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刑部大牢,孟並未馬上回到工作崗位清和。


    朱棣下了釋放興寧伯的旨意,卻沒令其官複原職。手裏沒官印,頭上沒烏紗,任務沒下達,孟樂得無事一身輕。領著伯爵的祿米,每日裏喝喝茶看看書,偶爾寫信給道衍交流一下讀書心得。坐累了到街上溜溜彎,何等的悠閑自在。


    如果哪天皇帝想起他,讓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孟還有幾分不適應。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三個月的牢獄生活,吃得好,睡得好,除了環境差點,偶爾幫沈瑄挑揀一下公,再不用關心他事,稱得上舒服。習慣了這樣的日子,突然回到快節奏的生活中去,孟當真有幾分不情願。以目前北京行部和行後軍都督府的工作節奏,一頭紮進去,和打了興--奮—劑一般的武拚搏奮鬥,難免累個好歹。


    被關一場,吸引了幕後宵小的大部分注意力,為永樂帝奉獻一把,讓錦衣衛從容布局,查出主謀,順帶做了永樂帝吩咐的私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憑此大功,不求恩賞,隻想帶薪休假一段時間,應該不為過吧?


    孟堅決不承認自己是被刑部大牢的**生活蠶食了。


    到牢房裏去**,說出去都沒人相信。


    相比孟的悠閑,離開刑部大牢的沈瑄卻整日裏忙得像個陀螺。


    天不亮就起**班,不過戌時根本不會離開衙門。


    加班是正常,正點下班才是反常。


    一日三餐,大部分時間在衙門裏解決,偶爾才能在家中吃一頓。


    據說衙門裏的工作餐標準是洪武帝定下的,飯菜精確到兩,味道也著實“驚人”,吃過一次,打死孟不想再吃第二次。


    分量和味道還比不上刑部大牢的監獄餐,這不是吃飯,是受罪。


    如此看來,即便坐上皇位,也不妨礙出身貧農的朱老先生把朝廷官員視作-階-級-敵-人。


    可惜六部和行後軍都督府的食堂不能承包,否則,孟自己做不了,也可以推薦幾個人出來,改善一下北京行部的夥食。例如從燕山後衛調入刑部大牢的幾個火頭軍,廚藝就相當不錯,煎炒烹炸樣樣行。做出來的菜,樣子有點傻大憨,不夠精致,味道卻是一等一。


    在刑部大牢期間,孟吃的就是其中兩人做的監獄餐。


    出獄後十分懷念,幹脆把人挖到了自己府裏,啃著熱騰騰的排骨,人生頓時圓滿了。


    興寧伯挖刑部大牢牆角,獄卒不敢不報,專管此事的院外郎卻擺擺手,定遠侯差點拆了半個大牢,興寧伯不過是挖了個牆角,沒什麽大不了。老摳的鬱司徒一直不給刑部補經費,廚子又非編製內人員,少兩個還能省工資,挖就挖了。


    人情給了,錢省了,還免得興寧伯一天到晚的惦記,一舉三得。


    沒人做飯?


    獄卒頂上。


    不會?


    可以學。


    嫌活累薪水少?


    炒魷魚!


    囚犯抱怨夥食不好?


    呔,都坐牢了,還奢望享受,思想問題很嚴重,必須白菜幫子糙米飯,好好改造!


    能住進刑部大牢的都不簡單,最不濟也是個候補知縣。被逮之前,聞聽刑部大牢的夥食很不錯,大家都很期待。斷頭前能多吃幾頓好的,做個飽死鬼,也不枉走這一遭。


    不承想,美好希望就是被用來踩碎的。


    希望中的軟饅頭紅燒肉變成了石頭一樣的硬幹糧白菜湯,餅咬不動,湯像刷鍋水一樣,這能忍嗎?堅決不能!


    差別待遇,必須抗-議!


    餓了幾頓,發現抗-議無效,隻能向現實低頭。


    低頭的同時,犯官們將散播謠-言的某人罵得狗血淋頭。


    牢飯好吃?誰說的,必須掐死!


    罵完了就地取材,捆起稻草,在牢裏抽鞋底,釘小人。


    一個兩個還好,整座大牢的犯官都在做同樣的事,絕對是對刑部大牢工作人員的一種精神折磨。


    犯官都瘋了?


    瘋了還好,可事實證明,個頂個的頭腦清晰,條理分明。


    每日裏聽著叮叮咣咣,其間夾雜著引經據典之乎者也的罵聲,獄卒個個頭大如鬥,每次巡監都是煎熬。


    人都說讀書人的心思你別猜,做了官的更難猜。


    如今看來,此言確實非虛。


    好不容易送走了定遠侯和興寧伯,馬上又來這麽一群,日子還能過嗎?


    想換份工作,無奈戶籍定死,平調到其他部門,競爭又太過激烈。仰天長歎,如果不是要賺錢養家,至於要受這份罪嗎?


    獄卒一邊流淚,一邊團起兩團棉花塞進耳朵裏,深吸一口氣,繃緊腮幫,懷著壯士斷腕的心情踏上了今日的巡監之路。


    刑部大牢的犯官們釘小人抽鞋底,頂多讓孟多打幾個噴嚏。揉揉鼻子,照樣該遛彎遛彎,該吃飯吃飯。


    自己悠閑紈絝,卻見沈瑄整日裏忙於工作,孟覺得總該做點什麽。


    翻遍大明律,查找洪武成法,確定不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能在衙門裏設小廚房,但送飯不受限製,孟心中有了底,疏通過關係,每日定點往都督衙門送餐。


    為保證飯菜質量,特地找上調到北平的前大寧雜造局副使,從他手下調-撥-幾名工匠,將有保溫效果的食盒給折騰了出來。雖然隻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好歹也算是創新。


    孟自己出錢給工匠們發了福利,升官的雜造局副使開始琢磨繼續對食盒進行改造,用於軍中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孟在大寧城市的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大寧都司到下屬部門的工作人員,都習慣了開動腦筋,在工作中發揮創造性思維。走一步看十步,不滿足於腳下的一畝三分地。


    隨著大寧的官吏平調或升調入北平,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行部上下。


    潛移默化之下,北京六部工作效率再度提升。連永樂帝都感歎行部官員能力卓絕,勤政愛民,對南京六部愈發不滿。


    南京六部天官官員也挺冤,他們敢對著太--祖高皇帝的神位發誓,自己絕對沒偷懶!比起往年,論個人能力和工作效率都在穩步提升。


    可惜有北京行部做對比,永樂帝就是對南京六部各種不滿。


    前者是坐著火箭往天上衝,後者開著跑車也照樣顯得龜速。


    孟往衙門送飯的舉動引起了錦衣衛的注意。


    觀察兩天,發現興寧伯的確隻是送飯,還隻送定遠侯的那份,飯菜精準到兩,旁人想蹭幾粒米都不可能。


    負責盯梢的錦衣衛頓時囧囧有神。最終得出結論,興寧伯和定遠侯果真交情匪淺,行事都有類似,例如堅決不許他人蹭飯。興寧伯家的廚子手藝也是一流。這分量,這香氣,這色澤,光是看著,就忍不住流口水。


    每到飯點,定遠侯打開食盒的那一刻,周圍都會響起一連串的口水聲。


    可惜定遠侯絲毫沒有同僚情誼,銷假上班的廣平侯都撈不上一筷子,何況他人。


    眾人隻能捧著飯碗,對著各色美食,眼-巴-巴的瞅著,用香氣就飯。


    仗著人多下手搶?


    開玩笑,誰敢從定遠侯嘴裏奪食,絕對是活夠了。


    廣平侯回家,將衙門裏的事告訴了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眉毛一豎,人都知道北京戶部尚書鬱新是個老摳,不想定遠侯比他還摳。一粒米都不給噌,這得摳到什麽地步!


    見駙馬可憐兮兮的樣子,永安公主手一揮,不就是一頓飯嗎?咱家也送!


    論身家,三個興寧伯捏一起也不是她的對手,雞鴨魚肉,一頓換一樣!


    發完豪言,永安公主又是眉頭一皺,她曉得定遠侯和興寧伯的交情好,可好成這樣?


    不自覺想起京中的八卦流言,永安公主捏捏額角,定然是自己想多了。


    定遠侯有興寧送飯,廣平侯有永安公主投喂,行後軍都督府內,被各種羨慕嫉妒恨的人變成了兩個。


    受到沈瑄的影響,袁容也變得摳門,堅決不分給同僚一塊肉。


    眾人一邊唾棄兩個上司的摳門,不知體恤下屬,一邊感歎,誰讓袁侯爺家有賢妻,沈侯爺家有賢……弟?


    好像哪裏不對?


    抬頭望向屋頂,互相看看,低頭,吃飯。


    定遠侯和興寧伯可是過命的交情,用這種想法質疑兩人的友誼,簡直是太不應該。


    果然是官場呆久了,人就齷-齪了?


    回神之後,一巴掌拍在臉上,自己罵自己,腦門被夾了!


    沈瑄忙著公務,忙著被同僚各種羨慕嫉妒恨。


    孟依舊沒有複官。除了每日在北平大小街道遛彎,還-抽-空回了兩趟孟家屯。


    糧肉布帛成車往屯子裏送,一為感謝族人在他落難時的不離不棄,二為讓家人放心。


    雖然沒有複官,一等伯的爵位卻還在。


    單靠祿米和宮中的賞賜,養活一家人綽綽有餘。又有鐵券在手,隻要家人不犯大過,畢生無虞。


    探親期間,孟見到了孟清江,也看到了孟廣孝和孟清海的境況。


    八月間,應天府奏請官考鄉試,天子準奏,令翰林院侍讀胡廣,編修王達為考試官,並在本府賜宴中舉學子。


    靖難期間,順天八府學子多未能應考,此次鄉試規模遠超建二年。


    出刑部大牢之後,孟是才得知鄉試消息。孟家屯沒有學子應考,裏中卻有兩名生員在順天應考。一人得中,雖名次靠後,卻足以榮耀門楣。


    舉人可以參加吏部選官,隻要相貌周正,確有才學,起步點至少是一縣二尹。


    得知同裏有學子中舉,還是縣學中的同窗,孟清海病得更重。請大夫看過,隻說是心病,看似沉屙,卻於性命無礙。但要想痊愈,隻能病人自己放開心胸。


    孟廣孝病好了,人卻變得沉默寡言,常常坐在家中,成日裏不說一句話。地裏的農活也不做,好像失魂一般。好在孟清江歸家,孟劉氏卻因有了主心骨,日子總算還能過下去。


    孟詢問孟清江今後的打算,若想繼續在軍中謀職,他多少還能幫上忙。


    “十二郎的好意為兄心領,但家中如此,為兄實是不能離開。”孟清江道,“若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若十二郎願意幫忙,可將為兄調入北平附近衛所屯田,為兄自當謝過。”


    聽完孟清江的一席話,孟不免皺眉。


    “四堂兄要離開孟家屯?”


    “瞞不過十二郎。”孟清江笑了,笑容裏帶著豁達,“子不言父過,但不能視而不見,縱容不勸。到衛所屯田,換個地方,或能改善家中狀況,兄長即便想不開,也不會如現在這般。”


    “大堂伯和堂伯母同意嗎?”


    “為兄自會勸說。”孟清江笑道,“有十二郎在,為兄即便隻是個總旗,衛所也不會有人為難,又可分得百畝田地,因屯田有功升職也非不可能。”


    “四堂兄有誌氣。”


    “十二郎過獎。”


    堂兄弟倆話說開,相視一笑,心中再無芥蒂。


    孟清江要舉家遷移,族中老人還有猶豫,孟幫忙勸說,才得以成行。


    啟程之日,不管往日如何,族人都有相送。


    盤纏,糧食,衣物,足足裝了兩大車。


    孟清江一一抱拳謝過,孟劉氏拉著孟王氏的手,流淚道:“往日裏是嫂子做得不對,當家的也豬油蒙了心。虧得十二郎出息,不然……”


    孟王氏搖搖頭,安慰孟劉氏,往事已如過往雲煙,兒子都放下了,她又有什麽放不下的。


    “望堂嫂一家安泰,大郎能快些好起來。”


    孟劉氏應了一聲,擦幹眼淚,和族人道別,坐上了牛車。


    孟廣孝仍是沉默不言,臨行時卻突然跪在族老麵前,磕了三個響頭。


    孟清海靠坐在牛車上,不出聲,也不向族人道別,待到孟清江上車,才冷冷的掃了身後一眼。


    送走了孟清江一家,孟氏族人散去。


    孟在家中用過了飯,趕在城門關閉前返回。


    回到城中宅邸,發現沈瑄正在等他。


    疑惑的看一眼刻漏,怎麽這個時辰就回來了,今天不加班?


    “侯爺今日不忙?”


    孟換下外袍,端起桌上茶杯,咕咚咕咚灌下去,坐下,長舒一口氣,整個人都放鬆下來。


    “今日不忙。”沈瑄執起茶壺,又倒了一杯茶,孟這才發現,自己麵前擺著的是沈瑄用過的茶杯。


    撓撓下巴,筷子都用過一雙,茶杯,小意思。


    “十二郎可知,為何遲遲未被重新啟用?”


    孟奇怪的看向沈瑄,怎麽突然和他提這事?


    “日前,天子下令修遼東鐵嶺、複州二衛城池。”沈瑄道,“期間趙王上表,請調有才能之人往開原,廣寧。”


    摩-挲著茶杯的杯壁,孟沒出聲。


    “漢王宣府屯田,亦請天子派有才之人。”


    手停下,眉頭皺了起來。


    “順天府大興縣進嘉禾,天子誇讚,命獻宗廟,又令有司精選禾種,發北平諸位及邊軍種植。有司上報大寧城畝糧益豐,麥粟及蕎麥苗種更嘉,天子已令戶部左侍郎前往大寧。”


    “所以?”


    孟有點頭暈,除了大寧城,其他事和他有一毛錢的關係嗎?


    “天子遲遲未啟用十二郎,可知為何?”


    孟皺眉,“難不成和這些事有關?”


    “誠然。”


    孟眼睛圓了,這話怎麽說的?


    “天子本-欲-命十二郎掌遼東二衛建城一事,趙王漢王卻接連上表請調賢才,意中所指皆為十二郎。後有大寧豐產一事,天子不決,旨意才至今未下。”


    “……”


    孟無語。


    太優秀也會成為失業的原因?


    在永樂帝手底下討生活,果真是不容易。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