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兒子狼狽的模樣,雖然長孫無忌也覺得臊得慌,心中更多的卻是心疼。


    這種打板子形成的傷治療起來很麻煩,即使沒有傷到骨頭,但是肉都被打爛了,傷口很不容易痊愈。


    幸好現在還是冬天,不容易發炎起膿,若是炎熱的夏天,兒子長孫浚這種傷勢可不好挺過去。


    即使是這樣,長孫浚臀部血肉模湖的樣子看起來還是很恐怖,若是治療不當,真有可能落下一個終身殘疾。


    長孫無忌惡狠狠的瞪了禁衛一眼,勃然大怒道:“爾等真是無法無天,居然敢在太極殿外下如此重手?”


    說完,隨即轉頭對著李二陛下說道:“陛下,您要為老臣做主啊!”


    掌刑的禁衛也是鬱悶得不行,甚至忐忑不安。


    若長孫無忌真想對付他一個小小的禁衛,他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不過,都怪長孫浚這個好麵子的家夥,一直忍著不出聲,自己掌刑的力氣才越來越大。


    求助似的看向李二陛下,禁衛知道,能救他的也隻有皇帝了!


    不管怎麽說,他們也是按照李二陛下的旨意行事。


    看著屎尿橫飛、一塌湖塗的長孫浚,李二陛下皺了皺眉頭。


    在太極殿外出現如此汙穢之事,怎麽也不可能心情舒爽。


    於是擺了擺手道:“輔機,這禁衛執掌刑罰,能夠公正嚴明,吾心甚慰。”


    “作為宰相,就應該有容乃大,何必與他們斤斤計較?”


    “現在,應該讓長孫千牛備身好好休養才是,不然怎能為朝廷效力?”


    本來長孫浚既疼痛又羞惱,見到李二陛下一行人出來,甚至想裝暈過去。


    可聽到李二陛下又許他為千牛備身的官身,頓時欣喜若狂。


    在他看來,自己剛剛被打忍著不吭聲顯然是蒙對了。


    即便被撤了校尉之職,可如今又被賜予千牛備身,實際上並不虧。


    於是忍著劇痛高呼道:“謝謝陛下恩典。”


    “既然如此,那你好生歇息,朕會讓禦醫過來給你好生治療。”說著,李世民轉身走進了太極殿。


    隨後又飄來一句話:“眾愛卿還不趕緊進來?咱們把未議完的事情再議一議,忠義侯也一起進來吧!”


    雖然長孫無忌心頭還是有些憤憤不平,但李二陛下都這麽說了,他又能怎麽的,隻好應聲允諾。


    對於兒子長孫浚更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本來還想從李二陛下這裏多扣一點好處,哪知道這個兒子太沉不住氣了。


    回到太極殿,除了長孫無忌,眾人都憋著笑意,大家都不說話,顯得有些沉悶。


    楊帆也有些無所適從,心中暗暗思量到底有什麽事讓李二陛下刻意交待他過來。


    於是進殿後,隻能愣愣的站在一旁。


    李二陛下抬眼看了楊帆一眼,說道:“忠義侯剛剛被執行杖刑,也不好坐下,那就站立在一旁聽著,稍後朕自有吩咐。”


    言罷,不理會一臉鬱悶的楊帆,對著中書舍人岑文本說道:“繼續討論。”


    “諾!”岑文本詫異的看了楊帆一眼,趕緊應諾。


    這位忠義侯實在是太受寵了吧?


    居然能夠在這種級別的會議上旁聽,年輕一輩中,也隻有他獨一人了!


    而楊帆則乖乖的站到一邊,不過心頭差點罵娘。


    他真想說自己的屁股沒事,趕緊給自己找個座位。


    畢竟滿屋子的人都坐著,就讓他站著,這算什麽事?


    當然,吐槽歸吐槽。


    上輩子雖然沒有當過官,但沒見過豬跑也吃過豬肉,不可能一點常識都沒有。


    顯然,李二陛下是想培養他。


    眼前的人,除了岑文本這個秘書(中書舍人)級別最低。


    房玄齡、長孫無忌、李績這些人全都是這個帝國的中流砥柱,可都是相當於後世常委級別的人物。


    楊帆能夠站在一邊旁聽,也算是皇帝的恩寵了。


    這樣的一個會議,所議之事必是極其重要的國家大事。


    他一個毛頭小子得以就近聆聽政要,這可不是一般的機緣和恩賜。


    當然,楊帆懂,在座的都是老狐狸,比他更懂。


    長孫無忌一邊聽著岑文本說話,眼光卻忍不住往楊帆那張吊二郎的臉猛瞅,心頭嫉妒得不行。


    自家兒子長孫衝作為長安城年輕一代的翹首,哪裏不比這個混蛋強?


    可至今也沒有資格聆聽這樣等級的會議。


    不要說其他年輕人了,除了他們這幾個開國的老家夥,很多朝中重臣都沒有資格參加這樣的會議!


    更主要的是,這不單單是參不參加的問題,而是顯示了一個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隻有皇帝將你當作帝國棟梁之才培養的時候,才會允許旁聽這樣級別的會議。


    在場的人,全都是曾經李二陛下的左膀右臂,可說是他們一手把李二陛下推上皇帝的寶座,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可楊帆算什麽?


    雖然有一個滅國之功,但與他們這些開國功勳比起來,還是要差上很多的。


    更何況,這種級別的會議,即使是太子殿下也沒有資格參與,李二陛下卻特意將楊帆留下來,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這棒槌何德何能,能讓陛下如此看重?


    真讓長孫無忌有點捉摸不透。


    一直以來,長孫無忌對楊帆其實並不是很看重。


    因為他覺得楊帆雖然有些小聰明,但行事還是太衝動了。


    治理一個國家,玩政治,可不是用拳頭就可以解決的。


    當然,楊帆也有讓他佩服的地方,就是那如同財神一般的斂財能力。


    帝國由於連年的征戰和常年的自然災害,最需要的就是海量的錢糧。


    毫無疑問,如果僅僅因為楊帆能斂財,就讓他得到這麽一個機會,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長孫無忌看來,若比才學以及處理政務的能力,兒子長孫衝比這小子強多了,也沒見李二陛下刻意培養。


    長孫無忌哪裏知道,雖然楊帆什麽都隻知道一點皮毛。


    誰讓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問題呢?


    相比於長孫無忌的嫉妒,房玄齡則知道更多一些。


    畢竟楊帆這個家夥可是他和李二陛下一起挖掘出來的少年才俊。


    剛開始時,李二陛下就想要培養這小子,可是當初時機不成熟,這小子的底蘊太差了。


    如今楊帆有了滅國之功,也算是有了一些資本。


    今天之舉,顯然陛下這是要大用!


    如今自己已經六十來歲,又還能幹上幾年?


    若是在自己即將告老之前親手培養一個青年才俊為帝國效力,也算是不負此生。


    網


    李績表現得最是親善,咧了咧嘴,給了楊帆一個鼓勵的眼神,誰讓他家裏還有一個對這小子心心念念的人。


    至於魏征,永遠是那麽一絲不苟,腰杆挺直、不見喜怒,似乎永遠都是一副撲克臉。


    隻有李靖最悠閑,眯著眼睛像聽曲一般悠然,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從哪裏跑出來的老頑童。


    帝國最有權利的幾位朝臣此時形態各異……


    大殿內,隻有岑文本一個人的聲音傳開:“自我朝實行科舉製度以來,都是每年進行一次科舉考試,自從歲初陛下把科舉考試改成兩年一次,導致今年的科考並沒有舉行,以致於很多學子怨聲載道。”


    “甚至一些人借機生出一些流言蜚語,抨擊朝廷的決議,若不能將這些人徹底製服,以後必為心腹之患,明年的科考恐會生亂!”


    長孫無忌也收回心神,說道:“是啊陛下,因為今年科舉考試推遲了一年,導致學子們多有怨言。”


    “特別是關中一帶,甚至傳出朝廷想廢除科舉考試的流言,若不加以製止,唯恐引起帝國的動蕩。”


    李二陛下冷哼一聲,臉色有些陰沉,他當然知道這裏麵的厲害關係。


    這些故意製造的謠言的人,都是一些世家的子弟罷了。


    如果實行新的科舉製度,這些人便要與寒門學子共同競爭崗位。


    相比以前隨便參加科舉考試就能獲得官位的舒坦日子,這簡直就是從他們口中奪食。


    與其說是這些學子造謠言,還不如說是世家在後麵推波助瀾。


    要怎樣才能讓這些高高在上的世家閉嘴,即使李二陛下作為皇帝也是頭疼的很,並沒有想出好的方法。


    總不能以殺了事,治國可不是行軍打仗。


    心裏無奈的李二陛下隨即看向了房玄齡,他想看看這位謀略出眾的宰相是否有解決的辦法。


    房玄齡此時憂心忡忡,微微一歎,說道:“陛下,眾人悠悠之口,又豈是輕易能夠封住的?更何況裏麵還有一些居心叵測之輩推波助瀾。”


    “朝廷若是狠狠打擊,反而會適得其反,微臣認為,應該找精通科舉製度利弊之士來負責宣傳和解讀,讓天下學子知道科舉改革的好處,以及朝廷的苦心。”


    說完,隱晦地朝著楊帆瞅了一眼。


    別人不知道,可房玄齡卻很清楚,李二陛下之所以對科舉製度做出如此大的變動。


    是因為楊帆當時酒後的一番胡扯,雖然李二陛下為了保護楊帆沒有說出是誰提出來的方桉。


    在房玄齡看來,解鈴還須係鈴人,還得楊帆這個當事人出來解決才行。


    李二陛下當然也聽懂了房玄齡的意思,隻得狠狠的瞪了楊帆一眼。


    當初就是這混小子提出來的,可這小子說一半留一半,根本沒有體係可言。


    李世民也是結合帝國實際,想了很久才強硬推出。


    哪知道,第一道難關便是遇到了世家的刁難。


    世家慫恿學子質疑和抨擊朝廷新推出的科舉製度,目的便是希望重新回到原來漏洞百出的科舉考試上,讓世家子弟持續獲利。


    楊帆卻鬱悶不已,眼觀鼻鼻觀心,低眉垂眼一言不發,心頭卻暗暗吐槽:這事怪我囉?


    他當然不想出頭去頂這個槍口。


    畢竟要麵對的是天下所有的世家,楊帆還沒愣到那種地步。


    唐朝的科舉分常舉、製舉兩種。


    所謂常舉是指每年分科舉行的科舉;製舉是指由皇帝臨時下詔舉行的科舉。


    由於常舉和製舉選拔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試內容、考生來源、考試方法上有很大區別。


    而常舉以其長期性、固定性的優點成為了科舉中最重要的部分。


    最重要的科舉內容是常舉,常舉的主要科目是: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童子等。


    要求對有關國家的大政方略問題,作策論五篇,旨在選拔一些具有宏觀全局意識的高級人才,因此對考生要求非常高。


    當然,能被推薦而來的,幾乎都屬於世家子弟。


    如今科舉製度改革,寒門學子也能夠平等的參與進來,定會形成對世家子弟的衝擊,世家怎麽可能讓新的科舉改革順利推行?


    見楊帆並沒有強出頭,李二陛下反而欣慰的點了點頭。


    原本就想要楊帆主持這項工作,隻是害怕楊帆年輕氣盛誤了大事。


    哪知道出征吐蕃一趟,楊帆的性子沉穩了許多,讓李二陛下更加堅定了心中的決定。


    口中卻是另一番說辭。


    “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科舉製度改革已經勢在必行,若是這些學子覺得自己學識不夠,更應該花時間在讀書學習上,而不是有獨享其成的思想。”


    “不要說他們隻會造一些謠言,便是當真聚眾造反,朕也不會退讓半步,哼,真以為朕的刀不利否?”


    不得不說,李二陛下就是那麽霸氣無倫,隻要下定了決心,便生出一種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的氣魄!


    見狀,眾人一起高聲稱頌:“陛下威武!”


    撫了一下短須,李二陛下又繼續說道:“房愛卿的建議倒是可行,此事那便由新任禮部尚書楊帆暫時負責吧!”


    此話一出,楊帆不爽了!


    這又不是什麽好差事,簡直是把他放在火上烤,可沒等楊帆出言反對,李二直接拍桉決定:


    “此事就此議定,勿需再討論,不過前些日子吳王殿下與忠義侯被刺殺一事,眾卿認為該如何處置為好?”


    正在此時,百騎統領李君羨入內,李二陛下問道:“吳王殿下與忠義侯被刺殺一事,調查的結果如何?”


    李君羨躬身答道:“啟稟陛下,刺殺所用的弓弩已經查清來曆,確實是由軍器監流出去的。”


    頓了一頓,李君羨又繼續說道:“隻是其中牽連甚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原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原木並收藏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