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八年,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


    二月


    天子下令順天八府內皇莊遍種番


    培育糧種。


    以成國


    定國公,武陽


    新城侯為首,眾多勳貴紛紛上疏,請朝廷發下番糧種


    各在禦賜田莊培育種植。


    漢王朱高煦上表,請歸藩,表後附


    將於宣府開墾荒地,請老爹撥付番糧良種。


    趙王朱高燧沒有上表。四月間,他將隨船隊再下西洋,正抓緊時間學習航海知識,至於種糧,實是有心無力。


    勳貴們的動作,明確傳達出一個訊號,船隊帶回的番糧豐產與否並不重要,一心一意緊跟皇帝腳步才是根本。


    皇莊種番糧,大家一起種番糧。


    皇莊豐產,大家共同富裕。皇莊歉收,也不妨礙猛刷天子好感度。即使賠錢,能得天子一句“忠心可嘉”,也是值得。


    勳貴們個個像打了-雞-血,開展起轟轟烈烈的種糧運動。


    有莊田的還罷,沒有莊田,或是田中已播種穀麥,幹脆在自家院中動土。


    觀賞用的花木,能看不能吃,沒一點用處,通通-拔-掉。


    空出土地,掄起鋤頭,翻地,種田!


    京城百姓本以為這些官老爺都吃錯了藥,幾番打聽,得知是天子下令,培育番糧以充民饑,造福天下百姓,無不感動。


    永樂帝在民間的聲望,很快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有趕超老爹朱元璋的態勢。因搶奪侄子皇位惹來的種種非議,也在讚頌聲中漸漸消弭。


    老百姓的心目中,何謂聖明天子?


    治武功蓋世,百官稱頌,都離他們太遠。隻有實實在在為民著想,讓百姓豐衣足食,不會遇到天災就流離失所,鬻兒賣女,方是聖德,是明君。


    應天十八府呈送奏疏,言有縣民耆老爭先頌揚天子仁德,並有民間宿儒為天子立言。


    “天子聖德,萬民之福!”


    有個別府州縣衙門尋到“祥瑞”,呈送禦前,言天子聖明,河清海晏,天降祥瑞,正為天下之福。


    對待兩種奏疏,朱棣的態度截然不同。


    前者必須誇獎,並予耆老宿儒賞賜,當地官員也有教化之功。


    後者直接一巴掌扇回去。永樂帝就是靠“吉兆”起家,他比誰都清楚,所謂“吉兆”究竟是怎麽回事。


    從登基至今,呈送到禦前的“祥瑞”不知凡幾,除個別,都被原樣打回。因此被申斥丟官的地方官員不在少數,還不知教訓,仍以祥瑞呈報,當真是自己找扇。


    從二月到三月,圍繞種植番糧一事,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連趙王即將走出國門,隨船隊下西洋這樣的大事都沒砸出太大浪花。


    朱高燧很是鬱悶,原來他的存在感竟這麽低?


    鬱悶之下,三天兩頭到興寧伯家裏蹭飯吃,找平衡。


    孟清和一樣鬱悶。聽家人飛報,趙王再次上門,他開始認真考量,搬到定國公家常住,釘死伯府大門的可行性。


    “興寧伯,孤又來了!”


    萬分熟悉的一句話,在孟清和的腦海中裏,自動替換成了“xxx,我xxx又回來了!”


    四十五角望天,頭疼啊。


    再不樂意,孟清和也得起身迎接,笑嗬嗬請人進正堂,好生招待。


    伯府家人早去膳房告知,今日午膳必要精細些。


    朱高燧不是獨行,還帶著小少年朱瞻基和三頭身朱瞻壑。


    一位親王,兩位世子。換成一般人,早吹著喇叭燃放鞭炮,蓬蓽生輝啊!


    孟清和卻隻能按下額角蹦起的青筋,按了一下又一下。


    趙王皮糙肉厚,經常在自家開夥,三四個肘子就能打發。青蔥少年和三頭身卻不一樣,萬一出點差錯,他還要不要活?多少年的大腿都白抱了!


    “少保。”


    按青筋按得過於專注,冷不丁聽到朱瞻壑的聲音,孟清和沒能馬上反應過來。三聲之後,才穩定下情緒,笑得溫和,“世子何事?”


    “我聽王叔說,皇祖父賞給少保一頭番羊。”朱瞻壑大眼發亮。


    番羊?孟清和眼珠一轉,明白了,羊駝。


    “世子想看?”


    “恩。”朱瞻壑點頭,“宮中-獸-房-也有,但皇祖母不許我去,說有老虎豹子,年長些才行。聽王叔說,這種番羊很是有趣,少保……”


    聲音拉長,孟伯爺hold不住了。


    仔細想想,八成徐皇後也有些扛不住,才讓趙王帶三頭身出宮。


    厚黑一點,永樂帝賞下羊駝,莫非早料到有今日?


    搖搖頭,還是不要想太多。


    “世子請移步。”


    帶上朱瞻壑,自然不能落下朱瞻基,朱高燧不用招呼,主動跟上。


    羊駝是天子賞賜,又是活


    活物,孟清和特地安排兩名家人照顧。


    二堂三堂之間的演武場被隔出一小塊,四周立起柵欄,每日早晚有人清掃,一頭毛茸茸的羊駝,正趴臥在角落,悠閑的嚼著青草。


    “它就是番羊?”


    朱瞻壑站在柵欄旁,個子不夠,墊腳,一樣困難,直接被朱高燧抱起。孟清和慢一步,不免扼腕。見朱瞻基也是滿臉興味,卻抿嘴不出聲,幹脆向他說起羊駝的一些趣事。


    “據家人言,番羊習-性-很是有趣。世子可想走近些看?”


    朱瞻基明顯意動,“可以嗎?”


    “自然可以。”孟清和笑道,“不過需等家人係上牽繩,且隻能看不能摸。”


    “孤知道。”朱瞻基道,“近些時日,孤同王師傅學習番邦語言,小有所得。皇祖父召見海外番人時,孤也在。從番人口中得知,番羊肉可食,皮毛可製成衣物,卻不能駝重物,更不可-騎—乘。”


    朱瞻基說得認真,孟清和卻是囧然。


    是不是應該感歎,老朱家人的智商強悍,學習能力一流?以朱瞻基學習“外語”的速度,絕對稱得上一聲天才。這一刻,他似乎能夠理解,夏尚書屢次被朱瞻壑打擊,究竟是種什麽心情了。


    說話間,照料羊駝的兩名家人走進柵欄,將繩索套在羊駝身上。羊駝有些-躁-動,卻很快被安撫下來,等到家人送上靜心調配的飼料,愈發安靜下來。


    “好了,世子可走近些。”


    朱瞻壑被放到地上,主動拉著朱高燧的手,大眼睛一眨不眨,臉上明晃晃寫著:想-摸。朱瞻基雖然穩重,到底還是個孩子,此刻的表現同朱瞻壑並無多大區別。


    孟清和不敢冒險,硬是狠下心腸,無視四隻大眼睛中的-渴-望,將人請回二堂。


    小少年和三頭身一步三回頭,孟伯爺突然覺得,自己成了惡人。


    這叫什麽事!


    皇宮


    奉天殿西暖閣內,白彥回放輕腳步,走到禦前,輕聲道:“陛下。”


    “講。”


    “趙王殿下帶兩位世子出宮,去了興寧伯府。”


    “朕就知道。”朱棣沒好氣的哼了一聲,“若不是皇後攔著,朕必定-抽-他鞭子!”


    白彥回低頭,沒出聲。


    “罷。”朱棣放下奏疏,握了握拳頭,哢幾聲脆響,“回京這些時日,朕也呆得乏了。你去安排,朕也出宮走一趟。”


    朱棣的字典裏,壓根沒有“宅”這個字。七出邊塞,南北兩京城來回跑,最能體現這一點。


    在家裏坐不住,總要出去溜達溜達,身上才舒坦。雖然,這種舒坦往往建立在鄰居的悲催之上……


    “奴婢遵命。”


    白彥回不敢出言請天子三思,他很清楚,有些事鄭和能做,侯顯能做,他卻不行,就連王景弘也一樣。歸結起來兩個字,資曆。


    安排出行護衛時,恰好遇上錦衣衛指揮使楊鐸前來奏事,途中又有武陽侯奉召前來。於是乎,到孟清和家中蹭飯的隊伍瞬間擴充兩倍有餘。


    “輕車簡從,不打儀仗,別鬧出太大動靜。”


    朱棣敢隻領著兩個護衛騎馬出宮,敢裝瘋到老百姓家裏搶飯,他說不打儀仗,沒人敢反駁,說這不和規矩。


    有宦官先一步到伯府告知,禦駕將臨。


    孟清和有點傻,今天到底是什麽日子,親王世子不算,皇帝都大駕光臨?還是說,他前些日子出門,不小心撞到哪路神仙?


    “迎駕要緊。”


    朱高燧提醒一句,孟清和立刻從無語中回歸現實。


    天子駕臨,必須開正門。動靜再小,也足夠引人注目。整條街上住的都不是普通人家,消息很快傳播開來。


    “天子駕臨興寧伯府?”


    “莫非朝中又要有大動作?”


    “沒聽說最近有什麽異常……”


    “莫要輕舉妄動,先看看情況再說。”


    “此言有理。”


    各種猜測紛紛出爐,卻始終沒人猜到,還有一個最貼近實情的選項,叫做“蹭飯”。


    朱棣到時,孟清和在門前石陛下跪迎。


    一拉韁繩,朱棣翻身下馬,笑道:“起來,一家人不用這麽客氣。”


    “臣惶恐。”


    “行了。”朱棣看看伯府大門,又轉頭看一眼隔壁,“瑄兒家的門匾是朕親提,改日給卿家也換一塊。”


    孟清和:“……”


    想說心領,明顯不成。狂草也是聖恩。


    唯一的選擇,行禮,謝恩。


    “陛下請。”


    孟清和讓到一側,目光掃過距永樂帝兩步下馬的徐增壽,再看他身後,是一身大紅錦衣,腰懸金牌的楊鐸。估算一下,今日之後,他家的糧倉必定要下去不少。


    抬頭望天,果然還是要早點回北京,錢袋安全。


    當日,伯府的廚子發揮出十八般武藝,總算沒-墮-了“興寧伯家夥食好”的名頭。朱棣一


    人啃掉兩個肘子,朱瞻基和朱瞻壑都多吃一碗飯。


    飯後,堂兄弟倆又手拉手去看羊駝,順帶消食。


    徐增壽借口一同出去,楊鐸也知機退了出去。


    房門關上,朱棣端起茶盞,輕輕吹了吹,孟清和心裏突然開始打鼓,總覺得,天子此行,並非隻為蹭飯。


    “興寧伯。”


    “臣在。”


    “你前日的奏請,朕看過了。”


    “是。”


    “朕不明白。”朱棣放下茶盞,目光微沉,“爾欲還鐵券,原因為何?”


    話中聽不出喜怒,孟清和頓時神經一緊,朱高燧滿臉吃驚。功臣鐵券,多少朝臣求都求不來,竟然要還?


    孟清和知道今天這關難過,過不去,必定失去聖心。過去了,即使他不在,孟家也能榮耀三代。


    “陛下,”孟清和跪地,“臣欲歸還鐵券,還請陛下恩準。”


    “哦?”朱棣道,“你可知,供奉鐵券,非-謀-逆-大罪,可免一死?”


    “回陛下,臣知。”


    “那你可知,若朕不悅,可定你不敬之罪?”


    “回陛下,臣……”


    孟清和臉色發白,額角冒出冷汗。


    這一點,他當真沒想到!


    皇帝賞賜,不是想要就有。同樣,皇帝給的賞賜,也不是想還就能還。


    “父皇……”


    朱高燧想為孟清和說兩句好話,卻聽朱棣一聲冷哼,“你閉嘴,讓他自己說。”


    趙王閉嘴了。可也有八分確定,父皇不會真治興寧伯的罪。這樣的語氣態度,分明是對“自己人”才有。


    “陛下容臣稟奏,臣上交鐵券,實非對陛下不敬,臣萬萬不敢!”


    “那是為何?”


    “陛下,臣起於布衣,仰賴陛下厚恩方有今日。”


    朱棣臉色好了些。


    “臣幼時,多聞師長教導,又在燕中聞陛下箴言,深知勤學苦讀,勤練武藝,學得一身本事,兼之腳踏實地,方為立身根本。祖宗榮耀或可托庇半生,卻不能保全萬世。”


    朱棣緩緩點頭,類似的話,他的確說過。


    “蒙陛下賞識,臣以草莽得官拜爵,使先考寡母得榮,兄長得封。鄉裏也得榮耀。然臣亦知,事有兩麵。一人榮耀一門,一門榮耀一宗,於家族子弟而言,是幸事,卻也潛藏危機。”


    “哦?”朱棣目光一凝,“此言何為?莫非官爵蔭佑子孫倒是錯了?”


    “陛下,臣以為,人有惰性。一代榮,不意味世代榮。臣不敢比勳貴世家,卻也願家族中人能世代耕讀,保存根本,以學上進。陛下所賜鐵券,於臣而言是莫大榮耀。然臣無法保證,族中子弟皆勤學向善,旦有不肖子弟以身試法,得鐵券庇佑,將何以對苦主?”


    朱棣眉頭擰了起來。


    “若後代子孫不求上進,耽於享樂,隻以誇耀祖宗功業為榮,不以不學無術為恥,不能成章,武不能上陣,不知田桑,不曉饑寒,長此以往,家族何以承續?”


    朱棣的神色愈發嚴肅,朱高燧也肅然端坐,目光炯炯。


    “臣此生不會有子,亦不會收嗣子。然臣有兄長,幾年後或可有侄子、侄孫。臣不願家中子孫不求上進,成蠹祿之輩。臣請陛下收回鐵券,再請陛下明令,臣之爵位不傳侄,不傳侄孫,不傳族人。孟氏子弟若要晉身,需憑真才實學,闖出一個前程!”


    一口氣將話說完,孟清和跪地頓首,隻待永樂帝發落。


    室內很靜,落針可聞。


    良久,朱棣猛然一拍圈椅扶手,“好,朕準了!”


    堆積在頭頂的壓力驟然消散,緊繃的神經也瞬間放鬆。


    孟清和用力閉眼,再睜開,清楚知道,這一關,他終究闖過去了。


    門外,沈瑄一身緋紅公服,雙唇緊抿,目光愈發深邃。


    楊鐸側立一旁,眸光微閃,開口道:“國公爺令人羨慕。”


    沈瑄勾了一下唇角,“多謝。”


    楊指揮的話,有些沒頭沒尾。定國公的回答,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當場的錦衣衛和國公親衛,卻都不由自主退後半步,莫名覺得,定國公和楊指揮的身邊,煞氣有行,很不安全。


    永樂帝回宮後,當即下旨,收回興寧伯功臣鐵券,並表彰興寧伯忠義。


    聞聽天子收回興寧伯鐵券,卻無處罰,反而多有獎賞,京中頓起一片嘩然。


    與此同時,運送玉米土豆的海船已達天津。


    港口處,一輛輛牛車和馬車排開長隊,等著領取種子。


    船上除運糧官軍之外,還有三名宦官,下船後,由邊軍護送前往興州衛。


    很快,在興州衛屯田的孟清江接到敕令,授其為從五副千戶,調往保定府皇莊,領一處皇莊護衛。在北京的孟清義獲賞良田五百畝,寶鈔六百貫,布帛百匹。


    孟氏宗族也迎來聖旨,在天使走後,一塊“勤懇為本”的匾


    額,供奉在祠堂之中。


    讀過孟清和的親筆信,孟氏族長和族老合議修改族規,凡有子弟不肖,不學無數,或仗勢欺人,輕者關祠堂,以《大誥》教導,重者劃去族譜,驅逐出族。


    三月中旬,漢王朱高煦回到宣府。沒等到他下令召集邊民和歸附的牧民開墾荒地,邊境煙墩突然燃起烽火。


    久不見蹤跡的阿魯台,終於露麵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