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漠南蒙古不團結,那自是各個擊破的好機會。
等到打服之後,再開設馬市,促進大明與草原個各部族之間的交往和貿易也就是了。
這也就相當於打一巴掌再給一顆甜棗,讓那幫人把獎勵和懲罰都牢牢記在心裏。
隻有這樣,那些部族才能知道那些事能做,那些則絕不能碰。
另外, 朱宸濠還打算跟“我大清”學習,對蒙古各勢力進行肢解分化。
清朝對付草原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分封。
明朝當然也封,就如之前提到的諸如忠順王、敬順王和順義王之類的。
但大明在分封蒙古王公時,其實挺小氣的。
從建國到滅亡,加起來恐怕也沒封到十個王。
而清朝就不同了,在蒙古和青海地區, 光大汗就封了五個。
親王、郡王更是多達幾十個。
輔國公和貝勒什麽的, 那可說是數都數不過來。
當然, 明、清兩朝的分封除了數量外,在本質上也是不同的。
之所以會不同,也是因為兩朝在對蒙古的控製力度上天差地別。
明朝,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真正掌控過蒙古草原。
既然人家有手握實權的領導者,那就算你大明封了一大堆王公,也隻是一個名號,而無法給與相應的土地和人口。
<a href="http://m.cxzww.com" id="wzsy">cxzww.com</a>
所以明朝的敕封不過就是口嗨而已,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清朝則不同,在皇太極徹底擊敗林丹汗之後,蒙古就已被後金統治。
因此清廷的命令,是能抵達草原各處的。
它所封的王公,自然也都有著各自的草場和部族子民。
在大家都有一定實力,又都不太強的情況下,草原各部之間也就形成了一種平衡。
就算有人想要對其他人發號施令,也沒那個實力, 別人也不會聽。
於是, 整個草原的權力也就變得極度分散。
說起來,這種做法跟漢朝時頒布的“推恩令”頗為相似, 都可讓那些強大勢力迅速分化瓦解,各自為政。
這樣一通操作下來,就再也不可能會出現一個能強大到威脅中央的草原帝國了。
就算有野心家想要冒頭,受實力限製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吃掉旁邊的那些王公。
隻要被其他部族給拖住,那發展壯大的速度就不會太快。
而朝廷也就有了應變的時間,可以直接派遣大軍趁對方還沒有做大做強之前先行絞殺。
縱觀滿清的曆史,唯一一個給朝廷造成一些麻煩的,也就隻有噶爾丹了。
可這位也是因為得到了沙俄的支持,才能急速擴張,有了點兒蒙古帝國昔日的影子。
不過等康熙騰出手來之後,噶爾丹也隻有敗亡這一條路可走。
清朝的這種大封特封政策,不光在蒙古搞,其他如新疆和哈薩克等地,也是這樣封了一大堆的王公。
當然,這種做法也不是沒有壞處。
最大的問題就是權力過於分散後,麵對外敵時隻能依靠中央,自己形不成有效的抵抗。
這點在宗主國強大時還沒什麽, 可一旦宗主國衰落, 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就像哈薩克,國內一堆王公誰也不服誰, 當沙俄將手伸過去時,他們也隻能各自為戰,無法做到團結抗敵。
而那時的清朝也早已腐朽沒落,根本無力提供支援。
於是,十九世紀時哈薩克被沙俄吞並,從此不再屬於中國。
朱宸濠如今當然不用擔心沙俄。
因為現在還隻有一個莫斯科大公國,範圍也小得可憐。
按照曆史進程,還要再等二十七年,當伊凡四世自封“沙皇”,開始擴張時才會出現俄羅斯帝國。
當然,在這個時空沙俄還能不能如期出現,已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更何況,就算真的還會形成一個沙皇俄國又如何。
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曆史上那個任人宰割的大清。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將越來越強。
所以就算以後有人敢進犯那些大明分封的王國和公國,也必將麵對帝國的怒火和鐵拳。
清朝雖說在麵對列強時被揍得鼻青臉腫,但不得不說它對待蒙古、新疆等地的政策,還是很成功的。
噶爾丹之後,就基本上沒遇到過什麽太大的叛亂了。
“我大清”能在幾百年裏沒多少邊患,其大封特封的策略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既然清朝已經以事實證明了這個方法可行,那朱宸濠當然不會客氣。
等他征服蒙古和西域後,也將有樣學樣,大肆分封。
等把這些地方分成無數個小勢力後,再輔以民族和解政策,大明自然也就沒了邊患的困擾。
以後要封多少還不知道,可現在這個亦不剌倒是得先封個什麽。
“既如此,那就派人前往青海,告訴亦不剌,隻要他肯出兵吐魯番,就封他為我大明的忠寧王。
同時我朝也將在甘肅和西海交界處開放一處馬市,準他與我大明互市。
至於河套地區,則也按我們之前所說,先許給他就是。”
有了決定後,朱宸濠便不再耽擱,直接下達了旨意。
“陛下聖明。”
主意是嚴嵩出的,他當然第一個表示讚同。
“全憑陛下裁奪。”
王守仁雖然還有些疑慮,可他也知道不可能讓朱宸濠改變主意,隻得跟著回應了一聲。
“好吧,那就選個能說會道之人,作為我大明的使臣前往西海。”
在說這話時,朱宸濠卻看向了王守仁。
他當然不是想讓王大聖人去跑這一趟,而是希望對方能推薦一個人去。
在朱宸濠心中,王守仁的弟子眾多,而且各方麵的人才都有,想要找出一個長於外交的,應該也不難。
王守仁雖然看見了,也明白皇帝的意思,卻並沒有說話。
畢竟出使西海並不是什麽美差,路途遙遠不說,所去的又是關西那種不太安全之地。
他身為老師,還是得為弟子著想的嘛。
雖然王大聖人裝聾作啞,但朱宸濠顯然不會就這麽算了,幹脆直接開口問道:
“先生可有好的人選推薦?”
“這……”
王守仁見躲不過去,隻得想了想後說道:
“臣以為,冀惟乾或許可當此重任。”
“惟乾啊,我看也行。”
王守仁既然推薦冀元亨去,朱宸濠當然沒什麽意見。
等到打服之後,再開設馬市,促進大明與草原個各部族之間的交往和貿易也就是了。
這也就相當於打一巴掌再給一顆甜棗,讓那幫人把獎勵和懲罰都牢牢記在心裏。
隻有這樣,那些部族才能知道那些事能做,那些則絕不能碰。
另外, 朱宸濠還打算跟“我大清”學習,對蒙古各勢力進行肢解分化。
清朝對付草原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分封。
明朝當然也封,就如之前提到的諸如忠順王、敬順王和順義王之類的。
但大明在分封蒙古王公時,其實挺小氣的。
從建國到滅亡,加起來恐怕也沒封到十個王。
而清朝就不同了,在蒙古和青海地區, 光大汗就封了五個。
親王、郡王更是多達幾十個。
輔國公和貝勒什麽的, 那可說是數都數不過來。
當然, 明、清兩朝的分封除了數量外,在本質上也是不同的。
之所以會不同,也是因為兩朝在對蒙古的控製力度上天差地別。
明朝,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真正掌控過蒙古草原。
既然人家有手握實權的領導者,那就算你大明封了一大堆王公,也隻是一個名號,而無法給與相應的土地和人口。
<a href="http://m.cxzww.com" id="wzsy">cxzww.com</a>
所以明朝的敕封不過就是口嗨而已,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清朝則不同,在皇太極徹底擊敗林丹汗之後,蒙古就已被後金統治。
因此清廷的命令,是能抵達草原各處的。
它所封的王公,自然也都有著各自的草場和部族子民。
在大家都有一定實力,又都不太強的情況下,草原各部之間也就形成了一種平衡。
就算有人想要對其他人發號施令,也沒那個實力, 別人也不會聽。
於是, 整個草原的權力也就變得極度分散。
說起來,這種做法跟漢朝時頒布的“推恩令”頗為相似, 都可讓那些強大勢力迅速分化瓦解,各自為政。
這樣一通操作下來,就再也不可能會出現一個能強大到威脅中央的草原帝國了。
就算有野心家想要冒頭,受實力限製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吃掉旁邊的那些王公。
隻要被其他部族給拖住,那發展壯大的速度就不會太快。
而朝廷也就有了應變的時間,可以直接派遣大軍趁對方還沒有做大做強之前先行絞殺。
縱觀滿清的曆史,唯一一個給朝廷造成一些麻煩的,也就隻有噶爾丹了。
可這位也是因為得到了沙俄的支持,才能急速擴張,有了點兒蒙古帝國昔日的影子。
不過等康熙騰出手來之後,噶爾丹也隻有敗亡這一條路可走。
清朝的這種大封特封政策,不光在蒙古搞,其他如新疆和哈薩克等地,也是這樣封了一大堆的王公。
當然,這種做法也不是沒有壞處。
最大的問題就是權力過於分散後,麵對外敵時隻能依靠中央,自己形不成有效的抵抗。
這點在宗主國強大時還沒什麽, 可一旦宗主國衰落, 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就像哈薩克,國內一堆王公誰也不服誰, 當沙俄將手伸過去時,他們也隻能各自為戰,無法做到團結抗敵。
而那時的清朝也早已腐朽沒落,根本無力提供支援。
於是,十九世紀時哈薩克被沙俄吞並,從此不再屬於中國。
朱宸濠如今當然不用擔心沙俄。
因為現在還隻有一個莫斯科大公國,範圍也小得可憐。
按照曆史進程,還要再等二十七年,當伊凡四世自封“沙皇”,開始擴張時才會出現俄羅斯帝國。
當然,在這個時空沙俄還能不能如期出現,已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更何況,就算真的還會形成一個沙皇俄國又如何。
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曆史上那個任人宰割的大清。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將越來越強。
所以就算以後有人敢進犯那些大明分封的王國和公國,也必將麵對帝國的怒火和鐵拳。
清朝雖說在麵對列強時被揍得鼻青臉腫,但不得不說它對待蒙古、新疆等地的政策,還是很成功的。
噶爾丹之後,就基本上沒遇到過什麽太大的叛亂了。
“我大清”能在幾百年裏沒多少邊患,其大封特封的策略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既然清朝已經以事實證明了這個方法可行,那朱宸濠當然不會客氣。
等他征服蒙古和西域後,也將有樣學樣,大肆分封。
等把這些地方分成無數個小勢力後,再輔以民族和解政策,大明自然也就沒了邊患的困擾。
以後要封多少還不知道,可現在這個亦不剌倒是得先封個什麽。
“既如此,那就派人前往青海,告訴亦不剌,隻要他肯出兵吐魯番,就封他為我大明的忠寧王。
同時我朝也將在甘肅和西海交界處開放一處馬市,準他與我大明互市。
至於河套地區,則也按我們之前所說,先許給他就是。”
有了決定後,朱宸濠便不再耽擱,直接下達了旨意。
“陛下聖明。”
主意是嚴嵩出的,他當然第一個表示讚同。
“全憑陛下裁奪。”
王守仁雖然還有些疑慮,可他也知道不可能讓朱宸濠改變主意,隻得跟著回應了一聲。
“好吧,那就選個能說會道之人,作為我大明的使臣前往西海。”
在說這話時,朱宸濠卻看向了王守仁。
他當然不是想讓王大聖人去跑這一趟,而是希望對方能推薦一個人去。
在朱宸濠心中,王守仁的弟子眾多,而且各方麵的人才都有,想要找出一個長於外交的,應該也不難。
王守仁雖然看見了,也明白皇帝的意思,卻並沒有說話。
畢竟出使西海並不是什麽美差,路途遙遠不說,所去的又是關西那種不太安全之地。
他身為老師,還是得為弟子著想的嘛。
雖然王大聖人裝聾作啞,但朱宸濠顯然不會就這麽算了,幹脆直接開口問道:
“先生可有好的人選推薦?”
“這……”
王守仁見躲不過去,隻得想了想後說道:
“臣以為,冀惟乾或許可當此重任。”
“惟乾啊,我看也行。”
王守仁既然推薦冀元亨去,朱宸濠當然沒什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