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瑾神色淡淡的聽著,自己也為自己的心平氣和而感到驚訝。
從什麽時候起,那個人的生死已經挑動不起她心底一絲波瀾了?她突然想起當日那人從暗格之中走出,她也不過是憤怒生氣,卻並不是多麽恨之入骨。
他早就從她的生命裏滿滿褪淨了顏色。
成了一層風一吹就消失的浮灰。
“永安王現在哪裏?”
“回主子,在宮裏的刑房,張德公公手底下的人看著,他逃不走也死不掉。”
如瑾道:“他既然敢進宮行刺,就是抱了不逃的決心,生死也置之度外了,大約不會讓張公公為難。”
當一個人徹底絕望,發覺一生所營連鏡花水月都算不上,不過是一場天大的笑話,那麽的確是有可能做出非常瘋狂的事情。
何況弑父殺君這種事,對永安王來說本也不算瘋狂,他老早就籌謀著篡位了。
“咱們進宮看看吧。皇上要殯天,總得去送一送。”
如瑾扶著腰慢慢站起來,叫人進來服侍梳妝換衣。吳竹春趕緊扶著她,頗有顧慮,“主子……您的身子經不得勞累,要麽還是留在家裏吧?奴婢隨時把宮裏消息給您報進來聽。”
祝氏也道:“老人常說懷了身子的人盡量不要去忌諱的地方,皇上若是真的……莫驚了孩子才好。”
如瑾坐到梳妝台前將銅鏡翻開,細看自己映在鏡子裏的眉眼。
容顏依舊,前世今生,換的不過是一顆心。
“替我梳頭吧。沒什麽可忌諱的。”她將手輕輕撫上高高隆起的肚子,“當日宮門前那麽大的血腥都見了,去看一個垂死之人而已,他們哪裏會受驚嚇。”
這是她和阿宙的孩子,才不是經不得一點風浪的弱苗苗。
祝氏和吳竹春對視一眼,隻得從了如瑾的吩咐。兩人都對如瑾聽聞皇帝噩耗的平靜感到有些奇怪,一國之君若是駕崩實乃大事,在平靜時節都會因皇權更替而波譎雲詭,弄不好就要動刀兵,大換血,何況是如今到處烽煙的局麵?
主子怎麽一點都不著急呢?
她們卻是不知道,如瑾並非不著急,隻是明白著急也沒用罷了。
長平王那一日的話回響在耳邊,“越亂,定得越快。”
她得穩穩當當地麵對,穩穩當當地處理事情,穩穩當當等他回來。
著急心慌有什麽用?
何況,何況永安王的意外之舉其實早已在意料之內了。
長平王歸家那天半夜不歸,其中一件事就是暗暗去見了永安王,兄弟兩個到底說了什麽他並沒有告訴如瑾,隻是說,六哥要是做什麽,由他去。
巴不得永安王趕緊瘋狂一些,好早點將其打個萬劫不複。
宗親府關永安王關了這麽久,一點亂子沒出,連永安王想尋死都不能得償所願,怎麽就會平白無故的“一時疏忽”被他逃走?皇宮是那麽好進的嗎,皇帝寢殿是隨便誰都能潛入的嗎?值夜的無一不是張德嫡係,哪個敢“偷懶打盹”。
長平王既然放任永安王進去弑父,大概就已經布置好了後頭的應對吧。
如瑾相信他應該有所布置。
隻是亂局之中變數頗多,她得進宮去,仔細盯緊了一切,別出其他岔子。
皇帝寢殿外已經亂成了一團。
宮裏大大小小的嬪妃全都擠在偏廳裏,或者麵帶憂色,或者低聲飲泣,連幾個久病不見人的宮妃都來了,滿室氣氛壓抑。
對於她們來說,皇帝若是不在了,她們就再也別想有好日子過。從花團錦秀的宮殿搬進太妃太嬪們所住的偏僻房舍去,再不會有各房各所的宮人們討好巴結,再不能穿花紅柳綠的漂亮衣服,想吃什麽了,也不會有禦膳房的好廚子特意加灶開火。
甚至位分太低微的人,若無所出,連太嬪居所都進不去,全都要統統攆出宮廷,到皇家寺院裏去守著青燈古佛,帶發修行。
皇帝在的時候,便是不受寵,便是舊病纏身,便是不斷被人算計陷害,日子總是有個盼頭的,雞毛蒜皮的瑣碎人事也會讓日子不是那麽無聊。可一旦皇帝殯天,這輩子就算是走到了盡頭。死水一般的孀居歲月裏,花開花落都是多餘。
如瑾被侍女扶著慢慢走進正廳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偏廳裏愁雲慘霧的眾人。
有許多熟悉的麵孔。
前世她和她們一起居住深宮,被一個男人的喜怒左右著起落生死,最終她含恨而終,她們繼續各過各的日子。
可是這一世卻完全不同了。
她和她們,早就生活在兩方天地。
有許多目光朝她望來。冷漠,嫉妒,討好,羨慕……她因為身在長平王府而比她們多了一絲來日的希望,也因為身懷皇孫而越發貴不可言。
若不是外麵幾處都在動蕩,她越發要被人人豔羨。
“瑾兒,你來了。”陳嬪越眾而出,過來接住如瑾。
如瑾行禮不便,朝婆婆微微欠了欠身。
陳嬪關心她中毒之事,“……我都聽說了。現在如何?身上還難受麽?其實你今日不必來。”
“您隻管放心,沒事的。”
靜妃也走了過來,滿麵關切,“那日你發作在我宮裏,真是嚇壞了我!這些日子你不知我多擔心,可算見著你好端端出門了,謝天謝地!”
“已經好多了,多謝娘娘掛懷。”
如瑾敷衍一句,問起皇上,“……情況如何?”
靜妃就抬起帕子擦眼角,朝寢殿方向努努嘴,低聲道,“誰知道呢……幾位長公主都在裏麵,我許久沒進去看了,並不清楚。”
如瑾微微驚訝。皇帝彌留之際,自比副後的靜妃怎麽不守在床邊?
繼而轉念一想也就釋然,長公主們在裏頭,大概是熙和不許宮妃們靠近罷。
她也不想去湊熱鬧,此次進宮又不是為了探病,就扶著陳嬪往後頭的隔間去,“娘娘且去歇歇,一會再過來服侍吧,別熬壞身子。”
陳嬪也想仔細問問如瑾的身體,於是點頭答應。
誰想內殿裏卻出來熙和的侍女,“是長平王側妃來了麽?我們公主請您過去說話。”
靜妃眼底閃過恨意。
熙和這是明顯不把她放在眼裏。皇上重病,正經的宮妃不讓近前,反而叫進去連兒媳婦都算不上的一個小側妃!
她執掌後宮這麽多天了,身份地位與當日皇後相差無幾,不過是少個名分,若然皇帝還能撐上一年半載……也許她還有機會更進一步。
可現在什麽都晚了!皇帝若是一死,她算什麽?稚子年幼,無力支撐局麵,隻能在哥哥的慈悲之下多活一天算一天,她不會再有任何希望,甚至性命都要攥在別人手裏。反而是那卑微的側妃藍氏,會一下子母憑子貴入主後宮,即便當不成中宮之主,最差也會是個正二品妃。
所以熙和才要看不起她而抬舉藍氏吧!
靜妃越想越覺前途灰暗,意恨難平。
陳嬪和如瑾卻沒在乎她的想法,陳嬪道:“長公主要你去,你就進去看看。”又特意叮囑,“皇上受賊人所害,龍威有損,你遠遠兒地看一眼就好,莫驚了胎兒。”
如瑾謝過陳嬪的提醒,“您放心。”由侍女攙扶著,慢慢走進了內殿。
陳嬪這才轉頭朝靜妃道:“娘娘,我們過去吧?大家心裏都不安寧,離不開您的安撫。”指了指妃嬪聚集的偏廳。
靜妃點了點頭,依言回去,卻意有所指地說道:“我人微言輕,年歲又小,其實並不能安撫什麽,也唯有走一步看一步,和大家一樣著急罷了。”
陳嬪麵色平靜,什麽也沒說。
如瑾走進內殿,就看見熙和幾位長公主坐在地下兩溜軟椅上,都是麵色沉重,有兩位還哭得眼睛像桃子。
她走上前要行禮問好,熙和忙讓侍女攔了,問:“身上如何了?”
“已經好了許多,多謝您老人家屢次打發人給妾身送藥送東西,妾身感激不盡。”
“些許東西值什麽,隻要你能順利安胎養身就好。”
長公主們都坐在屋子這頭,另一頭的幔帳低垂在地,隱約可見龍**淺淺的人影,以及床前跪著伺候的太醫和宮人。如瑾隻用餘光瞄了一眼,並沒往那頭看。
熙和長公主沉聲道:“皇上這回恐怕是……”下頭的話沒有說,可在場誰都明白。
“眼下國內戰事四起,人心不穩,老六真是挑了一個好時候。”
如瑾低低垂著眼睛,心裏卻在納悶,麵對一向與自己親厚的弟弟的死,熙和為什麽語氣裏沒有太多悲痛?反而似乎和永安王生氣更多些。
於是又想到皇帝“病重”以來的這些日子,熙和長公主除了那日在她登門拜訪時言語有些不滿之外,也並沒有過多計較。但是皇帝病得那麽蹊蹺,滿朝私下都有各種議論,熙和為什麽不問不查?這幾個月就連皇帝的病床前也沒來過幾次。
如瑾對此已經疑惑有些日子了。
今天,終於有些確定,熙和大概是真不關心皇帝的死活。
為什麽?
她是皇帝最看重的姐姐,享受優渥厚待這麽多年,尊貴無比,就算對皇帝沒有一點骨肉情誼,難道不知感恩麽?
疑慮之時,龍床前的醫正陸悄悄退出了帳外,來到熙和跟前躬身回稟,“臣……無能……”
熙和目光一緊:“怎麽?皇上他……”
“沒沒沒,殿下莫要誤會……”陸醫正擦了擦額頭冷汗,“是皇上的脈搏越來越弱了,恐怕已經……”
再詳細的話他不敢細說,可大家都明白,皇帝這是油盡燈枯了。
重病這麽久,此番又被永安王刺了好些傷口,能撐住才奇怪。
其他幾位長公主聞言立刻抽泣起來,熙和也用帕子擦了擦眼角,重重歎口氣,“藍側妃,你過來。”
如瑾走到她身邊,意外發現她眼圈都沒紅,何來眼淚。
“長公主……”
“藍側妃,你懷著皇孫,就讓皇帝見一見孫兒吧。他一生子嗣單薄,臨到此時,連一個服侍在跟前的骨肉都沒有。你家老七不能回來,你就代他最後盡一盡孝。”
如瑾終於明白熙和叫自己進屋的原因。
可是,她腹中的孩子怎及能說會動的直係骨肉?十皇子和澤福等幾位公主都在宮裏,按理也該請他們來才對。先子後孫,這才是規矩。
但熙和這麽說了,如瑾也隻得聽命,於是慢慢走到幔帳跟前。卻再沒往裏走,她不想做什麽“盡孝”的事情。
幔帳被陸醫正出來時掀開了半邊,如瑾可以清清楚楚看見龍**躺著的人。
金色繡被遮擋了他的身體,隻有一張瘦骨嶙峋的臉露在被外,眼窩塌陷,麵色灰白。
兩世為人,她也沒見過皇帝這麽枯槁的樣子。
作為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他從來都是威嚴的,光芒萬丈的,隨時準備降下雷霆或賜給誰一點雨露之恩,總是掌握著至高權柄,讓所有人在他腳下俯首帖耳,不得違逆。
何曾如此狼狽過?
一副行將就木的模樣,讓人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第二眼。
他臉上還有一道不淺的傷痕,大概是永安王的傑作,現下厚厚敷著一層藥粉,看上去有些惡心。
從什麽時候起,那個人的生死已經挑動不起她心底一絲波瀾了?她突然想起當日那人從暗格之中走出,她也不過是憤怒生氣,卻並不是多麽恨之入骨。
他早就從她的生命裏滿滿褪淨了顏色。
成了一層風一吹就消失的浮灰。
“永安王現在哪裏?”
“回主子,在宮裏的刑房,張德公公手底下的人看著,他逃不走也死不掉。”
如瑾道:“他既然敢進宮行刺,就是抱了不逃的決心,生死也置之度外了,大約不會讓張公公為難。”
當一個人徹底絕望,發覺一生所營連鏡花水月都算不上,不過是一場天大的笑話,那麽的確是有可能做出非常瘋狂的事情。
何況弑父殺君這種事,對永安王來說本也不算瘋狂,他老早就籌謀著篡位了。
“咱們進宮看看吧。皇上要殯天,總得去送一送。”
如瑾扶著腰慢慢站起來,叫人進來服侍梳妝換衣。吳竹春趕緊扶著她,頗有顧慮,“主子……您的身子經不得勞累,要麽還是留在家裏吧?奴婢隨時把宮裏消息給您報進來聽。”
祝氏也道:“老人常說懷了身子的人盡量不要去忌諱的地方,皇上若是真的……莫驚了孩子才好。”
如瑾坐到梳妝台前將銅鏡翻開,細看自己映在鏡子裏的眉眼。
容顏依舊,前世今生,換的不過是一顆心。
“替我梳頭吧。沒什麽可忌諱的。”她將手輕輕撫上高高隆起的肚子,“當日宮門前那麽大的血腥都見了,去看一個垂死之人而已,他們哪裏會受驚嚇。”
這是她和阿宙的孩子,才不是經不得一點風浪的弱苗苗。
祝氏和吳竹春對視一眼,隻得從了如瑾的吩咐。兩人都對如瑾聽聞皇帝噩耗的平靜感到有些奇怪,一國之君若是駕崩實乃大事,在平靜時節都會因皇權更替而波譎雲詭,弄不好就要動刀兵,大換血,何況是如今到處烽煙的局麵?
主子怎麽一點都不著急呢?
她們卻是不知道,如瑾並非不著急,隻是明白著急也沒用罷了。
長平王那一日的話回響在耳邊,“越亂,定得越快。”
她得穩穩當當地麵對,穩穩當當地處理事情,穩穩當當等他回來。
著急心慌有什麽用?
何況,何況永安王的意外之舉其實早已在意料之內了。
長平王歸家那天半夜不歸,其中一件事就是暗暗去見了永安王,兄弟兩個到底說了什麽他並沒有告訴如瑾,隻是說,六哥要是做什麽,由他去。
巴不得永安王趕緊瘋狂一些,好早點將其打個萬劫不複。
宗親府關永安王關了這麽久,一點亂子沒出,連永安王想尋死都不能得償所願,怎麽就會平白無故的“一時疏忽”被他逃走?皇宮是那麽好進的嗎,皇帝寢殿是隨便誰都能潛入的嗎?值夜的無一不是張德嫡係,哪個敢“偷懶打盹”。
長平王既然放任永安王進去弑父,大概就已經布置好了後頭的應對吧。
如瑾相信他應該有所布置。
隻是亂局之中變數頗多,她得進宮去,仔細盯緊了一切,別出其他岔子。
皇帝寢殿外已經亂成了一團。
宮裏大大小小的嬪妃全都擠在偏廳裏,或者麵帶憂色,或者低聲飲泣,連幾個久病不見人的宮妃都來了,滿室氣氛壓抑。
對於她們來說,皇帝若是不在了,她們就再也別想有好日子過。從花團錦秀的宮殿搬進太妃太嬪們所住的偏僻房舍去,再不會有各房各所的宮人們討好巴結,再不能穿花紅柳綠的漂亮衣服,想吃什麽了,也不會有禦膳房的好廚子特意加灶開火。
甚至位分太低微的人,若無所出,連太嬪居所都進不去,全都要統統攆出宮廷,到皇家寺院裏去守著青燈古佛,帶發修行。
皇帝在的時候,便是不受寵,便是舊病纏身,便是不斷被人算計陷害,日子總是有個盼頭的,雞毛蒜皮的瑣碎人事也會讓日子不是那麽無聊。可一旦皇帝殯天,這輩子就算是走到了盡頭。死水一般的孀居歲月裏,花開花落都是多餘。
如瑾被侍女扶著慢慢走進正廳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偏廳裏愁雲慘霧的眾人。
有許多熟悉的麵孔。
前世她和她們一起居住深宮,被一個男人的喜怒左右著起落生死,最終她含恨而終,她們繼續各過各的日子。
可是這一世卻完全不同了。
她和她們,早就生活在兩方天地。
有許多目光朝她望來。冷漠,嫉妒,討好,羨慕……她因為身在長平王府而比她們多了一絲來日的希望,也因為身懷皇孫而越發貴不可言。
若不是外麵幾處都在動蕩,她越發要被人人豔羨。
“瑾兒,你來了。”陳嬪越眾而出,過來接住如瑾。
如瑾行禮不便,朝婆婆微微欠了欠身。
陳嬪關心她中毒之事,“……我都聽說了。現在如何?身上還難受麽?其實你今日不必來。”
“您隻管放心,沒事的。”
靜妃也走了過來,滿麵關切,“那日你發作在我宮裏,真是嚇壞了我!這些日子你不知我多擔心,可算見著你好端端出門了,謝天謝地!”
“已經好多了,多謝娘娘掛懷。”
如瑾敷衍一句,問起皇上,“……情況如何?”
靜妃就抬起帕子擦眼角,朝寢殿方向努努嘴,低聲道,“誰知道呢……幾位長公主都在裏麵,我許久沒進去看了,並不清楚。”
如瑾微微驚訝。皇帝彌留之際,自比副後的靜妃怎麽不守在床邊?
繼而轉念一想也就釋然,長公主們在裏頭,大概是熙和不許宮妃們靠近罷。
她也不想去湊熱鬧,此次進宮又不是為了探病,就扶著陳嬪往後頭的隔間去,“娘娘且去歇歇,一會再過來服侍吧,別熬壞身子。”
陳嬪也想仔細問問如瑾的身體,於是點頭答應。
誰想內殿裏卻出來熙和的侍女,“是長平王側妃來了麽?我們公主請您過去說話。”
靜妃眼底閃過恨意。
熙和這是明顯不把她放在眼裏。皇上重病,正經的宮妃不讓近前,反而叫進去連兒媳婦都算不上的一個小側妃!
她執掌後宮這麽多天了,身份地位與當日皇後相差無幾,不過是少個名分,若然皇帝還能撐上一年半載……也許她還有機會更進一步。
可現在什麽都晚了!皇帝若是一死,她算什麽?稚子年幼,無力支撐局麵,隻能在哥哥的慈悲之下多活一天算一天,她不會再有任何希望,甚至性命都要攥在別人手裏。反而是那卑微的側妃藍氏,會一下子母憑子貴入主後宮,即便當不成中宮之主,最差也會是個正二品妃。
所以熙和才要看不起她而抬舉藍氏吧!
靜妃越想越覺前途灰暗,意恨難平。
陳嬪和如瑾卻沒在乎她的想法,陳嬪道:“長公主要你去,你就進去看看。”又特意叮囑,“皇上受賊人所害,龍威有損,你遠遠兒地看一眼就好,莫驚了胎兒。”
如瑾謝過陳嬪的提醒,“您放心。”由侍女攙扶著,慢慢走進了內殿。
陳嬪這才轉頭朝靜妃道:“娘娘,我們過去吧?大家心裏都不安寧,離不開您的安撫。”指了指妃嬪聚集的偏廳。
靜妃點了點頭,依言回去,卻意有所指地說道:“我人微言輕,年歲又小,其實並不能安撫什麽,也唯有走一步看一步,和大家一樣著急罷了。”
陳嬪麵色平靜,什麽也沒說。
如瑾走進內殿,就看見熙和幾位長公主坐在地下兩溜軟椅上,都是麵色沉重,有兩位還哭得眼睛像桃子。
她走上前要行禮問好,熙和忙讓侍女攔了,問:“身上如何了?”
“已經好了許多,多謝您老人家屢次打發人給妾身送藥送東西,妾身感激不盡。”
“些許東西值什麽,隻要你能順利安胎養身就好。”
長公主們都坐在屋子這頭,另一頭的幔帳低垂在地,隱約可見龍**淺淺的人影,以及床前跪著伺候的太醫和宮人。如瑾隻用餘光瞄了一眼,並沒往那頭看。
熙和長公主沉聲道:“皇上這回恐怕是……”下頭的話沒有說,可在場誰都明白。
“眼下國內戰事四起,人心不穩,老六真是挑了一個好時候。”
如瑾低低垂著眼睛,心裏卻在納悶,麵對一向與自己親厚的弟弟的死,熙和為什麽語氣裏沒有太多悲痛?反而似乎和永安王生氣更多些。
於是又想到皇帝“病重”以來的這些日子,熙和長公主除了那日在她登門拜訪時言語有些不滿之外,也並沒有過多計較。但是皇帝病得那麽蹊蹺,滿朝私下都有各種議論,熙和為什麽不問不查?這幾個月就連皇帝的病床前也沒來過幾次。
如瑾對此已經疑惑有些日子了。
今天,終於有些確定,熙和大概是真不關心皇帝的死活。
為什麽?
她是皇帝最看重的姐姐,享受優渥厚待這麽多年,尊貴無比,就算對皇帝沒有一點骨肉情誼,難道不知感恩麽?
疑慮之時,龍床前的醫正陸悄悄退出了帳外,來到熙和跟前躬身回稟,“臣……無能……”
熙和目光一緊:“怎麽?皇上他……”
“沒沒沒,殿下莫要誤會……”陸醫正擦了擦額頭冷汗,“是皇上的脈搏越來越弱了,恐怕已經……”
再詳細的話他不敢細說,可大家都明白,皇帝這是油盡燈枯了。
重病這麽久,此番又被永安王刺了好些傷口,能撐住才奇怪。
其他幾位長公主聞言立刻抽泣起來,熙和也用帕子擦了擦眼角,重重歎口氣,“藍側妃,你過來。”
如瑾走到她身邊,意外發現她眼圈都沒紅,何來眼淚。
“長公主……”
“藍側妃,你懷著皇孫,就讓皇帝見一見孫兒吧。他一生子嗣單薄,臨到此時,連一個服侍在跟前的骨肉都沒有。你家老七不能回來,你就代他最後盡一盡孝。”
如瑾終於明白熙和叫自己進屋的原因。
可是,她腹中的孩子怎及能說會動的直係骨肉?十皇子和澤福等幾位公主都在宮裏,按理也該請他們來才對。先子後孫,這才是規矩。
但熙和這麽說了,如瑾也隻得聽命,於是慢慢走到幔帳跟前。卻再沒往裏走,她不想做什麽“盡孝”的事情。
幔帳被陸醫正出來時掀開了半邊,如瑾可以清清楚楚看見龍**躺著的人。
金色繡被遮擋了他的身體,隻有一張瘦骨嶙峋的臉露在被外,眼窩塌陷,麵色灰白。
兩世為人,她也沒見過皇帝這麽枯槁的樣子。
作為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他從來都是威嚴的,光芒萬丈的,隨時準備降下雷霆或賜給誰一點雨露之恩,總是掌握著至高權柄,讓所有人在他腳下俯首帖耳,不得違逆。
何曾如此狼狽過?
一副行將就木的模樣,讓人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第二眼。
他臉上還有一道不淺的傷痕,大概是永安王的傑作,現下厚厚敷著一層藥粉,看上去有些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