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聽得叔兄均無異色,想來多少有些底氣,不由也鬆了口氣。因喜那婆子知機,就招呼著春柳拿散碎銀子賞了。
丫頭們也有回過味來的,雲鶯就在旁笑歎道:“叔老爺和大老爺都沒表示,可就是最好的了。”春柳送那婆子回來,隻笑說:“到底要等出了榜才知曉呢。”月梅攏好了鼎內的香,仍用罩子罩上,卻笑道:“都知道叔老爺和大老爺是穩重人,你就別矯情了。”潤妍左右看看,一拍手也道:“我知道了,十一爺要中狀元了。”月梅噗嗤一笑,伸手去捏了捏潤妍的麵頰,笑道:“小丫頭嘴就是巧,咱們就等著你這句應驗罷。”
一屋子人正說笑呢,聽得小丫頭喚到:“晴雯姐姐來了。”說時就見晴雯笑嘻嘻地跨進屋來,道:“什麽事這麽熱鬧,也說給我聽聽。”一麵說著,一麵給黛玉施了一禮。問道:“林姑娘這裏可還有年裏餘下的棒瘡藥?”
黛玉聽了奇道:“好好的尋這個做什麽?”一頭示意月梅去尋藥。
晴雯啐了口道:“原說學裏都是自家子弟,哪個敢越過寶玉去,誰想就有那挨千刀的狼崽子,居然就敢對寶玉動手。”
紫鵑聽了嚇了一跳,問道:“寶玉在學裏被打了?可磕著哪裏了?”
晴雯道:“阿彌陀佛,若是寶玉蹭著了,哪裏還瞞得過去呢……隻秦鍾額上紅紅地蹭破了好大一塊油皮,寶玉不想驚動老太太,就讓我到林姑娘這裏來問問,年裏給潤妍用的棒瘡藥可還有多的。”
“可知道是為著什麽事?”春柳塞了碗茶在晴雯手裏,問道。
“能有什麽事,左右不過是欺負寶玉心善罷了……我原說回了老太太去,將那起子混賬東西攆了出去。偏寶玉還顧念同窗情義,不讓叫老太太知曉。”
黛玉聽了不由就抿嘴一笑,寶玉顧念同窗情義?就是要顧念,隻怕也是顧念著秦鍾才是,想是寶玉怕老太太知道了是為著秦鍾打得架心生不愉,才要瞞下的罷。
“倒還有些。”月梅打屋裏尋出丸棒瘡藥來,拿絹子裹遞給晴雯,笑道:“這藥抹上半柱香就不疼了,隻小心別沾水,似你說的那等傷,隻這一丸盡夠了。”
晴雯笑道:“知道姑娘的東西好,你就別在這兒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了。”
月梅聽了就啐了她一口,道:“呸,小蹄子什麽德性,得了便宜還要賣乖。即得了藥,還賴在我們這兒做什麽,一會你們二爺可要等急了。”
“誰讓他差我來著,偏讓他等。”晴雯挑眉回嘴,人卻是向四方道了個福,轉身去了。
“怎麽全都知道棒瘡藥是我用的。”潤妍嘟著嘴低聲嘟噥。
旁邊閑雅白了她一眼,“誰叫你上個藥嚎得跟殺豬似的……隻怕比你老子揍你時喚得還響。這會兒知道丟臉了?可不晚了。”
潤妍無言地扭著她的小胖手,她挺想伸手去捏閑雅的嘴,可想想後果,嗯,還是想想算了……
黛玉深知學裏這場架遲早是要打的,隻看寶玉與秦鍾素日裏同進同出,並肩細語的行事做派她就知道。連她有事無事時心裏也拿他們那等眉來眼去的模樣做過消遣,更何況旁人。況且他倆之間本就不大明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他倆今日就算躲過了一個金榮的眼睛,誰曉得什麽時候又會落到哪個銀榮,銅榮的眼裏去呢。她卻不由想起鳳姐罵賈璉的那句話來“不管什麽香的臭的,隻管往屋裏拉……”隻覺這兄弟兩個於這上麵倒真是像得緊,一時心裏厭煩來,隻管要水要茶要筆要墨的,將一屋子碎嘴的丫頭打發了個幹淨。
日子數得再慢,也是要過的,轉眼出了貢士榜,林十一郎如期榜上有名。三月初一王夫人過生。三月初三鳳姐回娘家。三月初四探春過生。三月十五殿試。不日貼出金榜來,林十一郎林熙磊中了二甲第五名進士。一時間大兄宅上賀者如雲,車馬如織。賈府也由賈璉出麵陪著黛玉前去賀了。
黛玉因賈府裏上到寶玉下到丫頭,這些日子裏每每見了她就要道聲喜,她連著應了兩日,不勝其煩,兼又惦記著父親的回信,幹脆借口繡花躲在房裏不出門――好在寶玉日日有秦鍾作陪,感情漸濃,於她這裏雖為著住得近,較姐妹們見得勤些,卻也不像年前那般走動的密了。
這日姐妹幾個都過來與老太太請安,黛玉不好一人回屋,遂與眾人在內書房裏閑聊。正聽得探春說起禮部業已開了今年的選秀。雖說所選出來的秀女品級比不得三年一次的大選。但倘若選中了,縱是奴才,到底經後也算是皇家的人了,比上雖不足,比下卻是綽綽有餘,是以競爭還是甚為激烈的。好在寶釵的牌子遞進去後不曾被發落回來,這初選就算是過了。是以這幾日寶釵更是一心在家用功,靜等著進宮複試……
姐妹幾個正聽探春細說其中關節。忽見老太太屋裏玻璃過來請黛玉。黛玉隻當老太太又要尋她念書,悄悄辭了眾人出來,隨了玻璃往正屋去。誰知一進屋,才知大舅舅、二舅舅均在坐。黛玉心下就是一跳。還不及回味,老太太就在上首喚她過去,及到將她妥妥地摟在懷裏。方開口溫言道:“我的兒,你兩個舅舅今日得著些你爹爹的消息要說於你聽……”
……
說實話,那兩位舅舅雖是一文一武,可惜一愚一蠢,於林老爺所涉之事……咳咳,著實是不大通的。是以咱們先將他二人那等半懂不明的說辭暫拋一旁,且讓在下來說一說在林老爺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麽。
此等因由,得從本朝鹽政說起。
本朝初定之時,所施鹽政乃是沿襲的前朝“開中製”,即是鼓勵商人輸運糧食到邊塞,以換取可以往鹽場支鹽的鹽引的製度。後來也有商人們於邊疆之地直接開墾土地種糧,這等開出來的土地是為“商屯”。此法既充實邊境軍糧儲備,又廣開了邊境的土地,於軍於民本都是極好的。不料世事轉換,當今皇上登基以來國泰民安,百廢俱興,內憂外患一應俱無。這軍需之物自不再是重中之重了,再加上朝中風氣日趨重文輕武,是以去年就有人請奏,要將這以物易物的“開中製”改為“折色製”,即以銀兩換取鹽引。此法一出,販鹽一途立時簡便了起來,鹽又是人人所需之物,販鹽本就是個不會虧本的生意,如今又廣開方便之門,一時參與其中的人激增,僅去年不到半年的光景,鹽稅就激增百餘萬兩。國庫大豐,聖上大喜。
可天下的事總是這般幾人歡喜幾人憂。此法初行,入行者從,章程不全,弊病頓生。
一來以銀換鹽自較以糧換鹽方便許多,商人不同尋常百姓,逐利而走,誰還費心在邊疆收拾那幾畝薄田?是以打去年“折色製”一出,往日頗有幾分塞外江南之景的商屯之地立時就荒蕪了兩成……
二來折色製下的鹽引隻需銀子即可買到。先時也說了,這鹽引是官鹽支鹽的憑證,可官鹽鹽場一年就出那麽多鹽,鹽引也比照著就放出那麽多,先買先得,賣完即無,可謂產量有限。這鹽乃人人所需,可謂銷路不愁。兩將裏下來,鹽引就成了比銀子更□更保值的流通品。這鹽引由官中所出時,每引可支鹽三百斤,本錢銀六錢四厘,另加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的,雖說通共隻用六兩六錢四厘銀子。可若得不著那鹽引,你手中再有千兩萬兩銀子,也是無法支到一錢鹽。這鹽引之重,可見一斑。
原來“守中製”時,還需先行購買用來交換鹽引的糧食、鐵、馬什麽的,再長途返運到邊關方能交換鹽引,費時費力不說,所運之物又是軍需,一旦作假太過,延誤了軍機,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如今可好,單講一個快字,鹽引入手,單隻轉道手,就是暴利。正所謂富貴險中求,一時這販鹽一行中真真是風起雲湧。縱是新鹽法上特特地注了一條“官身有爵之人,一律不得買賣持有鹽引”。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爺當官,太太總沒當罷,更何況還有那許多叔舅侄姨的,有關係有背景的多了去了。更有那豁得出臉皮去的內監,就敢空手套白狼,直接讓人雙手送上也是有的。
如此種種弊端,雖事關重大,所涉廣泛,到底天高皇帝遠,一時還不曾上達天聽。隻是林如海林老爺身在其位,卻是深有感觸。雖知新政攜豐績而出,此時頂風上奏,隻怕要惹皇上不喜,他想了又想,奈何過不了自己的良心。是以一道暗折遞到了禦前。
誰知皇上的意向還未表明,朝中卻開始有人彈賅林禦史,說他多年來借守中製與軍中勾結,私吞軍需。言之鑿鑿,朝野轟動,皇帝震怒。
兩位賈老爺正是得了今日朝堂上的消息,思及自家老太太膝下正有位林家的侄女借住,是以忙忙地回來報信。
作者有話要說:備注:
1.一進十月,天氣轉涼,某就開始為吾父選陵園.本市十餘家陵園一一去走了,同時還努力惡補了一下風水學~
2.說說本文所涉:
以往看紅樓同人,動不動就說林父留給黛玉多少鹽引,鹽票.某是一個實心人,又是個林父控,一時起了個心,就想弄弄清楚.誰知不看還好,一看之下氣得不好,原來都當林父是個大貪官啊,林父作為巡鹽禦史,自個兒留下十幾二十萬鹽引,是什麽概念?黛玉拿著這樣的錢,有這樣的父親,情何以堪?她就真成朵荷花,一根的汙泥.某完全接受不了這種設定,隻好自尋出路~
某一定要給林父平反,他再怎麽樣,不能是貪官,黛玉也不能是用著這種黑錢長大的.是以某就開始研究鹽政,鹽引~~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一直都知道林如海是巡鹽禦史,但巡鹽禦史到底是做什麽的,為什麽鹽會有個專門巡它的禦史,鹽政是什麽,等等,真真的"考據"下去,哎,太累人了.某一直對經濟這東西全無所知,這番看下來,隻看得頭都大了,因為全無興趣,所以看得艱難.
建議大家在百度上搜如下字段:
鹽引
兩淮鹽引案
鹽法
巡鹽禦史
有空的看官也可以去看一看胡雪岩傳,去了解一下晉商和徽商起源,還可以了解一下宋氏家族,據說這些人的發家致富,全都脫不開一個鹽字.就像現在山西的富人離不開一個煤字一樣~
看了這許多書,某就一個想法:新中國不收鹽稅,真好啊~
還有一歎:經濟學真是一門枯燥的學問啊,但經濟這東西,的確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最後道歉:某確是對古代官場不大了解,又不想林父做貪官,又要找一個他有可能被參,信任他的皇帝又有可能信的罪名,我可憐的腦子啊~
丫頭們也有回過味來的,雲鶯就在旁笑歎道:“叔老爺和大老爺都沒表示,可就是最好的了。”春柳送那婆子回來,隻笑說:“到底要等出了榜才知曉呢。”月梅攏好了鼎內的香,仍用罩子罩上,卻笑道:“都知道叔老爺和大老爺是穩重人,你就別矯情了。”潤妍左右看看,一拍手也道:“我知道了,十一爺要中狀元了。”月梅噗嗤一笑,伸手去捏了捏潤妍的麵頰,笑道:“小丫頭嘴就是巧,咱們就等著你這句應驗罷。”
一屋子人正說笑呢,聽得小丫頭喚到:“晴雯姐姐來了。”說時就見晴雯笑嘻嘻地跨進屋來,道:“什麽事這麽熱鬧,也說給我聽聽。”一麵說著,一麵給黛玉施了一禮。問道:“林姑娘這裏可還有年裏餘下的棒瘡藥?”
黛玉聽了奇道:“好好的尋這個做什麽?”一頭示意月梅去尋藥。
晴雯啐了口道:“原說學裏都是自家子弟,哪個敢越過寶玉去,誰想就有那挨千刀的狼崽子,居然就敢對寶玉動手。”
紫鵑聽了嚇了一跳,問道:“寶玉在學裏被打了?可磕著哪裏了?”
晴雯道:“阿彌陀佛,若是寶玉蹭著了,哪裏還瞞得過去呢……隻秦鍾額上紅紅地蹭破了好大一塊油皮,寶玉不想驚動老太太,就讓我到林姑娘這裏來問問,年裏給潤妍用的棒瘡藥可還有多的。”
“可知道是為著什麽事?”春柳塞了碗茶在晴雯手裏,問道。
“能有什麽事,左右不過是欺負寶玉心善罷了……我原說回了老太太去,將那起子混賬東西攆了出去。偏寶玉還顧念同窗情義,不讓叫老太太知曉。”
黛玉聽了不由就抿嘴一笑,寶玉顧念同窗情義?就是要顧念,隻怕也是顧念著秦鍾才是,想是寶玉怕老太太知道了是為著秦鍾打得架心生不愉,才要瞞下的罷。
“倒還有些。”月梅打屋裏尋出丸棒瘡藥來,拿絹子裹遞給晴雯,笑道:“這藥抹上半柱香就不疼了,隻小心別沾水,似你說的那等傷,隻這一丸盡夠了。”
晴雯笑道:“知道姑娘的東西好,你就別在這兒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了。”
月梅聽了就啐了她一口,道:“呸,小蹄子什麽德性,得了便宜還要賣乖。即得了藥,還賴在我們這兒做什麽,一會你們二爺可要等急了。”
“誰讓他差我來著,偏讓他等。”晴雯挑眉回嘴,人卻是向四方道了個福,轉身去了。
“怎麽全都知道棒瘡藥是我用的。”潤妍嘟著嘴低聲嘟噥。
旁邊閑雅白了她一眼,“誰叫你上個藥嚎得跟殺豬似的……隻怕比你老子揍你時喚得還響。這會兒知道丟臉了?可不晚了。”
潤妍無言地扭著她的小胖手,她挺想伸手去捏閑雅的嘴,可想想後果,嗯,還是想想算了……
黛玉深知學裏這場架遲早是要打的,隻看寶玉與秦鍾素日裏同進同出,並肩細語的行事做派她就知道。連她有事無事時心裏也拿他們那等眉來眼去的模樣做過消遣,更何況旁人。況且他倆之間本就不大明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他倆今日就算躲過了一個金榮的眼睛,誰曉得什麽時候又會落到哪個銀榮,銅榮的眼裏去呢。她卻不由想起鳳姐罵賈璉的那句話來“不管什麽香的臭的,隻管往屋裏拉……”隻覺這兄弟兩個於這上麵倒真是像得緊,一時心裏厭煩來,隻管要水要茶要筆要墨的,將一屋子碎嘴的丫頭打發了個幹淨。
日子數得再慢,也是要過的,轉眼出了貢士榜,林十一郎如期榜上有名。三月初一王夫人過生。三月初三鳳姐回娘家。三月初四探春過生。三月十五殿試。不日貼出金榜來,林十一郎林熙磊中了二甲第五名進士。一時間大兄宅上賀者如雲,車馬如織。賈府也由賈璉出麵陪著黛玉前去賀了。
黛玉因賈府裏上到寶玉下到丫頭,這些日子裏每每見了她就要道聲喜,她連著應了兩日,不勝其煩,兼又惦記著父親的回信,幹脆借口繡花躲在房裏不出門――好在寶玉日日有秦鍾作陪,感情漸濃,於她這裏雖為著住得近,較姐妹們見得勤些,卻也不像年前那般走動的密了。
這日姐妹幾個都過來與老太太請安,黛玉不好一人回屋,遂與眾人在內書房裏閑聊。正聽得探春說起禮部業已開了今年的選秀。雖說所選出來的秀女品級比不得三年一次的大選。但倘若選中了,縱是奴才,到底經後也算是皇家的人了,比上雖不足,比下卻是綽綽有餘,是以競爭還是甚為激烈的。好在寶釵的牌子遞進去後不曾被發落回來,這初選就算是過了。是以這幾日寶釵更是一心在家用功,靜等著進宮複試……
姐妹幾個正聽探春細說其中關節。忽見老太太屋裏玻璃過來請黛玉。黛玉隻當老太太又要尋她念書,悄悄辭了眾人出來,隨了玻璃往正屋去。誰知一進屋,才知大舅舅、二舅舅均在坐。黛玉心下就是一跳。還不及回味,老太太就在上首喚她過去,及到將她妥妥地摟在懷裏。方開口溫言道:“我的兒,你兩個舅舅今日得著些你爹爹的消息要說於你聽……”
……
說實話,那兩位舅舅雖是一文一武,可惜一愚一蠢,於林老爺所涉之事……咳咳,著實是不大通的。是以咱們先將他二人那等半懂不明的說辭暫拋一旁,且讓在下來說一說在林老爺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麽。
此等因由,得從本朝鹽政說起。
本朝初定之時,所施鹽政乃是沿襲的前朝“開中製”,即是鼓勵商人輸運糧食到邊塞,以換取可以往鹽場支鹽的鹽引的製度。後來也有商人們於邊疆之地直接開墾土地種糧,這等開出來的土地是為“商屯”。此法既充實邊境軍糧儲備,又廣開了邊境的土地,於軍於民本都是極好的。不料世事轉換,當今皇上登基以來國泰民安,百廢俱興,內憂外患一應俱無。這軍需之物自不再是重中之重了,再加上朝中風氣日趨重文輕武,是以去年就有人請奏,要將這以物易物的“開中製”改為“折色製”,即以銀兩換取鹽引。此法一出,販鹽一途立時簡便了起來,鹽又是人人所需之物,販鹽本就是個不會虧本的生意,如今又廣開方便之門,一時參與其中的人激增,僅去年不到半年的光景,鹽稅就激增百餘萬兩。國庫大豐,聖上大喜。
可天下的事總是這般幾人歡喜幾人憂。此法初行,入行者從,章程不全,弊病頓生。
一來以銀換鹽自較以糧換鹽方便許多,商人不同尋常百姓,逐利而走,誰還費心在邊疆收拾那幾畝薄田?是以打去年“折色製”一出,往日頗有幾分塞外江南之景的商屯之地立時就荒蕪了兩成……
二來折色製下的鹽引隻需銀子即可買到。先時也說了,這鹽引是官鹽支鹽的憑證,可官鹽鹽場一年就出那麽多鹽,鹽引也比照著就放出那麽多,先買先得,賣完即無,可謂產量有限。這鹽乃人人所需,可謂銷路不愁。兩將裏下來,鹽引就成了比銀子更□更保值的流通品。這鹽引由官中所出時,每引可支鹽三百斤,本錢銀六錢四厘,另加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的,雖說通共隻用六兩六錢四厘銀子。可若得不著那鹽引,你手中再有千兩萬兩銀子,也是無法支到一錢鹽。這鹽引之重,可見一斑。
原來“守中製”時,還需先行購買用來交換鹽引的糧食、鐵、馬什麽的,再長途返運到邊關方能交換鹽引,費時費力不說,所運之物又是軍需,一旦作假太過,延誤了軍機,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如今可好,單講一個快字,鹽引入手,單隻轉道手,就是暴利。正所謂富貴險中求,一時這販鹽一行中真真是風起雲湧。縱是新鹽法上特特地注了一條“官身有爵之人,一律不得買賣持有鹽引”。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爺當官,太太總沒當罷,更何況還有那許多叔舅侄姨的,有關係有背景的多了去了。更有那豁得出臉皮去的內監,就敢空手套白狼,直接讓人雙手送上也是有的。
如此種種弊端,雖事關重大,所涉廣泛,到底天高皇帝遠,一時還不曾上達天聽。隻是林如海林老爺身在其位,卻是深有感觸。雖知新政攜豐績而出,此時頂風上奏,隻怕要惹皇上不喜,他想了又想,奈何過不了自己的良心。是以一道暗折遞到了禦前。
誰知皇上的意向還未表明,朝中卻開始有人彈賅林禦史,說他多年來借守中製與軍中勾結,私吞軍需。言之鑿鑿,朝野轟動,皇帝震怒。
兩位賈老爺正是得了今日朝堂上的消息,思及自家老太太膝下正有位林家的侄女借住,是以忙忙地回來報信。
作者有話要說:備注:
1.一進十月,天氣轉涼,某就開始為吾父選陵園.本市十餘家陵園一一去走了,同時還努力惡補了一下風水學~
2.說說本文所涉:
以往看紅樓同人,動不動就說林父留給黛玉多少鹽引,鹽票.某是一個實心人,又是個林父控,一時起了個心,就想弄弄清楚.誰知不看還好,一看之下氣得不好,原來都當林父是個大貪官啊,林父作為巡鹽禦史,自個兒留下十幾二十萬鹽引,是什麽概念?黛玉拿著這樣的錢,有這樣的父親,情何以堪?她就真成朵荷花,一根的汙泥.某完全接受不了這種設定,隻好自尋出路~
某一定要給林父平反,他再怎麽樣,不能是貪官,黛玉也不能是用著這種黑錢長大的.是以某就開始研究鹽政,鹽引~~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一直都知道林如海是巡鹽禦史,但巡鹽禦史到底是做什麽的,為什麽鹽會有個專門巡它的禦史,鹽政是什麽,等等,真真的"考據"下去,哎,太累人了.某一直對經濟這東西全無所知,這番看下來,隻看得頭都大了,因為全無興趣,所以看得艱難.
建議大家在百度上搜如下字段:
鹽引
兩淮鹽引案
鹽法
巡鹽禦史
有空的看官也可以去看一看胡雪岩傳,去了解一下晉商和徽商起源,還可以了解一下宋氏家族,據說這些人的發家致富,全都脫不開一個鹽字.就像現在山西的富人離不開一個煤字一樣~
看了這許多書,某就一個想法:新中國不收鹽稅,真好啊~
還有一歎:經濟學真是一門枯燥的學問啊,但經濟這東西,的確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最後道歉:某確是對古代官場不大了解,又不想林父做貪官,又要找一個他有可能被參,信任他的皇帝又有可能信的罪名,我可憐的腦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