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眸一瞥,她將心頭的惱意壓了下去,盡力保持了平靜的口吻,“救命之恩銘記於心,但您不聲不響安插了人在我跟前,又言語輕薄,王爺,莫要以為有恩便可為所欲為。”
她肅然的麵容如此疏冷,長平王終於收斂了懶散的腔調,正兒八經的說道:“藍三小姐誤會了,本王沒有歹意。若有無意間冒犯之處,還請小姐莫要見怪才是。相見不易,小姐這般便要走了麽,沒有什麽要問本王的?有些事,問起本王來可比拐彎抹角的找禦醫方便多了。”
他恢複了“本王”的自稱,如瑾終於感到稍稍平複一點,又見他提起曲折打探消息的事情,這是正經事了,如瑾這才停住腳步,轉身重新對了他。
“王爺降臨此處,我自然是有許多話想問,隻要王爺不說令彼此都難堪的話,我也願意與王爺交談。”
“那麽請吧。”長平王再次伸手指向身側的蒲團。
如瑾袖中的手捏了簪子不放,重新進殿關了房門,看看那蒲團,走過去拎起放到了門口,這才跪坐在上麵,與長平王正臉相對。
她的刻意疏遠換來長平王淡淡一笑,這次卻是沒再說什麽曖昧的話,隻以手支頤靜靜坐著,等待如瑾開口。
蓮燈裏的火焰妥貼燃燒著,佛像的臉孔在輕紗幔帳之後若隱若現,在這樣安詳而寂靜的早晨,佛堂之中談論的該是禪意心經,可如瑾的問題卻是俗世俗事。
她靜默了一會,理清腦中思緒,將時間推回到遠在青州的日子:“王爺可否相告,我父親到底是因何而立有大功的,他與晉王素無交集,怎會突然揭發晉王謀反?”
“你要問的是這個麽?”長平王眸底映出如瑾豔麗卻淡漠的眉眼,似是欣賞她的尋根溯源,微微笑了一下,說道,“你這問題問得好,本王就好好的答一答。”
“多謝王爺。”如瑾終於鬆了一口氣,知道兩人的對話這是上了正途了,再不用擔心他突然的輕浮言語。
“晉王謀反之事,啟於六皇兄代天巡邊途中遇刺。”長平王第一句話就讓如瑾驚訝。
“就是這次您和永安王巡邊的途中麽?”
“正是,雖無真正傷著,但皇子遇刺乃大事,當時六皇兄決定秘而不宣,他繼續巡視邊鎮,而由本王沿途追查刺客的蹤跡。這一追,便追到了晉州附近。”
如瑾恍然,怪不得她在青州會遇見長平王,想來就是他追查刺客的途中在青州停留了。轉念一想,她也立刻明白了父親是因何得知秘事的。
“佟太守與我父親素來交情不錯,想來是他將王爺的事情暗中告知了我父。”
“嗯,你頭腦轉得果然很快。”長平王笑道,“佟太守亦是精明人,沒想到他會察覺本王路過青州的目的。”
“怎麽?不是王爺告知佟太守的麽?”
長平王搖頭,“這等機密事怎可隨便告訴一個小城太守。”
如瑾不由蹙眉:“那他是如何得知?”若佟太守有這樣刺探機密的本事,他與藍家交往,實在令人不得不提防了。
“本王這裏是不會走漏的,興許他是在六皇兄或邊鎮那邊探得。”
因為佟秋雁在長平王身邊,如瑾不好當麵說佟太守什麽,隻是暗自思忖著。皇子遇刺,晉王有嫌,佟太守得知後挑唆了父親藍澤去揭發,繼而有了後來種種。那些且先不論,這件事的根由似乎也並不妥當。
見長平王一直無有避諱的直言回答,如瑾想了想,雖然忐忑,雖然不知對方到底是何居心,但此時相對而談已有諸多不妥,再多一樣又何妨。她便將有些**的問題拋了出來,“恕我直言一句,晉王久居偏地,一直安分守己,怎地突然就要刺殺皇子?若說謀反,刺殺皇上或太子豈不更直接,莫非是王爺或永安王跟他有過嫌隙?”
長平王哈哈一笑:“本王和六哥自小也沒見過王叔幾麵,何談嫌隙。”
“那麽……刺客真是晉王麽?”
長平王眼睛一眯:“你想說什麽?”
他眸光晦暗不明,如瑾橫了心,直接道:“我現在說的話,走出這扇門一步,我是絕對不會承認的——我想說的是,晉王此案是否有冤情?”
“襄國侯上奏之後,禁衛直接快馬去晉州拿獲的人證物證。人證是晉王府的管家,物證是王府花園中啟出的長槍強弩,你覺得,這樣的鐵證會造成冤情麽?”
長平王說得很慢,如瑾一字一句聽在耳中,心中頓時波瀾湧起。禁衛取證,禁衛是什麽人?是皇帝直屬的私人武力。未通過任何有規矩的程序,直接由禁衛定案,皇帝要滅晉王的心思也太急了些。晉王府的管家,花園裏的強兵,所謂的人證物證是真實的麽?連長平王一個不在儲位的皇子都可以隨手在藍家安插了人,皇帝想要在藩王家裏插些證據,又有何難?
若是事實果如她所料,皇帝不過是借了父親藍澤的告發而對晉王發難,那麽在這一場皇族兄弟相殘的鬧劇裏,藍家又處在何等尷尬的境地!更別說之後還有皇帝特旨的進京謝恩,更有禦賜宅院招人怨恨,還有內閣重臣們曖昧叵測的態度……
“是不是冤情,皇上知道,我不知道。”如瑾低聲道,“雖然不明白王爺以何等立場告訴我這些,但,還是要謝謝您的解答。”
長平王含笑看了如瑾一瞬,無奈搖了搖頭:“父皇如此行事,我身為皇子,被你懷疑立場和目的也是必然。”
如瑾注意到了他的語氣,“父皇如此行事”,他似乎對皇帝的作為不滿?天家父子之間親情寡淡,皇子不滿意皇帝也是常見,可他為何要對她說表達這樣的意思?她們還沒熟到可以彼此討論忌諱的話題罷,甚至,連這樣的對談都是來得莫名其妙。
天光終於是亮了,佛前的兩盞蓮燈被窗外映進來的日光照得黯淡,長平王的眉目卻在如瑾眼中一點點清晰起來。早起山雀的啼叫提醒了如瑾時候不早,她壓了心中疑慮,繼續問道:“池水胡同闖進刺客,聽聞這件事與戶部杜尚書有關,皇上查處杜尚書貪墨,暗地裏是否因了這件事?”
“這個你也想到了麽?”長平王讚許的點點頭,“的確是父皇借機發難。”
那麽朝中的形勢該是很詭異罷……皇帝和內閣輔臣對壘,藍家夾在其中倒成了引火的由頭,這樣的處境是多麽尷尬和危險。
如瑾臉色凝重,為家裏的未來深深擔憂。以前為著不知外頭動向而焦慮,如今知道了,卻更是憂思難安。她隻是一個女子,要如何才能扭轉家族運勢?
“你在擔心什麽?”長平王低聲問。
如瑾抬眸看他,麵對著這樣一張令她不快的臉孔,她十分矛盾。她是想與人傾吐所思所慮的,但對方畢竟是天家皇族,與皇帝至親骨肉,她可以將心思盡皆托出來麽?
她的遲疑被長平王盡皆看在眼裏,他笑道:“首先你擔心的是晉王舊宅,其次該是你家長姐的婚事?”
如瑾愕然,不知他為何這般了如指掌。長平王卻道:“一切由他,你忘了這句話麽?”
如瑾腦中轟然一聲,眼前驟然浮現夾在床頭書冊裏的紙條,以及紙條上龍飛鳳舞的字跡。第一張是中秋賞月的言語,第二張,便是勸她安心的勉勵。一切由他,她還記得的。
“原來是王爺。”她心頭突地一跳,自語道,“有崔吉那樣的人,神不知鬼不覺的送進我房裏一張紙條,卻是極容易的。隻是……為什麽……”
她的語聲很輕很輕,輕得自己都幾乎聽不見,長平王卻是聽見了,於是笑道:“為什麽?本王不敢說,怕是你又羞憤而逃。”
不說,卻比說了還要讓人窘迫。如瑾臉上紅雲騰起,不由蹙眉低了頭。
“王爺,時候不早,祖母那邊祝禱快完了,若無別事,小女子告辭。”
長平王道:“本王自是沒什麽事,隻要你的問題問完了,想走便走。”他從袖中掏出一個小巧的墨色荷包來,“將裏頭粉末放到主殿蓮燈裏,過上片刻,藍老太君的祝禱便會停了。”
如瑾吃驚,這才醒起自己祝禱時擅自離開,還在門口和婆子崔吉說了半日話,老太太和兩個丫鬟都是沒有過問的。原來……
“祖母她們中了什麽藥物,可會損傷身體?”她不由問道。
“無礙,隻是恍惚一陣子而已。”
“……同在殿中,我為何無事?”如瑾奇怪於自己的清醒。
長平王抬起手指了指如瑾的領口,如瑾低頭一看,這才發現自己煙青色的蔓枝水紋衣領上多了點點烏黑,似是煙灰落在了上頭似的,天不亮時光線昏暗,在燈火之中不細看是看不出來的。
如瑾立時傾身接過了長平王手中的荷包,打開一看,見到裏頭盛放的粉末顏色和自己衣領上相同,這便知道自己早已用了解藥,是以沒有如祖母和丫鬟們那般。有了崔吉那樣的人,不被察覺的撒些藥粉在她身上,她們一眾都是耳目靈識尋常的普通人,哪裏會發現呢。
一舉一動皆在別人的視線之中,所用吃食衣物都有被人沾染的可能,對方的意圖又不明朗,如瑾心中感到極度的不舒服,最終言道:“家中祖母年高體弱,還請王爺下次不要對她用藥了。”
長平王淡淡含笑坐在那裏,將她神情的細微變化都看在眼裏,聞言點了點頭:“這藥不傷身,以後本王會注意些,免得惹你不快。”
如瑾不敢深想他為何要在意她的不快,站起身來福了一福,作別踏出了殿門。東方天際的朝陽終於破雲而出,將她深青色的織錦鬥篷塗了一層金邊,投出一道纖細的剪影在殿中光可鑒人的石磚上。
在她就要離去的時候,長平王突然說道:“你右手握著什麽,莫要傷了自己。”
如瑾捏著簪子的手指緊了一緊,知道也許是握拳的形狀隔了袖子被他察覺,腳步頓了一下,什麽也沒說,邁步走開。
長平王的目光從如瑾的背影慢慢移動到地麵剪影上,伸出骨節分明的手在那剪影上方虛蓋了一下,然後,這影子便隨著如瑾的離開而消失了。他的手在半空中停駐了一會,而後慢慢收了回來,嘴角上揚的弧度又深了些。
“見一麵說說話,好像本王的心情會好些?”他喃喃自語。
回程的路上如瑾坐在車中一直悶不做聲,而藍老太太依舊在旁邊睡著。
從寺中出來之後,這位年滿六十的老人有過短暫的興高采烈,似乎是得到了某種力量似的,高談闊論地和孫女與丫鬟敘說積雲寺的靈驗,精神出奇得好了一會。然而也隻是一會罷了,說著說著卻突然打起了呼嚕,當時身子還是端坐著的,口中還有沒說完的後半句話,就這樣睡著了。
如瑾和丫鬟們麵麵相覷半晌,才敢確定老太太是真得睡了過去。如瑾不免開始擔心祖母的身體,本就是年高體弱,又生著病,這境況看著真是越發不好了。她替祖母又蓋了一層薄毯在身上,坐在旁邊,倚了迎枕默默相陪。
車中一時靜下來,如瑾不由回憶起寺中的情景,以及這小半年以來與長平王相見的每個細節。越想,越覺得不太真實,恍如一夢。
她與他的第一次相見亦是在禪寺中的,那時候大雨傾盆,正是春末夏初的好光景。而這一次,在深秋的霜寒露重之中,又是禪寺,隻是兩座寺廟之間遠隔千裏,春與秋之間又隔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每一件都波折跌宕。
她肅然的麵容如此疏冷,長平王終於收斂了懶散的腔調,正兒八經的說道:“藍三小姐誤會了,本王沒有歹意。若有無意間冒犯之處,還請小姐莫要見怪才是。相見不易,小姐這般便要走了麽,沒有什麽要問本王的?有些事,問起本王來可比拐彎抹角的找禦醫方便多了。”
他恢複了“本王”的自稱,如瑾終於感到稍稍平複一點,又見他提起曲折打探消息的事情,這是正經事了,如瑾這才停住腳步,轉身重新對了他。
“王爺降臨此處,我自然是有許多話想問,隻要王爺不說令彼此都難堪的話,我也願意與王爺交談。”
“那麽請吧。”長平王再次伸手指向身側的蒲團。
如瑾袖中的手捏了簪子不放,重新進殿關了房門,看看那蒲團,走過去拎起放到了門口,這才跪坐在上麵,與長平王正臉相對。
她的刻意疏遠換來長平王淡淡一笑,這次卻是沒再說什麽曖昧的話,隻以手支頤靜靜坐著,等待如瑾開口。
蓮燈裏的火焰妥貼燃燒著,佛像的臉孔在輕紗幔帳之後若隱若現,在這樣安詳而寂靜的早晨,佛堂之中談論的該是禪意心經,可如瑾的問題卻是俗世俗事。
她靜默了一會,理清腦中思緒,將時間推回到遠在青州的日子:“王爺可否相告,我父親到底是因何而立有大功的,他與晉王素無交集,怎會突然揭發晉王謀反?”
“你要問的是這個麽?”長平王眸底映出如瑾豔麗卻淡漠的眉眼,似是欣賞她的尋根溯源,微微笑了一下,說道,“你這問題問得好,本王就好好的答一答。”
“多謝王爺。”如瑾終於鬆了一口氣,知道兩人的對話這是上了正途了,再不用擔心他突然的輕浮言語。
“晉王謀反之事,啟於六皇兄代天巡邊途中遇刺。”長平王第一句話就讓如瑾驚訝。
“就是這次您和永安王巡邊的途中麽?”
“正是,雖無真正傷著,但皇子遇刺乃大事,當時六皇兄決定秘而不宣,他繼續巡視邊鎮,而由本王沿途追查刺客的蹤跡。這一追,便追到了晉州附近。”
如瑾恍然,怪不得她在青州會遇見長平王,想來就是他追查刺客的途中在青州停留了。轉念一想,她也立刻明白了父親是因何得知秘事的。
“佟太守與我父親素來交情不錯,想來是他將王爺的事情暗中告知了我父。”
“嗯,你頭腦轉得果然很快。”長平王笑道,“佟太守亦是精明人,沒想到他會察覺本王路過青州的目的。”
“怎麽?不是王爺告知佟太守的麽?”
長平王搖頭,“這等機密事怎可隨便告訴一個小城太守。”
如瑾不由蹙眉:“那他是如何得知?”若佟太守有這樣刺探機密的本事,他與藍家交往,實在令人不得不提防了。
“本王這裏是不會走漏的,興許他是在六皇兄或邊鎮那邊探得。”
因為佟秋雁在長平王身邊,如瑾不好當麵說佟太守什麽,隻是暗自思忖著。皇子遇刺,晉王有嫌,佟太守得知後挑唆了父親藍澤去揭發,繼而有了後來種種。那些且先不論,這件事的根由似乎也並不妥當。
見長平王一直無有避諱的直言回答,如瑾想了想,雖然忐忑,雖然不知對方到底是何居心,但此時相對而談已有諸多不妥,再多一樣又何妨。她便將有些**的問題拋了出來,“恕我直言一句,晉王久居偏地,一直安分守己,怎地突然就要刺殺皇子?若說謀反,刺殺皇上或太子豈不更直接,莫非是王爺或永安王跟他有過嫌隙?”
長平王哈哈一笑:“本王和六哥自小也沒見過王叔幾麵,何談嫌隙。”
“那麽……刺客真是晉王麽?”
長平王眼睛一眯:“你想說什麽?”
他眸光晦暗不明,如瑾橫了心,直接道:“我現在說的話,走出這扇門一步,我是絕對不會承認的——我想說的是,晉王此案是否有冤情?”
“襄國侯上奏之後,禁衛直接快馬去晉州拿獲的人證物證。人證是晉王府的管家,物證是王府花園中啟出的長槍強弩,你覺得,這樣的鐵證會造成冤情麽?”
長平王說得很慢,如瑾一字一句聽在耳中,心中頓時波瀾湧起。禁衛取證,禁衛是什麽人?是皇帝直屬的私人武力。未通過任何有規矩的程序,直接由禁衛定案,皇帝要滅晉王的心思也太急了些。晉王府的管家,花園裏的強兵,所謂的人證物證是真實的麽?連長平王一個不在儲位的皇子都可以隨手在藍家安插了人,皇帝想要在藩王家裏插些證據,又有何難?
若是事實果如她所料,皇帝不過是借了父親藍澤的告發而對晉王發難,那麽在這一場皇族兄弟相殘的鬧劇裏,藍家又處在何等尷尬的境地!更別說之後還有皇帝特旨的進京謝恩,更有禦賜宅院招人怨恨,還有內閣重臣們曖昧叵測的態度……
“是不是冤情,皇上知道,我不知道。”如瑾低聲道,“雖然不明白王爺以何等立場告訴我這些,但,還是要謝謝您的解答。”
長平王含笑看了如瑾一瞬,無奈搖了搖頭:“父皇如此行事,我身為皇子,被你懷疑立場和目的也是必然。”
如瑾注意到了他的語氣,“父皇如此行事”,他似乎對皇帝的作為不滿?天家父子之間親情寡淡,皇子不滿意皇帝也是常見,可他為何要對她說表達這樣的意思?她們還沒熟到可以彼此討論忌諱的話題罷,甚至,連這樣的對談都是來得莫名其妙。
天光終於是亮了,佛前的兩盞蓮燈被窗外映進來的日光照得黯淡,長平王的眉目卻在如瑾眼中一點點清晰起來。早起山雀的啼叫提醒了如瑾時候不早,她壓了心中疑慮,繼續問道:“池水胡同闖進刺客,聽聞這件事與戶部杜尚書有關,皇上查處杜尚書貪墨,暗地裏是否因了這件事?”
“這個你也想到了麽?”長平王讚許的點點頭,“的確是父皇借機發難。”
那麽朝中的形勢該是很詭異罷……皇帝和內閣輔臣對壘,藍家夾在其中倒成了引火的由頭,這樣的處境是多麽尷尬和危險。
如瑾臉色凝重,為家裏的未來深深擔憂。以前為著不知外頭動向而焦慮,如今知道了,卻更是憂思難安。她隻是一個女子,要如何才能扭轉家族運勢?
“你在擔心什麽?”長平王低聲問。
如瑾抬眸看他,麵對著這樣一張令她不快的臉孔,她十分矛盾。她是想與人傾吐所思所慮的,但對方畢竟是天家皇族,與皇帝至親骨肉,她可以將心思盡皆托出來麽?
她的遲疑被長平王盡皆看在眼裏,他笑道:“首先你擔心的是晉王舊宅,其次該是你家長姐的婚事?”
如瑾愕然,不知他為何這般了如指掌。長平王卻道:“一切由他,你忘了這句話麽?”
如瑾腦中轟然一聲,眼前驟然浮現夾在床頭書冊裏的紙條,以及紙條上龍飛鳳舞的字跡。第一張是中秋賞月的言語,第二張,便是勸她安心的勉勵。一切由他,她還記得的。
“原來是王爺。”她心頭突地一跳,自語道,“有崔吉那樣的人,神不知鬼不覺的送進我房裏一張紙條,卻是極容易的。隻是……為什麽……”
她的語聲很輕很輕,輕得自己都幾乎聽不見,長平王卻是聽見了,於是笑道:“為什麽?本王不敢說,怕是你又羞憤而逃。”
不說,卻比說了還要讓人窘迫。如瑾臉上紅雲騰起,不由蹙眉低了頭。
“王爺,時候不早,祖母那邊祝禱快完了,若無別事,小女子告辭。”
長平王道:“本王自是沒什麽事,隻要你的問題問完了,想走便走。”他從袖中掏出一個小巧的墨色荷包來,“將裏頭粉末放到主殿蓮燈裏,過上片刻,藍老太君的祝禱便會停了。”
如瑾吃驚,這才醒起自己祝禱時擅自離開,還在門口和婆子崔吉說了半日話,老太太和兩個丫鬟都是沒有過問的。原來……
“祖母她們中了什麽藥物,可會損傷身體?”她不由問道。
“無礙,隻是恍惚一陣子而已。”
“……同在殿中,我為何無事?”如瑾奇怪於自己的清醒。
長平王抬起手指了指如瑾的領口,如瑾低頭一看,這才發現自己煙青色的蔓枝水紋衣領上多了點點烏黑,似是煙灰落在了上頭似的,天不亮時光線昏暗,在燈火之中不細看是看不出來的。
如瑾立時傾身接過了長平王手中的荷包,打開一看,見到裏頭盛放的粉末顏色和自己衣領上相同,這便知道自己早已用了解藥,是以沒有如祖母和丫鬟們那般。有了崔吉那樣的人,不被察覺的撒些藥粉在她身上,她們一眾都是耳目靈識尋常的普通人,哪裏會發現呢。
一舉一動皆在別人的視線之中,所用吃食衣物都有被人沾染的可能,對方的意圖又不明朗,如瑾心中感到極度的不舒服,最終言道:“家中祖母年高體弱,還請王爺下次不要對她用藥了。”
長平王淡淡含笑坐在那裏,將她神情的細微變化都看在眼裏,聞言點了點頭:“這藥不傷身,以後本王會注意些,免得惹你不快。”
如瑾不敢深想他為何要在意她的不快,站起身來福了一福,作別踏出了殿門。東方天際的朝陽終於破雲而出,將她深青色的織錦鬥篷塗了一層金邊,投出一道纖細的剪影在殿中光可鑒人的石磚上。
在她就要離去的時候,長平王突然說道:“你右手握著什麽,莫要傷了自己。”
如瑾捏著簪子的手指緊了一緊,知道也許是握拳的形狀隔了袖子被他察覺,腳步頓了一下,什麽也沒說,邁步走開。
長平王的目光從如瑾的背影慢慢移動到地麵剪影上,伸出骨節分明的手在那剪影上方虛蓋了一下,然後,這影子便隨著如瑾的離開而消失了。他的手在半空中停駐了一會,而後慢慢收了回來,嘴角上揚的弧度又深了些。
“見一麵說說話,好像本王的心情會好些?”他喃喃自語。
回程的路上如瑾坐在車中一直悶不做聲,而藍老太太依舊在旁邊睡著。
從寺中出來之後,這位年滿六十的老人有過短暫的興高采烈,似乎是得到了某種力量似的,高談闊論地和孫女與丫鬟敘說積雲寺的靈驗,精神出奇得好了一會。然而也隻是一會罷了,說著說著卻突然打起了呼嚕,當時身子還是端坐著的,口中還有沒說完的後半句話,就這樣睡著了。
如瑾和丫鬟們麵麵相覷半晌,才敢確定老太太是真得睡了過去。如瑾不免開始擔心祖母的身體,本就是年高體弱,又生著病,這境況看著真是越發不好了。她替祖母又蓋了一層薄毯在身上,坐在旁邊,倚了迎枕默默相陪。
車中一時靜下來,如瑾不由回憶起寺中的情景,以及這小半年以來與長平王相見的每個細節。越想,越覺得不太真實,恍如一夢。
她與他的第一次相見亦是在禪寺中的,那時候大雨傾盆,正是春末夏初的好光景。而這一次,在深秋的霜寒露重之中,又是禪寺,隻是兩座寺廟之間遠隔千裏,春與秋之間又隔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每一件都波折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