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商瀠說是追著姨母出來的,江五立刻警惕地左右張望。
沒想到藍霽卻從她身後冷不防走了出來,一身光彩輝煌的挑線裙子,花蝴蝶似的出現在她麵前。
“懷秀姐姐,怎麽好幾天都不來,我都想你了。”藍霽彎了眼睛笑嘻嘻打招呼。
江五不曾想身後會有動靜,不免嚇了一跳,眼看著商瀠站在一旁抿嘴,惱道:“果然親疏有別,隻幫著你親姨,看她藏到我後頭也不告訴我。”轉頭又數落丫鬟,“你們也不吱聲!”
藍霽哈哈地笑,“可見你不得人心,自家丫頭都不幫你。”
秋果和夏果低了頭認錯,嘴角卻是彎彎笑著的。幾位小姐平日裏慣愛互相玩笑,她們也常常摻合。
藍霽盯住江五耳朵上掛的金墜子,張大了眼睛,“咦,這是新的吧,從來沒見你戴過呢。竟然是個小亭子,沉不沉啊?姐姐你耳垂薄,可別被墜壞了。”
“呸!你才耳垂薄呢!”人常說耳垂薄的人福氣薄,江五當即嗔怒。
藍霽上前笑眯眯挽了她胳膊,“姐姐,人家不是那個意思,是心疼你嘛。這墜子看著怪笨重的,襯不起姐姐清秀樣貌,你戴著不合適……”
“所以不如給了你?”江五搶先替她說完後頭的話。
“我長得粗笨,正好戴這粗笨東西。”
周圍人全都笑起來,連江五都繃不住,噗哧一聲笑了,咬牙瞪視藍霽白嫩光潤的臉蛋,“為了討要人家東西,連自己都貶低了,還‘粗笨’?你這樣也算粗笨,別人都該蠢死了!”
又道,“你自認粗笨,我的耳墜子可不粗笨。這是巧珍閣大師傅新打出沒幾天的好貨,統共隻有三副,我好容易得了一副,誰也不給。”
藍霽歎氣,“真小氣。”
說著鬆開了江五走到商瀠身邊,用大家都能聽到的聲音和她嘀咕,“江大人做生意發財,又肯給你江姨母花錢,她的衣衫首飾一天換三遍都不帶重樣的!哪像咱們,從小聽著‘由奢入儉難’的教導,根本不能置辦太多穿戴,可憐巴巴舍了臉皮和她討一兩件,最後不但東西討不來,還要被她笑話。你說,你娘親怎麽就交了這麽一位吝嗇的朋友?上回她弄了我的水仙花,那可是一盆值幾萬兩銀子呢!我都沒和她計較,她反倒吝惜起一對破耳墜子來。”
江五臉色發黑。
正月裏她過來玩,藍霽捧了一盆剛開的水仙非要拉著她觀賞,還說那花瓣和別的水仙不同,是冰涼涼的觸感,讓她摸一下試試。結果,她的手剛一碰到花瓣,幾朵花相繼掉下來,劈裏啪啦全都落了。藍霽當即大哭,急得臉色發白,說水仙是皇帝姐夫特意讓人從遠洋帶回來給姐姐的,價值萬金的特殊花種,她偷偷拿來玩,這下玩壞了,可怎麽辦!江五便也急了,看藍霽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遂拔了頭上兩根老玉簪子哄她,事後又主動去和如瑾解釋,叫她別責怪小妹妹。
如瑾聽了,笑了半日方才止住,將藍霽叫到跟前罵了一頓。於是江五才知道,藍霽覬覦她的老玉簪子良久了,是故意設套誆她。
這下又聽藍霽舊事重提,江五直想上去動手打人。隻是看著藍霽狡黠而笑的樣子,又下不去手。
“好歹也是貴門出身,竟像個市井潑皮,整天隻管算計別人東西!”指著藍霽罵了一句,江五決定不和小孩子一般見識,帶了丫鬟直接朝香雪樓走,準備去找如瑾。
商瀠卻攔住她,“江姨母且慢,我母親正在外祖母那裏呢,家裏來了親戚,人多亂糟糟的,您和我們先去消遣一會。”
正好有婆子過來回稟,“靜瀾池那邊收拾好了。”
商瀠就招呼江五和藍霽同去,“天氣還沒正經回暖,園子裏站久了冷的,且江姨母衣裳單薄,咱們去屋裏待著。”
江五自己是不怕冷的,但是怕兩個小姑娘受寒,於是跟了她們同去。那邊是兩明一暗的小巧三間屋子,屋外沒有院牆,用細竹做了半人高的籬笆圍出一塊空地種花種菜,籬笆外正對一畝見方的靜瀾池,冬末春初的時候池水解凍生波,開了窗正好臨水觀景。
管園子的人在池裏放了幾對野鴨白鵝,藍霽在屋裏坐了沒一會,就要去水邊玩。商瀠吩咐跟著的人小心伺候,帶好大衣服防風,藍霽嘻嘻哈哈地走了。江五看那鴨子可愛,也要跟去玩,商瀠叫住她,“江姨母陪我說說話。”
江五隻好留下來,可誰知兩人閑聊了一會,商瀠卻把話頭帶到了佛光寺。
“……前幾日那裏開經壇,原本隻是招待四方佛門人物的,是他們自家的辯經會,和臘月的法會不同,不讓香客觀禮。但父親說聽和尚辯經也是有趣的事,能增長見識,便把我們幾個都送了過去。方丈將我們安排在經堂的隔間裏,所以整場經壇做了三天,我從頭聽到了尾,的確是挺有意思的。我這才知道,原來佛法不隻是教人向善,裏頭還有許多智慧,和尚們也不隻會敲鍾念經,他們每日裏思考的事情、研習的道理,比尋常人深奧得多。”
江五初聽佛光寺的名字,閑聊的態度就變得認真許多,及至耐性聽商瀠說完,並不關心她口中什麽經壇和道理,隻狀似無意地問,“你小小年紀能安坐聽和尚辯經,真是和常人不一樣。那麽你聽了幾天,可知道最後誰辯贏了?是哪個寺院的哪個法師?”
商瀠道:“佛法精神,道理萬千,辯經是不論輸贏的。若有誰一時機鋒壓住了別人,也並不表示他秉持的道理就一定正確,不過是和他辯經的人當時沒有想到合適的反駁理由罷了。”
江五追問:“那,總有時時能以機鋒壓住別人的吧?”
“是的,是有幾位僧人機敏智慧,時常能問得別人啞口無言。”
江五說:“那一定是年紀很大的得道高僧。”
商瀠點頭,“也不盡然。雖然年高的僧人用一生思索,明白的道理比年輕僧人多,但也有天資出眾的年輕僧人,因為佛法精深,心智透徹,反而比某些長者想得更深更遠。”
“比如誰?”
“比如,臨州稻粱寺的懸垂和尚,講的是佛家弟子的出世與入世,很令人受教。”
“還有呢?”
“還有惠郡光華寺的直信和尚,似乎年紀還不到二十歲,卻讓許多老法師讚許。”
江五眨眼:“怎麽都是外郡的,難道咱們京城就沒有出類拔萃的年輕高僧嗎?”
商瀠想了想,“嗯……倒是有一位,就是佛光寺本寺的,法號叫作……”一時想不起來。
“是不是叫了塵?”
商瀠看著江五變亮的眼睛,笑著搖頭,“不是,是了塵法師的師侄,慧字輩的,我忘記叫慧什麽了。”
江五眼眸暗了幾分,神色卻沒變,轉頭看向窗外,笑著說,“佛光寺裏慧字輩的和尚可多呢,有幾個還是同音的名字,直叫人頭大,難怪你記不住。”
沒想到藍霽卻從她身後冷不防走了出來,一身光彩輝煌的挑線裙子,花蝴蝶似的出現在她麵前。
“懷秀姐姐,怎麽好幾天都不來,我都想你了。”藍霽彎了眼睛笑嘻嘻打招呼。
江五不曾想身後會有動靜,不免嚇了一跳,眼看著商瀠站在一旁抿嘴,惱道:“果然親疏有別,隻幫著你親姨,看她藏到我後頭也不告訴我。”轉頭又數落丫鬟,“你們也不吱聲!”
藍霽哈哈地笑,“可見你不得人心,自家丫頭都不幫你。”
秋果和夏果低了頭認錯,嘴角卻是彎彎笑著的。幾位小姐平日裏慣愛互相玩笑,她們也常常摻合。
藍霽盯住江五耳朵上掛的金墜子,張大了眼睛,“咦,這是新的吧,從來沒見你戴過呢。竟然是個小亭子,沉不沉啊?姐姐你耳垂薄,可別被墜壞了。”
“呸!你才耳垂薄呢!”人常說耳垂薄的人福氣薄,江五當即嗔怒。
藍霽上前笑眯眯挽了她胳膊,“姐姐,人家不是那個意思,是心疼你嘛。這墜子看著怪笨重的,襯不起姐姐清秀樣貌,你戴著不合適……”
“所以不如給了你?”江五搶先替她說完後頭的話。
“我長得粗笨,正好戴這粗笨東西。”
周圍人全都笑起來,連江五都繃不住,噗哧一聲笑了,咬牙瞪視藍霽白嫩光潤的臉蛋,“為了討要人家東西,連自己都貶低了,還‘粗笨’?你這樣也算粗笨,別人都該蠢死了!”
又道,“你自認粗笨,我的耳墜子可不粗笨。這是巧珍閣大師傅新打出沒幾天的好貨,統共隻有三副,我好容易得了一副,誰也不給。”
藍霽歎氣,“真小氣。”
說著鬆開了江五走到商瀠身邊,用大家都能聽到的聲音和她嘀咕,“江大人做生意發財,又肯給你江姨母花錢,她的衣衫首飾一天換三遍都不帶重樣的!哪像咱們,從小聽著‘由奢入儉難’的教導,根本不能置辦太多穿戴,可憐巴巴舍了臉皮和她討一兩件,最後不但東西討不來,還要被她笑話。你說,你娘親怎麽就交了這麽一位吝嗇的朋友?上回她弄了我的水仙花,那可是一盆值幾萬兩銀子呢!我都沒和她計較,她反倒吝惜起一對破耳墜子來。”
江五臉色發黑。
正月裏她過來玩,藍霽捧了一盆剛開的水仙非要拉著她觀賞,還說那花瓣和別的水仙不同,是冰涼涼的觸感,讓她摸一下試試。結果,她的手剛一碰到花瓣,幾朵花相繼掉下來,劈裏啪啦全都落了。藍霽當即大哭,急得臉色發白,說水仙是皇帝姐夫特意讓人從遠洋帶回來給姐姐的,價值萬金的特殊花種,她偷偷拿來玩,這下玩壞了,可怎麽辦!江五便也急了,看藍霽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遂拔了頭上兩根老玉簪子哄她,事後又主動去和如瑾解釋,叫她別責怪小妹妹。
如瑾聽了,笑了半日方才止住,將藍霽叫到跟前罵了一頓。於是江五才知道,藍霽覬覦她的老玉簪子良久了,是故意設套誆她。
這下又聽藍霽舊事重提,江五直想上去動手打人。隻是看著藍霽狡黠而笑的樣子,又下不去手。
“好歹也是貴門出身,竟像個市井潑皮,整天隻管算計別人東西!”指著藍霽罵了一句,江五決定不和小孩子一般見識,帶了丫鬟直接朝香雪樓走,準備去找如瑾。
商瀠卻攔住她,“江姨母且慢,我母親正在外祖母那裏呢,家裏來了親戚,人多亂糟糟的,您和我們先去消遣一會。”
正好有婆子過來回稟,“靜瀾池那邊收拾好了。”
商瀠就招呼江五和藍霽同去,“天氣還沒正經回暖,園子裏站久了冷的,且江姨母衣裳單薄,咱們去屋裏待著。”
江五自己是不怕冷的,但是怕兩個小姑娘受寒,於是跟了她們同去。那邊是兩明一暗的小巧三間屋子,屋外沒有院牆,用細竹做了半人高的籬笆圍出一塊空地種花種菜,籬笆外正對一畝見方的靜瀾池,冬末春初的時候池水解凍生波,開了窗正好臨水觀景。
管園子的人在池裏放了幾對野鴨白鵝,藍霽在屋裏坐了沒一會,就要去水邊玩。商瀠吩咐跟著的人小心伺候,帶好大衣服防風,藍霽嘻嘻哈哈地走了。江五看那鴨子可愛,也要跟去玩,商瀠叫住她,“江姨母陪我說說話。”
江五隻好留下來,可誰知兩人閑聊了一會,商瀠卻把話頭帶到了佛光寺。
“……前幾日那裏開經壇,原本隻是招待四方佛門人物的,是他們自家的辯經會,和臘月的法會不同,不讓香客觀禮。但父親說聽和尚辯經也是有趣的事,能增長見識,便把我們幾個都送了過去。方丈將我們安排在經堂的隔間裏,所以整場經壇做了三天,我從頭聽到了尾,的確是挺有意思的。我這才知道,原來佛法不隻是教人向善,裏頭還有許多智慧,和尚們也不隻會敲鍾念經,他們每日裏思考的事情、研習的道理,比尋常人深奧得多。”
江五初聽佛光寺的名字,閑聊的態度就變得認真許多,及至耐性聽商瀠說完,並不關心她口中什麽經壇和道理,隻狀似無意地問,“你小小年紀能安坐聽和尚辯經,真是和常人不一樣。那麽你聽了幾天,可知道最後誰辯贏了?是哪個寺院的哪個法師?”
商瀠道:“佛法精神,道理萬千,辯經是不論輸贏的。若有誰一時機鋒壓住了別人,也並不表示他秉持的道理就一定正確,不過是和他辯經的人當時沒有想到合適的反駁理由罷了。”
江五追問:“那,總有時時能以機鋒壓住別人的吧?”
“是的,是有幾位僧人機敏智慧,時常能問得別人啞口無言。”
江五說:“那一定是年紀很大的得道高僧。”
商瀠點頭,“也不盡然。雖然年高的僧人用一生思索,明白的道理比年輕僧人多,但也有天資出眾的年輕僧人,因為佛法精深,心智透徹,反而比某些長者想得更深更遠。”
“比如誰?”
“比如,臨州稻粱寺的懸垂和尚,講的是佛家弟子的出世與入世,很令人受教。”
“還有呢?”
“還有惠郡光華寺的直信和尚,似乎年紀還不到二十歲,卻讓許多老法師讚許。”
江五眨眼:“怎麽都是外郡的,難道咱們京城就沒有出類拔萃的年輕高僧嗎?”
商瀠想了想,“嗯……倒是有一位,就是佛光寺本寺的,法號叫作……”一時想不起來。
“是不是叫了塵?”
商瀠看著江五變亮的眼睛,笑著搖頭,“不是,是了塵法師的師侄,慧字輩的,我忘記叫慧什麽了。”
江五眼眸暗了幾分,神色卻沒變,轉頭看向窗外,笑著說,“佛光寺裏慧字輩的和尚可多呢,有幾個還是同音的名字,直叫人頭大,難怪你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