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皓南忽覺勁風撲麵而來,幾乎睜不開眼睛,隻聽得譚峭在耳邊道:“小兄弟,你學的是究竟是什麽功夫?”
劉皓南心念轉動,暗道:“譚真人內力精深,又曾幫我療傷,怎會不知道我內力的底細?他這般問,隻不過是想讓我自己說出來……”他略一猶豫,如實答道:“我是北漢皇族的後人,所學的正是陰魄經。”
譚峭早知劉皓南所學的是陰魄經,更知道陰魄經是處月部落三大神技之一,他料想這孩子的出身來曆絕非尋常,故此出言探詢,今見他據實以答,並不隱瞞,心中對他又增好感,點頭道:“你告訴我實言,不怕暴露身份麽?”
劉皓南直覺譚峭對自己並無敵意,甚至還有幾分慈愛關懷,卻不好說出來,隻是默然不語。
譚峭又道:“你放心,我不會說出去的。我隻是想告訴你,我雖然用真元大化神功的內力助你打通了從未修煉過的陽脈,卻治不好你的舊疾。這幾日你運氣之時,是否感覺到丹田之中真氣躁動,運轉不靈?”
劉皓南想起剛才衝擊被封穴道時真氣亂流之事,恍然道:“不錯。是不是因為真人打通了我的陽脈,為真氣打開了另外的通道?”
譚峭點頭道:“你果然很聰明。你修煉陰魄經時日尚淺,對真氣的控製力不足,陽脈一通,真氣自然便會向陽脈中竄流。如果導引不當,極易走火入魔,到那時可是神仙難救了!”
劉皓南聞言心頭一沉,脫口道:“怎麽會這樣?難道無法可解麽?”
譚峭道:“辦法自然是有的。要麽你拜我為師,隨我修行真元大化神功,將你體內至陰至寒的真氣化為中正柔和之氣,散入百脈,如此非但不會損失你原有的真氣,還可大大增長功力。”
劉皓南見他舊事重提,似乎仍有收自己為徒之意,但自己已說了不肯拜他為師,又豈能自食其言?他默然良久,低聲道:“我要找宋朝皇帝報仇,不會奉真人為師的。”
譚峭歎道:“宋與北漢乃是世仇,你恨他本也無可厚非,看來你我沒有這師徒之份……我還有另外一個解救的法子,不知你可願意一試?”
劉皓南聽得還有他法,心神一振,問道:“什麽辦法?”
“廢去你的內力,重學一門內功。”譚峭頓了頓又道,“陳夫子的指玄經與真元大化神功可謂各擅勝場,你若肯拜他為師,一樣能夠學得上乘內功。”
劉皓南心中燃起一線希望,道:“可是他……似乎並不想我做他的徒弟。(.好看的小說)”
“陳老夫子已答應我了,隻要你點頭,我保他肯收你為徒。”
“真人……你為何要對我這麽好?”
譚峭歎了口氣道:“我平生嗜武如命,可惜資質平常,窮盡一生修煉也隻能達到這等境界。你的根骨資質卻是人中極品,兼之意誌堅定,不為外物所動,若能潛心於武術之道,成就定然在我之上。”
劉皓南才知他如此關照自己,隻是出於惜才之意,心中大是感動,道:“多謝真人垂青。”
“但是習武之人,必先有是非之辨,覺不能憑借武力為非作歹,否則就算有再高的武功,也無法達到無敵的境界。這點你須得牢記。”
“別人若是對我好,我自然會記得,好好回報於他。別人若是對我不好,我自然也要以牙還牙的。”
譚峭想想也覺有理,便道:“縱然如此,也須記得得饒人處且饒人。”
劉皓南不以為然,口中卻道:“真人說的是。”
譚峭道:“陳老夫子與楊老將軍在一處,等會見了夫子,你便拜他為師,不可再耍孩子脾氣,知道嗎?”
劉皓南心中感激,道:“好。”
譚峭哈哈一笑,道:“你這孩子好生機靈,白白讓給了陳老夫子,我還真有點舍不得呢!快走吧!”
雁門關是代州城之門戶,代州東有應州,西有寰州,三座要地成犄角之勢相互呼應,寰州西去二百裏又有朔州坐鎮,本是攻守皆宜的有利局勢,可是楊家軍已經不足五千,就算全部集中起來,也守不住其中任何一座城池。因此楊業采取的戰術是棄城遷民,命軍中諸將把兵力集中在平型關、盤道梁等城外險要關卡,截住遼軍進攻的必經之路,但求能夠多拖得一天半日,讓遷移的百姓安然退入雁門關。
當日雲州城破後,楊業帶著不足兩千之數的軍隊退至陳家峪,憑借地勢之利截殺遼軍,四個時辰後又退至大石關、盤龍嶺,如此且戰且走,固然斬殺了為數不菲的遼軍,楊家軍自身也死傷慘重,一日一夜後,楊家軍退至應、寰、代三州附近之時,隻剩了八百餘人,所幸應寰二州的百姓盡皆散去,楊家長子延浦和次子延訓各率一千兵馬,死死扼守住平型關和盤道梁,狠狠打擊了長途奔襲的遼軍,獲得大勝,楊業所率的八百軍士得以稍作喘息,旋即退守雁門關前最後一道關卡――金龍峽。
待遼軍攻破平型關、盤道梁,已足足耗去一日一夜的時間,把守關卡的楊家軍全部以身殉國,包括主將楊延浦和楊延訓。
遼國丞相耶律斜軫打馬馳上平型關的最高處,看著兩旁插滿羽箭兀自不倒的宋軍屍體,沾滿鮮血依然迎風翻飛的楊字戰旗,還有麵前這座楊家軍拚死捍衛的巍巍雄關,這位曾經遠征西北各族、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大遼丞相心頭不禁湧起了陣陣寒意,他攥緊了手中的馬鞭,喃喃自語道:“楊家軍真乃大宋北方長城!楊業若是不死,我大遼鐵騎勢必難以跨入中原一步!”
緊隨在他身後的先鋒大將蕭天佐冷然道:“楊業七子之中已去四人,五千軍馬折損大半,潘美又不肯發兵相助,這次他就算有三頭六臂,怕也插翅難飛!”
耶律斜軫輕輕一歎,淡淡道:“隻為了這區區五千人,便使我大遼十萬鐵騎奔馳數千裏,損傷上萬計,更引得大光明教和薩滿教兩派高手傾巢而出、沿途劫殺……大遼氣勢已失,就算此番擒下了楊業,又能如何?”
蕭天佐聞言一怔,麵露慚色,無言以對。
“走吧!”耶律斜軫轉身打馬下山,揚聲道:“楊業已退至金龍峽,傳令大軍火速追擊。此番若是讓他走脫,你我還有什麽顏麵回去見聖上?”
劉皓南心念轉動,暗道:“譚真人內力精深,又曾幫我療傷,怎會不知道我內力的底細?他這般問,隻不過是想讓我自己說出來……”他略一猶豫,如實答道:“我是北漢皇族的後人,所學的正是陰魄經。”
譚峭早知劉皓南所學的是陰魄經,更知道陰魄經是處月部落三大神技之一,他料想這孩子的出身來曆絕非尋常,故此出言探詢,今見他據實以答,並不隱瞞,心中對他又增好感,點頭道:“你告訴我實言,不怕暴露身份麽?”
劉皓南直覺譚峭對自己並無敵意,甚至還有幾分慈愛關懷,卻不好說出來,隻是默然不語。
譚峭又道:“你放心,我不會說出去的。我隻是想告訴你,我雖然用真元大化神功的內力助你打通了從未修煉過的陽脈,卻治不好你的舊疾。這幾日你運氣之時,是否感覺到丹田之中真氣躁動,運轉不靈?”
劉皓南想起剛才衝擊被封穴道時真氣亂流之事,恍然道:“不錯。是不是因為真人打通了我的陽脈,為真氣打開了另外的通道?”
譚峭點頭道:“你果然很聰明。你修煉陰魄經時日尚淺,對真氣的控製力不足,陽脈一通,真氣自然便會向陽脈中竄流。如果導引不當,極易走火入魔,到那時可是神仙難救了!”
劉皓南聞言心頭一沉,脫口道:“怎麽會這樣?難道無法可解麽?”
譚峭道:“辦法自然是有的。要麽你拜我為師,隨我修行真元大化神功,將你體內至陰至寒的真氣化為中正柔和之氣,散入百脈,如此非但不會損失你原有的真氣,還可大大增長功力。”
劉皓南見他舊事重提,似乎仍有收自己為徒之意,但自己已說了不肯拜他為師,又豈能自食其言?他默然良久,低聲道:“我要找宋朝皇帝報仇,不會奉真人為師的。”
譚峭歎道:“宋與北漢乃是世仇,你恨他本也無可厚非,看來你我沒有這師徒之份……我還有另外一個解救的法子,不知你可願意一試?”
劉皓南聽得還有他法,心神一振,問道:“什麽辦法?”
“廢去你的內力,重學一門內功。”譚峭頓了頓又道,“陳夫子的指玄經與真元大化神功可謂各擅勝場,你若肯拜他為師,一樣能夠學得上乘內功。”
劉皓南心中燃起一線希望,道:“可是他……似乎並不想我做他的徒弟。(.好看的小說)”
“陳老夫子已答應我了,隻要你點頭,我保他肯收你為徒。”
“真人……你為何要對我這麽好?”
譚峭歎了口氣道:“我平生嗜武如命,可惜資質平常,窮盡一生修煉也隻能達到這等境界。你的根骨資質卻是人中極品,兼之意誌堅定,不為外物所動,若能潛心於武術之道,成就定然在我之上。”
劉皓南才知他如此關照自己,隻是出於惜才之意,心中大是感動,道:“多謝真人垂青。”
“但是習武之人,必先有是非之辨,覺不能憑借武力為非作歹,否則就算有再高的武功,也無法達到無敵的境界。這點你須得牢記。”
“別人若是對我好,我自然會記得,好好回報於他。別人若是對我不好,我自然也要以牙還牙的。”
譚峭想想也覺有理,便道:“縱然如此,也須記得得饒人處且饒人。”
劉皓南不以為然,口中卻道:“真人說的是。”
譚峭道:“陳老夫子與楊老將軍在一處,等會見了夫子,你便拜他為師,不可再耍孩子脾氣,知道嗎?”
劉皓南心中感激,道:“好。”
譚峭哈哈一笑,道:“你這孩子好生機靈,白白讓給了陳老夫子,我還真有點舍不得呢!快走吧!”
雁門關是代州城之門戶,代州東有應州,西有寰州,三座要地成犄角之勢相互呼應,寰州西去二百裏又有朔州坐鎮,本是攻守皆宜的有利局勢,可是楊家軍已經不足五千,就算全部集中起來,也守不住其中任何一座城池。因此楊業采取的戰術是棄城遷民,命軍中諸將把兵力集中在平型關、盤道梁等城外險要關卡,截住遼軍進攻的必經之路,但求能夠多拖得一天半日,讓遷移的百姓安然退入雁門關。
當日雲州城破後,楊業帶著不足兩千之數的軍隊退至陳家峪,憑借地勢之利截殺遼軍,四個時辰後又退至大石關、盤龍嶺,如此且戰且走,固然斬殺了為數不菲的遼軍,楊家軍自身也死傷慘重,一日一夜後,楊家軍退至應、寰、代三州附近之時,隻剩了八百餘人,所幸應寰二州的百姓盡皆散去,楊家長子延浦和次子延訓各率一千兵馬,死死扼守住平型關和盤道梁,狠狠打擊了長途奔襲的遼軍,獲得大勝,楊業所率的八百軍士得以稍作喘息,旋即退守雁門關前最後一道關卡――金龍峽。
待遼軍攻破平型關、盤道梁,已足足耗去一日一夜的時間,把守關卡的楊家軍全部以身殉國,包括主將楊延浦和楊延訓。
遼國丞相耶律斜軫打馬馳上平型關的最高處,看著兩旁插滿羽箭兀自不倒的宋軍屍體,沾滿鮮血依然迎風翻飛的楊字戰旗,還有麵前這座楊家軍拚死捍衛的巍巍雄關,這位曾經遠征西北各族、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大遼丞相心頭不禁湧起了陣陣寒意,他攥緊了手中的馬鞭,喃喃自語道:“楊家軍真乃大宋北方長城!楊業若是不死,我大遼鐵騎勢必難以跨入中原一步!”
緊隨在他身後的先鋒大將蕭天佐冷然道:“楊業七子之中已去四人,五千軍馬折損大半,潘美又不肯發兵相助,這次他就算有三頭六臂,怕也插翅難飛!”
耶律斜軫輕輕一歎,淡淡道:“隻為了這區區五千人,便使我大遼十萬鐵騎奔馳數千裏,損傷上萬計,更引得大光明教和薩滿教兩派高手傾巢而出、沿途劫殺……大遼氣勢已失,就算此番擒下了楊業,又能如何?”
蕭天佐聞言一怔,麵露慚色,無言以對。
“走吧!”耶律斜軫轉身打馬下山,揚聲道:“楊業已退至金龍峽,傳令大軍火速追擊。此番若是讓他走脫,你我還有什麽顏麵回去見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