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瑾沉吟一瞬,看向陳嬪:“娘娘以為?”
陳嬪道:“你說說看。”
如瑾便直言道:“此刻詔書剛剛發下,王土之內有三處軍情,而且本該繼位的王爺還在外麵帶兵打仗,所以詔書雖然發了,但翻覆之間什麽都可能發生,滿朝上下該有許多人還在觀望。這位敢在自家地盤迷路的指揮使便是其中之一。要麽,他是在等大局定下來,要麽,是在變相和朝廷要好處,或者本身他就是和叛軍一路的人——無論如何,現在他鐵定都不肯用全力效命。”
熙和點頭:“正是如此。他那個衛所是京畿南邊最後一處,過了那裏,叛軍就要往洛州去了,到時距離京城更遠,恐怕更加難以掌控。”
“洛州的官吏和衛所倒還穩妥。”如瑾每日關心軍情,對京畿周遭的情況也有所了解,知道洛州上下武官員頂多有些貪贓枉法、屍位素餐之人,但卻都是不會參與謀逆的,“不過,為免夜長夢多,最好不要讓這幾千叛軍跑到洛州去。事不宜遲,就讓兵部和都督府聯合發調兵令,立即派那位迷路指揮使前去平叛,非功成不能退兵。”
陳嬪問:“他要是故技重施,陽奉陰違呢?”
“限期一日,成了,賞他官升三級,不成,就地免職,押解回京問罪!”
“若是逼得他從了叛軍怎麽辦?”
“他若真敢那麽做,就是早有反心,這種人不要也罷,先掛了他一家老小的人頭在城牆上。竹春,即刻知會外麵的,快馬去控製他的家人。無論他反與不反,先下手為強。還有那衛所大大小小的將官,一個個都把家族控製起來,若有異動,先斬了指揮使的家人殺雞儆猴,就不信其他人還能跟著他謀反。”
如瑾說得斬釘截鐵,看定陳嬪等她決定。
陳嬪目露欣慰,“就按你說得辦。”
熙和從旁提醒,“新帝尚未登基,鐵血立威是一則,隻是不要殺孽過重,以免天下離心。”
如瑾道:“長公主所言甚是。隻是王爺平日並沒有做過什麽天怒人怨的壞事,滿朝官員雖然觀望者多,但多半是因趨利避害之故,並不是真的不想服從王爺。大燕立朝百年,根基穩固,這時候妄圖取商家天下而代之的人寥寥無幾,王爺是皇上僅剩的唯一血脈,擁立他才是正途。這個道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明白,之所以觀望,恐怕是擔心烽煙四起,京城不能穩固罷了。因此,我們必須盡快控製京畿一切,殺一儆百,把蠢蠢欲動者的野心都提前扼殺。除此之外,沒得商量!”
陳嬪吩咐身邊煢影:“去請閣臣進宮,賜毒酒,讓老六自裁。”
吳竹春和煢影分頭去做事了。
於是昨天才在宮裏吵完架的老臣們又被“請”進了宮廷。隻是這次與昨日不同,擁立十皇子的人已經沒資格進來了,而宮裏也再沒另一個皇子讓他們有所選擇。
永安王弑父殺君,腦袋正常的人都不會想起要立他。
安陽侯是個聰明的,知道這次被叫進宮裏,就是陳嬪幾人想讓大家親眼看著永安王認罪服法,而不要誤會是她們做了什麽故意殘害其他皇子。所以到了賜死永安王的地方,一進屋,他就招呼其他同僚當場問罪,將永安王劈頭蓋臉罵了一頓,什麽難聽的話都說了。
永安王形銷骨立,披頭散發坐在椅子上,背脊卻挺得很直,昂然端坐,氣度宛存。
聽著安陽侯和兩個附和的大臣罵了一頓,他隻是動了動眉頭,“說完了?本王是賊子,諸位未必是良臣。成王敗寇,此刻有資格與本王說話的隻是老七。你們,宵小而已。”
伺候在旁的張德端了毒酒上前。
永安王不用人催,自己動手端了酒杯。
安陽侯冷哼:“你斬了先帝十數刀,隻一杯毒酒已經是便宜你了。”
永安王沒理他,隻問張德,“本王妻小何在?”
張德道:“太後懿旨,貶為平民,遣散家奴,留她們一條性命。”
“這倒罷了。”
永安王垂目看了看手中毒酒,一仰頭,喝得涓滴不剩。
張德躬身行禮,接了酒杯退到一邊。
片刻之後,永安王七竅流血,臉色紫青,身子劇烈抖動了幾次,生機全無。
有老臣掩袖遮麵不敢直視,但永安王的眼睛卻一直沒有閉上,直直目視前方,身子也坐得筆直,仿佛仍然活著似的。
張德微微歎了口氣,揮揮手,讓人把他抬了下去,“奉懿旨,不入皇陵,擇地安葬。”
這日一大清早,皇帝的靈堂布置起來,宮中越發素雪一片。
靈堂相距不遠的一處院子裏還有一處小靈堂,是皇十子商明微的,小小的棺醇堂上,靜妃一個人癡癡傻傻站在堂前,長長的頭發全都披散在腦後,一根也沒有挽起。
現在已經不用束縛住她的手腳了,她整個人如同木偶,帶她到哪裏她就去哪裏,根本不會反抗。
自從靈堂布置起來,她已經在堂前站了幾個時辰。
有進宮給皇帝哭靈的命婦按禮過來這邊磕頭,看見她呆呆擋在靈前,誰也不敢上前搭話,都匆匆磕了頭就走,恐怕惹事上身。
皇帝駕崩的緣故對外聲稱是重病不愈,但私底下還是有永安王刺殺的消息傳了出去,一傳十十傳百,有資格進宮哭靈的官員和命婦們大半都知道了。永安王怎會行刺?皇十子又怎會同日遇刺?這些疑惑大家隻是埋在心裏,並不能到處聲張。
但討好陳嬪和如瑾的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更加不敢沾惹靜妃。
小靈堂裏人來了又走,沒有一個停留超過半刻的。
靜妃對周遭一切視若無睹,別人象征性地哭兩聲,她也沒有反應。有細心的命婦發現,平日裏容光煥發滿頭青絲的靜妃,竟然多了許多白發,一根根夾雜在黑發之中,越細看越多。
喪子之痛,讓這個年輕的宮妃一夜白頭,形同癡傻。
幾個內侍帶了滿身餿臭的雲美人進了靈堂,將之按倒在靈前跪著,讓她贖罪。雲美人哪裏肯跪,瘋瘋癲癲地不斷掙紮,口裏嚷著“死不足惜”“再來一次我還要殺他”之類的話,將進來行禮的命婦們驚得不輕。
直到此時靜妃呆愣的眼睛才微微轉動半圈,目光從棺醇上移開,落到雲美人身上。
她踉蹌著朝前走了一步。
久站僵硬的腿不聽使喚,跌倒在地,她就一步步爬了過去,爬到雲美人跟前,陰惻惻地喊了一聲“賤婢”。
“呸!”雲美人又啐了她一口。
靜妃不閃不避,竟然不顧雲美人身上髒汙,撲上去一口咬住了她的胳膊,雙手也死命往雲美人脖子上掐。
“啊……”雲美人半聲痛呼被堵在喉嚨裏,頓時被掐得雙眼翻白。
押著她的內侍趕緊去拉靜妃,“娘娘息怒!息怒啊!”但嘴上嚷得厲害,手上卻不使力,直讓靜妃把雲美人掐得死死的。
雲美人雙腿亂蹬,好幾次重重踹在靜妃的胸口,她隻是悶哼兩聲,不鬆口也不鬆手。
場麵很混亂,前來行禮的命婦們全都呆住了。
看著時候差不多了,內侍才把靜妃拉開,連扶帶勸地把她“請”進了後堂。而雲美人,已經處於半昏迷狀態,被放開之後就倒在地上一動不動,氣息微弱。內侍們把她抬了下去,將靈堂重新清理過,請命婦們繼續行禮。
鬧了這麽一出,命婦們更加不敢多待,匆匆磕完頭就跑回皇帝靈前那邊去。於是沒一會,靜妃和雲美人鬧騰的消息就在官員命婦堆裏傳開了。
陳嬪聞訊靜了一會,最終點了點頭,“張德做事心裏有譜,知道將咱們幾人撇清。”
皇帝靈前哭聲一片。
如瑾身懷有孕,隻行過禮就去後堂休息了,陳嬪領著內外命婦們在靈前哭,閣臣和老勳貴率百官行禮,場麵肅穆哀慟至極。
守靈需要三日,每日這些人都要進宮來點卯,如瑾聽著外麵傳來的哀哀之音,心裏明白大半都是假的。
嬪妃們興許有幾分哀痛後半輩的傷心,外命婦們,為一個非親非故又不親和的帝王痛哭失聲,那都是作態。
“告訴底下繼續盯著眾人吧,最近是關鍵時刻,不要出了岔子。”
自從長平王帶兵離京,宮裏以祈福為名輪番召命婦們進宮做禮,持續的監視已經進行了許久,其中稍有不尋常的風吹草動都會被報到唐允那裏去,由他著手派人細查。看似生硬的方法收效不錯,永安王聯絡淮南反叛一案中,就有好幾個官吏的馬腳是從家眷身上露出來的。所以到了這時候,如瑾知道這種監視更加不能懈怠。
於是守靈三天最忙碌的不是宮人,也不是哭靈的人,而是長平王府安插在各處的大小眼線。
勒令追擊幾千殘餘叛軍的調兵令發了下去,那位迷路指揮使不情不願被迫帶兵上路,結果尚未知曉,但如瑾已經安排了王府的暗衛悄悄跟隨,若有異動,當即格殺此指揮使和其親信將官。
“如果追剿叛軍成功,待他清理完叛軍,你們也將他清理了罷,做成叛軍暗箭襲殺的樣子。”
敢在皇權更替時刻故意拖延不聽令的軍將,不能留。留下就是後患。
連升三級的許諾從一開始,如瑾就沒打算兌現。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最近**時局中必須保證京畿附近都是肯效忠聽命的人。
站在素白一片哭聲震天的靈堂前,看著冷風裏瑟瑟飄動的白幔,如瑾知道,自己離前世越來越遠了。
離三年前自己也越來越遠了。
她再不是隻肯埋頭吟詩讀書的呆人,也不是含恨而終隻想保護家人的謹慎女子,站在巍巍宮廷之中,站在死去皇帝的棺材跟前,她是新帝的女人,是要能狠得下心、下得去手的所謂“妖婦”。
但凡有一點心慈手軟,就很可能會滿盤皆輸,迎來滅頂之災。
為了腹中的孩子,為了深入魏地涉險的夫君,為了全家大小,為了長平王府多年來辛苦經營的基業,她此刻隻能冷了心向前,步步為營,沒有其他選擇。
停靈三日,舉國服喪。
如瑾沒有在宮中久居,而是在第一日哭靈後就帶人回了王府。
陳嬪勸她留下:“宮中有禁軍,有密道,可進可退可攻可守,要比王府安全得多。”
“多謝娘娘,但王爺有句話說,越亂,定得越快。敢進宮興風作浪的人大概很少,我回府去,正好看一看有無宵小跳梁,跟我們做對。”
熙和聞言頷首,“正是此理。本宮也回府!”她現在是完全站到了長平王府這一邊。
於是如瑾回到長平王府,除了在白天進宮哭靈,回來後一切如常。
朔風呼嘯,陰雲低垂。
位於大燕北境之外的臥爾骨部落轄地廣闊,但終年苦寒,每年草長時節不過三個月,境內戈壁與草灘各半,能耕種的田地卻是極其稀少,隻適合遊牧居住。
十月,大燕京城尚未迎來第一場雪。
可是這裏已經下過幾場大雪了。
之前連日的晴好天氣將積雪化去不少,但這一日烏雲再次密布,又是要下雪的征兆。
臥爾骨腹地的一片丘陵地帶,北風卷地,荒草殘朽,細沙被朔風席卷起來到處飄灑,撲打在人臉上,稍不注意就是一條血痕。
幾座小山丘圍出一片穀地。
陳嬪道:“你說說看。”
如瑾便直言道:“此刻詔書剛剛發下,王土之內有三處軍情,而且本該繼位的王爺還在外麵帶兵打仗,所以詔書雖然發了,但翻覆之間什麽都可能發生,滿朝上下該有許多人還在觀望。這位敢在自家地盤迷路的指揮使便是其中之一。要麽,他是在等大局定下來,要麽,是在變相和朝廷要好處,或者本身他就是和叛軍一路的人——無論如何,現在他鐵定都不肯用全力效命。”
熙和點頭:“正是如此。他那個衛所是京畿南邊最後一處,過了那裏,叛軍就要往洛州去了,到時距離京城更遠,恐怕更加難以掌控。”
“洛州的官吏和衛所倒還穩妥。”如瑾每日關心軍情,對京畿周遭的情況也有所了解,知道洛州上下武官員頂多有些貪贓枉法、屍位素餐之人,但卻都是不會參與謀逆的,“不過,為免夜長夢多,最好不要讓這幾千叛軍跑到洛州去。事不宜遲,就讓兵部和都督府聯合發調兵令,立即派那位迷路指揮使前去平叛,非功成不能退兵。”
陳嬪問:“他要是故技重施,陽奉陰違呢?”
“限期一日,成了,賞他官升三級,不成,就地免職,押解回京問罪!”
“若是逼得他從了叛軍怎麽辦?”
“他若真敢那麽做,就是早有反心,這種人不要也罷,先掛了他一家老小的人頭在城牆上。竹春,即刻知會外麵的,快馬去控製他的家人。無論他反與不反,先下手為強。還有那衛所大大小小的將官,一個個都把家族控製起來,若有異動,先斬了指揮使的家人殺雞儆猴,就不信其他人還能跟著他謀反。”
如瑾說得斬釘截鐵,看定陳嬪等她決定。
陳嬪目露欣慰,“就按你說得辦。”
熙和從旁提醒,“新帝尚未登基,鐵血立威是一則,隻是不要殺孽過重,以免天下離心。”
如瑾道:“長公主所言甚是。隻是王爺平日並沒有做過什麽天怒人怨的壞事,滿朝官員雖然觀望者多,但多半是因趨利避害之故,並不是真的不想服從王爺。大燕立朝百年,根基穩固,這時候妄圖取商家天下而代之的人寥寥無幾,王爺是皇上僅剩的唯一血脈,擁立他才是正途。這個道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明白,之所以觀望,恐怕是擔心烽煙四起,京城不能穩固罷了。因此,我們必須盡快控製京畿一切,殺一儆百,把蠢蠢欲動者的野心都提前扼殺。除此之外,沒得商量!”
陳嬪吩咐身邊煢影:“去請閣臣進宮,賜毒酒,讓老六自裁。”
吳竹春和煢影分頭去做事了。
於是昨天才在宮裏吵完架的老臣們又被“請”進了宮廷。隻是這次與昨日不同,擁立十皇子的人已經沒資格進來了,而宮裏也再沒另一個皇子讓他們有所選擇。
永安王弑父殺君,腦袋正常的人都不會想起要立他。
安陽侯是個聰明的,知道這次被叫進宮裏,就是陳嬪幾人想讓大家親眼看著永安王認罪服法,而不要誤會是她們做了什麽故意殘害其他皇子。所以到了賜死永安王的地方,一進屋,他就招呼其他同僚當場問罪,將永安王劈頭蓋臉罵了一頓,什麽難聽的話都說了。
永安王形銷骨立,披頭散發坐在椅子上,背脊卻挺得很直,昂然端坐,氣度宛存。
聽著安陽侯和兩個附和的大臣罵了一頓,他隻是動了動眉頭,“說完了?本王是賊子,諸位未必是良臣。成王敗寇,此刻有資格與本王說話的隻是老七。你們,宵小而已。”
伺候在旁的張德端了毒酒上前。
永安王不用人催,自己動手端了酒杯。
安陽侯冷哼:“你斬了先帝十數刀,隻一杯毒酒已經是便宜你了。”
永安王沒理他,隻問張德,“本王妻小何在?”
張德道:“太後懿旨,貶為平民,遣散家奴,留她們一條性命。”
“這倒罷了。”
永安王垂目看了看手中毒酒,一仰頭,喝得涓滴不剩。
張德躬身行禮,接了酒杯退到一邊。
片刻之後,永安王七竅流血,臉色紫青,身子劇烈抖動了幾次,生機全無。
有老臣掩袖遮麵不敢直視,但永安王的眼睛卻一直沒有閉上,直直目視前方,身子也坐得筆直,仿佛仍然活著似的。
張德微微歎了口氣,揮揮手,讓人把他抬了下去,“奉懿旨,不入皇陵,擇地安葬。”
這日一大清早,皇帝的靈堂布置起來,宮中越發素雪一片。
靈堂相距不遠的一處院子裏還有一處小靈堂,是皇十子商明微的,小小的棺醇堂上,靜妃一個人癡癡傻傻站在堂前,長長的頭發全都披散在腦後,一根也沒有挽起。
現在已經不用束縛住她的手腳了,她整個人如同木偶,帶她到哪裏她就去哪裏,根本不會反抗。
自從靈堂布置起來,她已經在堂前站了幾個時辰。
有進宮給皇帝哭靈的命婦按禮過來這邊磕頭,看見她呆呆擋在靈前,誰也不敢上前搭話,都匆匆磕了頭就走,恐怕惹事上身。
皇帝駕崩的緣故對外聲稱是重病不愈,但私底下還是有永安王刺殺的消息傳了出去,一傳十十傳百,有資格進宮哭靈的官員和命婦們大半都知道了。永安王怎會行刺?皇十子又怎會同日遇刺?這些疑惑大家隻是埋在心裏,並不能到處聲張。
但討好陳嬪和如瑾的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更加不敢沾惹靜妃。
小靈堂裏人來了又走,沒有一個停留超過半刻的。
靜妃對周遭一切視若無睹,別人象征性地哭兩聲,她也沒有反應。有細心的命婦發現,平日裏容光煥發滿頭青絲的靜妃,竟然多了許多白發,一根根夾雜在黑發之中,越細看越多。
喪子之痛,讓這個年輕的宮妃一夜白頭,形同癡傻。
幾個內侍帶了滿身餿臭的雲美人進了靈堂,將之按倒在靈前跪著,讓她贖罪。雲美人哪裏肯跪,瘋瘋癲癲地不斷掙紮,口裏嚷著“死不足惜”“再來一次我還要殺他”之類的話,將進來行禮的命婦們驚得不輕。
直到此時靜妃呆愣的眼睛才微微轉動半圈,目光從棺醇上移開,落到雲美人身上。
她踉蹌著朝前走了一步。
久站僵硬的腿不聽使喚,跌倒在地,她就一步步爬了過去,爬到雲美人跟前,陰惻惻地喊了一聲“賤婢”。
“呸!”雲美人又啐了她一口。
靜妃不閃不避,竟然不顧雲美人身上髒汙,撲上去一口咬住了她的胳膊,雙手也死命往雲美人脖子上掐。
“啊……”雲美人半聲痛呼被堵在喉嚨裏,頓時被掐得雙眼翻白。
押著她的內侍趕緊去拉靜妃,“娘娘息怒!息怒啊!”但嘴上嚷得厲害,手上卻不使力,直讓靜妃把雲美人掐得死死的。
雲美人雙腿亂蹬,好幾次重重踹在靜妃的胸口,她隻是悶哼兩聲,不鬆口也不鬆手。
場麵很混亂,前來行禮的命婦們全都呆住了。
看著時候差不多了,內侍才把靜妃拉開,連扶帶勸地把她“請”進了後堂。而雲美人,已經處於半昏迷狀態,被放開之後就倒在地上一動不動,氣息微弱。內侍們把她抬了下去,將靈堂重新清理過,請命婦們繼續行禮。
鬧了這麽一出,命婦們更加不敢多待,匆匆磕完頭就跑回皇帝靈前那邊去。於是沒一會,靜妃和雲美人鬧騰的消息就在官員命婦堆裏傳開了。
陳嬪聞訊靜了一會,最終點了點頭,“張德做事心裏有譜,知道將咱們幾人撇清。”
皇帝靈前哭聲一片。
如瑾身懷有孕,隻行過禮就去後堂休息了,陳嬪領著內外命婦們在靈前哭,閣臣和老勳貴率百官行禮,場麵肅穆哀慟至極。
守靈需要三日,每日這些人都要進宮來點卯,如瑾聽著外麵傳來的哀哀之音,心裏明白大半都是假的。
嬪妃們興許有幾分哀痛後半輩的傷心,外命婦們,為一個非親非故又不親和的帝王痛哭失聲,那都是作態。
“告訴底下繼續盯著眾人吧,最近是關鍵時刻,不要出了岔子。”
自從長平王帶兵離京,宮裏以祈福為名輪番召命婦們進宮做禮,持續的監視已經進行了許久,其中稍有不尋常的風吹草動都會被報到唐允那裏去,由他著手派人細查。看似生硬的方法收效不錯,永安王聯絡淮南反叛一案中,就有好幾個官吏的馬腳是從家眷身上露出來的。所以到了這時候,如瑾知道這種監視更加不能懈怠。
於是守靈三天最忙碌的不是宮人,也不是哭靈的人,而是長平王府安插在各處的大小眼線。
勒令追擊幾千殘餘叛軍的調兵令發了下去,那位迷路指揮使不情不願被迫帶兵上路,結果尚未知曉,但如瑾已經安排了王府的暗衛悄悄跟隨,若有異動,當即格殺此指揮使和其親信將官。
“如果追剿叛軍成功,待他清理完叛軍,你們也將他清理了罷,做成叛軍暗箭襲殺的樣子。”
敢在皇權更替時刻故意拖延不聽令的軍將,不能留。留下就是後患。
連升三級的許諾從一開始,如瑾就沒打算兌現。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最近**時局中必須保證京畿附近都是肯效忠聽命的人。
站在素白一片哭聲震天的靈堂前,看著冷風裏瑟瑟飄動的白幔,如瑾知道,自己離前世越來越遠了。
離三年前自己也越來越遠了。
她再不是隻肯埋頭吟詩讀書的呆人,也不是含恨而終隻想保護家人的謹慎女子,站在巍巍宮廷之中,站在死去皇帝的棺材跟前,她是新帝的女人,是要能狠得下心、下得去手的所謂“妖婦”。
但凡有一點心慈手軟,就很可能會滿盤皆輸,迎來滅頂之災。
為了腹中的孩子,為了深入魏地涉險的夫君,為了全家大小,為了長平王府多年來辛苦經營的基業,她此刻隻能冷了心向前,步步為營,沒有其他選擇。
停靈三日,舉國服喪。
如瑾沒有在宮中久居,而是在第一日哭靈後就帶人回了王府。
陳嬪勸她留下:“宮中有禁軍,有密道,可進可退可攻可守,要比王府安全得多。”
“多謝娘娘,但王爺有句話說,越亂,定得越快。敢進宮興風作浪的人大概很少,我回府去,正好看一看有無宵小跳梁,跟我們做對。”
熙和聞言頷首,“正是此理。本宮也回府!”她現在是完全站到了長平王府這一邊。
於是如瑾回到長平王府,除了在白天進宮哭靈,回來後一切如常。
朔風呼嘯,陰雲低垂。
位於大燕北境之外的臥爾骨部落轄地廣闊,但終年苦寒,每年草長時節不過三個月,境內戈壁與草灘各半,能耕種的田地卻是極其稀少,隻適合遊牧居住。
十月,大燕京城尚未迎來第一場雪。
可是這裏已經下過幾場大雪了。
之前連日的晴好天氣將積雪化去不少,但這一日烏雲再次密布,又是要下雪的征兆。
臥爾骨腹地的一片丘陵地帶,北風卷地,荒草殘朽,細沙被朔風席卷起來到處飄灑,撲打在人臉上,稍不注意就是一條血痕。
幾座小山丘圍出一片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