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兵敗的消息傳回汝南汝陽之後,一時間,全體噤聲。


    即便是在汝陽朝堂之上,大家也對此事諱莫如深,袁隗告病,卻已經缺席數日朝議,而朝中對此事,也沒有探究。


    雖然袁府賓客不絕,但幾乎都吃了閉門羹。


    袁氏府宅內,袁隗卻沒有臥病在榻,而是在堂中議事,除了身為南陽的袁術,還有被軟禁濮陽的袁紹,袁氏的重要子弟,幾乎悉數到場。


    袁隗臉上愁眉不展,抑鬱的表情,比上他花白的頭發,更顯蒼老。


    “今日喚各位到場,隻為一事,本初兵敗濮陽,將士兵馬,悉數被扣,本初來信稱,需籌集一百萬石糧草,用以交換。”


    袁隗話音剛落,眾多袁氏子弟就炸鍋了,很多老一輩更是直搖頭。


    敗家子啊敗家子!


    即便是天下第一大士族,一百萬石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袁隗不作聲,先讓族人們將牢騷發完,這段時間袁紹的表現,確實一塌糊塗,敗會盟,敗河內,敗東郡,一敗再敗。


    “袁公,本初如此表現,日後怎能攜領我袁氏基業?”


    “是啊,再三兵敗,折損我袁氏威名不說,竟然要一百萬石糧食來贖他,袁公啊,這個數字,會動搖我袁氏在汝南的根基的呐!”


    無論他們怎麽說,袁隗都無動於衷。


    袁紹固然真如他們所說的這麽不堪,可若換位思考,換了其中任何一個人去,結果會不一樣嗎?


    恐怕隻會更糟。


    等大家牢騷的差不多了,袁隗才緩緩開口:“本初之事,我意已決,拿糧草換人,你們各家,分攤五十萬石,再從袁氏府庫中支出。”


    《這個明星很想退休》


    袁隗一錘定音,頓時引得一片唉聲,但沒有人敢出言反對,但他們心中都藏著不甘,很自然的想到了另一個人。


    袁術。


    有沒有一種可能,袁術替了袁紹,那這五十萬石,就不用出了呢?


    ……


    數日之後,詭異的事發生了,袁紹兵敗,要一百萬石糧食來贖的消息,不脛而走。


    有人敢想,就有人敢做。


    劉辯行宮之中,何太後也聽到了這個消息,在汝陽安定了一段時間,可每當袁紹戰敗的消息傳來,她就提心吊膽。


    一再失敗,別說回雒陽了,恐怕連這裏的位置,都要不保了!


    於是何後召來李儒,商議對策。


    聽了太後之言,李儒也覺得十分奇怪。


    “太後,此等消息,袁氏應該守口如瓶才是,怎會弄得滿城風雨?”


    何後表示:你問我,我還問你呢!


    見何太後不說話,李儒接著道:“若此事為真,說明袁氏內部,對此事看法不一,欲借外界壓力,罷了此事,若此事為假,那麽袁氏放出消息,乃是為了試探各方態度。”


    “試探?老東西要試探誰的態度?”


    “咳咳,太後慎言。”李儒提醒道,畢竟眼下還是在袁隗這個老東西的地盤上,“袁氏要試探的,自然是袁氏內部對袁紹的態度,同時,也可以試探朝中風波。”


    “一百萬石,渤海王真是開得出的口,難道袁氏真的拿的出這麽多糧食?難道袁氏比國庫還富?”


    或許吧,關於這李儒就沒主意了。


    “先生,若此事為真,袁紹真的被擒了,還有袁氏真的拿出了一百萬石糧草,袁氏積糧如山,居心叵測,哀家該怎麽辦?”


    “太後勿慮,袁氏有一龍二虎,有袁隗這條龍鎮著,袁紹與袁術二虎尚能共存,袁隗年紀已邁。應該做不出什麽僭越之事,到他去世之後,二袁必定並立,兩人必然爭奪陛下,故無需多慮!”


    聽到這,何太後輸舒了口氣,一雙鳳目婉轉,突然對這李儒問道:“先生,若天下有變,我們能不能讓這一天,提前來臨?”


    何太後膽子之大,著實驚訝了李儒,他以為自己算狠了,沒想到何太後更狠。


    “太後慎言!”李儒放低了身段,再度勸道。


    見李儒如此避諱,何太後心知那個事,應該沒什麽把握。


    但她並不打算就此放手。


    ……


    征戰之餘,劉擎也過上了安逸的時刻,每天生活規律得可怕。


    通常,劉擎都會早起和城外駐軍一起晨練,而後回鄴城中,十分規律的前去中心的建工區,查看工程進度。


    眼見著,棟梁入位,劉擎都能收獲一種莫名的快樂。


    午後,午休完的劉擎醒來,眼下正值秋乏時期,劉擎的午休,也睡的蠻久的。


    “夫君,醒啦!”


    一睜眼,劉擎便聽得一聲悅耳的呼喚傳來,隨後蔡琰的優美姿容映入眼簾,衝其笑著。


    劉擎點了點頭,心想這種感覺真是不錯,一睜開眼睛,便有美嬌娘侍奉在旁。


    “昭姬何事如何愉悅?”


    蔡琰笑著回道:“夫君,濮陽有信,稱袁氏首批二十萬石糧草,已經在送來的路上了。”


    哦?袁氏這是商量好了,準備拉袁紹上岸了嗎?


    “怎麽才區區二十萬石?”劉擎挑肥揀瘦的牢騷著。


    蔡琰看出劉擎說的是氣話,他明明表現得很高興的。


    “袁氏礙於顏麵,沒有討價還價,而且先付二十萬石,真乃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還是那句話,袁隗對袁氏的羽毛,是十分愛惜的。


    然而就在劉擎想當然的時候,蔡琰卻接著道:“汝南傳來消息,稱袁紹戰敗被俘,袁氏欲以百萬石糧食作贖金,如今,此消息已人盡皆知!”


    沒想到!


    這可不是我散布的!


    等等……


    袁隗為什麽願意先支付二十萬石,劉擎好似想到了了不得的可能。


    “袁隗高調償還,會不會是袁隗礙於內外壓力,將贖金之事做實,而且,是二十萬石,而非一百萬石。”


    想到這裏,劉擎突然覺得這二十萬石不香了。


    劉擎話鋒一轉,道:“昭姬,我說,你寫!”


    蔡琰連忙取出帛書,開始書寫。


    “傳令徐晃,收到糧草之後,歸還相印人馬,再讓袁紹寫信催促,告知袁隗老東西,一百萬石糧草少一斛,就等著白發人送黑發人吧!”


    蔡琰一邊記,一邊寫,她也沒想到,聊聊數語,令夫君的心情變化如此之大。


    “夫君,若袁氏真拿不出一百萬石糧食,你真的會殺了袁紹嗎?”蔡琰突然問道。


    劉擎想了數息,回道:“或許吧!”


    真殺不殺,劉擎心中,並無明確答案。


    但劉擎有一條底線,那就是能不殺,就不殺。


    對常人都能有憐憫之心,對待這種知名人士,為何不行呢?


    蔡琰也沒有深究,而是依照慣例,拿出另一份信報給劉擎念了起來。


    “朱靈軍報,陶謙在泰山郡已經攻占東南部五縣,朱靈,曹操,劉備在北部各占一縣,餘下一些縣城,已為黃巾所占,袁紹兵敗之後,袁遺便退回钜野,而且有東進泰山郡的意思。”


    “嗬,小小泰山郡,倒真是熱鬧,朱靈軍,曹操軍,劉備軍,陶謙軍,黃巾,五軍之戰啊!而且還有個賊心不死,虎視眈眈的袁遺。”劉擎插嘴點評了一句。


    “朱靈要請示夫君,對待泰山郡,是何策略,是平亂,還是占地?”


    劉擎想了想,朱靈的活動,其實已經超綱了,他壓根不需要去摻和一腳,不過這一腳既然塌出去了,那便要踏實了才好。


    “給朱靈回信,本王不要地,除非那地是奉高縣!”


    ……


    兗州,泰山郡,博縣外。


    朱靈看著手中的快馬急信,朝著汶水上遊望去。


    汶水上遊,便是奉高縣,泰山郡的治所所在,如今被黃巾渠帥管亥占據。


    奉高城地勢險要,城牆高固,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存在。


    朱靈與曹操劉備聯軍,剛攻占了博縣,按順序,博縣應該由劉備掌管,而下一座城池,應該是曹操。


    也就是說,若三人聯軍攻下奉高,那奉高應該屬於曹操管轄。


    朱靈望著信件上,主公特別指出的奉高縣,打了個主意。


    他當即驅馬來到不遠處的曹操軍營。


    曹操熱烈歡迎,雖然朱靈年紀尚輕,但領兵有方,曹操十分看好,曹軍之中,曹仁曹洪夏侯惇等將領,幾次交戰下來,對朱靈也十分熟悉。


    另外一層意思,除開欣賞,曹操是敬畏朱靈的,因為他是渤海王的人。


    “文博,請入帳說話!”曹操請道。


    朱靈也不客氣,一邊走,一邊說:“曹國相,主公傳來急信,稱陶謙正在西進,下一步便是奉高,主公命我先行動手,攻取奉高,我希望能得到兩位國相的幫助,為此,我願意獻出巨平縣,補償給兩位,並且下一座城,我也不取,我隻要奉高。”


    “文博說的哪裏話,既然是渤海王要,我自當協助攻城才是!”曹操回道。


    “那朱靈便先謝過,到時就仰仗國相了,事出緊急,我這邊動身前去告知劉國相。”


    朱靈告辭了。


    曹操望著其背影,問了一聲:“仲德,渤海王欲去奉高,是何意?”


    程昱不假思索道:“取治所,自然是為取一郡治權。”


    “可渤海王遠在並州,要這太原郡治權幹嘛?”


    這個問題嘛,程昱表示不解。


    “渤海王行事,曆來令人匪夷所思。”程昱道,“聽聞他奔襲陳留,從徐榮手上搶到了陳留,後又馳援濮陽,收了陳宮與呂布,卻將東郡治所濮陽,送給了徐榮,如今又要這奉高,常人豈能料渤海王之心?”


    曹操深以為然。


    渤海王每每出手,都是驚人之舉,他既然有意取泰山郡,那麽這個泰山郡,就基本屬於渤海王了。


    “既然如此,那我軍便全力相助了,元讓,你部隨朱靈進攻奉高!”曹操對夏侯惇道。


    “得令!”


    朱靈又去了一趟劉備營,劉備聽聞此事,當即應允,什麽治什麽權的,他幾乎不關心。


    翌日,三軍如約匯聚,朱靈領兵四千,夏侯惇部又三千兵馬,而劉備,已經全軍出擊了,兩千多兵馬。


    三軍相加,也將近萬人,浩浩蕩蕩的開往奉高。


    再過一日,兵臨城下。


    奉高城中,黃巾兵神色匆匆的跑來向管亥匯報。


    “渠帥,那三人從西麵打過來了!”


    三人是泛指,即濟南相曹操,平原相劉備,清河都尉朱靈,也就是當初讓他在濟北國盧縣吃癟的三人組。


    管亥當即問:“來了多少人?”


    “黑壓壓的一片,綿延數裏地,隻怕有數萬人!”黃巾兵撐開了手,誇張的描繪著。


    “混賬家夥,東麵有個不消停的陶謙,西麵還有三個不消停的家夥,袁本初可真有本事,區區兗州,怎麽還沒搞定!”管亥吐槽了一聲。


    顯然,黃巾軍信息閉塞,袁紹兵敗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就連遠在三輔的馬騰,都已經知道了袁紹兵敗的消息,而同在兗州的管亥,卻宛如瞎子聾子一般。


    “叫人多備守城物件,快!嚴防西門!”


    黃巾兵紛紛行動,奉高城中忙碌不堪,西門城頭更是擠滿了人。


    “報——”


    “朱曹劉三軍轉向城南!”


    黃巾軍匯報道。


    管亥頓時大罵:“天殺的畜產!竟如此不將武德!快!南門守城物資不足,將守城物資搬去南門!”


    管亥下令道。


    黃巾兵聽了,說了一句:“渠帥,兵不厭詐!”


    管亥當即一巴掌呼了過去,將頂嘴的黃巾兵扇飛出去。


    “什麽意思!他們不該罵麽!”


    黃巾兵連忙跪地請求饒命。


    “快滾!”管亥沒好氣道。


    他瞅了瞅天色,又轉而瞅了瞅自己的大刀,無奈一搖頭,便提著大刀,騎上戰馬,親自往南門去了。


    朱靈勒停戰馬,三軍隨即停止,開始開展進攻陣勢。


    “文博,看!城頭那人!”


    朱靈順著劉備所指望去,隻見一身材魁梧之將,立於城頭,十分顯眼。


    正是與他交戰數次的管亥。


    不僅僅是路線保衛戰,在渤海國,兩人也領兵交過手。


    “有點本事,可惜了,是個黃巾!”朱靈隨口道。


    “哈哈,文博說笑了!”夏侯惇也跟著笑道。


    一時間,大軍擺開。


    朱靈一刻不等,直接下令,“進攻!”


    然後話音剛落,傳令兵突然來到朱靈跟前。


    “將軍,南邊出現陶謙兵馬!”


    ……


    (ps:月底啦,求書友們月票投一投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虛笑烏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虛笑烏有並收藏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