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蒙仲與田章(三) 二合一
樗裏疾,即嬴疾,因居住在秦國的「樗裏」,是故被稱為樗裏疾、或樗裏子。
論出身,嬴疾乃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庶子,「秦惠王嬴駟」同父異母的弟弟。
秦孝公與秦惠王父子,皆是秦國的明君雄主,相比較趙國的雄主「趙肅侯趙語」,秦孝公更為傑出,他重用「衛鞅」實施變法,努力治理國家,為今日秦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說父輩是秦孝公更為出色,但他們的繼任者,即秦孝公之子秦惠王嬴駟,與趙肅侯之子「趙武靈王趙雍」,在才能、膽略確實不相上下,但非常關鍵的是,秦惠王嬴駟年僅四十六歲便過世了,他過世的時候,趙武靈王趙雍剛剛二十九歲,正值壯年。
正因為秦惠王嬴駟的過世、且之後的繼承者「秦武王嬴蕩」因為跑到周國舉鼎,年僅二十三歲就過世,使秦國在短短幾年內連續失去兩位君主,這才被趙武靈王抓住機會,趁機帶領趙國崛起。
當時或有人稱,當時的趙國,是六國中唯一可以抵擋秦國西進的國家,但很遺憾的是,在十六年後,趙武靈王趙雍亦因為陷入兩個兒子的奪權內亂而喪命,死時年僅四十五歲,這讓人不禁為之感歎:上天不佑賢君,秦惠王如此,趙武靈王亦如此。
再說嬴疾,秦惠王嬴駟初繼位後,做了兩樁事,第一樁,即殺掉商君衛鞅;而第二樁,即提拔他所信賴的兄弟嬴華、嬴疾二人,授予兩者兵權,協助他統治國家。
當時秦人皆稱,嬴華勇武、嬴疾多智,這兄弟倆,都是秦惠王嬴駟當初最倚重的左膀右臂。
秦惠王八年時,正值「齊楚爭雄」的階段,當時曾強橫一時的魏國,因為馬陵一戰徹底衰弱,而齊國則強勢崛起,因此魏相惠施促成了「徐州相王」,使秦魏相互承認對方的王位,且以「一同合力討伐楚國」為條件,使齊國同意與魏國結盟。
然而此事卻引起了楚國的極大憤怒,於是在次年,楚國的君主楚威王,便親自率領大軍征討齊國,當時齊楚兩國在徐州展開大戰,最終齊國戰敗,楚國步入了巔峰時期,實力空前強大。
不過因為齊相田嬰親自出麵勸說楚威王,楚齊兩國最終和解。
而此時,見楚國竟然擊敗了齊國,魏韓兩國便立刻倒向楚國,並勸說楚威王討伐秦國,試圖借楚國的力量來抵擋秦國——畢竟這會兒,正是大丈夫張儀在魏國大出風頭的時候,魏國雖然死扛著不肯屈服秦國,但也被秦國打地極其被動,因此希望借助楚國的力量來對抗秦國。
於是在公孫衍的組織下,楚、齊、趙、魏、韓、燕六國以及後來加入進攻秦國行列的義渠,很快就形成了七國合縱討伐秦國的局麵,秦國麵臨自秦惠王嬴駟繼位以來最大的危機。
在這等危機麵前,秦惠王始終沒有屈服,他任命近幾年在攻打魏國的戰爭中逐漸展露頭角的嬴疾擔任主將,率領秦軍抗拒諸國聯軍的進攻,最終艱難擊退了各壞異心的聯軍。
至此,嬴疾與嬴華兄弟名聲大漲。
而在此期間,魏韓兩國見合縱戰敗,再加上有張儀出使魏國,頻頻對魏國施加壓力,導致魏、韓兩國再次倒向了秦國。
為了對抗秦、魏、韓三國聯盟,楚國決定與齊國結盟,以默許齊國占領即將發生「子之內亂」的燕國為條件,換取齊國鼎力幫助楚國對抗秦國。
此時的中原,便形成了「秦魏韓聯盟」對抗「齊楚聯盟」的主流形勢。
其中,早已結下「趙宋聯盟」的趙國與宋國,則隔岸觀火,坐看秦、楚、齊三方角力;至於燕國,則因為陷入了「子之內亂」而自顧不暇。
此時的趙國,尚未開始發力,且齊國亦希望將趙國拉攏到己方陣營,但是,齊國想要趁燕國內亂趁機吞並燕國的行為,卻引起了趙國君主趙雍的警惕,畢竟齊國一旦成功吞並燕國,對趙國的威脅自然是大大增加。
於是趙雍便暗中聯合秦國,阻止齊國吞並燕國——這使得趙國後來哪怕被迫被齊國卷入聯合攻伐秦國的隊伍中,亦是出工不出力。
結果,由於燕國人的反抗,縱使名將匡章在五十日內覆亡了整個燕國,也無法徹底使燕人降服,不得不率軍退回國內。
而在齊國謀取燕國的期間,秦國亦做了一件大事,即派張儀設法破壞楚國與齊國的聯盟關係,這即赫赫有名的「商於六百裏地」的事件——口似懸河的張儀,以「秦國願意割讓商於六百裏地給楚國」作為條件,騙取楚懷王主動與齊國斷絕關係,結果在事後,張儀卻拒不承認此事,隻推說六裏地。
此事讓楚懷王大怒,便傾盡舉國兵力攻伐秦國,這即大名鼎鼎的「秦楚丹陽之戰」。
這場戰爭,楚國最終戰敗,陣亡八萬精銳,驚地魏、韓兩國迫於秦使張儀的威脅,不得不再次倒向秦國,直到數年後秦惠王過世,厭惡說客的秦武王繼位,且將張儀驅逐,魏韓兩國這才回到齊國的陣營。
而在「秦楚丹陽之戰」期間,齊國見秦楚兩國發生戰鬥,便趁機攜裹趙、宋兩**隊攻打當時已倒向秦國的魏國。
由於那時趙國已與秦國有了私底下的盟約,是故故意拖延,遲遲不至,而與趙國一個鼻子出氣的宋國,則幹脆徹徹底底地陰了一把齊國。
此事發生於丹陽之戰後,為了支援魏國,剛剛在「丹陽」擊敗楚國的秦將嬴疾,便立刻率軍前往魏國,與韓國的上將「韓馮」一同救援魏國。
隨後,嬴疾率軍於濮水一帶與齊軍對峙,然而就在雙方即將決戰時,作為齊軍側翼的宋軍,突然臨陣後撤,導致齊國側方空虛。
期間,秦將嬴疾趁機親自率隊迅速進入宋軍的陣地,一舉擊敗齊軍,逼得田章這等名將亦隻能狼狽逃亡。
不得不說,這是田章至今為止唯一的一場敗仗——吞並燕國那場不能算,那是齊國抵不住秦趙魏韓諸國的壓力而主動撤兵的——亦是他此生最狼狽的一場敗仗。
但是對於這場敗仗,田章輸得並不服氣,畢竟歸咎當年他戰敗的關鍵原因,乃是暗中與秦國有聯係的宋軍臨陣後撤,徹徹底底地陰了他一把。
當然,這個不服氣,隻是說田章自認為當時那一場仗他敗地冤枉,畢竟他是被宋**隊擺了一道,並不意味著他就有把握擊敗嬴疾。
就算沒有宋**隊臨陣後撤這件事,其實他也沒有什麽把握擊敗嬴疾。
畢竟在濮水決戰之前,他就跟嬴疾有過多次小規模的交鋒與試探,可從頭到尾,田章都沒有從對麵那個被秦人稱作“智將”的嬴疾手中占到半點便宜,就仿佛嬴疾每每都能徹底看破他的意圖。
不誇張地說,當時放眼天下,唯獨嬴疾能讓田章感受這種“處處受製”的感覺,而除此之外,其餘諸國將領都無法讓他感受到這種無力。
時隔十六七年,被田章暗暗視為勁敵的嬴疾,早已因病而故,可沒想到在宋國的逼陽,田章卻再次感受到了當年麵對嬴疾時的那種錯覺,就仿佛對麵那個“宋軍主將”,亦能像嬴疾那般,每每看穿他的意圖,這讓田章燃起了濃濃的戰意。
雖然他很清楚對麵的“宋軍主將”不可能會是嬴疾,但由於這兩人給田章的感覺非常相似,這使得田章有意無意地將對麵的宋軍主將當成了嬴疾,想以擊敗這個“假嬴疾”,來紓解他心中再無機會擊敗已過世的嬴疾的遺憾。
而就在他率軍返回二十裏營,思索著如何擊敗對麵那個酷似嬴疾的宋軍主將時,正巧有此前派出去的細作回營向他稟報要事。
“啟稟章子,據我等打探,太子戴武似乎有意在逼陽一帶築建城池。”說著,那名細作便從懷中取出一份地圖,遞給田章。
“築城?”
田章皺了皺眉,接過那塊繪著地圖的布仔細觀望,隻見在這份地圖上,清晰繪有標注著「逼陽」二字的城池,而在其四周,在地形比較緊要的地方,則畫著幾個叉叉,據細作所言,皆是宋國準備築造城池的大致地點。
『這個時候築城?而且看樣子還要一口氣築造數座城池?這……這有什麽意義麽?』
田章皺著眉頭沉思著。
正巧此時田觸、田達二人撩帳走入,在得知情況後,忍不住嘲笑道:“宋人還真是難以理喻,我軍都已經攻到逼陽了,他才想著在附近築城阻擋我軍,不覺得為時已晚麽?哼,不等他建成城池,我軍早已攻陷逼陽了!”
『……是啊。』
田章聞言暗自點了點頭。
他也覺得宋人此時在逼陽一帶築城毫無必要,除非對麵的宋人自信他齊軍無法攻克逼陽。
『是自認為我軍無法攻陷逼陽麽?看來對麵的‘嬴疾’很有把握啊……』
因為至今都不清楚對麵的宋軍主將到底是誰,田章幹脆就以曾經的宿敵“嬴疾”代稱,畢竟二者給他的感覺非常相似。
在暗自冷哼一聲後,田章隨後將手中的地圖放入懷中,走到帳內的矮桌旁,俯身審視行軍圖。
期間,他的目光起初匯聚於逼陽,旋即徐徐深入宋國的腹地,最終定格在宋國的王都彭城。
『今日我攻戴不勝,你居然不救,可若我進兵彭城,你還能如此鎮定麽?』
想到這裏,田章當即招來部將鄒習,對後者吩咐道:“鄒習,我命你率領三萬軍隊,繞過逼陽,進逼彭城。”說著,他又對鄒習附耳囑咐了幾句。
“遵令。”鄒習抱拳接令,退出帳外準備出征。
而此時,田章又叮囑田觸、田達二人道:“田觸、田達,我命你二人各率一萬兵卒,做好隨時進攻逼陽的準備。”
“喏!”
田觸、田達二人抱拳領命。
當晚,按照田章的吩咐,鄒習率領著三萬名手持火把的兵卒,越過逼陽深入宋國腹地。
三萬名兵卒手持火把走在夜裏,這是什麽概念?這意味著逼陽城上的宋軍隻要不是瞎子,哪怕隔著十幾裏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這不,逼陽城上看到這一幕的宋軍士卒們,立刻將此事稟報太子戴武,驚地太子戴武當即帶著蒙仲、樂毅二人上城牆觀瞧。
當遠遠看到具體不知數量幾何的敵軍舉著火把,迂回繞過逼陽深入宋國腹地,遠遠看去仿佛一條蜿蜒綿長的火蛇,太子戴武麵色頓變,驚呼道:“齊軍莫非欲奇襲彭城麽?!……蒙卿,這可如何是好?”
蒙仲淡定地掃了兩眼遠方的那條火龍,旋即笑著對太子戴武說道:“太子,那隻是齊軍欲蓋彌彰的詭計而已,當做沒看到即可,我等回城內去吧。”
太子戴武不明白蒙仲的意思,皺著眉頭驚疑地說道:“蒙卿,齊軍明擺著就是打算偷襲彭城啊,這如何能視而不見?”
考慮到太子戴武並沒有領兵作戰的經驗,蒙仲遂耐心解釋道:“不,太子,這隻是齊軍的詭計,目的則是為了騙我等出城。……您根本無需擔心彭城,據我等近幾日觀察,田章麾下僅五萬兵卒左右,縱使全部前往襲擊彭城又如何?難道就能一舉攻陷彭城了?彭城最起碼還有兩萬餘兵力,更別說當地各家族的族兵,區區五萬齊軍,根本無法攻克彭城,田章乃當世名將,他不會不清楚此事,因此,他派兵襲擊彭城的可能性極低,這是其一。至於其二……”
樗裏疾,即嬴疾,因居住在秦國的「樗裏」,是故被稱為樗裏疾、或樗裏子。
論出身,嬴疾乃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庶子,「秦惠王嬴駟」同父異母的弟弟。
秦孝公與秦惠王父子,皆是秦國的明君雄主,相比較趙國的雄主「趙肅侯趙語」,秦孝公更為傑出,他重用「衛鞅」實施變法,努力治理國家,為今日秦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說父輩是秦孝公更為出色,但他們的繼任者,即秦孝公之子秦惠王嬴駟,與趙肅侯之子「趙武靈王趙雍」,在才能、膽略確實不相上下,但非常關鍵的是,秦惠王嬴駟年僅四十六歲便過世了,他過世的時候,趙武靈王趙雍剛剛二十九歲,正值壯年。
正因為秦惠王嬴駟的過世、且之後的繼承者「秦武王嬴蕩」因為跑到周國舉鼎,年僅二十三歲就過世,使秦國在短短幾年內連續失去兩位君主,這才被趙武靈王抓住機會,趁機帶領趙國崛起。
當時或有人稱,當時的趙國,是六國中唯一可以抵擋秦國西進的國家,但很遺憾的是,在十六年後,趙武靈王趙雍亦因為陷入兩個兒子的奪權內亂而喪命,死時年僅四十五歲,這讓人不禁為之感歎:上天不佑賢君,秦惠王如此,趙武靈王亦如此。
再說嬴疾,秦惠王嬴駟初繼位後,做了兩樁事,第一樁,即殺掉商君衛鞅;而第二樁,即提拔他所信賴的兄弟嬴華、嬴疾二人,授予兩者兵權,協助他統治國家。
當時秦人皆稱,嬴華勇武、嬴疾多智,這兄弟倆,都是秦惠王嬴駟當初最倚重的左膀右臂。
秦惠王八年時,正值「齊楚爭雄」的階段,當時曾強橫一時的魏國,因為馬陵一戰徹底衰弱,而齊國則強勢崛起,因此魏相惠施促成了「徐州相王」,使秦魏相互承認對方的王位,且以「一同合力討伐楚國」為條件,使齊國同意與魏國結盟。
然而此事卻引起了楚國的極大憤怒,於是在次年,楚國的君主楚威王,便親自率領大軍征討齊國,當時齊楚兩國在徐州展開大戰,最終齊國戰敗,楚國步入了巔峰時期,實力空前強大。
不過因為齊相田嬰親自出麵勸說楚威王,楚齊兩國最終和解。
而此時,見楚國竟然擊敗了齊國,魏韓兩國便立刻倒向楚國,並勸說楚威王討伐秦國,試圖借楚國的力量來抵擋秦國——畢竟這會兒,正是大丈夫張儀在魏國大出風頭的時候,魏國雖然死扛著不肯屈服秦國,但也被秦國打地極其被動,因此希望借助楚國的力量來對抗秦國。
於是在公孫衍的組織下,楚、齊、趙、魏、韓、燕六國以及後來加入進攻秦國行列的義渠,很快就形成了七國合縱討伐秦國的局麵,秦國麵臨自秦惠王嬴駟繼位以來最大的危機。
在這等危機麵前,秦惠王始終沒有屈服,他任命近幾年在攻打魏國的戰爭中逐漸展露頭角的嬴疾擔任主將,率領秦軍抗拒諸國聯軍的進攻,最終艱難擊退了各壞異心的聯軍。
至此,嬴疾與嬴華兄弟名聲大漲。
而在此期間,魏韓兩國見合縱戰敗,再加上有張儀出使魏國,頻頻對魏國施加壓力,導致魏、韓兩國再次倒向了秦國。
為了對抗秦、魏、韓三國聯盟,楚國決定與齊國結盟,以默許齊國占領即將發生「子之內亂」的燕國為條件,換取齊國鼎力幫助楚國對抗秦國。
此時的中原,便形成了「秦魏韓聯盟」對抗「齊楚聯盟」的主流形勢。
其中,早已結下「趙宋聯盟」的趙國與宋國,則隔岸觀火,坐看秦、楚、齊三方角力;至於燕國,則因為陷入了「子之內亂」而自顧不暇。
此時的趙國,尚未開始發力,且齊國亦希望將趙國拉攏到己方陣營,但是,齊國想要趁燕國內亂趁機吞並燕國的行為,卻引起了趙國君主趙雍的警惕,畢竟齊國一旦成功吞並燕國,對趙國的威脅自然是大大增加。
於是趙雍便暗中聯合秦國,阻止齊國吞並燕國——這使得趙國後來哪怕被迫被齊國卷入聯合攻伐秦國的隊伍中,亦是出工不出力。
結果,由於燕國人的反抗,縱使名將匡章在五十日內覆亡了整個燕國,也無法徹底使燕人降服,不得不率軍退回國內。
而在齊國謀取燕國的期間,秦國亦做了一件大事,即派張儀設法破壞楚國與齊國的聯盟關係,這即赫赫有名的「商於六百裏地」的事件——口似懸河的張儀,以「秦國願意割讓商於六百裏地給楚國」作為條件,騙取楚懷王主動與齊國斷絕關係,結果在事後,張儀卻拒不承認此事,隻推說六裏地。
此事讓楚懷王大怒,便傾盡舉國兵力攻伐秦國,這即大名鼎鼎的「秦楚丹陽之戰」。
這場戰爭,楚國最終戰敗,陣亡八萬精銳,驚地魏、韓兩國迫於秦使張儀的威脅,不得不再次倒向秦國,直到數年後秦惠王過世,厭惡說客的秦武王繼位,且將張儀驅逐,魏韓兩國這才回到齊國的陣營。
而在「秦楚丹陽之戰」期間,齊國見秦楚兩國發生戰鬥,便趁機攜裹趙、宋兩**隊攻打當時已倒向秦國的魏國。
由於那時趙國已與秦國有了私底下的盟約,是故故意拖延,遲遲不至,而與趙國一個鼻子出氣的宋國,則幹脆徹徹底底地陰了一把齊國。
此事發生於丹陽之戰後,為了支援魏國,剛剛在「丹陽」擊敗楚國的秦將嬴疾,便立刻率軍前往魏國,與韓國的上將「韓馮」一同救援魏國。
隨後,嬴疾率軍於濮水一帶與齊軍對峙,然而就在雙方即將決戰時,作為齊軍側翼的宋軍,突然臨陣後撤,導致齊國側方空虛。
期間,秦將嬴疾趁機親自率隊迅速進入宋軍的陣地,一舉擊敗齊軍,逼得田章這等名將亦隻能狼狽逃亡。
不得不說,這是田章至今為止唯一的一場敗仗——吞並燕國那場不能算,那是齊國抵不住秦趙魏韓諸國的壓力而主動撤兵的——亦是他此生最狼狽的一場敗仗。
但是對於這場敗仗,田章輸得並不服氣,畢竟歸咎當年他戰敗的關鍵原因,乃是暗中與秦國有聯係的宋軍臨陣後撤,徹徹底底地陰了他一把。
當然,這個不服氣,隻是說田章自認為當時那一場仗他敗地冤枉,畢竟他是被宋**隊擺了一道,並不意味著他就有把握擊敗嬴疾。
就算沒有宋**隊臨陣後撤這件事,其實他也沒有什麽把握擊敗嬴疾。
畢竟在濮水決戰之前,他就跟嬴疾有過多次小規模的交鋒與試探,可從頭到尾,田章都沒有從對麵那個被秦人稱作“智將”的嬴疾手中占到半點便宜,就仿佛嬴疾每每都能徹底看破他的意圖。
不誇張地說,當時放眼天下,唯獨嬴疾能讓田章感受這種“處處受製”的感覺,而除此之外,其餘諸國將領都無法讓他感受到這種無力。
時隔十六七年,被田章暗暗視為勁敵的嬴疾,早已因病而故,可沒想到在宋國的逼陽,田章卻再次感受到了當年麵對嬴疾時的那種錯覺,就仿佛對麵那個“宋軍主將”,亦能像嬴疾那般,每每看穿他的意圖,這讓田章燃起了濃濃的戰意。
雖然他很清楚對麵的“宋軍主將”不可能會是嬴疾,但由於這兩人給田章的感覺非常相似,這使得田章有意無意地將對麵的宋軍主將當成了嬴疾,想以擊敗這個“假嬴疾”,來紓解他心中再無機會擊敗已過世的嬴疾的遺憾。
而就在他率軍返回二十裏營,思索著如何擊敗對麵那個酷似嬴疾的宋軍主將時,正巧有此前派出去的細作回營向他稟報要事。
“啟稟章子,據我等打探,太子戴武似乎有意在逼陽一帶築建城池。”說著,那名細作便從懷中取出一份地圖,遞給田章。
“築城?”
田章皺了皺眉,接過那塊繪著地圖的布仔細觀望,隻見在這份地圖上,清晰繪有標注著「逼陽」二字的城池,而在其四周,在地形比較緊要的地方,則畫著幾個叉叉,據細作所言,皆是宋國準備築造城池的大致地點。
『這個時候築城?而且看樣子還要一口氣築造數座城池?這……這有什麽意義麽?』
田章皺著眉頭沉思著。
正巧此時田觸、田達二人撩帳走入,在得知情況後,忍不住嘲笑道:“宋人還真是難以理喻,我軍都已經攻到逼陽了,他才想著在附近築城阻擋我軍,不覺得為時已晚麽?哼,不等他建成城池,我軍早已攻陷逼陽了!”
『……是啊。』
田章聞言暗自點了點頭。
他也覺得宋人此時在逼陽一帶築城毫無必要,除非對麵的宋人自信他齊軍無法攻克逼陽。
『是自認為我軍無法攻陷逼陽麽?看來對麵的‘嬴疾’很有把握啊……』
因為至今都不清楚對麵的宋軍主將到底是誰,田章幹脆就以曾經的宿敵“嬴疾”代稱,畢竟二者給他的感覺非常相似。
在暗自冷哼一聲後,田章隨後將手中的地圖放入懷中,走到帳內的矮桌旁,俯身審視行軍圖。
期間,他的目光起初匯聚於逼陽,旋即徐徐深入宋國的腹地,最終定格在宋國的王都彭城。
『今日我攻戴不勝,你居然不救,可若我進兵彭城,你還能如此鎮定麽?』
想到這裏,田章當即招來部將鄒習,對後者吩咐道:“鄒習,我命你率領三萬軍隊,繞過逼陽,進逼彭城。”說著,他又對鄒習附耳囑咐了幾句。
“遵令。”鄒習抱拳接令,退出帳外準備出征。
而此時,田章又叮囑田觸、田達二人道:“田觸、田達,我命你二人各率一萬兵卒,做好隨時進攻逼陽的準備。”
“喏!”
田觸、田達二人抱拳領命。
當晚,按照田章的吩咐,鄒習率領著三萬名手持火把的兵卒,越過逼陽深入宋國腹地。
三萬名兵卒手持火把走在夜裏,這是什麽概念?這意味著逼陽城上的宋軍隻要不是瞎子,哪怕隔著十幾裏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這不,逼陽城上看到這一幕的宋軍士卒們,立刻將此事稟報太子戴武,驚地太子戴武當即帶著蒙仲、樂毅二人上城牆觀瞧。
當遠遠看到具體不知數量幾何的敵軍舉著火把,迂回繞過逼陽深入宋國腹地,遠遠看去仿佛一條蜿蜒綿長的火蛇,太子戴武麵色頓變,驚呼道:“齊軍莫非欲奇襲彭城麽?!……蒙卿,這可如何是好?”
蒙仲淡定地掃了兩眼遠方的那條火龍,旋即笑著對太子戴武說道:“太子,那隻是齊軍欲蓋彌彰的詭計而已,當做沒看到即可,我等回城內去吧。”
太子戴武不明白蒙仲的意思,皺著眉頭驚疑地說道:“蒙卿,齊軍明擺著就是打算偷襲彭城啊,這如何能視而不見?”
考慮到太子戴武並沒有領兵作戰的經驗,蒙仲遂耐心解釋道:“不,太子,這隻是齊軍的詭計,目的則是為了騙我等出城。……您根本無需擔心彭城,據我等近幾日觀察,田章麾下僅五萬兵卒左右,縱使全部前往襲擊彭城又如何?難道就能一舉攻陷彭城了?彭城最起碼還有兩萬餘兵力,更別說當地各家族的族兵,區區五萬齊軍,根本無法攻克彭城,田章乃當世名將,他不會不清楚此事,因此,他派兵襲擊彭城的可能性極低,這是其一。至於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