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新年,聖駕回鑾,金陵城內分外熱鬧。


    回宮翌日,永樂帝設宴奉天殿,大宴群臣。


    皇後設宴坤寧宮,賞賜五品以上命婦寶鈔布帛有差,五品以下各寶鈔一錠。


    賞賜發下,群臣皆喜。唯獨孟清和有些別扭,雙份賞賜,該高興還是該覺得別扭?就經濟意義上來講,應該高興的……吧?


    鄭和,王景弘,侯顯三人領船隊出航,宣揚國威,帶回異寶,獲天子賞賜錦衣金帶。


    永樂帝不是正德帝,不會將蟒服、麒麟服和鬥牛服當工作服,大批量下發。鄭和三人的錦衣,以靛藍深紫為主,除用料考究,上繡葵花圖樣皆十分尋常,無任何出奇之處。金帶尤為樸素,連個金荔枝的花樣都沒有。


    這樣的賞賜,不是讓他們穿出去顯擺,而是告知群臣,此三人功在社稷,深得天子之心。


    鄭和三人叩謝聖恩,激動得滿臉通紅,淚水長流。


    “奴婢粉身碎骨,未能報得陛下隆恩!”


    暈船算什麽,便是天子讓他們跳海遊泳尋找新大6,三人也絕無二話!


    扒-掉-衣服,縱身一躍,渾身的力氣,足夠和虎鯊來場三對一較量。


    腦補委實有些誇張,正不斷朝奇怪的方向前進。孟清和用力掐一把大腿,疼得倒吸一口涼氣,總算將思維拉回正常軌道。


    宮宴當日,隨船隊出航的通譯,水手,醫士,夥夫等,都得菜肴美酒。有官身及立下功勞者,更賜宴後軍都督府。


    菜品如何不必提,關鍵是皇恩,是臉麵。若非天子恩德,眾人做夢也想不到能有今天。


    吃不飽沒關係,夾一筷子菜,喝一盅天子賞賜的禦酒,足夠向自己的兒孫炫耀,知道不,當年你老子吃過禦廚手藝,喝過宮中禦酒!你小子不過識得幾個字,會耍幾下腰刀,便自以為了不起?先混到你老子這份上再翹尾巴不遲。


    奉天殿前,樂舞暫歇,永樂帝著明--黃盤龍常服,頭戴翼善冠,舉起酒盞,朗聲道:“朕與諸卿共飲!”


    宴中武皆起身舉杯,齊聲道:“陛下隆恩,臣等敬尊!”


    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立在最前,舉起酒盞,一飲而盡,“兒臣恭祝父皇威服海內,君臨萬邦!我大明安於覆盂,千秋萬代!”


    “好!”


    永樂帝大悅,連飲三盞。


    群臣再舉杯,酒量淺也要一口悶。敢不喝,就是不給天子麵子。不給天子麵子,光輝的職業生涯就要提前打上休止符。


    還想為官做宰?早點回家種地去吧。


    兩位皇孫不能飲酒,酒盞裏都是糖水。


    皇後嚴令,一滴酒都不許皇孫沾。服侍兩人的宦官宮人隻能瞪大眼睛,探照燈似的關注每一個細節。見漢王殿下放下酒杯,拿起筷子沾酒,送到朱瞻壑嘴邊,黃少監的眼珠子好懸沒瞪出來。


    皇後不許皇孫飲酒,皇孫親爹非要讓兒子嚐嚐酒味,還能硬攔?


    好在朱瞻壑是個聽話的孩子,時刻謹記皇祖母教導,任憑親爹如何“引-誘”,就是不張嘴。


    之前宮宴,他上過一次當,辛辣的味道至今忘不掉。自那以後,朱瞻壑就對“酒”產生了心理陰影。並為此請教過自己的兩位師傅,“為何宮宴上不能全飲糖水?”


    “世子為何有此疑問?”


    “孤覺得酒難入口,糖水更好。”


    夏元吉揪掉一把胡子,卻沒能給出答案。


    要向皇孫解釋酒的起源和象征意義,實在是相當困難的任務。至於糖水一說,更不可對外人提。


    夏尚書想得很是深遠,萬一話傳出去,被史官記錄下來,或是被有心人曲解,對漢王世子的名聲,定會產生不小影響。玩物喪誌倒不至於,特立獨行,奇思妙想,對默認的皇帝繼承者而言,也不是太好的形容。


    孟清和的想法就簡單多了,摒棄一篇篇大道理,直接拋出回答兒童問題的萬金油。


    “世子尚稚齡,待年壯,便可解。”


    即是說,世子年紀還小,長大以後就明白了。


    朱瞻壑眨兩下大眼睛,小胖手來個農民揣,沉思幾秒,勉強接受這個答案。


    夏元吉目瞪口呆,不自覺又揪掉一把胡子。


    原來問題可以這樣解釋?果然人到暮年,就少了機變?


    “興寧伯此言,恐有搪塞世子之嫌。”


    漢王府教授為人耿直,性格有些古板。見孟清和如此,認為不妥,出言直指。


    孟清和不以為意,笑嗬嗬道:“本官所言有何不妥?”


    “這……”


    “世子年幼,尚不能體酒之深意。本官所言,不過待世子年長,再加以教導。劉教授認為本官所行不對?”


    劉教授啞口無言。


    他固然耿直,卻不是無腦。


    興寧伯簡在帝心,又是漢王和趙王眼前紅人,往不敬的罪名上扯?結果很可能是興寧伯丁點事沒有,自己烏紗腦被摘。


    最終,三頭身關於酒和糖水的疑問,就此不了了之。


    宮宴之上,並無外邦


    使臣席位。


    天子下旨,宮宴後於華蓋殿再設宴,款待各海外使節。之後,朱棣又傳口諭,宴請海外使臣之事,由漢王主持,鴻臚寺光祿寺在一旁協同。


    這道旨意,無形中肯定了漢王的繼承人身份。


    曆來隻有皇帝,皇後和皇太子能在宮中設宴,款待群臣和外邦時臣。平王在京中時,從未有此殊榮。


    消息傳出,漢王一派自然歡欣鼓舞,平王一派則顯得消沉,如胡廣、黃淮這般的中堅分子,也不由得產生動搖。翰林院侍讀學士楊士奇依舊沉穩如昔。人前如此,人後如何,便不得而知。


    兩場宮宴之後,曆史的腳步邁入永樂八年。


    自正月元宵休假,到節後銷假上班,孟清和一直處於-亢-奮-之中。


    他已從鄭和口中得到證實,此次遠航,船隊的確尋找到一塊廣闊的海外大6,還有數處島嶼。其中,有可做良港的海灣,也有植被茂密,海鳥成群,卻無人類蹤跡的無人島。


    “伯爺之前叮囑之物,未能全部尋得。但此兩種卻已尋到。當地土民擇良種種植多代,雖不如伯爺描述一般高產,但無需肥地,比稻麥更為耐旱,卻是我朝穀物不能比。”


    說話時,鄭和取出一本有些發皺的冊子。翻開幾頁,都是玉米,土豆,番薯一類的作物。這本冊子為孟清和口述,兵部職方郎中所繪,堪稱“尋寶目錄”。


    “此種作物生於地下,不知其葉花如何,倒是費了不少力氣。”


    鄭和指著土豆,孟清和撓撓下巴,幹笑兩聲。他也想說得詳細,可的確沒辦法。生活在都市裏的人,有幾個見過土豆葉子,又有幾個知道土豆花開成什麽樣?倒是玉米,電視中經常出現,多少能描繪出大致形態。


    “若能將這兩種作物細心培育,於北疆之地廣泛種植,數年之內,當可充邊民之糧。”


    孟清和不是愣頭青,自然不會拍著胸脯保證,種玉米土豆能馬上解決全國的糧食問題。


    後世畝產幾百上千斤,是依靠優良種子和高效化肥,並經多代人的努力,才取得的豐碩成果。曆史上傳入明朝的土豆玉米,也是經過歐洲人長期培育改良。早不是美洲大6的“原生態”品種。


    孟清和看過,鄭和船隊帶回的土豆,最大不到半個拳頭,小者隻有拇指粗細。玉米植株不到一米,據通譯所講,當地人稱其為“矮草”。可見,最初的玉米,不過就是野草。


    實話實說,孟清和很有些失望。


    現實遠遠落後預期,不可能不失望。


    歎氣之後,猛拍兩下腦袋,犯下自己鑽了牛角尖。美洲大6發現了,土豆玉米帶回來了,失望哪門子?


    種子不優良,沒關係。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農人和巧手。《天工開物》出在明朝,即便隔了兩百年,也能夠證明,明朝的農學家絕對有真材實料。更有宋元時期留下的農書,有愛好廣泛的大明讀書人,還愁種不出高產糧食?


    退一萬步說,遇上小冰河時代,水災大旱,地動蝗蟲,穀物歉收,這些美洲帶回的作物,就是萬千百姓活命的希望。


    孟清和同鄭和說了許多,他希望通過鄭和的口,提前給永樂帝打一劑預防針,新糧可以活民,但要改良。


    “伯爺所言,咱家記得了。”鄭和道,“這些也是前朝遺民所說?”


    “吔……”孟清和頓了一下,硬著頭皮,說了是。


    鄭和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道:“伯爺尚且不知,咱家此次尋到海外之地,曾遣人尋訪當地,發現其人雖與我朝不同,然其族中傳說,祭祀神明,卻與夏商頗有類似之處。船上通譯學習當地之言,速度奇快,船隊眾人均頗感驚奇。咱家料想,此處與我朝定大有淵源。如此,伯爺遇到前朝遺民,應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數。”


    孟清和幹笑兩聲,他能說什麽?


    果然人不能說謊。一個謊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謊言彌補。幸運的是,不用死掉萬千腦細胞,鄭公公已經發揮友愛精神,替他進行了腦補。


    “鄭公公所言確有道理,本官佩服。”


    “不敢。”


    鄭和笑得親切,興寧伯口中的前朝遺民,不過是個引子。是否真有其人,並不再重要。


    隻要咬定海外之地與大明有莫大淵源,待到將來,無論是與當地通商貿易,友好建交,還是派遣軍隊官員,設立宣慰司,天子作何決定,理由都能站得住腳。


    送走鄭和,孟清和沉吟良久,想明白之後,搖搖頭,看起來,他當真不是搞-政-治-的料。


    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除了拚命,真該感謝好運逆天,讓他遇上定國公。否則,早在各路猛人麵前被-虐-得渣都不剩。不提旁人,當年的宋忠,就能一指頭按死他。


    鄭和回宮後,第一時間向朱棣進行匯報,字裏行間不忘為孟清和美言。


    朱棣沒做太多表示,隻道:“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是。”


    鄭和躬身行禮,就要退出暖閣。


    “慢著。”


    鄭和停住。


    “呈上的海圖,朕都已看過,幾座海島殊為難得,可建造海港,為船隊貿易補給之處。”


    “陛下聖明。”


    “朕


    朕已決定,三月後再遣船隊出航,趙王隨行。”


    “陛下,”鄭和被嚇到了,“陛下三思!海上風險難料,殿下千金之軀,怎能……”


    “朕意已決。”朱棣斷然道,“朕為國守門,朕的兒子不當圖享安逸。況趙王多次上表,欲-同船隊出海,爾不必多言。”


    鄭和沒有再勸,心下開始思量,天子心意已決,不能更改。此次出航必要做萬全準備,冒著得罪人的風險,也要拉太醫院的院判上船。


    永樂八年二月,朔望視朝。


    百官朝拜後,天子明旨,朝廷自番邦尋來耐旱高產作物,春耕時,於順天府內皇莊種植,待驗證豐產,擇選良種,可推廣至多災旱沙之地。


    “自朕登位,時有地動天災,減免稅糧,發糧賑災,能解一時之苦,卻不能保萬世。能得貧地豐產之糧,方可解萬民之艱。民如朕親子,民不果腹,朕何言聖德。言語此,望諸卿與朕同心。”


    “陛下聖明!”


    話說到這個份上,有再多疑慮都不能出口,否則就是不顧天子仁德,不念天下百姓蒼生。


    孟清和站在武官隊列裏,跟著眾人一同跪拜。心下打定主意,回府之後,立刻寫信勸說孟清義,留出一百五十畝土地,全部種植土豆玉米。


    種子不是問題,經驗豐富的農人也不難尋。皇帝說“與朕同心”,不在這時跟上,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退朝後,沈瑄奉召右順門伴駕,孟清和隨眾人一同出宮。見到走在前麵的徐增壽和張輔,立刻快行幾步,“武陽侯,新城侯,且慢一步。”


    徐增壽和張輔同時停下,見是孟清和,不約而同-露—出-笑臉。


    朝廷船隊兩下西洋,武將勳貴,有一個算一個,都賺得盆滿盈缽。這要感謝天子聖恩,但眾人也不會忘記幕後功臣,興寧伯。


    “兩位侯爺,下官有禮。”


    “如此多禮,倒顯得見外。”徐增壽笑道,“興寧伯叫住我等,必是有事。”


    “侯爺神機妙算。”孟清和笑道,神態自然,隻略壓低了聲音,“聖上在朝中所言,侯爺可有想法?”


    “興寧伯是指?”


    “海外之糧。”


    孟清和話出口,徐增壽和張輔同時心頭一動。


    徐增壽道:“本侯前日得了一壇好酒,兩位到本侯府中一敘,如何?”


    “恭敬不如從命。”孟清和笑道,“隻是下官不勝酒力,屆時還請侯爺高抬貴手。”


    “好說。”


    三人說笑著走出奉天門,遇上路過的楊鐸,孟清和主動問好。徐增壽和張輔驚奇發現,陰沉得不像活人的錦衣衛指揮使,竟然笑了。


    笑容隻在臉上一閃而過,但的確是笑了!


    兩人看向孟清和,表情極不可思議。


    興寧伯,果真了得!


    傍晚時分,孟清和才從武陽侯府出來。


    事已談妥,三人都有些微醺。


    徐增壽本-欲-派家人送孟清和回府,結果剛出府門,就遇上來接人的沈瑄。


    定國公身上還穿著朝服,明顯是出宮後直接趕來。


    侯府護衛不敢造次,抱拳行禮,眼睜睜看著國公爺俯身,將孟伯爺撈到馬背上,招呼不打一聲,轉身就走。


    護衛愣了半顆,連忙遣人向武陽侯稟報。


    這情況,跟是不跟?


    “不必,都回來。”徐增壽展開一方溫熱的巾帕,覆在臉上,長舒一口氣,“護得這麽緊張……真是,我還能吃人不成?”


    家人低頭盯著腳麵,全當什麽都沒聽見。


    “明個不上朝,本侯去城外田莊。徐成。”


    “在。”


    “你安排人去保定,本侯記得,今上登基之時,賞了本侯一千五百畝旱田。”


    “侯爺意思是?”


    “讓人吩咐下去,今年春耕別急著種糧食,留出五百畝地,本侯另有他用。”


    “是。”


    雖然不解,家人還是領命,下去著手安排。


    張輔回府後,一邊吩咐家人查驗莊田,一邊派人給成國公朱能送信。既是好事,自然不能撇開成國公。


    自從交趾歸來,朱能隔三差五告病,擺明不在掌兵。家中子弟卻開始崛起,在軍中漸漸有了聲望。朝中人提起成國公,無不佩服。這份灑脫,就不是一般人能有。


    商議之時,孟清和刻意提醒過,不能吃獨食。隻有大家都為百姓努力,才是真正的體會聖意。


    皇莊才多大?就算土豆玉米高產,又等得出多少種子?


    勳貴都有禦賜莊田,正好一起為大明做貢獻。反正大家都在海洋貿易中發了財,就算新作物歉收,不過是浪費一年糧食。不靠這些田產過日子,損失了也不心疼。


    相比之下,聖心更為重要。


    孟清和看準勳貴這種心態,才和徐增壽張輔搭話。說動這兩人,相當於起個好頭,接下來的事,不需他多費心,聰明人都知道該怎麽辦。


    &nbsp


    回到定國公府,孟清和的酒意已醒了大半。看向一言不發的國公爺,腳步有些遲疑。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男人在外應酬喝酒,讓家裏人不滿,輕者趕出-臥-室,重者搓衣板伺候。


    以他和國公爺之間的關係,應該,或許,用不著如此高尖端武器吧?


    沈瑄不語,丟開馬鞭,單手負於背後。


    寬袍大袖,八梁朝冠,赤衣黑履,英俊,瀟灑,氣質卓然。隻是表情似笑非笑,讓孟伯爺拿不準。


    “國公爺……”


    “十二郎獻策有功,天子頒下賞賜。”


    沈瑄終於開口,說出的話卻讓孟清和愣了半晌。順國公爺所指,轉身向後看,目光瞬間定住。


    揉眼,再揉眼,他看到了什麽?!


    一頭毛茸茸,奶-白-色,很是喜慶的……神-獸?


    “國公爺,這是?”


    “天子賞賜。”


    “……”


    永樂帝賞羊駝?


    好吧,美洲大6都找到了,一兩頭羊駝,不稀奇。


    可他還是想吼一句,這世界還能再神奇點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