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送不送,咱們還不夠花呢。”
父女三人相視而笑,十分樂意看見西府吃啞巴虧。藍如璿低了頭繼續清看嫁妝單子,再過幾日就是過門的日子了,她的嫁妝早就已經置辦好了,隻等永安王府過來接人。
看了一會卻急促地咳嗽起來,一咳便停不住了,憋得臉色紫紅,貓著腰痛苦地抖著身子。丫鬟們趕緊拍背端茶的服侍,藍泯和藍琅也緊張看著她。
許久之後咳嗽終於止住,藍如璿已經咳得沒了力氣,軟軟靠在錦墊上虛弱地喘息著,不住地用茶水潤著喉嚨才能壓服胸中的難受。
“妹妹這症狀……跟那些日子的祖母差不多,莫非是那天夜裏在祖母房前待的時候太長,過了病氣在身上?”藍琅擔憂地說。
提起那晚藍如璿臉上便浮現戾氣,皺眉朝哥哥道:“提那作甚,總之是我倒黴。”
她現在隻盼著快點嫁入王府裏去,而且很是歹毒地想了幾次,若是第一日嫁過去第二日老太太就歸西才能襯意,也好消了她宿夜長跪的窩囊怨恨。
藍泯道:“永安王爺定了十月初三的吉日,今日已經是九月三十了,你趕快好起來才是,這個樣子怎麽入府呢?”
身為父親有些話他不好跟女兒明說,其實他擔心的是藍如璿的新婚之夜。眼見著咳成這個樣子,王府裏的人為了防止過病氣,定是不會讓藍如璿接近王爺金貴玉體的。嫁進入不能成禮的話,若是因病再耽擱些日子,永安王爺過了新鮮勁,那麽藍如璿何時才能在王府立足呢?最讓人擔心的是倘若正室王妃借題發揮,一直因此阻攔著藍如璿接近王爺,時候越久情勢越是不妙。
這些道理藍如璿自己也是明白的,聽得父親提起,她放了手中的嫁妝單子,心頭也浮起焦躁來,不耐煩的抱怨道:“那些個大夫一個個的全不頂用,都說京城裏名醫遍地,治了這麽些天,連個風寒都治不好,平白耽誤我的事!”
看見女兒發了脾氣,藍泯倒是不好深說了,自從女兒定準了要嫁入王府,他知道日後的指望都在女兒身上,輕易不敢惹女兒生氣,便一邊勸著一邊轉移了話頭,“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還有兩三日,你不要勞累了好好養著,到出嫁那天總能好些。說起來你母親不知走到哪裏了,是否能趕得及呢?”
提起張氏藍如璿的注意果然被轉移,細心算了算,張氏從一個月前離開青州赴京,若是緊著趕路這時候也快到了,隻看這幾日能否趕上。前日才接了頭前來報信的奴才傳話,說是二太太已經進入京畿隔壁的州府了,正在抓緊趕路。
藍如璿便道:“等我進了王府,您和母親就好好地住在這裏過日子,要銀子有銀子,要麵子有麵子。待得外祖父那邊告老離任的時候,也將他老人家接過來一起住,一家子團聚才熱鬧。”
張氏的父親在山西那邊做著一任小官,仗著人比較精明,這麽多年並沒出什麽岔子,快到榮歸故裏的時候了。因為路途比較遙遠,平日裏張氏和娘家沒什麽走動來往,偶爾傳一傳書信,逢年過節打發人送點節禮而已。直到藍家舉家進京,藍如璿特意囑咐母親跟外祖父討主意,兩邊來往這才多了些。
藍泯聞言連連點頭,自然不違拗女兒的話:“是,到時接來一起住。這次要不是他老人家官場上的關係,咱們還不知道襄國侯爺在朝中是個怎樣光景呢,嗬嗬。”
藍泯父女幾人關在家中暗自盤算著,卻不知外間之事。就在這一天的上午,永安王府裏,王妃宋氏借著親手給永安王量體裁衣的機會,將夫君留在了內宅。
鎏金百葉博山爐裏嫋嫋騰著朦朧的煙氣,一室甜香綿軟,宋王妃的手緩緩滑過永安王肩膀與腰腹,輕軟似初春柔柳。
因著量體,永安王隻著了內裏的薄寢衣,屋中為了怕他受涼,越了節氣點了兩個火盆在跟前。到底是未曾真正入冬,火爐一點,即便隻穿著寢衣也覺過熱了,永安王待要喚人移走火盆,無意間低頭看一眼專心致誌與他量體的宋王妃,鼻端嗅到她發間玫瑰油的甜膩香氣,心下便是一動。
“容娘。”永安王低聲喚著宋王妃的閨名,伸手輕輕抬起了她的下巴。屋裏伺候的婢女們見狀,各自輕手輕腳退了出去。
宋王妃的骨架有些大,臉上弧度不如尋常女子柔婉,然而因著纖瘦,倒也不顯得太過笨重,反而被一雙大於常人的眼睛襯出幾許慧意。見夫君用曖昧的眼神看她,宋王妃臉頰頓時飛紅,別開眼睛強撐著說道:“王爺好生站著,妾身好與您量準一些,這些日子王爺似乎瘦了,以往的尺寸興許不合身。”
永安王在外被人稱作涵養極好的,在家時對著妻妾亦並不急色,青天白日的他外頭還有事,眼見著王妃害羞了,便用指腹在她臉頰摩挲兩下,然後放開手平伸了胳膊任她量身子。
宋王妃低了頭繼續丈量,手勢輕緩而優,從頭到腳量了尺寸記下,直起身子時偷眼瞄了一下夫君,見永安王臉上含著笑意,心情似乎不錯,她便微笑著讓他放下了胳膊,又溫柔地給他穿好外衣,束了玉帶,一點點整理衣襟腰帶。
“王爺這幾日情緒不錯,您高興,妾身便也高興。”宋王妃用閑話家常的語氣說道。
永安王隨意應了一聲,宋王妃替他理順腰間配飾,隨口又道:“再過幾天,新人就要進門了,到時府裏頭又多了一位姐妹作伴,又該熱鬧許多。聞聽藍家那位小姐十分溫良賢淑,想來定能伺候好王爺,也能和妾身幾個好好相處。”頓了一頓,她覷著永安王的臉色笑著補充道,“昨日穆妹妹幾個還和妾身說笑,怕新人進門王爺就忘了咱們了,妾身告訴她們王爺不是那樣的人,藍家小姐也不是那樣的人,讓她們寬心著呢。”
永安王麵上笑意不減,待宋王妃替他整理完衣服,他並沒有急著走,返身坐到了椅上端起茶來。宋王妃陪坐在旁邊,理一理鬢邊垂落的有些散亂的金色流蘇,狀似不經意說道:“前日恍惚聽了一件事,也不知道做不做的準,說是藍家那位小姐自訂了婚事之後便纏綿病榻,日益嚴重的不能起身,若真是如此,可算福薄了。”
說著她幽幽歎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惋惜的神情。永安王唇角依然上揚著,垂了眼睛看著手中茶盞,一下一下撇著水中浮沫,問道:“你整日足不出戶,從哪裏聽說的這些閑事?”
宋王妃避而不答,隻陪笑道:“不算是閑事了,眼看著人就要進府了,要是病得不輕,恐怕……怕是要延遲些日子再去接她進來,總得等她病好了再說,您看呢?”
永安王不接話,宋王妃忙補充道:“妾身打算派兩個經年的老嬤嬤去照顧她,務必早些將她伺候好了,也好抬她進府。”
永安王抬頭看她一眼,笑道:“延遲日子,你倒是跟襄國侯想到一塊去了,他前日剛送了書信過來言說此事。”
宋王妃神色一鬆,笑問:“怎麽,藍侯爺也這麽想?看來藍家小姐的確是病得不輕。”
“他原本並不讚成侄女進王府,自然樂意順水推舟。”
宋王妃忙解釋:“妾身沒有不讚成的意思,家中多個姐妹是好事。妾身隻是顧忌著藍家小姐的身體,也怕過了病氣給王爺您。”
永安王隻是笑了一笑,沒有接話,低頭喝了一口茶。宋王妃有些忐忑,捏著帕子定了定神,又將臉上笑意放得更加和緩,輕聲道:“王爺,妾身……”
永安王抬手打斷了她,“不必說了,藍侯要讓侄女養身子,本王亦不好強人所難。”
宋王妃圓月似的眼睛便彎成了月牙,笑眯眯點頭:“那妾身這就派兩個嬤嬤過去照顧她,雖未過門,總也是咱們家裏的人了,於情於理都該好生看顧著。”
永安王收了笑容將杯中香茶飲盡,拂一拂衣袖,直身站了起來,瞅一眼燃著銀炭的瑞獸蜃山盆,隻道:“這屋裏太熱了,外頭有事,本王這就出去。”
宋王妃連忙起身恭送,笑著叮囑夫君不要累壞身子,晚間早些進來用飯。永安王邁步朝外走,外頭卻有婢女低聲稟報:“王爺,王妃,太子妃來訪。”
永安王停住腳步回頭看向宋王妃,宋氏忙說:“妾身並沒有請她過來。”
雖然是兄弟妯娌,兩邊平日其實並無什麽來往,太子妃這樣不打招呼驟然來訪實在奇怪得緊。永安王沉吟片刻,返身進了內室,“好生請她進來,莫要怠慢。”
宋王妃知道輕重,連忙派了心腹前去迎接,自己匆匆對鏡添了幾筆妝,又插了一些簪釵以示鄭重,然後帶著人出門相迎。
太子妃的馬車一路駛進內宅,在宋王妃居所前麵不遠處方才停下,兩匹通體雪白的高頭禦馬步履如一站住,蒙了杏黃色五彩雀紋織金幔帳的車門緩緩打開,彩衣宮女從車上扶了一位雲髻高聳的年輕婦人下來。
這婦人身穿大紅色的金絲妝花雲錦圖紋褂,胸前赤金八寶瓔珞迎著日光璀璨奪目,頭上全套金釵金篦金步搖,輝煌光華難以言說,耳旁兩顆貓眼墜子晶亮搖動,熠熠生輝。整個人仿佛一幅金碧輝煌的壁畫,除了耀眼便是耀眼,再也讓人找不出別的形容來。
“太子妃萬福金安,妾身宋氏恭迎玉駕,有失遠迎,萬請恕罪。”宋王妃帶人匆匆迎上,俯身下拜,行禮時節偷眼朝上在太子妃臉上打了個轉,想揣度一些顏色出來。
然而今日的太子妃與她以往所見一樣,臉上皆是高傲肅穆之色,沒有任何情緒流露。容妝一絲不苟,眉毛彎彎弧度剛好,雙唇點染正紅色,與通身長襖交響輝映,比佛堂裏的菩薩還要端莊幾分。
直到宋王妃端端正正的行了大禮,太子妃唇邊才綻開一個平易近人的笑容,虛抬手臂曼聲道:“原是本宮來得匆忙,說起來有些無禮了,該告罪的是本宮。”
太子妃身為儲君正室,駕臨王公之家按禮應該開大門相迎,如今這樣不聲不響的一路進了人家內宅,說起來的確是她行為冒失,然而宋王妃哪能真埋怨人家,立時陪笑道:“太子妃言重,是妾身相迎太慢。天氣寒涼,請您裏麵飲茶說話。”
太子妃微微點頭,目不斜視當下走進了院子,一路步入內堂,端端穩穩在主位上坐了。宋王妃忙讓婢女準備茶水點心,太子妃那裏說一聲“坐”,她才側坐在下首相陪。
“六弟不在家麽?”太子妃隨口問道。
“一早便出去了,聽說是跟幾個清客去哪裏賞花,您請喝茶。”宋王妃笑答。
汝窯白瓷茶碗通透如玉,新茶的清香緩緩溢出,太子妃卻隻低眼瞄了一下,便不甚在意的開口道:“剛在家裏喝了一肚子新貢香茶,如今喝不下了。本宮此來並不為飲茶,隻為跟你說一件事。”
宋王妃正色:“請您盡管吩咐。”
太子妃微微抬著下巴,很有些居高臨下的姿態,這卻不是她故意怠慢宋王妃,實是她性子如此,見了誰都是這副模樣,“本宮也是才聽說此事不久,原來太子殿下無意中竟然給六弟指了一門婚事。這事說起來原本是他好心,念著六弟身邊人少,見那襄國侯府的侄女不錯便點了鴛鴦。但無論如何終是他莽撞,平白給你添了麻煩,本宮私下已經埋怨過他了,此次登門,就是專程跟你賠罪。”
宋王妃甫一聽她提起此事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肅容屏息的聽著,聽到後來,臉上便隱隱帶了怒意,還是身邊服侍的乳母嬤嬤借著獻茶遞了一個眼色給她,她才勉強壓住了心頭怒火。
父女三人相視而笑,十分樂意看見西府吃啞巴虧。藍如璿低了頭繼續清看嫁妝單子,再過幾日就是過門的日子了,她的嫁妝早就已經置辦好了,隻等永安王府過來接人。
看了一會卻急促地咳嗽起來,一咳便停不住了,憋得臉色紫紅,貓著腰痛苦地抖著身子。丫鬟們趕緊拍背端茶的服侍,藍泯和藍琅也緊張看著她。
許久之後咳嗽終於止住,藍如璿已經咳得沒了力氣,軟軟靠在錦墊上虛弱地喘息著,不住地用茶水潤著喉嚨才能壓服胸中的難受。
“妹妹這症狀……跟那些日子的祖母差不多,莫非是那天夜裏在祖母房前待的時候太長,過了病氣在身上?”藍琅擔憂地說。
提起那晚藍如璿臉上便浮現戾氣,皺眉朝哥哥道:“提那作甚,總之是我倒黴。”
她現在隻盼著快點嫁入王府裏去,而且很是歹毒地想了幾次,若是第一日嫁過去第二日老太太就歸西才能襯意,也好消了她宿夜長跪的窩囊怨恨。
藍泯道:“永安王爺定了十月初三的吉日,今日已經是九月三十了,你趕快好起來才是,這個樣子怎麽入府呢?”
身為父親有些話他不好跟女兒明說,其實他擔心的是藍如璿的新婚之夜。眼見著咳成這個樣子,王府裏的人為了防止過病氣,定是不會讓藍如璿接近王爺金貴玉體的。嫁進入不能成禮的話,若是因病再耽擱些日子,永安王爺過了新鮮勁,那麽藍如璿何時才能在王府立足呢?最讓人擔心的是倘若正室王妃借題發揮,一直因此阻攔著藍如璿接近王爺,時候越久情勢越是不妙。
這些道理藍如璿自己也是明白的,聽得父親提起,她放了手中的嫁妝單子,心頭也浮起焦躁來,不耐煩的抱怨道:“那些個大夫一個個的全不頂用,都說京城裏名醫遍地,治了這麽些天,連個風寒都治不好,平白耽誤我的事!”
看見女兒發了脾氣,藍泯倒是不好深說了,自從女兒定準了要嫁入王府,他知道日後的指望都在女兒身上,輕易不敢惹女兒生氣,便一邊勸著一邊轉移了話頭,“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還有兩三日,你不要勞累了好好養著,到出嫁那天總能好些。說起來你母親不知走到哪裏了,是否能趕得及呢?”
提起張氏藍如璿的注意果然被轉移,細心算了算,張氏從一個月前離開青州赴京,若是緊著趕路這時候也快到了,隻看這幾日能否趕上。前日才接了頭前來報信的奴才傳話,說是二太太已經進入京畿隔壁的州府了,正在抓緊趕路。
藍如璿便道:“等我進了王府,您和母親就好好地住在這裏過日子,要銀子有銀子,要麵子有麵子。待得外祖父那邊告老離任的時候,也將他老人家接過來一起住,一家子團聚才熱鬧。”
張氏的父親在山西那邊做著一任小官,仗著人比較精明,這麽多年並沒出什麽岔子,快到榮歸故裏的時候了。因為路途比較遙遠,平日裏張氏和娘家沒什麽走動來往,偶爾傳一傳書信,逢年過節打發人送點節禮而已。直到藍家舉家進京,藍如璿特意囑咐母親跟外祖父討主意,兩邊來往這才多了些。
藍泯聞言連連點頭,自然不違拗女兒的話:“是,到時接來一起住。這次要不是他老人家官場上的關係,咱們還不知道襄國侯爺在朝中是個怎樣光景呢,嗬嗬。”
藍泯父女幾人關在家中暗自盤算著,卻不知外間之事。就在這一天的上午,永安王府裏,王妃宋氏借著親手給永安王量體裁衣的機會,將夫君留在了內宅。
鎏金百葉博山爐裏嫋嫋騰著朦朧的煙氣,一室甜香綿軟,宋王妃的手緩緩滑過永安王肩膀與腰腹,輕軟似初春柔柳。
因著量體,永安王隻著了內裏的薄寢衣,屋中為了怕他受涼,越了節氣點了兩個火盆在跟前。到底是未曾真正入冬,火爐一點,即便隻穿著寢衣也覺過熱了,永安王待要喚人移走火盆,無意間低頭看一眼專心致誌與他量體的宋王妃,鼻端嗅到她發間玫瑰油的甜膩香氣,心下便是一動。
“容娘。”永安王低聲喚著宋王妃的閨名,伸手輕輕抬起了她的下巴。屋裏伺候的婢女們見狀,各自輕手輕腳退了出去。
宋王妃的骨架有些大,臉上弧度不如尋常女子柔婉,然而因著纖瘦,倒也不顯得太過笨重,反而被一雙大於常人的眼睛襯出幾許慧意。見夫君用曖昧的眼神看她,宋王妃臉頰頓時飛紅,別開眼睛強撐著說道:“王爺好生站著,妾身好與您量準一些,這些日子王爺似乎瘦了,以往的尺寸興許不合身。”
永安王在外被人稱作涵養極好的,在家時對著妻妾亦並不急色,青天白日的他外頭還有事,眼見著王妃害羞了,便用指腹在她臉頰摩挲兩下,然後放開手平伸了胳膊任她量身子。
宋王妃低了頭繼續丈量,手勢輕緩而優,從頭到腳量了尺寸記下,直起身子時偷眼瞄了一下夫君,見永安王臉上含著笑意,心情似乎不錯,她便微笑著讓他放下了胳膊,又溫柔地給他穿好外衣,束了玉帶,一點點整理衣襟腰帶。
“王爺這幾日情緒不錯,您高興,妾身便也高興。”宋王妃用閑話家常的語氣說道。
永安王隨意應了一聲,宋王妃替他理順腰間配飾,隨口又道:“再過幾天,新人就要進門了,到時府裏頭又多了一位姐妹作伴,又該熱鬧許多。聞聽藍家那位小姐十分溫良賢淑,想來定能伺候好王爺,也能和妾身幾個好好相處。”頓了一頓,她覷著永安王的臉色笑著補充道,“昨日穆妹妹幾個還和妾身說笑,怕新人進門王爺就忘了咱們了,妾身告訴她們王爺不是那樣的人,藍家小姐也不是那樣的人,讓她們寬心著呢。”
永安王麵上笑意不減,待宋王妃替他整理完衣服,他並沒有急著走,返身坐到了椅上端起茶來。宋王妃陪坐在旁邊,理一理鬢邊垂落的有些散亂的金色流蘇,狀似不經意說道:“前日恍惚聽了一件事,也不知道做不做的準,說是藍家那位小姐自訂了婚事之後便纏綿病榻,日益嚴重的不能起身,若真是如此,可算福薄了。”
說著她幽幽歎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惋惜的神情。永安王唇角依然上揚著,垂了眼睛看著手中茶盞,一下一下撇著水中浮沫,問道:“你整日足不出戶,從哪裏聽說的這些閑事?”
宋王妃避而不答,隻陪笑道:“不算是閑事了,眼看著人就要進府了,要是病得不輕,恐怕……怕是要延遲些日子再去接她進來,總得等她病好了再說,您看呢?”
永安王不接話,宋王妃忙補充道:“妾身打算派兩個經年的老嬤嬤去照顧她,務必早些將她伺候好了,也好抬她進府。”
永安王抬頭看她一眼,笑道:“延遲日子,你倒是跟襄國侯想到一塊去了,他前日剛送了書信過來言說此事。”
宋王妃神色一鬆,笑問:“怎麽,藍侯爺也這麽想?看來藍家小姐的確是病得不輕。”
“他原本並不讚成侄女進王府,自然樂意順水推舟。”
宋王妃忙解釋:“妾身沒有不讚成的意思,家中多個姐妹是好事。妾身隻是顧忌著藍家小姐的身體,也怕過了病氣給王爺您。”
永安王隻是笑了一笑,沒有接話,低頭喝了一口茶。宋王妃有些忐忑,捏著帕子定了定神,又將臉上笑意放得更加和緩,輕聲道:“王爺,妾身……”
永安王抬手打斷了她,“不必說了,藍侯要讓侄女養身子,本王亦不好強人所難。”
宋王妃圓月似的眼睛便彎成了月牙,笑眯眯點頭:“那妾身這就派兩個嬤嬤過去照顧她,雖未過門,總也是咱們家裏的人了,於情於理都該好生看顧著。”
永安王收了笑容將杯中香茶飲盡,拂一拂衣袖,直身站了起來,瞅一眼燃著銀炭的瑞獸蜃山盆,隻道:“這屋裏太熱了,外頭有事,本王這就出去。”
宋王妃連忙起身恭送,笑著叮囑夫君不要累壞身子,晚間早些進來用飯。永安王邁步朝外走,外頭卻有婢女低聲稟報:“王爺,王妃,太子妃來訪。”
永安王停住腳步回頭看向宋王妃,宋氏忙說:“妾身並沒有請她過來。”
雖然是兄弟妯娌,兩邊平日其實並無什麽來往,太子妃這樣不打招呼驟然來訪實在奇怪得緊。永安王沉吟片刻,返身進了內室,“好生請她進來,莫要怠慢。”
宋王妃知道輕重,連忙派了心腹前去迎接,自己匆匆對鏡添了幾筆妝,又插了一些簪釵以示鄭重,然後帶著人出門相迎。
太子妃的馬車一路駛進內宅,在宋王妃居所前麵不遠處方才停下,兩匹通體雪白的高頭禦馬步履如一站住,蒙了杏黃色五彩雀紋織金幔帳的車門緩緩打開,彩衣宮女從車上扶了一位雲髻高聳的年輕婦人下來。
這婦人身穿大紅色的金絲妝花雲錦圖紋褂,胸前赤金八寶瓔珞迎著日光璀璨奪目,頭上全套金釵金篦金步搖,輝煌光華難以言說,耳旁兩顆貓眼墜子晶亮搖動,熠熠生輝。整個人仿佛一幅金碧輝煌的壁畫,除了耀眼便是耀眼,再也讓人找不出別的形容來。
“太子妃萬福金安,妾身宋氏恭迎玉駕,有失遠迎,萬請恕罪。”宋王妃帶人匆匆迎上,俯身下拜,行禮時節偷眼朝上在太子妃臉上打了個轉,想揣度一些顏色出來。
然而今日的太子妃與她以往所見一樣,臉上皆是高傲肅穆之色,沒有任何情緒流露。容妝一絲不苟,眉毛彎彎弧度剛好,雙唇點染正紅色,與通身長襖交響輝映,比佛堂裏的菩薩還要端莊幾分。
直到宋王妃端端正正的行了大禮,太子妃唇邊才綻開一個平易近人的笑容,虛抬手臂曼聲道:“原是本宮來得匆忙,說起來有些無禮了,該告罪的是本宮。”
太子妃身為儲君正室,駕臨王公之家按禮應該開大門相迎,如今這樣不聲不響的一路進了人家內宅,說起來的確是她行為冒失,然而宋王妃哪能真埋怨人家,立時陪笑道:“太子妃言重,是妾身相迎太慢。天氣寒涼,請您裏麵飲茶說話。”
太子妃微微點頭,目不斜視當下走進了院子,一路步入內堂,端端穩穩在主位上坐了。宋王妃忙讓婢女準備茶水點心,太子妃那裏說一聲“坐”,她才側坐在下首相陪。
“六弟不在家麽?”太子妃隨口問道。
“一早便出去了,聽說是跟幾個清客去哪裏賞花,您請喝茶。”宋王妃笑答。
汝窯白瓷茶碗通透如玉,新茶的清香緩緩溢出,太子妃卻隻低眼瞄了一下,便不甚在意的開口道:“剛在家裏喝了一肚子新貢香茶,如今喝不下了。本宮此來並不為飲茶,隻為跟你說一件事。”
宋王妃正色:“請您盡管吩咐。”
太子妃微微抬著下巴,很有些居高臨下的姿態,這卻不是她故意怠慢宋王妃,實是她性子如此,見了誰都是這副模樣,“本宮也是才聽說此事不久,原來太子殿下無意中竟然給六弟指了一門婚事。這事說起來原本是他好心,念著六弟身邊人少,見那襄國侯府的侄女不錯便點了鴛鴦。但無論如何終是他莽撞,平白給你添了麻煩,本宮私下已經埋怨過他了,此次登門,就是專程跟你賠罪。”
宋王妃甫一聽她提起此事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肅容屏息的聽著,聽到後來,臉上便隱隱帶了怒意,還是身邊服侍的乳母嬤嬤借著獻茶遞了一個眼色給她,她才勉強壓住了心頭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