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一襲話,劉擎頓時明白其中道理。


    如今的局勢,稍有眼力勁的人,都能看出端倪,渤海王的實力,已經毋庸置疑的達到頂峰,甚至是曾經任何人,都未曾達到過的。


    無論是被先帝寵幸的十常侍,還是軍權獨攬的何進,亦或是士族領袖袁隗,強霸京師的董卓,都未曾達到這種高度。


    不僅僅是大權在握,更在於名動天下,百姓歸心,這一點,是他們任何人,不曾做到的。


    種種跡象,都令人浮想聯翩,馬日磾必是聯想到這一點,所以才會讓劉協有今日舉動,因為無論如何,劉協現在還是天子,百官之中,不乏有頑固派,因循守舊,認準一個理死咬不放。


    讓劉協出現在宴會上示弱,借此喚醒百官的惻隱之心,和對劉擎的警惕之心,這招以退為進,不得不說,很有水準。


    劉擎望向田豐,問道:“元皓,這劉協,不簡單呐,他果真如你所說那般,漸漸成為暗弱之君?”


    田豐想了想,加上將荀攸之言消化一番,劉協的表現,很難作假,畢竟一日作假容易,一裝就是數個月甚至一年,非常難。


    “回主公,不似作假。”


    劉擎淡淡道:“最好是真的,若是裝的,這般年紀,便有如此城府,這劉協,倒不簡單,公達,加強監視,馬日磾說什麽話,見什麽人,本王都要知道!”


    “喏!”荀攸領命。


    這時,賈詡道:“主公,劉協是不是裝的,可試探一二。”


    “哦?文和有主意?如何試探?”


    賈詡上前兩步,拱手道:“回主公,臣明日可上朝述職,上報南陽旱情以及疫情,懇求陛下出手以國府錢糧救援,若其欣然應允,其姿態必是裝的,若其不肯,此舉乃棄民於不顧,主公正可挺身而出。”


    劉擎瞥了賈詡一眼,妙啊,出主意還是你厲害!


    “諸位以為如何?”劉擎問道。


    “文和之言甚妙!”荀彧道。


    “主公大可一試,此舉不僅試探陛下,亦是試探百官。”郭嘉道。


    “好,就這麽辦!”劉擎一語擲地,決定下來。


    翌日。


    劉擎的馬車早早的到達宮門之前,陸陸續續可以看見上朝的官員,見了劉擎,官員們紛紛見禮。


    都是諸如“參見大王”,“大王真早“,“大王氣色不錯”之類的問候之語。


    別人是自己上朝,而劉擎,是帶著一群人上朝。


    “主公,看得出來,百官對你多少有些懼怕。”荀攸笑道。


    劉擎一撇嘴,怪我咯?


    “可能是本王身上的血腥味太重了?”劉擎反問。


    “是權勢,他們畏懼的是權勢!”田豐說道,“即便是孱弱的天子,他們也同樣畏懼,因為年幼的天子,終究會長大,但君臣之別,乃是永遠存在的。”


    “這種畏懼,如同畏懼董卓,畏懼袁術,哼哼!”劉擎冷哼,這幫鳥人,還真不如這一城百姓活的通透。


    朝議開始,百官見禮,劉擎身為一人之下,還是做了表率的——


    他脫了靴子。


    至於劍,那就想多了,那是普通的劍麽,那是高祖斬白蛇之劍,是開辟大漢之劍。


    劉協坐於龍椅之上,百官行禮,唯獨劉擎,紋絲未動。


    劉協也不去看他,在他眼中,劉擎就似乎不存在一樣,這一點,也是馬太常教的,視而不見之法。


    “諸位可有本奏?劉協尚還稚氣的話音響起。


    一時無言,其實百官心中都門請,真有什麽事,也是報給司空田豐,再由他令尚書台處置,皇帝,也就圖個知情權。


    如今渤海王親至朝堂,他們可不願再當這個出頭鳥。


    “南陽太守賈詡,有本上奏!”賈詡的聲音響起。


    劉協自然認得賈詡,董卓在時,對其十分看重,那時候賈詡在雒陽的地位,幾乎是屈指可數,說是未比三公,也無人敢質疑,質疑他便是質疑董卓,而董卓對待質疑者是什麽態度,無人不知。


    賈詡後來被舉薦為南陽太守,回雒陽之時,悄無聲息,這回,竟然來上朝了。


    “何時啟奏?”


    “南陽郡多地遭遇大旱,已有數萬百姓遭災,而且各地疫病不斷,死者已達數千人,若災情得不到控製,恐怕南陽百萬之眾,不受控製,臣知事態緊急,且茲事體大,故未及稟報,自行來到雒陽。”


    劉協一聽,眼中閃過一絲緊張之色,被劉擎捕捉個正著。


    “陛下,賈詡所言,基本屬實,實際上不僅南陽,河水淮水一帶,皆受重旱,此乃臣親眼所見,臣以為應當趁早行動,立刻安排賑災!”


    劉協一愣,問道:“不知皇叔可有賑濟之法?”


    劉擎兩手一攤,無奈道:“此事,當問司空。”


    劉協將目光轉向司空田豐。


    司空掌少府,宗正,大司農,這大司農,便是朝廷的掌管錢糧之人。


    田豐上前回道:“陛下,國庫尚有錢糧,不如,開倉賑災,曹司農,如何?”


    曹嵩配合的上奏,“陛下,在渤海王的征戰之下,戰火日漸平息,戰亂日漸減少,經過數年累積,國庫確有積累。”


    說完,回看了田豐一眼,好似在說,配合的還可以吧?


    劉協一聽,兩位的意思是要進行開倉賑災了,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決斷,便開口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劉協這是向九卿求助了,不過求九卿,基本就是向馬日磾求助。


    果不其然,馬日磾走出,說道:“國庫錢糧,乃朝廷運作之根基,既要擔負這種建設,還要發放俸祿,供應皇家支出,而且數量並不可觀,若是全數用於賑災,那陛下和朝廷,如何是好?”


    馬日磾一言,百官之中,頓時響起了附和之聲和議論之聲。


    先前沒吱聲,是因為利益不相關,如今馬日磾一點名,便一個個跳起來了。


    劉擎見狀,沉聲道:“國庫錢糧,乃是各州百姓上繳之稅收,本就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朝廷用度減少些,少發幾月俸祿,也不會餓死。”


    劉擎話鋒一轉,“可百姓呢,若不做好賑災準備,待青黃不接,餓殍遍地之時,難道諸位還想看一次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四字,如同一座金鍾,擲地有聲,砸得一眾百姓啞口無言,麵麵相覷。


    劉協看著馬日磾,馬日磾看著眾臣,難道就沒有一人會站出來,替陛下說兩句嗎?


    “陛下,如何?”劉擎問道。


    劉協麵有難色,該說什麽,老師沒教啊,“茲事體大,朕年尚幼,還請皇叔定奪!”


    劉擎心裏給劉協扣了個六六六,他找到了正確答案,但是——


    晚了!


    從劉協的反應之中,他已經知道,劉協是什麽存在了,而馬日磾,也跳出來了。


    劉擎微微一笑,旋即收斂,道:“陛下,臣以為此事可行!”


    “聖人有雲,君輕民貴,百姓乃是社稷之本,便是傾盡所有,亦要竭盡全力,臣當初收降青州黃巾百萬,亦是傾家蕩產救援的,臣可保證,隻要臣手中還有一碗飯,也會讓陛下先吃!”


    劉協麵有難色,馬日磾更是臉色驟變,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渤海王竟然這麽快,而且就在朝堂上,就向他發起了反擊,如今,他和陛下的漏洞,都被抓住了。


    馬日磾無奈,重重的點了點頭。


    劉協收到指示,說道:“皇叔為大漢殫精竭慮,實乃社稷之福,大漢之福,也是朕之福!渤海王提議,諸位可同意?”


    “臣同意!”田豐第一個說。


    “臣同意!”崔琰是第二個。


    “臣無異議!”曹嵩說。


    一個個官員先後表態,最後眾人齊道:“臣等並無異議!”


    好了,全數通過,開倉賑災。


    賈詡一計,不僅讓劉協和馬日磾這一對師生露出了馬腳,也讓劉擎徹底掌控了洛陽城的財政權。


    南陽的災情,是真的,南陽的疫情,也是真的,隻不過,劉擎已經做了足夠多了!


    第一回合,劉擎大獲全勝。


    一件事議完,百官又無奏,劉擎上前數步,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奏!”


    “皇叔有事盡可道來。”


    劉協雖然麵色不太好,但依然對答如流,心理素質是過硬的。


    “臣此次入雒陽,為陛下帶來一寶。”


    “哦?是何物?”


    “並非是物,而是人!”


    “人?莫非皇叔要向朕舉薦人才?”劉協很快就想到了。


    “不錯!陛下可知,臣這數年間,百戰百勝的訣竅?”


    “自然是皇叔英明神武,統兵有方,智謀超群!”劉協淡淡說著,一點不像是奉承之語。


    隻是劉擎聽得有些不好意思,這些優點,也就英明神武還沾點,其他,都是麾下謀士戰將的功勞。


    “非也!能勝者,兵強馬壯,智計百出,固然重要,然根本上,還是需要充足的錢糧做保障,方能有兵強馬壯,馳騁沙場,正是因為本王麾下將士,多數出於冀州,日日飽飯,焉能不壯?除此之外,兩軍交戰,士氣當先,將士無後顧之憂,戰死有豐厚之撫恤,敢戰敢死,一往無前,焉能不勝?”


    劉協聽得極為認真,百官也十分安靜,默默的聽著劉擎的戰爭理論——後勤乃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想必諸位也該知道,本王所言者,是誰了。”劉擎也不賣關子,直言道:“此人正是冀州刺史荀彧,荀文若,執掌冀州不過數年,便使飽受戰火荼毒的冀州重發生機,人人飽腹!”


    “諸位說說,是否是曠世奇才,堪當大用!”


    “依皇叔之見,該賜荀彧何職,比較合適?”


    劉擎笑笑:若論秉政,自當不在臣之下。


    劉擎一眼,滿堂嘩然,連劉協也詫異地看著他。


    “陛下,臣希望冀州盛況,能重現天下,若由荀彧主政,為陛下開辟一個太平盛世,亦猶未可知也!”


    劉協又被嚇愣住了,這渤海王的招,怎麽都是大招,但聽到太平盛世四字,劉協看向了馬日磾。


    說實話,劉協心動了。


    荀彧之才,如假包換,他自己也去過冀州,見過冀州百姓的生活狀況,也見過冀州幅員千裏的糧食,而且有極其發達的坊市,堪比雒陽,這些,都是盛世之兆。


    “主政者,位列三公,不知皇叔,欲薦何職?”


    劉擎拱手,“三公處事並無不當,且三公職權過於分散,臣建議,陛下隻需恢複丞相舊製,以其為相即可!”


    劉擎一言,滿殿再度嘩然。


    恢複舊製,拜為丞相,渤海王可真是語出驚人。


    這下,劉協真不知道說什麽了,他所接受的教育裏麵,沒有丞相二字,即便是在曆史上,他接觸到丞相之職時,已經是曆經顛沛流離之後。


    馬日磾道:“大王,恢複舊製,是否用力過猛?”


    “若無職權匹配,那這主政之人,如何主政?”劉擎反問。


    馬日磾怔了怔,道:“不如,拜為大司徒。”


    “與大司空劉虞平起平坐?”劉擎再度反問。


    劉虞的大司空,雖然是董卓封的,且是虛職,但位置,確實是在三公之上的。


    這下,馬日磾徹底無語了。


    雖然不甘,但他明智的選擇了閉嘴,馬日磾身為太常,深知中央權勢爭奪之慘烈,先前,無論是十常侍,還是何進,爭的,都是這個主政之位。


    原本,渤海王自己,以皇叔身份攝政,算是主政之人,而且集管天下兵馬軍事,但他到底是個將軍,雖然朝中安插的安插,籠絡的籠絡,政務已占得七七八八,但這還有一兩分空間,留給劉協。


    但隻要丞相一出,開府主政,那與皇權而且,無疑是一次重大削弱。


    曆史上那些皇權與相權的爭鬥,馬日磾可以如數家珍的說出來,可是,又能如何呢?


    孤掌難鳴,今日朝議,他已一敗塗地。


    至於另外的些官員,則更加不會開口。


    直到劉協下令頒布詔令,宣布恢複丞相舊製,並拜冀州刺史荀彧為新丞相,昭告天下。


    朝散,百官出門而去,在宮門正中,正是接劉擎的車輦。


    “文若,上車!”


    在百官羨慕的眼神中,荀彧上了渤海王的王駕。


    “渤海王已權傾朝野,今日朝議,可見陛下對其十分忌憚!”一個大膽的官員評價道。


    原本以為點評渤海王,會得到別人讚許,但這人一看,同僚們竟然都離得遠遠的。


    (求月票,推薦票支持!)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虛笑烏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虛笑烏有並收藏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