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賀蘭是積年的長隨,便是升了管事之後也常年跟著長平王到處走動的。
“單隻為了他,你也不能事事隱瞞我。”
祝氏思忖半晌,低頭說了“是”。
如瑾暗暗鬆了一口氣。長平王一旦出去,她最怕的就是自己被當做重點保護的人,大家什麽也不讓她知道,隻讓她安心養胎,那她可就成了半個瞎子聾子了。一個人最要緊的不是當下過得好不好,而是是否知道自己的處境。襄國侯府拖家帶口一群人,長平王府也是一群人,她一旦兩眼一抹黑,還不得日日擔驚受怕。
所以隻有說服祝氏拋開“讓藍主子安心養胎”的大道理。
幸好,祝氏不是古板固執的人,還能聽得進勸告。
如瑾讓她說說賀蘭在外頭是怎麽安排的,她這次沒有隱瞞,一五一十把自己知道的說了,有些連她也不知道的,如瑾也沒勉強她。仔細琢磨了賀蘭安排的人手和大致部署,沒什麽漏洞,應該能保證長平王的近身安全,這才稍微放了心,坐在燈下等著長平王。
可是醜時都過了長平王也沒回府。
初秋夜裏涼,如瑾從椅上移到了**,蓋了一床薄被歪在大迎枕上眯著,祝氏在一邊的榻上陪著,偶爾聊一兩句。兩個人一直等到天色蒙蒙亮,屋裏的燈燭都黯淡下去。
外頭傳來輕微的腳步聲和門響,如瑾很快從半夢半醒中張開了眼睛。
“竹春,是不是王爺回來了。”她吆喝外間值夜的丫鬟。
祝氏很快下榻撩開簾子,進門的恰是長平王。他顯然是一夜未曾合眼,如瑾一下子就看到他眼中細微的血絲。
“阿宙。”掀開被子要下地,長平王快走幾步過來按住她。
“寢衣都沒換,一夜沒睡嗎?”他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祝氏輕輕退出了內室,如瑾拉了長平王在床邊坐下,說:“睡了一會,你回來才醒的。外頭怎麽樣了,可順利?”
“嗯。我一會還要到校場去,西郊大營就快進城了,先回來歇一會,換件衣服。”
如瑾便要起身幫忙,長平王沒讓,笑說:“到了營裏這些小事都要自己做,你現在慣著我,到時我手忙腳亂做不來怎麽辦。”說著自己去盥洗的隔間了,門沒關,敞著方便說話。
如瑾知道他是心疼自己,可自己何嚐不心疼他。遂下地走到隔間門口靠著,看著他洗臉淨手。問:“什麽時候出城?”
“下午京畿衛所的軍隊一到就先出城,我和後續隊伍明日清晨出去。”又補充一句,“今天晚上回來睡。”
如瑾心中稍寬,本以為他今日就要走,現下多了一晚,還能多些相處。不知為什麽,自從得知腹中懷了孩子,她發覺自己越來越粘人似的,長平王在外忙得很少在家,她每日就總想著他什麽時候能回來。是不是要做母親的女人都會變得軟弱呢?她經常這麽懷疑。
此番突然得知長平王要出京,又是帶兵打仗這種凶險之事,她是打心底裏不想他去的。
可不想又能如何?她是絕對不能拖他後腿的,也不能讓他分心。於是笑著說:“那麽明日開始我便可以真正在府裏當家做主了,沒有你管頭管腳的,我要好好地為所欲為一番。”
長平王失笑:“你想怎麽為所欲為?”說著話題就偏了,“……可我現在不能久留,要麽真想見識見識。”眼睛往如瑾身上亂瞄。
如瑾破天荒沒有羞惱,大方地說:“等你打贏了何氏帶兵回來,有的是時間見識。”
“好啊,為夫速去速回,娘子千萬莫急。”
長平王的笑聲回蕩在房間裏,如瑾也抿了嘴,笑意衝淡了心底濃濃的不舍和不安。
長平王洗完換好了衣服,坐下來稍微歇息一會,如瑾給他泡了濃濃的一盞茶提神。兩個人肩並肩坐在床邊,她試著問外頭的事,“……沒有人和你作對嗎?”
“本王英明神武,誰敢別苗頭?”
既然沒有,為何鬧了一夜才回來?如瑾知道他有事也不會說,便也沒追問,靜了一會,頗為感慨地歎了一口氣。
“怎麽了?”長平王立即相問。
如瑾道:“想當初皇後娘娘還在的時候,國中有了難過的坎兒,她都要帶著妃嬪命婦們為國盡力。此時後宮無主,這件事恐怕是沒人帶頭來做了。”
長平王與她對視,如瑾眼神清亮,旋即笑了笑。長平王便也笑了:“你在打什麽鬼主意?”
“王爺覺得是鬼主意麽?”
“不,本王覺得,是個好主意。”
“那麽妾身就謹遵王爺吩咐了,妾身年紀輕沒經過事,做得不好您不要怪罪。”
“不怪不怪。”
兩個人坐在**閑扯了,長平王將如瑾抱在懷裏親昵了一會,這才起身匆匆出去。如瑾親自將他送到王府二門上,眼看他帶人去得遠了,又在原地站了一會,這才轉身回院子。
半路上遇到羅氏從帶著晨露的花木叢裏走出來,彎身行禮。如瑾點點頭往前走,心中有事,並沒有在意。倒是吳竹春看了羅氏兩眼,笑道:“姨娘在這裏站了多久?肩膀都被露水打濕了,穿得這麽單薄,早晚天涼,您別受了寒才是。”
羅氏道:“是等了有一會。知道王爺出門藍妃必定相送,所以在此候著。”
如瑾停了腳步,轉回身來問她:“有什麽事?”
羅氏看看如瑾身邊一大群人,丫鬟婆子連著內侍足有十幾個,輕輕低了頭沒有說話。如瑾就說,“到我那邊坐坐吧。”
羅氏沒有推辭,跟著去了辰薇院。如瑾讓泡茶端果子,又讓擺飯,“王爺一時半刻不會回來,帶上幾個點心就走了,羅姨娘在我這裏一起吃早飯吧,人多一些吃飯香甜。”
丫鬟們魚貫將早飯端了進來擺好,熱氣香氣全都騰起來,屋子裏散滿了米香。羅氏隻往桌上看了一眼,心不在焉地躊躇一會,見如瑾沒有主動遣走人的意思,最終隻好言明:“……妾身想和藍妃單獨說幾句話。”
“是為了你的侍女明月麽?背後的主使我都沒有追究,你若是替她求情,直管說便是,我本就沒有要將她如何的意思。”
如瑾態度溫和,見飯擺好了,坐過去吃飯並邀請羅氏一起。羅氏站起來道謝,較往日局促了一些,“妾身那邊送飯的也快到了,這裏叨擾藍妃,原有的份例又要浪費掉,還是一會回去吃吧。其實……其實妾身此來並不是為了明月,那個丫頭雖然跟著我有幾年,但犯下大錯要受懲罰是該當的,妾身不會阻礙藍妃處置她。”
“那你是來?”如瑾慢慢喝著香米粥,見羅氏還是猶豫,就示意丫鬟們都出去,隻留了吳竹春在身邊伺候,“姨娘有什麽話現在可以說了麽?我們同在一個府裏住著,雖然你不愛出門,我平日裏事忙,走動得不勤,但到底還算是一家子,所以不必吞吞吐吐,若是遇到了難處盡管直言。佟氏、紀氏和王妃她們出府,外頭人不知道是怎麽回事胡亂算在我頭上,你卻是再清楚不過的,千萬不要因此忌憚我、和我生分,不然我們這許多日子的情分可就成了雲霧了。”
如瑾的話不單是指此刻,更是點指日後。長平王不在家的時候,內院裏的人更不能離心生分,不然隻會弄出嫌隙是非來。羅氏就是不主動上門她也要找機會說一說的。
羅氏忙道:“藍妃莫誤會,妾身並沒有忌憚您的意思,正如您所說,妾身清楚原委,又怎會和外頭的人一樣胡思亂想呢?妾身這次避著人說話……實在是怕惹禍。”
她突然提裙跪了下去,“藍妃,是妾身家裏人糊塗做錯了事,妾身已經阻止他們了,隻求您在王爺跟前替他們說兩句好話,別讓王爺怪責他們。妾身的父親年紀大了,人老糊塗,等王爺凱旋回來妾身就勸他致使養老,再不會做錯事了!”
如瑾納悶。怎麽還扯到羅編修身上去了?
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羅氏的父親、翰林院羅編修在得知遼鎮起兵的第一時間就連夜將幼孫和貴重錢貨送回了江南老家,家中其餘人也都收拾好了隨身細軟,隨時可以見機不妙出京逃難。羅太太惦記著王府的女兒,今日一大清早就派人疏通了王府門房和雜役送進信來,叮囑女兒想辦法再回家一趟,趁機在家裏住下,到時候好一起跑路,免得等何氏兵臨城下之時奔逃不及。
“……請藍妃明察,妾身一聽說此事就讓人帶了信回娘家,告訴他們不要亂動,此時想必家裏已經悔改,求您跟王爺說一說情,千萬別問妾身家裏的罪,他們下次不敢了,已經知道錯了。真的。”
如瑾覺得有點意外,想不到羅氏是個如此機敏的人。怪道進了王府這麽久,在被害中毒的情況下都能安分守己不惹是非,看來不是本性老實,而是看得清局勢使然。
隻可惜她的老爹遠不及她。
長平王正要帶兵出去迎敵,那羅編修和王府沾著關係,不支持也就罷了,竟然還飛快布置退路,這不是擺明了不看好長平王,說他一定會戰敗麽!
這樣的舉動要是在軍營裏,軍將不必朝上回稟,直接就能把動搖軍心的人就地斬殺。放在朝堂上,被人議論起來,那也是要問罪的。羅氏怎麽有個這樣糊塗的父親?
別說長平王知道此事會如何反應,就是如瑾現在聽了都覺得生氣。長平王可還沒走呢,那羅編修就做好了何氏兵臨城下的退路,什麽意思?
“羅姨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令尊的安排並沒有錯,你倒不必這麽大張旗鼓來替他求情。何況婦人不涉朝中事,你和我說這些,難道我還能左右王爺的想法麽。”
“藍妃!求您開開恩!”羅氏豈能不明白如瑾話裏的意思,一時急了,膝行幾步來到如瑾椅子旁邊,“您深明大義,千萬別和我家那糊塗老爹計較,他整日鑽在書堆裏鑽壞了腦子,做事笨拙得很,也許並不是存心的,隻是一聽遼鎮的事嚇壞了才做荒唐事。王爺要出征,您又懷了王爺的骨肉,咱們全家誰不盼著王爺凱旋歸來?上次見著我娘她還囑咐我閑時多給未出世的小孩子做些針線呢,他們並不是存心,真的不是!”
羅氏自從入府,或者默默無聲,或者態度冷談,或者刻意討好,無論怎樣都沒有露出這麽焦急的樣子,顯然這次是真得被家裏嚇著了。
也難怪她如此著急。遼鎮一有動作,偷著往京外轉移財產家人的官吏肯定大有人在,但這種事別人做得,羅編修絕對做不得。且不說長平王得知後會不會翻臉——現有張六娘和紀氏的例子放著,他對處置宮裏指下的人毫無顧忌,而且羅編修的錯不比內宅女人爭鬥,真處置起來肯定不是羅氏被遣回家那麽簡單。
就單說羅編修和王府這層關係,很容易讓人懷疑長平王一邊叫著迎敵,一邊暗地裏轉移財產留後手。這不是嚴重拖了朝廷平亂的後腿麽。
長平王在前頭還怎麽約束別人?
羅氏跪在地上哀求,見如瑾遲遲不給答複,撲撲簌簌落了淚,飲泣道:“不怕藍妃您笑話,其實我這個生父實在不像樣子,當初想方設法送我進王府就是為了巴結皇家,好讓自己也能成一門權貴。我雖然是女兒本不該非議他,可平心而論,自我懂事起他做的那些事沒有一樣我能看上的。就說這次……他暗地裏吩咐全家人準備出京,可卻一點兒沒告知我,要不是我娘私下派人輾轉送信進來,恐怕等他們回了江南我還蒙在鼓裏全不知情呢!”
“單隻為了他,你也不能事事隱瞞我。”
祝氏思忖半晌,低頭說了“是”。
如瑾暗暗鬆了一口氣。長平王一旦出去,她最怕的就是自己被當做重點保護的人,大家什麽也不讓她知道,隻讓她安心養胎,那她可就成了半個瞎子聾子了。一個人最要緊的不是當下過得好不好,而是是否知道自己的處境。襄國侯府拖家帶口一群人,長平王府也是一群人,她一旦兩眼一抹黑,還不得日日擔驚受怕。
所以隻有說服祝氏拋開“讓藍主子安心養胎”的大道理。
幸好,祝氏不是古板固執的人,還能聽得進勸告。
如瑾讓她說說賀蘭在外頭是怎麽安排的,她這次沒有隱瞞,一五一十把自己知道的說了,有些連她也不知道的,如瑾也沒勉強她。仔細琢磨了賀蘭安排的人手和大致部署,沒什麽漏洞,應該能保證長平王的近身安全,這才稍微放了心,坐在燈下等著長平王。
可是醜時都過了長平王也沒回府。
初秋夜裏涼,如瑾從椅上移到了**,蓋了一床薄被歪在大迎枕上眯著,祝氏在一邊的榻上陪著,偶爾聊一兩句。兩個人一直等到天色蒙蒙亮,屋裏的燈燭都黯淡下去。
外頭傳來輕微的腳步聲和門響,如瑾很快從半夢半醒中張開了眼睛。
“竹春,是不是王爺回來了。”她吆喝外間值夜的丫鬟。
祝氏很快下榻撩開簾子,進門的恰是長平王。他顯然是一夜未曾合眼,如瑾一下子就看到他眼中細微的血絲。
“阿宙。”掀開被子要下地,長平王快走幾步過來按住她。
“寢衣都沒換,一夜沒睡嗎?”他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祝氏輕輕退出了內室,如瑾拉了長平王在床邊坐下,說:“睡了一會,你回來才醒的。外頭怎麽樣了,可順利?”
“嗯。我一會還要到校場去,西郊大營就快進城了,先回來歇一會,換件衣服。”
如瑾便要起身幫忙,長平王沒讓,笑說:“到了營裏這些小事都要自己做,你現在慣著我,到時我手忙腳亂做不來怎麽辦。”說著自己去盥洗的隔間了,門沒關,敞著方便說話。
如瑾知道他是心疼自己,可自己何嚐不心疼他。遂下地走到隔間門口靠著,看著他洗臉淨手。問:“什麽時候出城?”
“下午京畿衛所的軍隊一到就先出城,我和後續隊伍明日清晨出去。”又補充一句,“今天晚上回來睡。”
如瑾心中稍寬,本以為他今日就要走,現下多了一晚,還能多些相處。不知為什麽,自從得知腹中懷了孩子,她發覺自己越來越粘人似的,長平王在外忙得很少在家,她每日就總想著他什麽時候能回來。是不是要做母親的女人都會變得軟弱呢?她經常這麽懷疑。
此番突然得知長平王要出京,又是帶兵打仗這種凶險之事,她是打心底裏不想他去的。
可不想又能如何?她是絕對不能拖他後腿的,也不能讓他分心。於是笑著說:“那麽明日開始我便可以真正在府裏當家做主了,沒有你管頭管腳的,我要好好地為所欲為一番。”
長平王失笑:“你想怎麽為所欲為?”說著話題就偏了,“……可我現在不能久留,要麽真想見識見識。”眼睛往如瑾身上亂瞄。
如瑾破天荒沒有羞惱,大方地說:“等你打贏了何氏帶兵回來,有的是時間見識。”
“好啊,為夫速去速回,娘子千萬莫急。”
長平王的笑聲回蕩在房間裏,如瑾也抿了嘴,笑意衝淡了心底濃濃的不舍和不安。
長平王洗完換好了衣服,坐下來稍微歇息一會,如瑾給他泡了濃濃的一盞茶提神。兩個人肩並肩坐在床邊,她試著問外頭的事,“……沒有人和你作對嗎?”
“本王英明神武,誰敢別苗頭?”
既然沒有,為何鬧了一夜才回來?如瑾知道他有事也不會說,便也沒追問,靜了一會,頗為感慨地歎了一口氣。
“怎麽了?”長平王立即相問。
如瑾道:“想當初皇後娘娘還在的時候,國中有了難過的坎兒,她都要帶著妃嬪命婦們為國盡力。此時後宮無主,這件事恐怕是沒人帶頭來做了。”
長平王與她對視,如瑾眼神清亮,旋即笑了笑。長平王便也笑了:“你在打什麽鬼主意?”
“王爺覺得是鬼主意麽?”
“不,本王覺得,是個好主意。”
“那麽妾身就謹遵王爺吩咐了,妾身年紀輕沒經過事,做得不好您不要怪罪。”
“不怪不怪。”
兩個人坐在**閑扯了,長平王將如瑾抱在懷裏親昵了一會,這才起身匆匆出去。如瑾親自將他送到王府二門上,眼看他帶人去得遠了,又在原地站了一會,這才轉身回院子。
半路上遇到羅氏從帶著晨露的花木叢裏走出來,彎身行禮。如瑾點點頭往前走,心中有事,並沒有在意。倒是吳竹春看了羅氏兩眼,笑道:“姨娘在這裏站了多久?肩膀都被露水打濕了,穿得這麽單薄,早晚天涼,您別受了寒才是。”
羅氏道:“是等了有一會。知道王爺出門藍妃必定相送,所以在此候著。”
如瑾停了腳步,轉回身來問她:“有什麽事?”
羅氏看看如瑾身邊一大群人,丫鬟婆子連著內侍足有十幾個,輕輕低了頭沒有說話。如瑾就說,“到我那邊坐坐吧。”
羅氏沒有推辭,跟著去了辰薇院。如瑾讓泡茶端果子,又讓擺飯,“王爺一時半刻不會回來,帶上幾個點心就走了,羅姨娘在我這裏一起吃早飯吧,人多一些吃飯香甜。”
丫鬟們魚貫將早飯端了進來擺好,熱氣香氣全都騰起來,屋子裏散滿了米香。羅氏隻往桌上看了一眼,心不在焉地躊躇一會,見如瑾沒有主動遣走人的意思,最終隻好言明:“……妾身想和藍妃單獨說幾句話。”
“是為了你的侍女明月麽?背後的主使我都沒有追究,你若是替她求情,直管說便是,我本就沒有要將她如何的意思。”
如瑾態度溫和,見飯擺好了,坐過去吃飯並邀請羅氏一起。羅氏站起來道謝,較往日局促了一些,“妾身那邊送飯的也快到了,這裏叨擾藍妃,原有的份例又要浪費掉,還是一會回去吃吧。其實……其實妾身此來並不是為了明月,那個丫頭雖然跟著我有幾年,但犯下大錯要受懲罰是該當的,妾身不會阻礙藍妃處置她。”
“那你是來?”如瑾慢慢喝著香米粥,見羅氏還是猶豫,就示意丫鬟們都出去,隻留了吳竹春在身邊伺候,“姨娘有什麽話現在可以說了麽?我們同在一個府裏住著,雖然你不愛出門,我平日裏事忙,走動得不勤,但到底還算是一家子,所以不必吞吞吐吐,若是遇到了難處盡管直言。佟氏、紀氏和王妃她們出府,外頭人不知道是怎麽回事胡亂算在我頭上,你卻是再清楚不過的,千萬不要因此忌憚我、和我生分,不然我們這許多日子的情分可就成了雲霧了。”
如瑾的話不單是指此刻,更是點指日後。長平王不在家的時候,內院裏的人更不能離心生分,不然隻會弄出嫌隙是非來。羅氏就是不主動上門她也要找機會說一說的。
羅氏忙道:“藍妃莫誤會,妾身並沒有忌憚您的意思,正如您所說,妾身清楚原委,又怎會和外頭的人一樣胡思亂想呢?妾身這次避著人說話……實在是怕惹禍。”
她突然提裙跪了下去,“藍妃,是妾身家裏人糊塗做錯了事,妾身已經阻止他們了,隻求您在王爺跟前替他們說兩句好話,別讓王爺怪責他們。妾身的父親年紀大了,人老糊塗,等王爺凱旋回來妾身就勸他致使養老,再不會做錯事了!”
如瑾納悶。怎麽還扯到羅編修身上去了?
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羅氏的父親、翰林院羅編修在得知遼鎮起兵的第一時間就連夜將幼孫和貴重錢貨送回了江南老家,家中其餘人也都收拾好了隨身細軟,隨時可以見機不妙出京逃難。羅太太惦記著王府的女兒,今日一大清早就派人疏通了王府門房和雜役送進信來,叮囑女兒想辦法再回家一趟,趁機在家裏住下,到時候好一起跑路,免得等何氏兵臨城下之時奔逃不及。
“……請藍妃明察,妾身一聽說此事就讓人帶了信回娘家,告訴他們不要亂動,此時想必家裏已經悔改,求您跟王爺說一說情,千萬別問妾身家裏的罪,他們下次不敢了,已經知道錯了。真的。”
如瑾覺得有點意外,想不到羅氏是個如此機敏的人。怪道進了王府這麽久,在被害中毒的情況下都能安分守己不惹是非,看來不是本性老實,而是看得清局勢使然。
隻可惜她的老爹遠不及她。
長平王正要帶兵出去迎敵,那羅編修和王府沾著關係,不支持也就罷了,竟然還飛快布置退路,這不是擺明了不看好長平王,說他一定會戰敗麽!
這樣的舉動要是在軍營裏,軍將不必朝上回稟,直接就能把動搖軍心的人就地斬殺。放在朝堂上,被人議論起來,那也是要問罪的。羅氏怎麽有個這樣糊塗的父親?
別說長平王知道此事會如何反應,就是如瑾現在聽了都覺得生氣。長平王可還沒走呢,那羅編修就做好了何氏兵臨城下的退路,什麽意思?
“羅姨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令尊的安排並沒有錯,你倒不必這麽大張旗鼓來替他求情。何況婦人不涉朝中事,你和我說這些,難道我還能左右王爺的想法麽。”
“藍妃!求您開開恩!”羅氏豈能不明白如瑾話裏的意思,一時急了,膝行幾步來到如瑾椅子旁邊,“您深明大義,千萬別和我家那糊塗老爹計較,他整日鑽在書堆裏鑽壞了腦子,做事笨拙得很,也許並不是存心的,隻是一聽遼鎮的事嚇壞了才做荒唐事。王爺要出征,您又懷了王爺的骨肉,咱們全家誰不盼著王爺凱旋歸來?上次見著我娘她還囑咐我閑時多給未出世的小孩子做些針線呢,他們並不是存心,真的不是!”
羅氏自從入府,或者默默無聲,或者態度冷談,或者刻意討好,無論怎樣都沒有露出這麽焦急的樣子,顯然這次是真得被家裏嚇著了。
也難怪她如此著急。遼鎮一有動作,偷著往京外轉移財產家人的官吏肯定大有人在,但這種事別人做得,羅編修絕對做不得。且不說長平王得知後會不會翻臉——現有張六娘和紀氏的例子放著,他對處置宮裏指下的人毫無顧忌,而且羅編修的錯不比內宅女人爭鬥,真處置起來肯定不是羅氏被遣回家那麽簡單。
就單說羅編修和王府這層關係,很容易讓人懷疑長平王一邊叫著迎敵,一邊暗地裏轉移財產留後手。這不是嚴重拖了朝廷平亂的後腿麽。
長平王在前頭還怎麽約束別人?
羅氏跪在地上哀求,見如瑾遲遲不給答複,撲撲簌簌落了淚,飲泣道:“不怕藍妃您笑話,其實我這個生父實在不像樣子,當初想方設法送我進王府就是為了巴結皇家,好讓自己也能成一門權貴。我雖然是女兒本不該非議他,可平心而論,自我懂事起他做的那些事沒有一樣我能看上的。就說這次……他暗地裏吩咐全家人準備出京,可卻一點兒沒告知我,要不是我娘私下派人輾轉送信進來,恐怕等他們回了江南我還蒙在鼓裏全不知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