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雨季,天地間一片混沌,來自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的印度洋水氣,從每年的五月開始裹脅著攝氏四十度的高溫,浩浩蕩蕩地向中南半島和印度次大陸進發,沿途的山丘、平原、叢林,盡成水鄉澤國。


    無論是高大的喬木,還是到處叢生的荊棘,都逃不過熱帶氣候的光臨,城市的馬路上,常常客串深達一兩米的河流,鄉村的田野,也時時扮演大小魚蝦的舞場。


    放眼望去,濁流滾滾,濃雲滿天,水麵上浮沉著巨大樹幹和動物屍體,木枝木屑,大大小小的旋渦裏卷著各種雜物,以及在深水中默然站立的樹林,連續數月不停的傾盆大雨和遠處森林上空成片跳動的駭人閃電,是這時候緬甸平原的主要景象。


    人們躲在地勢高的地方,一邊充當水天之間的看客,一邊忍受著無邊無際的悶熱,等到晚上十二點以後,在還帶著溫熱的冷水裏衝一把淋浴,算是把這一天打發過去,這樣的日子,一直要持續到10月,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裏,水和熱是統治一切的主宰。


    但是,在向北長驅直入數百公裏,越過海拔不過幾十米的緬甸平原之後,一路攻城拔寨源源而來的雨雲團一頭撞上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牆,那就是青藏高原外緣那列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和它的餘脈——中國西部那些直起直落,落差達數千米的高山縱穀。


    向北突圍的路被徹底堵死,向東的路也被西部蔚為壯觀的高黎貢山、怒山等山係所阻攔,大量水氣迅速冷卻,凝結,於是,在緬甸這片世界屋脊的大緩坡上,形成了遠比緬甸平原地帶變幻莫測的惡劣氣候環境。


    緬甸高原和叢林至今仍然是一個外人難以涉足的神秘世界,山嶺縱橫,河流密布,每隔一段地區,幾乎所有溪流都匯入的一條長達幾百公裏的河穀,雖環境艱苦,尚有人跡。


    這些河穀山川,上麵全都覆蓋著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高大的望天樹直挺挺伸向天空,巨大的樹幹幾個人也合抱不過來,大榕樹粗大的樹枝垂下一條條氣根,密密麻麻像一把把巨大的梳子。


    各種樹的樹冠彼此相連,一層層將天空完全遮蔽,樹與樹之間懸掛著的粗大藤條能將整座森林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網,老虎、大象、蟒蛇、猿猴等珍禽異獸的蹤跡時常可見。


    人走在林中,除非遇到林空,這是指森林裏隻生長著灌木的開闊地,否則一星期不見太陽是常有的事,森林裏猶如黑夜,視力範圍僅及數米見方。


    空氣裏水分豐富,到處飄蕩著腐臭,衣服始終潮濕,人的身體像罐頭一樣被各種各樣瘋長的低矮植被緊緊包裹,隻能靠腳尖在荊棘下麵富有彈性的泥土上試探著一步步挪動,泥土的成分主要是腐殖質,水分充足,腳踏下去會被緊緊吸住,而密不透風的灌木荊棘則頑固地扯著人的腿,每走一步都要耗費大量體力。


    從土裏擠壓出的汙水立即浸過足踝,當行走者使勁拔出腳後不多久,腐殖質裏大量植物纖維又會固執地使地麵恢複原狀,即使很多人走過,也會在很快的時間裏複原,要想走出這樣的森林,手裏的大砍刀是最好的工具,但就算是體力強勁的小夥子,一天竭盡全力能達到的最大行程,通常不過八九公裏而已。


    緬甸的雨季令人惶恐,每年從5月開始,潑墨似的雨雲層層疊疊籠罩著這無邊無際的山穀密林,在大風的協助下,瓢潑大雨肆意洗劫任何一個角落,從天空直插到大地深處的巨型閃電,將夜空映照成白晝,狂風的聲音,雨柱折斷荊棘的聲音,霹靂觸地的爆音,參天大樹轟然倒地的震顫,山體滑坡時大地的轟鳴,洪水衝刷山穀時震耳欲聾的回聲,無數遠遠近近的聲響,一起混雜在不安的空氣中,從四麵八方不斷傳來。


    山裏有數不清的溪流,在旱季,這些幹涸溝穀不過幾米寬,大大小小的石頭胡亂堆在山溝中,大水衝刷出的一條條深槽觸目驚心,由於溝裏沒有灌木林的妨礙,沿著河穀溪穀走可以節省寶貴的體力,人們把它們當做交通要道來使用。


    但在雨季,這樣做十分冒險,幹涸的河流會由於上遊降雨而猝發山洪,洪水來勢凶猛,蕩滌一切,轉瞬之間,人馬即無影無蹤,大小河溝一起泛濫,這幾個月中,不斷有許多冒險渡河的人,連同就近架設的橋、匆忙紮製的木筏一起葬身洪濤。


    冰冷的雨帶走了熱量,帶走了體溫,螞蝗成群結隊,循著人的氣息隨時襲來,無孔不入,有人在三分鍾的解手時間裏大腿上爬上四條,有人在林中走五分鍾後在衣領內找出六條。


    另有蚊蟲,有零零散散來的,也有鋪天蓋地來的,不但吸血還傳播致命的疾病,還有螞蟻,剛在腐屍上吃飽,又爬到活人身上消遣。


    一個發高熱的人,一經昏迷不醒,又被螞蝗吸血,螞蟻侵襲,大雨衝洗,數小時內就變成白骨,人困於森林,饑餓和疾病導致體力持續下降,大雨和腐屍加劇了災難的擴散,一度隻能坐以待斃,如果不是因為趁著天氣偶然放晴,被人發現這些而得到糧食藥品的話,沒有人會生存。


    與自己和其他遊擊隊戰士相比,蒙疆軍士兵的裝備可以用奢侈來形容,戰鬥服、作訓服、夾克、t恤、內衣內褲、毛衣、膠皮雨衣、作戰背包、鋼盔、軟帽、便帽、防毒麵具、作戰攜行具、帶帆布套的野戰水壺、s腰帶、叢林靴、帆布護腿,甚至襪子一樣不落。


    夥食也向南華軍看齊,注重營養,主要是大餅饅頭、大米和罐頭食品,這裏不容易得到的各種珍貴的肉食,在這裏簡直吃膩了,反而思念起那原先叫人厭煩透了的新鮮蔬菜來。


    先進的醫藥衛生和衛生教育保證了官兵的健康,熱帶叢林的惡劣氣候已經不能打倒強壯而衛生習慣良好的蒙疆士兵,在長時間經曆了拮據的生活方式之後,猛然間接觸到如此豐富的內容,南華聯邦強大的物質生產能力令所有蒙疆軍官兵眼花繚亂瞠目結舌,以為自己在做夢。


    這當然不是夢境,因為與南華物資一起到來的還有大批南華官兵,最終,這個計劃得以施行,那些南華官兵變成這裏的營長,連長,排長,而且按級別地派在排以上部隊裏設置了聯絡官。


    不過賈佳昌終究不放心這裏的軍官,因而聯絡官權限也很大,在南塔訓練期間,裝備彈藥的發放補充、軍事訓練的計劃組織全部由聯絡官與相應單位一手操持,部隊長官隻有管理和發放後勤供應物資的權力。


    聯絡官對這裏的部隊長很不客氣,但他們十分敬業,辦事效率高,還把比較民主的風氣帶進了原先的部隊,隻是他們流露出不少趾高氣揚,與原來的士兵們的溝通不可能順暢,因此,一直要到一年多以後,南華正規部隊人員才贏得了當地人的敬佩。


    南塔基地裏設置步兵、炮兵、工兵、通訊、汽車、裝甲、衛生、獸醫馱載等一大批專門的學校,分門別類對軍官們進行針對性培訓,主要是熟悉南華軍的戰法和武器裝備的性能和使用,每期6到8周,經過講解、示範、實習、考核四個階段才能結業,講解通過包括模型、電影等直觀手段來進行,重點在實習,這樣訓練的效果和速度都很理想。


    這些學校都有自己的訓練場,主要用來訓練士兵,教官和管理由南華軍官負責,對士兵的訓練也通過多種手段來幫助理解,士兵素質的作用這時就顯現出來了,他們的提高異常地快,步兵改行的炮兵在三星期裏就學會了使用105mm榴彈炮,原先不懂中文的譯電員訓練7星期後就已經達到南華譯電員需13星期才能達到的效果,士兵使用迫擊炮的技巧也到了讓教官們讚不決口的程度。


    訓練都是真槍實彈,有一個重要指標是耗彈量,訓練基地四周隨時炮火連天,槍聲則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似乎永遠用不完的南華彈藥幫助蒙疆軍培訓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官兵。


    基地特別注重射擊、格鬥、遊泳、駕舟、武裝泅渡、登山、攀爬、防暑、耐寒、防蚊、抗瘧、泥濘地行軍等特殊技能,還把一個信條灌注到全體官兵的內心:相信自己經過努力一定能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當陷入困境時,相信上級一定會來救援和幫助,麵臨危險時,相信本師友軍一定盡力前來營救。


    基地的教育很快就會在險惡的熱帶叢林戰環境裏得到了回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字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泰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泰夢並收藏黑字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