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四年七月,燕王繼皇帝位,詔告天下。


    同月,齊泰、黃子澄等建朝臣人頭落地。


    楊鐸紀綱等人奉命領燕山衛大肆搜捕落網之魚,凡同名單上的奸臣有關之人,無不提心吊膽,風聲鶴唳。


    好在方孝孺和景清隻是個例,朱棣好殺,卻終究沒有達到朱元璋的水準。


    殺了方孝孺和景清之後,朱棣召見了道衍,君臣兩人進行了一次長談。


    或許是道衍和尚的勸說起了效果,也或許是朱棣認為人已經殺得夠多了,在將徐輝祖捉拿下獄之後,這場屠殺暫時畫上了休止符。


    徐輝祖被拿,徐皇後和徐增壽都十分擔憂。


    徐皇後流著眼淚在朱棣麵前求情,徐增壽則想方設法進到牢中見了徐輝祖一麵。


    以徐輝祖的身份,即便關押進錦衣獄,也沒人敢難為他。除了外表憔悴點,精神還算好。


    隔著牢門,徐增壽與徐輝祖對麵而坐。


    兄弟倆沒說話,曆史上,徐增壽這時已經死了。


    “兄長,陛下已經登基,還要固執下去嗎?”


    徐輝祖閉口不言語,徐增壽無法,知道自己算是白來一趟。


    不過,為了徐家,為了宮中的徐皇後,終有一天兄長的態度會鬆動。隻是要過多久……徐增壽撓頭。


    說不得,要去道衍大師那裏想想辦法。


    兄長太固執,也是個愁事。徐增壽歎氣,很是無奈。


    自洪武朝起,論勳貴排位,徐家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徐皇後,代王妃,安王妃,都是徐輝祖的親妹妹。


    燕王登基稱帝,徐輝祖從藩王的大舅子升級成為皇帝的大舅子,不出意外,朱棣之後的皇帝鐵定是他親外甥。隻要徐家不犯不赦的大罪,榮耀權柄不可估量。這樣的身份,已經不單是顯赫能夠形容了。


    可是,在朱棣進城之後,徐輝祖並未露麵,也未奉召,而是跪在徐家祠堂中,對新帝避而不見。


    皇帝下令,他借口推辭。


    以親情遊說,繼續沉默不語。


    這種態度惹惱了朱棣,當時正逢方孝孺案發,朱棣一聲令下,徐輝祖被抓起來,下錦衣獄。


    關了大舅子,朱棣又把小舅子叫到身邊,滿口抱怨,同樣都是舅子,差別怎麽就這麽大呢?


    見朱棣不似真要殺了徐輝祖,徐增壽大著膽子為兄長求情。


    徐輝祖帶兵和朱棣打仗,是因為當時還拿著建帝發的工資。


    朱棣進城之後跪祠堂,因為腦筋太直,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見朱棣態度有了些許鬆動,徐增壽繼續說道:“陛下,臣的兄長雖未奉召,卻也未明言反對陛下。兄長的性格隨了臣的父親,陛下不是也清楚?”


    提起魏國公徐達,自己的老丈人,朱棣不好繼續發火,瞪了一眼徐增壽。


    徐增壽故意笑得賴皮,朱棣沒好氣的哼了一聲,“擺這個樣子,是想朕打你板子?”


    “臣不敢。臣對陛下之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對陛下的愛戴,如江水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朱棣:“……哪學來的?”


    “不敢瞞陛下,兩日前,臣拜會了燕山後衛的孟同知,談話間獲益匪淺。”


    “你怎麽會去見他?”


    “孟同知幫過臣一個大忙,臣上門道謝。”


    “哦。”


    徐增壽欠孟一個人情,還是不小的人情,朱棣知道。


    楊鐸和紀綱在京中的活動,包括助徐增壽脫險,以及孟在其中的作用,他都一清二楚。如今攤開在自己麵前,是想為孟討賞?


    “陛下英明!”徐增壽笑道,“臣就那麽點家底,還要養活老婆孩子,想還了孟同知的恩情,隻能請陛下幫忙。”


    朱棣又瞪了他一眼,哼了一聲,“行了,朕知道了。”


    “陛下答應了?那順便也給臣點賞賜?臣好歹也是立了功的。”


    朱棣吸氣,呼氣,再吸氣,最終吐出一個字:“滾!”


    “臣遵旨。”


    徐增壽見好就收,從善如流的滾了。目的已經達到,此時不滾更待何時。


    孟的賞跑不了,由陛下恩賞遠比他贈送金銀要好得多。


    大哥的頭也掉不了,顧念著宮裏的徐皇後和三個外甥,天子也不會砍了魏國公的腦袋。


    吹了一聲口哨,徐增壽心情大好。


    原本,他被徐輝祖突然下獄驚到了,整日心焦,沒想到這一層,還是孟給他提了醒。說到底,徐輝祖和朱棣打仗是盡本分。燕王進京後,他隻是避入祠堂,沉默以對,自始至終沒有發表任何反對燕王的言論。不奉召,可以盡量往家庭內部矛盾上靠攏,如此,魏國公應當性命無憂。


    所謂旁觀者明,徐增壽看不透的東西,經過孟的反洗,頓時如醍醐灌頂,一下給他點透了,這份人情不亞於孟曾借楊鐸的手救了他一命。


    人情啊。


    步出皇宮,看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看著宮門在身後合攏,徐增壽長出一口氣,隻要徐家還在,大哥能從錦衣獄出來,欠下再多的人情也無所謂。


    自己還不了,不是還有皇帝寶座上的姐夫?


    陛下應該十分樂意幫徐家還人情,這可是個對臣下示恩的好機會,還是兩方示恩。


    想到這裏,徐增壽表情一變,難不成,孟在提醒他時就想到了這個?


    先幫忙,再賣人情,進而給皇帝拉攏人心的機會。


    多智近妖……不愧是道衍的徒弟。


    正在演武場看沈瑄練槍的孟突然打了個噴嚏,揉揉鼻子,誰在念叨他?


    沈瑄回頭看他,孟忙道:“指揮,不要停,繼續!”


    沈瑄:“……”


    黑眸微沉,槍如遊龍,無端的帶上了一股殺氣。


    孟摸摸鼻子,他說錯話了?


    沒有啊?


    想不明白的結果是,當夜,草原狼大開殺戒,某隻狐狸的脖頸和肩後留下了數枚牙印。


    孟呲牙,他還是傷員!


    沈瑄挑眉,那又如何?他可是斟酌過力道,且相當“守禮”。


    孟:“……”


    好吧,不能和侯二代講理。


    秋七月壬午朔,朱棣大祀天地於南郊,再祭太廟。


    同月,複太-祖成法,凡建朝因反對周禮被罷免者一概複官。周禮派和太-祖派的爭論至此劃上句號。沒了領軍人物方孝孺,周禮派受到了嚴重打擊。意誌堅定的為建帝殉節,其餘人多改變理念,重投太-祖成法的懷抱。


    沒有殉節又固執己見的,大多沒什麽好下場。


    朱棣不是朱允炆,敢和他雞蛋撞石頭,頭破血流是肯定的。


    況且,對於恢複周禮一事,朝中本就存在爭論,如今被朱棣一刀切也沒什麽不好。


    早朝不再像個菜市場,大臣們不必為一個官職該是幾品爭論不休,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質工作中,於國於民都是利好。按照洪武帝的話來說,拿著老子的工資就得給老子辦事!每天想七想八不辦實事,統統拖下去砍了!


    朱棣沒像老爹一樣幾乎殺光朝中的大臣,隻用實際行動讓有資格站在奉天殿中的人明白,建朝的日子過去了,裝鵪鶉消極怠工的路也堵死了,在其位謀其政,想白拿工資?掂量一下脖子是不是夠硬。


    大臣們很快發現,繼工作狂洪武帝之後,皇位上又出現了另一個朱扒皮。


    抖起來的臣開始變得小心,被壓製了四年的勳貴和武將們頗有揚眉吐氣之感。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和朱元璋一樣,人殺得多了,也就不在乎多少人罵他了。


    大不了給史官提個醒,下筆的時候多想想,該用春秋筆法的就別用記實手法,該美化該頌揚的絕不能吝惜筆墨。對天子不利的言辭,能少兩個字就別少一個字。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能當做神話故事和八卦周刊誦讀的《明太宗實錄》正式出爐。比起朱棣下令重修的《明太-祖實錄》,《明太祖實錄》的藝術性拔高了數個層次,真實性卻要打個折扣。


    誰讓朱棣是皇帝,還是大明曆史上唯二殺臣殺得無比順手的皇帝?


    說來也奇怪,朱元璋和朱棣殺官如麻,朝廷的運作卻如加足了燃料的火車,轟隆隆往前飛馳,到站都不停一下,上不去的人隻能跳著腳,在火車後邊緊追。追上了,有可能成為一代名臣。追不上的隻能安慰自己,非吾無才,朝中無伯樂,天子不用而已。


    換成皇帝對官無比和藹,被罵也笑臉相迎時,官員們的工作效率卻像是老牛拉破車,鞭子甩出花來也不見挪動一下,動不動還要倒退兩步。具體參見崇禎帝,真心勤政,也真心倒黴。


    所以說,曆史和人心當真是個奇怪的東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時間,壓根沒法用常理來推斷。


    八月癸巳,朱棣將朱允炆的三個弟弟和還活著的兒子分批降爵,改封,隨前太後呂氏守居懿太子陵園。抹去了建帝的年號,廢掉了建朝更改的法典規章,朱棣也沒忘了自己的長兄,前太子朱標。


    革去孝康皇帝廟號,仍號懿太子,看似表麵章,實際卻在暗中抹殺朱允炆的正統地位。並以白紙黑字記載,朱標隻是太子,根本沒登上皇位,朱允炆的皇位是趁高皇帝臨危矯詔!


    聽起來荒謬,但朱棣就這麽幹了。


    誰反對?


    沒人敢。想做下一個方孝孺嗎?


    隻不過,讓朱棣沒想到的是,曆史終究無法掩蓋,在他大行不久,兒子就拆了他的台。


    處理好了家務事,坐穩了皇位,朱棣開始封賞隨他起兵造反的靖難功臣。


    大佬發家了,手下也不能虧待。


    發錢分地,授官封爵。


    在朱棣的授意下,靖難功臣名單火熱出爐。


    名單按功勞大小依序排列,能排在前邊的絕對是簡在帝心的人物。


    當時,侍讀解縉、編修黃淮已入職淵閣,成為了朱棣的機要秘書,遞送到皇帝麵前的奏疏都要先經兩人過目。兩人也比其他朝臣先一步知曉了功臣名錄。


    大致內容多在預料之中。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


    以戰封賞,封公四人,侯十五人,伯十三人,歸附功臣另賞。


    張玉被追封榮國公,諡忠顯。陳亨追封涇國公,諡襄敏。朱能封成國公。邱福封淇國公,均為世襲。


    值得一提的是,原定遠侯沈良之子沈瑄,朱棣本欲封其為國公,以沈瑄的戰功,如此恩賞無可厚非。但卻遭到了群臣的反對,最終隻能改封為侯。


    關鍵一點,是解縉的一句話:“沈子玉英武,有謀略,類平安,更類藍玉。初封國公,後有何可賞?”


    解縉的話不是當著朱棣的麵說的,他還沒傻到那個份上。相反,解縉被稱為第一才子,聰明才智自然非同一般。


    特意當著楊榮等人的麵說出這番話,為的就是傳進朱棣的耳中,在朝臣間引起爭論。


    朝中武不和,京中官員同朱棣的嫡係也存在矛盾。


    利用種種矛盾,解縉達成了目的,也將自己摘了出去。


    嚴格來說,解縉不算說沈瑄的壞話,前定遠侯沈良同藍玉有交情,否則也不會被無端牽扯進藍玉謀反案,而藍玉為人驕狂,戰功赫赫,是否真的謀反,後世仍存在爭議。


    將沈瑄同平安藍玉作比,可認為是對沈瑄的讚譽,但傳進朱棣的耳朵裏,卻不是那麽回事了。


    “解縉。”


    聽完楊鐸的密報,朱棣臉色有些陰沉。


    沈瑄幾乎是在他身邊長大的,他手把手教出來的,將他同藍玉作比,打的是什麽主意?


    功高震主?後無可賞?


    想起靖難時軍中的傳言,朱棣嘴邊掀起一抹冷笑。


    “除了沈瑄,還有誰?”


    “回陛下,解侍讀等還提到了燕山後衛同知孟。”


    “說他什麽了?”


    “誇讚其仁孝,謙和,與人為善。”


    話落,楊鐸垂首,不再多言。


    與人為善?好一個與人為善!朱棣冷笑,不如明說結交權貴,圖謀不軌。


    好一個解大才子,好一班臣!


    “下去吧。”


    “是。”


    楊鐸退出暖閣,始終沒有抬頭。他能察覺,陛下已經發怒了。怒火到底是衝誰……隻怕有些人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暖閣內,朱棣單手敲著桌案,明黃色的龍袍,兩肩上的金龍似正昂首咆哮。


    良久,朱棣出聲道:“鄭和。”


    “奴婢在。”


    “把朕的三個兒子都叫來,朕有話同他們說。”


    “是。”


    “再去皇後那裏傳個話……算了,暫時不用去。”


    “是。”


    鄭和退了出去,一路思量著朱棣傳召朱高熾三兄弟是何用意,莫非是與解縉等人有關?


    和朝臣牽扯上……


    鄭和額上冒了一層薄汗,不敢再想。


    朱高熾三人聽到傳召,第一時間趕到了華殿,侍候的宦官宮女都被趕到殿外,殿門一關,等著三人的隻有獰笑中的老爹和老爹手裏的鞭子。


    這一次,朱棣一點也沒手下留情。


    鞭子舞得啪-啪作響。


    兄弟三個見著頭頂冒煙的老爹都有些心虛,不敢躲,硬生生的挨了幾鞭,卻不見老爹有停手的跡象,不敢硬扛了,站起身撒腿就跑。


    朱高熾渾身大汗,朱高煦繃緊了腮幫子,朱高燧不時揉著胳膊和後背,身後的鞭子虎虎生風,被抽中可不是開玩笑的!


    華殿內似台風過境,不時傳出朱高熾幾人的痛叫。叫得越大聲,鞭子來得越快。


    到最後,朱高熾三個都不敢叫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不再自己跑了,再次架起朱高熾,在大殿內兜圈圈。


    徐皇後得到消息,掐著時辰趕過來。在門前又等了兩盞茶的時間,才一腳踹開了殿門。


    敢在朱棣教訓兒子時踹門的,也隻有徐皇後了。


    鄭和沒抬頭,在徐皇後進殿後,冷眼掃過見到剛剛一幕的宦官和宮人,眾人頓時臉色發白,差點連氣都不敢喘。


    “咱家問你們,剛才都看見什麽了?”


    “回、回公公,什麽都沒看見。”


    “管好眼睛耳朵才能活得長,可記住了?


    “是。”


    鄭和不再理會他們,轉而思索,皇後怎麽會來得這麽快?念頭一閃,鄭和垂下了眼。


    殿中,朱棣正舉著鞭子,怒瞪爬到柱子上的三個兒子。


    “給朕下來!”


    兄弟三個手拉手,抱緊柱子,堅決不下來。


    “真不下來?


    絕對不下去!


    “好,有能耐就抱在上邊一輩子,下來,朕照樣抽!”


    兄弟三個同時打了個哆嗦。


    朱高熾遲疑:要不就下去?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朱高煦撇嘴:下去挨揍?


    朱高燧呲牙:不能真抱一輩子吧?


    三人正無計可施,皇後來了。


    朱高熾兄弟頓時如見救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就差喊一聲:娘啊,你總算是來了!


    徐皇後沒理會啪嗒掉眼淚的兒子,向朱棣行禮之後開口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麽,才讓朱棣如此暴怒,三個一起抽。


    朱棣氣哼哼的一甩鞭子,“讓那三個孽障下來,親口告訴皇後!”


    徐皇後看向抱在柱子上的朱高熾三人,神情一冷,“給本宮下來。”


    爹娘一起發話,頑抗到底絕對沒好下場,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麻溜的滑下柱子,沒等站穩,朱棣的鞭子又過來了。


    兄弟三個不敢再躲,隻能可憐兮兮的望著徐皇後,一起裝可憐。


    無奈老爹不讓他們如願,一邊甩鞭子一邊怒斥,“你們把朕的話當耳邊風嗎?朕告訴你們多少次,少給朕來酸丁那一套!”


    “那個姓張的千戶到底是誰的人,推動軍中流言的到底是誰,真以為朕不知道?!”


    “你們想爭,朕不攔著!朕的兒子,就當有這個氣魄!可看看你們都幹了什麽?!”


    “算計兄弟,離間功臣!真以為朕眼睛瞎了,耳朵聾了?朕還沒死呢!”


    “人可以有野心,卻不能犯蠢!“


    “一路跟著朕打天下的,才是咱們立身的根本!聯合外人踩自己的兄弟,砍自己的臂膀,信不信朕現在就打死你們?!”


    隨著朱棣的罵聲,朱高熾三人的臉色越來越白。


    “父皇,兒臣錯了!”


    三個兒子趴在地上哭,朱棣舉在半空中的鞭子再揮不下去。徐皇後卻在這時接手,袖子一擼,“陛下,您歇歇,臣妾來。”


    繼男子單打之後,華殿中又開始了女子單打。


    徐皇後揮鞭子的架勢絲毫不遜色於朱棣,今天這頓揍,注定讓朱高熾兄弟刻骨銘心。


    父皇不能惹,母後更加不能!


    揍完兒子後,靖難功臣名錄正式詔告天下。


    沈瑄未能封公,襲定遠侯爵位,加祿一千擔。


    孟也搭上了封爵的末班車,以從三品武官獲封二等伯,加祿五百擔。


    接到敕令,孟十二郎有點傻。


    掐了掐大腿,很疼。


    嘴角咧到了耳根,當真不是做夢!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