也越來越輕鬆,空閑的時間越來越多。


    不是在巡視的路上就是泡在實驗室中。


    董書恒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長期被束縛在繁瑣的政務之上讓他感到有些厭惡。


    經過了一夜的航行,董書恒到了黑龍江的中遊,在黑龍城短暫的修整了一下,他繼續前進。


    過了撫遠城,水師到達了三江源地區。


    這裏以前遍布著大大小小的沼澤地。


    這裏的土壤都是厚實的泥炭腐殖層。


    當董書恒的腳剛剛踏上這裏土地,他仿佛就感受到了這片土地所散發出來的豐厚能量。


    黑土地的土真的是黑色的。這黑色的土中散發出來的卻是濃濃的的生機。


    在這裏,每一寸土地上都煥發著生命力。


    這裏比上遊地區靠南靠東一些,偏向於海洋性季風氣候,更加的溫暖。


    西邊的大興安嶺以及北邊的外興安嶺暫時擋住了西伯利亞的寒流。


    這裏還是秋意濃濃的景象。而董書恒剛剛離開的月湖地區已經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在北大倉農場。


    場員劉栓柱天沒有亮就起床了,他今天要割完三畝地的稻子。


    現在正是秋收的大忙時節。


    農場所有的人都要參加搶收的工作的工作中。


    場部的圍牆上都貼上了“戰三秋,慶豐收”的標語。


    上到場部的領導,下到普通的文員都要下田收割糧食。


    作為主要的農場區,這裏也分到了一些拖拉機,但是配套的收割機器還沒有造出來。


    所以,現在的拖拉機還隻能夠拖運收割的莊稼。


    不過脫粒機已經可以用皮帶跟拖拉機的柴油機頭連接上了。


    這讓脫粒的效率高了很多。


    劉栓柱的妻子趙春花春節跟著回了一趟老家,沒想到就懷上了。


    這讓栓柱覺得還是家鄉的水土養人。


    他將之前他們一直要不到孩子的原因歸結為兩人水土不服。


    栓住的大妹妹也在農場嫁人了,算是在這裏紮下了根。


    春花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春花在農場的人緣非常的好,很快就將大妹妹的婚事給張羅好了,對方是一個帥氣的小夥子。


    雖然同樣都是窮苦出身。但是在農場這樣的地方,沒有一個人是富家子弟。


    大家都是靠著自己的雙手吃飯。找對象主要還是看人品好不好。


    農場這個地方也有一些好吃懶做的人。他們當初為了一口吃的報名來到農場,以為這樣就能夠混到飯吃。


    後來發現在農場中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工作,有些人想方設法地偷懶。


    這些人在農場就會受到排斥。


    做不好事情會扣工資,這些人照樣子吃不飽飯。


    有些人鋌而走險去偷農場的糧食,被發現了之後等待著他們的就是換一個地方進行勞動改造。


    也許是更加荒涼的勞改農場,也許是一處礦山。


    栓柱很早就起來上田了。


    他本來就是耕田隊的勞動能手。


    春花因為懷孕了,現在暫時到了農場的供銷科上班。


    供銷科,顧名思義就是向農場的工人銷售各種生活必需品的。


    所有的東西都是平價銷售給農場的工人。


    小兩口上次回老家的時候帶的東西就是從這裏買的。


    這裏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外麵運來的,還有一小部分是農場自產自銷的。


    栓柱來到了今天要收割的稻田邊上。


    是的!他們種植的是水稻。


    這裏的夏季比較短,所以水稻要提前在溫室育苗,等到氣溫合適正好就可以插秧了。


    董書恒自然知道東北大米的名聲。


    農場這裏第一次試種水稻就獲得了豐收。


    這裏的土地肥沃,水源豐沛,灌溉非常的方便。


    所以種出來的大米不僅僅產量高,而且口感也非常的好。


    栓柱算是來的比較早的了。此時天已經蒙蒙亮,栓柱拿起自己的鐮刀就下了田。


    割稻子是一個極耗費體力的事情。


    早上在家,春花煮了一瓷盆子麵條給他,還特意加了一個雞蛋。


    栓柱的飯量也很大,要雙手抱起的瓷盆子,被他吃的湯都不剩。


    春花是河北人,麵食吃的多,做出的麵食非常好吃。


    不過現在農場產大米了,以後他們可能吃大米更加劃算一些。


    好在江北邊的農場隻能種麥子,栓柱不用擔心沒麵吃。


    在黑龍行省,能夠種出稻子的估計也就他們這一片了。


    更多的地方還是種植玉米、大豆、小麥,遠東那邊還會種黑麥。


    栓柱割了一陣子稻子。就見到自己的大妹妹過來了。


    她也是農場的工人了。女人們主要負責捆稻子。


    割倒的稻子要用稻草困成一把一把。


    每一個割稻子的人後麵都跟著一個捆稻子的婦女。


    一般都是男人負責割稻子,女人負責捆稻子。


    栓柱正好將自己的妹子帶在身後。


    “大丫,你不用急,我割得早,等我割好了稻子還有時間幫你捆呢!”栓柱說道,每個人每天都分配了固定的責任區。


    栓柱這麽早出來就是想要早點割好回去好陪媳婦兒。


    “你割你的,咱倆快些幹好,嫂子說晚上包餃子給咱們吃哩。”大丫可不想給自己家哥哥看低。


    這時候的人大部分都是很純樸的,活幹的不好,不用別人說,自己就會趕到羞愧。


    “咦,你碰到你嫂子啦?”栓柱一邊幹活一邊跟大丫聊天。


    “嗯,來的路上碰到了嫂子去上班。”大丫說道。


    “大丫,你好好幹,等明年哥哥幫你去找人說一下,幫你調到食品廠去做,那裏的活不要下大體力。”


    兩人就這樣一邊聊天一遍幹活,很快太陽就升起來了,雖然是秋日裏,但是中午的日頭還是很強烈的。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栓柱接過大丫遞過來的水壺,喝了一口水,繼續幹活。


    有些人已經回到地頭休息等著送午飯的飯車了。


    農忙的時候,為了節約時間,食堂會做好飯,用飯車送到地頭。


    割了一上午了,栓柱的兩隻胳膊已經有一些酸痛。


    “哥,飯車來了!”大丫喊道。栓柱回頭看了一下,果然是飯車來了。


    “走,咱們也去吃飯。”栓柱直起腰來,活動了一下肩膀,對自家妹子說道。


    “好哩,哥。”


    兄妹往地頭走去,這一回頭,栓柱才發現自己的離著地頭已經有幾百米遠了。


    農場的田都是大田,地頭到地尾有一千米。


    向後麵看去,後麵全是跟大腿一般粗細的成捆成捆的稻子。


    大丫的活兒做的很細致,捆好的稻子三四捆碼在一起,顯得非常的整齊。


    這樣那些裝運的人就會非常的方便。


    上午他們在割稻子的時候,就有牛車、馬車和拖拉機從田中不斷地將這些稻子運到曬場上去。


    午飯比較簡單,饅頭管夠,醃製好多鹹菜加了辣子,又開胃,又能夠很好地給人補充鹽分。


    肉菜一起熬煮的雜燴湯,用來就著饅頭吃,讓人食欲大開。


    農忙的季節能夠吃上這一口,栓柱他們已經很知足了。


    當然了,他更期待晚上回去,妻子包的餃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清朝做鹽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賞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賞月並收藏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