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宴當日,兀良哈頭目乞列該大出風頭。


    率先喊出“天可汗”三個字的興寧伯,也成為了群臣羨慕嫉妒恨的對象。兩人加起來,風頭甚至壓過了搶解縉台詞的徐增壽。


    坤寧宮很快得到消息,被皇後賜宴的誥命們十分懂得把握時機,各種好話一個勁的往外倒,生怕比別人慢了一步。


    嘴巧的多說幾句,嘴拙的也要符合幾聲。這種場合,基本不會有人不識相。


    沒聽宮宴當場就有給事中被打入錦衣獄?


    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出該遭雷劈的話,就是這樣的下場!


    王給諫的妻子不夠資格被賜宴,他的母親同另外幾位五品宜人陪坐末席,聽著殿中對漢王和趙王的誇讚不斷,對武陽侯和興寧伯的讚揚也是聲聲不絕,偏偏誇完又要踩上她兒子一腳,恨得牙齒幾乎咬碎。


    憤怒,屈辱,憋悶,擔憂。


    各種情感一同湧上,卻不能表現出來,更不能擅自離席。


    兒子已經下了錦衣獄,她若在坤寧宮中失儀,會惹來更大的禍患。


    唯一能做的,就是對他人譏諷的目光視而不見,全當聽不到身邊幾人的竊竊私語。隻要熬過了今夜,隻要不再為家人招禍……


    同她一樣陷入窘境的,還有兵科馮給諫家中的女眷。


    朱棣被馮給諫和王給諫惹惱,徐皇後對潑兒子和孫子髒水的兩人一樣的厭惡。


    隻不過,皇帝已經發落了王給諫,馮給諫也是秋後的螞蚱,徐皇後不會再輕易發作他們的家人。但皇後不動手,不代表其他人不會借此表示“忠心”。


    一場宮宴,王給諫的母親和馮給諫家中女眷,幾乎是被架到火堆上烤,無時無刻都在坐立不安。直到朱瞻基和朱瞻壑來給徐皇後見禮,殿內眾人的注意力被兩位皇孫吸引,情況才有所好轉。


    但這隻是暫時。畢竟,馮給諫對漢王世子的汙蔑,王給諫對漢王和趙王的彈劾都是既成事實。


    可以想見,王給諫一天不從錦衣獄中出來,對馮給諫的處理一天不落到實處,兩人的家眷仍要在旁人的譏諷和白眼中煎熬。


    如果可以,兩位宜人當真很想立刻從皇後和皇孫麵前消失。


    可惜想象終究是想象,在宮宴結束前,她們必須繼續撐下去。


    朱瞻基和朱瞻壑站在一處,向徐皇後行禮,齊聲道:“孫兒見過皇祖母。”


    “好。”徐皇後笑著讓兩人起來,給朱瞻基賜坐,然後如朱棣一般,將朱瞻壑抱到了懷中。


    比起在朱棣身邊,朱瞻壑老實了許多。


    或許是早慧的關係,他知道皇祖母身體不好,在皇祖母身邊不能如在皇祖父身邊一般,必須老實,才不會累到皇祖母。


    三頭身的胖娃娃小拳頭一握,身板筆直的坐著不動。


    可無論再努力,像球,還是像球。


    殿中誥命連聲誇讚,“漢王世子如此孝順知禮,將來必定不凡。”


    徐皇後笑著道:“莫要過譽,他小小年紀,恐承擔不起。”


    說話的劉淑人同婆婆對看一眼,心中暗喜,看來,是猜對了皇後的心思。


    朱瞻基坐在一旁,在徐皇後看過來時,低下頭,不發一語。


    徐皇後歎息一聲,“瞻基,到皇祖母身邊來。”


    平王妃做了什麽,平王就藩前是如何表現,徐皇後知道得一清二楚。隻要她想知道,即使是天子,也瞞不住她。


    從震驚到憤怒,從悲傷到平靜。


    徐皇後對兒媳失望,對長子更加失望。


    在三個兒子中,天子更喜歡次子和三子,她卻始終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


    因為朱高熾是長子,更因為朱高熾不得天子喜愛,徐皇後對長子的關心,甚至超過了其他兩個兒子。


    但在處置平王妃這件事上,朱高熾讓徐皇後寒心。


    念著張氏是他的妻子,可記得自己是他的母親?


    終究,還是怨了自己?


    徐皇後不知道,也不想深思。


    平王離京當日,徐皇後突然發起了高熱,身體虛軟,入口的湯藥,苦得讓她無法下咽。


    “孽子!”


    坤寧宮內,永樂帝大發雷霆,當即要派人將朱高熾抓回來問罪。


    最終,是徐皇後撐起病體,攔住了他。


    是有意還是無心,已經不重要了。


    她隻當沒生過這個兒子!


    話出口,徐皇後十分平靜,朱棣麵上怒氣不再,揮退宮人,親自喂徐皇後用藥。


    烏黑的藥汁灑在身上,抱緊瘦成了一把骨頭的發妻,不畏腥風血雨的永樂大帝,終於紅了眼眶。


    隔日,徐皇後再不提平王,隻是遵照醫囑服藥,病情再未見反複。


    對長子已經失望,徐皇後下了決心,不能讓長孫再像他的父親。


    仁義道德,禮儀孝悌,整日掛在嘴邊,毫無用處,實際行動才是根本。否則,書讀得再多也是枉然。


    長


    長孫的教育,再不能讓他的父母-插-手,凡是同平王妃有關的伴當,宮人,宦官,都被從朱瞻基身邊一一調開。


    陪伴朱棣二十餘年,隨朱棣一同從南京到北平,再從北平回到南京,朱棣成年的三字五女,除了母不詳的常寧公主,都是徐皇後所出。


    正如當年馬皇後可以勸說朱元璋放下屠刀,隻要徐皇後不倒,隻要她穩坐宮中,魑-魅-魍-魎,心懷叵測之人,休想在宮中掀起風浪。


    “以往是本宮精力不濟,疏忽了。”


    聽到這句話,侯顯都有些頭皮發麻。


    隻要是燕王潛邸出身,都會明白這句話背後代表著什麽。宮裏宮外的某些人,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能讓徐皇後“出山”,平王妃的種種“努力”,倒也沒有白費。


    同成國公一樣,永樂五年,徐皇後並未如曆史中一般薨世。而是在太醫的精心調養下,越來越健康,活到與朱棣同壽基本沒多大問題。


    這一改變會為朱棣乃至整個大明帶來什麽,尚無人知曉,連孟也是一樣。


    華蓋殿中,成功拍了-龍-屁-的兀良哈頭目乞列該被賜坐,賜酒,賜肉。


    按照定例,在宮宴中,乞列該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能獲此殊榮的,隻有兀良哈三衛的指揮渠長。但是,他讓皇帝龍心大悅,皇帝給他賜坐,旁人縱有不滿,也不會在這時冒頭。


    前車之鑒不遠,想囫圇個的出宮,不被錦衣衛請去喝茶,還是識趣點好。


    乞列該萬分激動,臉膛通紅,手都有些顫抖。


    和他一樣進京朝貢的兀良哈頭目,被賜宴會同館,回去都能炫耀幾個月,引得眾人羨慕。他能參加宮宴,能得皇帝賜酒,這是何等的榮耀!


    如果不是還有理智,乞列該有極大可能藏起酒壺酒杯,菜盤子也藏兩個,都帶回部落。


    金壺銀盞玉盤,連大頭領都不夠級別使用,全都是他參加宮宴的證據!


    酒過三巡,朱棣有了幾分醉意,“高煦,高燧,為成國公武陽侯倒酒!朕今日高興,諸位愛卿,不醉不歸!換大碗!”


    朱能等人轟然叫好,立刻有宮人撤掉了酒盞,換了大碗。


    清澈的酒水注入碗中,朱棣帶頭,朱能等人一仰脖,半碗酒水入口,半碗-濕-了衣襟。抹去胡子上的酒水,君臣都笑得無比暢懷,仿佛又回到了出征大漠,征戰北元的歲月。


    孟沒那麽好的酒量,一碗頂天,兩碗就要趴下。眾人多少知道他的酒量,一盞過後,就放過了他。


    在中年大漢們大碗喝酒,懷念往日時,孟知機退後,抓緊時間吃菜。


    葷菜涼了沒法下口,素菜倒是好些。


    這麽吃也不成,孟放下筷子,回身叫來一個宦官,吩咐了幾句。


    “麻煩快點送來。”


    話落,一小塊銀子落進了宦官的衣袖裏。


    比不上成國公財大氣粗,好歹半腳跨進了有錢人行列。送銅錢掉份,給寶鈔更不成,捏塊銀子遞出去,倒也並不怎麽心疼。


    畢竟,銀子重要,肚子更重要。


    “是,咱家這就去,伯爺稍等。”


    宦官樂顛顛的下去了,沒過一回,帶了兩個小宦官回來。


    小宦官手上托著金壺和一個瓷晚,碗裏是冒尖的米飯,壺裏則是熱水。


    這兩樣都算不上違製,孟要得毫無壓力,宦官不過是跑個腿的力氣。


    飯和熱水送到,孟直接撥了一半到菜碗裏,泡上熱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掄起膀子開吃。


    禦廚到底是禦廚,豪爽,大氣!


    吃了三口,咬到兩顆胡椒。


    果真是國力強盛,萬邦來朝,皇帝不差錢,禦膳房不差胡椒。


    正呲牙灌水,突然發現周圍異常的安靜。


    拚酒聲沒了。


    說話聲也沒了。


    抬起頭,包括永樂帝在內,剛剛還在拚酒的中年大漢們都直愣愣的看著他,旁邊兩桌的六部天官也是眼角直抽。


    熱水泡飯?還是當著皇帝的麵?


    敢在宮宴上這麽幹的,古往今來,堪稱絕無僅有!


    難怪能和定國公這尊殺神關係莫逆,果然是猛人!


    孟鼓著腮幫子,無視戳在身上的各種視線,淡定的嚼了幾下,把嘴裏的飯菜咽下去。


    “陛下,趙院判有言,酒喝太多傷胃,不如用些熱水飯食,臣已親身驗過了,陛下可以放心用。”


    隔了幾桌的趙院判滿腦門黑線,他這是躺著也中槍?


    朱棣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髭,點點頭,放下酒碗。


    侯顯連忙上前,道:“陛下,用米飯還是餅子?奴婢這就吩咐下去。”


    “不必。”朱棣直接把桌上的大瓷碗抓過來,“朕用這碗即可。你去問問成國公武陽侯要用什麽,照樣送上來。”


    “是。”


    侯顯領命,很快就有大碗的米飯和熱氣騰騰的餅子饅頭上桌。


    除了勳貴,臣武將都沒落下。比起


    冷菜冷酒,明顯是米飯餅子更得人心。


    不喝酒,光吃飯,這樣的宮宴,也算是開了先例。


    殿中的樂舞生差點左腳絆右腳,樂工撥錯了兩弦。


    吃完半碗米飯,朱棣放下筷子,喝了兩口熱水,瞅著明顯還沒吃飽的孟,突然道:“ 興寧伯。”


    “臣在。”


    “北京兵馬指揮司,你暫且不要管了。”


    啥?!


    孟愕然抬頭,這是被-擼-官了?


    因為一碗米飯?


    成國公朱能和武陽侯徐增壽顯然也很意外,天子是惱了興寧伯?不像啊。


    鄰近的官們卻很興奮,小樣的,你也有今天!一邊興奮,一邊咬著饅頭,絲毫不因饅頭的來由而棄之不食。


    孟伯爺運氣,瞪眼,有能耐你別吃!


    一邊吃一邊看老子好戲,不怕噎了喉嚨!


    朱棣沒理會看好戲的官,抬手止住了徐增壽的求情,繼續道:“興寧伯博學有才,孝悌剛正,練達人情,知民間疾苦,不以俗世方圓所囿,行事多有獨到之處,朕授爾為太子少保,為漢王世子講學。主以經國方略,禮儀孝悌,民生經濟,輔以海外之地民風習俗,方物-風-情。”


    哢嚓一記驚雷當頭劈下,孟傻了,徹底傻了。


    太子少保?


    要是他沒記錯,好像,他那位便宜師傅道衍和尚,才是太子少師?


    徐增壽見孟傻愣愣的沒有反應,連忙提醒,“興寧伯,還不快謝恩?”


    看著仍舊直眼中的孟,朱能都在感歎,還以為天子是要發落興寧伯,沒想到,卻是讓他為漢王世子講學!


    雖然永樂朝的三公三孤三保都是榮譽頭銜,但有幸被授予此等榮譽頭銜的,絕非常人。


    建朝罷三公三孤,略過不提。


    洪武朝的三公三孤三保都是誰?


    太師李善長,太傅徐達,太保常遇春。


    三保中的太子太傅更是鼎鼎大名的藍玉!


    雖說猛人中的大部分下場都不太好,但功勞卻是實打實的,做不得一點虛假。


    興寧伯才多大年紀?就已是位列當朝武官從一品,鎮守一方,說位極人臣也不為過。


    一等伯在勳貴中隻能算末位。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上頭也有都督壓著。太子少保不過是個榮譽頭銜,根本沒多少實權。


    分開看,在朝臣中不算什麽。落在同一個人身上,那就相當不得了了。何況,他還是大寧鎮守,調居北京,仍掌官印。


    一般而言,如他這般,天子本該冷一冷。永樂帝的表現卻打破了眾人的普遍認識和傳統觀念,孟的官途,顯然還將繼續平坦下去。


    同孟不對付的朝官不由得倒吸冷氣,興寧伯到底隱藏著什麽背景,才得聖上如此-恩-寵?天子之前的一番話,又是什麽意思?


    深思天子之意,一直保持沉默的楊士奇和楊榮等人心頭巨震。


    令興寧伯教導漢王世子經國方略,禮儀孝悌,民生經濟,海外方物?


    平王世子出閣就學,天子隻令專講禮儀孝悌,從未言及帝王大訓,更不曾提到經國方略!


    漢王世子尚且年幼,竟要學習經國方略和民生經濟?


    莫非……


    解縉黃淮等人更是臉色驟變,若非被胡濙拉了一下,解縉怕會當場失態。


    丟下炸雷的永樂帝壓根沒去看群臣都是什麽表情,他也不需要看,錦衣衛和宮內的宦官自然會將某些人的一舉一動記錄下來,遞到他的麵前。


    經過徐增壽的提醒,孟終於回神,說不激動是假的,可想到這次授官會將他徹底綁上朱高煦的馬車,心中又有點沒底。


    轉念一想,即使皇帝不下這道命令,在外人看來,他也早同朱高煦朱高燧穿了一條褲子。


    糾結於這些,不過是自尋煩惱。


    回憶起在開平衛初見朱高煦的情形,難免唏噓。


    誰能想到,自己會走到今天?


    換成五年前,朱高煦絕對料想不到,有一天,他會挽起褲腳,和軍戶一同耕田種地。朱高燧同樣不會想到,他會和金銀銅錢打起交道


    是曆史開了太大的玩笑,還是誤闖曆史的蝴蝶掀起了一場颶風?


    孟端正神情,抿緊嘴唇。


    既然沒有選擇的餘地,就不再選擇。


    棋局已經擺好,為了走到最後一步,也是為了保全自己,保全沈瑄,保全家人,他必將孤注一擲,拚盡全力。


    若有攔阻,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臣,領旨謝恩!”


    孟不會知道,他這一拜,注定成為曆史的拐點。


    從這一刻開始,大明王朝的曆史,將走向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乃至於世界的曆史,都將因此而發生改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