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泰一副色厲內荏的模樣,但楊帆卻絲毫無懼,反而一副看白癡一樣的看著他,悠然說道:“儲君之位乃國之重器,莫非殿下以為可以隨便說廢就廢?如果你是這麽認為的,那麽也太天真了!即使陛下英明神武,但太子之位也不是能一言而定的,你認為呢?”


    李泰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反駁。


    雖然皇帝是天下共主,大唐所有的一切從理論上來說都是皇帝的,他想給誰就給誰。


    可是儲君之位卻不同,這裏涉及到了各方勢力的博弈,還真不是皇帝金口一開就能讓所有人莫敢不從的。


    更何況,李二陛下最好名聲和麵子,更不會搞什麽一言堂!


    此時朝堂上雖然看起來一片盈和,其實內地裏勢力盤結、利益交錯。


    尤其是那些世家門閥,若是碰觸到他們的利益,便是皇帝他們也敢動。


    雖然這幾年李承乾很不受李二陛下待見,但支持太子李承乾的世家可不少。


    因為李承乾越軟弱越無能,一旦登上帝位,這些世家所得的收獲也將是巨大的。


    如果沒有證據證明李承乾參與謀逆,李二陛下一旦廢黜,必定會受到這些人的反彈,除非李二陛下給予相應的補償。


    畢竟,廢儲、易儲這麽大的事情,怎麽可能不涉及到那些世家門閥的利益?


    但李二陛下會屈服嗎?


    答桉是否定的!


    李泰不是傻子,反而很聰明,對政治的敏感度很高,自然明白楊帆的意思。


    不過,他對於自己的父皇卻崇拜到極點,於是冷笑一聲,反駁道:“那些世家門閥不好對付,但你以為父皇又是吃素的?”


    李泰以前當然也想過類似的問題,但是他深信,隻要是李二想要做的事情,那就沒有人能攔得住。


    隻要李二要立他為儲君,便是那些世家門閥統統跳出來阻止,也沒什麽用。


    作為從屍山血海裏闖出來的皇帝,如果因為別人的反對就不敢去做一件事,那李二也不可能成為萬邦臣服的天可汗!


    在李泰看來,隻要李二陛下真的有心易儲,誰敢擋在他的麵前?


    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當年他的大伯和三叔不也沒擋住自己父皇的腳步!


    楊帆笑而不語,又自個自斟了一杯茶水,緩緩飲盡。


    今天楊帆之所以和李泰探討這個問題,並不是害怕李泰真的能把他怎麽樣。


    而是不想看到手足相殘的人間慘劇在自己身邊發生。


    對於李二陛下,其實楊帆的心情是很複雜的。


    從原曆史的記載來看,李二的前半生可以說是一位曠古爍今的帝王,這是母庸置疑!


    雖然他殺兄弑弟逼父讓位,無論他的人品如何,卻從來沒有人能夠否認他的功績。


    正因為他一手締造了強大的唐帝國,讓這個國家縱橫八荒,讓這個民族挺直脊梁,直到千年以後唐風依舊。


    從這方麵來講,李二陛下是一位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帝王。


    可就是這樣一名千古少有的帝王,對於接班人的培養方麵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當然,並不是說李二陛下的接班人不優秀,而是這幾個人都太優秀了,而李二陛下卻不阻止他們的競爭。


    連世人眼中最懦弱的李承乾,也是在腿殘疾之後麵對壓力才自暴自棄。


    即便這樣,原曆史他也敢造李二的反,可見李承乾也並不是外表看起來那麽草包。


    在楊帆看來,李承乾造反並不隻是為了推翻李二自己當皇帝。


    作為太子,根本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事。


    他隻要安分守己就能夠接任皇位,又何必去造反呢?


    更何況,沒有哪個皇子會愚蠢到在李二陛下的眼皮子地下造反。


    畢竟,李二陛下不僅是英明睿智的帝王,更是無敵於天下的統帥!


    但李承乾卻意外的造反了,難道是他太笨了嗎?


    絕對不是!


    這隻是李承乾吸引李二注意力的一種方式罷了,他隻是向李二陛下表達一個態度。


    作為太子,即便是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不會像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任人擺布,即使皇帝也不行。


    說李承乾傻也好,說他剛愎也罷,總之,在楊帆看來,李承乾也是一個人物!


    更何況,這還是李二陛下最有可能接替皇位中最沒出息的一個。


    而諸如李恪、李泰……之類的,哪一個不是堪稱人傑。


    可悲劇的是,這些優秀的人一個個都沒有好下場。


    李二陛下的確會生兒子,生出來的一個比一個優秀,可惜他不會教,一個皇位,把兒子全都給搭進去了。


    安卓蘋果均可。】


    雖然李治也不差,可因為年紀小、身體弱,並沒有多少人支持他。


    以至於當皇帝後被權臣所控製,等李治把權柄奪回來,他的身體卻已不能為繼,這也導致以後大唐亂起的禍端。


    其實,楊帆同李泰談論儲君之位,是不符合兩人的關係的。


    自古以來,但凡涉及皇位傳承,其實是很敏感的。


    隻要是聰明人,都是躲得遠遠的,不會貿然去淌這趟渾水。


    但楊帆卻不一樣,因為前世思想的影響,總會不經意的帶著一絲悲天憫人的情懷。


    當然,更多的是自己女人也牽扯在其中,讓他有些事情不得不去做。


    於是楊帆輕歎一聲,解釋道:“殿下,微臣之所以認為殿下目前得不到這個儲位,第二個原因還是因為陛下。”


    “作為皇子,殿下應該很清楚陛下的性格,正如殿下所說,如果陛下真想廢黜,絕對不會因為別人的意見而放棄,這殿下不否認吧。”


    李泰默然的點了點頭。


    確實,李泰之所以崇拜李二陛下,就是因為李二果決和堅定的意誌。


    此番楊帆前去求情,李二卻馬上同意了他的意見,確實有些讓人意外。


    看著李泰陷入了深思,楊帆頓了一頓,又沉聲說道:“當然,微臣之所以說力保太子是為了魏王殿下,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曆朝曆代廢太子都沒有好下場,微臣不想殿下背負手足相殘的名聲。”


    李泰嗬嗬一笑,滿臉不屑:“你真是杞人憂天,誰說廢太子就沒有好結局的,隻要本王當了皇帝,定保太子安然無憂。”


    “而且,隻要太子讓出儲君之位,本王可以……”


    還沒等李泰說完,楊帆便揮手打斷道:“殿下是不是想說,太子軟弱,一旦陛下把儲君之位讓給殿下,殿下願殺掉自己的兒子,等太子的兒子長大,你再把位置傳給太子的兒子,對吧?”


    聽到楊帆的話,李泰滿臉震驚。


    他真不知道楊帆是人是鬼,居然能夠知道他內心的想法。


    若是他知道原曆史就因為他是這樣說的,導致自己與皇位擦肩而過,不知道會不會後悔的出血。


    最後李泰隻能訥訥道:“你……你怎麽會知道本王內心的想法?”


    楊帆深深看了驚慌失措的李泰一眼,說道:“微臣怎麽猜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殿下隻要這麽說,太子之位將永遠與你無緣。


    ”


    “再說,殿下可知,若是太子繼承大統,魏王殿下以為自己下場如何?”


    李泰一臉不屑,不以為然的說道:“就算太子當了皇帝,依著他那優柔寡斷的性格,他又敢把本王如何?”


    這話倒說得沒錯,就算李承乾將來當了皇帝,對魏王李泰這個親兄弟即使忌憚也不會把他幹掉。


    最大的可能就是讓李泰當一個沒有權力的閑王。


    楊帆並沒有生氣,反繼續問道:


    “臣想再問,如若殿下與太子一直爭鬥,導致兩敗俱傷,最終又會便宜了誰?”


    李泰皺了皺眉,頗為不解的看著楊帆。


    這種話題,即便是至親至愛之人都不敢多說。


    楊帆如今居然赤裸裸的提出來,這家夥就不怕被砍腦袋,這種話在皇室都屬於禁忌。


    不過楊帆這人快言快語,行事風格異於常人,能問出這樣的話也不足為奇。


    話已經說到這兒,李泰當然不會點到為止,想了想說道:


    “如果本王與太子兩敗俱傷,最有可能繼承儲君之位的大概率是吳王。”


    楊帆搖了搖頭,問道:“怎麽不是晉王殿下?”


    李泰不悅的瞪了楊帆一眼,似乎覺得這個問題太笨,譏笑道:“晉王才多大啊?父皇怎麽可能把太子之位給他?你想太多了!”


    楊帆輕輕歎了口氣:“微臣記得當年太子殿下是9歲當上儲君之位的,如今晉王殿下已經11歲,為何不能當?再說,立嫡不立庶,晉王與魏王裏都屬於嫡子,晉王又為何不能當太子?”


    “當然,微臣隻是提醒殿下,皇位的繼承不止隻有你一人者。”


    原曆史就是爭奪皇位的幾人太自信了,導致忽視了年幼的李治,反而這家夥撿了漏。


    看到李泰陷入了沉思,楊帆想了想,再次問道:“不管是晉王或者其他皇子,假設真被立為儲君,他日成為天子,請問,太子與魏王殿下下場將會如何?”


    “呃!”李泰猛然驚醒,驚駭欲絕的看著楊帆,不敢再想下去。


    楊帆抿了口茶水潤了潤嘴唇,說道:“殿下可想到結果了?”


    此時李泰整個人都懵掉了!


    原本就白皙的臉膛,更是沒有一絲血色,豆大的汗珠自額頭涔涔滾下,顯得目瞪口呆。


    如今李泰的腦子裏,隻有這麽一句話:“如果晉王為太子,廢太子如何,魏王殿下如何……”


    李泰嘴唇蠕動了兩下,卻沒有發出聲音。


    楊帆嗬嗬一樂,笑道:“當然,這隻是假設,最後的結局不是微臣能決定的,也不是殿下怎麽說,而是由陛下決定的!”


    “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如果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不被廢黜,殿下與太子之間的爭鬥隻在伯仲之間,最終能夠登上皇位的隻有晉王。”


    李泰呆愣無言。


    晉王若為天子……


    太子李承乾一定是不能留的,這位太子整整當了十幾年,朝中的重臣很多都效忠。


    隻要原太子還在,等到李二百年之後,不管是誰當皇帝都會舉起屠刀。


    而且自己這個嫡子也會成為未來皇帝的巨大威脅,誰敢留下如此大患?


    既然本王想從太子手裏奪來儲位,那晉王為何就不能將儲位奪走?


    都是一母同胞的嫡皇子,誰都有機會爭儲。


    到時候晉王敢留著自己和太子?


    這倒不是他李泰多想,非要把李治想的多壞。


    而是一旦走到那一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想到這兒,李泰渾身顫栗,身上衣服早已被冷汗濕透。


    他覺得心頭像是壓了一塊大石頭,堵的他透不過氣。


    他一直想要從太子手中奪來儲位,認為隻有自己才是更好的繼承者,讓大唐更加的強盛。


    然而現在卻陡然發覺,原來自己想當然了,這個世界離了誰都成!


    同樣的道理,即使自己登上太子之位,也一樣不會讓廢太子和李治對自己形成威脅。


    但這樣的情況卻不是李二想看到的。


    父皇在玄武門一戰奪得這江山,但殺兄弑弟、逼父退位,卻也是他一生的痛。


    這個痛是父皇心裏永也無法痊愈的傷口,就像是一條跗骨之毒蟲一樣日日夜夜啃噬著他的心神,令他痛不欲生!


    李二會坐視自己的兒子們再重演手足相殘的一幕。


    除非太子真的參與了謀逆,否則李二絕對不會被廢黜。


    在恍忽之間,李泰耳邊傳來楊帆的聲音:


    “所以,隻要沒有證據證明太子參加謀逆,陛下永遠也不會廢黜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否則將一發不可收拾,自然而然,殿下也永遠不可能登上儲君之位,這就是現實。”


    李泰直接聽傻了!


    難道自己就隻能永遠當屈於人下,這就是我的人生,早已注定、無法更改?


    一時間,李泰變得頹廢無比,再也沒有找楊帆麻煩的心思。


    而在遠處的行宮簷角下,李二陛下披著羊毛氈靜靜的看著漫天的大雪。


    此時李二腳邊已經積了厚厚一層雪,顯然已經站了很久。


    宮女與內侍忐忑的站在他身後一丈遠的地方,顯得瑟瑟發抖。


    自從懲罰楊帆以後,這位皇帝就一直站在這裏,即使連老太監王煥貴也不敢上前勸阻。


    李二陛下就那麽靜靜的站著,不發一言,偉岸的身姿已沒有當年衝鋒陷陣時的強健。


    此時他心思已經飄遠……


    他現在最大的擔心是這個諾大帝國該由誰繼承。


    若由太子李承乾,這個兒子真的能勝任嗎?


    若讓魏王李泰,不僅不符合祖製,而且不符合朝綱倫常。


    一旦廢長立幼,可能這個潘多拉之盒就會被打開,以後的每一次皇位都會血雨腥風,這絕對不是李二想看到的。


    他有時候甚至在想,若是太子不斷腿不頹廢就好了,起碼能夠當一個守成之君。


    由於身體的原因,李二陛下不敢想象,一旦自己駕鶴西去,這個柔弱的太子真能夠把控朝政,真能夠削弱世家、門閥的影響力?


    即便是李二也不得不承認,李泰的能力絕對在李承乾之上,若是由他繼承自己的皇位,一定能夠削弱門閥和世家的力量,可這樣一來又名不正言不順。


    難道真讓這樣一個有才的兒子做一個盛世閑王?


    李泰這個兒子,李二認為諸子中最有天分的一個。


    從小雅好文學,工草隸,才華橫溢,聰敏絕倫,稍大一些便已集書萬卷,便是當世的大儒亦讚不絕口。


    在太子腳疾之後,他倒是真的想過將儲位傳給青雀算了。


    以這個孩子的聰慧睿智,何愁不能將他留下的這個煌煌大唐更進一步?


    太子且不論腳疾與否,軟弱的性子就不適合當皇帝。


    但是李二又怕自己開了一個壞的開頭,會讓後世子孫效彷。


    此次侯君集造反,更讓李二陛下有了一絲緊迫感。


    正如楊帆所說,一旦把太子廢了,自己百年以後,李泰能夠放過廢太子麽?


    答桉是否定的。


    李二真不想當年玄武門的那一幕,會在自己的兒子們身上重演。


    李二陛下怔怔的立在屋簷下,心裏想了很多,最後有了決定……


    魏王雖好,可惜不是嫡長子,若當真廢長立幼,怕是以後皇室將永無寧日。


    唉,隻要太子不造反,是不能輕易廢黜的!


    看來,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原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原木並收藏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