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將昨日剛接到的平安信又拿出來看了一遍。
長平王已經回到了遼鎮,信裏除了報平安,就是跟她說起塞外冬日的景色,說天地遼闊,朔風呼嘯,冷是冷極了,但一路策馬飛馳會讓人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壯闊之感,是在繁榮熙攘的京城裏領略不到的。長平王說,以後要是有機會,等她身子好了,就專程挑個冬天去北地走一走。
本來是十分凶險的行軍,卻被他輕描淡寫說成遊玩似的,如瑾除了感歎之外,竟也被他勾起了幾分出去走走的心思,想去北方荒野裏打馬。
他什麽時候才能回來呢?
什麽時候,天下平定了,兩個人能日日相對。
隻是,繼位的詔書已經發遍天下,等他一回來就要正式登基了……
到時候隻會更忙。朝裏朝外,京裏京外,整個天下都需要他操心了,兩個人真正能相處的時間肯定不多。
“還好有你們。”如瑾低頭摸了摸肚子。
仿佛聽到了母親言語似的,肚子裏的小東西微微動了動,惹得如瑾一笑。她想,等以後長平王在外頭忙亂時,她就在家裏專心照顧孩子,將他們養得白白胖胖,聰明懂事。
“你們猜,爹爹會在你們出生之前趕回來嗎?”她和孩子說話。
除了眼前的戰亂危險,想到以後,她一點也沒顧慮過別的。就算長平王日後君臨天下,她也覺得自己不用為某些惱人的事情擔心。
一個敢在府裏養假姬妾掩人耳目的出格之人,會走尋常帝王的路子填充後宮嗎?
這日如瑾午睡剛醒,吳竹春隔著簾子稟報:“主子,玉簪胡同宋氏那邊有事。”
永安王的家小被貶為平民後,全家都安置在王府兩條街外的玉簪胡同裏,住一所兩進三間的小四合院。宋氏,就是當日宋王妃,沒了頭銜,大家都這麽稱呼她。
如瑾叫吳竹春進來,“仔細說。”
吳竹春輕輕進屋,立在拔步床外,見床外層的簾子還垂著,就知道如瑾還沒起身,於是站在外頭回稟:“宋氏帶著妾室們服毒了,臨死前留下一封信,是給主子您的。”
如瑾呼吸一滯。
怎麽毫無預兆的,突然就……
“都有誰沒了?”
“宋氏和五個姬妾沒了,用的是劇毒,下在午飯裏,宋氏召集眾人吃了一頓飯,當場就發作了。但是穆氏當時和宋氏吵架,隻吃了一口冷菜,中毒不深,現隻是昏迷著。還有……黃姨娘,她沒吃。”
黃姨娘就是當日藍府的如意,永安王事發後,宋王妃等人全都挪出了王府,如瑾便把她也送了過去。
“……她平日和宋氏走得近,宋氏召集姬妾服毒,說不定被她看出端倪,躲過一劫。”
如瑾定了定神,“信呢?宋氏給我寫了什麽?除了給我的,她還有沒有寫給別人?”
“沒有,飯桌上隻留了一封。”
吳竹春從懷裏掏出信,封口是被拆開的,“奴婢找府裏醫婆確認過了,沒有異常,但內容奴婢們絕沒私自翻看。”
“沒什麽,你念吧。”
吳竹春依命打開信紙念起來,寥寥幾句,言簡意賅。
原來並無別事,隻是臨終托孤。
宋王妃求如瑾給瓊靈縣主找個新家,還特意指明不要富貴人家,平民最好,讓孩子平平安安地長大,過尋常人的生活。
如瑾很意外,沒想到宋王妃會將女兒托給自己。
如瑾仔細回想和宋王妃的寥寥幾次見麵。
然後確認,自己確實沒做過什麽太熱情的事讓宋王妃誤會,按理說,宋王妃應該不會把女兒托付給自己才對。就算瓊靈不是宋王妃的親生,隻是妾室所養的庶女,但她帶著瓊靈一起出現的時候,眼角眉梢流露出的是真正的關心和歡喜,這個如瑾能確認。
發自內心的喜歡,和逢場作戲做給別人看的喜歡,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瑾排除了宋王妃把庶女交托給仇人故意作踐的可能。
但永安王出事後,得益最大的無疑是長平王,宋王妃又不是笨人,怎會體察不到蛛絲馬跡。
那她為什麽要這樣托孤?
怕她死了之後會有人欺負瓊靈,所以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讓長平王府為了名聲,不得不照顧兄弟遺孤嗎?
“孩子呢?”不管怎樣,先確認孩子在哪。
吳竹春回道:“還在玉簪胡同那邊。孩子的生母薑姨娘隨著宋氏一起歿了。”
也就是說,瓊靈縣主從此成了無父無母,連生身庶母也沒了的,徹徹底底的孤兒。
如瑾仔細想了想,“她該有……三歲了?”
吳竹春道:“冬子月的生日,再過些日子正好滿三周。”
還是個不懂事的嬰孩。
“宗親府的人去了吧?”
“已經去了。”
如瑾想了一會,說:“先讓宗親府的人處置此事,他們都有規程。至於瓊靈日後養在哪裏……你先著人去熙和長公主府上透個話,聽聽長公主怎麽說。”
畢竟是皇家的血脈,如瑾的身份不允許她私自決定答不答應宋王妃的請求。
於是吳竹春應聲而去。
沒多久熙和就專門打發了一個婆子來長平王府。
“給藍側妃問安,我們長公主打發奴婢來探望您,問您身上好了沒有?另則也是聽說了玉簪胡同的事,怕您聽了心驚,叫奴婢特意給您帶來一柄安枕的如意,告訴您一切都由宗人府管著,您不需費心,好好養著自己的身體就是。”
婆子笑眯眯的,禮節周全,說話也很客氣,說著說著就提起了托孤之事,“至於宋氏所言,我們長公主說,大人的罪孽跟孩子無關,既然孩子沒了爹娘,由宗族接過來撫養是應當的。藍妃您是孩子的嬸嬸,一切由您做主便是。隻是長公主覺得宋氏有些荒唐,不該把天家血脈送進平民家,失了體統。”
這一番話說得極其周全圓滑,如瑾於是明白了熙和的意思。
那婆子是熙和府中比較有臉麵的,如瑾以前登門拜訪還見過她,和她搭過話。隻是當時如瑾身份不高,輩分也小,對熙和跟前的臉麵人都很客氣,當時那婆子是矜持的態度,不失禮,但也不親近,言語中透著淡淡的疏離。
哪裏像現在,一字一句都在套近乎。
妻憑夫貴,如瑾算是深切地體會了一把。
她讓底下丫鬟請那婆子坐下,笑著說:“勞煩媽媽特意跑來一趟,我身體已經好轉了,本該去探望長公主的,隻是這兩天下雪路滑,不敢出門。煩媽媽回去告訴長公主不要惦記我,並帶我向她老人家問好。”
婆子不住欠身答應了,並沒有坐,又寒暄兩句就行禮告辭。如瑾讓人妥當送她出去,又打賞了封紅,並裝了兩盒補品給熙和帶回去。
然後就叫人去玉簪胡同。
“把瓊靈接過來我瞧瞧,那邊現在想必正亂著,孩子小,別委屈了她。”
王府當差的辦事快,當晚天剛擦黑就把瓊靈和身邊服侍的奶娘丫鬟都帶來了。如瑾叫她們到跟前,見隻有一個奶娘兩個丫鬟,其中一個丫鬟還是才總角的,看上去稚嫩得很,大丫鬟也粗粗笨笨看著並不機靈,奶娘更是黑壯,胸脯倒是很高,但怎麽看怎麽想街上擺攤賣雜貨的,整日風吹日曬弄出來的粗糙皮肉。而且幾個人行止都很小家子氣,從進屋之後就畏畏縮縮跪在地上,連請安的話都說不利落。
如瑾麵露詫異,望向吳竹春。
吳竹春回稟說:“永安王府原來的所有下人都遣散了,宋氏帶著姬妾們住進玉簪胡同,變賣貼身衣物和首飾才重新買了仆役,這幾個人在瓊靈跟前服侍還沒有半個月,規矩也還沒學好。”
怪不得,怎麽說皇家奶娘也不可能是那樣的。
如瑾對瓊靈的處境更加了解。見孩子沉沉睡在乳娘懷裏,瘦瘦黃黃的,身量一點兒也不像三歲的樣子,看起來個頭比自家妹妹也差不多,可妹妹還沒夠兩周呢。
“乳娘先留幾日,兩個丫頭給點銀子遣走了吧,先讓瓊靈和囡囡一起玩兩天,就用囡囡身邊的人服侍,這兩日去給她找個合適的乳娘進來,把她換下去。”
那黑壯乳娘聞言就不住磕頭,仿佛大難臨頭的樣子。
吳竹春趕緊讓人接過了瓊靈,把三人帶了下去。及至給了兩個丫頭每人二兩銀子,兩丫頭高高興興地出了王府,那乳娘就眼巴巴地看著。吳竹春道:“你這幾日好好服侍著,要是做得好,等你走的時候比她們拿得還多。”
乳娘立刻眉開眼笑,嘴裏顛三倒四地道謝。
吳竹春回來和如瑾學了,如瑾道:“分明是市井不懂事的婦人,可見宋氏她們艱難,竟請了這樣的人回來帶孩子。”
及至瓊靈醒了,自己一骨碌從暖榻上坐起來,不哭也不鬧,隻管張著兩隻大眼睛四處看,一副懵懵懂懂的樣子,如瑾心裏就是一軟。
她懷著身子,看見別家小孩子也越發親近,讓人拿了好多點心果子擺在榻桌上。瓊靈立刻不東張西望的,盯著點心巴巴看著,不住咽口水。
但她就是不主動伸手去拿,一會抬眼瞟一下大人,過一會又瞟一下,怯怯的。
如瑾皺眉。
堂堂天家出身的孩子,從小金尊玉貴的養著,怎麽是這個樣子?
及至到了晚上就寢的時候,丫鬟們伺候著瓊靈洗澡換衣服,發現孩子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趕忙去告訴如瑾。如瑾到跟前一看,見小孩子胳膊上屁股上全是淤痕,頓時沉了臉。
“誰幹的?”
瓊靈看見如瑾變臉,縮著身子直往丫鬟身後躲,一副想哭又不敢哭的樣子。
吳竹春趕緊去審問黑壯乳娘,連嚇帶唬的,把個婦人嚇得瑟瑟發抖,跪在地上竹筒倒豆子,“是穆姨娘,是穆姨娘!不關我的事啊!孩子晚上愛哭,經常半夜醒了就哭上半個多時辰,根本哄不好,穆姨娘總是過來罵人,讓丫鬟打孩子,還不讓我給她吃東西……”
穆姨娘就是當日側妃穆嫣然,永安王被除了王銜,清出皇族,她也沒側妃可當,到了玉簪胡同和別人一樣統稱姨娘。
吳竹春又連夜派人去問了玉簪胡同其他的下人,果然乳娘沒有說謊,穆嫣然經常半夜被吵得發怒,闖進瓊靈屋裏去罵人。宋王妃一直病著沒好,根本沒精力管這些事。
“真是禍害活千年。”如瑾聞言生怒,吩咐道:“照著瓊靈身上的傷,叫人去給她也一處不落地填在身上,務必也要留淤痕。”
又叫人找活血去淤的藥膏來給瓊靈敷抹。
小孩子身上衣服不知幾日沒換了,竟然還有一股子尿騷味道,泡進水裏,小小身子把一盆水都洗渾了,又拿和了香露的清水衝一遍才變白嫩。
囡囡和秦氏住在這裏,正好有衣服給她換上。如瑾讓人好生把她送去囡囡那邊一處玩一處睡。瓊靈很怕生,進府之後沒說一句話,及至見了囡囡才漸漸活潑起來,奶聲奶氣地試探著湊上去示好,眼睛裏卻還存著怯意,認真觀察囡囡的表情,也不敢主動要囡囡的玩物。
秦氏在一旁看得心疼,進了上房和如瑾議論,“好好兒的一個孩子,又是皇家出身,竟然畏縮成那個樣子,比咱們家的還不如,這是怎麽養的!還有她那胳膊怎麽回事,我看著右邊活動不靈便呢。”
“那是之前張七娘給摔的,沒養好,現在骨頭長歪沒法子矯正了。”如瑾仔細回想以前,“她小些的時候似乎不是這樣怯懦,以前宋氏進宮帶過她,看著和別的孩子沒什麽兩樣,想必是最近被打怕了?”
長平王已經回到了遼鎮,信裏除了報平安,就是跟她說起塞外冬日的景色,說天地遼闊,朔風呼嘯,冷是冷極了,但一路策馬飛馳會讓人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壯闊之感,是在繁榮熙攘的京城裏領略不到的。長平王說,以後要是有機會,等她身子好了,就專程挑個冬天去北地走一走。
本來是十分凶險的行軍,卻被他輕描淡寫說成遊玩似的,如瑾除了感歎之外,竟也被他勾起了幾分出去走走的心思,想去北方荒野裏打馬。
他什麽時候才能回來呢?
什麽時候,天下平定了,兩個人能日日相對。
隻是,繼位的詔書已經發遍天下,等他一回來就要正式登基了……
到時候隻會更忙。朝裏朝外,京裏京外,整個天下都需要他操心了,兩個人真正能相處的時間肯定不多。
“還好有你們。”如瑾低頭摸了摸肚子。
仿佛聽到了母親言語似的,肚子裏的小東西微微動了動,惹得如瑾一笑。她想,等以後長平王在外頭忙亂時,她就在家裏專心照顧孩子,將他們養得白白胖胖,聰明懂事。
“你們猜,爹爹會在你們出生之前趕回來嗎?”她和孩子說話。
除了眼前的戰亂危險,想到以後,她一點也沒顧慮過別的。就算長平王日後君臨天下,她也覺得自己不用為某些惱人的事情擔心。
一個敢在府裏養假姬妾掩人耳目的出格之人,會走尋常帝王的路子填充後宮嗎?
這日如瑾午睡剛醒,吳竹春隔著簾子稟報:“主子,玉簪胡同宋氏那邊有事。”
永安王的家小被貶為平民後,全家都安置在王府兩條街外的玉簪胡同裏,住一所兩進三間的小四合院。宋氏,就是當日宋王妃,沒了頭銜,大家都這麽稱呼她。
如瑾叫吳竹春進來,“仔細說。”
吳竹春輕輕進屋,立在拔步床外,見床外層的簾子還垂著,就知道如瑾還沒起身,於是站在外頭回稟:“宋氏帶著妾室們服毒了,臨死前留下一封信,是給主子您的。”
如瑾呼吸一滯。
怎麽毫無預兆的,突然就……
“都有誰沒了?”
“宋氏和五個姬妾沒了,用的是劇毒,下在午飯裏,宋氏召集眾人吃了一頓飯,當場就發作了。但是穆氏當時和宋氏吵架,隻吃了一口冷菜,中毒不深,現隻是昏迷著。還有……黃姨娘,她沒吃。”
黃姨娘就是當日藍府的如意,永安王事發後,宋王妃等人全都挪出了王府,如瑾便把她也送了過去。
“……她平日和宋氏走得近,宋氏召集姬妾服毒,說不定被她看出端倪,躲過一劫。”
如瑾定了定神,“信呢?宋氏給我寫了什麽?除了給我的,她還有沒有寫給別人?”
“沒有,飯桌上隻留了一封。”
吳竹春從懷裏掏出信,封口是被拆開的,“奴婢找府裏醫婆確認過了,沒有異常,但內容奴婢們絕沒私自翻看。”
“沒什麽,你念吧。”
吳竹春依命打開信紙念起來,寥寥幾句,言簡意賅。
原來並無別事,隻是臨終托孤。
宋王妃求如瑾給瓊靈縣主找個新家,還特意指明不要富貴人家,平民最好,讓孩子平平安安地長大,過尋常人的生活。
如瑾很意外,沒想到宋王妃會將女兒托給自己。
如瑾仔細回想和宋王妃的寥寥幾次見麵。
然後確認,自己確實沒做過什麽太熱情的事讓宋王妃誤會,按理說,宋王妃應該不會把女兒托付給自己才對。就算瓊靈不是宋王妃的親生,隻是妾室所養的庶女,但她帶著瓊靈一起出現的時候,眼角眉梢流露出的是真正的關心和歡喜,這個如瑾能確認。
發自內心的喜歡,和逢場作戲做給別人看的喜歡,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瑾排除了宋王妃把庶女交托給仇人故意作踐的可能。
但永安王出事後,得益最大的無疑是長平王,宋王妃又不是笨人,怎會體察不到蛛絲馬跡。
那她為什麽要這樣托孤?
怕她死了之後會有人欺負瓊靈,所以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讓長平王府為了名聲,不得不照顧兄弟遺孤嗎?
“孩子呢?”不管怎樣,先確認孩子在哪。
吳竹春回道:“還在玉簪胡同那邊。孩子的生母薑姨娘隨著宋氏一起歿了。”
也就是說,瓊靈縣主從此成了無父無母,連生身庶母也沒了的,徹徹底底的孤兒。
如瑾仔細想了想,“她該有……三歲了?”
吳竹春道:“冬子月的生日,再過些日子正好滿三周。”
還是個不懂事的嬰孩。
“宗親府的人去了吧?”
“已經去了。”
如瑾想了一會,說:“先讓宗親府的人處置此事,他們都有規程。至於瓊靈日後養在哪裏……你先著人去熙和長公主府上透個話,聽聽長公主怎麽說。”
畢竟是皇家的血脈,如瑾的身份不允許她私自決定答不答應宋王妃的請求。
於是吳竹春應聲而去。
沒多久熙和就專門打發了一個婆子來長平王府。
“給藍側妃問安,我們長公主打發奴婢來探望您,問您身上好了沒有?另則也是聽說了玉簪胡同的事,怕您聽了心驚,叫奴婢特意給您帶來一柄安枕的如意,告訴您一切都由宗人府管著,您不需費心,好好養著自己的身體就是。”
婆子笑眯眯的,禮節周全,說話也很客氣,說著說著就提起了托孤之事,“至於宋氏所言,我們長公主說,大人的罪孽跟孩子無關,既然孩子沒了爹娘,由宗族接過來撫養是應當的。藍妃您是孩子的嬸嬸,一切由您做主便是。隻是長公主覺得宋氏有些荒唐,不該把天家血脈送進平民家,失了體統。”
這一番話說得極其周全圓滑,如瑾於是明白了熙和的意思。
那婆子是熙和府中比較有臉麵的,如瑾以前登門拜訪還見過她,和她搭過話。隻是當時如瑾身份不高,輩分也小,對熙和跟前的臉麵人都很客氣,當時那婆子是矜持的態度,不失禮,但也不親近,言語中透著淡淡的疏離。
哪裏像現在,一字一句都在套近乎。
妻憑夫貴,如瑾算是深切地體會了一把。
她讓底下丫鬟請那婆子坐下,笑著說:“勞煩媽媽特意跑來一趟,我身體已經好轉了,本該去探望長公主的,隻是這兩天下雪路滑,不敢出門。煩媽媽回去告訴長公主不要惦記我,並帶我向她老人家問好。”
婆子不住欠身答應了,並沒有坐,又寒暄兩句就行禮告辭。如瑾讓人妥當送她出去,又打賞了封紅,並裝了兩盒補品給熙和帶回去。
然後就叫人去玉簪胡同。
“把瓊靈接過來我瞧瞧,那邊現在想必正亂著,孩子小,別委屈了她。”
王府當差的辦事快,當晚天剛擦黑就把瓊靈和身邊服侍的奶娘丫鬟都帶來了。如瑾叫她們到跟前,見隻有一個奶娘兩個丫鬟,其中一個丫鬟還是才總角的,看上去稚嫩得很,大丫鬟也粗粗笨笨看著並不機靈,奶娘更是黑壯,胸脯倒是很高,但怎麽看怎麽想街上擺攤賣雜貨的,整日風吹日曬弄出來的粗糙皮肉。而且幾個人行止都很小家子氣,從進屋之後就畏畏縮縮跪在地上,連請安的話都說不利落。
如瑾麵露詫異,望向吳竹春。
吳竹春回稟說:“永安王府原來的所有下人都遣散了,宋氏帶著姬妾們住進玉簪胡同,變賣貼身衣物和首飾才重新買了仆役,這幾個人在瓊靈跟前服侍還沒有半個月,規矩也還沒學好。”
怪不得,怎麽說皇家奶娘也不可能是那樣的。
如瑾對瓊靈的處境更加了解。見孩子沉沉睡在乳娘懷裏,瘦瘦黃黃的,身量一點兒也不像三歲的樣子,看起來個頭比自家妹妹也差不多,可妹妹還沒夠兩周呢。
“乳娘先留幾日,兩個丫頭給點銀子遣走了吧,先讓瓊靈和囡囡一起玩兩天,就用囡囡身邊的人服侍,這兩日去給她找個合適的乳娘進來,把她換下去。”
那黑壯乳娘聞言就不住磕頭,仿佛大難臨頭的樣子。
吳竹春趕緊讓人接過了瓊靈,把三人帶了下去。及至給了兩個丫頭每人二兩銀子,兩丫頭高高興興地出了王府,那乳娘就眼巴巴地看著。吳竹春道:“你這幾日好好服侍著,要是做得好,等你走的時候比她們拿得還多。”
乳娘立刻眉開眼笑,嘴裏顛三倒四地道謝。
吳竹春回來和如瑾學了,如瑾道:“分明是市井不懂事的婦人,可見宋氏她們艱難,竟請了這樣的人回來帶孩子。”
及至瓊靈醒了,自己一骨碌從暖榻上坐起來,不哭也不鬧,隻管張著兩隻大眼睛四處看,一副懵懵懂懂的樣子,如瑾心裏就是一軟。
她懷著身子,看見別家小孩子也越發親近,讓人拿了好多點心果子擺在榻桌上。瓊靈立刻不東張西望的,盯著點心巴巴看著,不住咽口水。
但她就是不主動伸手去拿,一會抬眼瞟一下大人,過一會又瞟一下,怯怯的。
如瑾皺眉。
堂堂天家出身的孩子,從小金尊玉貴的養著,怎麽是這個樣子?
及至到了晚上就寢的時候,丫鬟們伺候著瓊靈洗澡換衣服,發現孩子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趕忙去告訴如瑾。如瑾到跟前一看,見小孩子胳膊上屁股上全是淤痕,頓時沉了臉。
“誰幹的?”
瓊靈看見如瑾變臉,縮著身子直往丫鬟身後躲,一副想哭又不敢哭的樣子。
吳竹春趕緊去審問黑壯乳娘,連嚇帶唬的,把個婦人嚇得瑟瑟發抖,跪在地上竹筒倒豆子,“是穆姨娘,是穆姨娘!不關我的事啊!孩子晚上愛哭,經常半夜醒了就哭上半個多時辰,根本哄不好,穆姨娘總是過來罵人,讓丫鬟打孩子,還不讓我給她吃東西……”
穆姨娘就是當日側妃穆嫣然,永安王被除了王銜,清出皇族,她也沒側妃可當,到了玉簪胡同和別人一樣統稱姨娘。
吳竹春又連夜派人去問了玉簪胡同其他的下人,果然乳娘沒有說謊,穆嫣然經常半夜被吵得發怒,闖進瓊靈屋裏去罵人。宋王妃一直病著沒好,根本沒精力管這些事。
“真是禍害活千年。”如瑾聞言生怒,吩咐道:“照著瓊靈身上的傷,叫人去給她也一處不落地填在身上,務必也要留淤痕。”
又叫人找活血去淤的藥膏來給瓊靈敷抹。
小孩子身上衣服不知幾日沒換了,竟然還有一股子尿騷味道,泡進水裏,小小身子把一盆水都洗渾了,又拿和了香露的清水衝一遍才變白嫩。
囡囡和秦氏住在這裏,正好有衣服給她換上。如瑾讓人好生把她送去囡囡那邊一處玩一處睡。瓊靈很怕生,進府之後沒說一句話,及至見了囡囡才漸漸活潑起來,奶聲奶氣地試探著湊上去示好,眼睛裏卻還存著怯意,認真觀察囡囡的表情,也不敢主動要囡囡的玩物。
秦氏在一旁看得心疼,進了上房和如瑾議論,“好好兒的一個孩子,又是皇家出身,竟然畏縮成那個樣子,比咱們家的還不如,這是怎麽養的!還有她那胳膊怎麽回事,我看著右邊活動不靈便呢。”
“那是之前張七娘給摔的,沒養好,現在骨頭長歪沒法子矯正了。”如瑾仔細回想以前,“她小些的時候似乎不是這樣怯懦,以前宋氏進宮帶過她,看著和別的孩子沒什麽兩樣,想必是最近被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