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稱臣


    卻說這頭王庶、徐良、張浚三個待徐處仁車座漸漸行遠後,心中各有一番滋味,想徐宣撫在道君大觀年間就曾經作過永興知軍,可謂始於川陝,如今帶著光複全陝的榮耀,止於川陝宣撫處置使,以太傅致仕,也算終於川陝。雖然經曆過拜相罷相,但這仕途走得也算光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老家在應天府,如今還在女真人手裏,告得老,卻還不了鄉,不免遺憾。


    嗟歎一陣,三人各自上馬準備回城。張浚眼尖,突然看到遠處數騎飛馳而來,奔跑甚急,待走得近些,赫然發現來的竟是徐衛!


    徐六吃了一驚:“這廝不在陝西,卻來綿州作甚?”


    眨眼之間,徐衛一行已經跑到麵前。看得出來,紫金虎是一路馬不停蹄趕來的,人馬都喘息不止,身名幾名隨扈,倒不見其他將佐。


    “子昂這是……”王庶是徐衛的老長官,見他突至,也不免意外。


    徐衛來不及跟三位同僚多說,疾聲問道:“徐宣撫何在?”


    張浚反手一指:“方走不遠。”


    徐衛一鞭下去,同時喊道:“三位且去,等回來說話。”戰馬閃電般奔出,沒等三人回過神來,他已經跑出老遠。


    那一頭,徐處仁的兩輛馬車不急不徐地前行,這位老臣還是忍不住掀起車簾看看這給他帶來榮耀和成功的土地,因為以他的年紀,這一去隻怕再也看不到川陝大地了。


    “相公,後頭有人追來。”仆從向他報告道。


    徐處仁沒多想,以為是剛才三個下屬可能還有什麽要交待或者囑咐的。不一陣,又聽仆從喊道:“是徐宣撫!”


    徐處仁心頭一跳,忙道:“停下!停下!”馬車未停穩,他就著急著下去,慌得妻妾仆從趕忙接著,生怕他老胳膊老腿有個閃失。下了車,在旁人攙扶下,他極力張開眼睛往後看去,奈何目力不濟,隻聽得蹄聲漸近,幾個模糊的身影出現在眼前。


    徐衛跳下馬,大步前來,兩步外抱拳一禮,而後上去一把執住徐處仁的手,急道:“宣撫相公為何如此匆忙?”


    徐處仁聽他話中有焦急責怪之意,淡然笑笑,握著他的手道:“徐宣撫軍務纏身,該在陝西才是,如何到了綿州?”


    “卑職本在長安處理善後,聽聞宣撫相公告老卸任,立刻啟程入川,好在趕上了,否則哪年才得相見?我說相公,為何急著撂這挑子?就算要走,好歹召我來替前輩送行才是啊,你這……”徐衛急道。


    徐處仁心裏著實感動,但還是責備道:“徐宣撫素來公私分明,怎能為老夫之故,撇下公務不管?實是不該,實是不該。”


    “陝西事已畢,何用我躬親?若是不來送相公一程,心裏如何安得下?”徐衛懇切道。他這倒不是虛情假意,紫金虎有一點非常走運,那就是他在陝西遇到的三個頂頭上司,李綱、徐紹、徐處仁,都與他意見相合,非常支持。他能取得今日的功勞,實在與這三位長官分不開。這當中又尤其是徐處仁,簡直到了言聽計從,有求必應的地步,合作得非常融洽,幾乎沒有任何衝突矛盾。


    徐處仁雖然卸了任,但聽對方一提,還是關切地詢問了部隊的損失,糧餉的用度,在得知延安還有戰鬥時,不禁囑咐道:“雖說全境大多光複,但延安不下,便不算完整,徐宣撫不可大意。”直到此刻,徐處仁作為一個上級,一個前輩,還是堅持不直呼徐衛名諱,而以職銜尊稱,可見他心裏之重視。


    徐衛應下,又問道:“相公桑梓在應天,此番卻往何處?”


    “官家召我去杭州,大概也是有考慮的吧,估計這殘生便在江南渡過了。”徐處仁笑道。


    徐衛長歎一聲,請對方移步,避開旁人,誠心誠意地說道:“卑職雖然一直在陝西勾當,但我心裏清楚,這些年若非相公鼎力支持,哪有今日?事已至此,相公去意堅決,徐衛也留不住。唯願相公此後樂得清閑,福壽綿長。相公到江南定下之後,萬望來書一封相告,以後若有機會,卑職定當拜望。”


    徐處仁點點頭,似乎在考慮著什麽事,徐衛見狀,主動問道:“相公可是還有什麽要囑咐的?”


    徐處仁一雙渾濁的眼睛看著對方,幾度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說道:“宣撫少師天『性』過人,忠勇無雙,為川陝所共仰。更兼王庶、徐良、張浚等都有大才,我雖去職,卻也放心,隻有一樁,不吐不快。”


    徐衛點頭道:“相公但說無妨。”


    徐處仁稍稍沉默,歎道:“這幾年來,四川百姓為了供養西軍,負擔沉重。此番為了反攻,老夫預借兩年民賦,百姓頗有怨言。至於陝西,受多年戰『亂』分裂之苦,戶口銳減,田地荒蕪,城郭殘破,百姓流離。今大戰已畢,正該使百姓休養,恢複耕作行商,短期之內,最好是不要再大舉興兵。”他這麽說,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在宣撫處置司人就有人議論,說徐衛恐怕有進兵河東的打算。


    這些年來,四川以一隅之地,供養數十萬西軍,確實也艱難。朝廷隻是偶爾賞賜,並無常規的財政支持。至於陝西,最富饒的關中平原連年征戰,其他各路又都是些貧瘠山區,無法自給。又特別是這次出征,莫說百姓交納了多少錢糧,隻征發的民夫便有數十萬之眾,這對百姓的影響是何其大?徐衛這番囑咐,專說給管軍的徐衛聽,可見其用心良苦。他是怕徐衛隻管軍事,不掌民政,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為了追求軍功,又馬不停蹄地去打河東,造成百姓無法負擔之重。


    再加上川陝遠離中樞,朝廷的控製相對較弱,自主『性』很強。而在川陝本土來說,軍隊集中在陝西,機構又大多在四川,徐衛本身又是“宣撫副使”,如果他執意要怎麽樣,誰又能把他拖回來?更何況,自己離任後,從製度上講,他和另一位宣撫副使王庶是平級,同為最高長官,因此難免擔心。


    徐衛聽後,默然不語。良久,應允道:“相公放心,陝西全境光複後,自當戮力恢複百業,使百姓安定,斷不會窮兵黷武,自取其禍。”


    聽他這麽表態,徐處仁很高興,撫其臂笑道:“有了徐宣撫這句話,老夫走也走得安心了!”


    兩人又說一陣,徐處仁道:“罷,你也別送了,老夫以複陝之功退去,攤子卻留給你們了,保重。”


    徐衛一甩戰袍,俯首一禮:“相公珍重。”


    送走了徐處仁之後,徐衛沒在綿州多呆,次日便趕回了陝西。雖說徐處仁一走,名義上王庶和他便是川陝最高長官,但他的權限朝廷規定得很清楚,“免簽書本司公事,專一措置緣邊戰守”,也就是說不主持川陝宣撫司日常事務,隻負責軍事。


    這倒不是杭州的人對他有戒心,或者說是,但也並不是針對他個人,而是針對武臣這個群體。王庶開始主持川陝軍政,這人是個忠厚長者,對徐處仁的政策仍繼續推行,並無半點改變。


    延安仍在作戰,韓常本想憑城堅守,可西軍不來攻,就『逼』得他必須主動出擊。金軍奮力想掙脫徐衛設下的牢籠,可王稟和徐洪二位都是久經沙場的宿將,將個延安東城圍得鐵能一桶,無論韓常如何掙紮也衝不開防線。


    二月,徐處仁抵達杭州行朝,受到上至皇帝,下至大臣的禮遇。趙諶親自在皇宮裏設宴,替徐處仁慶功,高度褒獎他經營川陝之功。除了讓他以太傅致仕以外,又賜給豐富的財貨,因他家鄉尚在金人手裏,皇帝打算在杭州給他賜宅第田產,以使其安養天年。


    徐處仁確實厚道,並不貪功,他極力向皇帝陳述,經營川陝王庶徐良等人也是功不可沒,至於軍事上的勝利,則實賴徐衛以及陝西諸帥。皇帝向他介紹了南北議和之事,問他金人虛實,徐處仁據實以告,稱金人已不複當年之勇,越往後,雙方的力量將逐漸持平。皇帝又問他對議和的態度,這位老臣不知是否不願意在致仕以後還卷入朝廷內部的爭執,聲稱自己是外臣,不清楚中央的情況,因此不敢妄語。趙諶也不『逼』他,好生慰勞之後,聽其自便,或留杭州,或往別處。


    徐處仁雖然沒有明確反對議和,但他的話給趙諶下決定以啟發。這位年輕的皇帝也有幾分銳氣,經過再三權衡之後,他決定不稱臣,仍維持宋金兩國之間的“伯侄”關係,以此為前提,接著往下談。


    這個消息一傳出,朝中嘩然。徐紹那一夥積極抗戰派大臣很受鼓舞,不斷上奏皇帝表示堅決擁護。他們普遍認為,就算和談談崩也沒有關係,近年來金國連敗了幾陣,不說傷筋動骨,但至少元氣有虧,不可能馬上發動報複。退一萬步說,它真要傾舉國之兵,咱們陝西有精銳西軍數十萬,荊湖江西又有折郡王何太保統率的神武前後軍十餘萬,趙宣撫的神武中軍亦有數萬之眾,怕他作甚?更有個別激進的向皇帝表示,就算金軍不打,咱們再憋一段時間,也要自己準備北伐。總而言之一個目的,複舊疆,收失地,雪國恥!


    不在中央的前宰相李綱趙鼎也上奏,認為趙官家此番表態,必將極大鼓舞全***民士氣,中興之期,不遠矣。判河南府的秦檜,更是建議由折彥質、徐衛、何灌三位統帥聯合舉兵,主動進攻。


    抗戰派歡掀鼓舞,力主議和的大臣反彈也十分激烈。他們再三警告皇帝,治國不是兒戲,不能意氣用事,拒絕稱臣,等於拒絕議和,必然激怒金人,後果不堪設想。其中尤以部分仍對太上皇趙桓有想法的大臣最為憤慨。


    而金使張通古見大宋方麵態度漸趨強硬,認為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他於二月啟程回國,但臨走時他也沒有把話說死,隻說是回國去請示金帝。但這位極度仇視大宋的前遼臣,一回到燕京,就向金帝完顏亶痛陳江南欺淩金使,囂張跋扈,建議中止和談,發兵攻宋。


    在與權臣完顏宗幹和完顏宗弼哥倆會麵時,他極力陳說不可和談,更不可歸還河南淮西之地,否則後必為患。宗幹宗弼哥倆稱讚了他,但轉過頭來,卻並沒有立即攻擊主和的完顏宗磐。因為他倆也清楚,這幾年太背時了,攻襄漢受挫不說,如今陝西又大敗,如果馬上發兵攻宋,實在負擔不起。


    而完顏宗磐也整了個騎虎難下,議和是他首倡的,如今談成這個樣子,他也覺得顏麵無光。但即便如此,又能怎樣?打嗎?問題是現在沒法打,沒錯,燕雲諸州和女真舊地,還有不少精銳部隊,西邊防線上也還有防禦耶律大石的精兵。但你不可能把這些部隊都集結起來,孤注一擲去攻宋。契丹人現在又在作『亂』,還沒有鎮壓下去,河東更是一鍋沸粥,『逼』得耶律馬五把集結起來部隊又分些出去平『亂』,局勢到了這個地步,現在金國該作的是極力穩固統治,推行各項改革,盡快漢化,而不是在戰場上爭高下,因為現在南方還不具備威脅大金國的實力。


    思前想後,他再次向金帝提出新的方案。不稱臣就算了,繼續維持“伯侄”關係,河南不變,把淮西還給趙宋,那地方本來也是金軍力量最薄弱之所在。南方仍送歲幣,並停止戰爭。兩國休兵罷戰,咱們好埋頭經營。


    盡管和談讓大金國有些下不來台,可宗磐還是得到了朝中很多契丹漢族大臣和部分女真權貴的支持。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向皇帝完顏亶和宗幹宗弼兄弟施加壓力。


    完顏亶遲遲未表態,然二月時,耶律馬五上報,說黃河對岸的宋軍正在蒲津關和風陵渡兩處大肆集結舟師,有進入河東的跡象。這消息一傳回,金國朝野震驚,因為十餘年來,不管宋金之間戰局如何變化,河東河北這兩河之地,都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已經被金人視之為“內地”,如果西軍攻入河東,那還了得?


    完顏亶也有些慌,忙批準了宗幹的建議,不用張通古,另擇使者入宋,再繼和談。


    然而此時,趙諶當然不知道他的強硬已經迫使大金國作出讓步。他正經受著來自方方麵麵的壓力,朝臣的反彈,太上皇的憤怒,讓這位年青的皇帝倍感煩惱,竟病倒在床。朝政大事,俱交首相朱勝非等人主持。


    問題是,朱勝非根本沒有徐紹的魄力和手段,他沒辦法鎮住主戰派,更沒辦法彈壓主和派的大臣,朝中越鬧趙凶,最後發展到對皇帝的批評和攻擊。主和派指責趙諶什麽?不孝!


    這個大帽子,無論在哪個時代,便是千年以後,都是不能承受之重。人可以沒有本事,沒有財富,但不能沒有孝心,一旦一個人被認定不孝,將遭受輿論道德的廣泛譴責。


    很不幸,趙諶“不孝”的大帽子給扣實了。因為他確實長期不過宮去探望太上皇趙桓,趙桓是什麽人?病人,對病中的父親不加探望關切,這不是不孝是什麽?


    你說太上皇當年在位時對道君還過分一些?對不起,那些大臣們認為,道君當年可是想複辟的!這怎麽能一樣?


    禁中,徽猷閣。


    這座閣樓最先建於道君趙佶在位的大觀年間之東京皇宮,用來收藏哲宗皇帝的遺作。行在設鎮江中,仍沿製,再至杭州,閣樓建得少了,但這徽猷閣仍然保留。


    閣內隻一人,皇帝一人。


    趙諶坐在書架旁的案桌後,他麵前的桌上十分淩『亂』。哲宗皇帝生前所發的詔命,批複的奏章,創作的文集,都擺在案上。


    趙諶坐於禦椅,身體往前傾,雙手撐著腦袋,眼神呆滯,根本沒在閱讀。他在這徽猷閣裏已經呆了一個多時辰,他實在不想出去麵對那些咆哮的大臣,也不想看千篇一律規勸他的奏本。他本想到收藏伯祖遺作地方來,想看看當年這位很有作為的伯祖是怎麽應對困難的,可他卻沒找到答案。


    直到此刻,他還是堅持認為自己作得沒錯。襄漢陝西都打勝仗,朕為什麽要稱臣?朕若是向北一跪,置折彥質徐衛這些軍隊統帥於何地?置陣亡將士的英靈於何地?置曆代先祖的尊嚴於何地?


    現在已經不是當年老爹被追得到處逃竄的年代了。以汾陽郡王折彥質為代表的武臣們已經能打了,金人不是不可戰勝,朕為什麽要屈膝下跪?


    幾聲緩慢的敲門聲響起,一個尖細的聲音道:“官家,小奴有急事稟報。”


    “何事?”趙諶麵無表情地問道。


    門開處,內侍同都知沈擇小跑著進來,至皇帝麵前一禮,小聲道:“官家,徐太師怕是不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