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下跪的時候,她借勢拉了一下香囊的掛帶,讓香囊開了一個小口,裏頭氣味濃烈的香氣便散發出來。是她精心準備的俗香,量多了,嗆人得很。
她肯定皇後知道選秀那天的事。體有異味,弄濃香來遮掩是必然的。她得把這個謊維持一段時間,不然豈不成了欺君。
果然,皇後有洞悉般的微笑露出來:“不要緊,年輕女孩子喜歡用香,讓本宮想起了昔日時光。跟你這麽大的時候,本宮也是極愛這些玩意的。”
如瑾誠懇的感謝皇後寬容,但沒有順著她拉家常。
不一會有安國公府的孫小姐到了,張六和張七,一個溫婉,一個傲慢,並肩走入殿裏。
和皇後問了安,張六得體的和如瑾見禮,選秀時曾有一麵之緣,倒也不算是陌生人。張七卻不拿正眼看人,如瑾也不理她。
接下來,陸續有年輕的女孩子到來,除了留給皇子們的十個秀女,還有一些不是秀女的姑娘。聽著她們問安見禮時閑聊的話頭,如瑾這才知道今日的相聚早在昨天就定下了,時辰在申正,如瑾比她們早來了近兩個時辰,站在日頭底下苦曬。
還好她身子不便,正需要暖陽的溫度,不然在等候皇後午睡的時候恐怕已經被曬躺下了。
一屋子年輕女孩,將偌大的鳳音正殿擠得滿滿,足有二三十人。宮女秋葵拿著一張寫滿了名字的紙對照半晌,輕聲跟皇後說了聲“齊了”,皇後便笑說:“時辰不早,隨本宮去吧。”
人群裏有海霖曦,她沒和如瑾打招呼,如瑾卻走到了她跟前,“曦姐姐,聽聞宮裏有三處供奉,今日是去哪座佛堂?”
海霖曦被如瑾身上的濃香嗆了一下,抬帕捂了鼻子咳嗽兩聲,露出一副“你果然不知道”的神情,漫不經心答道:“是去弘度殿。”多的一句也沒說,自從慶貴妃當眾發難,她就不和如瑾親近了。
弘度殿,那裏駐殿的是一位老尼。如瑾還記得她瘦骨嶙峋的樣子,和肥頭慧一形成了鮮明對比,聽說她是修苦禪的。
又追問了幾句,如瑾才搞清楚今天要做什麽,原來真是給皇子選女人。
除了十個秀女,其餘人或者是如她這樣落選的,或者是非官門的良家女子,素有賢名的,皇後要帶著她們一起在弘度殿誦念妙法蓮華經,打著為嫡公主祈福的旗號,其實就是挑皇子妃和妾婢。
如瑾跟在隊伍裏一路走到弘度殿,老尼妙恒率座下四位弟子在宮門前迎接,請了皇後進殿,將眾女安置在殿前階下。
儀式並沒有立刻開始,皇後似乎在等人。
過了一會,院門外走進來兩列內侍,引著一胖一瘦兩個和尚進門。胖的如瑾認識,是梵華殿的慧一,瘦的那個白眉白須,很有高僧風範,麵貌卻是陌生的。
和尚進尼姑的地方本就少見,老尼妙恒卻迎了上去,朝那瘦瘦的老僧恭敬行禮,口稱“拜見師傅”。
這真是奇怪的事情。
哪有尼姑跟和尚論師徒的,向來女尼男僧不能混居,平日交往也是極少,在男女之防很**的皇宮大內,駐殿法師妙恒卻稱一個和尚為師傅。
除了皇後和近身的宮侍,女孩子們臉上都或多或少的露出訝異,看來皆是不知情的。那白眉老僧坦然受了妙恒的禮,帶著妙恒和慧一來到皇後跟前,雙手合什誦了一聲佛號。
皇後笑著說:“有勞大師。”
宮女秋葵和一眾年輕女孩介紹:“這位是高僧寂明**師,今日得見,是各位小姐的緣法。”
人群中響起低低的驚呼。
有不明所以的女孩子悄悄詢問同伴,便有人解釋:“是先帝登大寶時的典儀僧啊!”
聽到的人一陣恍惚:“先帝登大寶?那是……是快有五十年的事了吧?”
大燕尊崇佛教,曆代新皇登基的典禮上必要有得道高僧加持祝禱。能擔任典儀的僧人一定要德高望重,年紀從來沒有低於五十的。先帝登基時距今已接近五十年,這樣算來,這寂明**師豈不是至少要百歲以上?
女孩子們驚愕的看著老和尚。
白眉白發倒是不假,可那精神矍鑠腳步穩健的樣子哪裏像是百歲老人了,看上去不過五六十歲。
有人不信:“不會是那位寂明吧?”
如瑾知道這肯定是真的。典儀僧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天下眾僧之首,底下還有哪個不開眼的會用同樣的法號?即便有人敢用,皇家也不敢讓他進宮呀。
寂明**師的一生頗為傳奇。
他的先祖是跟隨燕太祖開國的功臣劉泉舟,受封世襲罔替靖安公,結果還沒等到第二代子弟襲爵,劉泉舟之子就因卷入皇子奪儲而獲罪,新帝登基後的首月便將劉家爵位給削了,家產抄沒,全族成為庶民。
寂明法師是劉泉舟的族弟,先以編竹筐養家,單憑這一門手藝就將作坊開遍了家鄉十幾個縣城。後來北方戰事起,他投軍入伍,那時候戰事吃緊,朝廷任命將官也不問出身,短短半年時間愣是讓他憑著軍功從最底層士兵升到一方參將,僅次於總兵副總兵的將官。不過戰事平息後,要論功行賞了,他這全軍剿敵數最多的將官卻自動請辭,將朝廷賞下來的銀子全都捐給了家鄉修河道,隻說自己幼年時曾於佛前發下宏願,如今年紀到了,要依諾遁入空門。
於是大燕軍中少了一個猛將,佛門多了一個叫做寂明的和尚。
他投在家鄉極簡陋的一個小廟,整個廟裏隻有他和師傅兩人,然而五年之後,那廟成了遠近聞名的香火大寺,再五年,成了燕朝最負盛名的道場之一,連太後都屢屢招他去宮中講佛法。
待到先帝登基時,寂明更是成為了大禮典儀僧。
如瑾曾經在雜書上讀過他的故事,也讀過他與其他高僧講經論法的記錄,雖不信佛,也為他談講的機變和思維所折服。
原以為那是書上的人,離自己很遠,卻不料還能看見他活生生的樣子。其實世人大多以為寂明已經圓寂了,因為自從先帝三年開始,這位**師就再沒在人前出現過,已經逐漸被人淡忘。
“**師請上座。”進得殿去,一番禮佛儀式之後,皇後親自將寂明請到佛前第一位蒲團之上。
寂明背對佛像,將眼掃過包括皇後在內的眾人,露出一抹超然的微笑,半闔了雙目。
木魚聲起,慧一妙恒等人開始念誦妙法蓮華經,皇後麵對寂明盤膝而坐,莊嚴肅穆,而張六張七海霖曦如瑾等一眾女孩子齊齊跪在弘度殿外,會念的跟著僧人們輕聲念誦,不會的則雙手合什於胸前,虔誠祝禱。
皇後背對著眾人,但有心的知道必有鳳音宮人在暗中觀察大家態度,今日明麵上是為嫡公主祈福的,總要把明麵工夫做到位。
如瑾跪在後排,身邊有兩個空位沒人,因為大家都不太受得住她身上的香囊。如瑾自己也被熏得難受,不過那味道的嗆鼻倒是吸引了她一些注意力,不至於讓小日子的難受占據全部感官。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慧一等人的誦經方才結束,女孩子們之中有體弱的幾個已經跪暈了,中途被宮女抬了下去,這也就代表著無緣今日的擇選。
皇後從蒲團上站了起來,背脊挺直端坐了許久,她起身之後腳步舉止一絲不亂,轉身含笑看向眾人。
與之相比,女孩子們就要狼狽得多,大半人再起身的時候根本站不穩,左推右搡的摔成一團,沒摔著的也十分勉強,不是咬牙堅持站立的儀態,就是小幅度的挪動雙腿活動血脈。
不知是不是上次在梵華殿的罰跪練出了本事,這次如瑾很快起了身,腿上是酸麻脹痛的難受,但比起其他人好太多了,起碼能挺直了身子立住。不過很快她就意識到這樣有些顯眼,連忙微微彎了身子揉腿。
“大家辛苦了,本宮代澤福謝謝你們。”皇後慈祥的說。
澤福就是她唯一的女兒,當今唯一的嫡出血脈。大家連忙福身行禮,紛紛表示能為公主祈福是自己的榮幸。
客套話說了許多,皇後也很有耐心的和她們對話,一副仁慈寬厚的模樣。
其樂融融的閑聊了一會,皇後說:“今日請得寂明**師主持公主祈福儀式,本宮幸甚。**師久不出山門,此番得見,大家皆是有緣。你們替澤福祝禱半日,本宮便舍了臉,給你們討個恩惠。”
眾人**的覺察今日正題開始了。
皇後回頭和寂明說了幾句,隻見寂明微笑點頭,皇後跟前的秋葵就走到堂前說:“皇後娘娘恩賜,請了**師允許各位小姐麵見。這是難得的緣法,不過時辰不早,無時間深談,就請各位小姐誦一首詩來,誰的詩都可,隻要是喜歡便可念來。**師聽了,自會著有慧根的小姐點撥一二。”
堂下一眾女孩子臉色各異。
懵懵懂懂誦了半日的法華經,一直不知要靠什麽來擇選,原來這才是關鍵。
常言道,以詩見人,以詩見性,最喜歡的詩必映照了心思心事,這是要從詩看人。聽起來有些虛無縹緲,卻是好法子。
宮中三佛堂的兩殿法師齊聚,又請來了久無聲息的寂明前來坐鎮,出家人眼光澄澈,看人是極精道的,讓他們來挑選品性上佳之人再好不過。若說慧一和妙恒在宮中日久沾染了太多紅塵俗氣,挑選可能會有偏頗,但寂明是不同的,他並不隻是皇家禦用的和尚,更是真正的有道高僧。民間流傳了許多關於他的故事,大家都知他是極公正無私心的人。
隻是,請給先帝當登基典儀僧的寂明來做這種事,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殺雞用牛刀了呢?給幾個皇子挑女人,用得著讓他出山麽?
思量歸思量,嘀咕歸嘀咕,大多女孩子的表情都嚴肅起來。
從第一排開始,一個人一個人的單獨進去殿中,當著皇後的麵給寂明念詩。將近三十個女孩子,有的進去後很快就出來了,有的能被慧一或妙恒問上幾句話,這樣的人出來麵上都有喜色,至於能有幸被寂明問上一兩句的,別人看她的眼光都是羨極而妒。
因為不管能不能當上皇子妃妾,和寂明說話的機會是最難得,這名聲一傳出去,即便進不了東宮王府,日後也會被求娶者踏破門檻了。
如瑾按順序走到堂前的時候,聽見前頭有個女孩子在殿內吟道:“……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有情知望鄉,誰能鬢不變。”
如瑾不由抬眼朝裏看。
這是一首思鄉詩,卻不悲愴,而是含蓄婉麗。誦詩的女孩子有一幅柔美的聲線,讓人聽起來感到很舒服。
本該知道今天這是什麽場合,竟然表達懷鄉之情,明顯是有不想入宮入王府之意。如瑾還以為除了自己,這次來的都是心甘情願,或如海霖曦那般勢在必得的呢。不過這首詩並非一味幽怨,念出來既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又不會惹得皇後不快。
寂明溫和看向那個女孩子,看了一會,卻什麽都沒說,隻是點了點頭,讓她出去了。
如瑾看到了那個女孩子的臉,很柔和的線條,說不上有多漂亮,卻和她的聲音一樣讓人感到舒服。看穿戴,應該不是官宦家的女兒。
接下來一個女孩子念的詩有些別致。“鐵背山頭殲杜鬆,手麾黃鉞振軍鋒。於今四海無征戰,留得艱難締造蹤。”這是禦製詩,出自大燕第三代皇帝,懷念祖先開疆功業的。在這種場合念出來,那女孩子討好皇家的心呼之欲出,而以女兒身吟誦兵戈氣頗重的詞句,也顯得與眾不同。
她肯定皇後知道選秀那天的事。體有異味,弄濃香來遮掩是必然的。她得把這個謊維持一段時間,不然豈不成了欺君。
果然,皇後有洞悉般的微笑露出來:“不要緊,年輕女孩子喜歡用香,讓本宮想起了昔日時光。跟你這麽大的時候,本宮也是極愛這些玩意的。”
如瑾誠懇的感謝皇後寬容,但沒有順著她拉家常。
不一會有安國公府的孫小姐到了,張六和張七,一個溫婉,一個傲慢,並肩走入殿裏。
和皇後問了安,張六得體的和如瑾見禮,選秀時曾有一麵之緣,倒也不算是陌生人。張七卻不拿正眼看人,如瑾也不理她。
接下來,陸續有年輕的女孩子到來,除了留給皇子們的十個秀女,還有一些不是秀女的姑娘。聽著她們問安見禮時閑聊的話頭,如瑾這才知道今日的相聚早在昨天就定下了,時辰在申正,如瑾比她們早來了近兩個時辰,站在日頭底下苦曬。
還好她身子不便,正需要暖陽的溫度,不然在等候皇後午睡的時候恐怕已經被曬躺下了。
一屋子年輕女孩,將偌大的鳳音正殿擠得滿滿,足有二三十人。宮女秋葵拿著一張寫滿了名字的紙對照半晌,輕聲跟皇後說了聲“齊了”,皇後便笑說:“時辰不早,隨本宮去吧。”
人群裏有海霖曦,她沒和如瑾打招呼,如瑾卻走到了她跟前,“曦姐姐,聽聞宮裏有三處供奉,今日是去哪座佛堂?”
海霖曦被如瑾身上的濃香嗆了一下,抬帕捂了鼻子咳嗽兩聲,露出一副“你果然不知道”的神情,漫不經心答道:“是去弘度殿。”多的一句也沒說,自從慶貴妃當眾發難,她就不和如瑾親近了。
弘度殿,那裏駐殿的是一位老尼。如瑾還記得她瘦骨嶙峋的樣子,和肥頭慧一形成了鮮明對比,聽說她是修苦禪的。
又追問了幾句,如瑾才搞清楚今天要做什麽,原來真是給皇子選女人。
除了十個秀女,其餘人或者是如她這樣落選的,或者是非官門的良家女子,素有賢名的,皇後要帶著她們一起在弘度殿誦念妙法蓮華經,打著為嫡公主祈福的旗號,其實就是挑皇子妃和妾婢。
如瑾跟在隊伍裏一路走到弘度殿,老尼妙恒率座下四位弟子在宮門前迎接,請了皇後進殿,將眾女安置在殿前階下。
儀式並沒有立刻開始,皇後似乎在等人。
過了一會,院門外走進來兩列內侍,引著一胖一瘦兩個和尚進門。胖的如瑾認識,是梵華殿的慧一,瘦的那個白眉白須,很有高僧風範,麵貌卻是陌生的。
和尚進尼姑的地方本就少見,老尼妙恒卻迎了上去,朝那瘦瘦的老僧恭敬行禮,口稱“拜見師傅”。
這真是奇怪的事情。
哪有尼姑跟和尚論師徒的,向來女尼男僧不能混居,平日交往也是極少,在男女之防很**的皇宮大內,駐殿法師妙恒卻稱一個和尚為師傅。
除了皇後和近身的宮侍,女孩子們臉上都或多或少的露出訝異,看來皆是不知情的。那白眉老僧坦然受了妙恒的禮,帶著妙恒和慧一來到皇後跟前,雙手合什誦了一聲佛號。
皇後笑著說:“有勞大師。”
宮女秋葵和一眾年輕女孩介紹:“這位是高僧寂明**師,今日得見,是各位小姐的緣法。”
人群中響起低低的驚呼。
有不明所以的女孩子悄悄詢問同伴,便有人解釋:“是先帝登大寶時的典儀僧啊!”
聽到的人一陣恍惚:“先帝登大寶?那是……是快有五十年的事了吧?”
大燕尊崇佛教,曆代新皇登基的典禮上必要有得道高僧加持祝禱。能擔任典儀的僧人一定要德高望重,年紀從來沒有低於五十的。先帝登基時距今已接近五十年,這樣算來,這寂明**師豈不是至少要百歲以上?
女孩子們驚愕的看著老和尚。
白眉白發倒是不假,可那精神矍鑠腳步穩健的樣子哪裏像是百歲老人了,看上去不過五六十歲。
有人不信:“不會是那位寂明吧?”
如瑾知道這肯定是真的。典儀僧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天下眾僧之首,底下還有哪個不開眼的會用同樣的法號?即便有人敢用,皇家也不敢讓他進宮呀。
寂明**師的一生頗為傳奇。
他的先祖是跟隨燕太祖開國的功臣劉泉舟,受封世襲罔替靖安公,結果還沒等到第二代子弟襲爵,劉泉舟之子就因卷入皇子奪儲而獲罪,新帝登基後的首月便將劉家爵位給削了,家產抄沒,全族成為庶民。
寂明法師是劉泉舟的族弟,先以編竹筐養家,單憑這一門手藝就將作坊開遍了家鄉十幾個縣城。後來北方戰事起,他投軍入伍,那時候戰事吃緊,朝廷任命將官也不問出身,短短半年時間愣是讓他憑著軍功從最底層士兵升到一方參將,僅次於總兵副總兵的將官。不過戰事平息後,要論功行賞了,他這全軍剿敵數最多的將官卻自動請辭,將朝廷賞下來的銀子全都捐給了家鄉修河道,隻說自己幼年時曾於佛前發下宏願,如今年紀到了,要依諾遁入空門。
於是大燕軍中少了一個猛將,佛門多了一個叫做寂明的和尚。
他投在家鄉極簡陋的一個小廟,整個廟裏隻有他和師傅兩人,然而五年之後,那廟成了遠近聞名的香火大寺,再五年,成了燕朝最負盛名的道場之一,連太後都屢屢招他去宮中講佛法。
待到先帝登基時,寂明更是成為了大禮典儀僧。
如瑾曾經在雜書上讀過他的故事,也讀過他與其他高僧講經論法的記錄,雖不信佛,也為他談講的機變和思維所折服。
原以為那是書上的人,離自己很遠,卻不料還能看見他活生生的樣子。其實世人大多以為寂明已經圓寂了,因為自從先帝三年開始,這位**師就再沒在人前出現過,已經逐漸被人淡忘。
“**師請上座。”進得殿去,一番禮佛儀式之後,皇後親自將寂明請到佛前第一位蒲團之上。
寂明背對佛像,將眼掃過包括皇後在內的眾人,露出一抹超然的微笑,半闔了雙目。
木魚聲起,慧一妙恒等人開始念誦妙法蓮華經,皇後麵對寂明盤膝而坐,莊嚴肅穆,而張六張七海霖曦如瑾等一眾女孩子齊齊跪在弘度殿外,會念的跟著僧人們輕聲念誦,不會的則雙手合什於胸前,虔誠祝禱。
皇後背對著眾人,但有心的知道必有鳳音宮人在暗中觀察大家態度,今日明麵上是為嫡公主祈福的,總要把明麵工夫做到位。
如瑾跪在後排,身邊有兩個空位沒人,因為大家都不太受得住她身上的香囊。如瑾自己也被熏得難受,不過那味道的嗆鼻倒是吸引了她一些注意力,不至於讓小日子的難受占據全部感官。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慧一等人的誦經方才結束,女孩子們之中有體弱的幾個已經跪暈了,中途被宮女抬了下去,這也就代表著無緣今日的擇選。
皇後從蒲團上站了起來,背脊挺直端坐了許久,她起身之後腳步舉止一絲不亂,轉身含笑看向眾人。
與之相比,女孩子們就要狼狽得多,大半人再起身的時候根本站不穩,左推右搡的摔成一團,沒摔著的也十分勉強,不是咬牙堅持站立的儀態,就是小幅度的挪動雙腿活動血脈。
不知是不是上次在梵華殿的罰跪練出了本事,這次如瑾很快起了身,腿上是酸麻脹痛的難受,但比起其他人好太多了,起碼能挺直了身子立住。不過很快她就意識到這樣有些顯眼,連忙微微彎了身子揉腿。
“大家辛苦了,本宮代澤福謝謝你們。”皇後慈祥的說。
澤福就是她唯一的女兒,當今唯一的嫡出血脈。大家連忙福身行禮,紛紛表示能為公主祈福是自己的榮幸。
客套話說了許多,皇後也很有耐心的和她們對話,一副仁慈寬厚的模樣。
其樂融融的閑聊了一會,皇後說:“今日請得寂明**師主持公主祈福儀式,本宮幸甚。**師久不出山門,此番得見,大家皆是有緣。你們替澤福祝禱半日,本宮便舍了臉,給你們討個恩惠。”
眾人**的覺察今日正題開始了。
皇後回頭和寂明說了幾句,隻見寂明微笑點頭,皇後跟前的秋葵就走到堂前說:“皇後娘娘恩賜,請了**師允許各位小姐麵見。這是難得的緣法,不過時辰不早,無時間深談,就請各位小姐誦一首詩來,誰的詩都可,隻要是喜歡便可念來。**師聽了,自會著有慧根的小姐點撥一二。”
堂下一眾女孩子臉色各異。
懵懵懂懂誦了半日的法華經,一直不知要靠什麽來擇選,原來這才是關鍵。
常言道,以詩見人,以詩見性,最喜歡的詩必映照了心思心事,這是要從詩看人。聽起來有些虛無縹緲,卻是好法子。
宮中三佛堂的兩殿法師齊聚,又請來了久無聲息的寂明前來坐鎮,出家人眼光澄澈,看人是極精道的,讓他們來挑選品性上佳之人再好不過。若說慧一和妙恒在宮中日久沾染了太多紅塵俗氣,挑選可能會有偏頗,但寂明是不同的,他並不隻是皇家禦用的和尚,更是真正的有道高僧。民間流傳了許多關於他的故事,大家都知他是極公正無私心的人。
隻是,請給先帝當登基典儀僧的寂明來做這種事,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殺雞用牛刀了呢?給幾個皇子挑女人,用得著讓他出山麽?
思量歸思量,嘀咕歸嘀咕,大多女孩子的表情都嚴肅起來。
從第一排開始,一個人一個人的單獨進去殿中,當著皇後的麵給寂明念詩。將近三十個女孩子,有的進去後很快就出來了,有的能被慧一或妙恒問上幾句話,這樣的人出來麵上都有喜色,至於能有幸被寂明問上一兩句的,別人看她的眼光都是羨極而妒。
因為不管能不能當上皇子妃妾,和寂明說話的機會是最難得,這名聲一傳出去,即便進不了東宮王府,日後也會被求娶者踏破門檻了。
如瑾按順序走到堂前的時候,聽見前頭有個女孩子在殿內吟道:“……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有情知望鄉,誰能鬢不變。”
如瑾不由抬眼朝裏看。
這是一首思鄉詩,卻不悲愴,而是含蓄婉麗。誦詩的女孩子有一幅柔美的聲線,讓人聽起來感到很舒服。
本該知道今天這是什麽場合,竟然表達懷鄉之情,明顯是有不想入宮入王府之意。如瑾還以為除了自己,這次來的都是心甘情願,或如海霖曦那般勢在必得的呢。不過這首詩並非一味幽怨,念出來既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又不會惹得皇後不快。
寂明溫和看向那個女孩子,看了一會,卻什麽都沒說,隻是點了點頭,讓她出去了。
如瑾看到了那個女孩子的臉,很柔和的線條,說不上有多漂亮,卻和她的聲音一樣讓人感到舒服。看穿戴,應該不是官宦家的女兒。
接下來一個女孩子念的詩有些別致。“鐵背山頭殲杜鬆,手麾黃鉞振軍鋒。於今四海無征戰,留得艱難締造蹤。”這是禦製詩,出自大燕第三代皇帝,懷念祖先開疆功業的。在這種場合念出來,那女孩子討好皇家的心呼之欲出,而以女兒身吟誦兵戈氣頗重的詞句,也顯得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