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宴翌日,授興寧伯太子少保的旨意正式下達。


    興寧伯府正門大開,孟身著大紅麒麟服,在府內跪接聖旨。


    傳旨的依舊是中官侯顯。


    在鄭和下西洋的時期內,侯顯不隻成了朱棣身邊第一得用的中官,同孟的“友情”也是直線攀升。


    但凡下達給興寧伯府的旨意,基本都是侯顯出麵。旁人想搶,統統踹飛。


    “勞煩侯公公。”


    捧過聖旨,孟笑著遞過紅封。侯顯接過來,看也沒看,順手塞進了袖子裏。


    “不敢言勞煩,虧得伯爺,咱家每次都能沾一沾喜氣。”


    話說得很有水準。


    語氣真誠,態度更加誠懇,好似每個字都出自肺腑。孟如果不相信,就是辜負了侯公公的一番心意。


    咧咧嘴,孟伯爺發現,同侯顯比起來,自己的演技和台詞功底仍需大幅度提升。


    大明的宦官彪悍,永樂朝的宦官絕對是彪悍中的彪悍,無論橫向還是縱向對比,能出其左右者,基本一個巴掌就能數得過來。


    梁啟超讚譽,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孟認為,這句話可以進一步擴大範圍,完全可以將侯顯和王景弘等人囊括進去。


    上馬能砍人,下馬能諜-戰,登船能遠航,比爺們還爺們,這樣的的宦官集體,除了永樂朝,基本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因鄭和侯顯而被蓋上“宦官之友”的大戳,孟認了!


    隨著侯顯的到來,興寧伯府內一片歡騰。護衛長隨都是一臉的喜氣洋洋。


    伯爺又封官了,好事啊!


    太子少傅,教導漢王世子讀書,天大的好事啊!


    送走了侯顯,孟伯爺大手一揮,“發錢,三餐加菜!”


    “謝伯爺!”


    孟伯爺不差錢,說要發錢,絕不會用寶鈔充數。金銀不能隨便發,銅錢布帛完全沒問題。再不濟,胡椒香料堆到院子裏,一人扛一袋子回家。


    自從西南和海外番邦組團前來朝貢,大明朝的香料市場變得極大豐富,市場價格也呈階段性跌落。不然的話,禦膳房也不會不要錢似的往菜裏加胡椒。


    一盤菜,能吃出十幾粒胡椒。


    想起來,舌頭仍是一個勁的發麻。


    興寧伯府內張燈結彩,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同時接到聖旨的另外幾位朝官卻是烏雲罩頂,臉色慘白。


    宣旨的宦官也是各個拉長了臉,一絲笑容也欠奉。與宦官同行的錦衣衛卻是麵帶笑容,落在旁人眼中,怎麽看,都帶著幾許猙獰的意味。


    在宮宴上據理力爭的王給諫已經下了錦衣獄,有幸省略了這一步驟。


    膽敢給平王世子潑髒水的兵科給事中馮貴,“榮升”交趾布政使司右參議,即日啟程上任。


    交趾即是安南。


    在柳生代表征討安南大軍獻俘之後,安南百餘耆老軍民再次陳情,希望能歸入明朝,複華夏衣冠。


    永樂帝順應民心,改安南為交趾,歸入大明版圖。先後設立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沈瑄和張輔等臨時設立的行都指揮使司旋即罷除。


    交趾三司設立之後,立刻重新勘定規劃安南土地,設府州縣各衙門及軍民衛所和守禦千戶所,繪製交趾地圖,呈送南京。堪輿期間,順便解決了部分曆史遺留問題,例如安南和占城相鄰之處的宅基地糾紛,安南和老撾等番邦的邊境劃分,土人部落歸屬等。


    最終勘定的交趾實土,東西相距一千七百六十裏,南北相聚兩千八百裏。同占城及老撾等番邦邊界重新做了劃分,原本遊離在邊境的土人部落大多歸入交趾境內。


    交趾正在土地大開發,伐木,懇田,修路,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朝廷接管了交趾的鹽井,設立交趾鹽課,命戶部院外郎黃通理等監閘。隨著同老撾等番邦恢複大批量的井鹽交易,需要的勞力也是越來越多。


    中原地區,官鹽的交易多以銅錢布帛和白銀進行。


    西南之地,老撾等國想要買鹽,必須使用金子!


    這不是交趾鹽課為難鄰居,實是陳氏王朝便有的規矩。


    “茶葉,鹽巴,香料。尤以鹽為最。”


    黃澄澄的金塊堆在眼前,因得罪了上官,相當於流放交趾的黃通理,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人都說興寧伯是財神,據說拿下交趾全部鹽井的主意,就是他出的。


    以井鹽作為壯丁的“工錢”,恢複同周邊番邦的交易,也是興寧伯回京前提出,經征討安南大軍總兵官沈瑄和副將張輔等議定,最終上報朝廷。


    來交趾之前,黃員外郎以為自己的前途一片黯淡。


    不承想,卻是坐到了金山上。


    這麽多金子,眼暈啊!


    留在安南一年多的李參軍走過來,好心拍了拍黃通理的肩膀,“淡定,習慣就好。”忽而又壓低了聲音,“看看就成了,千萬別動旁的心思,鹽課衙門裏可有錦衣衛常駐。”


    翻譯過來,金子再好,誘-惑再大,也千萬別伸手。


    。敢昧下一丁點,人生將變得很不美好。


    不相信?


    李參軍示意黃員外郎朝院子裏看,他的前任,就是在那棵樹下被錦衣衛結果的。


    “人死了,家也被抄了。”


    錦衣衛可不管抄出來的金銀是不是從交趾貪汙回去的,總之,和工資對不上號,就是妥妥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自己死了不算晚,家人也要負連帶責任。


    錢沒收,全家流放充軍,戍邊種田!


    “該怎麽做,心裏得有個準。”


    抵擋不住-誘-惑,向皇帝的錢袋子和國庫伸手,不砍手,直接砍頭!


    黃通理不由得打了個哆嗦。


    半晌,再看堆成小山的金子,仿佛是在看著一群洪水猛獸。


    早知今日,打死他也不得罪自己的上司。到這地方來,一個不小心,當真是要命啊!


    比起黃通理,馮給諫被調入交趾布政使司,倒是和金銀搭不上關係。可鑒於調動工作的理由,布政使以下,左參議以上,絕對不會給他好臉。


    交趾多瘴癘,說不準,哪天馮給諫就要被上報“病卒”。不病卒,和當地土人發生爭執,一樣會危急性命。至於是真土人還是假土人,能不能抓到凶手,不過交趾三司一句話的事。


    相比之下,還不如發到北疆戍邊的生存機會更大。


    接到調令,馮給諫臉色慘白,腦子裏轉過無數念頭,後悔恐懼全部湧上心頭,卻不得不全都壓下,叩謝聖恩。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敢表示不滿,交趾都不用去了,直接到詔獄裏度過餘生吧。


    “臣叩謝天子隆恩。”


    宣旨的宦官沒要紅封,完成任務,轉身就走。留下錦衣衛和馮給諫商討何時上路的問題。早走晚走都是走,早動身早好。


    馮給諫之後,解縉也接到了聖旨。


    以往,永樂帝對解縉再不滿,也沒想把他趕出京城。


    《永樂大典》還在修撰,身為總編官,解縉的工作十分重要。為保證修書工作順利進行,隔三差五,朱棣還要發下賞賜,慰問一下。


    但這一次,解縉踩到了朱棣的底線,碰到了他的逆鱗。


    在楊鐸將解學士的某些行為記在條子上,送入宮中之後,朱棣不打算再姑息他,直接下旨,將解縉攆出了京城。


    “升翰林院學士解縉為廣西布政使司右參議。”


    同馮給諫一樣,敕令下達,解縉也必須馬上收拾行李,準備啟程。


    看著手中的聖旨,解縉的表情好似凝固一般。


    從翰林學士到廣西布政使司右參議,從入值淵閣的天子近臣到西南邊陲的地方官員,品級升了,地位卻是一落千丈。


    “怎麽可能,這怎麽可能……”


    經曆過洪武朝的起落,建朝的動-蕩,永樂朝的輝煌,解縉太明白這道敕令代表著什麽。


    他驚恐的發現,自己私下裏的動作終究沒能瞞過天子,天子不會再姑息他了。


    從永樂三年至今,修書的工作進入了尾聲,大的問題基本已經解決,解縉的工作不再那麽重要,有沒有他,都不會影響到《永樂大典》的完成。


    同姚廣孝確認之後,永樂帝大筆一揮,解縉頓時成為了昨日黃花。


    和朕玩心眼,以為朕不知道?


    幾次寬宥,不代表會一忍再忍。


    朱棣怒了,解大才子直接由京城調到廣西,為當地的政-治-工作和化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解縉應該慶幸,朱棣沒想要了他的命。否則,他的工作單位就不是廣西,而是和馮給諫成為同事,紮根交趾,艱苦奮鬥。


    解縉之後,黃淮,胡廣等翰林侍讀侍講家中也迎來了天使。隻不過,天使帶來的不是調令,而是天子發下的賞賜。


    兩匹絹,五錠寶鈔。


    “臣謝陛下恩賞。”


    謝恩的同時,黃淮等人心中發苦。


    從今日開始,他們就算同解縉劃清了界線,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想要繼續留在京中,任職翰林院,入值淵閣,甚至更進一步,就必須這麽做。


    有舍有得,舍了,才能得。


    楊士奇為人低調,錦衣衛始終沒能在他身上查出證據,因此,調動工作和恩賞都沒他的份。


    楊榮和解縉私下裏有聯絡,被錦衣衛拿住了證據,可他到底是聰明人,先一步上了奏疏,言家中父親病重,請歸鄉侍疾。


    “臣乞陛下恩準。”


    楊榮的封奏疏上得很及時,稍晚一點,他有七成以上的可能,會和解大學士結伴南下。


    永樂帝批準了楊榮回鄉,考慮到他在靖難中迎駕的功勞,沒摘了他的烏紗,俸祿卻不能再領,算是大明朝版的“停薪留職”。


    皇帝的一係列動作,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多數朝臣都在為孟少保的任命和漢王世子將來的定位苦苦思索,被調動工作的解縉等人已經收拾好包裹,在錦衣衛的護送下離開了京城。


    &nbsp


    馮貴走得很快,解縉比他更快,楊榮尤其快上加快,好似身後有猛虎追趕。


    消息傳出,群臣無不愕然。


    早朝之上,出現了詭-異的沉默。


    群臣都在忐忑,尤其是擁護平王的臣,喘氣都不敢大聲。


    今上並沒像高皇帝一樣,想起來就砍幾顆腦袋。可一點預兆沒有,說流放就流放,不比掉腦袋好多少。


    升職?這話也隻能騙騙傻子。


    廣西,交趾,實打實的蠻荒之地。


    就算有三司,有軍民衛所,有發財的途徑又怎麽樣?


    苦讀十餘載,一朝登科,位列朝堂,執天下牛耳,才是士大夫們的最高最求。


    到地方做個土財主?還不如抱著腦袋撞牆。


    即便是甘心做個土財主,廣西交趾那片地界,明顯是武官更有發言權,以解縉和馮貴同武將的關係,無論政-治-前途還是經濟錢途,都相當的渺茫。


    同官相比,以成國公為首,包括定國公一係,支持漢王和趙王的武將們則輕鬆許多。不論其他,有個被授太子少保的興寧伯,大家都是臉上有光。


    被立為標杆,推到風口浪尖,孟某人也有些無奈。


    壯著膽子朝丹陛上看一眼,又立刻低頭。既然大家都不說話,他也保持沉默比較好。


    於是,朝會就在沉默中開始,又在沉默中結束。除了戶部尚書夏元吉上奏,應天十八府轄下又有州縣發生了自然災害,需要減免稅收,沒有第二個人出列發言。


    殿外的大漢將軍和錦衣衛互相瞅瞅,都感到奇怪。


    今天這是怎麽了?不提六部,六科都察院都這麽安靜,太不符合常理!


    群臣不說話,永樂帝不耐煩繼續浪費時間,袖子一甩,“無事退朝。”


    四個字,猶如天籟。


    剛剛還萎靡不振的朝官,立刻以競走般的速度退出了奉天殿。


    孟留了下來。


    按照皇命,今天是他為漢王世子講學的第一天。具體的教學地點在哪裏,上課時間有多長,教授的課程需不需要審-核,都要上報永樂帝才能最終決定。


    被皇帝誇一句有才就飄飄然,忘記自己姓什麽,絕對是掉腦袋的節奏。


    “興寧伯隨朕來。”


    朱棣也很幹脆,穿著一身皮弁服,直接帶著孟去了華殿。


    華殿曾是平王的居所,平王就藩西南,被改用作了為皇孫的就學之地。


    華殿啊……


    不出聲的跟在朱棣身後,思及華殿的象征意義,孟的嘴角彎了一下,又很快隱去。


    學生隻有一個,正殿過於空曠,自然不能在這裏設下桌案,也不和規矩。


    正殿旁的暖閣自然被利用起來。


    暖閣的門開著,朱棣走到門邊,暖閣裏的人立刻起身。


    “見過父皇!”


    “孫兒拜見皇祖父!”


    三道聲音先後響起,孟順著聲音看過去,頓時牙酸。


    暖閣裏擺著三張紅木桌案,兩大一小。


    桌案上筆墨紙硯齊備,桌案後坐著兩位親王,一位親王世子,都是大紅的常服加身,鑲金的襆頭,齊刷刷的站起身,就算是末座的三頭身,也是抬頭挺胸,相當有氣勢。


    朱棣免了兒子和孫子的禮,孟上前,行禮道:“臣見過兩位殿下,見過王世子。”


    “少保請起。”


    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異常的客氣,客氣得讓孟有些不習慣。


    眨眨眼,今兒這是怎麽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表示,他們也不想這樣,可老爹發話了,在南京期間,兄弟倆都得給朱瞻壑當陪讀。不從?鞭子伺候!


    “陛下,兩位殿下這是?”


    孟隱約能猜到是怎麽回事,可該走的程序仍舊不能省略。


    “爾博學有才,高煦高燧在京也無事可做。漢王府和趙王府紀善教授的上疏都在朕的案頭擺著。爾隻管授課,朕就坐在這裏,敢不老實,朕正好活動一下筋骨。”


    孟:“……”虎爸,絕對的虎爸!


    朱高煦&朱高燧:“……”親爹?!


    朱瞻壑睜著大眼睛,似懂非懂,幹脆端正坐好,反正聽皇祖父的話就對了!


    定定神,孟也知道,永樂帝決定的事輕易不會更改,考慮兩秒,開口道:“臣遵陛下旨意。”


    一個也是教,三個也是趕……既然是永樂帝的吩咐,照做就是!


    不過,永樂帝在身邊,當真是壓力山大。


    多了兩個“學生”,預定的課程定然要更改。


    斟酌片刻,讓暖閣內伺候筆墨的宦官取來一張宣紙,鋪在桌案之上,拿起筆,飽蘸墨汁,落在紙上,似覺得不太滿意,再取一支,重新落筆,才點了點頭。


    孟不說話,隻一心動筆潑墨,三個“學生”都老實坐著,朱棣起身走到桌案旁,看到紙上逐漸成形的輪廓,神


    神情立時一變。


    “侯顯。”


    “奴婢在。”


    “讓人都退下去。”


    “是。”


    朱棣的表現讓朱高煦和朱高燧心裏發-癢,兄弟倆互看一眼,終於冒著被老爹-抽-鞭子的風險,湊了過來。


    看到紙上的東西,兄弟倆的眼睛也瞬間直了。


    隨著孟起手落筆,父子三人的目光愈發-熾-熱,毫不誇張的形容,三雙眼睛,幾乎要在紙上燒出六個窟窿。


    最後一筆落下,孟抬起頭,頓時被嚇了一跳。


    於此同時,經曆幾番波折,鄭和率領的船隊終於安全回航,抵達了福建海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