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會試,應試的學子們從全國各地進京,花銷肯定不少。
為了不使士子們因沒錢而無法進京趕考,朝廷也會發給每個人路費。
而且按照路程的遠近,所給銀子多少也各不相同。
像京畿周邊的,隻有五兩。
遠的,如廣東等地學子,則將發給每人三十兩白銀。
不過,朝廷給錢,也就僅限於路費了。
至於進京後,你的吃住問題,就別再找朝廷伸手啦。
而每逢春闈,對北京城內的生意人來說,也都是一次大發其財的機會。
就拿租房來說吧,平日裏每月最多也就差不多六兩銀。
可到了考試季,沒有個十兩你根本就別想有房住。
當然,這隻是針對那些不差錢的考生。
沒錢的又怎麽辦?
很簡單,找家鄉會館。
會館一般是某地的官員和那裏的商人一起出資修建。
為的,就是給來自他們家鄉的學子一個能遮風擋雨,安心備考之地。
這一點,也是我華夏桑梓之誼的一種體現。
春闈乃是大事,這一段時間朝廷都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每日的早朝,商議的也大多是跟會試有關的內容。
這一日,又是先討論了一通跟春闈相關的各種事宜。
就在朱宸濠感覺自己耳朵都快要聽出繭子來時,楊廷和突然站出來說道:
“陛下,春闈乃是檢驗天下士子讀書成果之時,而一個人學得如何,往往跟老師有很大的關係。”
楊廷和這話說得有頭沒尾的,朱宸濠有些不明白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於是直接問道:
“楊閣部想要說什麽?”
“臣想說的是,陛下也該為太子殿下,以及其他三位小皇子選擇個好的老師,以教授他們治國齊家之道了。”
朱宸濠問詢後,楊廷和才總算是說明白了他的想法。
“太子的教育問題的確重要,還望陛下早日選定東宮講讀。”
李士實聽了楊廷和之言也覺得有理,出言表示讚同。
“嗯……
聽楊閣部之言,似乎已有合適的人選了?”
朱宸濠覺得楊廷和不會無的放矢,必定是已經有了某些想法才會提出為太子他們找老師這點來。
“嗬嗬,所謂舉賢不避親,吾兒楊慎如今已然病愈,不日就將抵達京城。
臣以為,小兒倒是能夠勝任講讀官一職,也必能全心全意教導好諸位皇子。”
楊廷和笑了笑,直接將自己的兒子扔了出來。
“楊慎就要回京了?”
聽了楊廷和之言,朱宸濠倒是微微一怔。
若單輪才學,楊廷和推薦楊慎倒也沒什麽問題。
畢竟以那位大明三大才子之首的學識,別說教太子和另外幾個皇子了,就算是教他這個皇帝,恐怕都是綽綽有餘。
當然,這裏所說的隻是儒家那一套。
曆史上,楊慎在銷假回到京城後,就曾為嘉靖講過書。
這也說明其學識,是得到所有人認可的。
不過,楊慎可是楊廷和的兒子啊。
楊廷和蓄意讓其接近太子,這恐怕就有些門道在裏麵了。
而且,如今的楊慎,各方麵都還遠遠達不到大明才子之首的程度。
因為他還沒有遇到過什麽太大的挫折,對人生的感悟根本不夠。
此時的楊慎,還隻是一個為人耿直且傲嬌的年輕人。
行事更是魯莽衝動,不計後果。
就拿曆史上的大禮議之爭來說吧,他根本就沒考慮過嘉靖的想法和感受,隻把一切都推到張璁和桂萼的身上,認為都是這兩個小人在攛掇,才讓皇帝不明事理的。
於是,為了修正皇帝的“錯誤”思想,他決定對付那兩個“小人”。
而楊慎所用的方法,則極為離譜。
他竟然發動了一百多人,準備在皇宮裏堵住張璁和桂萼,直接將此二人給活活打死。
楊慎與那幫官員敢這麽幹,也是因為有先例:
當年“土木堡之變”後,一幫群情激奮的大臣就曾在皇宮裏當場打死過三個官員。
而且那幫行凶者,最後還都沒受到懲罰。
這也就讓楊慎們有了在皇宮內打死“奸黨”的勇氣和底氣。
隻不過張璁很快就收到了消息,根本沒進宮。
桂萼倒是去了,可他遠遠的就瞧見一大幫人堵在左順門那裏,立馬察覺不對,轉頭就跑。
楊慎等人看見桂萼也是群情激奮,挽起袖子便追了上去。
可惜,他們身體素質顯然不如桂萼,沒能追上。
像這種在紫禁城裏上百人追打朝廷大員之事,恐怕也隻會發生在足夠奇葩的大明朝了。
其後張璁和桂萼找當時的輔臣楊一清和武定侯郭勳幫忙,才讓楊慎等人再無機可乘,沒了下手打人的機會。
而這次事件也足以讓嘉靖震怒。
再加上楊慎其後先是組織了幾十個官員以辭官威脅,要嘉靖罷免張璁和桂萼;
緊接著又以“國家養士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之語煽動了兩百多個官員進宮哭鬧。
如此一來,終於讓嘉靖徹底爆發。
於是,楊大才子的屁股接連開花了兩次,然後被發配雲南永昌衛,並且永不敘用。
<a id="wzsy" href="http://m.bidige.com">嗶嘀閣</a>
可也正是其後幾十年的失意、屈辱和折磨,才造就了那位史書中的大明第一才子。
現在的楊慎,還差得遠呢。
就在朱宸濠瞎想之際,左都禦史王璟則在聽完楊廷和與李士實之言後連連點頭,開口說道:
“楊用修(楊慎字用修)乃是正德六年的狀元,用他教授太子殿下及諸皇子自是最好不過了。”
王璟顯然十分認同讓楊慎去教太子和其他皇子。
“楊用修雖在學識上完全合格,可他之前卻沒有任何教授學問的經驗啊。
而太子殿下的教育乃是國之大事,臣以為這個講讀官還是找一老成持重,又有授業經驗之人為妙。”
戶部尚書王春這時卻出言反對。
他乃是寧王集團的老臣,近乎本能地覺得楊廷和推薦楊慎或有其他想法,於是提出了質疑。
“在這個世上,哪有天生就有經驗之人。”
刑部尚書張子麟也發了聲,他對王春之言明顯不以為然,
“再說了,我大明為東宮選擇講讀官,曆來都是從翰林院裏挑選德才兼備者,從未要求過什麽教授經驗啊。”
張子麟倒也不是站隊,而是單純地認為楊慎就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所以才出言支持。
張子麟說完後,立馬又有不少大臣對楊慎侍讀東宮表示了讚同。
為了不使士子們因沒錢而無法進京趕考,朝廷也會發給每個人路費。
而且按照路程的遠近,所給銀子多少也各不相同。
像京畿周邊的,隻有五兩。
遠的,如廣東等地學子,則將發給每人三十兩白銀。
不過,朝廷給錢,也就僅限於路費了。
至於進京後,你的吃住問題,就別再找朝廷伸手啦。
而每逢春闈,對北京城內的生意人來說,也都是一次大發其財的機會。
就拿租房來說吧,平日裏每月最多也就差不多六兩銀。
可到了考試季,沒有個十兩你根本就別想有房住。
當然,這隻是針對那些不差錢的考生。
沒錢的又怎麽辦?
很簡單,找家鄉會館。
會館一般是某地的官員和那裏的商人一起出資修建。
為的,就是給來自他們家鄉的學子一個能遮風擋雨,安心備考之地。
這一點,也是我華夏桑梓之誼的一種體現。
春闈乃是大事,這一段時間朝廷都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每日的早朝,商議的也大多是跟會試有關的內容。
這一日,又是先討論了一通跟春闈相關的各種事宜。
就在朱宸濠感覺自己耳朵都快要聽出繭子來時,楊廷和突然站出來說道:
“陛下,春闈乃是檢驗天下士子讀書成果之時,而一個人學得如何,往往跟老師有很大的關係。”
楊廷和這話說得有頭沒尾的,朱宸濠有些不明白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於是直接問道:
“楊閣部想要說什麽?”
“臣想說的是,陛下也該為太子殿下,以及其他三位小皇子選擇個好的老師,以教授他們治國齊家之道了。”
朱宸濠問詢後,楊廷和才總算是說明白了他的想法。
“太子的教育問題的確重要,還望陛下早日選定東宮講讀。”
李士實聽了楊廷和之言也覺得有理,出言表示讚同。
“嗯……
聽楊閣部之言,似乎已有合適的人選了?”
朱宸濠覺得楊廷和不會無的放矢,必定是已經有了某些想法才會提出為太子他們找老師這點來。
“嗬嗬,所謂舉賢不避親,吾兒楊慎如今已然病愈,不日就將抵達京城。
臣以為,小兒倒是能夠勝任講讀官一職,也必能全心全意教導好諸位皇子。”
楊廷和笑了笑,直接將自己的兒子扔了出來。
“楊慎就要回京了?”
聽了楊廷和之言,朱宸濠倒是微微一怔。
若單輪才學,楊廷和推薦楊慎倒也沒什麽問題。
畢竟以那位大明三大才子之首的學識,別說教太子和另外幾個皇子了,就算是教他這個皇帝,恐怕都是綽綽有餘。
當然,這裏所說的隻是儒家那一套。
曆史上,楊慎在銷假回到京城後,就曾為嘉靖講過書。
這也說明其學識,是得到所有人認可的。
不過,楊慎可是楊廷和的兒子啊。
楊廷和蓄意讓其接近太子,這恐怕就有些門道在裏麵了。
而且,如今的楊慎,各方麵都還遠遠達不到大明才子之首的程度。
因為他還沒有遇到過什麽太大的挫折,對人生的感悟根本不夠。
此時的楊慎,還隻是一個為人耿直且傲嬌的年輕人。
行事更是魯莽衝動,不計後果。
就拿曆史上的大禮議之爭來說吧,他根本就沒考慮過嘉靖的想法和感受,隻把一切都推到張璁和桂萼的身上,認為都是這兩個小人在攛掇,才讓皇帝不明事理的。
於是,為了修正皇帝的“錯誤”思想,他決定對付那兩個“小人”。
而楊慎所用的方法,則極為離譜。
他竟然發動了一百多人,準備在皇宮裏堵住張璁和桂萼,直接將此二人給活活打死。
楊慎與那幫官員敢這麽幹,也是因為有先例:
當年“土木堡之變”後,一幫群情激奮的大臣就曾在皇宮裏當場打死過三個官員。
而且那幫行凶者,最後還都沒受到懲罰。
這也就讓楊慎們有了在皇宮內打死“奸黨”的勇氣和底氣。
隻不過張璁很快就收到了消息,根本沒進宮。
桂萼倒是去了,可他遠遠的就瞧見一大幫人堵在左順門那裏,立馬察覺不對,轉頭就跑。
楊慎等人看見桂萼也是群情激奮,挽起袖子便追了上去。
可惜,他們身體素質顯然不如桂萼,沒能追上。
像這種在紫禁城裏上百人追打朝廷大員之事,恐怕也隻會發生在足夠奇葩的大明朝了。
其後張璁和桂萼找當時的輔臣楊一清和武定侯郭勳幫忙,才讓楊慎等人再無機可乘,沒了下手打人的機會。
而這次事件也足以讓嘉靖震怒。
再加上楊慎其後先是組織了幾十個官員以辭官威脅,要嘉靖罷免張璁和桂萼;
緊接著又以“國家養士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之語煽動了兩百多個官員進宮哭鬧。
如此一來,終於讓嘉靖徹底爆發。
於是,楊大才子的屁股接連開花了兩次,然後被發配雲南永昌衛,並且永不敘用。
<a id="wzsy" href="http://m.bidige.com">嗶嘀閣</a>
可也正是其後幾十年的失意、屈辱和折磨,才造就了那位史書中的大明第一才子。
現在的楊慎,還差得遠呢。
就在朱宸濠瞎想之際,左都禦史王璟則在聽完楊廷和與李士實之言後連連點頭,開口說道:
“楊用修(楊慎字用修)乃是正德六年的狀元,用他教授太子殿下及諸皇子自是最好不過了。”
王璟顯然十分認同讓楊慎去教太子和其他皇子。
“楊用修雖在學識上完全合格,可他之前卻沒有任何教授學問的經驗啊。
而太子殿下的教育乃是國之大事,臣以為這個講讀官還是找一老成持重,又有授業經驗之人為妙。”
戶部尚書王春這時卻出言反對。
他乃是寧王集團的老臣,近乎本能地覺得楊廷和推薦楊慎或有其他想法,於是提出了質疑。
“在這個世上,哪有天生就有經驗之人。”
刑部尚書張子麟也發了聲,他對王春之言明顯不以為然,
“再說了,我大明為東宮選擇講讀官,曆來都是從翰林院裏挑選德才兼備者,從未要求過什麽教授經驗啊。”
張子麟倒也不是站隊,而是單純地認為楊慎就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所以才出言支持。
張子麟說完後,立馬又有不少大臣對楊慎侍讀東宮表示了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