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近侍侯顯突然帶皇帝口諭來到兵部,言天子要查看全國輿圖。


    “陛下有言,征討大軍呈送的交趾輿圖要一並送上。”


    兵部尚書劉俊和右侍郎墨鱗互相看看,不敢確定天子此舉究竟為何,但皇令不能耽擱,“侯公公稍待。”


    劉尚書親自取來尚未入庫的交趾輿圖,確認沒有疏漏,交給了侯顯。


    墨侍郎叫來一名書吏,吩咐道:“告訴馬郎中,陛下要查看全國輿圖,選最新的送來。”


    “是。”


    書吏走後,侯顯接過交趾輿圖,不用跟來的宦官,自己抱著。


    很快,其他省份的輿圖一並送到,整整兩隻大木箱,幾名宦官費了些力氣才抬起來。


    “小心著點。”


    侯顯吩咐一聲,轉頭對劉俊和墨鱗道:“今日麻煩劉尚書,墨侍郎了。”


    “職責所在,不敢言麻煩。”


    “陛下急著看圖,咱家就先告辭了。”


    “侯公公慢走。”


    客氣兩句,侯顯帶著兵部呈送的輿圖快步離開。


    回到值房,劉尚書和墨侍郎一頭的霧水。


    天子突然要查看輿圖,到底是何原因?


    交趾也就罷了,但連南甸,幹崖宣撫司和八百大甸,木邦,車裏,老撾等宣慰司,甚至是更遠的大古嘞等地都包括在內,著實讓人感到奇怪。


    “莫不是又要動兵?”


    “難說。”


    墨侍郎的猜測,劉尚書並不讚同。


    交趾平定不久,也沒有韃子犯邊的消息,又值隆冬,並不是動兵的好時機。


    何況,大明乃禮儀之邦,出兵總要有合適的理由。


    韃子在北邊打穀草,侵-擾-國境,邊軍禦敵屬於正當防衛。即使跑到韃靼和瓦剌的地盤上進行正當防衛,也說得過去。


    誰讓鬼力赤和馬哈畝縱容手下到明朝境內搶劫?


    這個時代可沒有防衛過當的說法。


    隻要韃子搶了,邊軍跑去草原燒帳篷也能占住“理”字。


    不久前,鎮守大同的江陰侯吳高上奏:“沿邊草盛,欲-焚-之。”


    朱棣痛快準了。


    至於吳高到底是燒草還是燒帳篷……明朝堅持說是草,韃靼和瓦剌也沒處說理去。實力不如人,拿邊軍沒有任何辦法,隻能趁大火燒起來之前,拆了帳篷搬家了事。


    兀良哈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正拿的是明朝工資,也不愁牛羊的草料,全當看熱鬧。


    好在邊軍的“鋤草”行動大多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等到火滅了,新草長出來,搬走的部落會陸續再搬回來。放牧之餘,繼續等待打穀草的最佳時機。


    不能說邊軍沒有生態保護意識,也不能批評韃靼和瓦剌屢教不改。


    歸根到底,明軍是為了保家衛國,草原上的部落則是為了生存。


    大同邊軍燒荒,宣府和遼東等地的邊軍也不會閑著。鬼力赤和馬哈木正該忙著搬家,絕對沒空來邊境找麻煩。


    憑經驗,劉尚書認為,天子真要動兵,也不會是北邊。


    “難道是南邊?”


    劉尚書和墨侍郎腦子裏同時冒出了這個念頭,很快又被打消。


    交趾平定,廣西的賊寇快被定國公殺幹淨了,砍掉的腦袋足有上萬。雲南和廣東等地都受到了影響,再桀驁不馴不識教化的土人,聽到“定國公”三個字都會腦門冒汗,頭皮發麻。境內的治安狀況好得不能再好。


    在定國公的眼皮子底下造-反?到底是有多想不開。


    臨近的番邦也沒有亂況傳出。


    八百大甸和老撾宣慰司的土官剛被天子警告過,在征討安南的過程中,他們表現得很不好。不配合出兵也就罷了,竟敢收留黎氏賊子,收留了還不上報,當真是膽大包天!


    朱棣的警告很簡單,卻相當-粗-暴,“若不真心改過,下場參照安南。”


    八百大甸和老撾宣慰司的土官被嚇得覺都睡不著,親自帶隊到南京負荊請罪,至今還在會同館裏等著。


    天子要收拾的,肯定不是他們。


    暹羅倒是有可能。


    月前,占城,蘇門答臘和滿剌加使臣聯名告狀,控訴暹羅恃強淩弱,發兵搶劫明朝封賜給他們的印誥。


    蘇門答臘和滿剌加使臣是在回國途中被搶,占城比較倒黴,直接被暹羅發兵國內,欺負上門。


    明軍征討黎氏,占城配合出兵,趁機取回了被安南強占的土地和城邦。占城君臣都以為安南被明朝拍扁了,以後能過上舒心日子。不料沒了安南,暹羅又上門找麻煩。


    當真是柿子軟,包子麵,是人就想捏一把?


    聽完幾名使臣的哭訴,朱棣同樣對暹羅發出了警告,“繼續這麽幹,下場一樣參照安南!”


    警告完又加了一句,自朕登基以來,暹羅朝貢了幾次,一次還是兩次?去年好像就沒來,這是對朕不滿?不滿沒關係,朕派人到暹羅當麵談,詳細了


    解一下情況。


    從京城派人遠了點,正好定國公在西南,離得近,不如就派他了。


    消息剛一傳出,暹羅立刻服軟。


    搶來的印誥全都送回去,蘇門答臘的使臣歸國了?趕緊的,出海去送!


    向明朝朝貢的隊伍立即出發,參照爪哇西王都馬板,金子不能少,珍禽異獸更要多。


    馴象,孔雀,挑最好的!


    鸚鵡必須會喊萬歲萬萬歲!


    朝貢的隊伍出發後,暹羅國王和大臣們抱成團,心驚膽戰的等著明朝的回應。


    哪怕搬空國庫,也比定國公上門好!


    明朝天子是要錢,那尊殺神上門,絕對是要命!


    不知不覺間,沈瑄的凶名從國內傳到了國外,在國際友人的心目中,直接和“十二級台風”畫上了等號。


    定國公在大明交不上朋友,出了國也是一樣。


    暹羅反應很及時,朱棣到底沒讓沈瑄再-穿-越一次-國-境-線。


    饒是如此,暹羅和附近的番邦也是擦了一把冷汗。


    為讓永樂帝徹底打消派遣沈瑄“出使”想法,賣給明朝的糧食,價格直降三成。


    憑祥的李大令得知消息,立刻發動往來城中的豪商買糧,並將情況上報廣西鎮守韓觀。很快,正打點行裝準備離開交趾的張輔等人也得知了消息。


    送上門的便宜,當然要占!


    交趾鹽課提舉司頓時忙碌起來,儲備的井研大批運出,換來了幾百萬石的糧食。大部分運回廣西雲南,小部分在征討大軍內部消化。


    錦衣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雖然分屬不同的武官係統,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這種“分配”方式早在天子麵前過了明路,報上去也不會被追究。畢竟,大軍的糧餉都是自籌。


    對此,交趾布政使司和鹽課提舉司隻有羨慕的份,壓根沒有效仿的可能。。


    糧食有了,暹羅和不太服管的幾個宣慰司都老實了,南邊基本無戰事。


    兵部劉尚書和墨侍郎想了多種可能,又一一否定。最後也隻能麵麵相覷,歎息一聲,果然是天子的心思你別猜!


    華殿暖閣內,朱棣正伏案細看孟繪出的輿圖。


    朱高煦和朱高燧站在一旁,抻著脖子,不敢打擾老爹,雙眼卻是火熱。孟這個繪圖者倒是被擠到了一旁。


    “少保?”


    朱瞻壑還沒桌案高,大眼睛呼扇呼扇。


    孟倒吸一口涼氣,左手緊扣右手,才沒伸出罪惡的爪子,在白胖娃娃的臉上捏一下。


    敢當著永樂帝的麵這麽幹,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會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侯顯帶著輿圖走進暖閣內,躬身道:“陛下,奴婢將輿圖帶回來了。”


    朱棣看一眼地上的兩隻箱子,再次埋首,“把遼東,河北和甘肅寧夏的輿圖找出來。”


    “遵命。”


    箱子打開,侯顯親自動手,朱高煦和朱高燧搶不過老爹,幹脆上前幫忙。


    孟慢了一步,發現沒自己站腳的地方,隻得退到朱瞻壑的桌案旁,想起自己是來給朱瞻壑教學的,鋪開一張紙,一邊畫著簡圖,一邊為朱瞻壑授課。


    朱瞻壑看得興致勃勃,“少保所繪,可是輿圖?”


    “正是。”孟笑道,“世子慧聰,臣不能及。”


    朱瞻壑笑彎了雙眼。


    再早慧也是個孩子,受到誇獎會不由得歡喜。


    “世子請看,這是大明的國土,這裏是遼東,此處是河北……”


    孟在北疆從軍,曾上陣同韃子對戰,靖難之前,還曾跟隨沈瑄出塞。後奉皇命鎮守大寧,結合後世記憶,北疆各邊鎮,長江以北的主要州府,都能指出大概位置。


    “這裏就是北京……宣府在此處……”


    朱瞻壑鄭重道:“宣府是父王封地,父王在這裏種田!”


    “咳……”


    孟轉過頭,咳嗽一聲。端正了神情,童言無忌。


    朱瞻壑的精神頭更足了,“少保,金陵在哪裏?”


    對長江以南,孟不如北疆熟悉。但南京的大體位置還是知道的。


    “世子請看,金陵在此處,中都鳳陽是在這裏。”


    孟教得認真,朱瞻壑也學得認真。


    他已經啟蒙,識字不少,卻從沒人將大明的輿圖畫給他看。


    事實上,不隻他的父王,連皇祖父都沒這待遇。


    朱棣仍埋首輿圖,絲毫不被孫子剛剛喊出的“種田”兩字影響。朱高煦也三天兩頭被言官以此為借口找麻煩,聽習慣了,著實不算什麽。相比起來,還是輿圖更吸引他的注意力。


    桌案最中間一幅,正是孟所繪。


    同兵部呈上的輿圖不同,這張圖十分簡陋,隻大致勾勒出地形,點出幾個主要省府。別說州縣,除了黃河長江,連湖廣和廣西等地的分界都十分模糊。


    />


    換成任何一個兵部郎中,繪製的輿圖都要強上百倍。但是,這張圖卻深深吸引了朱棣的注意力,讓他看得目不轉睛。因為圖上不隻有大明,還有西南的多個番邦,北疆的瓦剌韃靼,與遼東接壤的朝鮮,有大致輪廓的西域!


    隔海有琉球,日本等島嶼。更遠之處,還有一片無名的陸地。


    “這便是前宋遺民所言的海外之土?”


    不是永樂帝聯想豐富,而是紙上赫然寫著這行字。


    朱棣看得認真,不時同兵部呈送的輿圖做對比。


    朱高煦和朱高燧找出了朱棣想要的輿圖,重新站回桌案旁。


    侯顯讓抬箱子的宦官退出暖閣,自己站到五步之外,皇帝不叫,絕對不上前。


    許久,孟將自己知道的州府都指給了朱瞻壑,朱棣終於抬起頭,道:“興寧伯。”


    “臣在。”


    “此圖,你是如何繪出?”


    “回陛下,臣為從軍即在開平衛,後為大寧鎮守,曾看過北疆輿圖。”


    朱棣點頭,鎮守一方,這是必然。


    如果連地形都不熟悉,如何抵禦韃子,又如何出塞作戰?


    “去歲,臣隨大軍征討安南。在廣西期間,對西南番邦和各宣慰司也有了解。”說到這裏,孟刻意頓了頓,見朱棣神情未變,朱高煦和朱高燧臉上閃過恍然之色,才繼續道,“這片海外之地,是臣早年間得知,其具體所在及大小,也隻是推測,並無實據。”


    前宋遺民,自海外歸來的老人,朱棣父子三人早聽孟說過。


    “可是有高產作物之地?”


    “正是。”


    “若真有此地,當可令船隊前往。”


    朱高煦話落,朱棣露出了讚同的表情。


    孟籲了口氣,繼續說道:“這片西域之地,臣是從大食商人口中得知,並有獻佛郎機炮的夷人證實。”


    “善。”


    永樂帝終於笑了。


    孟的心也終於完全放下了。


    最初,他想把四大洋七大洲全都畫出來。雖然不能細化到每個國家,具體的位置他還是知道的。


    動筆之後,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作為“土生土長”的大明子民,他是如何得知這些?


    無師自通?沒這條件。


    做夢夢到?永樂帝不會聽他胡扯。


    再者言,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被扣上欺君的帽子怎麽辦?


    為了安全著想,七大洲減為了兩大洲,四大洋更是直接省略了名稱。甚至連宋時便有記載的非洲也被從圖上抹去。


    腦袋發熱的結果,不是帶來榮耀,而是招禍。


    多智近妖,在孟看來,絕不是什麽好詞。


    當然,演義中的臥龍大人除外。


    況且,隻要大明的艦隊不被朱棣的繼任者打入冷宮,這幅“簡筆畫”早晚會得到完善,成為真正的世界地圖。


    孟給出的理由十分站得住腳,結果也和他預料的一樣,一方麵達到了“授課”目的,另一方麵,也沒有引起任何懷疑。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張地圖還引發了另一個結果。


    在最初的激動之後,朱棣看著輿圖,突然皺眉。


    國朝的疆域廣大,很好。


    北邊的韃靼瓦剌卻讓他很不順眼,與遼東接壤的朝鮮也是一樣。


    大片的國土,突然有這麽不當不正的一塊,緊挨著遼東,不屬於明朝,還隔三差五的要蹦躂那麽一下,很是礙眼。


    和朱棣有同樣感覺的,還有朱高煦和朱高燧。


    古有記載,周封商之後箕子於朝鮮。唐滅高句麗,納其地。


    洪武中,高麗曾妄想索取鐵嶺之地,雖說李氏取而代之,年年向大明朝貢,但李氏朝鮮並不真像表現出來的這麽老實。


    想到遼東鎮守孟善的上疏,朱棣雙眼微眯,手指敲著桌案,恰恰點在了朝鮮的位置上。


    泉州海港


    遠航歸來的船隻部分靠岸。


    商船卸下了搭載的貨物,珊瑚寶石香料和珍禽異獸都不稀奇,丈長的巨木更加吸引眼球。


    兩船木料在港口卸下,發現其中有十餘人方能合抱的紫檀和沉香,懂行的不免咂舌,“我的天老爺!”


    這得多少錢!


    獲悉部分木料將在此出售,商人們的眼睛都紅了。


    錯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砸鍋賣鐵也要下手搶!


    鄭和與王景弘都沒有下船,派人知會了市舶司,又給在這艘商船上有份子的當地官員和宗室送了信,得到回複之後,再次揚帆。


    大部分船隊成員,包括鄭和王景弘在內,都將在浙江登陸,運送木料的商船則要繼續北行,停靠天津。


    站在船首,鄭和深吸一口氣,終於露出了笑容。


    不過,如果他知道回航後等


    等待他的將是什麽,恐怕就笑不出來了。


    朱家父子正暢想著海對麵的大片陸地和高產作物。


    聞聽船隊歸來,朱棣下的第一道命令不是通知弟兄和手下準備領錢,而是命令工部加緊再造寶船四十八艘,改造海船二百四十九艘,備使西洋。


    皇帝下令,工部該拖延嗎?


    當然不可能!


    工部侍郎親自監工,匠戶甩開了膀子的結果是,鄭公公和王公公上岸之後,過不了多久,又得再次下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