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宮筵(二)
『肥義……』
在寂靜的殿內,趙主父看向趙相肥義的目光中,閃過一絲失望。
曾幾何時,肥義是鼎力支持他的重臣。
想當年趙主父初繼位時,趙國麵臨秦、魏、齊、楚、燕五國的瓜分危機,是肥義為他出謀劃策,拉攏韓國、宋國,賄賂婁煩、越國,這才使趙國化解為難,使得趙主父平穩地度過了王權傳遞最艱難的初期。
再到施行「胡服騎射」改革的時候,趙主父的叔父趙成,以及趙造、趙俊等趙氏王族子弟,為了保留手中的權力,皆反對趙主父提倡的胡服改革,又是肥義在旁支持他,勸說他。
「……“臣聽聞,做起事情猶豫不決就無法成功,行動在即卻顧慮重重就不會成名。現在大王既然下定決心背棄世俗偏見,就不要去顧慮天下人的非議。……」
這一番話,趙主父至今仍念念不忘。
毫不誇張地說,肥義是趙雍迄今為止最信任的臣子。
然而,這樣一位最讓他信任的臣子,今日卻首先站出來反對他,這讓趙主父感到莫名的失望與傷感。
而此時的肥義,想來也沒有猜到趙主父的心情,一臉激動,義正言辭地說道:“臣聞,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天下豈有‘一國二王’之理?請主父務必收回成命,此乃亂我趙國之言!”
旋即,趙主父的王叔、安平君趙成亦開口說道:“國相所言極是。”
隨後,有包括奉陽君李兌等人在內的數人起身應和肥義、趙成。
“那是何人?”
期間蒙仲指著一名與安平君趙成年紀相仿的老者,低聲詢問田不禋道。
田不禋瞧了一眼,壓低聲音解釋道:“乃「陽文君趙豹」,亦乃趙主父的王叔。”
【注:趙國這段時期有兩個趙豹,一個即趙雍的叔父陽文君趙豹,還有一人即趙雍的兒子,趙王何同父同母的弟弟,日後的平陽君趙豹。】
搖了搖頭,田不禋低聲對蒙仲說道:“安平君趙成、陽文君趙豹、奉陽君李兌,還有肥義,這四人皆是趙肅侯生前時的重臣,且都擔任過趙國的國相之位,趙主父……”
說到這裏,他的話戛然而止,因為他不知該如何評價趙主父方才的行為。
雖然他亦希望公子趙章真能成為代王,但他實在不敢奢望,因為他知道朝中肯定有人會反對,而且是連他都得罪不起的趙國重臣。
『趙主父究竟在想什麽呢?莫非他是故意想試試究竟都有誰會反對他麽?』
田不禋捋著兩撇小胡子,暗自揣測著趙主父的想法。
“夠了!”
麵對著肥義、趙成、李兌、趙豹等人的反對,趙主父憤然一拍麵前的案幾。
不得不說,趙主父殿內諸臣麵前還是有莫大的威懾力,這不,在他憤然地一拍案幾後,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亂我趙國之言?”
趙主父冷冷掃了一眼肥義、趙成、李兌、趙豹,沉聲喝道:“爾等這話,說的可是我趙雍麽?!我趙雍在位近三十年,西結秦國,東抗齊國,促成「趙秦」、「趙宋」、「趙燕」諸盟,魏罃亦向我趙雍低頭,此後敗林胡、敗匈奴、敗婁煩,攻亡中山國,我趙雍赫赫功勞,足以媲美任何一位先祖!……今日你等卻說,我趙雍亂國?唔?!”
麵對著趙主父那淩厲的眼神,趙成、李兌、趙豹等人不約而同地轉移了視線,不敢跟眼前這位他趙國的雄主接觸目光。
他們此刻在意識到,眼前的趙雍,那可不是十五歲初繼位時的那個趙雍,而是使他趙國強大到竟能介入秦國立嗣之事的雄主——普天之下,誰能逼迫強大的秦國改變太子儲君的冊立?
唯有他趙國的君主趙雍!
僅一言,便讓秦國棄公子芾、迎接在燕國作為質子的公子稷繼位,使趙秦兩國從此結成了穩固的同盟,使趙國從那至今再無一場戰爭。
“是你令趙國變得似今日般強盛?”趙主父手指著安平君趙成質問道。
趙成低頭不語。
“還是你令趙國變得似今日般強盛?”趙主父再次用手指向奉陽君李兌。
李兌默然不語。
包括他們在內,在場所有人都必須承認,趙主父絕對是曆代趙君中最英明神武的那幾位,是他將趙肅侯事後變得衰弱的趙國,發展到似今時今日這般足以影響天下局勢的地步。
此時,隻見趙主父轉頭看向趙王何,問道:“我兒意下如何?”
趙王何張口結舌,在父親近乎逼迫的目光下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識看向肥義,卻見後者不斷地搖頭示意,於是他咽了咽唾沫,鼓起勇氣說道:“兒子認為……國相大人所言……不無道理……”
“你難道就忍心年長你十歲的兄長,在你麵前卑躬屈膝麽?”趙主父失望地說道。
“我……”趙王何不知該如何回答。
見此,肥義生怕趙王何一事失言使這件事無法返回,大聲說道:“君上與公子章雖乃手足,然君臣有別,手足情誼斷不能亂祖宗法製,否則日後必有禍端!”
此時殿內,唯獨趙相肥義依舊目不轉睛地直視著趙主父。
因為他心中無愧。
不同於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陽文君趙豹幾人,肥義乃白狄出身,受趙雍之父趙肅侯器重而成為趙國的重臣,他身背後並沒有龐大的家族負累,也從來沒有做過損公肥私的事,他今日之所以站在趙主父的對麵,隻是因為他曾經受趙主父囑托,盡心盡力地輔佐新君趙何。
僅此而已!
深吸一口氣,他目視著趙主父沉聲說道:“主父,當年您吩咐臣下輔佐新君時曾叮囑我,莫要改變宗旨,莫要改變心意,堅守心誌始終如一,直到這具殘軀入土。這番叮囑告誡,肥義終不敢忘,是故今日臣下提出反對。”
“……”趙主父眼眸閃過一絲異色。
他微微有些動容,因為他也沒想到,他曾經囑咐肥義的話,後者竟然牢牢記在心中。
『肥義……』
在寂靜的殿內,趙主父看向趙相肥義的目光中,閃過一絲失望。
曾幾何時,肥義是鼎力支持他的重臣。
想當年趙主父初繼位時,趙國麵臨秦、魏、齊、楚、燕五國的瓜分危機,是肥義為他出謀劃策,拉攏韓國、宋國,賄賂婁煩、越國,這才使趙國化解為難,使得趙主父平穩地度過了王權傳遞最艱難的初期。
再到施行「胡服騎射」改革的時候,趙主父的叔父趙成,以及趙造、趙俊等趙氏王族子弟,為了保留手中的權力,皆反對趙主父提倡的胡服改革,又是肥義在旁支持他,勸說他。
「……“臣聽聞,做起事情猶豫不決就無法成功,行動在即卻顧慮重重就不會成名。現在大王既然下定決心背棄世俗偏見,就不要去顧慮天下人的非議。……」
這一番話,趙主父至今仍念念不忘。
毫不誇張地說,肥義是趙雍迄今為止最信任的臣子。
然而,這樣一位最讓他信任的臣子,今日卻首先站出來反對他,這讓趙主父感到莫名的失望與傷感。
而此時的肥義,想來也沒有猜到趙主父的心情,一臉激動,義正言辭地說道:“臣聞,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天下豈有‘一國二王’之理?請主父務必收回成命,此乃亂我趙國之言!”
旋即,趙主父的王叔、安平君趙成亦開口說道:“國相所言極是。”
隨後,有包括奉陽君李兌等人在內的數人起身應和肥義、趙成。
“那是何人?”
期間蒙仲指著一名與安平君趙成年紀相仿的老者,低聲詢問田不禋道。
田不禋瞧了一眼,壓低聲音解釋道:“乃「陽文君趙豹」,亦乃趙主父的王叔。”
【注:趙國這段時期有兩個趙豹,一個即趙雍的叔父陽文君趙豹,還有一人即趙雍的兒子,趙王何同父同母的弟弟,日後的平陽君趙豹。】
搖了搖頭,田不禋低聲對蒙仲說道:“安平君趙成、陽文君趙豹、奉陽君李兌,還有肥義,這四人皆是趙肅侯生前時的重臣,且都擔任過趙國的國相之位,趙主父……”
說到這裏,他的話戛然而止,因為他不知該如何評價趙主父方才的行為。
雖然他亦希望公子趙章真能成為代王,但他實在不敢奢望,因為他知道朝中肯定有人會反對,而且是連他都得罪不起的趙國重臣。
『趙主父究竟在想什麽呢?莫非他是故意想試試究竟都有誰會反對他麽?』
田不禋捋著兩撇小胡子,暗自揣測著趙主父的想法。
“夠了!”
麵對著肥義、趙成、李兌、趙豹等人的反對,趙主父憤然一拍麵前的案幾。
不得不說,趙主父殿內諸臣麵前還是有莫大的威懾力,這不,在他憤然地一拍案幾後,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亂我趙國之言?”
趙主父冷冷掃了一眼肥義、趙成、李兌、趙豹,沉聲喝道:“爾等這話,說的可是我趙雍麽?!我趙雍在位近三十年,西結秦國,東抗齊國,促成「趙秦」、「趙宋」、「趙燕」諸盟,魏罃亦向我趙雍低頭,此後敗林胡、敗匈奴、敗婁煩,攻亡中山國,我趙雍赫赫功勞,足以媲美任何一位先祖!……今日你等卻說,我趙雍亂國?唔?!”
麵對著趙主父那淩厲的眼神,趙成、李兌、趙豹等人不約而同地轉移了視線,不敢跟眼前這位他趙國的雄主接觸目光。
他們此刻在意識到,眼前的趙雍,那可不是十五歲初繼位時的那個趙雍,而是使他趙國強大到竟能介入秦國立嗣之事的雄主——普天之下,誰能逼迫強大的秦國改變太子儲君的冊立?
唯有他趙國的君主趙雍!
僅一言,便讓秦國棄公子芾、迎接在燕國作為質子的公子稷繼位,使趙秦兩國從此結成了穩固的同盟,使趙國從那至今再無一場戰爭。
“是你令趙國變得似今日般強盛?”趙主父手指著安平君趙成質問道。
趙成低頭不語。
“還是你令趙國變得似今日般強盛?”趙主父再次用手指向奉陽君李兌。
李兌默然不語。
包括他們在內,在場所有人都必須承認,趙主父絕對是曆代趙君中最英明神武的那幾位,是他將趙肅侯事後變得衰弱的趙國,發展到似今時今日這般足以影響天下局勢的地步。
此時,隻見趙主父轉頭看向趙王何,問道:“我兒意下如何?”
趙王何張口結舌,在父親近乎逼迫的目光下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識看向肥義,卻見後者不斷地搖頭示意,於是他咽了咽唾沫,鼓起勇氣說道:“兒子認為……國相大人所言……不無道理……”
“你難道就忍心年長你十歲的兄長,在你麵前卑躬屈膝麽?”趙主父失望地說道。
“我……”趙王何不知該如何回答。
見此,肥義生怕趙王何一事失言使這件事無法返回,大聲說道:“君上與公子章雖乃手足,然君臣有別,手足情誼斷不能亂祖宗法製,否則日後必有禍端!”
此時殿內,唯獨趙相肥義依舊目不轉睛地直視著趙主父。
因為他心中無愧。
不同於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陽文君趙豹幾人,肥義乃白狄出身,受趙雍之父趙肅侯器重而成為趙國的重臣,他身背後並沒有龐大的家族負累,也從來沒有做過損公肥私的事,他今日之所以站在趙主父的對麵,隻是因為他曾經受趙主父囑托,盡心盡力地輔佐新君趙何。
僅此而已!
深吸一口氣,他目視著趙主父沉聲說道:“主父,當年您吩咐臣下輔佐新君時曾叮囑我,莫要改變宗旨,莫要改變心意,堅守心誌始終如一,直到這具殘軀入土。這番叮囑告誡,肥義終不敢忘,是故今日臣下提出反對。”
“……”趙主父眼眸閃過一絲異色。
他微微有些動容,因為他也沒想到,他曾經囑咐肥義的話,後者竟然牢牢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