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師,隨著臨近年關,北風呼嘯,雪花飄飄。
一場鵝毛大雪將整個京城給覆蓋的嚴嚴實實,讓原本熱鬧非凡的街道都變的冷清了許多。
乾清宮內溫暖如春,絲毫感覺到冬日的寒冷,甚至於還會讓人覺得有些熱。
采用了暖氣循環係統,一到冬天,煤炭燒起來,源源不斷的水蒸氣就開始在乾清宮各個區域循環的流動,為整座龐大的宮殿帶來熱量。
弘治皇帝是書房內,弘治皇帝、內閣三閣老、張懋、佀鍾、劉大夏聚集在一起,商討著國家大事。
“陛下,在遼東地區修建30萬人的房屋耗資巨大,國庫現在雖有少量盈餘,但依然有很大缺口……”
戶部尚書佀鍾硬著頭皮談起國庫空虛的事情來。
他比起前任戶部尚書周經來,日子還是要好過不少的,畢竟現在大明蒸蒸日上,各個行業發展迅猛,國庫也是漸漸的充盈起來。
原先的時候,國庫一年的稅銀也不到三百萬兩白銀,現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超過七百萬兩,可以說跟著翻翻了。
不過,雖然銀子是多了,而且軍費開支也是從弘治皇帝的內帑來出,按理來說國庫應該是有盈餘的。
但是這國庫收入多了,花銷自然也是大了,到最後這國庫竟然也剩不下多少銀子出來。
這一次開發遼東,要現行試點,在遼東這邊建造三十萬人的房屋,國庫這邊竟然又再次來哭窮了。
“有很大缺口?”
弘治皇帝微微一愣,接著有些難以置信的看了看佀鍾說道:“朕記得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高達七百萬兩,怎麽會有很大缺口?”
“陛下,國庫的收入是增加了不少,但各個方麵的開支也變大了很多,雖有少量節約,但並不多。”
佀鍾想了想無奈的說道。
“你的意思是要從朕的內帑出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佀鍾,頓時就不滿的說道。
這些大臣,一個個屍位素餐,什麽本事沒有,就專門盯著自己的小金庫。
以前的周經號稱周扒皮,現在這個佀鍾也是差不多,國庫一沒有銀子就盯著自己的內帑,自己現在已經承擔起了軍費的開支,國庫這邊竟然連移民30萬人的開支都拿不出來。
這讓弘治皇帝很是惱火。
“臣不敢~”
佀鍾連忙低頭。
他也無奈啊,國庫的收入就怎麽多,要用錢的地方很多。
這國庫的銀子一多,各個地方要的銀子也多,他這個管家婆也是難當的很。
當然了,他其實也和周經一樣,身為文官,他從來就沒有想著去多征稅,甚至於不願意去征稅。
一來征稅會得罪天下的商人、士紳、地主等等之類的,二來征稅也沒有什麽好名聲,會被人罵的半死,畢竟自古以來和稅收扯上關係的就沒有什麽好事。
大明三十稅一,本來是非常輕的稅收,可是偏偏,這三十稅一,這些文官們都不願意去征收。
這也是大明國庫空虛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大明朝廷的官員到地方的官員,所有官員都不喜歡去征稅,因為征稅會得罪人,沒有好名聲,對自己又沒有什麽好處。
到了明朝中後期,稅收幾乎為零,鹽政又徹底崩塌的情況下,大明朝廷可憐的連幾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
這也是導致大明滅亡的一個原因之一,朝廷沒有錢,想要做什麽事情都做不成。
佀鍾和周經一樣,都是穩固,摳門都是很合格的,想辦法弄弘治皇帝的內帑也是很合格的,卻是不會想著去征稅,也不敢去征稅。
“哼~”
“你們有什麽不敢的?”
“一個個都隻是知道盯著朕的內帑,卻是從來沒有人敢去征稅,怕那些商人、士紳比怕朕都更厲害。”
弘治皇帝冷哼一聲,非常的不滿。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群臣頓時就沉默了。
說實話,他們這些文官是真的不怕皇帝,反而怕大明的商人和士紳,因為弘治皇帝不能拿他們怎麽樣。
可是如果誰要說來征收商稅,清查田畝之類的,必然會遭到群臣攻擊,很快別說是當官了,甚至於連死都沒有地方埋。
弘治五年的時候,國庫空虛,邊防軍備廢弛,兵部尚書馬文升提議征收商稅增加國庫收入,這個提議一出來,立即就遭到了群臣的攻擊。
上有內閣大臣謝遷堅決強烈的反對,六部尚書、侍郎等等也是反對,下麵還有禦史、翰林彈劾馬文升。
要不是弘治皇帝信任馬文升,再加上馬文升也根深蒂固的大樹,那一次就足以讓他下台了。
“每次要辦點事情,你們戶部這邊總說沒錢。”
弘治皇帝非常惱火,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要做點事情,戶部就說沒錢,懟的弘治皇帝無話可說。
要不是劉晉給弘治皇帝弄下了如此多的產業,每年能夠賺到幾千萬兩銀子,他弘治皇帝是真窮。
但國庫是國庫,內帑是內帑,總不能一直拿自己的內帑來補貼國庫吧。
想到這裏,弘治皇帝看著佀鍾就覺得很不爽,真想找個人將他給換了。
“對啊,是該找個人將佀鍾給換了。”
“劉晉~”
很快,弘治皇帝的腦海中就閃過了一個人影。
劉晉會搞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戶部沒錢,那大明朝廷就沒錢,這樣可不行,必須要找一個人將戶部給搞起來,將國庫給充盈起來。
“劉晉呢,把他找來~”
弘治皇帝對著蕭敬吩咐道。
“是~”
蕭敬連忙點頭,對著小黃門吩咐道,很快就有小黃門急匆匆的離開皇宮去宣劉晉進宮了。
“你們覺得讓劉晉去戶部怎麽樣?”
弘治皇帝想了想對著眾人問道。
“臣以為不妥,大明軍製改製正在推行之中,劉晉去了戶部,我這邊軍製改製就難做了。”
英國公張懋第一個站出來直搖頭道。
劉晉可是他的得力助手,有劉晉在,軍製改製辦的順順利利,弘治皇帝很滿意,大明的軍力也是在迅速的提升。
原先的軍戶們也是很滿意,因為脫離了軍戶這個賤籍,軍戶變成了農民,再也不用忍受百戶、千戶們的壓榨了,而且後代子孫們也是可以去考科舉了。
“臣也以為不妥~”
“佀公雖然沒有太大的功勞,但掌管戶部也是有苦勞的,沒有犯什麽錯,就這樣換掉的話,恐怕群臣不服。”
內閣首輔劉健也是站立出來表示反對。
“況且戶部尚書一職位列六部九卿,位高權重,劉晉雖才華橫溢,但比較還是比較年輕,前不久才升從三品,現在又升正三品,是不是太快了一些。”
李東陽也是跟著說道。
他們都以為弘治皇帝是要將佀鍾給換了,讓劉晉來當這個戶部尚書。
“陛下,臣以為不妥。”
“一來劉晉在五軍都督府負責軍製改製,正是關鍵的時候,一旦調離,恐怕影響軍製改製。”
“二來,劉晉還是太年輕,現在就位居高位,恐怕天下群臣難服啊。”
謝遷更是著急的表示反對。
開什麽玩笑,讓劉晉來掌管戶部,這還了得。
這天底下就沒有劉晉做不出來的事情,讓他來掌管戶部,這商人、士紳、大地主之類的都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換誰當戶部尚書也不能換劉晉來當這個戶部尚書。
“你們覺得不妥,可是朕卻覺得戶部也如同我大明的軍隊一樣,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製的時候。”
弘治皇帝看了看眾人,笑了笑說道。
你們越是反對,朕偏偏就要將劉晉弄到戶部去,現在換掉佀鍾可能還有點急,但可以先去做個侍郎嘛,幹上幾年,幹出成績了,到時候再將佀鍾換掉就可以了。
眼前這個佀鍾,弘治皇帝是越看越不滿意,恨不得現在就讓他滾蛋。
屍位素餐的家夥,和以前的周經一樣,天天就知道盯著自己的內帑,天天就知道喊自己勤儉節約、輕徭薄賦。
自己以前是信了他們的話,可是老百姓的負擔卻是越來越重,大明的那些商人、地主、士紳卻是越來越肥。
最後是他這個皇帝窮的叮當響,下麵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最終卻是將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士紳撐的飽飽的。
嗯,戶部必須要改。
趁著現在大明局勢良好,必須要將這個局麵給改過來。
這征稅不能隻是征收老百姓的稅,商人、地主、士紳的稅也是必須要征的。
國庫也是必須要充盈起來,朝廷沒有錢,它就什麽事情都辦不成,最後損失的還是他老朱家的威信。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眾人頓時就沉默了。
弘治皇帝顯然是真的很不滿了。
想一想也是,想辦點事情就說沒錢。
要是以前的弘治皇帝就算了,他們總是能夠想辦法給懟回去的,讓弘治皇帝老老實實的勤儉節約、輕徭薄賦的過下去。
可是現在,顯然是不行了,弘治皇帝有雄心,啟用了廠衛,什麽事情都知道,而且也是知道了有錢好辦事,對於國庫空虛是極度的不滿。
一場鵝毛大雪將整個京城給覆蓋的嚴嚴實實,讓原本熱鬧非凡的街道都變的冷清了許多。
乾清宮內溫暖如春,絲毫感覺到冬日的寒冷,甚至於還會讓人覺得有些熱。
采用了暖氣循環係統,一到冬天,煤炭燒起來,源源不斷的水蒸氣就開始在乾清宮各個區域循環的流動,為整座龐大的宮殿帶來熱量。
弘治皇帝是書房內,弘治皇帝、內閣三閣老、張懋、佀鍾、劉大夏聚集在一起,商討著國家大事。
“陛下,在遼東地區修建30萬人的房屋耗資巨大,國庫現在雖有少量盈餘,但依然有很大缺口……”
戶部尚書佀鍾硬著頭皮談起國庫空虛的事情來。
他比起前任戶部尚書周經來,日子還是要好過不少的,畢竟現在大明蒸蒸日上,各個行業發展迅猛,國庫也是漸漸的充盈起來。
原先的時候,國庫一年的稅銀也不到三百萬兩白銀,現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超過七百萬兩,可以說跟著翻翻了。
不過,雖然銀子是多了,而且軍費開支也是從弘治皇帝的內帑來出,按理來說國庫應該是有盈餘的。
但是這國庫收入多了,花銷自然也是大了,到最後這國庫竟然也剩不下多少銀子出來。
這一次開發遼東,要現行試點,在遼東這邊建造三十萬人的房屋,國庫這邊竟然又再次來哭窮了。
“有很大缺口?”
弘治皇帝微微一愣,接著有些難以置信的看了看佀鍾說道:“朕記得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高達七百萬兩,怎麽會有很大缺口?”
“陛下,國庫的收入是增加了不少,但各個方麵的開支也變大了很多,雖有少量節約,但並不多。”
佀鍾想了想無奈的說道。
“你的意思是要從朕的內帑出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佀鍾,頓時就不滿的說道。
這些大臣,一個個屍位素餐,什麽本事沒有,就專門盯著自己的小金庫。
以前的周經號稱周扒皮,現在這個佀鍾也是差不多,國庫一沒有銀子就盯著自己的內帑,自己現在已經承擔起了軍費的開支,國庫這邊竟然連移民30萬人的開支都拿不出來。
這讓弘治皇帝很是惱火。
“臣不敢~”
佀鍾連忙低頭。
他也無奈啊,國庫的收入就怎麽多,要用錢的地方很多。
這國庫的銀子一多,各個地方要的銀子也多,他這個管家婆也是難當的很。
當然了,他其實也和周經一樣,身為文官,他從來就沒有想著去多征稅,甚至於不願意去征稅。
一來征稅會得罪天下的商人、士紳、地主等等之類的,二來征稅也沒有什麽好名聲,會被人罵的半死,畢竟自古以來和稅收扯上關係的就沒有什麽好事。
大明三十稅一,本來是非常輕的稅收,可是偏偏,這三十稅一,這些文官們都不願意去征收。
這也是大明國庫空虛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大明朝廷的官員到地方的官員,所有官員都不喜歡去征稅,因為征稅會得罪人,沒有好名聲,對自己又沒有什麽好處。
到了明朝中後期,稅收幾乎為零,鹽政又徹底崩塌的情況下,大明朝廷可憐的連幾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
這也是導致大明滅亡的一個原因之一,朝廷沒有錢,想要做什麽事情都做不成。
佀鍾和周經一樣,都是穩固,摳門都是很合格的,想辦法弄弘治皇帝的內帑也是很合格的,卻是不會想著去征稅,也不敢去征稅。
“哼~”
“你們有什麽不敢的?”
“一個個都隻是知道盯著朕的內帑,卻是從來沒有人敢去征稅,怕那些商人、士紳比怕朕都更厲害。”
弘治皇帝冷哼一聲,非常的不滿。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群臣頓時就沉默了。
說實話,他們這些文官是真的不怕皇帝,反而怕大明的商人和士紳,因為弘治皇帝不能拿他們怎麽樣。
可是如果誰要說來征收商稅,清查田畝之類的,必然會遭到群臣攻擊,很快別說是當官了,甚至於連死都沒有地方埋。
弘治五年的時候,國庫空虛,邊防軍備廢弛,兵部尚書馬文升提議征收商稅增加國庫收入,這個提議一出來,立即就遭到了群臣的攻擊。
上有內閣大臣謝遷堅決強烈的反對,六部尚書、侍郎等等也是反對,下麵還有禦史、翰林彈劾馬文升。
要不是弘治皇帝信任馬文升,再加上馬文升也根深蒂固的大樹,那一次就足以讓他下台了。
“每次要辦點事情,你們戶部這邊總說沒錢。”
弘治皇帝非常惱火,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要做點事情,戶部就說沒錢,懟的弘治皇帝無話可說。
要不是劉晉給弘治皇帝弄下了如此多的產業,每年能夠賺到幾千萬兩銀子,他弘治皇帝是真窮。
但國庫是國庫,內帑是內帑,總不能一直拿自己的內帑來補貼國庫吧。
想到這裏,弘治皇帝看著佀鍾就覺得很不爽,真想找個人將他給換了。
“對啊,是該找個人將佀鍾給換了。”
“劉晉~”
很快,弘治皇帝的腦海中就閃過了一個人影。
劉晉會搞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戶部沒錢,那大明朝廷就沒錢,這樣可不行,必須要找一個人將戶部給搞起來,將國庫給充盈起來。
“劉晉呢,把他找來~”
弘治皇帝對著蕭敬吩咐道。
“是~”
蕭敬連忙點頭,對著小黃門吩咐道,很快就有小黃門急匆匆的離開皇宮去宣劉晉進宮了。
“你們覺得讓劉晉去戶部怎麽樣?”
弘治皇帝想了想對著眾人問道。
“臣以為不妥,大明軍製改製正在推行之中,劉晉去了戶部,我這邊軍製改製就難做了。”
英國公張懋第一個站出來直搖頭道。
劉晉可是他的得力助手,有劉晉在,軍製改製辦的順順利利,弘治皇帝很滿意,大明的軍力也是在迅速的提升。
原先的軍戶們也是很滿意,因為脫離了軍戶這個賤籍,軍戶變成了農民,再也不用忍受百戶、千戶們的壓榨了,而且後代子孫們也是可以去考科舉了。
“臣也以為不妥~”
“佀公雖然沒有太大的功勞,但掌管戶部也是有苦勞的,沒有犯什麽錯,就這樣換掉的話,恐怕群臣不服。”
內閣首輔劉健也是站立出來表示反對。
“況且戶部尚書一職位列六部九卿,位高權重,劉晉雖才華橫溢,但比較還是比較年輕,前不久才升從三品,現在又升正三品,是不是太快了一些。”
李東陽也是跟著說道。
他們都以為弘治皇帝是要將佀鍾給換了,讓劉晉來當這個戶部尚書。
“陛下,臣以為不妥。”
“一來劉晉在五軍都督府負責軍製改製,正是關鍵的時候,一旦調離,恐怕影響軍製改製。”
“二來,劉晉還是太年輕,現在就位居高位,恐怕天下群臣難服啊。”
謝遷更是著急的表示反對。
開什麽玩笑,讓劉晉來掌管戶部,這還了得。
這天底下就沒有劉晉做不出來的事情,讓他來掌管戶部,這商人、士紳、大地主之類的都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換誰當戶部尚書也不能換劉晉來當這個戶部尚書。
“你們覺得不妥,可是朕卻覺得戶部也如同我大明的軍隊一樣,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製的時候。”
弘治皇帝看了看眾人,笑了笑說道。
你們越是反對,朕偏偏就要將劉晉弄到戶部去,現在換掉佀鍾可能還有點急,但可以先去做個侍郎嘛,幹上幾年,幹出成績了,到時候再將佀鍾換掉就可以了。
眼前這個佀鍾,弘治皇帝是越看越不滿意,恨不得現在就讓他滾蛋。
屍位素餐的家夥,和以前的周經一樣,天天就知道盯著自己的內帑,天天就知道喊自己勤儉節約、輕徭薄賦。
自己以前是信了他們的話,可是老百姓的負擔卻是越來越重,大明的那些商人、地主、士紳卻是越來越肥。
最後是他這個皇帝窮的叮當響,下麵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最終卻是將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士紳撐的飽飽的。
嗯,戶部必須要改。
趁著現在大明局勢良好,必須要將這個局麵給改過來。
這征稅不能隻是征收老百姓的稅,商人、地主、士紳的稅也是必須要征的。
國庫也是必須要充盈起來,朝廷沒有錢,它就什麽事情都辦不成,最後損失的還是他老朱家的威信。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眾人頓時就沉默了。
弘治皇帝顯然是真的很不滿了。
想一想也是,想辦點事情就說沒錢。
要是以前的弘治皇帝就算了,他們總是能夠想辦法給懟回去的,讓弘治皇帝老老實實的勤儉節約、輕徭薄賦的過下去。
可是現在,顯然是不行了,弘治皇帝有雄心,啟用了廠衛,什麽事情都知道,而且也是知道了有錢好辦事,對於國庫空虛是極度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