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時三十分至十四時四十五分:我方第一突擊波已經登陸,1000多名士兵占領了各支撐點之間的沙壘,橡皮舟已在返航,每舟由工兵營的兩名士兵操縱。
當敵人的第一批坦克衝向運河時,在五分鍾左右的時間內,塵土迷漫,我們的突擊組有很多已經搶在敵軍坦克之前占領了斜坡式射擊陣地,而且,占領了沙壘的我軍士兵可以居高臨下地對向前開進的敵軍坦克射擊。
但是,擊退敵人第一批裝甲車輛主要靠部署在西岸我方沙壘上,向薩爾溫江防線後方射擊的坦克,重型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導彈。
我們的火力一方麵繼續對敵方支撐點進行射擊,同時掩護各工兵排把器材運到對岸,開始執行在薩爾溫江上打開幾條通路的任務,我們的計劃隻允許他們用五至七個小時完成任務。
在這裏,我們的兩棲坦克已經開始在薩爾溫江南岸登陸,我們的飛機在完成了第一次襲擊後,正在返航,它們的彈藥有限,因此所有的目標都選在重要目標,其中包括:敵軍機場、防空武器發射場、通訊站和軍事司令部等。
襲擊中,我們損失了五架飛機,這是我方飛機到十月七日八時止的全部損失,我們的飛機都沿安全走廊穿過我方防區地帶返航。
在北岸,第二波叢林步兵正在進行準備,激烈的戰鬥是否會打亂複雜的渡河部署,再過十分鍾就可以見分曉。
第一波中的每隻橡皮舟上都有一名士兵手持一個標誌,上麵標有發光號碼即該舟的編號,他將把它插在對岸,作為登陸標誌。
在標誌旁邊,舟上的其他士兵則從沙壘頂端放下繩梯,各舟必須沿著精確的航線前進,部分原因是為了保證下一波不致與上一波失去聯係,另一個原因是防止幹擾在兩個渡口之間的間隙裏工作的工兵。
同一個連內的各舟之間保持二十五米的間隔,連與連之間的間隔為二百米,營與營之間的間隔為四百米,兩個方向之間(實際上就是兩個橋頭陣地之間)的間隔達10公裏。
在每個進攻方向的地段內,我們的工兵要在這些間隙中開辟通路,組裝門橋、輕型橋和重型橋,把橋梁架過薩爾溫江,然後使之保持暢通,因此,間隔距離很緊湊。
第一波已經過河了,作戰室裏一片歡騰,王寶總統和賈佳昌將軍一起離開作戰室稍事休息。
十四時四十五分,我們的安排順利實現,第二波於十四時四十五分抵達敵岸,此後,每隔十五分鍾就有一波抵達對岸。
十五時,我們攻下了薩爾溫江防線上的第一個支撐點,我們已經俘獲第一批俘虜,敵人的首批反擊開始了。
十五時十五分,第四波已經登陸,第五波已做好準備,我們的橋頭陣地的縱深仍然隻有二百米,於是在第四波抵達後,我們已把10個營——共800多名軍官和5500多名士兵及其輕便的和徒手拖拽的支援武器——運到對岸,敵軍炮兵和我軍架設在北岸沙壘上的火炮之間的炮戰仍在繼續,但是突擊步兵越來越多地分擔了擊退敵方攻擊的重擔。
十五時三十分,我們的工兵在激烈戰鬥的喧鬧聲中,泰然自若,他們報告說開辟通路的工作已取得很大進展,因此,我們通知各工兵營準備從集結地域轉移到運河岸邊的裝配場。
十六時,我攻擊機又進行了多次空襲,薩爾溫江防線上更多的支撐點被攻克。
十六時十五時,第八波已經登陸,至此,我們已有9個叢林營跨過了薩爾溫江,共700多名軍官和4700多名士兵,以及他們的全部武器。
在穩步推進的步兵前鋒線後麵,組織了兩個橋頭陣地,每個橋頭陣地沿薩爾溫江延伸五公裏寬,深入毛淡棉一公裏多,北岸在繼續進行火力掩護,但是擊退敵人裝甲部隊的重任已主要由我們的突擊部隊承擔起來。
我們的炮兵已經向更遠的目標延伸火力,我們的先頭步兵可以充當彈著觀察員,昨晚滲入毛淡棉的我方遠程巡邏組正準備采取行動,阻撓敵增援部隊順利到達。
十六時三十分,兩個工兵營排成長長的縱隊開到薩爾溫江邊,並開始將舟節推入水中,同時,負責組裝兩個門橋的工兵部隊也攜帶預製構件來到河邊。
十六時四十五分,舟節泛水後,各工兵背就開始把兩、三節初步組裝在一起,有些舟橋將以比其他舟橋快得多的速度建成。
工兵們基本上配備兩種橋:兩座二型橋或者一座三型橋。
一般說來,架設一座二型橋需要六至八小時,而架設一座三型橋隻需要三至四小時,這就是說,如果沒有障礙,使用後一種橋就會省出十分寶貴的四個小時。
結果,二型橋在打開缺口的兩小時之後架設完畢,而三型橋在打開缺口的一小時之後才能準備就緒,因此,實際上隻省出一個小時的時問,盡管如此,我們仍須將這個小時視為三型橋的一大優點。
此外,二型橋的通行量為三型橋的兩倍。
十七時,工兵開始組裝門橋,薩爾溫江防線上更多的支撐點被我軍攻克。
十七時十五分,開始為在北岸集結坦克和車輛進行準備,憲兵也已隨最近幾波步兵乘橡皮舟渡過運河,舟內裝滿了用不同號碼和顏色製作的標誌,他們開始布設這些標誌,作為利用門橋或浮橋過河的車輛的路標,這一階段的渡河活動即將結束。
十七時三十分,初期突擊中的第十二波,也就是最後一波步兵已經抵達運河對岸,並已越過沙堤障礙。
在三小時內,我軍進攻的開始階段大獲全勝,每個先頭營現在都控製了一個半圓形的橋頭陣地,該陣地沿運河寬五公裏,深入毛淡棉二至二公裏半,現在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工兵能以多快的速度打開通路,使坦克和重型火炮與已經投入戰鬥的步兵會合。
十七時五十分,乘著暮色降臨,我軍用直升機在毛淡棉縱深的機場空投了一個突擊隊大隊,這些部隊將在夜色的掩護下集結和投入戰鬥。
十八時,我軍準備第一批渡河的坦克、反坦克炮和共他車輛開始從集結地域向指定的渡口運動。
十八時十五分,工兵實際上已經完成門橋的組裝工作,一旦在對岸打開通路,這些門橋即應開始把坦克運到對岸。
十八時三十分,我們取得了一次輝煌的勝利,現在,每一個橋頭陣地的縱深已有三公裏多,薩爾溫江防線中每一個仍在堅守的支撐點均被孤立,今夜已無獲得解救的希望。
十八時三十分至二十時三十分,所有通路均已打開,僅薩爾溫江最東端地段上的通路例外,那裏的土地已變得泥濘不堪,無法清除。
當敵人的第一批坦克衝向運河時,在五分鍾左右的時間內,塵土迷漫,我們的突擊組有很多已經搶在敵軍坦克之前占領了斜坡式射擊陣地,而且,占領了沙壘的我軍士兵可以居高臨下地對向前開進的敵軍坦克射擊。
但是,擊退敵人第一批裝甲車輛主要靠部署在西岸我方沙壘上,向薩爾溫江防線後方射擊的坦克,重型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導彈。
我們的火力一方麵繼續對敵方支撐點進行射擊,同時掩護各工兵排把器材運到對岸,開始執行在薩爾溫江上打開幾條通路的任務,我們的計劃隻允許他們用五至七個小時完成任務。
在這裏,我們的兩棲坦克已經開始在薩爾溫江南岸登陸,我們的飛機在完成了第一次襲擊後,正在返航,它們的彈藥有限,因此所有的目標都選在重要目標,其中包括:敵軍機場、防空武器發射場、通訊站和軍事司令部等。
襲擊中,我們損失了五架飛機,這是我方飛機到十月七日八時止的全部損失,我們的飛機都沿安全走廊穿過我方防區地帶返航。
在北岸,第二波叢林步兵正在進行準備,激烈的戰鬥是否會打亂複雜的渡河部署,再過十分鍾就可以見分曉。
第一波中的每隻橡皮舟上都有一名士兵手持一個標誌,上麵標有發光號碼即該舟的編號,他將把它插在對岸,作為登陸標誌。
在標誌旁邊,舟上的其他士兵則從沙壘頂端放下繩梯,各舟必須沿著精確的航線前進,部分原因是為了保證下一波不致與上一波失去聯係,另一個原因是防止幹擾在兩個渡口之間的間隙裏工作的工兵。
同一個連內的各舟之間保持二十五米的間隔,連與連之間的間隔為二百米,營與營之間的間隔為四百米,兩個方向之間(實際上就是兩個橋頭陣地之間)的間隔達10公裏。
在每個進攻方向的地段內,我們的工兵要在這些間隙中開辟通路,組裝門橋、輕型橋和重型橋,把橋梁架過薩爾溫江,然後使之保持暢通,因此,間隔距離很緊湊。
第一波已經過河了,作戰室裏一片歡騰,王寶總統和賈佳昌將軍一起離開作戰室稍事休息。
十四時四十五分,我們的安排順利實現,第二波於十四時四十五分抵達敵岸,此後,每隔十五分鍾就有一波抵達對岸。
十五時,我們攻下了薩爾溫江防線上的第一個支撐點,我們已經俘獲第一批俘虜,敵人的首批反擊開始了。
十五時十五分,第四波已經登陸,第五波已做好準備,我們的橋頭陣地的縱深仍然隻有二百米,於是在第四波抵達後,我們已把10個營——共800多名軍官和5500多名士兵及其輕便的和徒手拖拽的支援武器——運到對岸,敵軍炮兵和我軍架設在北岸沙壘上的火炮之間的炮戰仍在繼續,但是突擊步兵越來越多地分擔了擊退敵方攻擊的重擔。
十五時三十分,我們的工兵在激烈戰鬥的喧鬧聲中,泰然自若,他們報告說開辟通路的工作已取得很大進展,因此,我們通知各工兵營準備從集結地域轉移到運河岸邊的裝配場。
十六時,我攻擊機又進行了多次空襲,薩爾溫江防線上更多的支撐點被攻克。
十六時十五時,第八波已經登陸,至此,我們已有9個叢林營跨過了薩爾溫江,共700多名軍官和4700多名士兵,以及他們的全部武器。
在穩步推進的步兵前鋒線後麵,組織了兩個橋頭陣地,每個橋頭陣地沿薩爾溫江延伸五公裏寬,深入毛淡棉一公裏多,北岸在繼續進行火力掩護,但是擊退敵人裝甲部隊的重任已主要由我們的突擊部隊承擔起來。
我們的炮兵已經向更遠的目標延伸火力,我們的先頭步兵可以充當彈著觀察員,昨晚滲入毛淡棉的我方遠程巡邏組正準備采取行動,阻撓敵增援部隊順利到達。
十六時三十分,兩個工兵營排成長長的縱隊開到薩爾溫江邊,並開始將舟節推入水中,同時,負責組裝兩個門橋的工兵部隊也攜帶預製構件來到河邊。
十六時四十五分,舟節泛水後,各工兵背就開始把兩、三節初步組裝在一起,有些舟橋將以比其他舟橋快得多的速度建成。
工兵們基本上配備兩種橋:兩座二型橋或者一座三型橋。
一般說來,架設一座二型橋需要六至八小時,而架設一座三型橋隻需要三至四小時,這就是說,如果沒有障礙,使用後一種橋就會省出十分寶貴的四個小時。
結果,二型橋在打開缺口的兩小時之後架設完畢,而三型橋在打開缺口的一小時之後才能準備就緒,因此,實際上隻省出一個小時的時問,盡管如此,我們仍須將這個小時視為三型橋的一大優點。
此外,二型橋的通行量為三型橋的兩倍。
十七時,工兵開始組裝門橋,薩爾溫江防線上更多的支撐點被我軍攻克。
十七時十五分,開始為在北岸集結坦克和車輛進行準備,憲兵也已隨最近幾波步兵乘橡皮舟渡過運河,舟內裝滿了用不同號碼和顏色製作的標誌,他們開始布設這些標誌,作為利用門橋或浮橋過河的車輛的路標,這一階段的渡河活動即將結束。
十七時三十分,初期突擊中的第十二波,也就是最後一波步兵已經抵達運河對岸,並已越過沙堤障礙。
在三小時內,我軍進攻的開始階段大獲全勝,每個先頭營現在都控製了一個半圓形的橋頭陣地,該陣地沿運河寬五公裏,深入毛淡棉二至二公裏半,現在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工兵能以多快的速度打開通路,使坦克和重型火炮與已經投入戰鬥的步兵會合。
十七時五十分,乘著暮色降臨,我軍用直升機在毛淡棉縱深的機場空投了一個突擊隊大隊,這些部隊將在夜色的掩護下集結和投入戰鬥。
十八時,我軍準備第一批渡河的坦克、反坦克炮和共他車輛開始從集結地域向指定的渡口運動。
十八時十五分,工兵實際上已經完成門橋的組裝工作,一旦在對岸打開通路,這些門橋即應開始把坦克運到對岸。
十八時三十分,我們取得了一次輝煌的勝利,現在,每一個橋頭陣地的縱深已有三公裏多,薩爾溫江防線中每一個仍在堅守的支撐點均被孤立,今夜已無獲得解救的希望。
十八時三十分至二十時三十分,所有通路均已打開,僅薩爾溫江最東端地段上的通路例外,那裏的土地已變得泥濘不堪,無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