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出二門的時候,如瑾聽見她和長平王說:“需要帶上紀、羅兩位姨娘麽?畢竟是聖旨一同賜下來的,上不了席,跟在我身邊做個服侍也好,讓人前露露臉。”說完了又自己補充,“不過,不帶亦沒什麽,看王爺的意思,妾身隻是提議。”
長平王說:“不必。”
張六娘就應是,很平靜。
一行人登車前往宮裏,如瑾起初要登另一輛車,長平王指著主車說:“這個再多坐幾人也不嫌擠,一起吧。”於是便是三人同坐一輛進了宮門。
到了宴會舉行的殿外,長平王先下車,後頭張六娘跟著,到了如瑾下車時,長平王上前搭手扶了她。這非常明顯的隻扶側妃不扶正妃的舉動,讓前來迎接服侍的宮人們感到詫異,互相交換一下眼神,伺候如瑾時就殷勤了許多。
這次的宴會,與以往也沒有什麽而不同,隻是為了應新年的景,殿內殿外布置了一些鮮亮喜慶的東西,看上去熱鬧些。嬪妃和皇子們到達的順序也和往常差不多,早來的互相請安問好,等著最後入席的帝後。
如瑾又見到了許多熟悉的麵孔。別人倒是沒什麽,寧貴嬪投過來的目光不是很友善,不過,也沒明目張膽地過來找麻煩,隻是遠遠扔兩個眼刀罷了。如瑾自問此生與她無甚瓜葛,又無實質利害衝突,若說得罪她,大概就是新婚後去皇後宮裏請安那一遭,一時沒控製住情緒,冷冷盯了她一眼。
一個眼神的差錯被寧貴嬪記恨至今,這樣的人,也難怪會看著人死而幸災樂禍,推波助瀾。前世肯定是無意中得罪過這個人吧,隻是因何而得罪,如瑾回想不起來。前塵往事她也不想多做回憶,因著寧貴嬪那張臉很容易讓她記起不好的畫麵,她便與之離得遠遠的,隻隨侍在長平王身後,不往寧貴嬪那邊看。
其實這殿裏頭沒有幾個她想看的人,所以,便一直低眉順眼做恭順狀了,該行禮的時候上去行禮,大多時候都是沉默。
不過,宮廷本就是是非多的地方,一味沉默也換不來平靜。太子妃扶著慶貴妃進門,大家彼此問完好,慶貴妃和別人說話去了,太子妃就帶著側妃良娣侍女們主動來到長平王一家這邊。
和張六娘寒暄兩句,她將目光落在了如瑾身上。
“聽說前陣子是你的及笄禮,這麽樣的熱鬧喜事也不知道告訴人,等我聽說的時候,都過去好幾天了。早知道,該預備賀禮給你。不過,這時候補上也不晚。”說著就示意侍女捧出一個小小的錦匣子,打開,裏頭是一根玉簪。
玉是好玉,打眼一看就知質地上乘,隻不過是白玉,若是平日送禮用都沒什麽,送給及笄的女子卻是有些不妥當了。及笄沒有插白簪的,那顏色不是很吉利。
不過,這還是太子妃頭次正式和如瑾說話,而且顯得意外的親近,與她平日目中無人的態度相差太多了。
長平王笑道:“上次進宮聽人說太子妃殿下溫柔賢良了許多,果然不是虛言。”
太子妃微笑。
如瑾摸不準她的示好源於什麽,便隻以恭謹客氣的語氣回答:“妾身及笄微不足道,怎敢勞殿下賀禮,實不敢受。”
“我送賀禮又算什麽,熙和長公主不還做了你的簪笄主賓麽?”太子妃濃妝豔抹的臉上笑得和藹,指了指那簪子說,“這東西我還怕拿不出手呢,不過,一時之間也沒找到更好的賀禮,隻好拿她暫且充數,你不會怪我簡慢吧?”
“怎會。殿下之禮妾身不敢承受……”
“有什麽不敢承受的。”太子妃打斷了如瑾的客套,笑言,“本來有個更好的禮,是之前在娘家得的一套遠洋懷表,很金貴的東西,從康海那邊的碼頭行鋪買來的,樣子比京裏的可新鮮多了。隻不過,後來有人提醒我,說這懷表和遠洋來的座鍾是一種東西,不過一個大些一個小些罷了,鍾雖好,卻是輕易不能當禮送人。我這才醒悟,藍妃及笄過生日,我怎能送懷表給你,那不成了送鍾。”
太子妃掩帕嗬嗬的笑了兩聲,她身後的東宮女眷就跟著附和湊趣。
如瑾勃然而怒,又是白簪子又是懷表,自己惹過她嗎?做什麽要來找茬!她緩緩抬眼,原本故意做出的拘謹之色散了,看住太子妃。
太子妃一抬下巴,挑起眉毛,昂然對視,一副“有本事你就來”的架勢。
如瑾盯著她,正要開口,旁邊長平王突然一伸手,做了一個抱拳的姿勢,唇角微勾,朝太子妃道:“多謝殿下好意。”
“不客氣,原是……”太子妃笑眯眯接口,卻在對上長平王目光的刹那渾身一僵,被其眼中滲人的寒意嚇了一跳,連下頭的話都沒說出來。
這老七怎會有這種眼神!她大驚。
然而,再眨眨眼之後,她發現長平王眸中那股子冷意突然不見了,就像突然出現一樣,幾乎讓她以為之前是錯覺。
長平王笑得和煦,收手,一下子碰翻了東宮侍女手中捧著的錦匣。白玉簪子掉在地上,斷成幾截。
“呀!”侍女不由低呼,手忙腳亂去接,當然是什麽也沒接住的,反而將整個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她趕緊蹲在地上將碎裂的玉往盒子裏裝。
如瑾將長平王的臉色和動作都看在眼裏,知道他是故意的,因了這一摔,她心裏的火氣反而沒那麽重了。上前一步,還朝太子妃笑了笑:“多謝殿下盛情。不過,懷表座鍾什麽的,宮裏似乎也沒有幾件,您卻能從家裏輕易得來一整套,並且隨隨便便送人,真是好厲害。妾身可不敢收這麽貴重的禮物,隻能將您的好意牢牢記在心裏,日後定當報答。”
太子妃並沒有發現如瑾言語裏的機鋒,還在為長平王故意摔壞白玉簪的舉動生氣,柳眉一豎就要發作。那邊和人說話的慶貴妃聽了一兩句在耳裏,麵色一沉,叫她道:“你和老七一家子說些什麽?”
太子妃轉臉看見婆婆的臉色,“……沒說什麽,聊些家常。”
長平王笑道:“太子妃殿下聽說藍氏及笄,要補賀禮,卻被侍女不小心打翻了禮物。原是小事,讓各位受驚了。”
如瑾便說:“今天年三十,正是‘碎碎平安’的好彩頭,依妾身看,太子妃殿下就放過這位宮娥吧?”
殿上諸人聽說是太子妃要給七王側妃補賀禮,有些人的表情就微妙起來。
太子妃看住如瑾,目光冷冷的:“這玉簪雖然樸素了一些,卻是上好的質地,藍妃若看不上它隻管說便是,我再換別的禮來,你又何苦拐著彎弄碎了它,糟蹋了好東西。”
如瑾抿嘴,笑向那撿東西的宮女說,“起來吧,殿下不惱你了,一切都是我的錯。”
“藍妃,你可……”
太子妃張口要說話,才蹦了幾個字就被慶貴妃打斷了,“過來,倒杯茶,本宮渴了。”
旁邊就有宮女服侍,卻偏偏召了她去倒茶,太子妃對婆婆這種避讓的做法非常不滿,卻又不能當眾違命,隻好咽下了要反駁的話,冷冷盯了長平王和如瑾一眼,帶人走到慶貴妃那邊去了。
慶貴妃警告性地看著兒媳婦,用隻有兩個人能聽見的聲音斥罵,“這個時候,你惹他們幹什麽!太子才有複起的跡象,您要是不想日後母儀天下,就隻管給他搗亂。”
太子妃有點委屈,“兒臣……不過消遣那藍氏兩句,又不是惹七弟。”
“住口!不過是你當年及笄熙和長公主拒絕出席,你就懷恨到這個份上,故意去找藍氏的麻煩?這和直接找長公主麻煩有什麽兩樣?”
慶貴妃對這個兒媳婦感到無奈。如果一切順利,年後太子就可以重獲皇上認可了,或許會有長平王一起,然而這節骨眼上她跑去找長平王府的麻煩,是想讓旁人產生怎樣的誤會?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長平王一家那邊,長平王也笑對如瑾解釋此事,“太子妃大概是嫉妒你受了長公主插簪禮,她一貫喜歡給人找不自在,莫與她一般見識。”
“沒關係的,放心。”如瑾還他微笑。
太子妃向來有一種不知天高地厚的驕傲感,如瑾在前世就知道,剛才雖然生氣,但長平王替她擋了一下,她反而寬慰了,事後更不會去為不相幹的人生氣傷身。她如常跟在長平王身側,感受到太子妃扔來的眼刀,也不理會。
張六娘整個過程中沒有參與一句話,路人似的旁觀著。
帝後到場,參拜過後,筵席開始。除夕夜,不管朝中宮中動向如何,團圓宴總要吃得開心一些,到場的妃嬪們位份都不低,卻都願意放下身段奉承賠笑,又有幾位皇子帶著家眷湊趣,一時席上倒也還算熱鬧。
如瑾一邊保持得體的微笑,舉杯舉箸,隨眾人恭賀,一邊暗暗觀察永安王府一家的情況。
永安王帶著宋王妃、穆氏在帝後駕臨的前一瞬才進場,席間也不主動說笑,很規矩,默默無聞的。聽長平王說,他們的禁足並沒有解除,隻不過除夕宮宴為了團圓才叫上他們,宴會之後一家子還要回去關禁閉。
“瓊靈縣主傷勢好了嗎?”如瑾悄悄問長平王。相比較永安王府的大人,她更在意無辜受累的小孩子。
長平王微笑:“聽說是好了。不過罪魁禍首張側妃情況越發嚴重,自中毒之後就和廢人差不多。”
怪不得今天沒來。
一旁張六娘將兩人耳語的姿態看在眼裏,又聽得隻言片語,聽他們提起張側妃,臉上便是一紅,感到窘迫的羞惱。娘家那個堂妹,處境竟比她還要慘。在袖子裏捏了捏拳頭,她將心頭的起伏忍了,麵上依舊平靜。
宮宴上自然是少不了歌舞的,自從開席三次祝酒之後,不斷便有舞姬入場獻舞,一曲接著一曲,看得人眼花繚亂。聽說,自從出了一個獲封的蕭綾,舞姬們當起差事來越發賣力了,有不少期待著一步登天之人。
隻不過,似乎都沒有蕭綾的好運氣。
這時候一曲終了,另一曲卻遲遲沒起,出現了短暫的空當。這倒沒什麽,本來大家對看歌舞也沒太大興趣,隻有皇後隨口問了一句,“歌舞便罷,怎麽樂都不奏了?”
下首媛貴嬪就低頭抿酒。如瑾偶然抬眼,正好看到她微微翹起的唇角,帶著漫不經心的嘲諷之意,放下酒杯時還朝皇後淡淡掃了一眼。
聽長平王說過,媛貴嬪和皇後許久不來往了,如瑾就猜度,難道媛貴嬪與皇後終於徹底鬧翻了嗎?看此時媛貴嬪的神色,似乎是有些深意。
正想著,殿門外突然想起嗆嗆幾聲,似鐵器碰撞。
如瑾心中微驚,下意識轉目看向殿外。這種聲音她聽過,刀兵碰撞,正是如此。深宮大內合家團圓的宮宴上,禁衛重重,怎麽會出現鐵器之聲?
“什麽聲音!”慶貴妃那邊已經厲喝發問。她是將門出身,對這樣的響動自然比如瑾更要熟悉。原本未曾在意的嬪妃女眷們,也被她這一聲吸引了注意,驚疑地朝殿外看。卻是什麽都看不到的,宴會內殿的前頭還有一個小小的廳室,隔了落地大屏風,是為著防風保暖用的,大家隻能看見屏風上流光溢彩的金絲繡罷了。
長平王沒抬眼皮,自顧自地喝酒吃菜。主位上皇帝聽到聲音的第一刻是將目光投向永安王,猜度和戒備之意十分明顯,但是帝威不減,顯然是不在意的。永安王隨著眾人往外看,並沒有什麽異常。
嗆嗆聲之後,有短暫的寧靜,然後就是鼓聲。咚咚的悶響,敲得人心裏打突。
長平王說:“不必。”
張六娘就應是,很平靜。
一行人登車前往宮裏,如瑾起初要登另一輛車,長平王指著主車說:“這個再多坐幾人也不嫌擠,一起吧。”於是便是三人同坐一輛進了宮門。
到了宴會舉行的殿外,長平王先下車,後頭張六娘跟著,到了如瑾下車時,長平王上前搭手扶了她。這非常明顯的隻扶側妃不扶正妃的舉動,讓前來迎接服侍的宮人們感到詫異,互相交換一下眼神,伺候如瑾時就殷勤了許多。
這次的宴會,與以往也沒有什麽而不同,隻是為了應新年的景,殿內殿外布置了一些鮮亮喜慶的東西,看上去熱鬧些。嬪妃和皇子們到達的順序也和往常差不多,早來的互相請安問好,等著最後入席的帝後。
如瑾又見到了許多熟悉的麵孔。別人倒是沒什麽,寧貴嬪投過來的目光不是很友善,不過,也沒明目張膽地過來找麻煩,隻是遠遠扔兩個眼刀罷了。如瑾自問此生與她無甚瓜葛,又無實質利害衝突,若說得罪她,大概就是新婚後去皇後宮裏請安那一遭,一時沒控製住情緒,冷冷盯了她一眼。
一個眼神的差錯被寧貴嬪記恨至今,這樣的人,也難怪會看著人死而幸災樂禍,推波助瀾。前世肯定是無意中得罪過這個人吧,隻是因何而得罪,如瑾回想不起來。前塵往事她也不想多做回憶,因著寧貴嬪那張臉很容易讓她記起不好的畫麵,她便與之離得遠遠的,隻隨侍在長平王身後,不往寧貴嬪那邊看。
其實這殿裏頭沒有幾個她想看的人,所以,便一直低眉順眼做恭順狀了,該行禮的時候上去行禮,大多時候都是沉默。
不過,宮廷本就是是非多的地方,一味沉默也換不來平靜。太子妃扶著慶貴妃進門,大家彼此問完好,慶貴妃和別人說話去了,太子妃就帶著側妃良娣侍女們主動來到長平王一家這邊。
和張六娘寒暄兩句,她將目光落在了如瑾身上。
“聽說前陣子是你的及笄禮,這麽樣的熱鬧喜事也不知道告訴人,等我聽說的時候,都過去好幾天了。早知道,該預備賀禮給你。不過,這時候補上也不晚。”說著就示意侍女捧出一個小小的錦匣子,打開,裏頭是一根玉簪。
玉是好玉,打眼一看就知質地上乘,隻不過是白玉,若是平日送禮用都沒什麽,送給及笄的女子卻是有些不妥當了。及笄沒有插白簪的,那顏色不是很吉利。
不過,這還是太子妃頭次正式和如瑾說話,而且顯得意外的親近,與她平日目中無人的態度相差太多了。
長平王笑道:“上次進宮聽人說太子妃殿下溫柔賢良了許多,果然不是虛言。”
太子妃微笑。
如瑾摸不準她的示好源於什麽,便隻以恭謹客氣的語氣回答:“妾身及笄微不足道,怎敢勞殿下賀禮,實不敢受。”
“我送賀禮又算什麽,熙和長公主不還做了你的簪笄主賓麽?”太子妃濃妝豔抹的臉上笑得和藹,指了指那簪子說,“這東西我還怕拿不出手呢,不過,一時之間也沒找到更好的賀禮,隻好拿她暫且充數,你不會怪我簡慢吧?”
“怎會。殿下之禮妾身不敢承受……”
“有什麽不敢承受的。”太子妃打斷了如瑾的客套,笑言,“本來有個更好的禮,是之前在娘家得的一套遠洋懷表,很金貴的東西,從康海那邊的碼頭行鋪買來的,樣子比京裏的可新鮮多了。隻不過,後來有人提醒我,說這懷表和遠洋來的座鍾是一種東西,不過一個大些一個小些罷了,鍾雖好,卻是輕易不能當禮送人。我這才醒悟,藍妃及笄過生日,我怎能送懷表給你,那不成了送鍾。”
太子妃掩帕嗬嗬的笑了兩聲,她身後的東宮女眷就跟著附和湊趣。
如瑾勃然而怒,又是白簪子又是懷表,自己惹過她嗎?做什麽要來找茬!她緩緩抬眼,原本故意做出的拘謹之色散了,看住太子妃。
太子妃一抬下巴,挑起眉毛,昂然對視,一副“有本事你就來”的架勢。
如瑾盯著她,正要開口,旁邊長平王突然一伸手,做了一個抱拳的姿勢,唇角微勾,朝太子妃道:“多謝殿下好意。”
“不客氣,原是……”太子妃笑眯眯接口,卻在對上長平王目光的刹那渾身一僵,被其眼中滲人的寒意嚇了一跳,連下頭的話都沒說出來。
這老七怎會有這種眼神!她大驚。
然而,再眨眨眼之後,她發現長平王眸中那股子冷意突然不見了,就像突然出現一樣,幾乎讓她以為之前是錯覺。
長平王笑得和煦,收手,一下子碰翻了東宮侍女手中捧著的錦匣。白玉簪子掉在地上,斷成幾截。
“呀!”侍女不由低呼,手忙腳亂去接,當然是什麽也沒接住的,反而將整個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她趕緊蹲在地上將碎裂的玉往盒子裏裝。
如瑾將長平王的臉色和動作都看在眼裏,知道他是故意的,因了這一摔,她心裏的火氣反而沒那麽重了。上前一步,還朝太子妃笑了笑:“多謝殿下盛情。不過,懷表座鍾什麽的,宮裏似乎也沒有幾件,您卻能從家裏輕易得來一整套,並且隨隨便便送人,真是好厲害。妾身可不敢收這麽貴重的禮物,隻能將您的好意牢牢記在心裏,日後定當報答。”
太子妃並沒有發現如瑾言語裏的機鋒,還在為長平王故意摔壞白玉簪的舉動生氣,柳眉一豎就要發作。那邊和人說話的慶貴妃聽了一兩句在耳裏,麵色一沉,叫她道:“你和老七一家子說些什麽?”
太子妃轉臉看見婆婆的臉色,“……沒說什麽,聊些家常。”
長平王笑道:“太子妃殿下聽說藍氏及笄,要補賀禮,卻被侍女不小心打翻了禮物。原是小事,讓各位受驚了。”
如瑾便說:“今天年三十,正是‘碎碎平安’的好彩頭,依妾身看,太子妃殿下就放過這位宮娥吧?”
殿上諸人聽說是太子妃要給七王側妃補賀禮,有些人的表情就微妙起來。
太子妃看住如瑾,目光冷冷的:“這玉簪雖然樸素了一些,卻是上好的質地,藍妃若看不上它隻管說便是,我再換別的禮來,你又何苦拐著彎弄碎了它,糟蹋了好東西。”
如瑾抿嘴,笑向那撿東西的宮女說,“起來吧,殿下不惱你了,一切都是我的錯。”
“藍妃,你可……”
太子妃張口要說話,才蹦了幾個字就被慶貴妃打斷了,“過來,倒杯茶,本宮渴了。”
旁邊就有宮女服侍,卻偏偏召了她去倒茶,太子妃對婆婆這種避讓的做法非常不滿,卻又不能當眾違命,隻好咽下了要反駁的話,冷冷盯了長平王和如瑾一眼,帶人走到慶貴妃那邊去了。
慶貴妃警告性地看著兒媳婦,用隻有兩個人能聽見的聲音斥罵,“這個時候,你惹他們幹什麽!太子才有複起的跡象,您要是不想日後母儀天下,就隻管給他搗亂。”
太子妃有點委屈,“兒臣……不過消遣那藍氏兩句,又不是惹七弟。”
“住口!不過是你當年及笄熙和長公主拒絕出席,你就懷恨到這個份上,故意去找藍氏的麻煩?這和直接找長公主麻煩有什麽兩樣?”
慶貴妃對這個兒媳婦感到無奈。如果一切順利,年後太子就可以重獲皇上認可了,或許會有長平王一起,然而這節骨眼上她跑去找長平王府的麻煩,是想讓旁人產生怎樣的誤會?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長平王一家那邊,長平王也笑對如瑾解釋此事,“太子妃大概是嫉妒你受了長公主插簪禮,她一貫喜歡給人找不自在,莫與她一般見識。”
“沒關係的,放心。”如瑾還他微笑。
太子妃向來有一種不知天高地厚的驕傲感,如瑾在前世就知道,剛才雖然生氣,但長平王替她擋了一下,她反而寬慰了,事後更不會去為不相幹的人生氣傷身。她如常跟在長平王身側,感受到太子妃扔來的眼刀,也不理會。
張六娘整個過程中沒有參與一句話,路人似的旁觀著。
帝後到場,參拜過後,筵席開始。除夕夜,不管朝中宮中動向如何,團圓宴總要吃得開心一些,到場的妃嬪們位份都不低,卻都願意放下身段奉承賠笑,又有幾位皇子帶著家眷湊趣,一時席上倒也還算熱鬧。
如瑾一邊保持得體的微笑,舉杯舉箸,隨眾人恭賀,一邊暗暗觀察永安王府一家的情況。
永安王帶著宋王妃、穆氏在帝後駕臨的前一瞬才進場,席間也不主動說笑,很規矩,默默無聞的。聽長平王說,他們的禁足並沒有解除,隻不過除夕宮宴為了團圓才叫上他們,宴會之後一家子還要回去關禁閉。
“瓊靈縣主傷勢好了嗎?”如瑾悄悄問長平王。相比較永安王府的大人,她更在意無辜受累的小孩子。
長平王微笑:“聽說是好了。不過罪魁禍首張側妃情況越發嚴重,自中毒之後就和廢人差不多。”
怪不得今天沒來。
一旁張六娘將兩人耳語的姿態看在眼裏,又聽得隻言片語,聽他們提起張側妃,臉上便是一紅,感到窘迫的羞惱。娘家那個堂妹,處境竟比她還要慘。在袖子裏捏了捏拳頭,她將心頭的起伏忍了,麵上依舊平靜。
宮宴上自然是少不了歌舞的,自從開席三次祝酒之後,不斷便有舞姬入場獻舞,一曲接著一曲,看得人眼花繚亂。聽說,自從出了一個獲封的蕭綾,舞姬們當起差事來越發賣力了,有不少期待著一步登天之人。
隻不過,似乎都沒有蕭綾的好運氣。
這時候一曲終了,另一曲卻遲遲沒起,出現了短暫的空當。這倒沒什麽,本來大家對看歌舞也沒太大興趣,隻有皇後隨口問了一句,“歌舞便罷,怎麽樂都不奏了?”
下首媛貴嬪就低頭抿酒。如瑾偶然抬眼,正好看到她微微翹起的唇角,帶著漫不經心的嘲諷之意,放下酒杯時還朝皇後淡淡掃了一眼。
聽長平王說過,媛貴嬪和皇後許久不來往了,如瑾就猜度,難道媛貴嬪與皇後終於徹底鬧翻了嗎?看此時媛貴嬪的神色,似乎是有些深意。
正想著,殿門外突然想起嗆嗆幾聲,似鐵器碰撞。
如瑾心中微驚,下意識轉目看向殿外。這種聲音她聽過,刀兵碰撞,正是如此。深宮大內合家團圓的宮宴上,禁衛重重,怎麽會出現鐵器之聲?
“什麽聲音!”慶貴妃那邊已經厲喝發問。她是將門出身,對這樣的響動自然比如瑾更要熟悉。原本未曾在意的嬪妃女眷們,也被她這一聲吸引了注意,驚疑地朝殿外看。卻是什麽都看不到的,宴會內殿的前頭還有一個小小的廳室,隔了落地大屏風,是為著防風保暖用的,大家隻能看見屏風上流光溢彩的金絲繡罷了。
長平王沒抬眼皮,自顧自地喝酒吃菜。主位上皇帝聽到聲音的第一刻是將目光投向永安王,猜度和戒備之意十分明顯,但是帝威不減,顯然是不在意的。永安王隨著眾人往外看,並沒有什麽異常。
嗆嗆聲之後,有短暫的寧靜,然後就是鼓聲。咚咚的悶響,敲得人心裏打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