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教授胡亂捋了捋蓬散的頭發:“現在從物質對事物進行的分類,是一種含混籠統式分類,對於火、光、電以及社會等事物,歸到物質裏十分牽強,也會有很多歧義,不信你把影子套到物質定義裏,保管嚴絲合縫。如果我們以能量分類,萬事萬物及其關聯就一目了然,從能量形態上,一切事物都可分為實體和非實體兩種。從分子原子,到草木山川,再到星河宇宙等實體事物,它們的共性是具有質量,質量是從哪來的?狹義相對論e=mc2公式表明,是能量聚合來的,能量聚合成有質量的實體,便產生了我們所習慣的‘物質’。


    那麽好,能量構成質量,或稱非實體性能量構造了實體性能量,世界基本框架就出來了。熱、波、場、引力等能量形式屬於非實體性能量,由於這類能量具有液體的諸多特性,我們將此類能量形象命名為液態能量;與之對應的是具有質量事物的實體性能量,我們將這種形成一定實體結構的能量,形象比喻為固態能量。”


    見中和的表情似懂非懂,教授進行課堂提問:“水是固態能量還是液態能量?”


    中和想了想,說道:“液態能量是能量的一種存在形式,並非習慣上的液體物質,對嗎?”在顧教授鼓勵下,他繼續說:“這樣的話,水在能量體係中的定位,應該是固態能量。”


    “說得對,你聽懂了。下麵還有一種能量形態,如果說液態能量是一種基礎性非實體能量,由此建構了實體能量,那麽,在這兩者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超越性非實體能量,我們把它稱作氣態能量。狹義的氣態能量存在於個體生命中,依存大腦、經絡等固態能量體係,通過電磁波等液態能量形式傳輸及運化,思維、意識、感情等精神事物都是它的功能體現;廣義的氣態能量存在於群體生命中,依托於個體生命,通過特定能量關聯而共鳴及升華,國家、民族、組織等社會事物便是它的功能表達。由於這類能量看不見、摸不著、離不了,猶如生活中的空氣,故稱氣態能量。”


    顧教授停下來等中和反應一會,才又發問:“空氣屬於什麽能量。”


    “固態能量。”中和沉思好一陣,作出回答。


    “孺子可教!”顧端激動地將茶杯一撴,站起身在房間來回踱步,自言自語式地總結著,“現在我們知道,能量具有三種基本形態,分別定義為液態能量、固態能量和氣態能量。作為基本能量形態,液態能量以量能為存在方式,既是宇宙誕生最早萌發的能量形態,又是宇宙湮滅過程最終消無的能量形態,更是溝通固態能量和氣態能量的橋梁紐帶;固態能量以實體為存在方式,既是液態能量的遞進形式、發展形態,又是氣態能量產生的直接基礎,為生命誕生提供了現實平台;氣態能量以信息為存在方式,建立在固態能量和液態能量的基礎上,是整體性、生命性能量形態,是一種超越性信息態能量。我們的精神世界、意識功能、思維現象,比如感情、夢等等,都是氣態能量凝聚、調合及揮發的表現與反映。氣態能量在現實意義上,離不開固液態能量基礎;超越意義上,又高於固液態能量形態,這樣,世界萬物的秩序便科學而清晰了。”


    中和卻更糊塗了:“教授,您說的固態、液態能量,我大概能懂,但氣態能量不太明白,是靈魂嗎?”


    “靈魂?”顧教授驚訝的臉上掠過一絲堅決,“那可是兩碼事!靈魂是人們對精神世界不了解,憑空想象出來的另類自己,氣態能量則建立在理性自覺的科學體係中,將是人們對意識及生命的全新認知。”


    “教授,恕我直言。”中和大膽反駁,“當前生命科學從大腦及神經係統角度,對意識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對生命的探索也有了長足進步,我們有必要進行這種全新認知嗎?”


    顧教授一臉苦笑:“孩子,生命科學所揭示的隻是意識的表現和反映,意識本身仍然是無法企及的高峰。實際上,如今我們對意識的論證方式和理論模型,是建立在‘破壞式’邏輯基礎上的。臨床醫學發現,大腦某些部位及特定區域的缺損,會對應引發的一定意識功能的喪失,人們通過研究這些相對關聯,構建起意識與大腦之間的特定關係。但要知道,很多精神病人的腦結構是正常的,各類意識並非專門區域的土特產品,而是生命整體作用的表現。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意識是一種生命的整體功能,我們如果把意識歸結於大腦特定功能區域往往失敗,你永遠不知道那裏到底在發生什麽。


    長期以來,生命科學領域以經典物理理論研判大腦功能,但經典力學的觀點對意識並不適用,在大腦神經層麵上無法真正解讀意識。甜苦、明暗等感受如何形成?善惡、福禍的判斷怎樣確立?人類思想情感的價值規律及根本原則到底是什麽?就當今科學而言,意識可謂千古之迷,無論燒杯、量角器,還是動量、電磁波,都一籌莫展、束手無策。我們隻有建立宏觀辯證的認知體係,才能把握意識和生命的實質,而氣態能量就是這把鑰匙。作為一種整體性的超越能量形態,氣態能量主導著意識及生命的一切,它並不僅僅屬於某一器官或係統,即使大腦也如此,大腦隻是意識的功能器官、生命的特定結構,氣態能量才是意識的統領、生命的根本。”


    中和在這套匪夷所思的理論麵前,顯得弱不禁風、狐疑滿腹:“意識不是大腦的產物?”


    “你看棚頂上是什麽?”教授對起身添茶的中和,感謝地微笑,指尖在桌上輕輕叩擊。


    中和回身看到一盞舊式的吸頂燈,在幾隻飛蟲的縈繞下,散發著微黃的熒光。


    “你說那盞燈?”


    “是的,燈發光,是因為有電流通過,當停電時,它還會亮嗎?”


    “不會,怎麽?”中和不解地看著教授。


    “大腦就像這隻燈泡,肌體就像電線,意識就像燈光,氣態能量就是電流。沒有氣態能量,大腦以及肌體隻是一個空殼,意識就將熄滅。”


    中和似乎對他的推理有所覺悟:“您的意思是,意識隻是大腦的應用功能,而非主體功能。比如人們在歌廳唱歌、舞池跳舞,唱歌是歌廳的功能,跳舞是舞池的功能,但歌舞並非場所的自身功能,缺乏使用場所的人,一切功能就喪失了主體和意義,場所也隻是一些堆放物品的廳室。”


    “是的,你很聰明。”教授補充道,“唱歌、跳舞等各種功能是由人通過場所而實現的,歌舞真正的來源、歸屬和意義是人,而非場地。同理可知,意識的來源、歸屬與意義是氣態能量,而非大腦。”


    中和感覺豁然開朗:“當歌廳、舞池受到破壞時,歌舞的功能難以發揮甚至喪失,但人本身的能力並沒發生改變。就像大腦受損時,意識的主體並沒有受損,隻是找不到發揮功能的渠道。”但他隨即疑竇再生,“可氣態能量怎麽成為意識主體的呢?”


    “那就再舉個例子。你知道,中華文明學會是一個行使社會管理職能的學術團體,也就是代表國家施行政府職能。國家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其利益及意誌必須也隻能通過管理組織而實施,比如外交談判、稅收修路這些公共事務,不可能誰想做都能做,也不會讓每個人去做所有的事,國家隻有通過政府組織,才能形成統一意誌,實現共同發展。氣態能量也是這個道理,如果生命體是國家,氣態能量就是政府,國家通過政府履行社會職能,生命通過氣態能量調行自身需求,意識就是氣態能量代表生命,在大腦這一具體部位所形成的功能表現。”


    “我有點明白了。”中和點頭,“還有一個問題,你是說氣體能量在調控著我們的生命和意識,它在我們的生命現象中有具體表現嗎?”


    “你聽說過經絡吧,人們把它看得很玄虛、很神秘,甚至當成科學界永遠難解的謎,其實就是對氣態能量的無知造成的。”顧教授歎息著搖了搖頭,“氣態能量一旦從固液態能量基礎上形成,就標誌著生命的誕生,所有的生命體包括植物、動物、人類都有經絡,經絡就是氣態能量通過調行生物電等液態能量,進而調控生命功能的循環通道。當然,氣態能量隻是一種生命信息,你是測不到的,但可以根據它運行的脈絡,也就是經絡,發現它的規律,由此找到生命的奧秘。”


    “也包括您說的長生不老?”中和眼睛一亮。


    這時,房門被低沉而急促地敲響,顧教授聞聲而起,在一連串“忘了”的念叨中,放下茶杯跟中和趕去開門,匆忙中還跑掉一隻拖鞋。


    來人是位紅紋圓帽、綠色製服的快遞員,顧教授對他十分熱情。中和把拖鞋拎到教授跟前時,一絲詫異在那人白淨斯文的臉上一閃而過。


    “請簽收。”


    “還是要看看貨。”顧教授的話是說給快遞員的,卻遲疑地看著中和。


    中和會意道:“教授,您先忙,我改天再來。”


    中和再次走上洛水橋頭的時候,秋末的天空剛才還碧藍如洗,現在已鋪列開濃鉛的烏雲,它們黑壓壓地翻滾著,蘊藏著駭人的雨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見思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見思閣並收藏中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