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天氣不是很晴朗,從早起就有薄雲遮著天空,冬日裏早晨寒涼,不能開窗透氣,屋裏的光線就有些暗。
如瑾坐在拔步床裏的梳妝台邊,由青蘋服侍著梳頭。床罩簾子沒有掛起,台案上點了一盞蒙著紗罩的小燈,朦朦朧朧的光線,站在外頭的祝氏和木雲娘隻能看見如瑾一個側影。
曲線優美的脖頸,因有孕而高聳的胸,以及隆起的腹部。青蘋站在她身邊,一下一下給她通頭,動作輕緩而熟練。
青蘋是這兩天才進王府服侍的。
原本她跟在小小姐晴君身邊,秦氏帶著晴君進了王府,怕如瑾的院子太擁擠,就把她留在了藍府和碧桃一起照看內宅。吉祥出嫁之後,如瑾使了新補上來的丫鬟幾日,覺得不大合意,就商量了秦氏,暫且把她借過來用一段。
果然是舊人好用,這兩日如瑾已經當著眾人的麵誇獎過她好幾次了,晚上值夜的也安排了她。青蘋溫柔安靜,進了王府隻知道埋頭做事,到現在還沒分清王府的管事們哪個是哪個,因此祝氏和木雲娘說話她也不搭茬,隻管沉默著伺候如瑾。
如瑾也不言聲,任憑祝氏兩人在帳外你一句我一句地勸,好半天才說:“難道為了安全,我就什麽都不能做了?王爺尚未回京,天下人隻見了詔書,到底沒見過他坐龍椅,這時候,我是他身邊唯一的女人,我不為他的名聲考慮做些事,由誰來做?你們嗎?”
長平王先有紈絝之名,後來在太子宮變時又有殺戮之名,連帶如瑾自己都在宮門前殺過朝臣,至於後來的收繳臥爾骨大王人頭,消息傳進京裏,雖然人人歡呼,可於長平王來講也不過是多了一個善戰之名。
所有這一切,都與仁慈無關。
他可能是足夠厲害了,但在世人眼中還不夠仁善。
去佛門之地沾沾香火氣,即便是做樣子,也非常有必要。在長平王回京之前,如瑾總要做點事的。
“主子……”祝氏為難。如瑾的話說得重了,她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想了半天,躊躇道,“主子,孕婦進佛寺……民間有些人不懂道理,說會衝撞菩薩。要麽您臨盆之後再去也不遲……名聲這種事,不急於一時。”
木雲娘趕緊悄悄扯她袖子。
“主子莫怪,祝姐姐不是說您不潔的意思,她是為您的安危擔心……”
啪!
如瑾將手裏把玩的玳瑁犀角梳用力拍在梳妝台上。
“口口聲聲叫我主子,卻不肯為我做事,等王爺回來,我倒要問問他我算哪門子主子!”
祝氏和木雲娘先後跪倒在地告罪。
青蘋挑開簾子出來,揚聲招呼外麵丫鬟擺早膳,然後對兩人道:“兩位請回吧,別耽誤我們姑娘吃飯。”
祝氏抬頭看看,簾子裏的人影一動不動坐著,沒有挽留的意思,隻好磕了個頭,躬身退出去。
出了辰薇院,祝氏雙眉緊鎖,一臉愁容。
木雲娘道:“祝姐姐,我們……要不要按主子吩咐去安排?”
祝氏躊躇難決。木雲娘歎口氣,“主子最近脾氣越來越大,不知道……是不是王爺要登基的緣故……”
“住口!怎能這樣說話……”
“可是姐姐,主子她的確是性情有變,譬如方才那般疾言厲色,以前哪裏有過?她對姐姐一直是客客氣氣的,但你看最近,她連貼身伺候的都換成了自己娘家的人,連竹春都要靠後。祝姐姐,我最近常在想,若是日後王爺登基,藍主子入了後宮,你我這等人該如何自處?姐姐你可以隨夫君開府過自家日子,我們沒有家的,興許會被王爺安排給藍主子做女官,再幫襯她一段時間。可你看她隻用自己人,我們這些王府舊人該怎麽辦……”
正說著,吳竹春從辰薇院追出來傳話,“兩位等一等。主子讓我告訴兩位,她吩咐的事你們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她自找別人去做,她是一定要去佛光寺上香的,並且還要帶上幾家高門女眷,方能顯得隆重。”
木雲娘看祝氏。
祝氏眉頭皺得更緊了,“萬一出什麽事……”
吳竹春低頭道:“主子還說,若是她寸步不離王府才能安全,要我們做什麽。”
木雲娘愕然,繼而歎氣,“竹春,你受委屈了。”
“不委屈,主子說的倒也在理……”
“祝姐姐,咱們隻能去按吩咐安排了,不然咱們不做,主子自會找別人去做,到時候我們就是違命不從的罪過,王爺回來要問罪的……反正隻是上香,咱們多安排人手護著,小心些就是。”
祝氏看看吳竹春。
吳竹春搖搖頭,轉身走了,“我時刻跟著主子,你們安排別的就是。”
祝氏歎口氣,隻得去外院叫了管事,吩咐下去伺候如瑾出門的事宜。
隨後如瑾就送了要知會的高門女眷名單,包括藺國公府、安陽侯府在內的勳貴,以及兩家閣臣府,還說不需要吳竹春、關亥等人跟隨,要她們留在王府保護秦氏。
祝氏聞聽這個吩咐,也顧不得如瑾生氣了,再次跑回辰薇院去請如瑾收回成命。
“主子,您的安危不僅僅是您一個人的事情,您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腹中孩兒怎麽辦,王爺怎麽辦!而且這時候王爺不在京城,您一旦出了事……”
“你就這麽篤定我會有事?”
如瑾依舊隔了簾子與之說話,根本沒有麵見祝氏的意思。
“主子,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沒有什麽萬一。”如瑾態度堅決,“這次出城上香是大事,為了保護我和各位夫人,府中護衛和暗衛都要抽調人手,那麽府裏就空了。我母親和妹妹都在這裏,能讓她們出岔子麽?你隻關心我的安危怕你家王爺怪罪,我可更緊張家人。若有本事你就去安排,若沒本事我就派了別人,其他多餘的話就不要說了。”
祝氏隻好唯唯而退。
上香的時間定在兩日後,共有五位朝臣夫人隨行。
為遇難的將士和邊民祈福是大善之事,安陽侯是個人精,不用如瑾說什麽,他自己先派了人在京城裏造勢,將長平王側妃誇得天下無雙,讚她如何知書達禮,如何菩薩心腸,如何心係百姓。
如瑾就派人旁敲側擊提醒了他一句,“各位夫人都是至仁至善的。”
於是言流又將幾位隨行的夫人捎帶上,連某某人某年做過的陳芝麻爛穀子的所謂善事都提出來說了。一時間京裏百姓都知道有某妃要帶某某夫人去上香,雖然事不關己,但兵荒馬亂的年月這總歸是個新鮮的事,而且不壞,於是街邊擺攤的都在議論。
到了第三天清晨,幾位夫人早早來了長平王府,到齊之後,當初寂明**師給的佛蓮被小心翼翼請出來,單放了一車,當先開路,然後吉祥扶出了穿得厚重連半個頭臉都被風毛帷帽遮住的主子,幾位夫人便跟著一同登車往城外去。
冬天太陽出來的晚,城門開時天還沒亮,前後七輛高大馬車被隨侍拱衛著,四麵都是持槍帶刀的護衛,烏泱泱出去占了半條長街。及至到了城門口,又有陳剛派來三百名騎兵護佑,將近一裏長的隊伍才緩緩出了京。
有早起送貨做買賣的市井百姓沿途看見,紛紛駐足看熱鬧。
這次跟車出來的是吉祥,還有祝氏和木雲娘。
馬車很寬敞,坐進去四個人絲毫不嫌擠,而且還可以放下一張軟榻。一上車吉祥安頓了主子在軟榻上歇了補眠,就把榻前兩道軟簾放下了。那簾子平日裏就是掛在車裏當裝飾,基本不會放下,可此時這麽一來,軟榻就被隔成了一方小天地,吉祥自己伺候著主子在這邊,祝氏和木雲娘被擋在另一邊。
一道軟簾伸手就能掀開,可是祝氏二人怎麽敢掀,見吉祥如此,也都沒言語。
吉祥倒是自己笑著解釋:“二位別多心,最近主子精神不好,躺下去閉了眼睛半日睡不著,尤其不喜見光,放下簾子是為了阻擋燈光。”
車內的壁燈都安在靠近車門的一側,軟榻旁用的是燭台,熄了燭火,軟簾裏頭倒是幽暗了不少,正好睡覺。
祝氏笑笑,說:“彭嫂子言重了,我們怎會多心。”然後目送吉祥退回軟簾那頭。
祝氏和木雲娘對視一眼,再沒說話。
車裏靜悄悄的,外麵的馬蹄聲和車輪碌碌的響聲就特別清晰。祝氏看著自己的側影打在車壁靛青色掛毯上,不由自主想起了木雲娘那日的話。
藍主子喜歡用自己的人……
就連剛剛嫁了人的吉祥都經常召回來伺候,出行也帶著,而她們王府的舊人隻能被隔在軟簾外。
日後王爺回京,繼位登基……那時候又會如何?
車隊在沉默中行駛,一直到了佛光寺。寺內方丈和主持帶了徒子徒孫列隊在山門之外相迎,女眷們一下車,就被恭恭敬敬客客氣氣請到了正殿佛堂。
對於佛光寺的和尚們來說,這次祈福自家寺院被選中無疑是很大的好事,對日後寺廟的名聲大有裨益。那些潛行修行的還則罷了,心裏有俗念的早就開始慶幸,盤算著此番祈福之後寺裏又會多多少香客,漲多少香油錢。
佛光寺作為京外幾大名寺之一,祈福儀式都是有規格有固定套路的,這次是新帝側妃帶著高門女眷前來,為的又是邊鎮那邊的大事,當然就用最繁瑣的那套。於是整個祈福儀式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又是誦經又是參拜,拜完了還要再拜,一套經唱完還要唱另一套,全套做下來,日頭都老高了。
期間和尚們唱經的時候,吉祥扶著主子去後頭客房歇息。大家都知道孕婦不能勞累,見狀誰也沒多說什麽,佛光寺方丈還親自引路。
於是直到儀式做完,女客們也到客房去休息了半日,午間又用完了齋飯,吉祥才扶著主子再次出現在眾人麵前。
這已經是要啟程回京的時候了。
藺國公府的老國公夫人年事已高,最近又病了,所以這次來的是長房長媳的世子夫人,也就是熙和長公主的親女欣華郡主,而且她還帶來了女兒和小姑。來的人多,表明藺國公府支持長平王府的態度堅定。
欣華郡主的女兒就是高翎,曾在熙和府裏和如瑾有過幾麵之緣。這次跟了母親前來一為湊熱鬧,二來也有她自己不想對人言的心思。隻是自從在長平王府聚齊之時她就沒找到和如瑾搭話的機會,到了佛光寺又是冗長的儀式,最後都快走了,也依然沒能和如瑾說話,小姑娘就有些抱怨。
看著被侍女和方丈等人簇擁在前頭的披著天青風毛鬥篷的背影,高翎嘟了嘴和姑姑低聲抱怨:“什麽啊,王爺要登基了,別人還沒怎樣,這位先目中無人起來。明明說的是大家一起祈福,在場這些夫人們哪個不比她資格老、見世麵多?她卻眼高於頂,從頭到尾沒和大家多說過一句話,還真當自己母儀天下了呢!”
她的姑姑、藺國公最小的一位嫡小姐高旻連忙讓她噤聲,左右看看沒人注意這邊,才鬆了一口氣,“這是什麽場合,你怎可胡亂說話?翎兒若是再這樣,回去我要告訴你爹爹了,小心他教訓你。”
高翎不情願地低了頭,卻仍說:“我就是看不慣她。小姑姑,你不覺得她一點大家氣度都沒有嗎,王爺為什麽會看重她?遼鎮戰事一平,王爺回京之後她就要進後宮了,難道以後我們的國母……”
如瑾坐在拔步床裏的梳妝台邊,由青蘋服侍著梳頭。床罩簾子沒有掛起,台案上點了一盞蒙著紗罩的小燈,朦朦朧朧的光線,站在外頭的祝氏和木雲娘隻能看見如瑾一個側影。
曲線優美的脖頸,因有孕而高聳的胸,以及隆起的腹部。青蘋站在她身邊,一下一下給她通頭,動作輕緩而熟練。
青蘋是這兩天才進王府服侍的。
原本她跟在小小姐晴君身邊,秦氏帶著晴君進了王府,怕如瑾的院子太擁擠,就把她留在了藍府和碧桃一起照看內宅。吉祥出嫁之後,如瑾使了新補上來的丫鬟幾日,覺得不大合意,就商量了秦氏,暫且把她借過來用一段。
果然是舊人好用,這兩日如瑾已經當著眾人的麵誇獎過她好幾次了,晚上值夜的也安排了她。青蘋溫柔安靜,進了王府隻知道埋頭做事,到現在還沒分清王府的管事們哪個是哪個,因此祝氏和木雲娘說話她也不搭茬,隻管沉默著伺候如瑾。
如瑾也不言聲,任憑祝氏兩人在帳外你一句我一句地勸,好半天才說:“難道為了安全,我就什麽都不能做了?王爺尚未回京,天下人隻見了詔書,到底沒見過他坐龍椅,這時候,我是他身邊唯一的女人,我不為他的名聲考慮做些事,由誰來做?你們嗎?”
長平王先有紈絝之名,後來在太子宮變時又有殺戮之名,連帶如瑾自己都在宮門前殺過朝臣,至於後來的收繳臥爾骨大王人頭,消息傳進京裏,雖然人人歡呼,可於長平王來講也不過是多了一個善戰之名。
所有這一切,都與仁慈無關。
他可能是足夠厲害了,但在世人眼中還不夠仁善。
去佛門之地沾沾香火氣,即便是做樣子,也非常有必要。在長平王回京之前,如瑾總要做點事的。
“主子……”祝氏為難。如瑾的話說得重了,她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想了半天,躊躇道,“主子,孕婦進佛寺……民間有些人不懂道理,說會衝撞菩薩。要麽您臨盆之後再去也不遲……名聲這種事,不急於一時。”
木雲娘趕緊悄悄扯她袖子。
“主子莫怪,祝姐姐不是說您不潔的意思,她是為您的安危擔心……”
啪!
如瑾將手裏把玩的玳瑁犀角梳用力拍在梳妝台上。
“口口聲聲叫我主子,卻不肯為我做事,等王爺回來,我倒要問問他我算哪門子主子!”
祝氏和木雲娘先後跪倒在地告罪。
青蘋挑開簾子出來,揚聲招呼外麵丫鬟擺早膳,然後對兩人道:“兩位請回吧,別耽誤我們姑娘吃飯。”
祝氏抬頭看看,簾子裏的人影一動不動坐著,沒有挽留的意思,隻好磕了個頭,躬身退出去。
出了辰薇院,祝氏雙眉緊鎖,一臉愁容。
木雲娘道:“祝姐姐,我們……要不要按主子吩咐去安排?”
祝氏躊躇難決。木雲娘歎口氣,“主子最近脾氣越來越大,不知道……是不是王爺要登基的緣故……”
“住口!怎能這樣說話……”
“可是姐姐,主子她的確是性情有變,譬如方才那般疾言厲色,以前哪裏有過?她對姐姐一直是客客氣氣的,但你看最近,她連貼身伺候的都換成了自己娘家的人,連竹春都要靠後。祝姐姐,我最近常在想,若是日後王爺登基,藍主子入了後宮,你我這等人該如何自處?姐姐你可以隨夫君開府過自家日子,我們沒有家的,興許會被王爺安排給藍主子做女官,再幫襯她一段時間。可你看她隻用自己人,我們這些王府舊人該怎麽辦……”
正說著,吳竹春從辰薇院追出來傳話,“兩位等一等。主子讓我告訴兩位,她吩咐的事你們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她自找別人去做,她是一定要去佛光寺上香的,並且還要帶上幾家高門女眷,方能顯得隆重。”
木雲娘看祝氏。
祝氏眉頭皺得更緊了,“萬一出什麽事……”
吳竹春低頭道:“主子還說,若是她寸步不離王府才能安全,要我們做什麽。”
木雲娘愕然,繼而歎氣,“竹春,你受委屈了。”
“不委屈,主子說的倒也在理……”
“祝姐姐,咱們隻能去按吩咐安排了,不然咱們不做,主子自會找別人去做,到時候我們就是違命不從的罪過,王爺回來要問罪的……反正隻是上香,咱們多安排人手護著,小心些就是。”
祝氏看看吳竹春。
吳竹春搖搖頭,轉身走了,“我時刻跟著主子,你們安排別的就是。”
祝氏歎口氣,隻得去外院叫了管事,吩咐下去伺候如瑾出門的事宜。
隨後如瑾就送了要知會的高門女眷名單,包括藺國公府、安陽侯府在內的勳貴,以及兩家閣臣府,還說不需要吳竹春、關亥等人跟隨,要她們留在王府保護秦氏。
祝氏聞聽這個吩咐,也顧不得如瑾生氣了,再次跑回辰薇院去請如瑾收回成命。
“主子,您的安危不僅僅是您一個人的事情,您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腹中孩兒怎麽辦,王爺怎麽辦!而且這時候王爺不在京城,您一旦出了事……”
“你就這麽篤定我會有事?”
如瑾依舊隔了簾子與之說話,根本沒有麵見祝氏的意思。
“主子,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沒有什麽萬一。”如瑾態度堅決,“這次出城上香是大事,為了保護我和各位夫人,府中護衛和暗衛都要抽調人手,那麽府裏就空了。我母親和妹妹都在這裏,能讓她們出岔子麽?你隻關心我的安危怕你家王爺怪罪,我可更緊張家人。若有本事你就去安排,若沒本事我就派了別人,其他多餘的話就不要說了。”
祝氏隻好唯唯而退。
上香的時間定在兩日後,共有五位朝臣夫人隨行。
為遇難的將士和邊民祈福是大善之事,安陽侯是個人精,不用如瑾說什麽,他自己先派了人在京城裏造勢,將長平王側妃誇得天下無雙,讚她如何知書達禮,如何菩薩心腸,如何心係百姓。
如瑾就派人旁敲側擊提醒了他一句,“各位夫人都是至仁至善的。”
於是言流又將幾位隨行的夫人捎帶上,連某某人某年做過的陳芝麻爛穀子的所謂善事都提出來說了。一時間京裏百姓都知道有某妃要帶某某夫人去上香,雖然事不關己,但兵荒馬亂的年月這總歸是個新鮮的事,而且不壞,於是街邊擺攤的都在議論。
到了第三天清晨,幾位夫人早早來了長平王府,到齊之後,當初寂明**師給的佛蓮被小心翼翼請出來,單放了一車,當先開路,然後吉祥扶出了穿得厚重連半個頭臉都被風毛帷帽遮住的主子,幾位夫人便跟著一同登車往城外去。
冬天太陽出來的晚,城門開時天還沒亮,前後七輛高大馬車被隨侍拱衛著,四麵都是持槍帶刀的護衛,烏泱泱出去占了半條長街。及至到了城門口,又有陳剛派來三百名騎兵護佑,將近一裏長的隊伍才緩緩出了京。
有早起送貨做買賣的市井百姓沿途看見,紛紛駐足看熱鬧。
這次跟車出來的是吉祥,還有祝氏和木雲娘。
馬車很寬敞,坐進去四個人絲毫不嫌擠,而且還可以放下一張軟榻。一上車吉祥安頓了主子在軟榻上歇了補眠,就把榻前兩道軟簾放下了。那簾子平日裏就是掛在車裏當裝飾,基本不會放下,可此時這麽一來,軟榻就被隔成了一方小天地,吉祥自己伺候著主子在這邊,祝氏和木雲娘被擋在另一邊。
一道軟簾伸手就能掀開,可是祝氏二人怎麽敢掀,見吉祥如此,也都沒言語。
吉祥倒是自己笑著解釋:“二位別多心,最近主子精神不好,躺下去閉了眼睛半日睡不著,尤其不喜見光,放下簾子是為了阻擋燈光。”
車內的壁燈都安在靠近車門的一側,軟榻旁用的是燭台,熄了燭火,軟簾裏頭倒是幽暗了不少,正好睡覺。
祝氏笑笑,說:“彭嫂子言重了,我們怎會多心。”然後目送吉祥退回軟簾那頭。
祝氏和木雲娘對視一眼,再沒說話。
車裏靜悄悄的,外麵的馬蹄聲和車輪碌碌的響聲就特別清晰。祝氏看著自己的側影打在車壁靛青色掛毯上,不由自主想起了木雲娘那日的話。
藍主子喜歡用自己的人……
就連剛剛嫁了人的吉祥都經常召回來伺候,出行也帶著,而她們王府的舊人隻能被隔在軟簾外。
日後王爺回京,繼位登基……那時候又會如何?
車隊在沉默中行駛,一直到了佛光寺。寺內方丈和主持帶了徒子徒孫列隊在山門之外相迎,女眷們一下車,就被恭恭敬敬客客氣氣請到了正殿佛堂。
對於佛光寺的和尚們來說,這次祈福自家寺院被選中無疑是很大的好事,對日後寺廟的名聲大有裨益。那些潛行修行的還則罷了,心裏有俗念的早就開始慶幸,盤算著此番祈福之後寺裏又會多多少香客,漲多少香油錢。
佛光寺作為京外幾大名寺之一,祈福儀式都是有規格有固定套路的,這次是新帝側妃帶著高門女眷前來,為的又是邊鎮那邊的大事,當然就用最繁瑣的那套。於是整個祈福儀式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又是誦經又是參拜,拜完了還要再拜,一套經唱完還要唱另一套,全套做下來,日頭都老高了。
期間和尚們唱經的時候,吉祥扶著主子去後頭客房歇息。大家都知道孕婦不能勞累,見狀誰也沒多說什麽,佛光寺方丈還親自引路。
於是直到儀式做完,女客們也到客房去休息了半日,午間又用完了齋飯,吉祥才扶著主子再次出現在眾人麵前。
這已經是要啟程回京的時候了。
藺國公府的老國公夫人年事已高,最近又病了,所以這次來的是長房長媳的世子夫人,也就是熙和長公主的親女欣華郡主,而且她還帶來了女兒和小姑。來的人多,表明藺國公府支持長平王府的態度堅定。
欣華郡主的女兒就是高翎,曾在熙和府裏和如瑾有過幾麵之緣。這次跟了母親前來一為湊熱鬧,二來也有她自己不想對人言的心思。隻是自從在長平王府聚齊之時她就沒找到和如瑾搭話的機會,到了佛光寺又是冗長的儀式,最後都快走了,也依然沒能和如瑾說話,小姑娘就有些抱怨。
看著被侍女和方丈等人簇擁在前頭的披著天青風毛鬥篷的背影,高翎嘟了嘴和姑姑低聲抱怨:“什麽啊,王爺要登基了,別人還沒怎樣,這位先目中無人起來。明明說的是大家一起祈福,在場這些夫人們哪個不比她資格老、見世麵多?她卻眼高於頂,從頭到尾沒和大家多說過一句話,還真當自己母儀天下了呢!”
她的姑姑、藺國公最小的一位嫡小姐高旻連忙讓她噤聲,左右看看沒人注意這邊,才鬆了一口氣,“這是什麽場合,你怎可胡亂說話?翎兒若是再這樣,回去我要告訴你爹爹了,小心他教訓你。”
高翎不情願地低了頭,卻仍說:“我就是看不慣她。小姑姑,你不覺得她一點大家氣度都沒有嗎,王爺為什麽會看重她?遼鎮戰事一平,王爺回京之後她就要進後宮了,難道以後我們的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