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疆預警機部隊的一份關於人才建設的文稿上,蒙疆那些未來的空軍驕子看到了這樣描述預警機部隊需要的人才:


    預警機部隊新型人才是集科學家型、軍事專家型、技術專家型三位一體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因此,培養人才不能僅僅滿足於會帶兵,能管理,符合第一任職需要,而應大力培養信念堅定、心理素質過硬、思維反應敏捷、創新意識強,並具有高、專、合特點的新型人才。


    具體說,就是要培養兵種兼通的複合型指揮人才,始終追蹤軍事發展前沿的智能型參謀人才,精通裝備、掌握最新技術的專家型技術人才。


    同時,培養人才,不是指培養一兩個拔尖人才,而是一個橫看成排、縱看成隊的人才方陣。


    對這些幾年前還在地麵搏鬥的人員來講,這是一種全新的人才理念,也是預警機部隊對人才的特別要求,而認識到這一點,蒙疆預警機部隊卻經曆了艱難的探索過程。


    預警機部隊組建之初,人才嚴重匱乏,在預警機這支特殊的部隊,核心戰鬥力的提升不僅在於戰勤人員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與其他航空兵部隊的配合與協作,以保證預警機的指揮控製能力發揮到極致。


    隨後,來自空軍其他部隊的指揮官陸續登上預警機,指揮所在部隊遂行訓練任務,練指揮、練協同。


    為了培養合格的預警機人才,南華空軍實施訂單式培訓,根據蒙疆預警機部隊的需要,連續組織了兩個培訓班,從蒙疆全空軍範圍內選調技術精英和指揮精英,參加培訓。


    在培訓中,學員們深入學習現代戰爭的指揮理念,學習如何操縱新裝備實現空軍作戰意圖的方法,提升作戰能力。


    曆史證明,一種新的作戰模式的出現,往往要經過艱難的探索與努力,提起作戰飛機,許多人都會津津樂道,而對支援保障飛機人們卻關注不多。


    殊不知,在現代空戰中,離開了後一類飛機,有可能連動手的機會還沒找到,就已淪為敵方空中殺手的靶子,而預警機就是現代空戰體係的核心。


    30年代雷達的問世,改寫了防空作戰的曆史,但一開始也暴露出了其自身的不足,即存在探測盲區,因為雷達波是按直線傳輸的。而地球是一個曲麵,加上各種地形地物的影響,地麵或艦載雷達對地平線以下的目標一般探測不到。


    二戰後不久,美國海軍率先將警戒雷達裝到飛機上,以盡早發現躲在艦載雷達盲區內低空飛行接近艦隊的敵機,由此誕生了預警機。


    站得高看得遠,把雷達裝到飛機上就應了這句話,飛機在空中飛行,機載雷達天線的高度自然增大,就會降低地球曲率和各種地物對雷達波的影響,從而大大增加雷達的搜索範圍和探測距離,延長預警時間。


    預警機居高臨下俯瞰大地,視野開闊,尤其是對低空、超低空目標和海上目標,其探測效果更佳,借助地球曲麵掩護低空、超低空突防的飛機,直到飛抵目標30-40公裏時才會被地麵雷達發現,但在300-400公裏以外它就會被預警機盡收眼底。


    另外,預警機作為雷達的空中機動平台,其機動性遠勝於笨重的地麵雷達,兩者生存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預警機雷達必須向前下方探測,因此,目標背景環境所產生的雜波會形成對探測低空目標的強大幹擾。


    早期的預警機采用普通脈衝雷達,下視能力很差,一般隻能在雜波強度較弱的海上擔負有限的警戒任務,即隻能預警而無指揮功能。


    60年代以後,由於微電子、微波技術等迅猛發展,預警機雷達得以采用機載活動目標顯示或脈衝多普勒體製,即使是在很強的地、海麵雜波幹擾背景下也有良好的下視能力。


    同時,預警機測定目標坐標精度和情報處理能力、速度以及機載導航、通信係統的性能不斷完善,其功能也從單純預警擴展到對多批目標實施指揮引導,演變成了高度機動的空中預警哨和指揮所。


    南華聯邦賣給蒙疆的預警機是以c-100中型客機最新改進型為載機平台,機身頂部安裝1具約為機身三分之一長度的平衡木式相控陣預警雷達,為配合預警機的需要,c-100改進型采取了換裝發動機、機翼改整體油箱、新型環控係統、新型液壓係統等措施,新改型被稱為c-100飛機改進改型史上改動量最大、難度最大的一項研製任務


    它是這種具備以下飛行性能的飛機:


    機體總壽命為50000飛行小時/20000飛行起落/30個日曆年。


    飛機最大起飛重量77噸,超載起飛重量81噸,最大著陸重量77噸。


    正常商載25噸,最大商載30噸,使用空重39噸。


    安裝功率大、重量輕、耗油低、高可靠性、易維護的渦槳發動機及其配套的高效率、低噪聲、重量輕的先進複合材料螺旋槳。


    巡航高度9000米、巡航速度600-650公裏/小時、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航程7800公裏。


    電子設備按2人駕駛體製要求,配置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綜合顯示儀表、發動機綜合顯示儀表、飛行管理、自動駕駛儀、衛星定位/慣性導航設備、電氣等係統設備。


    c-100運輸機改裝的平衡木中型預警機安裝的雷達天線長8.6米,寬600毫米,天線罩長9.75米,寬780毫米,重約900公斤。


    罩內裝192個固態發射/接收(t/r)模塊和大約4000個天線單元,雷達使用s波段工作,對高空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達600公裏,能同時跟蹤300個目標。


    在6000米高度上,它對大型空中目標的有效作用距離為450公裏,對雷達反射截麵積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標的控測距離為300公裏。


    它能夠在一個密集的敵對電子戰環境、大量雷達雜亂回波和低目標高度的條件下,在330公裏的距離發現戰鬥機大小的目標。


    具有海洋監測能力,能在320公裏距離發現海上目標。


    雷達具有全麵掃描監測同時對感興趣的重要方位進行頻繁扇形掃描的能力,而且一個單獨扇形可能是同時在不同的模式中掃描,雷達綜合性能非常好,具有窄波束、高精度等特點,可同時跟蹤300多個目標。


    它配備有多功能中繼通信線路和自動工作程序,能夠將空中收集到的情報、數據通過無線電通信係統自動傳回己方的地麵指揮控製站。


    但是這種預警機仍然隻是一種地麵控製的機載監視係統,探測到的雷達圖像通過數據鏈傳送到地麵防空係統的指揮中心,再進行處理分析,功能如同和總體空中防禦網絡整合的一個機載雷達,因此不需要大量機載人員,全體人員僅6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字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泰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泰夢並收藏黑字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