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瑾愕然抬頭,看見她的目光落在自己唇上,伸手一抹,才發現唇上有血。原來不知不覺間自己竟把唇咬出血來了,卻一直渾然不覺。
“沒事,大概是上火了,唇上起了皮,不小心碰落了。”如瑾用帕子將血跡擦幹淨,隨口找了一個理由。張六娘就指了指案上瓜果讓她多吃些去火,長平王轉眼過來,目光在如瑾暗紅的唇上打了一個轉。
正說著合家團聚之類客套空話的皇後轉臉朝了這邊,慈祥的笑:“老七一家子嘀咕什麽呢?往年都是老七一個人,現在熱鬧了,看著讓人心裏高興。”
靜妃一邊親手給十皇子剝葡萄,一邊湊趣說:“等明年再抱著小皇孫同來,那就更熱鬧了。”滿殿附和著笑,皇後就跟長平王說:“那你們可別讓父皇母後失望。”
長平王低頭:“兒臣努力。”
禦座上原本一臉嚴肅的皇帝聞言撐不住,微微露了一絲笑容出來,滿殿的人就笑得更大聲了。
如瑾眼角餘光瞥見那一抹明黃,笑容勉強。她實在是笑不出來。
已經一年多了,她以為什麽都淡了,可真正和皇帝咫尺相距,她才知道以前那種錐心的痛還是清晰而強烈。
偏偏,皇帝還點起她的名來。“朕還沒見過老七的側妃,就是你麽?”
如瑾隻能離座起身,走到禦座前端正跪下磕頭:“妾身藍氏叩祝吾皇萬歲。”她以額觸地,想起瀲華宮裏接旨的早晨。
皇帝叫起發了賞,眯著眼睛朝下打量,口中說著,“襄國侯的女兒……抬起頭來。”
如瑾籠在袖中的手攥緊了,咬牙間又將唇裏咬出了血,鹹澀的腥味擴散在嘴裏,她頓了一下,慢慢抬起頭。忍了又忍才控製住直視天顏的衝動,她真想盯著他問一問,怎麽就可以輕易滅人家滿門。
可是,就算問了,也問不出來什麽。前世她沒有機會問,這一世,物是人非了。
殿角的宮廷樂工們細細吹奏著團圓曲,夜色彌漫,燈火漸漸明亮,殿中人低低的交談著,笑著,不過都在默默注視她的拜見,還有皇帝的一舉一動。
如瑾垂眸麵聖,皇帝看著她,似乎在打量。對於兩個人的身份來說,這個打量有些時間過長了。慶貴妃早就轉過美目關注不說,皇後也輕輕咳了一聲,笑著吩咐殿內侍女們上菜。
宮女來回穿梭,一個又一個食盒提上來,打開,分奉到每個人的桌案上,殿中彌漫著酒香和菜香。皇帝這才開口說:“早聽說藍澤家裏有個厲害的丫頭,這麽一看,倒是看不出哪裏厲害,是個漂亮的小姑娘而已。”
聽到這話的人都露了或多或少的異色,不知寡言少語的皇帝為何對一個皇子側妃這麽感興趣,還說人家漂亮。如果說是長輩對孩子的隨口稱讚,方才的打量卻又說不過去。相熟的人互相交換眼神,跪在殿中的如瑾微微白了臉,忍住了才沒皺眉。
長平王喝了一杯酒,拿起壺,又去倒另一杯。張六娘下意識的去看主座上的姑母,皇後卻沒看她,正低聲吩咐宮女去取新釀的宮製桂花酒。
如瑾跪在禦案前,過了一會皇帝才說,“去吧。”她聽了,叩個頭,垂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張六娘偏頭過來輕聲說:“我第一次見到皇上也嚇得不輕,後來就好了,皇上威嚴,但不會輕易苛責晚輩,你別怕。”
如瑾點頭和她道謝,仰頭喝空了杯中酒。火辣辣的滋味一直燒到腹中,微涼的手腳也並沒有得到緩解。桌帷掩蓋下,長平王伸過手來,在袖子裏握住了她的手。
十指相扣的刹那,如瑾感覺到了一點溫暖的熱度。
開宴後大家紛紛向帝後敬酒,觥籌交錯,歌舞繚亂。殿門大敞著,一輪月亮掛在樹梢,白慘慘的顏色。天氣太熱了,到了中秋時節,晚風裏還帶著落日的餘溫。如瑾喝了幾杯酒,感覺身上發熱,卻又出不了汗,喉嚨裏幹幹的,舌頭底下都在發澀。
皇後在問長平王的病,“這麽久了還不見大好,明日換個太醫過府去瞧瞧。”
“多謝母後關心。兒臣習慣了,除了白日頭暈夜裏發汗,倒也沒覺怎麽不好。”長平王信口胡說著。
皇後就說:“這還叫沒什麽不好,明日讓太醫院的院正親自帶人去問診,好好的開副方子出來,再不好,索性去宮外找郎中算了,看他們還有沒有臉吃皇家的俸祿。”
長平王道謝,說起宴上桂花酒的甜香,跟皇後要方子,皇後就讓身邊的宮女出去找,一副慈母之態,倒把遠處默默獨坐悶頭吃菜的陳嬪比下去了。
如瑾跟長平王和張六娘告了一聲罪,借口更衣,起身出了殿外。
晚風吹了一地落花,月亮在搖擺的柳樹梢頭亂晃,那麽大那麽亮圓圓的一個餅,沉沉的懸在半空裏。中秋滿月,纖雲舒展,本來是很好的景致,不知為什麽,在這西林苑裏看來,怎麽都是別扭。
如瑾想起家裏,也不知道母親和妹妹是怎麽過的節。妹妹的脾氣還是那麽壞嗎,會不會跟著丫鬟們一起拜月娘娘呢?
如瑾在花樹底下站了一會,躲開殿前明亮的宮燈,以及來往頻繁的宮女內侍。吳竹春在幾步遠的地方守著,不說不動,給了她很安靜的空間。
大概一盞茶的工夫,有細碎的腳步聲靠近。吳竹春輕輕的喚了一聲“娘娘”,如瑾轉過頭,看見靛青色長裙的纖瘦人影。
“怎麽一個人跑到這裏來,是不是不習慣?說實話,這麽多年了,我也沒有習慣這種場合。”含笑而來的陳嬪很和藹的說話。她的眼角有細紋,笑起來那紋路就更顯了一些,不過容顏還有昔年俏麗的影子,和慶貴妃濃妝豔抹的張揚不同,和媛貴嬪的詩書氣也不同,是可以妥貼安放的令人舒心的溫和的美。
皇宮裏頭環肥燕瘦各逞姿色,出身寒微的女人要麽將自己打扮的格外華美,要麽就像陳嬪這樣子,穿戴言語中都透著謙卑,和晚輩說話也不例外。
如瑾走近幾步行了禮,笑著說:“是有些不習慣。”
陳嬪一個侍女都沒有帶,吳竹春就退開了幾步,留了婆媳兩個站在桂花樹下低聲說話。陳嬪抬頭看了看天上白亮亮的月,說,“沒關係,一年下來也沒有幾次必須要進宮的日子,左不過吃頓飯,聽聽人家說話,熬過去就好了。”
如瑾感謝的“嗯”了一聲。以前還真沒和陳嬪有過什麽接觸,記憶中那是一個總站在人後的沉默的影子。
“在宙兒那裏還習慣麽?”陳嬪問道。
“很好,謝謝娘娘關心。”
陳嬪就說:“跟前又沒人,不用那麽拘禮。你過得慣就好,他那裏人是多了一些,但是你看起來是可以在任何地方過日子的孩子,我覺得你可以應付,要是能想開,還能過得不錯。”
如瑾不知道陳嬪是從哪裏看出來這種事的,不過明白她是在安慰自己,就笑著說:“其實談不上應付,大家各有各的居處,我倒是沒覺得府裏頭人多。”
“那就好。”陳嬪朝主殿那邊看了看,燈火輝煌的喧鬧歌舞,和這邊是兩個天地。她提起上次如瑾進宮的事,“我說過要給你們抄一千本佛經,到前日是徹底抄完了,已經送到了慧一法師那裏。”
如瑾幾乎已經忘了這件事,聽說她真的抄了千本經,不由吃驚。不認字的陳嬪畫起經書來是多麽費勁啊,竟畫了一千本。
“多謝娘娘,這……已經不是道謝可以表達感激的了。”
陳嬪眼角的笑紋加深:“不用謝,我整日又沒有別的事可做,正好用來打發時間,你不嫌棄就好。”
如瑾這才想起來,當時在梵華殿的院子裏,陳嬪的確是說過身無長物,唯有抄經書做見麵禮。“娘娘,我怎麽會嫌棄呢,那才叫不知好歹。”
“我把這些年積攢的能拿出手的釵環都給了六娘,卻還不抵皇後娘娘一半的賞,沒什麽可以給你的了。”
“娘娘的經書就是最好的賞。”
“你能這麽想,我可真高興。你不知道,這次我用的墨裏摻了些竹葉搗的汁子,寫出來,紙上留著清香氣,研磨用的水,是天明時花草上落的露水……”
陳嬪說起抄經書的事,興致很好,如瑾就安安靜靜的聽著,本有些沉重的心情在陳嬪一路絮絮的述說中,漸漸變得溫暖起來。
殿門口那邊走來一個侍女,左右張望著似乎在找人,如瑾隔著花枝隱約看見並沒在意,過了一會那侍女漸漸走了過來。吳竹春笑著迎上去打招呼:“香縷姐姐,你怎麽晃到這兒來了,可是聞見了桂花香?”
香縷“呀”了一聲,“果然在這裏,那邊是側妃嗎?”
如瑾從花樹後走出來,“我在這邊散散酒氣,怎麽,有事?”
香縷看見隨後而出的陳嬪,趕緊行禮,又衝如瑾說:“也沒什麽事,就是剛才皇後娘娘看見王爺跟前少了人隨口問一句,王妃替您解釋了,並且讓奴婢出來看看,看您什麽時候回席上去。”
陳嬪說:“那你就回去吧,我再散一會,殿裏頭有點悶得慌。”
如瑾點頭:“要不要留竹春在這裏服侍您?”
“不用,你們去吧,我一個人清淨。”
如瑾覺得她大概是在避嫌,不隻自己,就是見了長平王,陳嬪也不會過多接觸攀談,於是便留下她一個人先回殿裏去了。香縷在前頭引路,一邊走一邊說,“六王爺不在,太子殿下就和咱們王爺喝酒,王妃看著他們喝得有點多,很是擔心。”
如瑾笑說:“一年就這麽一回中秋宴,卻也不好勸。”
香縷點了點頭,再沒說什麽,引著如瑾回到了座位上。如瑾想,她那句話若不是無心的閑聊,大概就是引著自己勸王爺少喝酒吧。張六娘光擔心不付諸行動的事,如瑾才不自告奮勇。長平王喝多喝少自有帝後看在眼裏,側妃從中攔一頭,算是什麽事。
落了座,發現長平王果然酒氣重了不少,呼吸都帶著桂花酒的香甜。他臉不紅,手不抖,看起來和不喝酒時沒什麽兩樣,不過眼睛卻是更亮些,見如瑾回來,就轉臉朝她笑了笑。
靜妃在那邊提了一個酒讓大家共飲,說的是團圓美滿的吉祥話,皇帝賞臉舉杯沾了唇,大家就全都喝幹了杯中酒。皇後撂下酒杯說:“靜妃這話說得不錯,咱們是皇家,為天下萬民之表率,更要和氣美滿才是。這一年皇子們跟前都添了人,熱熱鬧鬧的幾家子,來日再給你們父皇和本宮添幾個皇孫,那就更好了。”
眾人紛紛附和稱是,皇後又說,“借著這回團圓宴本宮說一句,咱們雖是皇家,居家過日子柴米油鹽,卻與宮外百姓一般無二,也免不了會有煩惱。若是遇到了什麽事,都要看開一些,以和為貴。”
大家自然又都應是,一貫愛找皇後麻煩的慶貴妃也沒挑刺,由著皇後繼續說。皇後看向太子妃,“你什麽都好,就是脾氣急了一些,如今東宮裏頭添了側妃良娣,你也有了左膀右臂,平日有什麽事大家商量著辦。”太子妃起身承訓,皇後讓她坐了,又看向宋王妃,“你是本宮最放心的兒媳婦,來日本宮那不懂事的侄女到了你跟前,你可要多替她擔待一些,本宮就將她托付給你了。”宋王妃趕緊說“不敢”。皇後有轉向張六娘。
“你這孩子自小老實木訥,這幾年好容易有了些機靈,卻還是毛毛躁躁的不曉事。以後做什麽事之前多忖量幾番,聽到沒?”
“沒事,大概是上火了,唇上起了皮,不小心碰落了。”如瑾用帕子將血跡擦幹淨,隨口找了一個理由。張六娘就指了指案上瓜果讓她多吃些去火,長平王轉眼過來,目光在如瑾暗紅的唇上打了一個轉。
正說著合家團聚之類客套空話的皇後轉臉朝了這邊,慈祥的笑:“老七一家子嘀咕什麽呢?往年都是老七一個人,現在熱鬧了,看著讓人心裏高興。”
靜妃一邊親手給十皇子剝葡萄,一邊湊趣說:“等明年再抱著小皇孫同來,那就更熱鬧了。”滿殿附和著笑,皇後就跟長平王說:“那你們可別讓父皇母後失望。”
長平王低頭:“兒臣努力。”
禦座上原本一臉嚴肅的皇帝聞言撐不住,微微露了一絲笑容出來,滿殿的人就笑得更大聲了。
如瑾眼角餘光瞥見那一抹明黃,笑容勉強。她實在是笑不出來。
已經一年多了,她以為什麽都淡了,可真正和皇帝咫尺相距,她才知道以前那種錐心的痛還是清晰而強烈。
偏偏,皇帝還點起她的名來。“朕還沒見過老七的側妃,就是你麽?”
如瑾隻能離座起身,走到禦座前端正跪下磕頭:“妾身藍氏叩祝吾皇萬歲。”她以額觸地,想起瀲華宮裏接旨的早晨。
皇帝叫起發了賞,眯著眼睛朝下打量,口中說著,“襄國侯的女兒……抬起頭來。”
如瑾籠在袖中的手攥緊了,咬牙間又將唇裏咬出了血,鹹澀的腥味擴散在嘴裏,她頓了一下,慢慢抬起頭。忍了又忍才控製住直視天顏的衝動,她真想盯著他問一問,怎麽就可以輕易滅人家滿門。
可是,就算問了,也問不出來什麽。前世她沒有機會問,這一世,物是人非了。
殿角的宮廷樂工們細細吹奏著團圓曲,夜色彌漫,燈火漸漸明亮,殿中人低低的交談著,笑著,不過都在默默注視她的拜見,還有皇帝的一舉一動。
如瑾垂眸麵聖,皇帝看著她,似乎在打量。對於兩個人的身份來說,這個打量有些時間過長了。慶貴妃早就轉過美目關注不說,皇後也輕輕咳了一聲,笑著吩咐殿內侍女們上菜。
宮女來回穿梭,一個又一個食盒提上來,打開,分奉到每個人的桌案上,殿中彌漫著酒香和菜香。皇帝這才開口說:“早聽說藍澤家裏有個厲害的丫頭,這麽一看,倒是看不出哪裏厲害,是個漂亮的小姑娘而已。”
聽到這話的人都露了或多或少的異色,不知寡言少語的皇帝為何對一個皇子側妃這麽感興趣,還說人家漂亮。如果說是長輩對孩子的隨口稱讚,方才的打量卻又說不過去。相熟的人互相交換眼神,跪在殿中的如瑾微微白了臉,忍住了才沒皺眉。
長平王喝了一杯酒,拿起壺,又去倒另一杯。張六娘下意識的去看主座上的姑母,皇後卻沒看她,正低聲吩咐宮女去取新釀的宮製桂花酒。
如瑾跪在禦案前,過了一會皇帝才說,“去吧。”她聽了,叩個頭,垂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張六娘偏頭過來輕聲說:“我第一次見到皇上也嚇得不輕,後來就好了,皇上威嚴,但不會輕易苛責晚輩,你別怕。”
如瑾點頭和她道謝,仰頭喝空了杯中酒。火辣辣的滋味一直燒到腹中,微涼的手腳也並沒有得到緩解。桌帷掩蓋下,長平王伸過手來,在袖子裏握住了她的手。
十指相扣的刹那,如瑾感覺到了一點溫暖的熱度。
開宴後大家紛紛向帝後敬酒,觥籌交錯,歌舞繚亂。殿門大敞著,一輪月亮掛在樹梢,白慘慘的顏色。天氣太熱了,到了中秋時節,晚風裏還帶著落日的餘溫。如瑾喝了幾杯酒,感覺身上發熱,卻又出不了汗,喉嚨裏幹幹的,舌頭底下都在發澀。
皇後在問長平王的病,“這麽久了還不見大好,明日換個太醫過府去瞧瞧。”
“多謝母後關心。兒臣習慣了,除了白日頭暈夜裏發汗,倒也沒覺怎麽不好。”長平王信口胡說著。
皇後就說:“這還叫沒什麽不好,明日讓太醫院的院正親自帶人去問診,好好的開副方子出來,再不好,索性去宮外找郎中算了,看他們還有沒有臉吃皇家的俸祿。”
長平王道謝,說起宴上桂花酒的甜香,跟皇後要方子,皇後就讓身邊的宮女出去找,一副慈母之態,倒把遠處默默獨坐悶頭吃菜的陳嬪比下去了。
如瑾跟長平王和張六娘告了一聲罪,借口更衣,起身出了殿外。
晚風吹了一地落花,月亮在搖擺的柳樹梢頭亂晃,那麽大那麽亮圓圓的一個餅,沉沉的懸在半空裏。中秋滿月,纖雲舒展,本來是很好的景致,不知為什麽,在這西林苑裏看來,怎麽都是別扭。
如瑾想起家裏,也不知道母親和妹妹是怎麽過的節。妹妹的脾氣還是那麽壞嗎,會不會跟著丫鬟們一起拜月娘娘呢?
如瑾在花樹底下站了一會,躲開殿前明亮的宮燈,以及來往頻繁的宮女內侍。吳竹春在幾步遠的地方守著,不說不動,給了她很安靜的空間。
大概一盞茶的工夫,有細碎的腳步聲靠近。吳竹春輕輕的喚了一聲“娘娘”,如瑾轉過頭,看見靛青色長裙的纖瘦人影。
“怎麽一個人跑到這裏來,是不是不習慣?說實話,這麽多年了,我也沒有習慣這種場合。”含笑而來的陳嬪很和藹的說話。她的眼角有細紋,笑起來那紋路就更顯了一些,不過容顏還有昔年俏麗的影子,和慶貴妃濃妝豔抹的張揚不同,和媛貴嬪的詩書氣也不同,是可以妥貼安放的令人舒心的溫和的美。
皇宮裏頭環肥燕瘦各逞姿色,出身寒微的女人要麽將自己打扮的格外華美,要麽就像陳嬪這樣子,穿戴言語中都透著謙卑,和晚輩說話也不例外。
如瑾走近幾步行了禮,笑著說:“是有些不習慣。”
陳嬪一個侍女都沒有帶,吳竹春就退開了幾步,留了婆媳兩個站在桂花樹下低聲說話。陳嬪抬頭看了看天上白亮亮的月,說,“沒關係,一年下來也沒有幾次必須要進宮的日子,左不過吃頓飯,聽聽人家說話,熬過去就好了。”
如瑾感謝的“嗯”了一聲。以前還真沒和陳嬪有過什麽接觸,記憶中那是一個總站在人後的沉默的影子。
“在宙兒那裏還習慣麽?”陳嬪問道。
“很好,謝謝娘娘關心。”
陳嬪就說:“跟前又沒人,不用那麽拘禮。你過得慣就好,他那裏人是多了一些,但是你看起來是可以在任何地方過日子的孩子,我覺得你可以應付,要是能想開,還能過得不錯。”
如瑾不知道陳嬪是從哪裏看出來這種事的,不過明白她是在安慰自己,就笑著說:“其實談不上應付,大家各有各的居處,我倒是沒覺得府裏頭人多。”
“那就好。”陳嬪朝主殿那邊看了看,燈火輝煌的喧鬧歌舞,和這邊是兩個天地。她提起上次如瑾進宮的事,“我說過要給你們抄一千本佛經,到前日是徹底抄完了,已經送到了慧一法師那裏。”
如瑾幾乎已經忘了這件事,聽說她真的抄了千本經,不由吃驚。不認字的陳嬪畫起經書來是多麽費勁啊,竟畫了一千本。
“多謝娘娘,這……已經不是道謝可以表達感激的了。”
陳嬪眼角的笑紋加深:“不用謝,我整日又沒有別的事可做,正好用來打發時間,你不嫌棄就好。”
如瑾這才想起來,當時在梵華殿的院子裏,陳嬪的確是說過身無長物,唯有抄經書做見麵禮。“娘娘,我怎麽會嫌棄呢,那才叫不知好歹。”
“我把這些年積攢的能拿出手的釵環都給了六娘,卻還不抵皇後娘娘一半的賞,沒什麽可以給你的了。”
“娘娘的經書就是最好的賞。”
“你能這麽想,我可真高興。你不知道,這次我用的墨裏摻了些竹葉搗的汁子,寫出來,紙上留著清香氣,研磨用的水,是天明時花草上落的露水……”
陳嬪說起抄經書的事,興致很好,如瑾就安安靜靜的聽著,本有些沉重的心情在陳嬪一路絮絮的述說中,漸漸變得溫暖起來。
殿門口那邊走來一個侍女,左右張望著似乎在找人,如瑾隔著花枝隱約看見並沒在意,過了一會那侍女漸漸走了過來。吳竹春笑著迎上去打招呼:“香縷姐姐,你怎麽晃到這兒來了,可是聞見了桂花香?”
香縷“呀”了一聲,“果然在這裏,那邊是側妃嗎?”
如瑾從花樹後走出來,“我在這邊散散酒氣,怎麽,有事?”
香縷看見隨後而出的陳嬪,趕緊行禮,又衝如瑾說:“也沒什麽事,就是剛才皇後娘娘看見王爺跟前少了人隨口問一句,王妃替您解釋了,並且讓奴婢出來看看,看您什麽時候回席上去。”
陳嬪說:“那你就回去吧,我再散一會,殿裏頭有點悶得慌。”
如瑾點頭:“要不要留竹春在這裏服侍您?”
“不用,你們去吧,我一個人清淨。”
如瑾覺得她大概是在避嫌,不隻自己,就是見了長平王,陳嬪也不會過多接觸攀談,於是便留下她一個人先回殿裏去了。香縷在前頭引路,一邊走一邊說,“六王爺不在,太子殿下就和咱們王爺喝酒,王妃看著他們喝得有點多,很是擔心。”
如瑾笑說:“一年就這麽一回中秋宴,卻也不好勸。”
香縷點了點頭,再沒說什麽,引著如瑾回到了座位上。如瑾想,她那句話若不是無心的閑聊,大概就是引著自己勸王爺少喝酒吧。張六娘光擔心不付諸行動的事,如瑾才不自告奮勇。長平王喝多喝少自有帝後看在眼裏,側妃從中攔一頭,算是什麽事。
落了座,發現長平王果然酒氣重了不少,呼吸都帶著桂花酒的香甜。他臉不紅,手不抖,看起來和不喝酒時沒什麽兩樣,不過眼睛卻是更亮些,見如瑾回來,就轉臉朝她笑了笑。
靜妃在那邊提了一個酒讓大家共飲,說的是團圓美滿的吉祥話,皇帝賞臉舉杯沾了唇,大家就全都喝幹了杯中酒。皇後撂下酒杯說:“靜妃這話說得不錯,咱們是皇家,為天下萬民之表率,更要和氣美滿才是。這一年皇子們跟前都添了人,熱熱鬧鬧的幾家子,來日再給你們父皇和本宮添幾個皇孫,那就更好了。”
眾人紛紛附和稱是,皇後又說,“借著這回團圓宴本宮說一句,咱們雖是皇家,居家過日子柴米油鹽,卻與宮外百姓一般無二,也免不了會有煩惱。若是遇到了什麽事,都要看開一些,以和為貴。”
大家自然又都應是,一貫愛找皇後麻煩的慶貴妃也沒挑刺,由著皇後繼續說。皇後看向太子妃,“你什麽都好,就是脾氣急了一些,如今東宮裏頭添了側妃良娣,你也有了左膀右臂,平日有什麽事大家商量著辦。”太子妃起身承訓,皇後讓她坐了,又看向宋王妃,“你是本宮最放心的兒媳婦,來日本宮那不懂事的侄女到了你跟前,你可要多替她擔待一些,本宮就將她托付給你了。”宋王妃趕緊說“不敢”。皇後有轉向張六娘。
“你這孩子自小老實木訥,這幾年好容易有了些機靈,卻還是毛毛躁躁的不曉事。以後做什麽事之前多忖量幾番,聽到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