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未返,程亦風先回涼城——原因很簡單,這是公孫天成的主意——要搶在司馬非之先,親自回朝報捷,這才有兵部尚書領軍親征凱旋而歸的架勢,並且顯示了他對朝廷的恭敬與遵從。而程亦風自己的想法,相比坐在四麵透風的軍帳,或冷冰冰的將軍府,他還是更喜歡自己的書房,有那些泛黃的紙頁陪著,一切俗務都可以拋到腦後。
他隻帶著小莫和公孫天成,輕車簡從地趕回來,盤算著進宮麵聖之前,先回家沐浴更衣,再品一壺好茶,靜靜地發一會兒呆,做一會兒白日夢……
可是,才一進外城的城門,他的如意算盤就被打爛了——家家張燈,戶戶結彩,百姓們夾道歡迎。程亦風驚得坐在車上半晌也動彈不得。
涼城已經許久沒有這樣沸騰過了。如果說半年前從落雁穀歸來,是慶祝生還,這一次,大概真的可以算是慶祝勝利了。傷亡的人數隻有一萬掛零——除了在遠平攻守戰中喪命的之外,就主要就是餘鵬人馬。程亦風先還擔心遠駐遠平遊擊將軍手下會遭樾軍毒手,後來司馬非發現這些人被囚禁在石牢的深處——石夢泉饒過了他們的性命,但又在鷹眼崖實實重創餘鵬的手下,他的“功德”和“罪過”可以相抵。
無論如何,以這樣小的代價挫敗了驚雷大將軍玉旒雲,人們應該被容許奢侈地“得意忘形”一下。
程亦風的車子幾乎寸步難行,從外城到內城,半個時辰的路硬是走了兩個時辰。
小莫道:“還不如走路快!”
公孫天成笑笑:“你倒去走來看看。”
小莫即吐了吐舌頭——真要下去走,估計就被人潮淹沒了。
看來先回家一趟已不可能,程亦風心裏正悲歎,忽又見前麵路上一騎飛馳而來,一個紅衣宦官刹不住韁,馬兒長嘶一聲立起,他就摔了下來,滾在車前,道:“程大人,太子殿下有急事,請您快到宮中去。”
快?這時能快得起來麽?程亦風有些埋怨地苦笑,但一望那宦官的後麵,隻見一隊禁軍驅散了人群,青簾兒小轎由四人抬著,好像是在水上滑過的輕舸一般,既快又穩,轉瞬已到了跟前。
嗬,可真是一刻也不叫我消停,他隻得下車上轎,暗想,什麽急事找了我能解決?太子,以及所有的人,都太高估我了,我倒不如把這次大青河之戰的來龍去脈都說出來,讓公孫先生來接我的班……
也不知是想得太入神竟打起了瞌睡,還是轎夫的腳程異乎尋常的快,思念間,已經進了宮。宦官領著他繼續走——說是太子要傳見,卻並不向東宮去,徑直到了禦書房,看太子竣熙在門前熱鍋上的螞蟻般來回踱步,一見他,即迎了上來:“程大人,可回來了!”
才不過兩個多月的工夫,這少年似乎又拔高了一截,原先不過隻到程亦風的肩下,現在隻比他矮半個頭了。
程亦風急忙要行君臣大禮。竣熙攔住了,道:“大人不用多禮。父王要南下選秀,大人看如何是好?”
“啊?”連一句客套都沒有,就直接把燙手的山芋砸在他臉上——這時候,南下選秀?程亦風愣愣地,腦筋無法運轉。
禦書房裏響起了宦官尖細的聲音:“宣,兵部尚書程亦風進諫!”
好,硬著頭皮,聖人不是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麽?程亦風走到了禦書房裏,對元酆帝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聽到“平身”之後,才抬頭瞻仰了一下天威——元酆帝的氣色出奇的好,比起自己從落雁穀回來時所見,簡直判若兩人!
不禁就流露出了驚訝的神氣。
元酆帝嗬嗬而笑:“程愛卿也覺得朕年輕了二十歲麽?人人都這樣說呢……不過朕自己覺得是年輕了三十歲。”
三十年前的元酆帝是什麽樣子,程亦風可不知道。不過打他金榜題名,入朝為官開始,就沒有見過這樣精神的皇帝。他也不知道要怎樣應對天子的玩笑,隻好低著頭,不作聲。
元酆帝笑道:“程大人一介風流才子,怎麽如此拘束?來,坐!”
旁邊伺候上椅子來,程亦風謝恩,規規矩矩地隻敢挨著邊沿兒坐一點點,幾乎就是蹲著馬步的,這種場合實在是一種折磨。竣熙在他旁邊坐了,遞了一個眼色,滿是信任。程亦風隻有悄悄苦笑。
元酆帝朝身邊的宦官打了個手勢,那人就展開一卷聖旨來,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兵部尚書程亦風,忠心為國,用兵如神……擊潰蠻夷匪兵,保我天朝尊嚴……是為滿朝文武之表率……今加靖武殿大學士職,封太子太保,以示嘉許。欽此。”
哎?靖武殿大學士?這可真如臧天任所說,是“出將入相”了呀。可是,大青河之戰是公孫先生一手籌劃的,怎能將他人之功占為己有?程亦風站起身來,垂首道:“萬歲……”
元酆帝擺擺手:“你不用謝恩,也不要推辭,都是你該得的。朕要謝你才是——多虧了你把樾人製住,保我天朝寸土不失,朕才好安心在宮中調養身體。程愛卿博學多才,可涉獵黃老之術麽?”
程亦風一楞:“這……《黃帝書》和《老子》微臣曾看過,但是……”
“這可真是太好了!”元酆帝不等他說完,就欣喜地叫道,“程愛卿看這兩部書說的可是至理麽?朕初看時並不太明白,但讀到‘清靜無為’時,茅塞頓開,覺得這何止是養生之道,便是治國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程亦風雖然不愛作八股文章,又時常想要退隱田園,但對儒術還是相當推崇的,篤信治世之人,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道家那一套,掛在嘴上說說還行,要用到朝廷之中,至少他覺得,肯定要荼毒百姓,動搖社稷。不由皺起了眉頭,悄悄看了竣熙一眼:皇上怎麽了?
竣熙隻是很苦惱又無奈地搖搖頭。
元酆帝道:“聽說程愛卿有一個門客很會算卦,改天帶來給朕見見。不過今天朕有一個人,程愛卿你一定要見——胡道長,請出來!”
“遵旨。”
聽到這一聲陰森森的回答,程亦風已經起雞皮疙瘩了,待看到一個麵色白如石灰,三撇胡須如同墨畫的中年道士從屏風後轉了出來,他不禁連打了幾個冷戰。
“這位就是朕的福將程大人。”元酆帝介紹道,“這位胡喆道長,朕封的三清天師,學問與法力都非比尋常。他測字算卦無一不準,煉出的仙丹能起死回生。朕一下年輕了三十歲,都是胡天師的功勞。”
原來……原來……原來!程亦風真想指著這個妖道的鼻子痛斥:古往今來,多少沉迷丹術的人喪了性命?多少聽信妖言的帝王失了天下?現在國家內憂外患,正當勵精圖治,這妖道竟然……
他的拳頭在袖子裏捏緊了,指節咯咯作響。話已到了嘴邊,可看到元酆帝對胡喆全然信賴的模樣,心底一涼,鬆了勁:我如此直諫有用麽?皇上已經被此人徹底迷惑了,根本不會聽進耳啊!
胡喆看程亦風的眼神頗為傲慢輕蔑,把拂塵一揮,算是見了禮,便對元酆帝道:“皇上,到了吐呐打坐的時辰了,要是誤了這點兒,您修煉先天罡氣可要事倍功半呢!”
“哎呀,可不是!”元酆帝道,“竣熙,你送程大人出去。至於他的伯爵府要在哪裏蓋,也就交由你跟他商量吧,朕先走了。”說罷,徑自起身和胡喆走到內室去了,把程亦風呆呆地晾在原地。
“程大人……”竣熙滿麵憂慮,看來他找程亦風有“急事”,還不僅僅的選秀這麽簡單,開頭丟過來一個燙手的山芋,這時程亦風看到的是一個火紅的爐膛,根本無從下手。望著那與年齡不相稱的老成麵龐,他感到心痛:這個少年,唉……
本想要說兩句安撫的,可驀地,聽見女子的哭聲,高高低低,就在不遠處。於是問:“出什麽事了?”
竣熙一怔,雙頰立刻漲得通紅:“那……那……”
胡喆給元酆帝獻的仙方,名曰“紅鉛”,取處女經血拌和藥粉焙煉而成,形如辰砂,說是能長命百歲,更有助於房中采補,乃是仙丹中的上品。
竣熙少不更事,於這些雖隻是懵懂,但也覺難以出口,憋了半天才講了大概的意思,程亦風聽了,憤怒痛心之餘也尷尬得緊。
竣熙道:“父王為了煉紅鉛,叫太醫給宮女們開催經下血的藥,這兩個月來,許多宮女都血崩而死。但是誰也不敢往外說,說了就要處以極刑。”
程亦風沉著臉,不知道要說什麽才好。耳邊突然響起了鹿鳴山下孩童的歌謠:“一頭鹿,一頭鹿,你來追,我來逐,刀來斬,鍋來煮,煮不熟,砍林木。”
林木被砍了,被丟進爐膛裏去了,還渾然不覺——這國,怎能不亡?
他頂好明天就告老還鄉,省得在此鞠躬盡瘁,最後是一場空。
可竣熙灼灼的眼神,滿是信任,滿是期待,他明哲保身的話沒法說出口。
“微臣告退。”
心情沉重地回到了家裏,門子說,臧天任先來過了,等不到他,已離去。他點了點頭,心想,若是臧兄在此,該把一切都跟他說了,兩人一起嗟歎總比一人悶在心裏的好。可又想,以臧天任的個性,如果知道了此事肯定立刻一奉折子遞上去,痛陳利害,結果,丟了烏紗帽不算,恐怕連性命也保不住。
如此算來,還是他一個人鬱悶就好。
連飯也沒心情吃了,叫人沏茶到書房來。仆人卻道:“公孫先生在書房等著您呢!”
“哦?”程亦風想,這事倒可以跟他商量,此人多奇謀,說不定就有妙計。因快步到了書房來,見到公孫天成,旁的不講,先將妖道胡喆的惡行曆數一番。
“恩。”公孫天成淡淡的,既不驚訝也不憤怒,“皇上加封大人了麽?”
程亦風怔了怔,因為太過憤懣,早就忘記自己進宮是做什麽的了。“進為靖武殿大學士了,還有個太子太保的虛銜。”他頗提不起興趣地說道,“如此朝廷,再高的爵位、再多的俸祿,人也隻有兩條路可走——同流合汙,或者鬱鬱而終。”
公孫天成不作評價。
程亦風忿忿地在房裏踱了幾個來回,突然想起來了,道:“大青河之戰,實在都是先生的功勞,程某雖厭惡官場,但若先生有意仕途,程某一定據實向太子殿下稟報——其實今日都快出口了,被這妖道攪得沒機會……”
“大人,”公孫天成打斷,“老朽若是為了仕途,幾十年前就參加科考了,何必等到今日?即使是要走終南捷徑,早在大青河戰役之初,老朽就應該站到明處,屆時順理成章地加官進爵——若大人覺得老朽精於計算,難道算不到這一點麽?”
“這……”程亦風怎麽知道!
公孫天成道:“若說老朽沒有抱負,那是假話。讀書之人,誰不想學以致用?但若明珠暗投,則再多是學識,再大的誌向也都枉然。所以,我輩中人,遇到一位明主才是大幸。”
現在說“明主”豈不是對自己更大的諷刺?程亦風苦笑道:“生是楚國的人,死是楚國的鬼,誰是主上,難道還能選麽?聽說樾國的慶瀾帝還算是個愛民的好皇帝,難不成去投靠他?”
公孫天成微微笑道:“大人選了皇上做主公,但老朽卻是因為大人才涉足官場的。”
言下之意,是把程亦風當成主公了。這可如何擔當得起!程亦風連忙道:“先生折煞晚生了。晚生得先生指點,即使先生不做晚生的良師,那也是晚生的益友,何來賓主之分?”
公孫天成看他認真的模樣頗有書生的迂腐,笑道:“大人現在身為大學士,若是前朝,那便是宰相了,豈不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麽?”
程亦風糊塗了:“什麽?”
公孫天成道:“大人在落雁穀中不是已經看得明白?我軍三十萬,玉旒雲隻領十五萬,為何最後卻要大人和司馬將軍領著殘兵狼狽逃走?”
“那時……”程亦風想,便是一切鬧劇的開始。“隻因玉旒雲集中兵力,將我軍各個擊破。”
“不錯。”公孫天成拈須而笑,“三十萬大軍若分成了六支五萬人的隊伍,就會輕易地被十五萬人,甚至五萬人消滅。”
程亦風不知他究竟什麽意思。
幸而公孫天成下一句話就明了地解釋了:“若程大人告訴天下人,大青河之戰是老朽的功勞,則天下原本敬畏程大人的,難免有一批要轉向老朽……”
“程某又不是皇上,何須天下人敬畏?”程亦風隨手從架子上抽出一冊書來,是《董子文集》,君臣父子,仁義理智信,就是在這裏被發揚光大的。他早就看得熟了,閉著眼睛也曉得哪句話在哪一頁上,於是又放了回去,接下去道:“況且天下人的敬畏……”本想說,是個沉重的負擔,會壓得人喘不上氣,不過念頭隻閃了閃,終於還是沒有說出口。
公孫天成道:“程大人可不要小看了天下人的敬畏。若是天下人不曾敬畏大人,大人不曾坐在今天的這個位子上,怎能讓士兵解甲歸田興修水利?大人又怎能在朝堂上跟主戰派分庭抗禮這麽久?”他看了看程亦風,又接著道:“大人請再想,若崔抱月沒有成為落雁穀的女英雄,沒有贏得百姓的敬佩,她怎能拉起一支隊伍來?當日請願的百姓將大人的府邸圍個水泄不通,大人心裏有沒有想過:倘沒有崔抱月就好了?”
“這……”程亦風向臧天任發過許多牢騷,當中有沒有這一條倒是記不清楚了,不過公孫天成說的沒有錯,倘若崔抱月隻是個普通女子,死了未婚夫就傷心欲絕,以後矢誌不嫁也好,另擇佳偶也罷,總安安份份地在家鄉過她的日子,別來京城淌這混水,事情就會好辦得多……可是話說回來,此番大青河之戰,如果沒有崔抱月率領民兵占領石坪城,攪得玉旒雲計劃大亂,楚、樾的勝敗說不定會反過來。
然而勝敗真的有分別麽?想到今日的元酆帝……程亦風滿肚子的牢騷話,方才已倒了一籮筐,這時絲毫也不見少:“國家到了這步田地,我一個人還能做什麽?雖然聖人教訓要‘兼善天下’,我雖然有那樣的心,也一直想以立法紀,變民風來富民強國,但看到這樣的皇上……唉,變法又有何用!”
公孫天成道:“民心有如水,社稷好比船。皇上隻是這船的主人,而掌舵的就另有其人。假若民心都向著這掌舵的人,則他說去東,不上朝西,他說往南,不會向北。大人如今是百姓心中的救國英雄,水要朝哪裏流還不都掌握在大人的手中?隻要大人坐上掌舵人的位子,船要朝哪裏走,不也全憑大人?”
程亦風一愣,呆呆地看著公孫天成,燈火明滅,老人清臒的麵貌仿佛是石頭雕刻出來的,經過了這麽多年的磨練,每一個棱角都合適這波濤洶湧的時代,既不過分尖銳,也不過分圓滑,斧鑿是達不到這樣效果的,惟有歲月的力量。
等我到了他的那個年紀也會看得這樣透徹嗎?程亦風問自己,也許吧,但是掌舵人這個位子他可沒本事坐——元酆帝才是天子,掌著生殺大權,他說這“船”要南下陪他去選秀,哪怕全過百姓都不願意,又能如何?他程亦風的腦袋還不想就這麽丟了。
公孫天成挽起袖子來緩緩地磨墨,道:“大人心裏苦悶的事,老朽豈會不知?”提筆在紙上寫了幾筆:“大人心神不定,是因為天下不定。天下不定,實是因為天不定。天為天子,居皇宮,是為寶殿,‘定’字去了寶蓋頂,就不再是‘定’——”
就是個不成字的字。程亦風看著,似他這不倫不類,進退兩難的人生。
公孫天成道:“大人還不記不記得,當日在鹿鳴山,你初次來到老朽的茅廬前,讓老朽給你批個字。那是什麽字?”
程亦風沒印象了。
公孫天成就揮筆寫下:“大人問的‘林’字,‘林’字下麵加上這個沒有寶蓋頂的‘定’字,就是‘楚’。老朽記得明白,當老朽問大人要問何事時,大人猶豫片刻才說要問姻緣,可見姻緣並非大人心中所慮之事。大人所慮的,就是這個天下。”
果真?程亦風依稀想起,當時不過是隨便說了個字,又聽到“為進退,為不果”覺得問國家未免不吉,就改口說是問姻緣。他怎麽會是個慮著天下的人呢?若不是在這個位子上,他寧願琴棋書畫,掃雪烹茶。於是笑了笑,道:“先生太高估晚生了。晚生還沒有那麽高的抱負。”
公孫天成也笑了笑,將那張寫了“楚”字的紙卷起來,湊到燈上燒了,道:“大人可能沒有那樣的抱負,卻有那樣的機遇,也有那樣的才幹,老朽就是看準了大人,這才出仕的。”
程亦風隻有苦笑:“先生真是太抬舉晚生了,晚生……”總有一天會叫他失望的。
公孫天成卻毫不在乎這句暗含的喪氣話,看著紛紛飄落的灰燼,道:“天下之事,新舊更替,榮衰代謝,非人力所能左右。兩百多年前,太祖皇帝以東海節度史的身份起兵,滅了晉國而建楚。那時,晉國已傳了七位皇帝,一百一十九年。在晉之前有梁國,傳五代,八十三年。再前是十六國之亂,有三百餘年……翻遍史書,沒有一個王朝是從來就有,且永遠存在的。難道楚國會與別不同嗎?”
“這……”這是一句最實在不過的話,可也是一句沒有人願意承認的話。程亦風仿佛被人兜頭潑了一盆冷水,整個人結了冰,連思想都被凍住。
公孫天成卻好整以暇,輕輕撣了撣手:“既然是一定的事,就隻是遲早的問題。大人之所以這樣終日憂慮,無非是不想這國亡在自己的手上吧?”
大約正是如此,程亦風想,所以即使真的掛冠而去,假如楚國亡了,他應該逃不過後世刀筆隻吏的誅伐……哎呀!他突然想起了當日臧天任對自己的質問,問他一味地計較“師出有名”還是“師出無名”,莫非存著私心。那時他可慷慨激昂,說自己全然為了百姓的生計——如今,知道國家終有滅亡的一日,他所擔心的竟然是青史將如何記載,他可不是卑鄙地存著私心麽!
陡然對自己感到無比的厭惡。
但公孫天成又幽幽道:“其實,能亡在大人的手上,未嚐不是一件幸事……”
什麽?程亦風疑心自己是聽錯了,正要問,可外麵仆人匆匆來報:“大人,不好了,宮裏來人了!”
話音才落,已闖進一個宦官來:“程大人,太子殿下出事了,皇後娘娘請您無論如何都要到東宮走一趟!”
楚國後宮有規矩,宦官不得議論朝政。這其實在宣宗皇帝當政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一紙空文。那時閹黨的勢力空前強大,甚至動過主意要改朝換代。隻是那個野心勃勃的大太監運氣不好,居然騎馬的時候跌死了,於是一場亡國的危機便以鬧劇的形式收了場。但是宦官們見有人開了先例,且得了好處,就紛紛或多或少地幹預起朝政來,有的幫著官員們討好妃子以便向皇上吹枕邊風,有的就把皇上中意哪個皇子打算立為儲君的消息賣出去,還有的幫著張貴妃打李貴妃,幫著三皇子算計四皇子——反正隻要是能插上一竿子嚐些甜頭的,他們無所不為。
他們是朝廷和後宮的“無不知”。
來傳詔程亦風的這個劉太監自然也不例外,在路上就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講了一回——原來竣熙在禦書房同程亦風分了手之後,一回東宮就被告知,一位服侍他十多年、親密猶如姐姐一般的大宮女被胡喆找去協助煉丹,因為不肯就範,被逼無奈,就觸柱而亡。
劉太監見多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淫亂荒唐事,也懂得揣摩人的心事,看出程亦風一準不是胡喆那邊兒的,就擠了擠眼睛道:“什麽‘協助煉丹’呢?還不是——嘿嘿,大人也猜得到。這宮女可真的節烈呀。”
節烈也應該留著用在自己在乎的人身上,程亦風忿忿地想,胡喆這個妖道,若不除掉他,宮中怎得安寧?
劉太監又接著道:“程大人也曉得,太子殿下心地善良,平日裏受了什麽委屈都隻往自己肚裏藏,有了什麽麻煩也都往自個兒肩膀上扛。藏得多了,扛得重了,人就累跨了,壓壞了,您沒見太子殿下小小年紀,成天都皺著眉頭不說話麽?唉,咱們做奴才的,看著也寒心呐!”
程亦風道:“那太子現在究竟怎樣?”
劉太監道:“可了不得!那胡道士害死了宮女還說宮女汙穢,弄髒了他修道的清淨之地,需要找十二個童女做法事,回複他道場的靈氣。太子殿下氣得跟瘋了似的,平日的怨恨全都發作了起來,拿著劍說要去找胡道士算帳呢。東宮裏已經亂成了一團糟,太監宮女們跪了一地。奴才怕鬧大了,就去找皇後娘娘,娘娘已趕了去了。不過就囑咐奴才立馬來找程大人,說太子殿下最敬佩您,您又是官拜太子太保的,好歹也算是太子殿下的師傅,您的話他是要聽的。”
又是一個高估了他本領的!但這當兒,沒有本領也得上。元酆帝已完全被胡道士迷昏了頭腦,太子這時跟胡道士公然起衝突,父子之見難免要生嫌隙。楚國的將來可就指望竣熙太子了呀!
急匆匆地到了東宮跟前,果然看到皇後的鳳輦停在那裏。程亦風肚子裏已經打好了稿子,聖人是怎麽教導的,先賢是怎樣忍耐的,雲雲,他自己都覺得惡心,但是也想不出別的計謀來。
走進門裏,卻吃了一驚:哪裏像劉太監說的那樣亂成一鍋粥呢?宮女太監各自打掃各自的一片地方,見到了他,都井然有序地行禮問候:“程大人來了,太子殿下和皇後娘娘都在裏麵等著您呢!”
程亦風好是奇怪,暗想,不是大家布了個局要找他進宮來商量對付胡喆吧?這是個鴻門宴?沒必要這樣大費周章呀!便望了劉太監一眼。這宦官也是滿麵詫異,並不像是假裝:“哎呀,怎麽……怎麽一下子打雷閃電,一眨眼又雨過天青了?”
兩人一齊在宮女的帶領下走到了偏殿裏,果見皇後在當中的榻上斜靠著,太子陪坐在東麵上首,下首還坐了個女子,大約是皇後的近身女官吧,程亦風和劉太監都行了君臣大禮。
皇後露出抱歉的神色,欲親自下榻來扶,那女官眼明手快些,替皇後做了。
“深夜麻煩程大人,真是過意不去——”皇後道,“皇兒,這都是你闖的禍,還不向程大人道歉。”
程亦風自然說“擔當不起”,但竣熙還是上前來垂首道:“是我做事太衝動,叫程大人奔波擔憂。”
劉太監在旁邊聽得一愣一愣的:“殿下,您……您……”
皇後一笑:“難怪你摸不著頭腦,剛才那亂勁而——符小姐突然走出來跟皇兒說話,哀家還怕她幫倒忙,沒想到她三言兩語,就把皇兒給勸住了。倒叫程大人白跑了一趟。”
白跑總比跑來了勸不住太子好,程亦風想,就不知這的符小姐是何方神聖?用的什麽法子?
他疑問方起,皇後已指著那女官介紹道:“這位是符小姐。她父親原是禮部侍郎,專司藩務,出使各國,遊曆天下。符小姐過去一直跟在符侍郎的身邊,連紅毛綠眼的人也見過,能過好幾國藩話。符侍郎三個月前不幸在西瑤染病去世了,符小姐這才回到京裏。哀家看她也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正好叫進宮來作個伴,聽她講講外頭的希奇事兒——程大人你是讀了萬卷書,符小姐卻是行了萬裏路,若有你們兩個好好輔佐太子,哀家可就放心了。”
原來並不女官。能夠遊曆神州,這樣的女子可不多見。程亦風略略打量了符小姐一眼,見她樣貌並不十分美麗,不過還算周正,鵝蛋臉上分明的眉眼,懸膽鼻,薄嘴唇,隻是額頭太寬闊了——以程亦風早年流連秦樓楚館的經驗來說,一般的姑娘生得如此缺陷,要剪一排劉海來遮蓋,可符小姐卻毫不在乎,反而覺得那是自己的特點似的,還要加以發揚,把頭發光溜溜地梳向腦後,挽了一個簡單的髻,木簪別住,其他不見半點修飾——楚國宣宗以來崇尚華麗,到了元酆帝時,更加奢靡,貴族女子無不打扮得花團錦簇,偏偏這符小姐……難怪程亦風要把她誤會成女官了。不過這符小姐雖然容貌平常又不事裝扮,卻有一種他人所沒有的光彩,程亦風看來舒服得緊,正像看著他熟悉的那些書卷一樣……
不覺目光停留得稍稍久了些。符小姐轉頭頭來看他。他一愕,連忙低聲嘟囔了一句,扭過頭去。
符小姐倒並不放在心上,落落大方地對皇後道:“娘娘說笑了,符雅怎麽敢和程大人相提並論。程大人能麵對樾人十數萬大軍麵不改色,從容應變,符雅若見了那陣仗,恐怕早已回家準備香案,好向樾軍投降了。”
皇後一愕,不禁笑道:“你這丫頭……”
而竣熙卻道:“符姐姐這樣膽大的一個人,怎麽會投降呢?”
符雅灑脫地一笑,毫不造作:“既然打不贏,又跑不了,隻好投降啦,難道學人家不成功就成仁,引刀自裁麽?莫非死了之後還真能變了厲鬼來報仇?當然是投降留下性命,再做其他打算啦。”
程亦風聽著,心中不禁一動:這符小姐說話倒是實在。恐怕朝中大多數人在打不贏也走不了的時候也會投降的——且不論他們投降之後還會不會再起義複國——但他們是絕不會把“投降”這兩個字說出來的,要不就說“奮勇抵抗”,要不就講“寧死不屈”,像程亦風這樣以逃跑而著稱的將領都會遭人詬病呢!程亦風捫心自問:我會不會投降?有沒有勇氣麵對身後的評說?
正想著,符雅向他道:“程大人十六年前在涼城擺空城計,當時符雅正隨先父在東海島國蓬萊遊曆,到回來的時候距離那一戰已經有三年,但聽人們講起來,精彩依然。符雅可真看看大人的怎樣一個人物。可惜,當時大人已經去攬江做知縣了,而符雅又隨先父到了南海婆羅門國,之後一直漂泊在外,直到三年前才算是重新踏上了中洲的土地,不過是住在西瑤。去年聽到落雁穀之戰,大人能從凶殘的樾軍手中逃得性命,實在厲害。今日,符雅終於能一睹大人的風采了。”
自從十六年前在樓頭遇到那個女子,程亦風再沒涉足風月之地,多年來他不曾被年輕女子這樣稱讚過,不覺渾身不自在,兩頰發燒。
符雅卻還沒有說完,接著道:“大人新近在大青河又挫敗了樾人的陰謀,符雅單聽到了結果,卻不知道經過究竟如何……”
程亦風暗想:壞了,她要是叫我從頭到尾說一遍,這還不到天亮?
不料符雅話鋒一轉,道:“其實知不知道經過都無所謂,因為就符雅的淺見,程大人屬於平日裏能不動就不動,能不計劃就不計劃,但臨到眼前,總有辦法化解。你的高明就在千鈞一發的瞬間,就像婆羅門國的法師變戲法一樣,絕對讓人猜不中。所以,知道大青河之戰的經過,也無法就此推測下一場戰役大人會怎麽行動。大人,符雅說的還勉強對吧?”
“恩……”程亦風道,“符小姐太抬舉程某了。”其實她的歸結,說白了,應該是:程亦風平時懶得要命,死到臨頭的時候,為了保命,什麽招術也能使上,包括常人不屑用的——敵人當然也就猜不著。
“符姐姐這次可猜錯了呢!”竣熙插嘴道,“程大人在樾人還沒開始調動兵馬的時候就調遣了大軍駐守在平崖城,然後又一早料到樾軍在石坪設了虛防,就派民兵隊伍攻過大青河去,占領了石坪城——這捷報在程大人自己領兵離京之前就傳回來了。可見這次程大人對待大青河是運籌帷幄,並不是等人打到頭上才一拍腦袋有了對策。”
“哦?”符雅撫弄著自己的手指,仿佛認真思考的樣子,“那就算是符雅自作聰明。莫非這是程大人另一個叫人難以捉摸的神奇之處?”
程亦風覺得無地自容——有了符小姐先前的那篇議論,這句讚揚的話叫人如有芒刺在背,他也顧不得公孫天成分析的什麽水、船和舵手了,哂然一笑,道:“其實……”
隻說出了這兩字,就被皇後打斷了:“你們三個年輕人談得開心,時辰可不早啦,哀家要回去休息了。符小姐,你今也是留在宮裏陪著哀家,還是回去?”
符雅想了想,道:“還是回家一趟好,我一刻不見自己那些玩意兒,就鬧心。已經在宮裏住了這些天了,該回去看看了。”
皇後點頭道:“好吧。哀家叫人給你備車子。”
程亦風聽皇後已下了逐客令,自己當然也該走了。那邊太監回複“符小姐的車子備上了”,他也就跟著起身告辭。先恭恭敬敬送了皇後的鳳輦離去,然後同竣熙道別,跟符雅兩人各有太監和宮女扈從,一路朝外走。
從東宮到出瑞華門有很長的一段路,兩隊人走得很近,幾乎並排,卻相互不說話,燈籠晃悠悠的,在黑夜裏仿佛兩隻用光組成的船,靜靜航行。直到了瑞華門口,見隻有皇後給符雅備的一輛車在候著,程亦風來時所乘的卻不見蹤影。
劉太監一拍腦門:“哎呀,瞧我這老糊塗!才來的時候估摸著太子爺這事兒鬧不了三天起碼也得一宿,就把程大人家的車子打發回去了!程大人要不您稍等等,雜家這就給您找輛車去。”
三月暮鶯飛草長,濕潤的夜色中滿含著花的香氣。如此光景,等等也無妨。
程亦風方要點頭,卻聽符雅道:“那樣麻煩做什麽?程大人住哪裏?順道兒就跟我的車走,不順道兒,我便繞一繞也不打緊。”
“啊?”程亦風一驚,不防備踩著地上一塊碎石頭,打了個趔趄,險些撞倒劉太監:深更半夜,男女授受不親,怎能同坐一車?況且那車又小,符雅也沒有帶丫鬟,宮女太監走後,就隻剩個趕車的,這人若沒有口德,日後……
符雅看到他那如臨大敵的樣子,撲哧一笑:“程大人不必為符雅的名節擔憂。方才皇後娘娘不是金口說了,符雅隨父行了萬裏路麽?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又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如今是天下最缺德的女人之一,還在乎別人議論我深夜與人同車麽?”
你不在乎,那我呢……程亦風暗想這位小姐行事實在古怪,可忽然又覺得自己如此顧忌駁了別人的好意不說,也虛偽得緊——朝中這些大臣,誰不知道程亦風早年是歌館舞榭的常客呢?聽說現在有些妓院的老鴇還用他程亦風的大名來招徠客人呢。
既然如此,他且在這裏裝腔作勢為哪般?當下朝符雅拱了拱手:“小姐美意,程某恭敬不如從命。”便同符雅一前一後上了車,在已經沉睡的街巷裏轆轆朝前駛去。
他家離皇宮可不近。馬車晃動,車前掛著燈籠,光從簾兒縫裏灑進來,像金色的水波。他和符雅各自坐在車廂的一個角落裏,沒有話題,反而愈顯得尷尬。他隻好不停地撩簾子看看到了沒有。
經過“忘憂川”的時候,零星的燈火照著兩岸灼灼的桃樹,以及水中飄零的落花,他不禁想起公孫天成當初那句“我自忘憂串邊哭”的詩來——白天的時候,涼城的達官貴人一定是三三兩兩在河邊春遊吧?大青河之戰的勝利,使他們更加有了醉生夢死的本錢,從皇上,到宮卿……真是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啊!他輕輕歎了口氣。
符雅聽見,突然幽幽地開口道:“東海蓬萊國裏有位書生,屢試不第。這年又沒有考中,也沒有顏麵回鄉,就在京城四周遊蕩。正是三月的時候,他走進一座廟中,看見滿園鮮花盛放,叫人心曠神怡。這時,廟裏的一個和尚對他道:花開了,並不是為了要凋謝的呀。”
程亦風一怔:花開了,並不是為了要凋謝!這句話可真是禪機無限!禁不住驚訝地望了符雅一眼。
這位遊曆天下的奇女子輕輕一笑:“哎,程大人別看我。這故事真是我從蓬萊國聽來的。”
可她分明是在鼓勵自己!程亦風玩味著那句話,不錯,花開了,並是不為了要凋謝。一次將樾寇拒之門外,並不為了下一次讓他們打進國門來。他,還有臧天任,還有許多真正心懷百姓的官員,辛苦收拾內政,不是為了讓胡喆這樣的妖道來糟蹋的!既然連橫掃北方的玉旒雲都能挫敗,還怕一個裝神弄鬼的道士?就跟公孫先生好好商量商量,必有對策!
他的心情立刻開朗了起來,向符雅拱手稱謝:“多謝小姐開導。”
“我隨口說說,借花獻佛罷了。”符雅笑道,“也其實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若是程大人自己不是早存著那個心意,我就講一千個一萬個故事,你也不會朝那兒想,難道不是麽?”
程亦風呆了呆:這話……也有道理……
符雅道:“古人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不就是這個理兒?就不知程大人是仁者,還是智者?”
“我?”程亦風嗬嗬一笑,“可不就是小姐所說,平日裏懶散無比,死到臨頭時總有法子逃出升天的人麽?小姐說這是仁者還智者呢?”
符雅愣了愣,大概是沒想到一直皺著眉頭頹靡不堪好像沒睡醒的迂腐書呆子程亦風突然同自己開起了玩笑來,片刻才答道:“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西施。符雅眼中的仁者,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個懶蟲,符雅眼中的智者,在別人看來也許就是縮頭烏龜膽小鬼。大人隻要自己清楚自己是什麽人就好了,何必在乎符雅怎麽看?”
程亦風差點兒就要拍案叫絕。這符小姐行事與眾不同,說話也處處透著機智,非一般人所能及,就算是辯士或許也非她敵手。不過,看她這樣從容隨和的模樣,大概根本不屑與人辯論吧。
“小姐大才,程某佩服。”
“嗬,”符雅笑著,“大人能看出來符雅有才?哎呀,人說大智若愚,是聰明人看起來很笨。符雅如今被大人看出有才,豈不是大愚若智?”
“這……”程亦風知她是開玩笑,但還是忍不住先仔細玩味了一下這玩笑背後的智慧,才嗬嗬笑了起來,道:“莫非符小姐想恭維程某?我生就一副倒黴窮酸樣,所以就是大智若愚,敵人未同我交上手,先忌憚了三分?”
符雅將兩手叉起來又分來,複又叉起來:“這個,別人的心思符雅可沒有本事猜測,而且符雅是個懶人,不想花那功夫。不過,倒是突然想起——早先符雅自稱是天下間最缺德的女人之一,我想,程大人的對手驚雷大將軍玉旒雲也可算是個缺德的女人。她一定把兵書看了不少,又東征西討的行了不少路,恐怕這缺德的程度比起符雅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次程亦風可真是開懷大笑起來:玉旒雲率領樾軍踐踏北方,恐怕罵她的人不在少數,但以這樣的理由說她缺德的,符雅應當是天下間獨一無二的了。玉旒雲若聽到,不知會作何感想?
笑過之後,又生出些好奇:“符小姐究竟是用什麽法子勸住了太子?”
“哦……”符雅漫不經心,絲毫不覺得這功勞有什麽了不起,“我就走到他跟前,說,假如他要去殺胡道士,先殺了我。”
程亦風不明白,這話聽起來像替胡喆辯解似的。
符雅接著道:“太子說:‘那胡道士是什麽人,殘害無辜,你要替他死?你還懂不懂是非?’我說:‘是非這東西太玄,奴婢不懂。不過太子無論殺不殺得了胡道士,皇上都會震怒,到時候太子殿下您不見得會出事,但您身邊的這些太監宮女統統都要沒命。’太子聽了這話,就泄了氣。那火頭一過,他自然也就知道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了。”
程亦風怔了怔,早先聽皇後說符雅三言兩語就勸住了竣熙,剛才又領教這女子非凡的機智,以為她說了什麽精辟的至理名言呢,誰料竟是這樣淺顯又實在的話。
符雅看出他的心思,笑道:“大人準是準備了滿篇‘小不忍則亂大謀’吧?可惜符雅一時衝動,把太子的火給澆熄了,要不然倒可領教領教程大人的本事呢。”
“小姐這是挖苦程某吧?”程亦風道,“我那滿篇仁義道德的,太子怎能聽得進去?我是四體不勤的書生,見人拿了劍在我麵前晃悠,我肯定嚇得把什麽‘聖人言’都忘光了。”
符雅道:“我知道呀——就是要大人把腹稿都忘了,才看出大人應變的本領嘛。”
“這……”跟符小姐說話,自己是永遠占不了上風的,程亦風想,做什麽要占上風呢?難得遇到一個能交談的對象,欣賞就好。
馬車停住了,車夫說已經到了程府。程亦風便和符雅道別,站在門前目送車子遠去,才進去。
門子打著燈籠引他朝內走,說,公孫先生已走啦。他點了點頭,想:這胡道士的事,明日再商量不遲。
走過遊廊時,看到中庭天井裏原本每年四月才開的牡丹竟然已經已經開花了。他不禁停下了腳步,癡癡地望著。
門子道:“就是昨天才開的,好像是專為歡迎大人回來呢!”
“我先前進門的時候倒沒有發覺呢……”程亦風喃喃道:人心思愁苦的時候會把許多美好的東西都視而不見吧?牡丹……牡丹……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月光裁不得,蘇合點難勝……一時間,固然吟詠牡丹的詩句都溜到了嘴邊——他自己也有好長時間沒有做詩了吧?這就不免手癢了起來。想了“三月牡丹次第發”“靜夜初見似月華”幾句,但又覺得不夠好,便一笑:算了,作詩這種事,怎能強求?興致到了,作出好詩就是好詩——即使做不出詩,隻要興致到了,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跟符雅的一番交談才是他現在心情輕鬆的關鍵。
詩中得意應千首,海內知音能幾人?
嗬嗬,這句詩倒不錯,他叫門子先把燈拿到書房去,好把這一句寫下來,以後敷衍成篇。
花開了,並不是為了凋謝的。
他隻帶著小莫和公孫天成,輕車簡從地趕回來,盤算著進宮麵聖之前,先回家沐浴更衣,再品一壺好茶,靜靜地發一會兒呆,做一會兒白日夢……
可是,才一進外城的城門,他的如意算盤就被打爛了——家家張燈,戶戶結彩,百姓們夾道歡迎。程亦風驚得坐在車上半晌也動彈不得。
涼城已經許久沒有這樣沸騰過了。如果說半年前從落雁穀歸來,是慶祝生還,這一次,大概真的可以算是慶祝勝利了。傷亡的人數隻有一萬掛零——除了在遠平攻守戰中喪命的之外,就主要就是餘鵬人馬。程亦風先還擔心遠駐遠平遊擊將軍手下會遭樾軍毒手,後來司馬非發現這些人被囚禁在石牢的深處——石夢泉饒過了他們的性命,但又在鷹眼崖實實重創餘鵬的手下,他的“功德”和“罪過”可以相抵。
無論如何,以這樣小的代價挫敗了驚雷大將軍玉旒雲,人們應該被容許奢侈地“得意忘形”一下。
程亦風的車子幾乎寸步難行,從外城到內城,半個時辰的路硬是走了兩個時辰。
小莫道:“還不如走路快!”
公孫天成笑笑:“你倒去走來看看。”
小莫即吐了吐舌頭——真要下去走,估計就被人潮淹沒了。
看來先回家一趟已不可能,程亦風心裏正悲歎,忽又見前麵路上一騎飛馳而來,一個紅衣宦官刹不住韁,馬兒長嘶一聲立起,他就摔了下來,滾在車前,道:“程大人,太子殿下有急事,請您快到宮中去。”
快?這時能快得起來麽?程亦風有些埋怨地苦笑,但一望那宦官的後麵,隻見一隊禁軍驅散了人群,青簾兒小轎由四人抬著,好像是在水上滑過的輕舸一般,既快又穩,轉瞬已到了跟前。
嗬,可真是一刻也不叫我消停,他隻得下車上轎,暗想,什麽急事找了我能解決?太子,以及所有的人,都太高估我了,我倒不如把這次大青河之戰的來龍去脈都說出來,讓公孫先生來接我的班……
也不知是想得太入神竟打起了瞌睡,還是轎夫的腳程異乎尋常的快,思念間,已經進了宮。宦官領著他繼續走——說是太子要傳見,卻並不向東宮去,徑直到了禦書房,看太子竣熙在門前熱鍋上的螞蟻般來回踱步,一見他,即迎了上來:“程大人,可回來了!”
才不過兩個多月的工夫,這少年似乎又拔高了一截,原先不過隻到程亦風的肩下,現在隻比他矮半個頭了。
程亦風急忙要行君臣大禮。竣熙攔住了,道:“大人不用多禮。父王要南下選秀,大人看如何是好?”
“啊?”連一句客套都沒有,就直接把燙手的山芋砸在他臉上——這時候,南下選秀?程亦風愣愣地,腦筋無法運轉。
禦書房裏響起了宦官尖細的聲音:“宣,兵部尚書程亦風進諫!”
好,硬著頭皮,聖人不是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麽?程亦風走到了禦書房裏,對元酆帝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聽到“平身”之後,才抬頭瞻仰了一下天威——元酆帝的氣色出奇的好,比起自己從落雁穀回來時所見,簡直判若兩人!
不禁就流露出了驚訝的神氣。
元酆帝嗬嗬而笑:“程愛卿也覺得朕年輕了二十歲麽?人人都這樣說呢……不過朕自己覺得是年輕了三十歲。”
三十年前的元酆帝是什麽樣子,程亦風可不知道。不過打他金榜題名,入朝為官開始,就沒有見過這樣精神的皇帝。他也不知道要怎樣應對天子的玩笑,隻好低著頭,不作聲。
元酆帝笑道:“程大人一介風流才子,怎麽如此拘束?來,坐!”
旁邊伺候上椅子來,程亦風謝恩,規規矩矩地隻敢挨著邊沿兒坐一點點,幾乎就是蹲著馬步的,這種場合實在是一種折磨。竣熙在他旁邊坐了,遞了一個眼色,滿是信任。程亦風隻有悄悄苦笑。
元酆帝朝身邊的宦官打了個手勢,那人就展開一卷聖旨來,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兵部尚書程亦風,忠心為國,用兵如神……擊潰蠻夷匪兵,保我天朝尊嚴……是為滿朝文武之表率……今加靖武殿大學士職,封太子太保,以示嘉許。欽此。”
哎?靖武殿大學士?這可真如臧天任所說,是“出將入相”了呀。可是,大青河之戰是公孫先生一手籌劃的,怎能將他人之功占為己有?程亦風站起身來,垂首道:“萬歲……”
元酆帝擺擺手:“你不用謝恩,也不要推辭,都是你該得的。朕要謝你才是——多虧了你把樾人製住,保我天朝寸土不失,朕才好安心在宮中調養身體。程愛卿博學多才,可涉獵黃老之術麽?”
程亦風一楞:“這……《黃帝書》和《老子》微臣曾看過,但是……”
“這可真是太好了!”元酆帝不等他說完,就欣喜地叫道,“程愛卿看這兩部書說的可是至理麽?朕初看時並不太明白,但讀到‘清靜無為’時,茅塞頓開,覺得這何止是養生之道,便是治國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程亦風雖然不愛作八股文章,又時常想要退隱田園,但對儒術還是相當推崇的,篤信治世之人,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道家那一套,掛在嘴上說說還行,要用到朝廷之中,至少他覺得,肯定要荼毒百姓,動搖社稷。不由皺起了眉頭,悄悄看了竣熙一眼:皇上怎麽了?
竣熙隻是很苦惱又無奈地搖搖頭。
元酆帝道:“聽說程愛卿有一個門客很會算卦,改天帶來給朕見見。不過今天朕有一個人,程愛卿你一定要見——胡道長,請出來!”
“遵旨。”
聽到這一聲陰森森的回答,程亦風已經起雞皮疙瘩了,待看到一個麵色白如石灰,三撇胡須如同墨畫的中年道士從屏風後轉了出來,他不禁連打了幾個冷戰。
“這位就是朕的福將程大人。”元酆帝介紹道,“這位胡喆道長,朕封的三清天師,學問與法力都非比尋常。他測字算卦無一不準,煉出的仙丹能起死回生。朕一下年輕了三十歲,都是胡天師的功勞。”
原來……原來……原來!程亦風真想指著這個妖道的鼻子痛斥:古往今來,多少沉迷丹術的人喪了性命?多少聽信妖言的帝王失了天下?現在國家內憂外患,正當勵精圖治,這妖道竟然……
他的拳頭在袖子裏捏緊了,指節咯咯作響。話已到了嘴邊,可看到元酆帝對胡喆全然信賴的模樣,心底一涼,鬆了勁:我如此直諫有用麽?皇上已經被此人徹底迷惑了,根本不會聽進耳啊!
胡喆看程亦風的眼神頗為傲慢輕蔑,把拂塵一揮,算是見了禮,便對元酆帝道:“皇上,到了吐呐打坐的時辰了,要是誤了這點兒,您修煉先天罡氣可要事倍功半呢!”
“哎呀,可不是!”元酆帝道,“竣熙,你送程大人出去。至於他的伯爵府要在哪裏蓋,也就交由你跟他商量吧,朕先走了。”說罷,徑自起身和胡喆走到內室去了,把程亦風呆呆地晾在原地。
“程大人……”竣熙滿麵憂慮,看來他找程亦風有“急事”,還不僅僅的選秀這麽簡單,開頭丟過來一個燙手的山芋,這時程亦風看到的是一個火紅的爐膛,根本無從下手。望著那與年齡不相稱的老成麵龐,他感到心痛:這個少年,唉……
本想要說兩句安撫的,可驀地,聽見女子的哭聲,高高低低,就在不遠處。於是問:“出什麽事了?”
竣熙一怔,雙頰立刻漲得通紅:“那……那……”
胡喆給元酆帝獻的仙方,名曰“紅鉛”,取處女經血拌和藥粉焙煉而成,形如辰砂,說是能長命百歲,更有助於房中采補,乃是仙丹中的上品。
竣熙少不更事,於這些雖隻是懵懂,但也覺難以出口,憋了半天才講了大概的意思,程亦風聽了,憤怒痛心之餘也尷尬得緊。
竣熙道:“父王為了煉紅鉛,叫太醫給宮女們開催經下血的藥,這兩個月來,許多宮女都血崩而死。但是誰也不敢往外說,說了就要處以極刑。”
程亦風沉著臉,不知道要說什麽才好。耳邊突然響起了鹿鳴山下孩童的歌謠:“一頭鹿,一頭鹿,你來追,我來逐,刀來斬,鍋來煮,煮不熟,砍林木。”
林木被砍了,被丟進爐膛裏去了,還渾然不覺——這國,怎能不亡?
他頂好明天就告老還鄉,省得在此鞠躬盡瘁,最後是一場空。
可竣熙灼灼的眼神,滿是信任,滿是期待,他明哲保身的話沒法說出口。
“微臣告退。”
心情沉重地回到了家裏,門子說,臧天任先來過了,等不到他,已離去。他點了點頭,心想,若是臧兄在此,該把一切都跟他說了,兩人一起嗟歎總比一人悶在心裏的好。可又想,以臧天任的個性,如果知道了此事肯定立刻一奉折子遞上去,痛陳利害,結果,丟了烏紗帽不算,恐怕連性命也保不住。
如此算來,還是他一個人鬱悶就好。
連飯也沒心情吃了,叫人沏茶到書房來。仆人卻道:“公孫先生在書房等著您呢!”
“哦?”程亦風想,這事倒可以跟他商量,此人多奇謀,說不定就有妙計。因快步到了書房來,見到公孫天成,旁的不講,先將妖道胡喆的惡行曆數一番。
“恩。”公孫天成淡淡的,既不驚訝也不憤怒,“皇上加封大人了麽?”
程亦風怔了怔,因為太過憤懣,早就忘記自己進宮是做什麽的了。“進為靖武殿大學士了,還有個太子太保的虛銜。”他頗提不起興趣地說道,“如此朝廷,再高的爵位、再多的俸祿,人也隻有兩條路可走——同流合汙,或者鬱鬱而終。”
公孫天成不作評價。
程亦風忿忿地在房裏踱了幾個來回,突然想起來了,道:“大青河之戰,實在都是先生的功勞,程某雖厭惡官場,但若先生有意仕途,程某一定據實向太子殿下稟報——其實今日都快出口了,被這妖道攪得沒機會……”
“大人,”公孫天成打斷,“老朽若是為了仕途,幾十年前就參加科考了,何必等到今日?即使是要走終南捷徑,早在大青河戰役之初,老朽就應該站到明處,屆時順理成章地加官進爵——若大人覺得老朽精於計算,難道算不到這一點麽?”
“這……”程亦風怎麽知道!
公孫天成道:“若說老朽沒有抱負,那是假話。讀書之人,誰不想學以致用?但若明珠暗投,則再多是學識,再大的誌向也都枉然。所以,我輩中人,遇到一位明主才是大幸。”
現在說“明主”豈不是對自己更大的諷刺?程亦風苦笑道:“生是楚國的人,死是楚國的鬼,誰是主上,難道還能選麽?聽說樾國的慶瀾帝還算是個愛民的好皇帝,難不成去投靠他?”
公孫天成微微笑道:“大人選了皇上做主公,但老朽卻是因為大人才涉足官場的。”
言下之意,是把程亦風當成主公了。這可如何擔當得起!程亦風連忙道:“先生折煞晚生了。晚生得先生指點,即使先生不做晚生的良師,那也是晚生的益友,何來賓主之分?”
公孫天成看他認真的模樣頗有書生的迂腐,笑道:“大人現在身為大學士,若是前朝,那便是宰相了,豈不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麽?”
程亦風糊塗了:“什麽?”
公孫天成道:“大人在落雁穀中不是已經看得明白?我軍三十萬,玉旒雲隻領十五萬,為何最後卻要大人和司馬將軍領著殘兵狼狽逃走?”
“那時……”程亦風想,便是一切鬧劇的開始。“隻因玉旒雲集中兵力,將我軍各個擊破。”
“不錯。”公孫天成拈須而笑,“三十萬大軍若分成了六支五萬人的隊伍,就會輕易地被十五萬人,甚至五萬人消滅。”
程亦風不知他究竟什麽意思。
幸而公孫天成下一句話就明了地解釋了:“若程大人告訴天下人,大青河之戰是老朽的功勞,則天下原本敬畏程大人的,難免有一批要轉向老朽……”
“程某又不是皇上,何須天下人敬畏?”程亦風隨手從架子上抽出一冊書來,是《董子文集》,君臣父子,仁義理智信,就是在這裏被發揚光大的。他早就看得熟了,閉著眼睛也曉得哪句話在哪一頁上,於是又放了回去,接下去道:“況且天下人的敬畏……”本想說,是個沉重的負擔,會壓得人喘不上氣,不過念頭隻閃了閃,終於還是沒有說出口。
公孫天成道:“程大人可不要小看了天下人的敬畏。若是天下人不曾敬畏大人,大人不曾坐在今天的這個位子上,怎能讓士兵解甲歸田興修水利?大人又怎能在朝堂上跟主戰派分庭抗禮這麽久?”他看了看程亦風,又接著道:“大人請再想,若崔抱月沒有成為落雁穀的女英雄,沒有贏得百姓的敬佩,她怎能拉起一支隊伍來?當日請願的百姓將大人的府邸圍個水泄不通,大人心裏有沒有想過:倘沒有崔抱月就好了?”
“這……”程亦風向臧天任發過許多牢騷,當中有沒有這一條倒是記不清楚了,不過公孫天成說的沒有錯,倘若崔抱月隻是個普通女子,死了未婚夫就傷心欲絕,以後矢誌不嫁也好,另擇佳偶也罷,總安安份份地在家鄉過她的日子,別來京城淌這混水,事情就會好辦得多……可是話說回來,此番大青河之戰,如果沒有崔抱月率領民兵占領石坪城,攪得玉旒雲計劃大亂,楚、樾的勝敗說不定會反過來。
然而勝敗真的有分別麽?想到今日的元酆帝……程亦風滿肚子的牢騷話,方才已倒了一籮筐,這時絲毫也不見少:“國家到了這步田地,我一個人還能做什麽?雖然聖人教訓要‘兼善天下’,我雖然有那樣的心,也一直想以立法紀,變民風來富民強國,但看到這樣的皇上……唉,變法又有何用!”
公孫天成道:“民心有如水,社稷好比船。皇上隻是這船的主人,而掌舵的就另有其人。假若民心都向著這掌舵的人,則他說去東,不上朝西,他說往南,不會向北。大人如今是百姓心中的救國英雄,水要朝哪裏流還不都掌握在大人的手中?隻要大人坐上掌舵人的位子,船要朝哪裏走,不也全憑大人?”
程亦風一愣,呆呆地看著公孫天成,燈火明滅,老人清臒的麵貌仿佛是石頭雕刻出來的,經過了這麽多年的磨練,每一個棱角都合適這波濤洶湧的時代,既不過分尖銳,也不過分圓滑,斧鑿是達不到這樣效果的,惟有歲月的力量。
等我到了他的那個年紀也會看得這樣透徹嗎?程亦風問自己,也許吧,但是掌舵人這個位子他可沒本事坐——元酆帝才是天子,掌著生殺大權,他說這“船”要南下陪他去選秀,哪怕全過百姓都不願意,又能如何?他程亦風的腦袋還不想就這麽丟了。
公孫天成挽起袖子來緩緩地磨墨,道:“大人心裏苦悶的事,老朽豈會不知?”提筆在紙上寫了幾筆:“大人心神不定,是因為天下不定。天下不定,實是因為天不定。天為天子,居皇宮,是為寶殿,‘定’字去了寶蓋頂,就不再是‘定’——”
就是個不成字的字。程亦風看著,似他這不倫不類,進退兩難的人生。
公孫天成道:“大人還不記不記得,當日在鹿鳴山,你初次來到老朽的茅廬前,讓老朽給你批個字。那是什麽字?”
程亦風沒印象了。
公孫天成就揮筆寫下:“大人問的‘林’字,‘林’字下麵加上這個沒有寶蓋頂的‘定’字,就是‘楚’。老朽記得明白,當老朽問大人要問何事時,大人猶豫片刻才說要問姻緣,可見姻緣並非大人心中所慮之事。大人所慮的,就是這個天下。”
果真?程亦風依稀想起,當時不過是隨便說了個字,又聽到“為進退,為不果”覺得問國家未免不吉,就改口說是問姻緣。他怎麽會是個慮著天下的人呢?若不是在這個位子上,他寧願琴棋書畫,掃雪烹茶。於是笑了笑,道:“先生太高估晚生了。晚生還沒有那麽高的抱負。”
公孫天成也笑了笑,將那張寫了“楚”字的紙卷起來,湊到燈上燒了,道:“大人可能沒有那樣的抱負,卻有那樣的機遇,也有那樣的才幹,老朽就是看準了大人,這才出仕的。”
程亦風隻有苦笑:“先生真是太抬舉晚生了,晚生……”總有一天會叫他失望的。
公孫天成卻毫不在乎這句暗含的喪氣話,看著紛紛飄落的灰燼,道:“天下之事,新舊更替,榮衰代謝,非人力所能左右。兩百多年前,太祖皇帝以東海節度史的身份起兵,滅了晉國而建楚。那時,晉國已傳了七位皇帝,一百一十九年。在晉之前有梁國,傳五代,八十三年。再前是十六國之亂,有三百餘年……翻遍史書,沒有一個王朝是從來就有,且永遠存在的。難道楚國會與別不同嗎?”
“這……”這是一句最實在不過的話,可也是一句沒有人願意承認的話。程亦風仿佛被人兜頭潑了一盆冷水,整個人結了冰,連思想都被凍住。
公孫天成卻好整以暇,輕輕撣了撣手:“既然是一定的事,就隻是遲早的問題。大人之所以這樣終日憂慮,無非是不想這國亡在自己的手上吧?”
大約正是如此,程亦風想,所以即使真的掛冠而去,假如楚國亡了,他應該逃不過後世刀筆隻吏的誅伐……哎呀!他突然想起了當日臧天任對自己的質問,問他一味地計較“師出有名”還是“師出無名”,莫非存著私心。那時他可慷慨激昂,說自己全然為了百姓的生計——如今,知道國家終有滅亡的一日,他所擔心的竟然是青史將如何記載,他可不是卑鄙地存著私心麽!
陡然對自己感到無比的厭惡。
但公孫天成又幽幽道:“其實,能亡在大人的手上,未嚐不是一件幸事……”
什麽?程亦風疑心自己是聽錯了,正要問,可外麵仆人匆匆來報:“大人,不好了,宮裏來人了!”
話音才落,已闖進一個宦官來:“程大人,太子殿下出事了,皇後娘娘請您無論如何都要到東宮走一趟!”
楚國後宮有規矩,宦官不得議論朝政。這其實在宣宗皇帝當政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一紙空文。那時閹黨的勢力空前強大,甚至動過主意要改朝換代。隻是那個野心勃勃的大太監運氣不好,居然騎馬的時候跌死了,於是一場亡國的危機便以鬧劇的形式收了場。但是宦官們見有人開了先例,且得了好處,就紛紛或多或少地幹預起朝政來,有的幫著官員們討好妃子以便向皇上吹枕邊風,有的就把皇上中意哪個皇子打算立為儲君的消息賣出去,還有的幫著張貴妃打李貴妃,幫著三皇子算計四皇子——反正隻要是能插上一竿子嚐些甜頭的,他們無所不為。
他們是朝廷和後宮的“無不知”。
來傳詔程亦風的這個劉太監自然也不例外,在路上就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講了一回——原來竣熙在禦書房同程亦風分了手之後,一回東宮就被告知,一位服侍他十多年、親密猶如姐姐一般的大宮女被胡喆找去協助煉丹,因為不肯就範,被逼無奈,就觸柱而亡。
劉太監見多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淫亂荒唐事,也懂得揣摩人的心事,看出程亦風一準不是胡喆那邊兒的,就擠了擠眼睛道:“什麽‘協助煉丹’呢?還不是——嘿嘿,大人也猜得到。這宮女可真的節烈呀。”
節烈也應該留著用在自己在乎的人身上,程亦風忿忿地想,胡喆這個妖道,若不除掉他,宮中怎得安寧?
劉太監又接著道:“程大人也曉得,太子殿下心地善良,平日裏受了什麽委屈都隻往自己肚裏藏,有了什麽麻煩也都往自個兒肩膀上扛。藏得多了,扛得重了,人就累跨了,壓壞了,您沒見太子殿下小小年紀,成天都皺著眉頭不說話麽?唉,咱們做奴才的,看著也寒心呐!”
程亦風道:“那太子現在究竟怎樣?”
劉太監道:“可了不得!那胡道士害死了宮女還說宮女汙穢,弄髒了他修道的清淨之地,需要找十二個童女做法事,回複他道場的靈氣。太子殿下氣得跟瘋了似的,平日的怨恨全都發作了起來,拿著劍說要去找胡道士算帳呢。東宮裏已經亂成了一團糟,太監宮女們跪了一地。奴才怕鬧大了,就去找皇後娘娘,娘娘已趕了去了。不過就囑咐奴才立馬來找程大人,說太子殿下最敬佩您,您又是官拜太子太保的,好歹也算是太子殿下的師傅,您的話他是要聽的。”
又是一個高估了他本領的!但這當兒,沒有本領也得上。元酆帝已完全被胡道士迷昏了頭腦,太子這時跟胡道士公然起衝突,父子之見難免要生嫌隙。楚國的將來可就指望竣熙太子了呀!
急匆匆地到了東宮跟前,果然看到皇後的鳳輦停在那裏。程亦風肚子裏已經打好了稿子,聖人是怎麽教導的,先賢是怎樣忍耐的,雲雲,他自己都覺得惡心,但是也想不出別的計謀來。
走進門裏,卻吃了一驚:哪裏像劉太監說的那樣亂成一鍋粥呢?宮女太監各自打掃各自的一片地方,見到了他,都井然有序地行禮問候:“程大人來了,太子殿下和皇後娘娘都在裏麵等著您呢!”
程亦風好是奇怪,暗想,不是大家布了個局要找他進宮來商量對付胡喆吧?這是個鴻門宴?沒必要這樣大費周章呀!便望了劉太監一眼。這宦官也是滿麵詫異,並不像是假裝:“哎呀,怎麽……怎麽一下子打雷閃電,一眨眼又雨過天青了?”
兩人一齊在宮女的帶領下走到了偏殿裏,果見皇後在當中的榻上斜靠著,太子陪坐在東麵上首,下首還坐了個女子,大約是皇後的近身女官吧,程亦風和劉太監都行了君臣大禮。
皇後露出抱歉的神色,欲親自下榻來扶,那女官眼明手快些,替皇後做了。
“深夜麻煩程大人,真是過意不去——”皇後道,“皇兒,這都是你闖的禍,還不向程大人道歉。”
程亦風自然說“擔當不起”,但竣熙還是上前來垂首道:“是我做事太衝動,叫程大人奔波擔憂。”
劉太監在旁邊聽得一愣一愣的:“殿下,您……您……”
皇後一笑:“難怪你摸不著頭腦,剛才那亂勁而——符小姐突然走出來跟皇兒說話,哀家還怕她幫倒忙,沒想到她三言兩語,就把皇兒給勸住了。倒叫程大人白跑了一趟。”
白跑總比跑來了勸不住太子好,程亦風想,就不知這的符小姐是何方神聖?用的什麽法子?
他疑問方起,皇後已指著那女官介紹道:“這位是符小姐。她父親原是禮部侍郎,專司藩務,出使各國,遊曆天下。符小姐過去一直跟在符侍郎的身邊,連紅毛綠眼的人也見過,能過好幾國藩話。符侍郎三個月前不幸在西瑤染病去世了,符小姐這才回到京裏。哀家看她也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正好叫進宮來作個伴,聽她講講外頭的希奇事兒——程大人你是讀了萬卷書,符小姐卻是行了萬裏路,若有你們兩個好好輔佐太子,哀家可就放心了。”
原來並不女官。能夠遊曆神州,這樣的女子可不多見。程亦風略略打量了符小姐一眼,見她樣貌並不十分美麗,不過還算周正,鵝蛋臉上分明的眉眼,懸膽鼻,薄嘴唇,隻是額頭太寬闊了——以程亦風早年流連秦樓楚館的經驗來說,一般的姑娘生得如此缺陷,要剪一排劉海來遮蓋,可符小姐卻毫不在乎,反而覺得那是自己的特點似的,還要加以發揚,把頭發光溜溜地梳向腦後,挽了一個簡單的髻,木簪別住,其他不見半點修飾——楚國宣宗以來崇尚華麗,到了元酆帝時,更加奢靡,貴族女子無不打扮得花團錦簇,偏偏這符小姐……難怪程亦風要把她誤會成女官了。不過這符小姐雖然容貌平常又不事裝扮,卻有一種他人所沒有的光彩,程亦風看來舒服得緊,正像看著他熟悉的那些書卷一樣……
不覺目光停留得稍稍久了些。符小姐轉頭頭來看他。他一愕,連忙低聲嘟囔了一句,扭過頭去。
符小姐倒並不放在心上,落落大方地對皇後道:“娘娘說笑了,符雅怎麽敢和程大人相提並論。程大人能麵對樾人十數萬大軍麵不改色,從容應變,符雅若見了那陣仗,恐怕早已回家準備香案,好向樾軍投降了。”
皇後一愕,不禁笑道:“你這丫頭……”
而竣熙卻道:“符姐姐這樣膽大的一個人,怎麽會投降呢?”
符雅灑脫地一笑,毫不造作:“既然打不贏,又跑不了,隻好投降啦,難道學人家不成功就成仁,引刀自裁麽?莫非死了之後還真能變了厲鬼來報仇?當然是投降留下性命,再做其他打算啦。”
程亦風聽著,心中不禁一動:這符小姐說話倒是實在。恐怕朝中大多數人在打不贏也走不了的時候也會投降的——且不論他們投降之後還會不會再起義複國——但他們是絕不會把“投降”這兩個字說出來的,要不就說“奮勇抵抗”,要不就講“寧死不屈”,像程亦風這樣以逃跑而著稱的將領都會遭人詬病呢!程亦風捫心自問:我會不會投降?有沒有勇氣麵對身後的評說?
正想著,符雅向他道:“程大人十六年前在涼城擺空城計,當時符雅正隨先父在東海島國蓬萊遊曆,到回來的時候距離那一戰已經有三年,但聽人們講起來,精彩依然。符雅可真看看大人的怎樣一個人物。可惜,當時大人已經去攬江做知縣了,而符雅又隨先父到了南海婆羅門國,之後一直漂泊在外,直到三年前才算是重新踏上了中洲的土地,不過是住在西瑤。去年聽到落雁穀之戰,大人能從凶殘的樾軍手中逃得性命,實在厲害。今日,符雅終於能一睹大人的風采了。”
自從十六年前在樓頭遇到那個女子,程亦風再沒涉足風月之地,多年來他不曾被年輕女子這樣稱讚過,不覺渾身不自在,兩頰發燒。
符雅卻還沒有說完,接著道:“大人新近在大青河又挫敗了樾人的陰謀,符雅單聽到了結果,卻不知道經過究竟如何……”
程亦風暗想:壞了,她要是叫我從頭到尾說一遍,這還不到天亮?
不料符雅話鋒一轉,道:“其實知不知道經過都無所謂,因為就符雅的淺見,程大人屬於平日裏能不動就不動,能不計劃就不計劃,但臨到眼前,總有辦法化解。你的高明就在千鈞一發的瞬間,就像婆羅門國的法師變戲法一樣,絕對讓人猜不中。所以,知道大青河之戰的經過,也無法就此推測下一場戰役大人會怎麽行動。大人,符雅說的還勉強對吧?”
“恩……”程亦風道,“符小姐太抬舉程某了。”其實她的歸結,說白了,應該是:程亦風平時懶得要命,死到臨頭的時候,為了保命,什麽招術也能使上,包括常人不屑用的——敵人當然也就猜不著。
“符姐姐這次可猜錯了呢!”竣熙插嘴道,“程大人在樾人還沒開始調動兵馬的時候就調遣了大軍駐守在平崖城,然後又一早料到樾軍在石坪設了虛防,就派民兵隊伍攻過大青河去,占領了石坪城——這捷報在程大人自己領兵離京之前就傳回來了。可見這次程大人對待大青河是運籌帷幄,並不是等人打到頭上才一拍腦袋有了對策。”
“哦?”符雅撫弄著自己的手指,仿佛認真思考的樣子,“那就算是符雅自作聰明。莫非這是程大人另一個叫人難以捉摸的神奇之處?”
程亦風覺得無地自容——有了符小姐先前的那篇議論,這句讚揚的話叫人如有芒刺在背,他也顧不得公孫天成分析的什麽水、船和舵手了,哂然一笑,道:“其實……”
隻說出了這兩字,就被皇後打斷了:“你們三個年輕人談得開心,時辰可不早啦,哀家要回去休息了。符小姐,你今也是留在宮裏陪著哀家,還是回去?”
符雅想了想,道:“還是回家一趟好,我一刻不見自己那些玩意兒,就鬧心。已經在宮裏住了這些天了,該回去看看了。”
皇後點頭道:“好吧。哀家叫人給你備車子。”
程亦風聽皇後已下了逐客令,自己當然也該走了。那邊太監回複“符小姐的車子備上了”,他也就跟著起身告辭。先恭恭敬敬送了皇後的鳳輦離去,然後同竣熙道別,跟符雅兩人各有太監和宮女扈從,一路朝外走。
從東宮到出瑞華門有很長的一段路,兩隊人走得很近,幾乎並排,卻相互不說話,燈籠晃悠悠的,在黑夜裏仿佛兩隻用光組成的船,靜靜航行。直到了瑞華門口,見隻有皇後給符雅備的一輛車在候著,程亦風來時所乘的卻不見蹤影。
劉太監一拍腦門:“哎呀,瞧我這老糊塗!才來的時候估摸著太子爺這事兒鬧不了三天起碼也得一宿,就把程大人家的車子打發回去了!程大人要不您稍等等,雜家這就給您找輛車去。”
三月暮鶯飛草長,濕潤的夜色中滿含著花的香氣。如此光景,等等也無妨。
程亦風方要點頭,卻聽符雅道:“那樣麻煩做什麽?程大人住哪裏?順道兒就跟我的車走,不順道兒,我便繞一繞也不打緊。”
“啊?”程亦風一驚,不防備踩著地上一塊碎石頭,打了個趔趄,險些撞倒劉太監:深更半夜,男女授受不親,怎能同坐一車?況且那車又小,符雅也沒有帶丫鬟,宮女太監走後,就隻剩個趕車的,這人若沒有口德,日後……
符雅看到他那如臨大敵的樣子,撲哧一笑:“程大人不必為符雅的名節擔憂。方才皇後娘娘不是金口說了,符雅隨父行了萬裏路麽?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又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如今是天下最缺德的女人之一,還在乎別人議論我深夜與人同車麽?”
你不在乎,那我呢……程亦風暗想這位小姐行事實在古怪,可忽然又覺得自己如此顧忌駁了別人的好意不說,也虛偽得緊——朝中這些大臣,誰不知道程亦風早年是歌館舞榭的常客呢?聽說現在有些妓院的老鴇還用他程亦風的大名來招徠客人呢。
既然如此,他且在這裏裝腔作勢為哪般?當下朝符雅拱了拱手:“小姐美意,程某恭敬不如從命。”便同符雅一前一後上了車,在已經沉睡的街巷裏轆轆朝前駛去。
他家離皇宮可不近。馬車晃動,車前掛著燈籠,光從簾兒縫裏灑進來,像金色的水波。他和符雅各自坐在車廂的一個角落裏,沒有話題,反而愈顯得尷尬。他隻好不停地撩簾子看看到了沒有。
經過“忘憂川”的時候,零星的燈火照著兩岸灼灼的桃樹,以及水中飄零的落花,他不禁想起公孫天成當初那句“我自忘憂串邊哭”的詩來——白天的時候,涼城的達官貴人一定是三三兩兩在河邊春遊吧?大青河之戰的勝利,使他們更加有了醉生夢死的本錢,從皇上,到宮卿……真是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啊!他輕輕歎了口氣。
符雅聽見,突然幽幽地開口道:“東海蓬萊國裏有位書生,屢試不第。這年又沒有考中,也沒有顏麵回鄉,就在京城四周遊蕩。正是三月的時候,他走進一座廟中,看見滿園鮮花盛放,叫人心曠神怡。這時,廟裏的一個和尚對他道:花開了,並不是為了要凋謝的呀。”
程亦風一怔:花開了,並不是為了要凋謝!這句話可真是禪機無限!禁不住驚訝地望了符雅一眼。
這位遊曆天下的奇女子輕輕一笑:“哎,程大人別看我。這故事真是我從蓬萊國聽來的。”
可她分明是在鼓勵自己!程亦風玩味著那句話,不錯,花開了,並是不為了要凋謝。一次將樾寇拒之門外,並不為了下一次讓他們打進國門來。他,還有臧天任,還有許多真正心懷百姓的官員,辛苦收拾內政,不是為了讓胡喆這樣的妖道來糟蹋的!既然連橫掃北方的玉旒雲都能挫敗,還怕一個裝神弄鬼的道士?就跟公孫先生好好商量商量,必有對策!
他的心情立刻開朗了起來,向符雅拱手稱謝:“多謝小姐開導。”
“我隨口說說,借花獻佛罷了。”符雅笑道,“也其實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若是程大人自己不是早存著那個心意,我就講一千個一萬個故事,你也不會朝那兒想,難道不是麽?”
程亦風呆了呆:這話……也有道理……
符雅道:“古人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不就是這個理兒?就不知程大人是仁者,還是智者?”
“我?”程亦風嗬嗬一笑,“可不就是小姐所說,平日裏懶散無比,死到臨頭時總有法子逃出升天的人麽?小姐說這是仁者還智者呢?”
符雅愣了愣,大概是沒想到一直皺著眉頭頹靡不堪好像沒睡醒的迂腐書呆子程亦風突然同自己開起了玩笑來,片刻才答道:“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西施。符雅眼中的仁者,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個懶蟲,符雅眼中的智者,在別人看來也許就是縮頭烏龜膽小鬼。大人隻要自己清楚自己是什麽人就好了,何必在乎符雅怎麽看?”
程亦風差點兒就要拍案叫絕。這符小姐行事與眾不同,說話也處處透著機智,非一般人所能及,就算是辯士或許也非她敵手。不過,看她這樣從容隨和的模樣,大概根本不屑與人辯論吧。
“小姐大才,程某佩服。”
“嗬,”符雅笑著,“大人能看出來符雅有才?哎呀,人說大智若愚,是聰明人看起來很笨。符雅如今被大人看出有才,豈不是大愚若智?”
“這……”程亦風知她是開玩笑,但還是忍不住先仔細玩味了一下這玩笑背後的智慧,才嗬嗬笑了起來,道:“莫非符小姐想恭維程某?我生就一副倒黴窮酸樣,所以就是大智若愚,敵人未同我交上手,先忌憚了三分?”
符雅將兩手叉起來又分來,複又叉起來:“這個,別人的心思符雅可沒有本事猜測,而且符雅是個懶人,不想花那功夫。不過,倒是突然想起——早先符雅自稱是天下間最缺德的女人之一,我想,程大人的對手驚雷大將軍玉旒雲也可算是個缺德的女人。她一定把兵書看了不少,又東征西討的行了不少路,恐怕這缺德的程度比起符雅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次程亦風可真是開懷大笑起來:玉旒雲率領樾軍踐踏北方,恐怕罵她的人不在少數,但以這樣的理由說她缺德的,符雅應當是天下間獨一無二的了。玉旒雲若聽到,不知會作何感想?
笑過之後,又生出些好奇:“符小姐究竟是用什麽法子勸住了太子?”
“哦……”符雅漫不經心,絲毫不覺得這功勞有什麽了不起,“我就走到他跟前,說,假如他要去殺胡道士,先殺了我。”
程亦風不明白,這話聽起來像替胡喆辯解似的。
符雅接著道:“太子說:‘那胡道士是什麽人,殘害無辜,你要替他死?你還懂不懂是非?’我說:‘是非這東西太玄,奴婢不懂。不過太子無論殺不殺得了胡道士,皇上都會震怒,到時候太子殿下您不見得會出事,但您身邊的這些太監宮女統統都要沒命。’太子聽了這話,就泄了氣。那火頭一過,他自然也就知道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了。”
程亦風怔了怔,早先聽皇後說符雅三言兩語就勸住了竣熙,剛才又領教這女子非凡的機智,以為她說了什麽精辟的至理名言呢,誰料竟是這樣淺顯又實在的話。
符雅看出他的心思,笑道:“大人準是準備了滿篇‘小不忍則亂大謀’吧?可惜符雅一時衝動,把太子的火給澆熄了,要不然倒可領教領教程大人的本事呢。”
“小姐這是挖苦程某吧?”程亦風道,“我那滿篇仁義道德的,太子怎能聽得進去?我是四體不勤的書生,見人拿了劍在我麵前晃悠,我肯定嚇得把什麽‘聖人言’都忘光了。”
符雅道:“我知道呀——就是要大人把腹稿都忘了,才看出大人應變的本領嘛。”
“這……”跟符小姐說話,自己是永遠占不了上風的,程亦風想,做什麽要占上風呢?難得遇到一個能交談的對象,欣賞就好。
馬車停住了,車夫說已經到了程府。程亦風便和符雅道別,站在門前目送車子遠去,才進去。
門子打著燈籠引他朝內走,說,公孫先生已走啦。他點了點頭,想:這胡道士的事,明日再商量不遲。
走過遊廊時,看到中庭天井裏原本每年四月才開的牡丹竟然已經已經開花了。他不禁停下了腳步,癡癡地望著。
門子道:“就是昨天才開的,好像是專為歡迎大人回來呢!”
“我先前進門的時候倒沒有發覺呢……”程亦風喃喃道:人心思愁苦的時候會把許多美好的東西都視而不見吧?牡丹……牡丹……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月光裁不得,蘇合點難勝……一時間,固然吟詠牡丹的詩句都溜到了嘴邊——他自己也有好長時間沒有做詩了吧?這就不免手癢了起來。想了“三月牡丹次第發”“靜夜初見似月華”幾句,但又覺得不夠好,便一笑:算了,作詩這種事,怎能強求?興致到了,作出好詩就是好詩——即使做不出詩,隻要興致到了,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跟符雅的一番交談才是他現在心情輕鬆的關鍵。
詩中得意應千首,海內知音能幾人?
嗬嗬,這句詩倒不錯,他叫門子先把燈拿到書房去,好把這一句寫下來,以後敷衍成篇。
花開了,並不是為了凋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