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凡事情謹慎多思,絕對沒錯清和。
看過孟送上的奏疏,永樂帝十分滿意,尤其是大寧駐軍屯糧及開墾荒田一事,更令孟得了諸多誇讚。
大寧和開平衛雜造局因獻“火雷”有功,上下皆有封賞。
獲悉大寧雜造局工匠自發改進工具,以助屯田,且順天八府也多有農戶或商戶仿造,借此得了便利,朱棣更是龍心大悅,當即口諭,再賞大寧雜造局上下鈔十至二十錠不等,於農事有大功者,另賞銀五兩,布帛兩匹。
作為組織並領導了一係列工作的大寧鎮守,孟同樣功勞不小,不隻得到了皇帝的口頭嘉獎。還獲賞銀五十兩,鈔二百錠。
銀子尚未發下,孟就已經感到燙手。
從朱棣起兵,靠靖難起家的人都清楚,八字不夠硬,被朱棣誇獎可不是什麽好事。
同樣的,幾番得皇帝厚待,流下的汗水也要加倍。銀子到手,必有皇命隨後。且事情的難易程度,與賞賜的多少直接掛鉤。
遇到這種情況,隻能迎難而上。
把皇帝的賞賜退回去?軍中第一人,成國公朱能都不敢這麽幹,何況是細胳膊細腿的孟。
想到這裏,孟嘴裏發苦。
軍糧一事,天子不定期限,卻沒說減少數目,聰明的就該知道,三十萬石糧食仍要籌集,一點不能少的送到天子駕前。不然的話,永樂帝早晚會辦了他。
寬限了時間,還辦不成事,不是能力不足,就是有意懈怠。
不從嚴從重處罰,那就不是朱棣。
在對下屬的高標準嚴要求上,朱棣十成十像足了朱元璋。
他加班,下邊的人也不能偷懶。
做不到,拿工資不辦事,直接換人。
攆回家吃自己還是到糾纏-貪-汙-腐-敗-的部門喝茶聊天,皇帝說得算。
孟揣度著皇帝的意圖,衡量著沒到手的銀子,心中實在沒底。
若是皇帝布置下不可能完成任務,不想找塊豆腐撞死,就隻能辭官,扛起長槍自請戍邊,從頭開始奮鬥。
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
幸好永樂帝沒有太難為孟,他的交代的事情不多,隻有三件。
其一,聖駕駐蹕大寧期間,孟伴駕,陪聊、陪逛、陪辦公,同時充當解說及評論員,負責回答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
其次,大寧雜造局很好,造出的東西和工匠都很好。
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所以,大寧雜造局大使升調南京軍器局,繼續從事武器研發工作。副使調任北平,入職北平雜造局。有能力的工匠也分出一部分,到北平雜造局工作。具體名單由孟呈報,工匠及家人戶籍一概遷移。
最後,作為留守後軍都督府僉事,孟不能隻抓大寧的工作。對北平的屯田和移民工作,也要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必要時,更要配合沈瑄的工作。
永樂帝決定遷都,誰反對也沒用。北巡期間,北平行部改稱北京行部,於順天府別建府社府稷,令行部官以時祭祀,足見其決心堅定。
行部不斷擴建,六部六科將逐步確立,國子監也將在近期建立。
如此,北平的耕地人口必須充實起來。直接移民是一個辦法,但朱棣從大寧城招撫流戶一事上得到了啟發,自發開墾荒田和被迫離鄉,總有區別。
此法在大寧可以,北平為何不行?
“卿即為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僉事,當能擔此重任。”
“臣……遵旨!”
艱難說出這三個字,孟的心都在淌血。
他就知道,被永樂帝誇絕沒好事!
糧要籌,人要給,最後還得負責解決北平的糧食和人口問題,這是壓榨,赤-裸-裸-的壓榨!
饒是心中拔涼,表麵也不能露-出分毫,還要表示感激,陛下將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來辦,是信任他,是臣子的榮耀,是無上的光榮!
光榮之後,孟低頭,默默流淚。
委實太過激動,必須哭一會。
值得安慰的是,永樂帝沒有區別對待,沈瑄,朱高煦,朱高燧,一個沒落,全被抓了壯丁。
開平備邊,宣府屯田,順天府開墾荒地,依大寧例招撫流戶及化外邊民,並以營州諸衛轄開原、廣寧二地,為設立戶市做準備。
一件件攤牌下去,孟發現,實際上,自己還沒被壓榨到底。
對親生兒子,永樂帝的手更黑。
開原、廣寧二地屬遼東,卻被永樂帝交給朱高燧。
一句話,管不好,互市開不成,鞭子伺候。
互市一開,不能徹底改變北疆的局勢,卻也能牽製兀良哈三衛及一定數量的草原部落。
有了利益捆綁,再對韃靼可汗軟硬兼施,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瓦剌距離明朝邊境較遠,且實力不如韃靼。按照孟的思路,先挑硬茬啃,削弱了韃靼,繼續挑撥幾下,不用邊軍動手,草原部落自己就能掐起來。
事實上,若非永樂帝露出出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兵意向,韃靼和瓦剌已經打起來了。背著搶劫兀良哈的黑鍋,鬼力赤對馬哈木恨得牙癢癢。
盡管馬哈木很無辜,但被鬼力赤派人指著鼻子罵,在草原上散播對他不利的各種言論,以致有部落首領誤會他是陰險奸詐背後使手段的小人,拖家帶口轉投韃靼,就算是泥人也會噴出火星。
一旦韃靼和瓦剌打起來,再把兀良哈放出去,邊軍大概隻剩下看熱鬧的份了。
孟想得不錯,也有相當的可行性。
朱棣肯定了他的計劃,卻沒有全部采納。
在北疆鎮守二十年,永樂帝已經習慣了同這些騎在馬背上的勇士對抗。他比孟更了解草原上的部落,單靠計謀,可以削弱他們,卻不能令他們臣服。
隻有絕對的實力,才能讓這些草原上的雄鷹臣服。
即使元朝已成為曆史,北元王庭也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被滅,戰士的驕傲卻從未消失。
能讓勇士低頭的,隻有實力和強悍。
所謂的以力服人,或許會被人各種批評,但在某些時候,的確比以理服人更加有效。
在永樂大帝開設的課堂上,孟紮紮實實的上了一課。
同堂聽講的,還有沈瑄和朱高煦兄弟。
朱棣不是真的不講道理,滿足條件的情況下,他也願意拿起儒家的教條,給天下樹立起泱泱大國風範。
有風範不假,卻不意味著他會在原則性問題上做出讓步。
一點也不行。
按照朱棣的思維,道理可以講,以理服人也行,具體如何操作卻要由他來決定。
這個思想,由洪武帝開創,永樂帝發揚,雖然隨著臣的崛起而發生了改變,其真髓卻始終未變。
錚錚鐵骨,永不彎折的脊梁。
這就是將一個王朝推向巔峰的王者,繼朱元璋之後,開創了封建王朝最後輝煌的永樂大帝。
此刻,孟突然覺得,被朱棣坑幾回算不得什麽。
即使再被壓榨,最終得益的也是這片土地,這個國家。
瞬間的思想升華,讓孟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突然有了如此高的思想,很重要的一點,要歸於永樂帝的演講水平不斷提高,聽著他的發言,想不熱血澎湃都難。
孟是這樣,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一樣,連沈瑄都受到了影響。
離開燕王府,孟沒有馬上返回宅邸,而是策馬走在北平街頭。
聞名後世的紫禁城尚未建成,燕王府和三司衙門是城內最具標誌性的建築。
九門之內,行市街巷,遠不如南京繁華,城外,農戶和屯田的邊軍行走在阡陌之間。
大漠孤煙,並不遙遠。
可以想象,為何永樂帝提出遷都,朝中會有那麽多的反對之聲。
孟下馬,從路邊買了十幾張麥餅,分給跟隨他的親衛。
“我要出城走走。”
簡言之,中午飯沒著落了,吃餅扛著吧。
在城門前驗過腰牌,孟策馬奔馳,風吹過麵頰,腦子放空,各種思緒都離他遠去,留下的隻有暢快。
親衛看到孟伯爺突然策馬狂奔,心驚之餘,立刻揮舞馬鞭,緊跟了上去。
跑了一段路,有騎兵從身後追上。
比起孟的半吊子騎術,來人卻似天生為騎兵而生。
馬蹄聲和卷起的沙塵引起親兵的注意,這裏距離北平已有一段距離,偶爾會遇上邊軍哨騎。前段時間,還有小股的韃流竄,不得不提高警覺。
馬蹄漸近,孟放慢速度,回頭望去。
棗紅色的駿馬,緋色麒麟服,行動間,如破開朔風的長刀。
孟停下了。
策馬回身,等著來人。
待到馬近時,突然手指放到唇邊,打了一聲呼哨,胯-下戰馬得令,發足前奔。棗紅色的駿馬愈發-興-奮,嘶鳴一聲,撒開四蹄,緊追不放。
馬上的沈瑄無奈,孟卻笑得開懷。
他很少有如此肆意的時候,和沈瑄賽馬,更是從未曾想過。
不願服輸,帶著固執和堅持。這樣的孟,才最真實,也最令人移不開目光。
兩匹馬幾乎並駕齊驅,不一會,就將親衛甩開一段距離。
不是邊軍騎術不好,實際是上,有一個算一個,騎術全都超過孟一大截。無奈戰馬不同,底盤不能比,卯足全力,雙翼機也追不上噴氣式戰鬥機。
孟知道沈瑄在讓著他,跑過一段距離,開始放慢速度,戰馬甩了甩脖子,開始踱步。
“不跑了?”
“恩。”
回答之後,孟愣了一下,看向沈瑄,這問題,貌似有歧義?
沈瑄神色如常,附身拍了拍戰馬的脖頸,繼而眺望遠處,地平線上,日--頭西沉,照亮一片火紅的晚霞。成群的牛羊,仿佛攏上一片紅色的光暈,隨著光線-熾--熱和減弱,變成草原的一抹剪影。
有牧民在唱歌。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靖難中,為安置來投的草原部落,朱棣下令,在懷來所以南設立守禦千戶所,隨著內附的部落越來越多,燕軍騎兵不斷壯大,守禦千戶所也從一處增為三處。
夏收後,牧民們和邊軍一同種植耐寒作物,儲備牲畜過冬的草料。
春季到來時,總是能看到如雲的羊群散布在草原上,啃食青草,長得膘肥體壯。
難怪朵顏三衛希望能獲得大寧之地作為草場,好的地盤,誰不想占?
從來歸的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口中可以得知,草原上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自他們的部落內附,並得千戶百戶等官職之後,隔三差五就有草原上的朋友托人帶話,希望能內遷。
自三月至今,經怯烈帖木兒牽線搭橋,已有伯帖木兒,阿卜都罕,脫脫不花驢驢等率部落來歸。部落從百人到千人不能,如阿卜都罕,不隻部落內附,所居的塔灘之地也獻了上來。
阿卜都罕的部落是蒙古化的西亞人,與瓦剌情況類似。
之前,怯烈帖木兒求見朱高煦,言有要事稟報,即為此事。
對於這些部落的內附,明朝是歡迎了,除了自帶地盤的阿卜都罕,其餘人的安置就是個問題。處理不好,也會生出亂子。
這也是朱棣為何一意遷都的原因之一。
接受草原部落內歸,好處有,麻煩也同樣不小。例如伯帖木兒率五百族人內遷時,受到了韃靼騎兵的阻撓,寧夏總兵官左都督何福派出騎兵,才救出了伯帖木兒。
每次有部落內歸,邊境都要擦出點火花。
積累到一定程度,早晚都要爆發。
永樂帝會五出邊塞不難理解,以絕對的武力震懾,才能換來邊境的安穩,隻可惜,一場土木堡之變,讓永樂年的輝煌,成為了曆史。
牧民的歌聲仍在繼續。
孟學著沈瑄的樣子,眺望遠處。
目光所及,一望無際。
“北疆荒蕪,但我更願居於此處。”沈瑄轉頭,唇邊的笑,似融在晚霞之中,“十二郎可知為何?”
孟沒說話,他心中有答案,卻沒法用語言來表達。說出來,也會詞不達意。第一次好,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是種什麽滋味。
沈瑄沒有再問,似知道孟心中已有答案。
輕輕的撫過馬鬃,又望了一眼西沉的落日,沈瑄調轉馬頭,對孟道:“回去吧。”
“好。”
兩人並沒未多言,卻似又靠近了許多。
孟甚至覺得,就在剛剛,他觸摸到了沈瑄內心最深的地方。這種感覺很奇妙,奇妙得讓他感到不真實。
回城後,兩人又遇上了楊鐸。
楊指揮使仍是一身大紅錦衣,向兩人抱拳,禮貌的笑著。
比起之前,楊鐸似乎又有了改變。
目送他的背影遠去,孟忍不住道:“侯爺,你之前和楊指揮使熟嗎?”
“怎麽?”
“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十二郎好奇?”
“有點。”
“哦。”
聲音拉長,孟後背突然有點發冷。
抬頭看看,沈侯爺在笑,可笑容,怎麽有點不太對勁?
當夜,孟沒能婉拒沈瑄的盛情相邀,被侯二代請回家,秉燭夜談。
翌日,永樂帝召見,沈侯一貫如常,孟十二郎卻是精神不濟。
原因,天知地知,兩人知。
六月丁未,天子出北平,移駕大寧。
密切關注朱棣動向的韃靼可汗鬼力赤額頭冒汗,大寧往北就是開平衛,明軍出塞,多由此處,莫非,明朝真要打仗?
鬼力赤召集左右丞相,商議將明朝時節送還,同時給朱棣送去一封“國書”,表示友好之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鬼力赤是服軟了。
搶劫打穀草沒太大問題,但和朱棣真刀真槍的打一仗,鬼力赤實在沒底。何況身邊還有個虎視眈眈的瓦剌,手下太保樞密知院阿魯台對他登上可汗位一直心存不滿。
這個是時候和明朝開戰,絕對是得不償失。
遣使通好,先穩住朱棣,壯大實力,解決身邊的隱患,才是鬼力赤首先要做的。
在韃靼派使者前往開平衛,遞送“國書”,希望能當麵向永樂帝表示友好之意時,天子禦駕已出北平城。
讓眾人沒想到的是,朱棣沒急著趕路,而是下令轉道,對隨駕武言道:“朕初舉兵靖難,北平之民皆出丁力以助之征討,輸家財以益軍需。朕心嘉之,未嚐少忘。既核縣鄉,過此,應當麵勞恤。”
口諭下達,眾人頓悟。
天子要下鄉慰問,該準備的都準備起來。
錢糧帛酒,一樣不能少。
慰問品準備好,羽林軍開路,旗手衛在後,第一站,就是在捐糧時做出表率的孟家屯。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看過孟送上的奏疏,永樂帝十分滿意,尤其是大寧駐軍屯糧及開墾荒田一事,更令孟得了諸多誇讚。
大寧和開平衛雜造局因獻“火雷”有功,上下皆有封賞。
獲悉大寧雜造局工匠自發改進工具,以助屯田,且順天八府也多有農戶或商戶仿造,借此得了便利,朱棣更是龍心大悅,當即口諭,再賞大寧雜造局上下鈔十至二十錠不等,於農事有大功者,另賞銀五兩,布帛兩匹。
作為組織並領導了一係列工作的大寧鎮守,孟同樣功勞不小,不隻得到了皇帝的口頭嘉獎。還獲賞銀五十兩,鈔二百錠。
銀子尚未發下,孟就已經感到燙手。
從朱棣起兵,靠靖難起家的人都清楚,八字不夠硬,被朱棣誇獎可不是什麽好事。
同樣的,幾番得皇帝厚待,流下的汗水也要加倍。銀子到手,必有皇命隨後。且事情的難易程度,與賞賜的多少直接掛鉤。
遇到這種情況,隻能迎難而上。
把皇帝的賞賜退回去?軍中第一人,成國公朱能都不敢這麽幹,何況是細胳膊細腿的孟。
想到這裏,孟嘴裏發苦。
軍糧一事,天子不定期限,卻沒說減少數目,聰明的就該知道,三十萬石糧食仍要籌集,一點不能少的送到天子駕前。不然的話,永樂帝早晚會辦了他。
寬限了時間,還辦不成事,不是能力不足,就是有意懈怠。
不從嚴從重處罰,那就不是朱棣。
在對下屬的高標準嚴要求上,朱棣十成十像足了朱元璋。
他加班,下邊的人也不能偷懶。
做不到,拿工資不辦事,直接換人。
攆回家吃自己還是到糾纏-貪-汙-腐-敗-的部門喝茶聊天,皇帝說得算。
孟揣度著皇帝的意圖,衡量著沒到手的銀子,心中實在沒底。
若是皇帝布置下不可能完成任務,不想找塊豆腐撞死,就隻能辭官,扛起長槍自請戍邊,從頭開始奮鬥。
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
幸好永樂帝沒有太難為孟,他的交代的事情不多,隻有三件。
其一,聖駕駐蹕大寧期間,孟伴駕,陪聊、陪逛、陪辦公,同時充當解說及評論員,負責回答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
其次,大寧雜造局很好,造出的東西和工匠都很好。
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所以,大寧雜造局大使升調南京軍器局,繼續從事武器研發工作。副使調任北平,入職北平雜造局。有能力的工匠也分出一部分,到北平雜造局工作。具體名單由孟呈報,工匠及家人戶籍一概遷移。
最後,作為留守後軍都督府僉事,孟不能隻抓大寧的工作。對北平的屯田和移民工作,也要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必要時,更要配合沈瑄的工作。
永樂帝決定遷都,誰反對也沒用。北巡期間,北平行部改稱北京行部,於順天府別建府社府稷,令行部官以時祭祀,足見其決心堅定。
行部不斷擴建,六部六科將逐步確立,國子監也將在近期建立。
如此,北平的耕地人口必須充實起來。直接移民是一個辦法,但朱棣從大寧城招撫流戶一事上得到了啟發,自發開墾荒田和被迫離鄉,總有區別。
此法在大寧可以,北平為何不行?
“卿即為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僉事,當能擔此重任。”
“臣……遵旨!”
艱難說出這三個字,孟的心都在淌血。
他就知道,被永樂帝誇絕沒好事!
糧要籌,人要給,最後還得負責解決北平的糧食和人口問題,這是壓榨,赤-裸-裸-的壓榨!
饒是心中拔涼,表麵也不能露-出分毫,還要表示感激,陛下將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來辦,是信任他,是臣子的榮耀,是無上的光榮!
光榮之後,孟低頭,默默流淚。
委實太過激動,必須哭一會。
值得安慰的是,永樂帝沒有區別對待,沈瑄,朱高煦,朱高燧,一個沒落,全被抓了壯丁。
開平備邊,宣府屯田,順天府開墾荒地,依大寧例招撫流戶及化外邊民,並以營州諸衛轄開原、廣寧二地,為設立戶市做準備。
一件件攤牌下去,孟發現,實際上,自己還沒被壓榨到底。
對親生兒子,永樂帝的手更黑。
開原、廣寧二地屬遼東,卻被永樂帝交給朱高燧。
一句話,管不好,互市開不成,鞭子伺候。
互市一開,不能徹底改變北疆的局勢,卻也能牽製兀良哈三衛及一定數量的草原部落。
有了利益捆綁,再對韃靼可汗軟硬兼施,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瓦剌距離明朝邊境較遠,且實力不如韃靼。按照孟的思路,先挑硬茬啃,削弱了韃靼,繼續挑撥幾下,不用邊軍動手,草原部落自己就能掐起來。
事實上,若非永樂帝露出出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兵意向,韃靼和瓦剌已經打起來了。背著搶劫兀良哈的黑鍋,鬼力赤對馬哈木恨得牙癢癢。
盡管馬哈木很無辜,但被鬼力赤派人指著鼻子罵,在草原上散播對他不利的各種言論,以致有部落首領誤會他是陰險奸詐背後使手段的小人,拖家帶口轉投韃靼,就算是泥人也會噴出火星。
一旦韃靼和瓦剌打起來,再把兀良哈放出去,邊軍大概隻剩下看熱鬧的份了。
孟想得不錯,也有相當的可行性。
朱棣肯定了他的計劃,卻沒有全部采納。
在北疆鎮守二十年,永樂帝已經習慣了同這些騎在馬背上的勇士對抗。他比孟更了解草原上的部落,單靠計謀,可以削弱他們,卻不能令他們臣服。
隻有絕對的實力,才能讓這些草原上的雄鷹臣服。
即使元朝已成為曆史,北元王庭也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被滅,戰士的驕傲卻從未消失。
能讓勇士低頭的,隻有實力和強悍。
所謂的以力服人,或許會被人各種批評,但在某些時候,的確比以理服人更加有效。
在永樂大帝開設的課堂上,孟紮紮實實的上了一課。
同堂聽講的,還有沈瑄和朱高煦兄弟。
朱棣不是真的不講道理,滿足條件的情況下,他也願意拿起儒家的教條,給天下樹立起泱泱大國風範。
有風範不假,卻不意味著他會在原則性問題上做出讓步。
一點也不行。
按照朱棣的思維,道理可以講,以理服人也行,具體如何操作卻要由他來決定。
這個思想,由洪武帝開創,永樂帝發揚,雖然隨著臣的崛起而發生了改變,其真髓卻始終未變。
錚錚鐵骨,永不彎折的脊梁。
這就是將一個王朝推向巔峰的王者,繼朱元璋之後,開創了封建王朝最後輝煌的永樂大帝。
此刻,孟突然覺得,被朱棣坑幾回算不得什麽。
即使再被壓榨,最終得益的也是這片土地,這個國家。
瞬間的思想升華,讓孟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突然有了如此高的思想,很重要的一點,要歸於永樂帝的演講水平不斷提高,聽著他的發言,想不熱血澎湃都難。
孟是這樣,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一樣,連沈瑄都受到了影響。
離開燕王府,孟沒有馬上返回宅邸,而是策馬走在北平街頭。
聞名後世的紫禁城尚未建成,燕王府和三司衙門是城內最具標誌性的建築。
九門之內,行市街巷,遠不如南京繁華,城外,農戶和屯田的邊軍行走在阡陌之間。
大漠孤煙,並不遙遠。
可以想象,為何永樂帝提出遷都,朝中會有那麽多的反對之聲。
孟下馬,從路邊買了十幾張麥餅,分給跟隨他的親衛。
“我要出城走走。”
簡言之,中午飯沒著落了,吃餅扛著吧。
在城門前驗過腰牌,孟策馬奔馳,風吹過麵頰,腦子放空,各種思緒都離他遠去,留下的隻有暢快。
親衛看到孟伯爺突然策馬狂奔,心驚之餘,立刻揮舞馬鞭,緊跟了上去。
跑了一段路,有騎兵從身後追上。
比起孟的半吊子騎術,來人卻似天生為騎兵而生。
馬蹄聲和卷起的沙塵引起親兵的注意,這裏距離北平已有一段距離,偶爾會遇上邊軍哨騎。前段時間,還有小股的韃流竄,不得不提高警覺。
馬蹄漸近,孟放慢速度,回頭望去。
棗紅色的駿馬,緋色麒麟服,行動間,如破開朔風的長刀。
孟停下了。
策馬回身,等著來人。
待到馬近時,突然手指放到唇邊,打了一聲呼哨,胯-下戰馬得令,發足前奔。棗紅色的駿馬愈發-興-奮,嘶鳴一聲,撒開四蹄,緊追不放。
馬上的沈瑄無奈,孟卻笑得開懷。
他很少有如此肆意的時候,和沈瑄賽馬,更是從未曾想過。
不願服輸,帶著固執和堅持。這樣的孟,才最真實,也最令人移不開目光。
兩匹馬幾乎並駕齊驅,不一會,就將親衛甩開一段距離。
不是邊軍騎術不好,實際是上,有一個算一個,騎術全都超過孟一大截。無奈戰馬不同,底盤不能比,卯足全力,雙翼機也追不上噴氣式戰鬥機。
孟知道沈瑄在讓著他,跑過一段距離,開始放慢速度,戰馬甩了甩脖子,開始踱步。
“不跑了?”
“恩。”
回答之後,孟愣了一下,看向沈瑄,這問題,貌似有歧義?
沈瑄神色如常,附身拍了拍戰馬的脖頸,繼而眺望遠處,地平線上,日--頭西沉,照亮一片火紅的晚霞。成群的牛羊,仿佛攏上一片紅色的光暈,隨著光線-熾--熱和減弱,變成草原的一抹剪影。
有牧民在唱歌。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靖難中,為安置來投的草原部落,朱棣下令,在懷來所以南設立守禦千戶所,隨著內附的部落越來越多,燕軍騎兵不斷壯大,守禦千戶所也從一處增為三處。
夏收後,牧民們和邊軍一同種植耐寒作物,儲備牲畜過冬的草料。
春季到來時,總是能看到如雲的羊群散布在草原上,啃食青草,長得膘肥體壯。
難怪朵顏三衛希望能獲得大寧之地作為草場,好的地盤,誰不想占?
從來歸的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口中可以得知,草原上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自他們的部落內附,並得千戶百戶等官職之後,隔三差五就有草原上的朋友托人帶話,希望能內遷。
自三月至今,經怯烈帖木兒牽線搭橋,已有伯帖木兒,阿卜都罕,脫脫不花驢驢等率部落來歸。部落從百人到千人不能,如阿卜都罕,不隻部落內附,所居的塔灘之地也獻了上來。
阿卜都罕的部落是蒙古化的西亞人,與瓦剌情況類似。
之前,怯烈帖木兒求見朱高煦,言有要事稟報,即為此事。
對於這些部落的內附,明朝是歡迎了,除了自帶地盤的阿卜都罕,其餘人的安置就是個問題。處理不好,也會生出亂子。
這也是朱棣為何一意遷都的原因之一。
接受草原部落內歸,好處有,麻煩也同樣不小。例如伯帖木兒率五百族人內遷時,受到了韃靼騎兵的阻撓,寧夏總兵官左都督何福派出騎兵,才救出了伯帖木兒。
每次有部落內歸,邊境都要擦出點火花。
積累到一定程度,早晚都要爆發。
永樂帝會五出邊塞不難理解,以絕對的武力震懾,才能換來邊境的安穩,隻可惜,一場土木堡之變,讓永樂年的輝煌,成為了曆史。
牧民的歌聲仍在繼續。
孟學著沈瑄的樣子,眺望遠處。
目光所及,一望無際。
“北疆荒蕪,但我更願居於此處。”沈瑄轉頭,唇邊的笑,似融在晚霞之中,“十二郎可知為何?”
孟沒說話,他心中有答案,卻沒法用語言來表達。說出來,也會詞不達意。第一次好,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是種什麽滋味。
沈瑄沒有再問,似知道孟心中已有答案。
輕輕的撫過馬鬃,又望了一眼西沉的落日,沈瑄調轉馬頭,對孟道:“回去吧。”
“好。”
兩人並沒未多言,卻似又靠近了許多。
孟甚至覺得,就在剛剛,他觸摸到了沈瑄內心最深的地方。這種感覺很奇妙,奇妙得讓他感到不真實。
回城後,兩人又遇上了楊鐸。
楊指揮使仍是一身大紅錦衣,向兩人抱拳,禮貌的笑著。
比起之前,楊鐸似乎又有了改變。
目送他的背影遠去,孟忍不住道:“侯爺,你之前和楊指揮使熟嗎?”
“怎麽?”
“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十二郎好奇?”
“有點。”
“哦。”
聲音拉長,孟後背突然有點發冷。
抬頭看看,沈侯爺在笑,可笑容,怎麽有點不太對勁?
當夜,孟沒能婉拒沈瑄的盛情相邀,被侯二代請回家,秉燭夜談。
翌日,永樂帝召見,沈侯一貫如常,孟十二郎卻是精神不濟。
原因,天知地知,兩人知。
六月丁未,天子出北平,移駕大寧。
密切關注朱棣動向的韃靼可汗鬼力赤額頭冒汗,大寧往北就是開平衛,明軍出塞,多由此處,莫非,明朝真要打仗?
鬼力赤召集左右丞相,商議將明朝時節送還,同時給朱棣送去一封“國書”,表示友好之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鬼力赤是服軟了。
搶劫打穀草沒太大問題,但和朱棣真刀真槍的打一仗,鬼力赤實在沒底。何況身邊還有個虎視眈眈的瓦剌,手下太保樞密知院阿魯台對他登上可汗位一直心存不滿。
這個是時候和明朝開戰,絕對是得不償失。
遣使通好,先穩住朱棣,壯大實力,解決身邊的隱患,才是鬼力赤首先要做的。
在韃靼派使者前往開平衛,遞送“國書”,希望能當麵向永樂帝表示友好之意時,天子禦駕已出北平城。
讓眾人沒想到的是,朱棣沒急著趕路,而是下令轉道,對隨駕武言道:“朕初舉兵靖難,北平之民皆出丁力以助之征討,輸家財以益軍需。朕心嘉之,未嚐少忘。既核縣鄉,過此,應當麵勞恤。”
口諭下達,眾人頓悟。
天子要下鄉慰問,該準備的都準備起來。
錢糧帛酒,一樣不能少。
慰問品準備好,羽林軍開路,旗手衛在後,第一站,就是在捐糧時做出表率的孟家屯。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