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一說到冀州刺史賈琮,董卓瞬間懂了。


    這家夥,好像也是陳留會盟的參與者之一吧!


    隻不過存在感實在太低,平日有個軍報什麽的,都沒見過他的名兒。


    “文和是說,將冀州刺史之位,給渤海王親信之人?”


    賈詡點點頭,“如此,渤海王掌控冀州,將更加得心應手,袁氏勢大,所占人口,田地,人才,皆遠遠大於董公,唯有聯合渤海王,方能與之抗衡。”


    “那這冀州刺史,該封給誰呢?”


    賈詡自信的笑了笑,答桉顯然了然於胸。


    “董公,從渤海王發跡過程,不難看出,其最親信之人,文有沮授,田豐,荀或,武有趙雲,典韋,這冀州刺史,自然在三人之中選出,沮授與田豐皆是冀州人士,無法擔任此職,人如看,便隻有荀或,可擔此任了。”


    “先生這麽一說,我倒想起,廣宗戰張角之時,便有這幾人身影,還立下了不少戰功。”


    後麵的事,賈詡也知道,沮授因為斬殺張寶,躍遷為常山太守,而趙雲也因為斬殺張梁,獲封常山都尉。


    若不是因為法令所限,賈詡其實是想推薦沮授的。


    “先生之言,咱覺得有理,冀州刺史,便封給渤海相荀或,以嘉東郡之功!另外,咱新選的那二十名美姬,也隨貂蟬出嫁,送予渤海王!”


    賈詡很想笑,但是忍住了。


    心想董公對渤海王,真是沒的說,董公好色,人盡皆知,平日裏,封官拜將,贈金送銀,屢見不鮮,但從未見過董卓將自己選的美人送人的。


    打定主意之後,次日朝議,董卓便將兗州的勝利宣告一遍,並對渤海王進行了一番大誇特誇,對於這位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百官也紛紛下場附議。


    誇讚渤海王是其次的,討好董卓,才是主要的。


    然而,與過去褒讚完銜接封賞的過程不同,這一次,董卓突然換了議題。


    從讚渤海王,道貶冀州刺史賈琮上來。


    賈琮本就是袁氏派係,董卓要撤他的職,也沒人反對,隻是諫議大夫馬日磾稱賈琮並無太大過錯,不如調回雒陽,給個閑職養老。


    平日裏,董卓看不順眼的人,拿掉就拿掉了,懶得和這幫老臣講什麽人情世故。


    但今日,董卓還有所求,於是先退了一步,同意了諫議大夫的提議。


    然後順勢引出下麵的話題。


    “冀州刺史之位,咱縱觀冀州,賢在渤海,不如,便以渤海國相,為新的冀州刺史!”


    此話一出,百官頓時明白,為什麽董卓今日這麽奇怪,竟然跳過了封賞環節,原來是轉而封渤海王的人去了。


    一國之相,原是朝廷之臣,與國關係不大,但渤海國例外,因為渤海國相,是渤海王自己任命,朝廷承認的。


    百官心裏都明白,這個渤海國相,其實就是渤海王的人,若是他為冀州刺史,那冀州豈不是……


    冀州,並州。


    腦筋轉的快的官員,已經聯想到了。


    而知情的荀爽和蔡邕,默契的對視了一眼,用神態與眼神交流著。


    蔡邕笑著點點頭:恭喜慈明,荀氏出一棟梁之才!


    荀爽點頭回應:過獎過獎,你蔡氏也不差!


    蔡邕無奈無頭:可惜老夫隻有兩個女兒,哪有你荀氏厲害,荀或荀諶,都在渤海王帳下任職,女兒也嫁了他,和我家昭姬共侍一夫!


    荀爽微微昂起頭,頗為受用。


    他突然想到了這朝中,還有一位荀氏族孫,荀攸,如今,依然做什麽黃門侍郎,沒有半點長進,要不要幹脆送他去渤海王那算了?說不定前程還會好一些。


    董卓一進一退,默契的將此事敲定下來。


    數日之後,當朝廷任命書到達鄴城時,就連劉擎,也大感意外!


    驚喜,大驚喜!


    劉擎召來眾人,當他們的麵道:“這董卓太上道了,我想什麽,他都知道似的。”


    不難想到,這可能是八麵玲瓏的賈詡出的主意。


    因為連劉擎自己都覺得,自己已經封不無可封了。


    “文若,此番加官晉爵,得好好宴請一番!”郭嘉已經開始指望荀或的酒席了。


    倒是荀或,聽了消息之後,依然很平靜。


    “主公,此事真不是你與董卓通氣所為?”


    劉擎笑著擺手,信誓旦旦的回道:“大丈夫說一不二,此事,我著實不知!照我猜測,應該是徐榮軍報之中,有所提及,那賈琮為袁紹籌措糧草,此事做的低調,卻不是滴水不漏。”


    至少在劉擎這兒,已經漏的底都沒了,徐榮得到一丁半點風聲,也十分正常。


    “該是如此,聽聞此番賈琮回到鄴城之後,一直告病閉門謝客,不僅糧草都沒有賺到,連車架都陪進去了!”


    劉擎突然好奇問:“賈琮的車架,去哪了?”


    沮授接過話,這事是他經手的。


    “於毒將車弄去易陽之後,便拆分了,馬是馬,車是車,輪是輪,以後,再也沒有冀州刺史的懸帳車駕了。”


    伴隨一紙文書,賈琮可以告別冀州了。


    “想不到年前還有如此大事,文若,你為冀州刺史之後,你弟荀諶,便正式為渤海國相吧!”


    “臣替友若,先謝過主公,我二人必定為主公大業殫精竭慮,肝腦塗地!”


    連荀或都學會說漂亮話了。


    一眾人開懷許久,方才離去,離開之後,田豐去而複返。


    望著麵有難色,欲言又止的田豐,劉擎好似猜到了什麽。


    “元皓,你是不是想說沮叔之事?”


    “主公,這第一個刺史之位,難道不是應該……”


    第一個刺史,應該歸沮授,其實就連劉擎心中,也是這麽想的,但董卓這個機靈鬼,將一切都安排了。


    沮授不會說這些,但田豐好像是替老友出頭的。


    劉擎何嚐不明白這些道理。


    於公,沮授跟隨劉擎時日最久,功勞苦勞最多,劉擎能有今天的局麵,幾乎就是常山郡撐起來的。


    於私,那就更不必多說了!


    沮授對劉擎,有養育之恩,叔侄之情。


    “元皓,你可還記得,昔日我斬殺張角兄弟,將功勞分於沮叔,他便是一郡太守,而本王,當時也不過一郡太守,如今本王不僅複國成功,甚至身兼並州牧重任,依你之見,未來我給沮叔之封賞,會低過去嗎?”


    田豐也是門清的人,劉擎這麽一對比,好像一切都說清楚了。


    當初劉擎是太守,沮授也是太守,現在劉擎是州牧,那麽相對應的,若不低於過去,那也下一步,應該也是州牧了。


    州牧,牧一州之民,可不是刺史能比的。


    “元皓勿慮,天下之大,盡在眼前,伸手便可取,無需苛求一時,莫說沮叔,即便是元皓你,他日或為一州之主,或為三公,皆有可能!”


    “主公明鑒,是田豐狹隘了!”


    劉擎和顏悅色,不僅沒有任何不悅,反而開心。


    田豐不是為了自己。


    “我就勢應允此事,一者文若兢兢業業,為我所謀甚多,你該知欲治好一郡,該有多累,本王能遊手好閑,便是因為爾等為本王負重前行!”


    田豐聽了,有點感動。


    “再者,文若在本王身為白身之時,便宣誓投效,在豫州作戰,資我糧草,為我募兵,付出良多,更是以族女許我,荀氏之心,當有回報!這刺史之位,來得恰逢其時!”


    “主公英明!”


    田豐心結解開了,告退了。


    然後荀采找來了。


    “夫君,兄長真的拜官冀州刺史了?”荀采問著,眨巴著大眼睛。


    看著清澈如水的眼睛,劉擎什麽都沒有看到。


    猜的透田豐的心思,卻猜不透自己婆娘的心思……


    “確有此事!”


    劉擎據實回答,心道荀采消息真靈通。


    “哇!太好了!兄長升官了!謝謝夫君!”


    隻是來謝謝嗎?嗯,知書達禮,有大家閨秀風範。


    劉擎正打算就勢裝一波,說點什麽“舉手之勞”之類的,哪知荀采立即接上了下一句。


    “夫君,今天晚上,我好好獎賞夫君!”


    咳咳!劉擎假咳一聲。


    荀采立即貼了上來,小手在劉擎後背貼心的拍著。


    劉擎無語了,你說反了吧!是要我好好獎賞你吧!


    畢竟誰主動,誰受累不是麽,哪有受了獎賞的還要受累的。


    除非你自己動。


    “咳咳,今夜不是輪到騫縈麽!明日才是你。”


    “就不能破例一次麽!今日有如此大喜事!”


    “規矩不可破!”


    劉擎義正言辭的拒絕了,侍寢的順序,按照入門時間排,現在還排的過來,豈能亂套。


    “夫君,就這一次,我準備了好東西!”


    劉擎敏銳的覺察到,一而再,再而三,今日的荀采,有些異樣。


    平日裏她雖然比較跳脫,膽子也比較大,常常“冒犯”劉擎,但那些常是無心之舉,是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今日所求,過於勉強。


    劉擎突然直直的盯著荀采,被劉擎這雙看透一切的眼睛這麽一盯,荀氏頓時心虛了。


    “夫君為何這般看我?”


    “你今日所言,不似往常,可有事瞞我?”


    荀采欲言又止。


    好!劉擎知道了,肯定有事!


    “你若不說,明晚本王便去軍營中睡!”


    “別別別!”荀采頓時急了,“我說我說!”


    劉擎笑而不語,屬實將他拿捏了。


    “是族伯來信了,他要我,要我……”荀采突然紅著臉,說不下去了。


    劉擎好像又懂了!


    荀儉給荀采寫信,又和自己有關的,劉擎太懂了。


    肯定是催生孩子的!


    “他是否要你為我生子?”


    荀采“呀”的睜大了眼睛,水靈靈的看著劉擎,好似在說:哇夫君,你好厲害!


    大小姐戲精上身,劉擎卻琢磨其荀儉的算盤來。


    如今蔡琰為渤海王後,荀采為王妃,就算劉擎夫妻之間沒有什麽心思,但她們背後的勢力,卻容易想多,宮闈之爭,不僅在皇宮,王府之中,也難以避免。


    如今,已有征兆了。


    隨著渤海王身份地位日趨高漲,他的分量,也越來越重,蔡邕和荀爽兩人,都醉心經學,是不屑這種心思的,但荀儉不一樣。


    就如當初他一定要將荀采嫁給劉擎一樣。


    事後證明,真香!


    劉擎還是很喜歡荀采的,她不僅色藝俱佳,還很有胸懷!


    被劉擎一言拆穿,荀采隻好“嬌羞”的點了點頭,回道:“夫君莫怪,族伯也是替夫君著想,要怪,夫君就怪我,都怪我沒有昭姬那麽溫柔可人,也沒有騫縈那般主動火熱。”


    怎麽突然茶言茶語起來了?


    就因為上一次和你睡,沒有那個?


    然後就急了?


    不可能,大剌剌的荀采,哪會有這些心思,還是要怪荀儉。


    老東西不前不後提起這事,偏偏在朝廷賜婚的消息之後,催促荀采和自己生孩子,其中意味,就不言而喻了。


    一個蔡琰,荀儉尚能接受順其自然,畢竟蔡氏算不上大族,與荀氏關係也好,陳留潁川,又是近鄰。


    但若再加一個太原王氏之女,荀儉顯然坐不住了。


    若是洞房花燭,一陣見血,開花結果,那荀氏占據的所有先機,豈不白白葬送!


    於是荀儉坐不住了!


    生孩子這種事,懂的都懂,一步到位的那種,基本屬於意外,真的一門心思想生,那得多日、多次。


    這兩日,估計是荀采算了時間,所以想趁機占著劉擎。


    劉擎默而不語,心頭十分不爽,如此禁秘之事,好似背後有一隻手在幹預一般,雖然荀儉與荀采都沒什麽壞心思,生孩子算什麽壞心思呢!


    但劉擎就是不爽。


    剛剛還和田豐說,荀氏當賞!


    沒想到,一轉眼,荀氏就的手就亂伸了。


    普通人都有逆反心理,何況王?


    你越想幹預本王,本王就偏不!


    劉擎道:“你族伯也是一番好意,本王不怪他,你回信告訴他,做人不要太聰明,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


    荀采感覺到了劉擎話中的慍味,雙眼水汪汪的,眼淚即將沁出來,看著她這委屈巴巴的樣子,劉擎又心軟了。


    “今夜照常,明晚亦照常!”


    劉擎的意思很明確,不偏袒,不針對。


    順其自然,“多日”是不可能“多日”的,至於能不能一夜“多次”,看你的本事咯。


    ……


    (ps:求推薦票,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虛笑烏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虛笑烏有並收藏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