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上朝,是以“鼓聲“為號令。


    李賀《官街鼓》詩中說:“曉聲隆隆催轉日,暮聲隆隆呼月出。”


    《唐書》記:“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官街鼓淩晨“五更二點“敲起,相當於後世的早上5點左右。


    古代天子講究“勤政“,所謂夙興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


    上朝的百官們當然更要早起,因為他們散居於長安各街坊,距上朝的宮殿還有相當遠的一段路程。


    “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是形容黑夜朦朧中百官上朝的真實寫照。


    三月初六卯時,雖然已經入春,但天色亮得還比較晚,諾大的長安城宛若一頭盤臥的巨獸蟄伏在黑暗之中。


    此時星光暗淡、北風清冷,一行行舉著火把的車隊從各個坊的坊門走出。


    匯聚到朱雀大街之後,浩浩蕩蕩的前往承天門,百官準備上朝。


    本來平時上朝是沒有這麽聲勢浩大的,但二天前,李二陛下發出了通告,身在長安的文武大臣今天必須上朝,說是有要事相商。


    消息靈通的一些官員當然能猜到是什麽原因。


    畢竟自從吐蕃被李二陛下回決吐蕃的和親請求之後,吐蕃大相祿東讚便怒氣衝衝回去了,應該事情與吐蕃有關。


    果不其然,群臣剛落定,李靖便出班奏道:“咳咳……陛下,大唐四海歸一,民豐物足……現如今吐蕃卻因為求親被拒惱羞成怒準備出兵攻打大唐。”


    “微臣認為,朝廷應該立即派出一大將掃清寰宇,讓這些蠻夷知道天朝的威儀是不容侵犯的,微臣雖已年邁,但也願捐出老弱殘軀。”


    “隻是現在需要派出監察使以代天督戰,若有畏敵不前、耽誤戰機、亦或者當逃兵者嚴懲不殆。”


    這些內容其實都是已經與李世民溝通過了的,主要是說給群臣聽罷了。


    目的當然是從一眾皇子中間選出一個人前去督戰。


    李靖年紀比較大,軍政兩界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力,讓他來提簡直不要太適合。


    隻是李靖畢竟有些年邁,再加上連日操勞以及內心擔憂,不小心染了風寒,顯得有些憔悴。


    李二陛下連忙應聲喝道:“衛國公言之有理,朕這就下旨,隻是愛卿這身子可有大礙?回頭朕讓禦醫給汝瞧瞧,可不得。”


    然後衝大殿內的內侍喊道:“給衛國公拿一把凳子。”


    李靖心頭感激不已,躬身行禮感謝道:“多謝陛下!”


    看著已經有些顫顫巍巍的李靖,心頭頗多感慨。


    此時,李二陛下是真心實意的擔憂李靖的身體,雖然對於李靖還有些猜忌,但不可否認大唐還需要李靖這樣的人。


    表麵看起來是賜座,其實是變相的補償罷了。


    要知道,當初一眾為李二陛下劈荊斬棘、角逐天下的班底,幾乎都還在朝堂上,隻有衛國公李靖閑賦在家。


    但畢竟李二陛下是一個自信、寬容、大氣的皇帝,也是個念舊的人。


    從李二陛下登基以後從未殺過一名功臣便可以看出來。


    雖然李二陛下不相信李靖會造他的反,但李靖功勞也實在太大了。


    李世民還真怕以後賞無可賞,所以才讓李靖閑賦在家。


    其實李世民也算是一個能共患難、同富貴的皇帝。


    從日後侯君集造反,如果按照大唐律法,那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但李二陛下卻隻是殺了侯君集,其兒子也隻是發配嶺南了事。


    可以說,李二陛下對手下溫和愛護、優容有加,是一個難得的好boss。


    大殿上的眾臣都能感受到李靖的感激和陛下的愛護,一時間心潮起伏。


    能有如此聖主明君,怎不嘔心瀝血、全身心付出?


    此時又見一人出班啟奏:“衛國公所言甚是,如今情況緊急,眼下最要緊之事,乃是盡快平定吐蕃,否則一旦四夷跟風作亂,社稷危矣,天子威臨,則萬民臣服,然陛下乃九五至尊,不可立危牆之下,既要立監察使,何不遣使一位皇子代表陛下威臨?”


    楊帆抬眼一看,卻是給事中許敬宗。


    因為自己的到來,皇後長孫無垢並沒有因病去世,因此,並未發生許敬宗因嘲笑歐陽詢醜陋被貶一事,許敬宗也算是因禍得福。


    這家夥一直身處中樞,以後還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當上宰相。


    隻要有自己在朝堂上的一天,想來都不可能讓許敬宗順利上位,誰讓他是自己的敵人呢?


    不過這家夥的地位可不低。


    給事中在秦漢為列侯、將軍、謁者等的加官,侍從皇帝左右,備顧問應對,參議政事,因執事於殿中,故名給事中。


    魏或為加官,或為正官,晉代始為正官,隋、唐以後為門下省之要職,掌駁正政令之違失,掌侍從規諫,稽察六部之弊誤,有駁正製敕違失之權。


    因此,許敬宗‘給事中’這個官位,可是大有名堂,深得世民的信任,算是李二比較看重的朝臣之一。


    果然一出口,便說出了李二的心聲,於是問道:“許卿有何良策,不妨具體說說。”


    許敬宗高舉勿板,一字一句的說道:“臣聞天子親征,戰而無往不利,然陛下乃九五之尊,不可再立危牆之下,何不遣使一位皇子,代表陛下前往邊疆督戰,既可穩定軍心,又可體現天子威嚴。”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眾臣的目光唰的一下都集中到李二陛下的身上,紛紛猜測是不是李二的意思。


    許敬宗此人,乃是李二陛下的近臣,最是懂得揣摩皇帝的心聲,此時提出讓皇子代天督查。


    內中算計不言而喻,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某一位皇子身上。


    據傳言,畢竟最近跟魏王李泰走的很近,難道是想為李泰爭取軍功以謀取太子之位?


    李承乾在陛下心中逐漸失勢,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若是有朝一日太子被廢,哪一個皇子最有可會被立為儲君?


    毫無疑問,魏王李泰可能性最大。


    與太子李承乾相比,魏王李泰不缺陛下的信任、寵愛,不缺朝臣的支持,不缺能力,唯獨缺少在軍中的威望。


    軍隊可不管你是什麽王爺,他們隻知道誰是太子,誰就是未來的皇帝!


    許敬宗顯然是想讓魏王李泰通過督戰軍隊,在軍中站住腳跟,爭取到軍中將領支持,提高威望以對抗太子李承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原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原木並收藏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