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鉉的詐降之計徹底激怒了燕王。


    濟南城下,黑洞洞的炮口張開,燕軍士卒依次將火藥泥土和鐵球裝入炮口,隨著一聲聲巨響,濟南城遭受了第一波火炮的洗禮。


    地動山搖,聲震雲霄。站在百米外,仍能感受到大炮發射瞬間掀起的熱浪。


    這就是火器的威力。


    真定城下,北平城外,燕軍與南軍都曾大規模使用過火炮。在濟南城外的轟鳴的大炮,一半是南軍友情贈送,包括火藥和鐵球,大部分都是從德州的庫倉裏搬出來的。


    如果道衍在此,十有八-九會雙手合十,再給李景隆發一張好人卡。


    送人送炮送糧,慷慨無私,一枚銅板都不要,還有比曹國公更好的人嗎?


    炮聲轟鳴,城內城外完全是兩種心情。


    濟南城的守軍躲在工事中,捂著耳朵,一聲接一聲的罵著燕軍不是東西,生兒子沒xx。


    燕軍多日的鬱悶得以發泄,若非擔心炸膛的危險,火炮聲會更加密集,飛到城牆上的鐵球至少將多出一倍。


    漸漸的,城頭的守軍撐不住了。


    頭暈耳鳴,空氣中混雜著血腥味,恐懼油然而生,士氣更是一落千丈。


    兩軍對戰,正麵交鋒,生死不過是瞬間的事。狹路相逢勇者勝,如今的情況是,燕軍根本不給守軍相逢的機會。


    互砍?沒興趣。直接用鐵球砸才過癮。


    打不下濟南?那就轟下來!


    呼嘯聲中,一枚鐵球越過城頭,砸塌了一處防守工事,躲在裏麵的守軍全部被埋在了木頭和磚石之下。大火瞬間燃起,帶著一股焦糊的味道,令人作嘔。


    距離最近的守軍,直愣愣的看著眼前一幕,驚恐的不停後退,被斷木絆倒。


    又一枚鐵球飛落,鮮血飛濺。連一聲慘呼都沒有,士卒被碾壓成了碎末。


    燕軍炮擊的間隙,鐵鉉親自走上城頭,一隊士卒跟在他的身後,每兩人抱著幾塊木牌,冒著被鐵球和飛矢擊中的危險,依次將木牌懸掛在城牆之上。


    士卒大多不識字,木牌上寫了什麽,隻能靠猜。


    木牌懸掛完畢,鐵鉉沒有聽從屬下的勸阻回城,堅持留在城頭之上。俯視城外的燕軍,他倒要看看,燕王是否敢繼續開炮!


    燕軍注意到城頭的異常,看到守軍掛出的大木牌,察覺到情況不對勁,立刻飛報燕王。


    神情複雜的看著那些木牌,孟歎息一聲,果然,該來的還是來了。


    見士卒仍要繼續填裝火藥,連忙說道:“等等,先別開炮,等王爺下令!”


    未及,大營中奔出一隊鐵騎,為首者正是朱棣。


    看到城頭懸掛的木牌,朱棣頓時臉色鐵青,牙齒咬得咯吱作響,聲音像從牙縫裏擠出來一樣,“鐵鉉!”


    城頭之上,更多寫著“太-祖高皇帝神牌”的木牌被懸掛出來。


    城下,震耳欲聾的炮聲再未響起。


    燕王臉色陰沉,黑似鍋底,眾將的神情也相當難看。沒人想到鐵鉉會玩這手。


    這算什麽?聰明睿智還是陰險狡詐?


    燕王手按長刀,恨不能馬上衝進濟南城,將鐵鉉大卸八塊。


    掛出洪武帝的排位,就算明知是假的,燕王也不敢繼續開炮。炮聲一響,奉太--祖高皇帝遺訓起兵靖難立刻會成為一個笑話!


    鐵鉉一手背在身後,一手撚須,俯視城下,神情中帶著蔑視。


    冷哼一聲,有能耐,開炮啊!


    一旦損壞這些木牌,燕王起兵的理由再站不住腳。什麽藩王靖安清君側,分明是亂臣賊子,天下人皆可誅之!


    燕王頭頂冒火,卻不敢真的蠻幹,燕軍士卒隻能將火炮推回去。


    城頭的守軍立時歡欣鼓舞,看著城下的燕軍,乘興破口大罵,聲音五花八門,內容豐富多樣,罵得燕軍額頭暴起青筋,各個想抽—刀子砍人。


    沈瑄按刀騎在馬上,遙望濟南城,眼眸微眯,突然開口說道:“孟同知。”


    “卑職在。”


    “此法似曾相識。”


    黑色的眸子望過來,孟忍不住頭皮發麻,幹笑兩聲,“卑職……裏中曾使用此法,將朝廷軍隊擋在了屯外。”


    “是你所想?”


    “……是。”


    “可有破解之法?”


    “回指揮,卑職也想過,著實沒有太好的辦法。”


    如果火炮給力,可以避開城牆直接轟門。


    奈何受條件所限,現階段的火器準頭實在不敢恭維,一般都是指南打北,指東打西。瞄準地上的野豬,五成可能打下天上的飛鳥。


    排隊槍-斃怎麽發展起來的?究其根本原因,準頭不夠,人數來湊。


    所以,集合火炮轟炸城門,不可行。


    繼續攻城隻能用人命去拚,戰鬥又會回到持久拉鋸的節奏。


    孟的話沒能讓沈瑄的神情放鬆下來,握緊馬韁,遙望濟南,神情更顯凝重。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bsp;


    將近四個月的攻城戰,近乎耗盡了燕軍的士氣。雖然糧草不缺,拚死攻城卻對燕軍相當不利。死傷的人數過多,很可能引起士卒的嘩變。


    圍而不攻,將守軍困死城中?更不可能。


    山東不是河北,燕王僅占據德州一地,其餘都在朝廷手中。不隻是進攻,連撤軍都要冒著相當大的風險。


    鐵鉉的出現,向朱棣證明,朝廷中有李景隆這樣的草包,同樣有悍不畏死的官員。


    平安和徐輝祖都是武將,能與朱棣戰得旗鼓相當並不稀奇。鐵鉉是個官,卻能在朱棣的猛攻下保住濟南,相當於狠狠在朱棣身上捶了一拳。


    骨頭沒碎,也沒傷及五髒六腑,臉麵卻被踩在地上,順便跺了兩腳。


    燕王異常的憤怒,卻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升起王帳,召來眾將,一起商量現在該怎麽辦。


    炮不能打,繼續攻城損失太大,撤退……燕王不說,沒人敢提。


    張玉沉默著,朱能的大嗓門也啞火了,譚淵一向不是出謀劃策的人才,鄭亨陳暉等人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沈瑄沒出聲,孟自然也老實呆著。萬一燕王想起他借鑒過鐵鉉的辦法,遷怒怎麽辦?


    王帳中一片寂靜,燕王嘴裏發苦。


    征戰二十餘載,麾下鐵騎令北元聞風喪膽,如今竟被一個不通兵事的書生擋住,何其可笑!


    帳外,巡營的士兵燃起火把。


    帳內,燕王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眾人的額頭開始冒汗。


    突然,營中傳來一陣嘈雜,燕王的怒火終於爆發了,猛的一拍桌案,“鄭和!”


    “奴婢在。”


    燕王厲聲喝道:“何人敢在營中喧嘩?軍法處置!”


    “遵令。”


    鄭和領命,一臉的氣勢洶洶,被他逮住,至少二十軍棍。


    片刻之後,軍棍沒打,鄭聽事又臉色古怪的回來了。在朱棣發火前,躬身說道:“稟王爺,並非營中喧嘩,實是事出有因。”


    “事出有因?”


    “奴婢聽聞,有一小旗發現南軍的探子,領數名兵卒追到濟南城下,正在與守軍……”頓了頓,鄭和似乎有些牙疼,“爭執。”


    這是的說法,實際上,雙方正在扯嗓子對罵。


    朱棣眉頭皺了起來,眾人也是麵麵相覷。孟眼珠子一轉,誰有這個膽子?


    濟南城下,紀綱舉著火把,一邊罵一邊注意身後的動靜,聽到馬蹄聲,立刻精神百倍,“弟兄們,成敗在此一舉,繼續!”


    頓時,雙方的罵戰進一步升級。


    守軍膽子再大,也隻能問候燕軍的祖宗十八代,打死不敢沾上朱棣一星半點。問候燕王的祖宗就是問候皇帝的祖宗,哪個不要命了才敢這麽幹。


    紀綱則不然,他完全沒有這個顧忌。鐵鉉的所有親屬全被他問候了一遍,鐵鉉本人更是未能幸免。


    同樣是讀書人出身,紀綱自然知道讀書人最在乎些什麽。在他口中,鐵鉉三歲踹寡婦門,五歲挖絕戶墳,八歲寫-**-詞-豔-曲,十歲和風-化場所的工作人員結下了超友誼關係。考試作弊,貪汙受賄,更是不勝枚舉。


    紀小旗罵得酣暢淋漓,城頭的守軍一片愕然,跟著紀綱的燕軍兵卒也瞬間呆滯。


    莫非是親眼所見?不然,怎能將鐵方伯六歲偷看隔壁小媳婦洗澡的過程形容得如此詳細,如此活靈活現?


    紀小旗罵得太過投入,沒留意是誰塞給他一隻喇叭,對著喇叭,聲音頓時放大數倍。


    鐵鉉早年的英勇事跡也被放大數倍,清清楚楚的傳進了眾人的耳朵,一點不打折扣。


    遞完喇叭,孟任務完成,退後一步,不愧是未來的錦衣衛都指揮使,顛倒黑白羅織罪名的能力,普通人拍馬也趕不上。


    自歎弗如啊。


    上官被罵得狗血淋頭,城頭的裨將自然不能坐視,立刻帶頭駁斥。


    掙紮和駁斥都是徒勞的。


    前讀書人,未來的錦衣衛都指揮使,口才非一般人可比。有了喇叭,聲音更是穩穩壓過對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勝負毫無懸念,紀綱大比分獲勝,守軍扯破了嗓子也是慘敗收場。


    雖然手段不入流,到底是出了一口惡氣。


    紀綱跪在燕王馬下,啞著嗓子,捶著胸口,抱著馬腿,發誓為燕王肝腦塗地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卑下不才,願為王爺赴湯蹈火。”


    朱棣的心情不錯,甩了一下馬鞭,讓紀綱起來。


    第一眼,他就看出紀綱是個小人。但小人有小人的用處,有些事隻有小人能做,也隻有小人能夠做好。


    用得好了,不過當養著一條狗。給幾塊肉骨頭,隨時能放出去咬人。如果哪天這條狗不聽話,一刀殺了也沒什麽可惜。


    回營後,紀綱越級被擢升為百戶,仍在陳暉麾下聽命。同袍看紀綱的眼神變得很不一樣,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小個子竟然有這份本領。


    陳暉對紀綱這樣的人並不感冒,便是得了王爺的誇讚,也不過是個諂媚佞幸之輩。常年在官場上摸爬滾打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打,便是武將,看人也是極準。


    對此,紀綱一點也不在乎。他的目標遠不是一個百戶能夠滿足。哪怕手段用盡,哪怕被萬人唾罵,全都無所謂。勝者王侯敗者寇,轉投燕軍為的就是出人頭地,他渴望權利,他要站得更高!


    燕王出了一口惡氣,鐵鉉卻噴出了一口老血。


    紀綱的確抓準了他的脈門,對讀書人來說,還有什麽比名聲更重要?


    眾口鑠金,一夜之間,濟南城內竟也流傳開了鐵方伯早年的各種“趣事”。這樣沒有根據的流言荒謬至極,卻無從解釋,越解釋越黑。


    若有哪個好事的言官閑著沒事參上一本,鐵鉉百口莫辯,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依靠堅強的意誌,鐵方伯頂住了流言,始終沒有倒下。


    燕軍又在濟南城下耗費了半個月時間,始終寸功未盡。鐵鉉和盛庸趁機派出小股士兵不斷襲擾,五次裏總有一次能得手,讓燕軍防不勝防。


    不能繼續打下去了。


    燕王決定退兵,道衍及時送上了梯子,言“大軍疲憊,請王爺暫還北平以圖後舉。”


    這封信來得太及時了,燕王馬上召集眾將,宣布回師北平的決定。


    將領們同時抱拳,道:“王爺英明!”


    沒有誰突然腦袋發抽,在這時唱反調。濟南打不下來隻是暫時的,保存實力卷土重來,必下此城!


    燕軍陸續開始拔營,十幾萬大軍的行動自然瞞不過城內的守軍。


    “燕逆要退兵了!”


    鐵鉉同盛庸合計,在燕軍退兵的途中進行追擊,無法一舉殲滅,也不能讓敵人撤退得太過順利。


    見鐵鉉咬牙,一副仇深似海的樣子,盛庸表示理解,任誰被潑了一身的髒水都沒法淡定以對。


    “方伯,燕逆小人伎倆不必在意。本官和同儕深信方伯是身正的君子。”


    鐵鉉感動了,“將軍……”


    盛庸:“再說了,六歲毛都沒長齊,偷看小媳婦洗澡算個x!”


    鐵鉉:“……”


    “方伯怎麽又吐血了?燕逆當真可惡!”


    鐵鉉:“……”


    八月中旬,燕軍撤圍濟南,經德州回師北平。


    鐵鉉和盛庸派兵追擊,擊敗燕軍的殿後部隊,趁勢進攻德州,卻沒能成功。城內的燕軍打退了盛庸的兩次進攻,在德州百姓的幫助下,將朝廷軍隊攔在了城外。盛庸兵力不足,強攻不下,隻能撤退。


    自此,德州徹底落入了燕王手中。


    曆史上,盛庸本該在燕軍撤退時收複德州,不想孟橫插一腳,燕王趁機收攏民心,又有安陸侯吳傑把守,憑借盛庸手頭的兵力,收複德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即便如此,守住濟南,迫使燕王撤兵也是大功一件。


    南京的建帝總算聽到了一個好消息,第一反應不是下令嘉獎,而是再三確認戰報的真實性。


    朱允炆實在是被李景隆坑怕了,被耍過一次,堅決不能被耍第二次。


    好在鐵鉉和盛庸都不是李景隆,戰報和奏疏上寫得清楚明白,實事求是。在德州一事上也未做任何的隱瞞,建帝安心之餘又不免皺眉,太實誠了些。


    燕王收攏民心很成功,需要戰報上寫一次,奏疏上再強調?當真是給人添堵。


    轉念一想,實誠點總比偷奸耍滑要好。


    封賞的旨意很快擬定,盛庸被封為曆城侯,麾下軍官也各有賞賜。鐵鉉的封賞卻遲遲未下。建帝本欲擢鐵鉉為兵部尚書,聖旨擬好,章都蓋了,未等發下,兵科和戶科學給事中突然上疏彈劾鐵鉉有生活作風問題,並有貪汙嫌疑。


    言官的職責就是諷諫上諭,糾察百官。


    彈劾某個官員,有切實證據更好,沒有證據也問題不大。“據說”二字本就是為捕風捉影準備的。


    “臣聞,鐵鉉早年行為不端,禍害鄉裏,其言行令人發指……”


    近期,朝中禦史正掀起彈劾李景隆風潮。黃子澄雖是白身,仍頻繁被建帝召見,麵聖時直接跪倒在地,大哭道:“李景隆有二心,不殺了他,無以謝宗社,對不起戰死的將士!”


    禦史練子寧多次上疏,請求皇帝下旨收回曹國公的爵位,立斬不赦。


    殺還是不殺?建帝很是猶豫。


    以李景隆在戰場上的表現,足夠死上一百次。可他到底是自己的表親,前任曹國公還是太-祖高皇帝義子。殺了他,有違建帝一貫的仁厚形象。況且,下旨將他從戰場上召回,就是為了掩蓋主帥臨陣脫逃的醜聞,如今山東的戰場剛有點起色,適合翻舊賬嗎?


    最終,建帝駁回了禦史的上疏,也沒理會黃子澄的痛哭。他甚至懷疑,黃子澄如此迫切想要李景隆的命,是否是為了脫罪?畢竟,當初舉薦李景隆的是他,幫助隱瞞戰報的也是他。


    想到這裏,建帝落在黃子澄身上的目光變得有幾分不善。因為黃子澄花言巧語為李景隆開脫,他才會大肆封賞一個敗軍之將!太子太師,去他的太子太師!


    建帝怒火飆升,黃子澄頓時不敢再哭了,齊泰上前勸了幾句,黃子澄才沒被當場發落。之後被皇帝召見,再不敢提砍了李景隆腦袋一事。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


    黃子澄不提,不代表朝中會安靜。


    言官都是猛人,人生格言就是咬定青山不送口,越挫越勇。


    建帝駁回了練子寧的上疏,彈劾李景隆的奏疏立刻如雪花般飛入通政使司,不隻建帝頭疼,通政使司上下也眼前發黑。凡事扯上言官,基本沒法善了。


    李景隆知道自己遇上麻煩了,天大的麻煩。幹脆躲在國公府裏不出來,學習高巍閉門思過。


    思過期間訪客寥寥,大家都認為曹國公要倒黴,自然不會主動上門。


    左都督徐增壽是個例外,隔三差五的帶著好酒來找李景隆。喝醉之後,李景隆拉著徐增壽的手,眼淚橫流,“患難見真情,某如今才得體會!”


    徐增壽笑了兩聲,執起酒壺,又給李景隆倒了一杯,“說這些做什麽,喝酒!”


    李景隆再次大醉,醉後痛斥黃子澄不仗義,皇帝聽信讒言,不顧親情。徐增壽臉上閃過一抹奇怪的表情,或許,他也沒想到李景隆的臉皮會厚到如此地步。


    拉攏他,當真有必要嗎?


    李景隆的事情尚未解決,言官又和鐵鉉杠上了。


    鐵鉉守衛濟南本是大功一件,彈劾的奏疏一上,卻讓建帝沒法如計劃中封賞。他可以想象,封賞的命令一下,禦史的炮口對準的將不再是鐵鉉,而是皇位上的自己。


    無法,隻能壓下鐵鉉的擢升命令,暫時調他回朝,到兵部聽令。


    彈劾鐵鉉的給事中滿意了,擊掌慶祝又一次不畏強權的勝利。高興之餘不忘上疏表揚一下皇帝,能聽言官話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建帝氣得肝疼,依舊要強撐著笑臉,是,愛卿說的對,朕一定繼續努力。


    回到北平城的燕王得到情報,也是樂了半天。記下彈劾鐵鉉的幾個給事中,決定打到南京之後立刻給幾人厚賞,賞過之後馬上令他們回家種田。


    這樣“耿直”的官員,適合給朱允炆打工,朱棣堅決不予采用,錄用了也會馬上讓他們回家吃自己。


    燕山後衛新擢升一名同知,孟肩上的擔子輕鬆不少。處理好手頭的工作,一覺睡到天亮。整理妥當拉開房門,一身緋色武官服的沈瑄恰好走來,看著孟,彎了一下唇角,“孟同知睡得可好?”


    “見過指揮,謝指揮關心,卑職很好。”孟行禮道,“指揮休息得可好?”


    深邃的眸子染上笑意,愈發顯得清俊無雙。


    “孟同知精神不錯,既如此,明日同我一行,應無礙。”


    孟抬頭,表情中帶著疑惑。剛回來,又要出征?


    “瑄曾說過,回北平後,當備得厚禮,拜訪十二郎家中。”白皙的指尖擦過孟的臉頰,“十二郎莫非忘記了?”


    孟:“……”


    說不小心忘了,會不會被人道毀滅?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