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嬤嬤說是、是中了砒霜……”
秦氏身子一晃,孫媽媽連忙將她扶住。秦氏臉上血色迅速退去,眨眼之間亦是白如雪紙。如瑾和孫媽媽將她扶到塌上,拿了兩個引枕讓她半躺半坐著,又拍著背順氣。隔了一會秦氏才緩過來,虛弱地靠在枕上,臉上震驚漸漸換成了凝重。
“我沒事,別擔心。”秦氏安慰了女兒和孫媽媽一句,轉目去看碧桃,“你仔細說是怎麽回事。”
如瑾勉強壓下了心中驚悸,皺眉嗬斥:“碧桃你起來好好說話,驚著母親我不饒你。”
碧桃也被秦氏嚇了一跳,又受了如瑾的訓,方才反應過來自己太過失態,趕緊強撐著身子改坐為跪,努力理了理思緒,結結巴巴道:“錢嬤嬤先跟鄭順家的查問那白玉簪子,她還一口咬定是姑娘前些日子給的,奴婢拿首飾冊子跟嬤嬤解釋,後來去……去問紅橘,可她死不承認,嬤嬤就將紅橘暫時關在偏房裏,過去繼續審鄭順家的。誰知沒過多久紅橘就……就……”
“什麽時候的事?”
“大概……半個時辰前。”
“祖母如何?”
“老太太發了一頓脾氣,奴婢在外頭聽見摔茶碗的聲音,後來錢嬤嬤就讓奴婢回來了。”
如瑾恍然,怪不得方才送飯的丫鬟們過分謹慎,她們也許並不知道底細,但主子發了火,自然要更加戰戰兢兢。
“瑾兒……”秦氏麵色沉重,看了看垂地的繡簾,欲言又止。
如瑾寬慰地握了母親的手,目光停駐在透了半窗花影的煙霞軟紗上。外麵一絲風也沒有,隔著窗紗,那些花的輪廓模模糊糊,像是暈了水的工筆彩畫,一動不動凝在那裏。雖凝著,總歸還是活的,有人卻死了。
“紅橘死的時候,誰在她跟前?”
碧桃努力回想:“沒人……門鎖著,有個小丫頭在外頭隔著紗窗看守,說看她一直好好的跪在那裏,後來不知怎麽就突然倒在地上抽搐。錢嬤嬤仔細問過小丫頭,也沒問出什麽。”
如瑾沉默半晌,淡淡道:“所以,算是服毒自盡了。”
孫媽媽滿麵憂色:“姑娘,紅橘沒了,您可怎麽洗清呢。賬冊是怎麽回事,您仔細說來聽聽,也好讓太太和我幫您參詳。”
如瑾道:“並沒有什麽,那是範嬤嬤走後我盤點首飾做的冊子,上麵詳細記了我跟前有什麽,不在那上頭的自是早就遺失的。以前管首飾的是紅橘,昨夜她又擅自出去,仔細查問她就是了。”
“這麽說,鄭順家的說是您前些日子給她簪子換錢,但簪子並不在冊上,所以她就是說謊了?”孫媽媽想了想,不免皺眉:“姑娘,可冊子是您做的,這個……就算沒紅橘這檔事,恐怕也說不清楚。人家會說,您也許並沒把簪子記在冊上……”
“我知道。”如瑾站起來理了理鬢發衣衫,“我去見祖母。”
“瑾兒!此時老太太在氣頭上,恐怕不妥。”秦氏拉住她。
如瑾低頭安慰:“母親放心,我手裏不隻有冊子。”
出了抱廈穿過廳堂,再往裏才是藍老太太日常的坐息之處。可如瑾方走到外間,已經清楚感受到壓抑的膠著的氣氛。一路行來,各處侍立的丫鬟無不屏氣斂息,誰也不敢像平日那樣嘻哈說笑。
外頭陽光晴好,屋裏卻像是壓了幾層烏雲似的。吉祥如意在外間立著,隻有錢媽媽伺候在宴息間門口。如瑾衝兩個大丫鬟點頭招呼後,徑直走到錢媽媽跟前。
“祖母在午歇麽?若沒有,煩請媽媽通報一聲。”
錢媽媽還未答話,裏頭已經傳出老太太的聲音:“是誰在外頭,進來。”
錢媽媽連忙掀了簾子:“是三姑娘。”
如瑾進得裏頭,隻見祖母歪靠在軟枕上,正由錢嬤嬤親手伺候羹湯。見如瑾進來,老太太推開碗盞,目光沉凝地看著她。
如瑾恭敬行了禮,欠身道:“打擾祖母休息了,隻是紅橘出了事,孫女怕祖母煩憂,特來寬慰伺候。”
藍老太太口氣淡淡的:“寬慰與否倒在其次,我活了這麽大年紀,死人的事也經過許多了,還不需要什麽寬慰。你不如替我想想,她是畏罪自盡,還是被逼了斷的吧。”
沉凝的目光在如瑾身上劃過,老太太言有所指。
元寧九年,京城裏春天來得早,剛過了正月天氣便開始回暖,數九還沒出,錦裘貂絨之類的厚大衣服就再也穿不住了。到了二月過半時,向陽的地麵上開始泛起青意。
江五帶了兩個丫鬟往馨園裏跑。
馨園是原本的晉王舊宅,早在元寧二年的時候,就被如瑾從父親藍澤手裏半強硬地要了回來,改成了自家的居所。藍老太太早在元年過世了,當時家裏隻剩了藍澤一個人,帶著庶子藍琨住在偌大的宅院裏,空空蕩蕩。從風水上說,住所太大而人丁太少,對主人是有妨礙的。如瑾在東城繁華處買了一套三進精舍,將父親安置過去,然後帶著母親搬回了晉王舊宅,仍然住在明玉榭和香雪樓。
原本劃給東府住的東跨院則成了當今天子日常理政的地方,因有單獨的門戶,也方便臣子進出往來。每日早朝在這裏舉行,而大朝會改成了兩月一次,依舊在皇宮的天玄殿。
和最開始的打算一樣,如瑾作為皇後沒有搬進宮廷,商玄宙作為皇帝也婦唱夫隨地住進了馨園。夫妻兩個依舊像登基之前,宛如尋常人家,做夫君的白日裏出去忙,晚上回來和妻子團聚。不同的就是商玄宙處理公務的地方離住所非常近罷了。
帝後不居宮城,這個變化的實現,在最初經曆了一番阻撓和波折,但後來還是胳膊沒擰過大腿,古板教條的臣子們沒能阻止如瑾夫婦離經叛道。
隻是馨園周圍明裏暗裏駐守的禁軍,以及附近街道上往返巡邏的明衛暗衛,到底還是標識了這處宅院與尋常貴門的不同。
江五的馬車一路從外麵進來,靠近馨園門口之前就經曆了五次盤查,需得拿出出入腰牌才能過關卡,這還是明麵上的禁製。至於暗裏,就不是尋常人能知道的了。江五的腰牌是如瑾特別給的,可以隨意隨時進出,盤查的過程也很簡單,跟車仆從掏出腰牌晃一晃,眼明的禁軍護衛們就會放行。
但江五還是覺得麻煩,經過層層關卡從後宅角門進了府,終於忍不住嘟囔,“去雯姐姐家裏就方便多了!”
車裏同坐著她的丫鬟秋果和夏果,兩人都是十**歲將要放出去嫁人的年紀了,是江夫人特意多留了她們兩年,讓她們幫著照看女兒。
她們是江夫人精挑細選的沉穩性子,不由都對自家小姐的言行感到頭疼,私下裏都為主子犯愁——二十好幾的人了,眼看著往三十上頭奔,還整日和十幾歲小姑娘似的不拘玩鬧,以後可怎麽好!
“姑娘嫌這裏麻煩,不如,改道去吳太太那裏拜訪?吳家大小姐說不定想念您了。”秋果溫聲打商量。
秦氏身子一晃,孫媽媽連忙將她扶住。秦氏臉上血色迅速退去,眨眼之間亦是白如雪紙。如瑾和孫媽媽將她扶到塌上,拿了兩個引枕讓她半躺半坐著,又拍著背順氣。隔了一會秦氏才緩過來,虛弱地靠在枕上,臉上震驚漸漸換成了凝重。
“我沒事,別擔心。”秦氏安慰了女兒和孫媽媽一句,轉目去看碧桃,“你仔細說是怎麽回事。”
如瑾勉強壓下了心中驚悸,皺眉嗬斥:“碧桃你起來好好說話,驚著母親我不饒你。”
碧桃也被秦氏嚇了一跳,又受了如瑾的訓,方才反應過來自己太過失態,趕緊強撐著身子改坐為跪,努力理了理思緒,結結巴巴道:“錢嬤嬤先跟鄭順家的查問那白玉簪子,她還一口咬定是姑娘前些日子給的,奴婢拿首飾冊子跟嬤嬤解釋,後來去……去問紅橘,可她死不承認,嬤嬤就將紅橘暫時關在偏房裏,過去繼續審鄭順家的。誰知沒過多久紅橘就……就……”
“什麽時候的事?”
“大概……半個時辰前。”
“祖母如何?”
“老太太發了一頓脾氣,奴婢在外頭聽見摔茶碗的聲音,後來錢嬤嬤就讓奴婢回來了。”
如瑾恍然,怪不得方才送飯的丫鬟們過分謹慎,她們也許並不知道底細,但主子發了火,自然要更加戰戰兢兢。
“瑾兒……”秦氏麵色沉重,看了看垂地的繡簾,欲言又止。
如瑾寬慰地握了母親的手,目光停駐在透了半窗花影的煙霞軟紗上。外麵一絲風也沒有,隔著窗紗,那些花的輪廓模模糊糊,像是暈了水的工筆彩畫,一動不動凝在那裏。雖凝著,總歸還是活的,有人卻死了。
“紅橘死的時候,誰在她跟前?”
碧桃努力回想:“沒人……門鎖著,有個小丫頭在外頭隔著紗窗看守,說看她一直好好的跪在那裏,後來不知怎麽就突然倒在地上抽搐。錢嬤嬤仔細問過小丫頭,也沒問出什麽。”
如瑾沉默半晌,淡淡道:“所以,算是服毒自盡了。”
孫媽媽滿麵憂色:“姑娘,紅橘沒了,您可怎麽洗清呢。賬冊是怎麽回事,您仔細說來聽聽,也好讓太太和我幫您參詳。”
如瑾道:“並沒有什麽,那是範嬤嬤走後我盤點首飾做的冊子,上麵詳細記了我跟前有什麽,不在那上頭的自是早就遺失的。以前管首飾的是紅橘,昨夜她又擅自出去,仔細查問她就是了。”
“這麽說,鄭順家的說是您前些日子給她簪子換錢,但簪子並不在冊上,所以她就是說謊了?”孫媽媽想了想,不免皺眉:“姑娘,可冊子是您做的,這個……就算沒紅橘這檔事,恐怕也說不清楚。人家會說,您也許並沒把簪子記在冊上……”
“我知道。”如瑾站起來理了理鬢發衣衫,“我去見祖母。”
“瑾兒!此時老太太在氣頭上,恐怕不妥。”秦氏拉住她。
如瑾低頭安慰:“母親放心,我手裏不隻有冊子。”
出了抱廈穿過廳堂,再往裏才是藍老太太日常的坐息之處。可如瑾方走到外間,已經清楚感受到壓抑的膠著的氣氛。一路行來,各處侍立的丫鬟無不屏氣斂息,誰也不敢像平日那樣嘻哈說笑。
外頭陽光晴好,屋裏卻像是壓了幾層烏雲似的。吉祥如意在外間立著,隻有錢媽媽伺候在宴息間門口。如瑾衝兩個大丫鬟點頭招呼後,徑直走到錢媽媽跟前。
“祖母在午歇麽?若沒有,煩請媽媽通報一聲。”
錢媽媽還未答話,裏頭已經傳出老太太的聲音:“是誰在外頭,進來。”
錢媽媽連忙掀了簾子:“是三姑娘。”
如瑾進得裏頭,隻見祖母歪靠在軟枕上,正由錢嬤嬤親手伺候羹湯。見如瑾進來,老太太推開碗盞,目光沉凝地看著她。
如瑾恭敬行了禮,欠身道:“打擾祖母休息了,隻是紅橘出了事,孫女怕祖母煩憂,特來寬慰伺候。”
藍老太太口氣淡淡的:“寬慰與否倒在其次,我活了這麽大年紀,死人的事也經過許多了,還不需要什麽寬慰。你不如替我想想,她是畏罪自盡,還是被逼了斷的吧。”
沉凝的目光在如瑾身上劃過,老太太言有所指。
元寧九年,京城裏春天來得早,剛過了正月天氣便開始回暖,數九還沒出,錦裘貂絨之類的厚大衣服就再也穿不住了。到了二月過半時,向陽的地麵上開始泛起青意。
江五帶了兩個丫鬟往馨園裏跑。
馨園是原本的晉王舊宅,早在元寧二年的時候,就被如瑾從父親藍澤手裏半強硬地要了回來,改成了自家的居所。藍老太太早在元年過世了,當時家裏隻剩了藍澤一個人,帶著庶子藍琨住在偌大的宅院裏,空空蕩蕩。從風水上說,住所太大而人丁太少,對主人是有妨礙的。如瑾在東城繁華處買了一套三進精舍,將父親安置過去,然後帶著母親搬回了晉王舊宅,仍然住在明玉榭和香雪樓。
原本劃給東府住的東跨院則成了當今天子日常理政的地方,因有單獨的門戶,也方便臣子進出往來。每日早朝在這裏舉行,而大朝會改成了兩月一次,依舊在皇宮的天玄殿。
和最開始的打算一樣,如瑾作為皇後沒有搬進宮廷,商玄宙作為皇帝也婦唱夫隨地住進了馨園。夫妻兩個依舊像登基之前,宛如尋常人家,做夫君的白日裏出去忙,晚上回來和妻子團聚。不同的就是商玄宙處理公務的地方離住所非常近罷了。
帝後不居宮城,這個變化的實現,在最初經曆了一番阻撓和波折,但後來還是胳膊沒擰過大腿,古板教條的臣子們沒能阻止如瑾夫婦離經叛道。
隻是馨園周圍明裏暗裏駐守的禁軍,以及附近街道上往返巡邏的明衛暗衛,到底還是標識了這處宅院與尋常貴門的不同。
江五的馬車一路從外麵進來,靠近馨園門口之前就經曆了五次盤查,需得拿出出入腰牌才能過關卡,這還是明麵上的禁製。至於暗裏,就不是尋常人能知道的了。江五的腰牌是如瑾特別給的,可以隨意隨時進出,盤查的過程也很簡單,跟車仆從掏出腰牌晃一晃,眼明的禁軍護衛們就會放行。
但江五還是覺得麻煩,經過層層關卡從後宅角門進了府,終於忍不住嘟囔,“去雯姐姐家裏就方便多了!”
車裏同坐著她的丫鬟秋果和夏果,兩人都是十**歲將要放出去嫁人的年紀了,是江夫人特意多留了她們兩年,讓她們幫著照看女兒。
她們是江夫人精挑細選的沉穩性子,不由都對自家小姐的言行感到頭疼,私下裏都為主子犯愁——二十好幾的人了,眼看著往三十上頭奔,還整日和十幾歲小姑娘似的不拘玩鬧,以後可怎麽好!
“姑娘嫌這裏麻煩,不如,改道去吳太太那裏拜訪?吳家大小姐說不定想念您了。”秋果溫聲打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