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喜樂沒好氣白了他一眼,“越來越會拍馬屁了,不是說吃飯嗎,沒飯怎麽吃啊?對了,我要吃白米飯,這幾天一直吃米粉,總覺得肚子裏有點寡。”常昱早就讓婆子準備好,全都是常喜樂喜歡吃的菜,隻是為了他的身體全都少放或者不放辣椒。常喜樂雖然十分遺憾來到這個世界都不能暢快吃辣,可比起口欲他更加惜命,所以也就堅持著飲食上少辣少刺激性。第二場考試和第一場差不多,依然狀況不斷,總有人因為粗心大意而失去了這次晉級的機會。而第二場下來,倒的人也更多了。尤其是異地且並未提前來到府裏的,不少人都沒能扛下去。他們本來身體就十分困倦,再這麽一折騰,除非身體素質非常好,否則要麽倒下,要麽發揮失常。正當常喜樂以為第三場考試也要苦熬的時候,卻是發生了反轉,第三場考試的場麵讓常喜樂目瞪口呆。作者有話要說: 這裏的鄉試是參考《瘋狂的科舉》一書中記載的明清時候科考時候的麵貌,我覺得挺有意思的。關於考場煮東西吃這個,書裏記載,曾任被大家收的國學大師黃侃先生,曾經因為吃還在考場上和人大打出手。有人煮鴨子非常香,他去討要別人不給,鴨子煮好就給踢了,結果被胖揍一頓,卻還十分開心,自己吃不成別人也吃不成……第71章 武考鄉試考中與否最為關鍵的就是看第一場,第三場相對不那麽重要,就連監考官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與前兩場嚴謹的態度完全不同。第三場考的是策論,相對之前兩場也比較容易。不少人都早早了事,卻又不急著出場,為了發泄這幾日坐牢一般的壓抑,又或者知道自個怕是難以考中的那些人,為了表達自己在此一遊,都想著要弄些動靜來,抒發一下個人情緒。因此第三場考試的時候,進去之前常喜樂就發覺考生們與之前不同,甚至還看到有一個人拿著大鼓大搖大擺的進了考場。“那個人真是考生?他帶著大鼓進去幹嘛啊?”常喜樂詫異不已。宋挽呈道:“第三場最是熱鬧,聽人說堪比戲園子。所以你到時候答題一定要安排好,莫要被影響了。”這些話之前宋挽呈也提醒過,可常喜樂也不過是一聽,總覺得考試這麽神聖的事,況且之前多嚴格啊,定是不敢有多鬧騰。可還沒進去,見到有人抬著大鼓進考場,這也忒毀三觀了。要不是他親眼看到那人遞上準考證——這裏的準考證非常的大,跟a4紙差不多大小,而且見那考生也有些麵熟,否則怎麽也不敢相信這樣的人也會是考生。而且不僅僅是這個人,其他考生也明顯行囊比之前兩場要多得多,穿著也比之前要講究。其他人雖然沒有拿大鼓這麽誇張,可拿著古琴、古箏、琵琶卻比比皆是,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準備藝考呢。“樂樂,你要帶古琴嗎?”常昱見到這般景象,不由問道。常喜樂失笑,“不用,我是去考試的……”好吧,那些人也是去考試的,可是咋就這麽心大呢。不是說這科考對書生來說非常重要嗎,這麽弄真的好嗎?而且那些檢查的軍士、外聯官,你們之前不是特別嚴苛嗎,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怎麽也能讓進呢?常喜樂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若不是親眼所見,實在無法想象還有這麽一回事的。若是別人之前告訴他,他必是會噴那人一臉。考試如此神聖之事,尤其對於這裏的人來說,怎能容如此玩笑呢。宋挽呈雖然一早就打聽到第三場考試的風氣,可依然如同常喜樂一般,心底存著懷疑的,如今也是忍不住唏噓,真是百聞不如一見。而這樣的驚嚇不過是剛剛開始,入場之後,那才叫個熱鬧。之前那些考生如同苦行僧一般的苦熬著前麵兩場考試,現在第三場了,就開始放飛自我了。一開始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吃食,之前兩場大部分人帶的東西都非常簡單,一切方便為主,隻求填飽肚子味道什麽的都不在意。可這次卻是不同,不少人都從外頭拿來不少好吃又經得住放的,幾乎都是打包了別人做的成品,隻需熱一熱就行,這也是許多人行禮比之前多了不少的緣故。所以整個考場沒多久就被食物香氣籠罩,不少人還到處緣由看別人帶了什麽菜,跟菜市場一般熱鬧,完全沒有之前那種考試的緊張感。而這次宋挽呈也過來了,不像之前兩人同在考場卻沒見過幾次麵,更別說一起吃飯。不少人都把自個的東西拿出來,然後圍在一起一次吃吃喝喝,順便嘮嗑。而這還不算什麽,等到月亮高懸的時候,那個拿著大鼓進來的考生竟是爬到了號頂,與另一個帶著鑼的考生一起敲敲打打起來,並且號召大家開始鬧起來。不少人紛紛響應,都把準備好的樂器拿出來,你吹我彈,甚至還有人亮起了嗓子,唱起如今府裏流行的小曲兒。這時候不僅沒有人管或者抱怨,隻要是唱得好的,都得來陣陣喝彩。整個號舍都沸騰起來,齊聲呼喝,屋瓦皆震。常喜樂那一瞬間有些恍惚,他是來參加考試的,還是來參加音樂會的?而且還是搖滾類型的、極為吵鬧的音樂會。“宋兄,這,這也太誇張了吧?就沒有人管嗎?”宋挽呈其實也被嚇了一跳,他也是第一次參加鄉試,雖早有耳聞可也有些難以接受如此囂張,好一會才緩過勁來。“這是從前就傳下來的風氣,以前也整頓過好幾次,可是收效甚微,於是就聽之任之了。不過也就晚上能鬧鬧,白天還是得守著規矩的,畢竟第三場考試雖沒之前重要,卻也影響考試結果。”常喜樂覺得這幾天考試真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不曾知道還能這樣的。不過連續高強度的被壓迫了這麽多天,如今放鬆一下倒也不錯。有活躍之人,已經與其他人攀談起來,如此也是能與人結交的好機會。雖說這如同鬧劇,可敢於高歌演奏的多半都有些水平,瞧得出還是精心準備過的。所以雖然熱鬧卻並不是魔音繞耳,甚至水平還頗高。這裏的書生光知道死讀書可不成,還得會點才藝,尤其是家境比較好的,從小學的東西更多。而能夠讀書的,多半家境都不差,像常喜樂這種農門出身的,還是非常少的。因為氣氛輕鬆,所以常喜樂第三場下來的時候,並不像之前兩場一般,雖然依然十分困倦,但是不至於精神萎靡。他回到家洗漱之後,痛痛快快的睡了一天,之前總覺得有壓力,如今考完就徹底放鬆下來,至於是否能考中,就隻能聽天由命了。而未過幾日,常昱的考試也開始了。相較於文考,武試要簡單得多,也不需要那麽大費周章被困在一處好幾天。參加武考的人並不算多,而且僅考武藝,並無文試,都是硬性指標,因此隻需兩日就能考完。常昱去考試的時候與挑著一堆東西的常喜樂並不相同,非常輕鬆的穿著練功服就去了,考場上備好考試用的東西,無需考生準備,防止有人作弊。第一天考的是翹關和馬槍,常喜樂不能前去觀看,也不知現場如何。常昱隻道他練得和平時一樣,並未失誤。隻是具體成績如何便是不知了,至於其他人怎樣他也沒有關注。翹關還罷了,類似於舉重,常昱能的力氣他是知道的,隻要能和平常一樣,也就說明完成度不錯。至於馬槍,這個還得取決於監考官,以及其他人的發揮。不過常喜樂覺得常昱必是不成問題,他的戰鬥力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夠比的。沈百裏也是見多識廣之人,而且第一屆武考第一名他也見識過,聲稱壓根比不上常昱一根指頭。雖然這說法太誇張,但是也是在肯定常昱的武力值。所以常喜樂一直覺得隻要沒突發事件,常昱肯定能考中。即便考不中也無所謂,現在已經沒有那麽急著為自個尋個官身,作為依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